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Netflix上畫的《Birds of Prey: And he Fantabulous Emancipation of One Harley Quinn》,不看超級英雄片的我是衝着Margot Robbie和時裝來看的,沒想到看得很爽。Harley Quinn不是英雄,她軟弱(失戀痛哭吃零食和發酒瘋誰沒試過),混亂,心腸又軟(除了對小丑,電影裡她和戲中小女孩很快便產生感情),好玩、色彩斑駁、粗心大意,又充滿能量。這個女人不是專門來討人歡喜的,她是讓她閉嘴她還會製造一場大龍鳳讓你比誰都尷尬的女人。
近年很多女性拍給女性看的電影。荷李活裡很多女演員掙扎於找不到機會真正演活現實生活中的女人,於是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找女人寫自己的故事,找女導演拍出女人想要呈現的女人模樣。當文化工業所生產的影象直接教會我們對近乎所有事物的看法,為世界群象增加生物多樣性,是身份政治中的一項善舉,觀《Crazy Rich Asians》把美裔亞洲(東亞)人投射成可慾望對象(雖然嗒得落的男主角是英國混血),《尚氣》賦予英雄行列中一副(中國)亞洲面孔,為各種「怪人」提供自己的小鏡子。
Bird of Prey直譯猛禽,掠食性鳥類,故事由她與Joker分手開始,救小女孩沒料到與其他女角一同殺敵,即使少了大反派摯愛Mr. J的加持,自強自立一樣是食物鏈的頂層。我也沒料到看了一套Girls’ Power的電影。
(劇透開始)
Harley Quinn名字來自16世紀意大利即興喜劇中的小丑僕人Harlequin,她的身份來自於小丑。分手後要自強,她講她的故事,除了直接旁白,Harley開始不為別人眼光穿衣。以Margot的原話是,Less male gaze-y 不那麼符合「男性凝視」,典型來自異性戀男人看女人的眼光,鏡頭帶領觀眾目光投在放大的女人性徵,在靜止的身體上逐寸移動,她是投射性慾的對象,身體並非使用來說話,在動作,或展示她的能量。我常不明白女英雄都能夠穿斗零踭打鬥,哪怕普通人穿着走路都有難度。
有些人比較《Birds of Prey》及《Suicide Squad》裡的Harley Quinn,明明露的肉一樣多,但男觀眾卻嫌不夠性感,呈現性情很不同。Margot Robbie是《Birds of Prey》的製片,她自然可以為自己揀選衣服,不用穿緊身內衣褲走來走去,基本上沒幾個女人不經歷過穿上crop top或者熱褲,走路舉手都怕走光的拘緊,即使高端時裝走秀的模特兒,以及完美的Margot也一樣不舒服。
花花綠綠的裝扮,Harley固然把內在性格穿出來,延伸到外衣去,印滿名字的鬆身汗衫當然一絕,實用性才是最重要:在警局救小女孩Cass時,為了揸槍,戴上了滿是手掌的皮手套,原來設計師的靈感來自姊妹情的互相支持;群鬥時Harley有時間問隊友Canary要不要縛頭髮的橡根,以為是女工在工廠幹活一樣自然;她還給Montoya穿上束身衣,說又性感又防子彈。
故事圍繞一顆巨鑽。Margot 重演Diamonds are the girls’ best friend 瑪麗蓮夢露經典作品,但Harley穿褲子,只是臨時逃逸的Fantasy,儘管她內心還是old-fashioned渴望男人給女人鑽石,現實還是殘酷的,她得找到超級巨鑽,否則她的臉要變被醃成酸瓜。
幾個女人在《Birds of Prey》裡原本也不是Harley Quinn的姊妹淘,想低調打工的黑金絲雀,總是被男同事搶功的精明女神探,為報滅門之仇的女殺手,還是家裡經常吵架的小趴手女孩,各有各盤算,本也不打算合作,五人相遇都在電影近尾段了,槍指亂場尷尬得很好笑,最後權宜只能合作,在需要時互相關照,把反派殺了還去吃Tacos。幸好最後沒成為best friends forever,不然便太無聊。但Harley Quinn需要朋友。她拒絕把小女孩當作交易,儘管她自己被出賣的時候,也有一刻妥協於主流世界的商業邏輯。分個手並不會讓人變成feminist,只是她學會了用自己雙腳站穩於Gothem City。過去是影子不可以擺脫,前面的路卻可以自己揀着走。不失為對女權運動的小小指向。
伊雲麥葵格演的Black Mask/ Roman Sionis,好像也不討影評和觀眾喜歡。Roman知道Harley與Mr. J分手,便派人抓住Harley,明明被當成玩具的Harley在權力關係下位,還可以打斷Roman Sonins 的說話:得了得了,我知道你的內心獨白,你真的沒有自己以為那麼複雜。就是敢駁嘴才看得爽。有人覺得Roman不夠恐怖,我倒覺得自戀又孩子氣,很像一個會為自己高興便凌虐人的大反派。現實中的Sociopath或是一般關係中的施虐者,不見得有什麼驚人的權勢,只不過是夠自私。Black Mask他個人不需要是打機式大佬巨型怪獸般出現,他擁有整個Gothem City父權社會每一個既得利益者作為共謀,難道還不夠恐怖嗎?
