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少女齐落热爱芭蕾舞,但是因为高考被强势的奶奶逼着放下梦想。她把自己比作一条叫Alice的鲸鱼,因为没人懂得她真正所想,哪怕说也得不到回应。因为高考被迫放下梦想,因为家长的期待被逼学习,每一个人大概都会有这样一段青春,那一年一本本做不完的习题,可是我们并没有得到开心。我们能从齐落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想想青春,想想梦想,想想你还没有实现的东西,去加油!去努力!去反抗!哪怕你是一只与众不同的鲸鱼,也总有一天会有人听到你的呼唤!
估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少年的你》,陈念和小北的故事中,蕴含了太多青春无法承受的负重,同学的霸凌、亲情的缺失、高考的压力,生存的困境,而在重压之下所迸发的勇气与希望,产生了排山倒海般的情感震撼。
其实大多数人的青春并不会如此大开大合、血泪交加,而是在看似温暖平和的表面之下暗流涌动,比如说新片《鲸落》,就是一部和《少年的你》的类型、风格大不相同,却同样能够引发共鸣的青春成长电影。
和《少年的你》《狗十三》《嘉年华》开场就用特殊的情景和氛围吸引眼球的作品不同,《鲸落》开篇比较平缓,以平实又饱满的影像,把观众带入到一个接近真实质感的学校环境中。女主角齐落是一个16岁的高中生,在高三这年转学到了新学校,和很多同龄的女孩儿一样,她性格安静柔和,不怎么和别人交流,喜欢跳舞,喜欢一个人默默的练舞,奶奶姓吴,是一个桃李满天下的退休教师,教学能力和人品都是有口皆碑,退休以后还在辅导学校发挥余热,给学生们补课,爸爸齐海生在美国工作,常年不在家,妈妈周百惠是贤妻良母,温顺娴淑,无论什么时候说话都是细声细语。
这样平常人家的平常日子,很容易掩盖问题,而这恰恰是《鲸落》的犀利之处,表面看不出问题,就是真的没有问题吗?我们会不会因为一些约定俗成的眼光,忽略掉一些成长和教育中潜在的误区和痛点,是否有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让他们变得不快乐,不自由,只能发出无声的反抗呢?
或许,这是很多原生家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齐落的奶奶,作为公认成功的教师,正在强硬的夺走孙女跳舞的权利,她对成功的看法,所谓成功的教育理念,像一张纸枷锁,不仅让齐落饱受折磨,苦不堪言,也让齐落的妈妈整日郁郁不乐。
更可怕的是,假如在现实的世界里遇到这样一家人,估计更多人会认同更吴奶奶的教育方式,亲切,随和,通情达理,挂满墙的奖状,曾经把超过两千人教育成材,更是让人顿时肃然起敬,反之,齐落的叛逆,对奶奶说话顶撞,一副了无生意逆来顺受的表情,更让人觉得她应该被好好教育一下了。
然而,这并不是事实的真相。每一个叛逆的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的结,好的教育方式是找到这个结,就轻轻的解开,然后抚慰,避免留下伤疤,就像《老师好》里面于谦扮演的苗老师,不好的方式则像本片里的吴奶奶一样,粗暴地把红舞鞋一剪两断,或者强行扯下孙女耳朵上的耳机,全不顾在她心里留下一道血淋淋的伤口。
齐落对跳舞的兴趣,对自由空气的渴望,对爸爸的思念,让观者看到之后不由得为之心疼,就像那条只能发出52赫兹频率的鲸,即便它的鸣唱可以传绕半个地球,也永远无法得到同类的共鸣,只能在孤独中游荡,直到沉入海底。同样的,齐落的妈妈也是一只这样的鲸,被吴妈妈强硬的切断了与丈夫的联系,只能在孤独中守望。
影片围绕这样一家人,提出了一个当下都市无法忽视的教育痛点,让大家通过这样一家人的矛盾冲突,认识到成人与孩子之间该如何沟通,化解矛盾,重拾温情,把迷路的孩子带回亲情的怀抱。在这个过程中,影片没有说教,没有灌输,而是运用了一些类型片的手法,制造了齐海生的谜团,林老师和妈妈的交往,少年李炜的懵懂情愫,把故事变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有趣的是,《鲸落》作为一部扎实醇厚的现实题材作品,没有选择在院线上和大片们拼杀,而是选择了先在移动电影院上放映,在网络化科技化的娱乐时代里,制造一次“未来观影”的别致体验,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就能随时上线观影。
11月5日20时,铁任会组织一场线上观影活动——移动电影院《鲸落》铁任专场,新的观影方式,我会跟大家一起在线上边看边聊。有兴趣的朋友不用花钱就可以免费加入,一起加入铁任线上观影群来交流,方法很简单,加助理微信diyipizk,备注“铁任”即可受邀入场,一起给青春加油打气,来吧!
