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Micheal Gouglas无力演讲辞去DEA部长回归家庭, 黑人缉毒警安好窃听器后微笑着快步跑开, 大毒枭派去的人正要干掉觊觎他家庭事业的副手,还有最后Benicio Del Toro在灯光球场看孩子们打棒球, 我想这个片子应该有4星.
P.S. 将军, Manolo的桥段我猜到了
又P.S 塞尔玛海耶克是友情客串么? 很花瓶耶...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96935264.htmlTraffic (2000)
继续看奥斯卡获奖影片。本片获得2001年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电影讲述毒品的四个故事:
在墨西哥,两个墨西哥警察通过线人知道了运送毒品的情报,截获了一批毒品。随后,他们的缴获的毒品和毒贩都被一个将军掳走。将军几天后向高个的警察表明意图,他要铲除城市内的毒品集团,并要求高个警察帮自己做事。高个警察马上行动,抓住了市内一个毒品集团的杀手,将军从杀手口中得知了该毒品集团的一切。利用这些情报,将军很快铲除了该毒品集团,并放出消息说另外一个毒品集团的头已经死去。可是两个警察中矮个的警察无意间发现这个头目并没有死。两个警察知道,原来将军是这个毒品集团的成员,将军铲除另一个毒品集团是为了自己的毒品集团更好的发展。矮个警察打算将这个消息卖出去,可是两个警察很快就被将军的人抓了起来。两个抓住他们的杀手杀死了矮个警察,留下了高个警察。高个警察很愤怒,打算为矮个警察报仇,于是他向美国警方说出了秘密。很快的,高个警察在美国警方的协助下抓住了将军并缴获了大批毒品,他也成为了新闻人物。最后,高个警察带着鲜花来看望矮个警察的遗孀。
在美国,一个法官马上就要担任美国新一任反毒品部门主管,他满腔热血,希望可以大力打击毒品犯罪。可是,自己的女儿却在同学的引诱下开始吸食毒品。在一次聚会上,一个男孩因为吸食毒品过量而晕倒,女儿和同学送他到医院之后被警察发现,警察将他们都关了起来。法官的老婆接回女儿后,两人就争吵起来:老婆认为不应该将女儿吸毒的问题看得太重,法官则不同意。随后,女儿继续吸毒并被法官发现,法官只好将她送入自助治疗的团体。但女儿抵挡不住毒品的诱惑,偷偷跑了出来,并用自己的身体与毒贩交易,换取毒品吸食。法官发现女儿失踪后很着急,还渐渐发现女儿开始偷家里的东西。法官只得跟踪女儿同学,找到了女儿的藏身之所。女儿找回后,法官在就职演说时变得哽咽,认为自己无法做到与家人“作战”。最后,女儿渐渐康复了,法官和老婆都很开心。
在美国,缉毒部门的黑人警察与拉美警察做卧底抓住了一个毒品贩子。毒品贩子在黑人警察与拉美警察的威逼利诱下,交待出了自己的上线。上线被抓后,毒品贩子成为了重要的证人。黑人警察与拉美警察和其他警察一起负责保护毒品贩子的安全。一次出庭后,上线老婆雇佣的杀手已经将炸弹放在毒品贩子车内,可是毒品贩子突然决定步行。杀手在雇佣者的强烈要求下,只得走出车门准备直接杀死毒品贩子。可是,毒品贩子上线的死对头——另一个毒品集团派出的杀手抢先杀死了要杀毒品贩子的杀手,毒品贩子免遭一劫。此后,拉美警察准备叫救护车时,不小心触动了炸弹,拉美警察当场被炸死。几天后,毒品贩子将要再次出庭时,他被一个化妆成送早餐的人用有毒的食物毒死。毒品贩子之死,让上线的审判无法进行,只得无罪释放上线。最后,黑人警察参加了拉美警察的葬礼。
还是在美国,一个怀孕的女人带着自己的另一个年龄不大的男孩幸福的生活着,他的老公就是毒品贩子的上线。毒品贩子供出上线后,女人老公很快被警察抓走。女人一切还都被蒙在鼓里,直到老公朋友告诉她事情真相,她才知道一切。几天后,一个墨西哥男人拿女人的孩子作威胁,让她还巨额现金。女人只好求助于老公朋友,但老公朋友隐瞒了事实,反而想占有女人和女人老公的一切。女人只好回到家中回忆老公在狱中告诉她话,从老公的话中女人找到了老公隐藏的秘密。随后,女人雇佣了在墨西哥被高个警察抓的杀手,让他杀掉毒品贩子,让他不能出庭作证。杀手失败后,女人又独自一人来见墨西哥的毒品集团,她用老公的毒品技术和自己的勇气得到了毒品集团的认可,找到了幕后支持者。就这样,准备出庭作证的毒品贩子被毒死,女人的老公获得了自由。出狱后,老公马上杀掉了自己的朋友。最后,失去搭档的黑人警察大闹女人家,并借机偷偷安装了窃听器。
电影的故事比较复杂,且故事和故事之间有着各种联系,而联系它们的纽带就是电影故事的核心——毒品。电影通过美墨两个国家、反毒的上下级、毒品犯罪的各个环节,等等多个方面,表现了关于的毒品的网络,可见本片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讲述“毒品网络”的电影。通过电影表现出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故事,展现了毒品所带给人的危害、毒品犯罪的运作流程、政府反毒的各个方面,以及电影传达出的结论——反毒是一场永远也打不赢的战争!电影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这个主题。
