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剧透挺严重的)
去年4月,《通勤营救》(The Commuter)上映时去了影院观赏,整体印象无非就是权势与平民之间的斗争。最近又在腾讯视频重温了一遍,留意到一些之前忽略的细节,尤其是其中出现的几部文学著作。编剧以其深厚功底深究人性这一永恒主题,也引发了我长久的思考。该片同时也再度证明了文学力量的强大。
先列下影片出现的几部名著:《风之影》(The Shadow of the Wind)、《蝇王》(Lord of the Flies)、《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红字》(The Scarlet Letter)以及《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影片主题与上述文学作品均能找到契合点,涉及强权与平民、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胁迫与复仇之间的较量。每个人物都被裹挟其中,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选择与反应。
开片镜头在男主迈克家的卧室慢慢移动,桌上的一本《风之影》虽一掠而过,却暗示出故事的主线——男主为了家人不受牵连深陷在列车上为权势一方追查目击线人“普林”(Prynne)的圈套,刚丢掉工作的他难抵诱人的报酬踏上了不归路,与《风之影》主人公的遭遇如出一辙。随后,与儿子的一段对话出现了《蝇王》这本书,父子俩提到书中一个孩子差点被杀死的情节,熟悉此书的观众或预感到此片涉及文明与野蛮、强权与民主之间的斗争。
经过上述铺垫,男主在通勤列车上阅读《愤怒的葡萄》时,与陌生女的对话正式拉开了大戏的帷幕。这本书此时出现暗示男主将代表“善”的一方。虽不是书中落魄但充满人情味的农民形象,但中年危机的处境本质上相似,只是所处时代不同。
好奇心推动着男主步步入局,在目睹多位无辜者被杀害后,他意识到背后“恶”势力的强大,他们就如同《蝇王》中代表野蛮的一方,扮演着“人性的恶”,那股咄咄逼人的气势从男主的紧张感中让观者感同身受。引其入局的其他恶人物无疑已对这股力量缴械投降,无论是陌生女郎,还是前警队同事,他们信奉“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noble in the world”,纷纷倒向“恶”的一边,助长着“恶”的气焰。
随着剧情的推进,当列车只剩下在冷泉站下车的乘客时,男主终于找到读着《红字》的证人,代号为“普林”,恰是《红字》女主角的名字。在对峙的最后一刻,现代版的“普林”勇敢地站了出来,其他无辜小人物也在正义力量的驱使下进行着斗争与自救,因为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最后的结局算是圆满的,择善而从的人获救,恶势力暂时败退。影片的最后,依然在列车上,返回警队的男主逐渐走向正在读《基督山伯爵》的女主,与开头形成呼应,他引用了书中的一句话“what makes you a man is what you do when that storm comes”。当男主拿出警徽,预示着“善”的复仇开始,影片在此画上句点。
写到这里,深感善恶的天平从未消失,即便在和平年代,两股力量始终在输赢起伏之间写就着人类发展的历程。历史一再证明,一旦恶占了上风,在人心深处的恶之冲动迸发后,任何理性、正义的力量都是难以对之驾驭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血淋淋的明证。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善的一方当然也不会因此束手就擒,放弃希望,当择善而从的人多了起来,那股浩然正气必会填充于天地之间,激发出荡气回肠的巨大声响,即便要为此付出极度惨痛的代价。
好的文学使人向善。(完)
十年的千篇一律,生活中的不易,看似平静如水的工作生活,都在这个神秘任务的到来之时发生了惊天逆转,剧情一般,演员演技好评,动作戏,特效也算及格,总体还可以!
最后折射出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不易,每个国家都面临的养老危机,体现出来,看似简单的生活背后,是艰辛啊!你准备好了吗?
一切都在反转再反转,出乎意料的故事情节,你猜到了吗?去看看吧!
