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宁写于2010年7月2日)
生活在团状六维度里的人们如何区分现实和虚幻?时间的本质又是什么?是否经过漫长的冬眠旅程去往火星便可以了解时间和距离的真谛……影片《无姓之人(Mr. Nobody)》绝非科幻片,虽然部分剧情涉及了科幻奇幻和看似复杂的哲学命题,但抛开那些繁复多姿的叙事手法和令人目眩神迷的光影技法,其主旨是在讲述人生的选择与假如以及生活的不确定性与可疑性。
时间不可逆,因而当人们面临选择时会陷入两难,一旦所选方向碰了壁,又难免希望时光倒流,一切重来。在现实中,一旦抉择,便很难回撤,但在光影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该片对人生轨迹一次次刷新重置的方式,给人《疾走拉罗》、《蝴蝶效应》等片的部分感觉,但《无姓之人》显然将每个选择都拆分打散的更碎,拼贴重组的也更为肆意。片中的尼莫在9岁时面临着跟随仳离的父母中哪一方生活的选择,是奋力追上火车,和妈妈一起离开,还是留下来陪伴孤独的爸爸,影片“慷慨”地给予了小尼莫两条不同的路,让他同时存在于世界的两处,北美和欧洲。之后,成长中的尼莫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将呈现出三重选择,两情相悦型、爱她型和她爱型……然而,即便选择可以重来,但不论哪一种生活,尼莫都逃不出宿命——遭遇死亡,或溺水而死或被枪杀或遭遇车祸,所谓殊途同归……
“蝴蝶效应”的概念被该片多次使用,仿佛生活中的一切微小事物,诸如一滴水蒸汽、一片树叶都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而影片也以独特的表述方式,让尼莫奇迹般地活到了2092年,那时他118岁,那时的人们除了尼莫都是不死之身,不记得自己姓氏的尼莫仿佛活体研究标本般广受关注,他和楚门一个待遇,被展示在电视直播中,而他那拆分重组式的回忆模式显然令采访他的年轻记者陷入迷惑。
影片将多条线索交织并叙,又在不断地否定重写,倒叙、插叙、细节闪回的表述手法始终有致穿插,如在表现尼莫婚姻的选择时,影片以成年尼莫和不同女人在同一教堂结婚的镜头剪辑,以及选择不同女人便从教堂的三个不同出口出来,预示着以后面临的不同生活。同时,该片视觉效果不俗,综合素质较高,画面鲜丽、剪辑凌厉、配乐美妙、美设精致、造型惟妙惟肖,所有这些都给人不错的视听感受。总得来说,该片的影像风格鲜明而醇厚,比利时人雅克·范·多梅尔和他的团队在剧情架构、拍摄手法和技术层面上,尽现了“传统美学范畴内的电影艺术”。
该片表演阵容庞大,主要角色都有少、青、中三组演员来完成,在多梅尔的掌控下,演员们的表演仿佛一脉相承,不论青少时段还是成人后,不论外型还是内心。而演员对内心戏的把握,也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体会到他人人生中的惊惧忧戚、纠结窒闷和快乐悲伤。饰演成年尼莫的杰瑞德·莱托还饰演了老年尼莫,其118岁的老年造型让人想起了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里的老年皮特,黛安·克鲁格饰演了成年安娜,这个尼莫深爱的女人,而饰演青春期安娜的是同年演过影片《裂缝》的朱诺·坦普尔,饰演青春期尼莫的托比·瑞格波在片中的扮相仿佛一个敏感而漂亮的正太,其表演也符合角色需求,将那份年少时的爱情呈现得快乐又忧伤。
影片时长超过两小时,仿佛藉由那些玩出花的光影语汇再现出生活的不确定性,仿佛一个怀疑论者的思维辩证过程。伊始时,就再现了“信鸽迷乱”现象,片中的尼莫也常常如被困于狭窄空间里的鸽子一般迷乱,仿佛他活过的方式和生活的地方都不真实。而在剧情中的2092年,那时的人类被设定的拥有不死之身,此时,时间和选择的意义又何在?这是很有趣的问题,然而影片显然没篇幅来探讨这部分了,它让老成人精的尼莫在回忆告一段落时告诉采访者:“每个生命皆正确,每条路皆合理,每件事物都可能曾是别的事物,都可能内涵丰富……”即,每一种活着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片中曾表示,只要还没选择,一切都有可能。在快结束时,影片在倒叙中给了9岁的尼莫另一个选择,让他没追上火车,也没回到父亲身边,而是独自跑向另一条路,如果这个故事中的种种设想都是一个面临痛苦选择的男孩的臆想的话,那么这条新的选择,显然也是臆想,到最后一定也还会“殊途同归”。
http://nicolew.blog.hexun.com/52727902_d.html上世纪90年代有一大批玩结构的电影,从《低俗小说》到《暴雨将至》,从《罗拉快跑》到《爱情是狗娘》,它们中的精品堪称中国影迷的入门级教材。这些电影要么提供了几条道路,要么就是循环往复,然而它们都没有提供一个出口。三段发展至多段,到《记忆碎片》的时候,电影故事可以不停跳跃,从任意段落开始,然而它们从不存在一个真正的结局,既是不存在,那是悲是喜、可否圆满就无从说起……
