真是久闻大名如雷灌耳,因为当年拍电影不容易,一年出的国产片也就那么几十部(当然还有部分知名度极低毫无影响力的),所以但凡有那么一部片子在媒体上有点消息的,很容易就被记住,只是小众电影想看到非常艰难,盗版也难寻。
作家出身的女导演尹丽川,也是个人物,当年可比现在的李玉、马俪文等牛逼多了,但奇怪近年反而不见了消息。原来她还跟摇滚歌手何勇结过婚,可惜四个月就离婚了,艺术家就是有个性。
又又又是吕聿来,文艺片小生专业户,却一直红不到一线。闻说他转型到导演,不知道拍的片子怎样。
颜丙燕年轻的时候,看着竟然跟关晓彤有点相像。
刀郎那年已经有点过气了,印象中他最红是在2005年,某天在公交上,听一个西装男用笔记本播放重复了一路的《冲动的惩罚》。
剧情其实很简单,于男主来说是二女共侍一夫,娥皇女英,尽享齐人之福,爽得不要不要的。于旁人来说,就是两个女人争一个男人的故事,最后两个女人居然达成了和解。
小巴司机,那些年我从家里到大学每星期都会坐中巴,可说都是回忆,记得一次遇到小偷坐我身旁,但他的目标是前排睡觉的乘客,还让我跟他换位,当时广州的公交小偷基本都是同伙作案,还是学生的我,慑于淫威,默默换位,下一站即到学校,马上跑去用IC卡电话报110,不过接线的敷衍了事。
电影是在广州拍摄的,我努力地寻找着那年的记忆,只看到了南沙的某个地铁站,如今在不少广州的地铁站依然活跃着拉客的黑车、摩的、电动车,在公交如此发达共享单车满地,网约车到处的广州,居然还有这种现象,也是想不明白。最大问题还是无人监管吧。
多好的片子啊~结果居然远制片公司转行做动画了!搞得现在没法发行~我就抑郁了,再一次对MOMA跪拜!!
出门在外靠什么,靠闺蜜,靠姐妹,只有男人靠不住。尹丽川这部还不错,两个职业演员,一个非职业演员演员加分。
基本是“达内兄弟式”的:外部环境推动人物行动,通过动作折射内心。人物行动的一个个编排,但又隐去动作中心,缓解戏剧性,获得松弛的生活质感。
你以为是牛郎织女的故事,最后才发现是青蛇与白蛇。
俩互相恨得牙根儿痒的女人一起拼命从生活的大坑里往外爬,那坑跟坟似的,死过一回了,爬出来就不再是冤家。好多事儿都是这样,你越想怎么着就越成不了,没想,倒成了!手持摄影加分,颜丙燕加分,丢耳环扔耳环加分。八年前想看的片,再次感谢北影节!
是我喜欢的调调,颜丙燕的演出很精彩。两个女人的对手戏很不错。
为了两位女主
尹丽川大姐开始装逼了。
海丽像刺一样扎进大萍的生活里,搞得她横竖不舒服,本来日子还算顺心,海丽来了,大萍难受得要死。但是故事的最后,大萍离不开海丽了,这根刺,要是从大萍身体里拔出来,她就活不下去了。
比起其他新导演这个算靠谱的。人物立体了却没有站起来;事件散落着而不是生长于人内心;有几处刻意的台词和镜头;拍长片不能老拍状态不拍变化,只有窒息的一瞥没有时间的重量;纪实手法、中国边缘……大概国外评委还好这口
1.太有趣了,有趣又动人,谢天谢地,谢同类。2.几个片段: 陈进被老头追着打,他随手抄了个东西回头,老头又扭头跑了。 大萍掉坑里,被房东发现,房东转头走了说去找人,其实是回家看超级女声了。3.这几个片段乐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长镜头+手持,有范,流行。2、从内容到形式都挺第六代。3、不喜欢讨论会追着导演的女性身份一通追问,女人通常要在摄影机后面化装成男人,这是铁律,亘古如此。4、剧作还是弱了点。5、三星半打到四星。
算了,不说了
女性视角非常不错 那叫一个细腻啊 跟张爱玲一个路数的
赤裸裸的扒掉了你们身上所有的外壳。
娚 嫐 奻
为了“湛江生蚝”,也必须要看,何况,还惊喜地看到广州,触发许多记忆点。这是关于外地人在此挣扎谋生的故事,特别写实,而从环境到人,都糙得像片砂纸在磨心。片名很有意思,当牛郎(男人)缺席的时候,织女(女人)如何转变,而且,织女未必只有一个。颜丙燕放到这种状况中,神而活泛。
特逗,好看
李大萍:你怎么不把孩子接来?张海丽:没钱接个屁啊,反正过几年也该出来闯社会喽。
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群人民,这样一部电影,让人百感交集;尹丽川是纯正的学院出身,是学院派却无学院气。姿态低调,与主流若即若离,既不媚俗,也不媚权。本片直视底层那些无望却有着顽强生命力的人们,镜头干净洗练,语言简洁有力,表演克制内敛。凭此一部电影,诗人尹丽川足以笑傲中国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