本片戳中我的不是正义与英雄的选择,而是那位自视高人一等的高盛先生,高声打电话时被身边女孩提醒“能别这么大声吗”,立即回击一句“你能别喷这么多廉价香水吗”;迈克尔与他套近乎说想请投资代理人时,他无情指出我不可能当你的代理人,看你的衣服、鞋子和手表,你就是个混得很惨的保险经纪而已。人到中老年,一眼被别人看穿自己的身价(尤其是那么低廉的身价),不要说别人看不起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很不幸,我就属迈克尔这类人,想打肿脸充胖子都不可能。毒辣眼光与毒舌的人根本不给你伪装的机会。
再说连姆•尼森。1952年生人,二十多年前拍《辛德勒的名单》时,正是他人生的黄金时期吧,那么风度翩翩,那么温文尔雅。后来他就十年如一日地陷入各种营救风暴中,以致现在六十六岁的人了,还要拍剧烈的动作片,真是生命不息,打斗不止,可敬可佩。
但是切换到影片中那个真实的迈克尔,如果他不是前警察,如果他没有一身好功夫,他就是个活到六十岁突然被炒了鱿鱼的老人,家中无存款,还要供孩子上大学,还要还两笔贷款,他的人生要如何为继?他也没有突然天上掉十万美元只需要找一个人的差事,他更没有机会成为保护目击证人的英雄,他就是个穷困潦倒日渐衰老的男人,他要如何强打精神面对妻子和孩子,如何继续维持那个看起来很美满的家庭?
哪位导演愿意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当然,估计也没几个观众愿意看这样一个几乎一丧到底的片子。我,也只是说说而已。
①自打2008《飓风营救》,尼叔马不停蹄拍动作片已经十年啦!单枪匹马拉高了美国人对爱尔兰口音的敬畏值,如果我是爱尔兰黑帮,一定砸钱投资他再拍十年。
②这是导演跟尼叔第四次合作,前三次是《不明身份》、《空中营救 》和《暗夜逐仇》,换人不换套(咦)的身份悬念+硬派动作+破坏交通工具,拍到第四次简直皮得飞起,把之前各种小聪明改头换面塞进地铁开搞,大小套路轻车熟路,上下忙活你死我活。
③公平地说,这故事前一个多小时算得上悬念抓人节奏娴熟,有硬伤也几乎顾不上理,还挺享受。可等大反派一暴露全线雪崩,疲软得让人抓心挠肺:这么香甜可口的谜面,端出来这么变质发馊的谜底,智力上的落差仿佛从《少年包青年》秒变《走近科学》。
④尼叔系“老年动作片”,主要看点不是打打杀杀,而是“文戏武拍”带来的紧张感:先抛个大悬念给文戏铺路,用动作节奏拍文戏,时不时打一场释放紧张,这样此起彼伏撑足90分钟。虽然尼叔日趋高龄,打的环节一再缩水,但看目前的架势,再挺十年问题不大。
⑤电影的教育意义很直白,千万不要招惹一个忍了10年早晚高峰地铁的人,那憋屈一爆发比小宇宙还猛,老爷子花甲高龄揍几个后生不在话下,跟火车比腿脚也是妥妥完胜。
⑥说起来作为演员的尼叔也是有火的,被人吐槽好几年打架靠剪辑(尤其是诚实预告那帮不要脸大实话的还搞计数),这次咬碎假牙憋出睾裂来了两段长镜头:谁说老子不能打,看我这一套陈氏太极下来KO小黑哥多流畅硬朗,泰森来了照样一个野马分鬃搞定!
⑦这电影很川普:前十分钟告诉你,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到六十,一朝被辞退,两眼泪汪汪,房贷社保一家老小没着落。结局接着黑,年纪一把当回小警察,领死工资朝不保夕全看造化,还乐得呢——美国白人中产都这么苦逼,你非法移民来了那不是地狱模式。
⑧尼叔在办公室的第一个镜头,差点以为进了《古墓丽影》的场。
本影评有严重剧透,建议观后有疑问的影迷再来阅读!
本影评有严重剧透,建议观后有疑问的影迷再来阅读!
本影评有严重剧透,建议观后有疑问的影迷再来阅读!
本影评有严重剧透,建议观后有疑问的影迷再来阅读!
首先,有这么几个关键人物
1、男主,不多说
2、女证人
3、坏警察,死掉的那个,墨菲
4、警监,霍桑
5、FBI 加西亚Garcia(注意,这个FBI不是死掉的那个,死掉的叫 Foster,加西亚是后面上车厢告诉男主家人没事的那个)
6、女主,优雅坏女人(算女主吧?)
原因有以下几个:
1、女证人说,加西亚让她到冷泉站,男主这时候疑惑地问了女证人有没有跟别人说过这个事情,以及那个FBI是否可信。女证人说“应该(可信)吧?”