超巿裡小女孩問,怎樣可以變成Harley Quinn一樣厲害,這段讓我最感動。沒有誰能變成她,她也不能變成其他人,即便是那個在她故事裡以及別人對她認知中的那個joker。她用一分鐘總括自己的人生歷程,你就會發現可真有很多協助你特質長成的部份,被忽略過去了。而人人都是用幾十年經歷的一個故事啊,只要故事由自己講便好,有時不討喜好像還更輕鬆。
看死君:谁也不曾料到,新冠疫情竟然会在全球范围内如此疯狂地蔓延。近两个月前,当我们彻底失去“春节档”的时候,还曾天真地幻想着,等疫情过去后一定要“报复性观影”。
然而,事到如今,连好莱坞都几乎陷入停滞状态。看着这几天全球纷纷撤档、停拍的新片,莫名有种世界末日既视感。《花木兰》《007:无暇赴死》《新变种人》《速度与激情9》《寂静之地2》《蝙蝠侠》《碟中谍7》《神奇动物3》《侏罗纪世界3》等等,都随着疫情“大流行”的趋势被迫按下暂停键。
有段子手“调侃”说,默认今年再无新片的情况下,下一届的奥斯卡入围影片的质量肯定会严重缩水。
而今年前两个月侥幸上映的新片无论是烂片还是佳作,都很有可能会成为奥斯卡领奖台上的幸运儿,比如《绅士们》《多力特的奇幻冒险》《绝地战警:疾速追击》《隐形人》《刺猬索尼克》《回归之路》《1/2的魔法》……
以及我们今天要重点吐槽一下的DC新作《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这部由华裔女导演阎羽茜执导、以DC女性角色撑起“半边天”的电影,自2月7日在北美上映以来,便历经了不少影迷的口诛笔伐。
作者| 胖到笑
果然,《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再次刷新了DC扑街程度。票房方面,就算走R级小成本路线也难以回本;口碑方面,不仅各平台分数难看,连容忍度很高的DC粉也纷纷给出差评。作为2020开年的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着实有点惨。
整部电影的剧情就是一个拧巴又无聊的矛盾综合体。和小丑分手后的哈莉·奎各种伤心颓废,还面临着数不清的仇家追杀。
为了走出失恋的阴影,曾经的小丑女竟然脑子一热,选择走上救赎之路;不但救了另一位失足少女,还顺手结果了哥谭著名坏蛋黑面具。这熟门熟路的小妞电影的调性,加上“反英雄”的套路,着实有点过气了。
影片中,所有人物的行事动机都让人摸不着头脑。反派偏要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仇家小丑女去执行;酷girl们也是迅速与小丑女结下深厚革命友谊,无缘由地集结在一起;还有为打而打的无厘头动作场面,以及巨弱无比的反派们,都是槽点。
而至于电影片名中的另一半“猛禽小队”,则基本上都毫无意外地沦为了工具人,绿叶到不能再绿叶。整部影片根本就是小丑女的个人时尚秀场。
在DC漫画里,猛禽小队是一个超级女英雄小团体,创始人包括电影中出现的黑金丝雀和女猎人,还有没露面的蝙蝠女。
而在电影里,且不说居然让反派小丑女成了姐妹淘的头儿,我们也可以接受把蝙蝠女的接班人卡珊德拉·该隐直接过继。毕竟DCEU新宇宙新世界观,怎么瞎编都成立。
但是,像《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这种打团的超英电影,至少也应该好好塑造一下这几个没啥人气的三线角色吧。毕竟打包成团的目的就是炒冷饭啊,升级成主流英雄的一套操作几乎都可以直接从隔壁“银护”抄来。
结果,整个猛禽小队不但在选角上一言难尽,几个角色的出场镜头也都少得可怜,她们的身世背景、动机心理啥的,就更是潦草得不像话。
影片中的反派“黑面具”由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演,看着貌似是有点诚意了。可惜反派的人设依旧立不住,就编剧这点功力,完全配不上演员的表演。
隔壁漫威的灭霸都已经上升到“心怀天下、悲天悯人”的高级层面,DC自己家的小丑也开始深挖反派的命运悲剧了,而“黑面具”虽然在DC坏蛋谱系里不太能排得上号,但也真的不应该还是局限于psycho的类型里打转啊。