首先,从反毒的上层来说两个国家对于反毒投入都不是全力的。在美国,反毒品要涉及各个方面,国会、国家政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政府预算的审批等等。简单的说,美国反毒部门是受到多个方面限制的,国家不可能让反毒部门为所欲为。而在墨西哥,根本就谈不到反毒,因为在这个国家中没有真正的反毒部门,即使打击毒贩也是为了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阶段的利益而为。此外,墨西哥警察的腐败在片中可见一斑,没有任何警察会正直到去为人民反毒。即使电影中的高个警察,他抓获将军的目的也不是反毒,而是复仇。总之,通过电影情节可以知道,美墨两国从国家方面是不会全力投入反毒的。
其次,从国家内部上看,反毒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一方面在法官的女儿身上体现最明显,她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落为用身体换毒品、偷家里东西卖钱去换毒品的浪荡女孩,可见毒品的诱惑力多么大。因此,只要有需要,就有生产、有贩卖,毒品永远也消灭不干净。尤其是从美国的现状看,毒品的庞大消费群体都集中在青少年中,他们把吸食毒品当作一种时尚。这就像法官老婆的想法一样:年轻时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仿佛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步。可见,毒品已经根深蒂固般的在美国社会落脚,这样的状况还怎么反毒?所以,法官在就职演说时无法展开“反毒战争”,因为向毒品开战,就是向家人开战。与家人的战斗,是不可想象的,也是很难取胜的。同样的,墨西哥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总之,毒品有需求、有市场以及它扎根于生活中,使得反毒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三,从毒品的巨大利润上来看,毒品是无法根除的。毒品之所以会有庞大的网络运营,让很多人铤而走险的走上犯罪道路,究其原因是它的暴利。有利可图,而且是暴利,这样的买卖怎么会有人不趋之若鹜?因此,毒品集团会买通两国的警察、会有大量的毒贩参与运输,还有着数不清的毒品小贩向各色人等的吸毒者贩卖毒品。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使,就像片中女儿同学说的一样:只需几分钟就赚取了一天正常收入的好几倍,这样轻松的事情谁不愿意干?还是如女儿同学所说,如果白人也能从事毒品生意,真的没有人会去好好学习,去当什么白领了。因此,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想要铲除毒品网络是不可能的,今天消灭掉这个毒品集团,明天还会有另外一个毒品集团为了利益迅速崛起,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此外,电影还表现了毒品所带给人的危害以及毒贩之间的利益纷争。关于毒品的危害,可以看到它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对青少年心灵的摧残。至于毒贩之间的火拼,则往往会伤及无辜的人们,如矮个警察。但是,这些都不是电影的重点,重点在于有关毒品的网络,以上两个方面只是毒品所附加的伤害。不过,这些附加的伤害却与电影表达的内容——反毒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截然不同,这样的设置也使得电影充满一种现实的悲观情绪——毒品不能根除,但它却继续毒人类,这让人们如何是好?观众们产生的这种感觉也是电影所要营造的情绪,一种绝望、压抑、无助的感觉。
通过以上这些,从毒品的产销、市场、政府的反毒能力以及普通民众的需求四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反毒是一场永远也打不赢的战争。想要彻底的消灭毒品、抓获毒品集团、毁掉毒品网络等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简直如天方夜谭一般。这就是电影要表达的主题,告诉我们毒品网络的方方面面,以及毒品在现代社会中的现状——它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毒品与家人同在!