《无名先生》经过了漫长的制作期,导演多梅尔蛰伏多年,抛出一个选择跟如果的电影主题,实在有股厚积薄发撼江山的勇气,毕竟这类片子的鼻祖可以追溯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机遇之歌》,甚至还要再往前面的《堤》。只从技术上发话,影片确实让人无话可说,摄影技巧、美术设计、灯光化妆音乐都可以说是一种享受。电影有三处拍摄地,比利时、加拿大、德国,这跟三段片尾曲一样,无意中也对应了尼莫在伴侣问题上的三次选择。电影选择了最容易塑造和改变一个人的亲情与爱情入手,借此树立起尼莫的自我认知。
有朋友这么说,人生并不是几个如果、几个关键抉择,而是层层嵌套的事件交换,它们指向一个共同的默认值,那就是死亡。多梅尔显然意识到这一点了,所以尼莫的记忆之门从未来开启,那时候人类社会已经不存在死亡,而尼莫是最后一位行将离去的老人。用催眠来进入记忆,用写作去擦写记忆,尼莫的讲述让采访者大惑不解,一个人怎么可能可以活几次,还出现在不同的时空当空?总体说来,《无名先生》正是一部纠结无比的片子,故事真假难辨、自我矛盾。尼莫无法做出选择,无从去判断哪个选项更好。在他看来,人生的悲剧起源不在于那次车站道别,而是父母的相遇。而从车站一段开始,尼莫开始分裂,可以同时出现在几段故事当中。许多观众也会如坠云雾,难以理解。
电影放入了许多关于蝴蝶效应的影像讲述,煮一只鸡蛋产生的热气、一片随风掉落的树叶位置,如此微小的事件都对尼莫的一生产生了决定影响,他遭遇了诡异可怕的旦夕祸福,某一个时刻死去,某一个时刻又能起死回生。一会老态龙钟,一会风华正茂,他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会改变他的一生,而他的几次选择好像都不是太正确。他越想去修正这种错误,越会发现无从做起,错上加错,殊途同归。几乎是必然的,这部电影依然没有出口,结尾看似轻松幽默,还有圆满一笔,化瘀去痛,其实挺不是味道的。
《蝴蝶效应》可以制造出四种乃至更多的结局,满足观众。RPG游戏可以在某个关口存档,遇到坏结局返回重来,但很多人一定记得那种死过一次的心情。而《无名先生》没有结局,因为无论是放弃选择还是存在有多种结局本身都是遗憾的无结局。不曾存在和真实活过的尼莫是位无名先生,他是所有人类的一种精神困境,要怪就怪人类的主流价值观向善向好,否则作为一个人,它就根本没必要活着。【理财一周-上海杂志】
《无姓之人》是一部挑观众的影片。如果你喜欢它,我打包票你也会喜欢《暖暖内含光》、《香草的天空》、《本杰明巴顿奇事》、《蝴蝶效应》这样的片子。如果你不喜欢它,很正常,毕竟把线性叙事剪辑得碎到这种程度,也许只有导演脑子里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逻辑。
小众片子就这点最有趣。一部分人为那其中表达的存在主义思想热泪盈眶,一部分人诅咒它,拿钱干点什么不好,何必拍出这种逻辑狗屁烂片。
法式电影总是充满稀奇古怪天马行空的现象。有时候这些想象还有点喧宾夺主地扰乱原本规整的叙事结构。
生存,时间,回忆,未来,生命的意义,爱情的真谛。诚然,这是法式电影喜欢探讨的母题。也许在思想前卫的法国,和观者探讨存在主义的问题不会存在太过隔阂,所以导演一股脑地把这些想法放到了一部影片里。
人生,本来就是无数的选择所搭建而成。人,最高贵的自由就是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生,选择死,选择怎样生,选择怎样死。但是,选择带来无数的烦恼,“选择”让上帝失去意义,人只有自行站立,对自己负责。
人总希望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谁不希望活得精彩而出色?我们总是抱怨天下没有后悔药可买,不然当时可能就走了另外一条路,人生变得截然不用。《无姓之人》就把这种多重选择的可能极端地扩大化,主人公尼莫可以不断地重复回到那一点进行选择。但是我们悲伤地发现,即使我们成了自己的神,我们可以看到所有选择最终的结果,却没有一条让我们觉得“完美”而“满意”。
这仿佛是生命和我们开的最大的玩笑。我们本来就不能选择是否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后还发现自己对命运完全没有选择权,不,即使有选择权,结局也是殊途同归。巨大的无力感吞噬我们。漫无边际的虚无包围了我们。我们飘荡在浩瀚的宇宙中,无因无果,无始无终,宛如尘埃。
这个时候,我们陷入了象棋当中的一个环节,“被动制动”。最好的移动就是停在原地。
生活的千千万万种平行可能性,像洋葱被切片放大到显微镜,捣烂,捏造,撕毁,重塑。如果说《盗梦空间》借助透析不难懂,《生命之树》深奥晦涩不易解读,这一部更加是神作。我并不能完全看懂,莫名躁动地,兴奋于遇到影像生命强大的对手。
同蝴蝶效应、死亡幻觉、生死停留等有一番相像,不可靠叙述者构建的超现实主义迷宫。在时间的一个点上,你上了一辆车,又没上那辆车,于是就出现了两个可能性的你;在途中车子决定拐向哪个方向,这又制造了更多的你。现在在这里的我又是如何到达此地的呢?这期间又有多少个我因为我到达现在而丧命?
