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当牲口使,女人当男人用。不知这是哪位电视工作者总结出的一句话。 电视台是那种典型的外行人羡慕内行人心酸的行业。大家看到的是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的潇洒、主持人镜头前的光鲜、编导剪出的精彩节目;可有多少人了解这些高级民工挨导演骂、熬夜赶节目等等等等的辛苦?特别是记者,为了抢新闻甚至不能顾及个人安全。以前也没怎么注意过影视作品中的记者形象,有印象的也就是<The Insider>、<All the President's Men>吧,还都是把记者放在了某大事件的背景中,而没有关注那些最平凡也最普遍的小记者们的日常生活。这部《聚光灯》就把光打在了这个群体身上。 看了两集,感觉还是挺符合实际的,原来韩国的电视台也这样啊:一线欺二线,老人压新人,尤其是看到那几个二线记者训实习生的时候,感觉很熟悉:)。当然如果只聚集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这部剧顶多也就是堆泡沫,女主角对记者这个行业的感情绝对可以让某些人动容。详细的事情为了避免剧透就不提了,不过这个情节值得注意:她被上级呵斥后到警局等新闻,记者室内的同行们都已经睡觉了,打开笔记本电脑,桌面是她那级的实习记者班毕业合影,照片上的年轻人意气风发,可女主角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只有我,还想当记者。”。为什么电视台和报社工作那么辛苦还有人在坚持工作?这是很多人永远理解不了的。 男主角感觉一般,不过他教女主角如果像一名记者一样思考和说话的那些还是挺受用的。 当然抛开描写记者这个因素,这部剧值得关注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发扬一下八卦精神,从多个角度来看。比如开场时的直播节目中那辆帅呆了的HD OB van;比如韩国警察局居然可以让记者在里面驻扎;比如媒体之间的恶性竞争(这点其实我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一家报社会和家电视台过不去?);当然对于男性观众,孙艺珍这个名字就是理由。
3 ) 定
一开始并不是冲着这部剧的剧情来的。 son ye jin在我脑海中的影像还停留在《不可不信缘》中那一帧唯美回忆中。清爽的衣着,甜美的表情,清纯而略为羞涩的眼神。尽管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女生,可还是被那样的神采一击击中。某人还在跟我深深浅浅的争论什么叫做喜欢。喜欢在词典里面的解释也不过是一个近义词喜爱罢了。再已过了不成熟的追星的青春期之后,这种喜欢可以简单的归为倾慕。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让你获得力量或者获得美感或者获得感动的地方,那么这个人注定是与讨人喜欢4个字无缘的。虽说是冲美女来的,女主角的演绎自然是可圈可点,(还中意一男一女两个配角^_^)然而随着该剧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不得不让我对编剧也刮目相看,加上十分应情应景的音乐。这个剧是每周三即时播出,现炒现卖,大概的主线是通过记者的角度对时事进行方方面面的报道,犀利的揭露社会的丑陋,而目前热播的几集(今天刚看了14)则是重量出击的揭露政客和商人,权势和金钱的勾结,通过签订地下契约,不顾人民的合法利益和知情权,相互护持和渗透。有谣传说是在间接揭露韩国三星事件。当然还未被证实。而相对比中国在近十年也是大力的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新闻报道也是接连不断,不过大部分也就是某某局长包了三奶四奶这种桃色新闻,末了,某些自以为傍大款的可怜无知女人还把命给赔了(去年济南某高官情妇被炸死车中),类似新闻见多了,只剩一个憎恶的观感,而事实报道的实时性,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小女子我虽不懂政治,对时事也不甚关心。可“聚光灯”却成功的聚焦了我的目光。就像里面某记者说的,如果报道真实可信,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就没有一个记者是在孤军作战的。 推荐非主题曲fall in love(feat.repair shop)。http://www.gg800.com/p/173516.htm
韩剧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如果只是想看爱情故事,那么趁早放弃这部片子,如果想寻找生活的激情,那可以看看。让我看到了当年日剧《新闻女郎》的影子。希望国内不要翻拍聚光灯这个经典聚集。
对新闻从业生态感兴趣的观众应把此剧列入必看行列。
还是有点长~~~
结尾太烂
孙艺珍的转型点,剧情和题材都很不错,也是韩剧开始转型的一个体现,开头阶段稍微弱了点,但从竞争主播开始就非常好,把人物目标和职业目标都结合的非常好,后半段与永换建设的对抗与职场内的矛盾都很好,让人刮目相看新闻题材的高度和水准
第一次见到没有爱情的韩剧,但却很好看。
做记者也挺怕人的
演出很棒,劇情也算緊湊.不過很多都不是很明白.一開始的時候很討厭徐友珍的性格,但還是不得不佩服那份鍥而不捨的精神.
不一样感觉的韩剧
其实觉得结局能再介绍一下就好了
难得的把爱情部分削弱到几乎没有
孙艺珍有艺有德 不沾绯闻酱 我好喜欢吃它 哈哈哈
一集弃
灰姑娘也可以变凤凰
哎呀,肌肉男
很好的韩剧啊 不再谈情说爱
大家都在看一枝梅,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聚光灯,呵呵
媒体·记者·前进的步伐
评分偏低了,我认为至少八分
2008的好韩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