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小子巴比

HD中字

主演:尼古拉斯·霍普,Claire Benito,Ralph Cotterill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9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坏小子巴比 剧照 NO.1坏小子巴比 剧照 NO.2坏小子巴比 剧照 NO.3坏小子巴比 剧照 NO.4坏小子巴比 剧照 NO.5坏小子巴比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坏小子巴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35岁的巴比从来没有出过自己家那个脏乱低矮的小公寓,只认识他自己,家里的一只猫,和他那淫威滥施的母亲。他不仅要忍受母亲的打骂,还要和母亲做爱。但是,因这个环境而呆呆傻傻的巴比却有着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任何人的天赋。一天,一个突然出现的酒气冲天的老头自称是他的父亲,把他赶出门。愤怒的巴比闷死了父母,走出了家门。巴比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模仿着自己看到的一切。闹出了不少笑话,也受到不少挫折。一个意外的机会他穿上父亲的牧师服装,走上舞台开始模仿他所听到的各种声音,竟然一炮走红,受到众多歌迷的追捧。而他也发现自己有着可以与脑麻痹患者沟通的神奇能力。最终,巴比也遇到了自己的真爱。  澳大利亚1993年洛夫·德·希尔执导的R级黑色喜剧片,在93年威尼斯影展引起相当大震撼,并获得评审团特别奖,澳洲AFI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四项大奖,被称为90年代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在这部疯狂而又深刻的片子里,导演洛夫·德·希尔把他的镜头直接指向了社会:善于模仿而又诚实的巴比就像一个镜子一样,照出了世间的万象,在他无知的种种可笑中,隐藏着奇特的庄严与悲哀。世间情态种种掩饰的面纱在他的模仿下,尽如掀裙子般被掀去,只余下杂乱而又可叹的本质。男主角扮演者克.霍伯在本片中表现出了惊人的表演潜力,巴比的纯真无知而又令人怜惜的性格让他演绎得淋漓尽致。本片在当年的威尼斯影展上引起震撼,并获得评审特别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光之声神秘博士第十一季侏罗纪公园(普通话)老男孩2013枭龙雪中孤雏你的情歌奇妙博物馆比尔·伯尔:红石现场

 长篇影评

 1 ) Bad as I wanna be

1.关于父母对于子女的影响
   片中的巴比看似是个智力上存在缺陷的成年男子,而实际上暗喻的正是每个年少时的人。
  母亲限制巴比的自由,让他坐在椅子上不要动,结果巴比寸步不离最后尿在了裤子上。母亲告诉她外面的世界有毒,不带着防毒面具出门就会中毒身亡,结果巴从比足不出户,到一出门就憋着气不敢呼吸,再到带着防毒面具出门,到最后意识到原来外面的世界是没有毒的。
巴比把母亲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发泄到他的猫身上。
  父亲的污言秽语,猥琐举止,巴比一一模仿,而最终因为这些言行举止被父母赶出了家门。
  在看片之初还会嘲笑巴比的愚蠢,而最后发现我们都曾是巴比,我们又何不曾对母亲言听计从,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恐惧,我们又何不曾因模仿父亲的言行最后遭到痛斥。我们也曾经像父母对待我们那样对待我们的玩具与宠物。就像当年高中因为抽烟而差点被父母赶出家门的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母亲是巴比三十五年来对世界了解的唯一来源,而父母也正是我们儿时对世界了解的唯一来源。
   导演用很极端的方式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不良影响,我们应该庆幸我们与巴比的遭遇本质上的区别是,我们的父母深爱着我们。但是回忆往事,我还是不由感叹,人生至今对我尊严践踏最为严重的人就是最爱我的父母。

2.关于社会
  片中巴比走上社会后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欺辱,然后巴比巴比用他所遭受的来对待社会,这是在模仿父亲之后的又一次模仿。
  社会对待我们的方式正是我们对待社会的方式。