现在来说影片的拍摄。本片拍摄方面非常出色,本片导演Steven Soderbergh不仅将复杂的故事讲述得条理清晰、节奏紧凑,更是通过不同的故事之间的关联有机的将电影结合成一个完整描述“毒品网络”的故事。能做到此种程度,可见Steven Soderbergh不凡的导演能力,他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是当之无愧的。电影还采用了近似于纪录片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让电影有一种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让观众们切身感受到故事的发展进程,同时也让观众们有了感同身受的感觉。此外,电影对美墨两国采用了两种不同色调的画面来区分两个国家,这样做得好处是让观众们更容易理解故事,同时也表现出墨西哥混乱、灰色的一面。总之,Steven Soderbergh不仅将本片拍摄的真实、有条理,更让电影吸引着观众们的注意,让我们欲罢不能的一口气将电影看完。
本片演员不用多说,整体表现都很出色。片中不仅有如Michael Douglas、Catherine Zeta-Jones这样的好莱坞大牌明星,更有着数量繁多的美剧演员,他们都尽心尽力且非常称职的将角色诠释的近乎完美。以前看本片的时候,真的没有发现电影中竟然有如此多的美剧龙套,太让人惊诧了。简单一句话,本片这种近乎纪录片似地电影,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他们完美的表演是本片好看、成功的重要因素。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有着好看故事的现实主义电影,结构清晰、节奏适中,演员表演也很出色。本片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即使它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也是符合标准的。
Erika Christensen
Erika Christensen
序列:0740
Traffic.2000.BluRay.720p.x264.DTS-WiKi
2012-03-07
以美国与墨西哥两个国家作为背景,三条主线有条不紊的按照时间顺序穿插进行。
美国法官是蓝色滤镜,画面冰冷阴暗潮湿 。墨西哥警察是黄色滤镜,炎热暴力干燥。而缉毒警察则是较为正常的色调。
墨西哥警察为将军效力,在发现将军和当地黑帮勾结后,其中一个想卖出这个消息被杀,另一个将消息告诉美国缉毒局,在将军被处决后向媒体披露政府腐败。(黄色滤镜)
两个美国缉毒警察在一次行动中逮捕了一个毒贩作为污点证人指控大毒枭。大毒枭入狱后他的妻子接手他的毒品事业并且雇佣杀手暗杀证人,第一次暗杀失败,其中一位缉毒警察惨死,第二次成功,大毒枭当庭无罪释放。
负责反毒计划的法官面对来自多方压力,然后发现自己女儿伙同朋友吸毒玩乐,逃出强戒所后卖春养吸,法官终于崩溃,终于选择辞职,陪女儿去强戒所。(蓝色滤镜)
墨西哥作为卖家,警匪勾结,绑架杀人 ,走私贩毒,谋取暴利。美国是买家,吸毒者越发低龄。影片中有句话印象深刻,法官女儿第一次进强戒所时说,我不喝酒,我嗑药,在我这个年龄药比酒更好弄到。而法官妻子在法官发现女儿吸毒时纵容包庇的态度,也反射出当时在美国青少年吸毒现象的普遍。
作为一部古典主义风格电影,影片平铺直述 只讲故事,不带主观感情色彩,让观众自己做评判。大面积的使用中景近景刻画人物 ,所有的角色内部充满矛盾让他们更加贴近生活。整体节奏很快,所有支线剧情同时推进,每个故事看似独立,互不干涉。毒品作为中心点展开的一张网将每个角色缠绕成为它的一部分。
每个故事的结局导演似乎给了希望的种子。法官陪着女儿戒毒,缉毒警察将窃听器成功安装进了大毒枭家中,将军被处决。可我们知道这一切都只是一针安慰剂。 法官女儿已经到注射海洛因了,基本不可能戒掉,窃听器会在毒枭的定期检查中被排查,将军死了于是与他竞争的另一个帮派势力会快速壮大。
