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乐队曾经在1965年唱出了那句著名的“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时至如今,在都市丛林与钢铁怪物中生存的人类似乎越来越向无尽的物欲倾斜,一如歌声所唱。曾几何时,人类也如舞台上的巴比,如痴如狂的索取着,或者如angel的父母,不眠不休的咒骂着。人们为了宗教与主义,对异见者横加迫害,杀死对方,也杀死了自己。 时至如今,人们为何仍然无法得到满足? 洛夫·德·希尔早在93年就给了我们答案-------影片的结尾,在都市丛林的一角绿色中,安吉尔相夫教子,巴比与孩童追逐嬉闹。面朝人海,春暖花开。
这真的是“草他吗”的电影~~竖起中指,翘起牛子,再看一遍!屁ass:巴比就是面镜子
用一个空白的白痴衬托各种充满目的的欲望 而最终那个干干净净被世人认为丑的女孩子嫁给了他(当然也包含了恋母情结)
我觉得电影的最前段和最后段打动了我,从他上台表演的时候,整个就提升了
昏暗的摄影,巴比的外形和恶心的母亲和父亲看的人作呕。很cult却是标准的对父权母权的诠释,自始至终巴比寻找着各路与母亲相似的乳房,口中又都是后来才出现的父亲的辱骂秽语。从接受母权到挣脱母权的转折点就是父权转移到巴比自己身上的时候……就是不理解窒息的含义
当做一部纪录片看的,一个被母亲永远关押在房间内的弱智大龄儿童,他娘帮他洗澡做饭,他负责满足他娘的性欲。结果有一天他爹出现了,于是他暴怒之下杀了双亲走出房间,面对陌生的世界不知所措。我就看到这么多,再深究纯粹是给自己添堵。
It's so easy get twisted. So hard to get into human society.
本片成本仅为75万美元,却动用了创纪录的32位电影摄像师,令人惊讶的是,洛夫能够将这些不同摄像师拍下的胶片素材组合起来,取舍之,删减之,终极得到的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几无破绽的整体,诸多的素材都给人以仿佛从人眼视角观看的感觉
bubby cant stand more
反上帝、懵懂灵魂涉人世,觅得真爱温暖,太像赫尔佐格了!
剧情很荒诞,结尾很温馨。男演员演技实在太棒了,眼神多单纯啊。我喜欢那个猫。嘿嘿。
柏林补片04。伟大的表演,脱胎换骨的身体改造。无须幻想便可抵达末日图景,从囚室逃离,步入没有屋顶、墙壁、门锁的新地狱,如蔡明亮人物的精神流放,魔鬼蜕掉一层皮,竟是天使降临。沿途遇到形态各异的凡人,均被诱惑扼住喉咙,张开眼耳便获得爱,反之则渴求暴力、哀求上帝。
离开家之前的40分钟,非常不错~~后面就显得平凡了。不过主题还是很有意思,这个傻子,是人世的一面镜子~7.7/10.
相当重口味的影片,导演本质上想探讨关于原生家庭的伤害、自我成长、救赎、以及对神明的质疑、对社会的教人向善的赞美。巴比在家庭关系中属于被玩弄的地位,就如同他玩弄的那只猫,出了家庭各种碰壁,但是周围的人们抱有善意,始终没有把他扔到杀人犯的监牢里。那种社会可能是导演向往的吧,虽然嘴臭脾气爆,但是始终抱有善意,对待别人不会逼到绝路,对人性还是相信的。巴比的救赎有点过于意外,一个是能听懂瘫痪病人的话,让他找到另一半,多少带有他母亲的色彩;另一个是成为乐队的特色主唱,把自己的经历感受非常自我的表达出来,而且被观众所喜爱。依靠意外救赎,本来就不是得救之道,万一听不懂病人的话呢,不会唱歌呢,唱了被轰下来呢?总之导演还是向往真善美的结局,设置多重意外,机遇大于困境,让主角得到救赎。
完全无法进入电影的节奏...一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接受这个人,二想不通这么多女性为什么对他有好感并和他交欢,三想不通这电影讲了什么...
这部电影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是不是不太对?可是,无法否认我就是爱大团圆。
Wonderfully weird!!!!!
他被强奸时,没有反抗,只是安静的躺在那里,闭上了眼睛......
想不出任何语言来形容。只是所有的幽默在我看来都是酸楚地说不出话来。
巴比喜欢披萨,巴比喜欢安吉尔的奶子
又到了quote那句老歌词的时候了:“若你喜欢怪人 其实我很美”。成长中的畸怪噩梦、与女主同是被家庭厌弃后的相互自救,夕阳下的对谈和摇滚中呐喊的狂妄...每一次充斥全场的笑声都在心中转化成心中的一抹辛酸。PS 映后见到男主本尊,可以充分感觉Bubby这个角色这么多年已经和他完全浑然一体了,所以即使最近的作品《悬崖上的野餐》看完后也对他的角色和演出丝毫没有任何印象。大概是One Movie(hit) Wonder...[4K Rest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