3.关于宗教
  片中对于宗教的态度是:相信上帝不存在是所有人类的责任,这样我们才会有未来,因为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自己承担起我们自己的责任,而这就是你要做的!
  片中母亲利用上帝来控制巴比,她告诉巴比上帝正注视着你,你的所作所为都在他眼底,然后巴比坐在椅子上练尿湿了裤子也不敢移动。
  而现实生活中宗教确实在很多方面被政府亦或其他别有用心的人或者组织所利用。
  我信仰上帝,但我不否认宗教有其消极的一面,尤其是在前两天看了《时代精神》后,了解了jesus的由来后,关于宗教的神秘感突然消失,尽管如此,我仍然坚定我的信仰。

4.关于人生转折
  巴比无论是在被母亲囚禁的35年中还是在踏入社会后都是一名标准的废人,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医院的护工发现他能听懂残障人的表达,然后巴比留在了疗养院帮助残障人士表达他们的思想。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巴比有着音乐天赋,然后巴比上台演唱最后大红大紫受人追捧。
  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在和我们的理想追求爱好偶遇前,我们都迷茫的生存着,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弃,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只要不放弃希望,终有一天会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5.关于爱情
  毫无疑问,巴比有着恋母情结,片中巴比在踏上社会后会像抚摸他母亲胸部那样抚摸其他女性,而不同女性对此有着不同的反应,巴比在踏入社会后遭遇种种,使巴比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在巴比踏上舞台后他决定让自己不再做原来的自己,他让别人称他为papa,之后巴比还说:巴比想消失,我现在是papu。而在他遇见Angel后,他才终于做回了巴比,最后巴比和Angel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们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待到遇到真正属于自己的angel后,才发现之前种种所谓的爱情都只是浮云,而只有在天使面前,终于能够做回真实自己。


   此部电影虽然剧情推进缓慢,但却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电影,还有很多内容未作解读,待日后有机会重看之后,再慢慢挖掘。

 2 ) 看了两遍,越发喜欢

有些人不能接受这个片子,我觉得可以理解。就算是恐怖片爱好者,也不是每种花样都喜闻乐见的。但我想说,这些受不了的观众们也应当理解,这部片子完全没有将人的感官曝于暴力、变态、乱伦之下的意图,或效果,如果你屏住呼吸,耐心体会。
《坏小子巴比》是自《2001:太空漫游》后,又一部对我而言深具宗教感的影片。宗教感可以用科学的形态,甚至渎神的面目出现,无论如何,它是一种真诚地靠近“上帝”的行动。在宗教或别的领域,盲信者永远理直气壮,恨不得把所有怀疑者、反叛者打入地狱。但谁离信仰更远、离地狱更近?
看着自己逐渐老去的宇航员,死前突然面对神秘巨石的时刻,和坏小子巴比回到家中,躺在曾经躺着变态母亲的尸体的地方,痛哭流涕的时刻,都是膜拜这个让人既爱、又恐惧、又敬畏的世界的时刻。这两个时刻,我的心底有相似的震动。
五六年前第一次看《坏小子巴比》,我记的最深的场景是电光火石的警察局大厅,那真是一个奇妙想象。第二次看,我才感受到导演的感受。