这部电影是2000年由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 。直到今天,美国高中生嗑药,毒品泛滥 一些地区大麻医用合法化。墨西哥人民生活在黑帮的阴影下,死亡率居高不下。
整部电影通过三个几乎独立的故事向观众呈现了一张从墨西哥和美国的边境的警察到缉毒高官家庭的“毒品网络”。这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有求就有需——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要瓦解一个涉及面如此庞大的体系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道格拉斯扮演的缉毒高官从受命开始便注定了他的悲剧,他的前任表示“我什么也没有改变,我尽力了”,而那个有关尼克松的段子更像是在描述这种身不由己的境遇。
如果说索德伯格只想客观地呈现“毒品网络”,显然是不准确的。他运用了三种滤镜将这发生在三个人群里的故事区分开,一方面便于观众分清不同的三条线,一方面也通过色调来表达自己对三条线的观点——粗劣镜头下的墨西哥城、蓝色镜头下的缉毒官与他的家庭,以及最接近真实色调的扫毒警察。缉毒高官的女儿自己就是个毒虫,这是何等无情的嘲讽,墨西哥的将领与毒贩勾结、军队参与了两大毒品阵营的矛盾,甚至警察都无意间成了毒枭间火并的工具。这是个荒谬的世界,人们不经意间承受着一个又一个不请自来的苦难,毒品成了一部分人摆脱不了的生活,无论是制毒的、贩毒的、吸毒的还是缉毒的,制造问题然后被问题所纠缠,就像是永无止境的轮回,在所有东西都变得更快捷更便利之后,我们也变得更麻木不仁了。索德伯格将这个世界呈现出来让人看到自己的荒谬和无理,会不会诸位一直努力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方向根本就是错的?
作为一部以优秀剧本作支撑的电影,精良的人物塑造自然不可或缺。电影里的墨西哥警察或许是众多人物中最为丰富的一个,他从一个灰色特征浓厚的人物,最终转变为一个“以内幕情报作为条件换得夜光球场的建造”这样一个经常在黑色电影里见到的形象。角色内心的变化被本尼西奥演绎得相当精准,我们从他在多个场景中的低头沉思能够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助,他身在这样的一个体制中却完全无力改变什么,他说他梦见母亲头被套着无法呼吸而自己却帮不上忙,这也正是他所处困境的最佳反映。
然后是唐·钱德尔扮演的美国警察,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尽忠职守”,他对他自己应该做什么非常清楚,或许清楚得过了头,他就是国家机器的代表,但同时他又具有某种可以称之为正义的品性,当目睹了搭档的死、当他保护的毒贩说他也是“某种意义上来说为贩毒集团打工的人”,我们从他短暂的迷茫可以确定,这是一个他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或许正如毒贩所说他“是一个简单透顶的人”,工作时就是工作,完成自己的分内事。从这个警察的身上我们就像是看到了这个世界运作的影子,正是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充满正义感的人,竟也是贩毒集团利用的工具,这是影片里的又一大讽刺。
其实除了美国警察之外,剧中的所有人都在为了追求“更好”而放弃了一些东西,但另一方面,和所有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一样,它的结局是充满希望的,于我而言,比起在电影的最后体会窒息的绝望,我也更爱在绝望的黑暗中所闪现的曙光——微笑着奔跑的警察、将家庭重新凝聚在一起的官员以及在灯光球场中玩着棒球的墨西哥孩童们。
如果真能享有恒久的幸福,还会有多少人去追求短暂的快感?