创意与蝴蝶效应雷同,但太繁琐太拖沓。其实还是一个有关爱情的故事,三种选择看尽,无非是你情我愿,你不情我愿,你情我不愿呗……
画面很美好,但是剧本不够精炼。最大的收获是Toby Regbo,这孩子萌得人心肝颤
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不要试图去思考平行宇宙理论、轮回观念、坍塌和时间倒转、弦论、蝴蝶效应和薛定谔的猫等等现在已经普及到众人了的观念。一切的钥匙在于尼莫和安娜之间的爱。芸芸宇宙中,无论是去火星撒下骨灰,之前是否赶上母亲的火车,碰见三人中的哪一个,无论生或死,每一种可能性都好,真爱注定唯一,相遇幸运无比
这片看得会有点累啊,不过很棒的是有beautiful teens hard fuck, great experience.., HAHA
整部电影用阿甘老妈的一句话就能概括了
3星半。小径分叉的花园或是机遇之歌或是记忆碎片等等。关于时间的维度,可不可以倒退,可不可以重复。导演视乎想借这个电影解释太多东西。但电影远远无法承载这许多,电影也变得失控且混乱,不过这一切,并不妨碍他的好看。
一部需要全神贯注去看的电影,感觉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里装了太多东西,不过好在导演并没有把它拍的很混乱。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引申出了如此众多的生活轨迹,就好似铁路的轨道一般,在分离与交集中纵横延伸,但终究通往的是不同的终点。★★★★
看【无名先生】的过程其实很有趣,丰富的色彩,优雅的慢镜,怀旧的老歌,时而让观影变得很舒服。只是关于尼莫的人生复杂的各种选择性,多变的镜头语言和多重的叙事手法对一般人来说是一种记忆力和逻辑思维的挑战。想要一切变得明朗,还要看你有没有耐力等到影片的结尾了。 ★★★
意外醒着看完了这个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的科幻片(?),经过努力思考,这片子可能是讲,一个被爸妈逼迫做出无法选择的选择的小孩,为了不错过每个选项,给自己幻想出了无数个平行宇宙,那命运是一个比一个惨烈?也就是说,不和谐家庭制造神经病小孩?话说ifans叔乃个loser这酱油打的…
在这部电影的凌乱面前,盗梦空间弱爆了...其实导演只是想说,人生有很多选择,没有哪个比哪个更好,即使我们知道了之后的结果依然难以抉择。有人说是基式《机遇之歌》的升级版,我看是降级版,导演野心太大,拍得太花哨。最大的收获是美少年Toby Regbo,手也漂亮。
美学与哲学的极致诗歌,将个人时间的多义性阐述得恢宏壮阔。这样的电影只能用伟大来形容了,感觉就像亲身经历了宇宙开天辟地的big bang!这是我最爱的一部科幻爱情电影,而我甚至不敢说我看懂了!!!
《机遇之歌》(老K的精髓)+《北极圈恋人》(太TMD像了,连女主名字都一样)+《珍爱泉源》(写作、外太空与飞行器),但正如那些技术都做得太好的电影一样,他的想法被形式所拘役了。
时间永远分叉,通向无数的未来,和过去;事关选择、回忆、时间、偶然、平行宇宙、蝴蝶效应……,比任何一部同题材的电影都要复杂,叙事手法完全打破常规,尤为难得的是拍出了美感。
其实从叙事学的角度讲,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故事一直在推出一个叙述者,而马上又否定掉。整个故事是118岁老人的回忆吗?整个故事是9岁小孩的想象吗?整个故事是青年尼莫写的一个科幻故事吗?
太好看了!!Mr. Nobody最终找到了变量中的常量,并将它脱口而出。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个完整世界的开启与结束,竟是部感人至深的爱情软科幻
这片子告诉我们一件事:大脑记不住手机号码就注定了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