 3 ) 坏小子巴比的快乐生活

坏小子巴比杀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爸爸,一个是他的妈妈。除此之外,他还杀了一只猫。后来,巴比再没有杀过人,也没有杀过猫。相反,他对人和猫非常友好。凭借一颗善良的心,巴比赢得了真正的爱情。那个女人的乳房和巴比母亲的乳房如出一辙。
从上面的一段文字来看,《坏小子巴比》是一部邪恶而荒诞的电影。1993年,澳大利亚导演洛夫•德•希尔仅用75万美金拍摄了此片,一举拿下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特别奖。依我看来,这个片子得金狮奖也不过分,怎奈它太过另类,在影展中,属于那种来路不明的邪门电影,所以一向守规矩的威尼斯只能给个评审团特别奖。这让我想起了匈牙利导演乔治•巴勒菲,其手下的两部作品均邪恶透顶,一部是《田园风光》,一部是《人体雕像》。洛夫的作品我也只看过两部,除了《坏小子巴比》,另一部是《十只独木舟》,是澳洲史上第一部完全用原著民语言拍摄的影片,当年代表澳洲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昭示了洛夫的电影野心。
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坏小子巴比》就带着邪恶的坏笑。母亲给巴比清洁身体,然后母亲清洁自己的身体,镜头毫不隐晦地展示着巴比的下体和母亲的乳房。更邪恶的事情是父亲的出现。父亲已经阔别35年,突然归来,只对母亲的乳房感兴趣。巴比成了父母寻欢作乐的障碍,几乎被逐出家门。他在家里待了35年,不习惯出去。他懵懂了杀死了父母,然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部电影似乎对天下的父母有很深的成见。巴比的岳父岳母也是一对邪恶夫妻,对女儿非打即骂,极其残忍。巴比到底有没有对他们下手,影片没有交待。另我惊奇的是,最后巴比自己成了父亲,看样子还是个合格的父亲。这是影片最牛逼的地方。在经过一系列狗血的事情后,巴比成家立业,和妻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估计这个童话般结尾会让很多人深感意外,大家都以为巴比会一路狗血地生活下去,导演和我们开了个玩笑,他说,放过巴比吧,他可是个好孩子。
巴比走出家门后,遇到了很多人,总的来说,好人多过坏人。电影的巧妙之处在于,巴比善于模仿每个人的音容笑貌,他一人分饰多个社会角色,最后他显然成了超脱事外的评判者。很多人说过的话,被巴比放在了舞台上,效果极好,把所有人都震了。所有人都不知道,巴比说的话,都是他们说过的原话,巴比只是在学他们,巴比能让邪恶的更加邪恶,他有这个本事。
扮演巴比的人叫尼古拉斯•霍普,他的表演堪称完美,是我所见过的最棒的表演之一。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对朋友说,巴比很不好演。所幸,这个叫霍普的家伙演得非常到位,简直超乎我的想象。他再也不会有超过巴比的表演了,因为巴比是唯一的。

 4 ) 胡言乱语

纯真的喜欢大奶子的巴比,我爱你!

玩蟑螂。
巴比与母亲做爱。
巴比被母亲要求坐着不准动,于是一动不动的在椅子上坐了一天。尿在裤子里,尿滴在地上。
闷死猫。
闷杀父母。
巴比爱吃比萨。
巴比摸大奶子。
巴比喜欢大奶子。
巴比模仿熊孩子走路。
巴比学狗叫吓店员。
巴比趴在橱窗学猫叫。
巴比模仿前面的女人买面包。
巴比模仿半夜飙车的流氓挑衅警察。被警察打翻。
巴比模仿警察的说话跟动作,抢钱。
巴比入狱,被犯人鸡奸。
巴比摸路人的奶子,被殴打。
巴比强势“加入”乐队,初次登台。惊艳!牛逼!模仿他所听到的各种声音。“我是爸爸!”
巴比能与脑瘫患者交流。
护士给巴比看自己的大奶子,巴比真是好运呐。
巴比在舞台上模仿脑瘫患者。
两女欲与巴比3P,巴比嫌弃两人奶子没有护士安洁儿的奶子大、美。
巴比在舞台上抓安洁儿的奶子。 “她的不是小奶子,它们是漂亮的大波波,我喜欢她的奶子,波普喜欢安洁儿的奶子。”
巴比在舞台上玩大奶子人偶。 乐队成员用塑料布包起自己的脸,我想到了Slipknot。

 5 ) god hates fat


减肥最崇高也最迫切的理由:)

迅雷在线看的,中文字幕把“pope”(教皇)仅翻成“爸爸”