2013.10
http://i.mtime.com/fabzany/blog/7691850/ 早期看完这部电影,总觉的想写点什么,但由于书读得比较少,文化水平跟不上,所以就搁浅了。昨夜又重温了下,觉得确是要写点什么,无奈情到深处,把持不住,所以就来写几句,以消磨时间。
这是一部记叙社会吸毒的美国电影,其中以墨西哥和美国作为两条主线,然后延伸出很多支线,互相交织,看似错综复杂,但却思路明确。
电影从头到尾色彩鲜明,以暖色调和冷色调分别充斥着两条主线,虽然电影长达2小时24分钟,但因为色彩的调配,很多场景都让人记忆深刻。
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两条主线的引导者,美国的律师Wakefield和墨西哥的警察戈登,Wakefield是俄亥俄州的一名法官,被国家任命为反毒官员,站上了美国禁毒的至高点,把持着很多企业的经济命脉,他毕生都致力于反毒,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政治舞台;戈登,一个地道的墨西哥警察,懂得“江湖规矩”,也同样明白自己的职责,在经过各种冒着生命危险的卧底后,同样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由于片中的支线过于繁多,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部电影真实的反应了美国社会的弊端,人物的心理描写极度细腻,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部影片不是常规的类似黑社会贩毒的电影,里面没有激烈的枪战,火爆的打斗,激情的音乐和美国电影里擅长的床戏,他更类似于实录,就像《拆弹部队》,虽然是以战场为背景拍摄,但影片更像是反应社会状态的片子。《毒网》亦然,他更注重的是角色的心理描写,思想和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
影片用了插叙的拍摄手法,用了147分钟构成了无数个小的场景,然后全部汇聚成了电影的主线,这些场景看似毫无联系,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会逐渐明了。这部电影我在看第一遍的时候,各种画面的切换加上恶心的翻译让我一度很茫然,不过很多问题在第二遍的时候变得了然。
影片对于律师的这个角色设计师是很讽刺的,主人公毕生打击毒品,而自己品学兼优的女儿却在吸毒,这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然而角色也从中也体会到了什么,并且打造了整部电影对我感触最深的第一个场景:一个新闻发布会,Wakefield将要宣布他制定的一系列反毒法律条令,这也是他接任毒品监管局的一个开序,然而这之前的几天时间,他都在寻找自己因吸毒而离家出走的女儿,在讲台上,他思绪混乱,神态低迷,在无数闪光灯的萦绕下,他打断了自己的讲稿,低头沉思,说出了震惊全场的一句话:“我不能做这个”然后继续用着沮丧的口气说道:“如果我们向毒品宣战,那便意味着很多家庭将变为战场,亲人变为敌人,我们怎么能向至亲的人开战。”说完径直离开。对此我的感触是无比深刻的,此后他在一间宾馆找到了自己刚吸完毒准备和陌生人做爱的女儿,当时我觉得,主人公必定抓狂并且暴打陌生男然后对女儿各种发飙,然而他只是轻轻的走到床前,抱起神志不清的女儿,温柔的说了句:对不起,爸爸陪着你。看到这里我只能感叹,教育的不同文化的差异,让我们的思想出现了无法形容的距离感。
而第二个感触场景便是警察戈登,美国警察找到戈登,希望可以合作,由后者来卧底,提供墨西哥毒枭的资料,从而一网打尽,在双方第一次交涉中,谈及到条件,而当美国人问起是否要钱时,戈登说:喜欢棒球吗?一个棒球场,有街灯,晚上孩子可以打球的那种。开始对这些台词我不是很懂,再加上翻译的原因,让我一度很费解,给我的感觉像是在谈及条件时,戈登转移了话题,将自己的意图隐藏的很深,最后来个狮子大开口。结果当然是我再一次猜错.......(文化啊 差异啊)
导演把这个条件放在了电影最后的40秒里。墨西哥,晚上,但依旧为暖色调,心情舒畅的音乐响起,一个棒球场,街灯明亮,场上孩子们聚精会神的打着棒球,整个画面被欢笑声和掌声充斥着,然后镜头切到一张熟悉的脸庞,戈登。这时候我就全明白了,同时对导演的拍摄手法无比的敬佩。
而在这最后片段之上的几十秒内,是由冷色调渲染的房间,一个讲台,下面有很多听众,一个女孩站在台上做着自我介绍并陈述着自己的过去,台下一位父亲搂着自己的妻子,温柔的看着台上的女孩,他便是放弃了工作用真情帮助女儿戒毒的Wakefield。
到此整部影片也宣告结束,通过长达147分钟的演绎和无数个片段的交错,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毒品的打压是无止尽的,而吸毒者更多的是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孩子们需要得到更好的教育,一个棒球场,可能就此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然而法律只是一种制约,真情才能改变人性.