仅从现代教育观下来看,学生全面发展才是当今培养的教育目标,还在上高中的女主角齐落化身于一条孤独的鲸,在自己青春时期不能如愿自己的选择,在花季年龄,从小缺失父爱,转学,逼迫,没人理解,没人懂得的逆来顺受接踵而至。在代沟的隔膜下饱受奶奶封建顽固的应试教育的逼迫摧残,每天都在逼迫与逆境中成长,逆来顺受,在她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得不到一点鼓励和赞赏的她终归抑郁成疾,这也充分讽刺过去的封建思想和当下只要求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狭隘固执想法的父母前辈。走进孩子内心,聆听孩子的心声,才是我们这代人所要倍加关心和沉思的……
鲸落,一个如此悲哀的词语,尸沉大海,万物哀鸣。电影《鲸落》以一种冷峻残酷的第三者视角讲述了小姑娘齐落“起起落落”的一生。下面就几处色彩与画面简要分析。
一,电影基调的淡蓝色,冷峻严肃。一如《情书》中的哀叹,影射了齐落毫无生机,抑郁寡欢的人生基调。而祖母的形象,正是这种人生色彩的泼墨者。
二,祖母锅中煎炸的鱼。祖母清理鱼熟练的手法,连带上将鱼丢进油锅里一气呵成的动作,扼杀的,不仅仅是鱼的性命,还有齐落的梦想与坚守。煎糊的鱼,也正暗喻着齐落梦想的陨落,生命的逐渐凋零。
三,齐落与男生在海中出来后,坐在高阶上,腿上的泥泞昭示着观者她正在从生活的泥淖中艰难的前行,逃脱。
四,祖母,母亲与齐落在饭桌上的位置,永远呈现三角形。三角关系暗示着中心角的主体把握着家庭的核心位置,正如此,祖母在家中的地位无法撼动,操纵,掌握着一切人的命运。
总体来说,影片是惊艳的,但要减少长镜头的运用,巧妙使用蒙太奇剪辑组合手法和小景别组接,让影片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每一个选择都不是无足轻重,每一次碰撞都是情感的交流。相信看了电影的大部分人,对于奶奶都有种莫名的怨意,这个角色她不讨喜甚至还招人讨厌。每一次齐落跟奶奶发生矛盾,观众们的心情估计都不好受吧。可是我们不能否认,正是一次次这样的矛盾,解开了祖孙两人的矛盾,打开了彼此的心结,让双方的感情得到升华。百惠和奶奶也是同样如此。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看法也会不同。或许奶奶的做法是错了,可是电影给了我们结局,却没有给我们对错的答案。毕竟电影里面只是一段的人生,电影之外的未来还很长很长。站在理想的角度,结局很好。站在生活的角度,未来未必如意,但是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现实总是与生活相伴而行。所以这是永恒的结,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谁不是在把悲喜在尝,电影中齐落,奶奶,周百慧,林展信,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给我们展现人生中悲和喜,看这一段人世风光。电影名为鲸落,自然界中寓为鲸死沉入海底之意,而且主角名为齐落,寄情于鲸,本也有此意,被扼杀的喜爱,如同心死,坠入海底。可其姓为齐,有向死而生之意,最后故事的结局也不出乎于此。
这部电影真的说差吧,确实稍微有一点,但对于演员来说,看了看,还行吧
很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教育故事,大人的期待和孩子的意愿之间的对抗。奶奶的控制欲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演员的台词功底和演技都太弱了,用配乐和取景的意境来弥补勉强能看下去……
台词生硬,表演做作,人物表面化
没矛盾制造矛盾,然后塞给你一个大团圆结局
电视电影。
家庭教育意识流
演员假的不行
离异家庭的少女心事
真实的再不过,妈妈的演员好年轻,我喜欢这种隐形的cp感。男女主好friend,确实不错。课间上课那太真实了,奶奶的演技台词够犀利。4.8分吧
家里有这么一个强势的长辈真是头疼,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学习机器吧,没有灵魂
窒息的爱。
是因为电影没剩几分钟马上要结束了所以强行大团圆吗?
记流水账一样,表达混乱,台词更是生硬
关爱下一代,关爱抑郁症患者。
喜欢女主,细腻没有痕迹
平淡的生活,细腻的情感。喜欢
现在这种现象还是挺多的,被人控制的命运。
压抑的看不下去,,奶奶说话让人窒息
控制欲
作为19年的片子来说,生硬的台词表演,偏差的摄影美术让两个小时的片子味同嚼蜡,同样是三代女性的《春潮》不知道比鲸落好到哪里去,豆瓣也没注明导演,能拿到龙标真的不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