尼采说上帝死了还是有点慷慨激扬,本片说pope喜欢肥胖的荡妇就是在亵渎教皇了,当时还是保罗二世啊。

 6 ) 面朝人海,也能春暖花开

       [坏小子巴比] bad boy bubby
年代:1993 出品:澳大利亚/意大利 导演:洛夫·德·希尔 主演:尼古拉斯·霍普/卡莫尔·约翰逊

        人人都爱傻小子

       电影之神青睐傻瓜,只因为傻瓜更加纯粹,傻瓜的大脑沟回也许更加粗粝直接,方才能衬出衮衮众生的虚与委蛇。而扮演傻瓜的演员也往往因为耐得烦,装得傻才可以夺得奖项与桂冠,虽然限于题材的晦涩与画面的大胆,R级黑色喜剧[坏小子巴比]并未进入主流影片的市场,它的出现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澳洲电影[坏小子巴比]在93年威尼斯影展引起强烈震撼,并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在主场澳洲则实至名归的获得AFI电影奖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主演尼古拉斯·霍普也因为在这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由一个默默无闻的爱好者荣膺最佳男主角。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傻瓜效应”的作用,我们不得而知。时至如今,出场凄惨的“坏小子巴比”似乎也泯然众人,不少影评人却仍然认为[坏小子巴比]理当名垂影史。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电影本身张狂大胆的乱伦题材为社会主流视角所不容,电影本身对人类关怀的复杂与深邃,也是普通观众的精神世界所难以触及的。
       一、生于狂野
       被称作“黑色喜剧”的[坏小子巴比]开场毫无喜剧成分,身陷禁室的35岁巴比眼神茫然而呆滞,朋友只有蟑螂和一只不幸的猫儿,每天的娱乐便是模仿母亲,折磨猫儿和蟑螂。而母亲则是禁锢他,侮辱他,抽打他,乱伦他的人。他将蟑螂的腿全部拔掉,看着无助的蟑螂卖力挣扎,而他的母亲只需一句话,就能让他独坐空房,不敢动弹。巴比是悲哀的,他想要知道外面的世界,母亲告诉他外面的世界有毒气,他想要了解生存的基本,却只能独坐空房,他想要懂得“呼吸”乃至生存的意义。母亲却从后面用粗壮的臂膀勒住巴比的脖子,另一只手死死捂住巴比脸。在一阵沉默之后巴比因窒息而开始挣扎,母亲猛地松开说:“这就是——呼吸。”
       如果说母亲已是人类丑恶的极限,那么巴比的父亲则超出了极限,他甫一出场,便是一个满脸胡茬,酒气熏人,辞色虚伪的正脸特写。他满口油滑,满口谎言,却又能骗得母亲弗洛伦斯心花怒放,而这个男人教会了巴比叫“爸爸”。巴比也同样在他的身上学会了淫言秽语的调戏母亲。令人讽刺的是,巴比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神父使用的罗马领,还有惟妙惟肖的与母亲调情的能力。于是终于有一天,他用同样的淫腔淫调去调戏母亲的时候,他被气急败坏的父亲和害怕暴露乱伦之罪的母亲一顿老拳赶出了房间,此时他仍然以为外面充满了毒气,戴上了防毒面具,声嘶力竭的去呼吸,第一次为自己的“生存”去做努力。
       文学意义上的“套中人”是将自己禁锢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而影片中的套中人,正是巴比自己,他精神与身体上的双重枷锁由父母所赋予。母亲骗巴比门外充满毒气,出入都戴上防毒面罩,以禁锢其肉体,母亲向巴比宣扬“上帝在监视,我来执行”禁锢其精神,而她还淫其身体,完全丧失了人伦。这也许是导演洛夫·德·希尔想要阐述的观念,一个孩子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便会被禁锢肉体,禁锢精神,脏污其身。而被脏污的并非只是巴比一人,而是整个人类,巴比,正是人类之子。这样的电影开场会让大多数观影者望而却步,震撼于画面与情节的惊世骇俗和肮脏,并震惊于影片背后影射的更多人类的压抑和丑恶。据说在前期创作阶段,洛夫·德·希尔曾经尝试了1.66:1的失真镜头来拍摄在房间里的这段故事,从而导致本就压抑的剧情更让人无法忍受,几乎让人产生幽闭恐怖症,有鉴于此,洛夫·德·希尔不得不取消了这段失真,尽管如此,被观影者誉为黑色的30分钟的说法仍然广为流传。
      30分钟的分界点是影片的第一个高潮,在小小的囹圄所创造的世界终于被巴比识破后,他愤怒地砸碎了这个虚假的世界。在醉鬼父母所营造的尖笑与殴打的人间地狱中。他拾起了保鲜膜,裹住了父母的头颅,世界安静了。自此,如破壳而出的鸟儿,巴比终于挥舞着沉重的翅膀飞向外面的世界。在无意中弑父杀母的人类之子终于怀着原罪,真正意义上的呱呱坠地。