史蒂文·索德伯格导演的这部电影拍得像纪录片。导演索德伯格自己操作手提摄影机,用的都是现成光源,而且很快拍完,有如一个电视摄像师一般。其多重叙事使我们能由不同观点看同样事件:
州立最高法院法官拉斯(迈克尔·道格拉斯饰)被指派调查贩毒案,却发现自己的女儿是个吸毒者。墨西哥的大毒枭被捕下狱,他有孕的妻子(凯瑟琳·泽塔-琼斯饰)接管业务,由一个油滑的律师(丹尼斯·奎德饰)辅助。缉毒警官(路易斯·古斯曼饰,丹·其多饰)面对后来与警方合作的高层毒贩(米盖尔·法罗饰)。
每段故事画面都有特别的“外貌”——混合不同的色彩、滤镜、饱和度、对白等,让观众能对每个故事一目了然。导演索德伯格说:“打一开始,我就希望此片感觉是在你面前发生的,需要的美学不是修饰性和老练的。安排过的画面和出其不意捕捉的画面会完全不同。我不希望此片故作粗糙装,但我希望它看来是我去追踪而来的画面,像是事情发生时我正巧在现场拍下来的。”
滤镜+手持+反差+过曝+颗粒. 待重刷
德尔陀螺苦逼的脸一出现我就会笑场,但我是说他真的演的很好啊。。。这结局很特别啊,外国人其实事情没法解决就去信教了吗。。。--》豆瓣打分好低,我决定以五星弥补,好看~爽~颜色的运用太性感了,音乐也很性感,索德伯格的片子真性感啊。。。
不好看。也只有美国人吸个毒能吸出家庭温馨的画面,跟家庭团建似的。20年前的美国禁毒电影,放在今天也不过时。PS:为什么缉毒局准局长和毒枭的老婆结婚了。
连伯格曼都夸的片子差得了吗?
太长了 不好 应该紧凑一点
多线索叙事剪辑就特别关键,这部的剪辑就格外出彩。为了方便观众区分各个线索,也用色调做了区别。道格拉斯的部分都是蓝色的,墨西哥的部分都是黄色的。摄影也都是手提摄影,多给近景,突出人物表情和情感变化。每一个角色都很丰满,是一部挑不出什么毛病的电影。
一个人在同一届奥斯卡同时提名不同的奖项,屡见不鲜,如奉俊昊凭借《寄生虫》同时提名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并都获奖;阿方索·卡隆凭借《地心引力》同时提名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并获奖、而后又凭借《罗马》同时提名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并获奖;……一个演员在同一届奥斯卡同时提名不同类别的表演奖项,也见过,如斯嘉丽·约翰逊在第92届凭《婚姻故事》提名最佳女主角、又因《乔乔的异想世界》提名最佳女配角;凯特·布兰切特在第80届凭《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提名最佳女主角、又因《我不在那儿》提名最佳女配角;……一个导演凭借两部作品在同一届奥斯卡获得两个最佳导演提名,印象中还是第一次见:第73届,史蒂文·索德伯格,《毒品网络》(获奖√)、《永不妥协》(提名),不过这一届个人还是更喜欢《角斗士》《卧虎藏龙》和《跳出我天地》。
毒品战争众生相。开放式结局使得影片没有形成完整故事,更像进程中一段横切截取。完全就是索德风格。不过用在drug方面并不成功,毕竟毒品引发的社会问题讨论、影像、书籍什么的都汗牛充栋众所周知。电影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显得老套没有给出新趣味。PS泽塔琼斯粗壮腰身和手臂是真怀孕了么?