2、最开始冷泉站那一幕,另一个FBI(比较黑的那个)嘟囔说:“为什么我们要在城外去见证人,感觉不合适(it feels wrong)”,可见这个安排不符合常理。而安排在冷泉站见面的正是加西亚。
仍然是这一幕,黑FBI要去给死掉的FBI(保护证人的FBI)打电话询问是否顺利上车,加西亚说了一句“只要(as long as)证人上车了就行”
3、最后在列车上加西亚对男主说“你家人安全,我们逮捕了三个男子”,但看之前剧情,墨菲应该都没有告诉警方这件事,听到对话后警察才派车去男主家,但FBI却先行一步?(怕被警察先抓到人)
4、坏警察墨菲刚上车厢的时候,男主提到了加西亚,这时候墨菲说知道他,并且说原本这次抓捕行动应该是加西亚负责,但是霍桑(警监)接手过来了。所以假设霍桑没有接手行动的话,那么男主可能早就死掉了。
5、墨菲车厢里有一句话说的是“那些权贵到处都有眼线,甚至是在FBI里”
6、结尾,男主把证据交给了警察方,而不是FBI(广播音里面提到了证据交给警方);从加西亚找女证人谈话时,女证人看向男主,好像也暗示了男主和女证人商量了不要将证据交给FBI(有可能这幕是我想多了、、、)
还应该该有一些细节,我记不清了
结尾提到了,无论是警察死,还是女证人死,女主都会受益。
不妨这么想,警察死了,另外一个(加西亚FBI)暴露的风险就小了;女证人死了,那就没啥风险了
所以猜测,女主人应该是属于FBI侧的人。
以上,写完了,撒花,电影还是很好看的嘿嘿~~~~
救女儿、救老婆、救全家、救飞机、救儿子之后又救了火车,无视次生灾害只管救人系列第六部……Liam Neeson的妻子在2009年一次滑雪事故中去世,拼命接拍动作片算是麻痹自己的一种方式吧,支持叔,祝福叔。
逻辑千疮百孔。这么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组织,居然好意思反复问who is Prin?不太合适吧。
节奏和气氛都不错,算是连姆.尼森近几年可以看的动作片;只可惜细节上的漏洞难以让人忽略。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在看《名侦探柯南》剧场版的感觉...
Vera的蓝眼睛在屏幕上闪呀闪的时候,我以为爱家护家一万年的男主角终于要出轨一次了!结果男主角没出轨,火车出轨了。
一句话剧透:《招魂》系列里忙着捉鬼、驱魔的帕特里克·威尔森、维拉·法米加夫妇,联手栽赃暗害前警察、现落魄保险推销员连姆·尼森老大爷,结果被一网打尽,大爷富贵险中求,意外恢复了警察身份!
1.连姆尼森一辈子都在救别人,马特达蒙一辈子都在被别人救,他俩应该合作拍部电影,让连姆尼森来救马特达蒙。2.期待电瓶车营救、共享单车营救、拖拉机营救、挖掘机营救、火三轮营救、过山车营救、航空母舰营救、宇宙飞船营救……祝早日把所有交通工具营救完!3.男主跑得比火车还快,他该跑步去上班。
本质上这是一个占小便宜就会吃大亏的故事,只不过是男主以家庭为名义去占了小便宜,最后贴上了“英雄”标签。 以此教育我们,千万别拿身上最后一百去炸金花。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下岗工人再就业励志故事#
捉鬼夫妻搞腐败
60岁的连姆尼森可能打不过60岁的成龙 但60岁连姆尼森的悬疑片至少比成龙的高出两颗星。
节奏感一流,但故事不如《空中营救》,做局者和入局者开场安排的有些刻意,但随后如过山车般的精彩。大叔从退休警察变成了上班族,大概近期电影被揍得最惨的一次,但他每次用低沉口音说出“我保证你会没事的”,才是最熟悉且安心地方。结尾是危情时速+王牌对王牌,整体还是很娱乐化的
十年卖保险,不过是警察生涯的间隔年。
又到了一年一度连大爷教你谁才是你大爷的时候了
这么大岁数了,连叔还要这么拼,心疼。
豆瓣的文艺青年真的是太惜分了,一定要几年出一部的那种巨制才肯给个四五星,电影能拍成这样,观众票钱就不白花,连姆尼六十岁被花式吊打有那么一瞬仿佛看到我基努里维斯在John Wick里的被虐的残弱身影,但身残志坚,永不放弃,最终还是能happy ending 看完充满希望 挺好的
虽然略俗气,但仍然好过<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
六十多了还得拼成这样,人生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招魂》的通灵夫妇安排《飓风营救》的大叔在《源代码》里调查乘客。
救苦救难观世音连尼森= =
最后每个乘客都站起来说“我才是白兰”,我看到了坚强不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