      二、镜中人,拷贝猫
       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模仿父母,而被禁锢在密室中的巴比无疑是最好的练习者,因为与世隔绝,他足足练习了35年模仿,使得他的能力炉火纯青,几如一面镜子反射出他人的言行。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本作的情节设置与法国心理学家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不谋而合。镜像阶段,顾名思义,既是人类在没有分辨自我与他者的能力的婴儿时期,对于他人的行为会进行无意义模仿行为。婴儿靠着误会自己成为他者才体认到自己的存在,而体认自我的过程对于任何人类来说都是饱含期待与错觉的,巴比将模仿他人的形象当做自我完善的一个方式,在囚牢中,他模仿猫,模仿妈妈,模仿父亲,在离开监狱后,他模仿见到的每一个人。
      巴比的蜕变过程充满阵痛。影片给了逃出囹圄的巴比一个侧面特写,他的背后,是夜色中的万家灯火芸芸众生。从憨直的嘴角露出了奇特微笑,他穿越过都市扭曲机器所造就的垃圾场,孤独而渺小的身影在巨大的灯下瑟缩。他在圣歌的吟唱中平生第一次接触到了母亲以外的女人。他被赶出商店,被白昼的世界里晕头转向,他被粗野男人被电锯的毁灭力而震惊,被孩子的童真感染却被店员扔出商店,被责骂怒斥,他向警察重复混混的脏话,被痛殴倒地,又毫不意外地痛殴了超市店员。而以往那个一成不变的破旧房间,那张将他桎梏在一隅的镜子渐渐破碎。
电影中,巴比一再重复着着“镜像阶段”的模仿行为所造成的荒谬误会,他模仿母亲用胶带缠住猫儿,猫死了,继而缠住了父母,然后父母也撒手人寰。世界给他以辱骂与暴力,他便以辱骂和暴力返还给这世界,他既是毫无保留的承受者,也是蛮不讲理的复仇者;他拷贝着人类的荒诞,又将荒诞还给人类。他将猫儿带在身边直到猫儿发出尸臭。拷贝猫这个词正好也是犯罪学中模仿犯的代名词,而屡屡出现的不幸小猫,未尝不是巴比的镜中倒影。表面上,他似乎毫无任何变化的重复着他人言行,在经历着苦乐交加的人生后,他渐渐开始有选择的使用这些世界赠与的“工具”,他也渐渐通过这些经历了解到,自己并不需要通过模仿进行人生。因为他通过体认“区别”的存在初步形成了自我概念。而当孩子能够从镜中明了自我的形象,明了与他人的区别之时,镜像阶段也就走到了尽头。