非常写实风格,导演的掌控能力尤其值得称道,平稳循序的撑起了一张关于毒品的网络。两千年该是索德伯格的黄金时代吧,很难再看到同一导演左右互搏奥斯卡的景观了。
多线叙事,贩毒、吸毒、禁毒各个环节都有涉及,弥漫的大网。好抢眼的滤镜效果。德尔·托罗太帅了,迈克尔·道格拉斯都压不住
文献式结构,文学式语法。以多线群像展开高密度叙事的假象,落脚点却是纯粹情绪性的铺陈与宣泄。远一点看,它其实不是在讲毒品对人的侵蚀,而是位置对人的控制。一旦入了轨道,再无掉头的可能。
还行。多线叙事这种本身就强化冲突的模式不应该这么平淡,仅使用对白和人脸来推进情感,太过冷漠。
有点啰嗦冗长,剪辑再洒脱一点不失为一部佳片。
1.2000真是索德伯格的辉煌大年,这部竟与[永不妥协]同时双提奥斯卡最佳影片与导演,最终击败安叔与老雷夺得导演奖,剧本、剪辑与配乐极其强悍,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的柏林影帝与奥斯卡男配也实至名归,还有道格拉斯与泽塔琼斯的夫妻档表演。2.多线索交叉叙事,几乎涵盖毒品交易各个环节,3条主线,每条再分出2-4组人物平行展开,最后收拢聚合再分离,杂而不乱,节奏把控精妙。3.3主线基本对应3种视觉风格,但亦有错位交融之时:蓝色滤镜中的缉毒高官&吸毒女儿,以土黄滤镜+手持摄影+明调大反差画面呈现墨西哥的警匪之战,而最复杂的美国警探-污点证人-毒枭-妻子一线则基本不用特殊色调,但多过曝。4.道格拉斯独自穿过空旷长廊的纵深长镜&飞机上众幕僚的面面相觑,无助与孤独感溢出银幕。5.既无奈受挫又孕育希望的半开放结尾,意犹未尽。(8.5/10)
既学《罗生门》从形式上直观区隔保证多线叙事的安全,也学罗伯特奥特曼肆意发散多点聚焦,称得上多线叙事的教科书案例了。
电影就是要做这些事情。
又是多线程织大网的叙事结构,看似松散实则紧凑,道出了一个无奈的事实,描绘了一个无奈的世界;这黄蓝两色滤镜用的真风骚。
离经典还差很多,索德伯格还不能称为大师;Eric的出现是供我笑场用的么*^__^*
索德伯格的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性。那个《切.格瓦拉》里面拍的就像是拿个摄像机在真人旁边一样。。揭露美国的毒品泛滥和拉丁美洲的制毒售毒猖獗。太现实。一边是DEA的最高长官到处发表义正言辞的演讲,而自己的女儿却躲在小宾馆里面吸毒。一遍是墨西哥的正义警察,而自己的上级地方的将军却包庇毒贩
1.多线叙事,铺开一整面会涉及到毒品的角色和角落,众多明星演出、客串,应接不暇;2.反高潮,将温吞的叙事节奏进行到底,让毒品世界更加真实呈现在观众面前;3.不喜欢结尾的各种设置,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