       三,宗教,音乐,女性,三位一体的救赎
        母亲与父亲,本该是一对美好的词汇,在家庭的社会属性中,母亲代表着爱与理解,父亲则代表着理性与坚强,二者合而为一塑造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格,将一个嫩弱无知的初生婴儿从一个生物实体的人转化为一个社会实体的人。这个过程本应是完善而健全的,电影却剥去了父母的存在,以宗教,音乐,女性们来开启巴比的灵智。
       耶稣的十字架变成了母亲悬在巴比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教士的罗马领则是父亲的欺骗道具,在巴比悲剧的成长历程中,宗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总是重复妈妈的话“上帝看得到一切!若他告诉我你动了,我将把你脑浆打出来!” 却不知藉宗教之名,多少荒唐的事情施行在自己身上。于是影片最为激烈的剖白从一位科学家口中说出:
      “ ……相信上帝不存在是所有人类的责任,这样我们才会有未来,因为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自己承担起我们自己的责任,而这就是你要做的!巴比:相信上帝不存在,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这样的话语无疑会造成宗教人士的不适,也同样造成了这部电影评价的两极化,巴比的主演尼古拉斯·霍普自己碰巧就是一名天主教徒,尽管洛夫·德·希尔对他有知遇之恩,谈起影片中对宗教的态度,他仍然表示难以接受。观众们还因为屡出裸露镜头而指责本片歧视女性、甚至动物保护组织也来参一脚,抗议在拍摄过程中死去的小猫。
        在这里洛夫·德·希尔也许并非要将宗教推下神坛,但他却狠狠地批驳了部分以宗教之名行罪恶之实的人类,片中有段耐人寻味的对话发生在巴比与乐队朋友之间,朋友借着画布向巴比更是向观影者绘制了一幅画卷:同一信仰却相互残杀的人群;信仰自杀能够达到彼岸的人们;信奉融合与非暴力的人却为暴力所杀,杀戮与被杀都毫无意义。导演借这次对话再次表达了他的观点:勿以上帝之名行罪恶,人类应该背负起自己的责任。
        如果说宗教在巴比成长中扮演了消极的一面,音乐毫无疑问是积极而富含生命力的一面。巴比的世界随着音乐而行进,他循着圣歌见到了女人,他听着摇滚乐结识了朋友,他被管风琴感召步入教堂,他和着吉他声登上舞台。音乐引人向善的作用在影片有两段极富写意的情节里展现了出来:其一是行使恶行抢劫超市的巴比经过一间仓库,却见到一位貌若天使的少女轻盈的拉着小提琴,一曲终了,回声绕梁,她轻轻抬起手,似是恶徒巴比以救赎;其二,是身陷监狱的巴比,在响彻云霄狂放而自由的风笛声渴望逃出生天,却被拖入更为幽深的囹圄。在这两个场景中,音乐变成了美与真的象征,音乐是高尚的,纯洁的,富有神性的。而与音乐结缘的巴比,在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亦发人深省。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是摇滚乐队收留了他,并为他作词歌唱,而渡尽劫波之后,巴比又循着音乐找到了他们,在朋友们的招呼下,巴比站上舞台拿起麦克风,和着歌声对这个世界开始怒吼,他重复着谩骂,调笑,淫言秽语,观众们却由于他的真诚所感染,巴比在台上有种“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精神感染力,他的暴躁或许是嬉笑怒骂也或许是毒针猛药,他如实的反映着现代社会的病态和癫狂。
       迷恋母亲,杀死父亲,巴比的行为早已被俄狄浦斯情节所解释,在影片中,母亲并非他追女人生的最后一站。由于没有廉耻观念,巴比每遇到一个身材如母亲般肥硕的女人,便会上前出言调戏出手抚摸,这种本能驱动的行为并无掩饰,有趣的是不同女人的反应亦不相同。他遇到过唱诗班的少女,遇到过有钱富豪女,他被提琴少女的音乐救赎,被摇滚骨肉皮勾引……太多的女性在他的人生中出现。而女性或为他洁面刮胡洗澡,或给他以饭食,或“坦诚相见”,或拳脚相加,既有母性的伟大,亦有性欲肉欲的交织,同样也有对性骚扰的反抗。女人让男人成长,让巴比从一个从本能而行的野兽成为有所不为的男性,而这一切都因为巴比的真命天女的出现,有趣的是她的名字恰恰就叫天使(ANGEL)。
影片最为高杆的地方在于结尾。巴比站上舞台,唱起调戏她母亲的歌曲,歌声趋至高潮,他与充气娃娃,象征中纯净的母亲,现实中的“天使”结合到了一起。摇滚乐褪去,圣歌鸣响,宗教,音乐,女性终于三位一体,自此,巴比,背负人类的原罪的孩子终于被女性“天使”所拯救。

       孤独行者,导演与演员的交错人生。
       我们难以找到两部类同的洛夫·德·希尔的电影,他似乎可以驾驭任何题材,而他的电影风格亦是踪迹难寻.在[超完美复仇]中,他给我们留下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无情复仇,在[追踪者]中,他讲述的是种族之间的激烈斗争,在[十只独木舟]里,他则是以土著家庭为单位探讨亲情,[劣酒博士]则干脆玩起了致敬科幻默片的把戏。从电影看来他似乎对宗教,种族,婚姻都颇有微词,看得更细一些,便有一些感觉到他拍摄电影的语言与讲述故事的方法。在拍摄[追踪者]的访谈时,他曾经形容,想要创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小社会与小环境,而他的大多数电影也正是如此做的,在巴比的房间中,在科学家的厂房里,在小酒馆的舞台上,他缩小了观众视野所限的空间,通过“缩小”他也同样放大了某些东西,而这就是他的特质,他1951年出生于荷兰。童年时光在印度尼西亚度过,直到八岁才举家迁到澳洲,漂泊不定的生活并未给予他一个澳洲白人的生活观念,他并未被限定在土地,宗教,人种等观念中,漂泊的生活给予了他一种超然审视的眼光,在无法迅速融入一个环境的时候,这种超然的眼光为他自己造就了一个孤独的世界。
       洛夫·德·希尔的超然眼光同样也发掘了一个伟大的表演天才,尼古拉斯·霍普。导演在一部19分钟的自述式的短剧[Confessor Caressor]中发现了他杰出的表演能力,他扮演了一个在摄像机前告解的杀人强奸犯,固然本片有向[人咬狗]等伪纪录片致敬的情节在内,但这段短剧已将他杰出的才气与把握表演气氛的能力展露无疑。尼古拉斯·霍普在[巴比]中的表演尤其突出,霍普的表演善于把握人物心理的微小活动与表情的细节,在巴比的灵智尚未开化的时候,他的眼神是呆滞单调的,而情感的宣泄也较为僵硬与虚弱。而随着巴比来到外面的世界,霍普将这种情绪渐进式的展露完美地表现了出来。随着阅历的增长与情感的愈加丰富,巴比的表情,眼神,都更加的丰富与完整,可以说,是尼古拉斯不仅赋予了角色以生命,还给角色赋予了生命的周期。自这部开启了他演艺生涯的片子开始,尼古拉斯·霍普便开始活跃于澳洲美国的电视与电影界。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导演也将尼古拉斯·霍普的访谈以及她曾经演出过的短片放入了DVD 花絮中。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本片拍摄的一些细节。
       本片成本仅为75万美元,却动用了创纪录的32位电影摄像师,令人惊讶的是,洛夫能够将这些不同摄像师拍下的胶片素材组合起来,取舍之,删减之,最终得到的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几无破绽的整体,诸多的素材都给人以仿佛从人眼视角观看的感觉。除此之外,他还动用了较为先进的声音录制技术,在影片开始压抑的低频嗡嗡声,巴比发声时喉部的颤抖,这些都被录音设备真实的记录了下来,观者在感受这些莫名其妙的杂音的同时却也有一种别样的真实感。他热爱的音乐不仅在电影中如实的反馈出来,且锦上添花一般的为表演与影片增色。更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的剧本几乎在十年前就已经完成,经过十年的淬炼,终于使得[巴比]一鸣惊人。
      
       
       滚石乐队曾经在1965年唱出了那句著名的“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时至如今,在都市丛林与钢铁怪物中生存的人类似乎越来越向无尽的物欲倾斜,一如歌声所唱。曾几何时,人类也如舞台上的巴比,如痴如狂的索取着,或者如angel的父母,不眠不休的咒骂着。人们为了宗教与主义,对异见者横加迫害,杀死对方,也杀死了自己。
       时至如今,人们为何仍然无法得到满足?
       洛夫·德·希尔早在93年就给了我们答案-------影片的结尾,在都市丛林的一角绿色中,安吉尔相夫教子,巴比与孩童追逐嬉闹。面朝人海,春暖花开。


原载于《看电影》
                                BY jabberwock

 短评

这真的是“草他吗”的电影~~竖起中指,翘起牛子,再看一遍!屁ass:巴比就是面镜子

7分钟前
  • King Sitcome
  • 力荐

用一个空白的白痴衬托各种充满目的的欲望 而最终那个干干净净被世人认为丑的女孩子嫁给了他(当然也包含了恋母情结)

8分钟前
  • Bright Sun
  • 推荐

我觉得电影的最前段和最后段打动了我,从他上台表演的时候,整个就提升了

9分钟前
  • 自在人
  • 还行

昏暗的摄影,巴比的外形和恶心的母亲和父亲看的人作呕。很cult却是标准的对父权母权的诠释,自始至终巴比寻找着各路与母亲相似的乳房,口中又都是后来才出现的父亲的辱骂秽语。从接受母权到挣脱母权的转折点就是父权转移到巴比自己身上的时候……就是不理解窒息的含义

10分钟前
  • 噬辣狂魔小泽条
  • 推荐

当做一部纪录片看的,一个被母亲永远关押在房间内的弱智大龄儿童,他娘帮他洗澡做饭,他负责满足他娘的性欲。结果有一天他爹出现了,于是他暴怒之下杀了双亲走出房间,面对陌生的世界不知所措。我就看到这么多,再深究纯粹是给自己添堵。

11分钟前
  • aaron
  • 还行

It's so easy get twisted. So hard to get into human society.

14分钟前
  • 某人
  • 推荐

本片成本仅为75万美元,却动用了创纪录的32位电影摄像师,令人惊讶的是,洛夫能够将这些不同摄像师拍下的胶片素材组合起来,取舍之,删减之,终极得到的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几无破绽的整体,诸多的素材都给人以仿佛从人眼视角观看的感觉

15分钟前
  • Nineveh
  • 推荐

bubby cant stand more

20分钟前
  • 大书桌
  • 推荐

反上帝、懵懂灵魂涉人世,觅得真爱温暖,太像赫尔佐格了!

2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剧情很荒诞,结尾很温馨。男演员演技实在太棒了,眼神多单纯啊。我喜欢那个猫。嘿嘿。

24分钟前
  • cream.cx
  • 力荐

柏林补片04。伟大的表演,脱胎换骨的身体改造。无须幻想便可抵达末日图景,从囚室逃离,步入没有屋顶、墙壁、门锁的新地狱,如蔡明亮人物的精神流放,魔鬼蜕掉一层皮,竟是天使降临。沿途遇到形态各异的凡人,均被诱惑扼住喉咙,张开眼耳便获得爱,反之则渴求暴力、哀求上帝。

2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离开家之前的40分钟,非常不错~~后面就显得平凡了。不过主题还是很有意思,这个傻子,是人世的一面镜子~7.7/10.

30分钟前
  • 浴神
  • 推荐

相当重口味的影片,导演本质上想探讨关于原生家庭的伤害、自我成长、救赎、以及对神明的质疑、对社会的教人向善的赞美。巴比在家庭关系中属于被玩弄的地位,就如同他玩弄的那只猫,出了家庭各种碰壁,但是周围的人们抱有善意,始终没有把他扔到杀人犯的监牢里。那种社会可能是导演向往的吧,虽然嘴臭脾气爆,但是始终抱有善意,对待别人不会逼到绝路,对人性还是相信的。巴比的救赎有点过于意外,一个是能听懂瘫痪病人的话,让他找到另一半,多少带有他母亲的色彩;另一个是成为乐队的特色主唱,把自己的经历感受非常自我的表达出来,而且被观众所喜爱。依靠意外救赎,本来就不是得救之道,万一听不懂病人的话呢,不会唱歌呢,唱了被轰下来呢?总之导演还是向往真善美的结局,设置多重意外,机遇大于困境,让主角得到救赎。

33分钟前
  • 好像一段呆木头
  • 还行

完全无法进入电影的节奏...一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接受这个人,二想不通这么多女性为什么对他有好感并和他交欢,三想不通这电影讲了什么...

36分钟前
  • ZLY
  • 还行

这部电影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是不是不太对?可是,无法否认我就是爱大团圆。

39分钟前
  • decidels
  • 力荐

Wonderfully weird!!!!!

4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他被强奸时,没有反抗,只是安静的躺在那里,闭上了眼睛......

45分钟前
  • The Who
  • 力荐

想不出任何语言来形容。只是所有的幽默在我看来都是酸楚地说不出话来。

49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力荐

巴比喜欢披萨,巴比喜欢安吉尔的奶子

50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力荐

又到了quote那句老歌词的时候了:“若你喜欢怪人 其实我很美”。成长中的畸怪噩梦、与女主同是被家庭厌弃后的相互自救,夕阳下的对谈和摇滚中呐喊的狂妄...每一次充斥全场的笑声都在心中转化成心中的一抹辛酸。PS 映后见到男主本尊,可以充分感觉Bubby这个角色这么多年已经和他完全浑然一体了,所以即使最近的作品《悬崖上的野餐》看完后也对他的角色和演出丝毫没有任何印象。大概是One Movie(hit) Wonder...[4K Restoration]

53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