这个角色的设定明明是心狠手辣高富帅,多金程度和贵族气质足以跟老爷蝙蝠侠掰掰手腕。
谁能想到他在《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中的首次真人影像化却惨遭抹黑,不但人物造型和台词动作都努力向纯变态靠拢,还被剥夺了智商和战斗力,随随便便就被反杀领了便当。
原以为,《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舍弃大批青少年观众定为R级,是要暗戳戳发力成为“DCEU的《死侍》”。没料到,整部电影看下来,却意外地充满和谐正能量,毫无R级痕迹。
影片中的所有喜剧包袱,都尽量往积极健康合家欢上靠拢,基本还停留在小妞电影那种不痛不痒的调侃,少儿不宜的成分含量极低。动作场面既不暴力也不血腥,拖沓的剪辑加上大量慢动作镜头,让原本应当凌厉爽快的女英雄全军出击,变成了路边老头老太互掐。
剧情到人设的乱改瞎编,终于成功得罪了粉丝。整部电影不仅毫无亮点,也没能笼络普通观众的心。
所以,究竟是为了什么,能让几乎是万金油的超级英雄电影拍得这么两头不讨好呢?其实,使《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 》扑街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已经绊倒不少好莱坞电影,那就是矫枉过正的政治正确。
这些年,女权运动在好莱坞搞得风风火火,《神奇女侠》《惊奇队长》这种大女主剧本都赚得盆满钵满。2020年又是女英雄电影的大年,《黑寡妇》《神奇女侠2》蓄势待发。
原本局势大好,还有团战、反英雄这些热门元素加持,《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理应博个开门红。但电影实在拍得用力过猛,为了突出girl power,更是刻意矮化男性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还启用了华裔女导演阎羽茜。DC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进一步讲好女性故事,没想到整部电影却通篇都看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女性视点,倒是拿女性叙事博眼球这样拉大旗扯虎皮的小聪明都昭然若揭。
影片《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的政治正确还体现在肤色上。反派势力都是清一色的白人男性,女英雄的队伍里倒是各族裔齐全;而为了搞平均,甚至不惜把粉丝基础还算不错的英雄黑金丝雀改成黑人女性。
这种力求四平八稳的作法,罔顾粉丝感情也就算了,还把规模更庞大的普通观众当傻子,扑街扑得一点都不冤枉。
而稍微挖掘一下幕后,会发现这部电影的槽点还不止银幕上所呈现出来的。起先,这部电影根本不在2014年DCEU公布的五年计划里,猜测应该是在院线版正联各方面成绩不理想,打乱母公司华纳的阵脚之后,才在仓皇之中上马筹拍的。
这其中,还包括了诸如想要进一步放大玛格丽特·罗比版“小丑女”的高人气,以及蹭女权运动热点的商业考虑。但终究就是缺了点打造超级英雄电影宇宙的长远眼光和大局观念。
而且为了捧哈莉·奎茵这个角色,华纳还把执掌大权的制片之位拱手送给了玛格丽特·罗比。在此条件下,电影里诸如小丑女戏份太满,其他几个女性角色人气低、镜头少,选角不尽人意等缺点,也就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不过烂归烂,虽然《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拉低了整个DCEU的水平,但也因为仓促成行,这部电影并没有打乱DCEU的整体节奏。DC现在一心扑在《蝙蝠侠》上,热火朝天的程度颇有要靠这一战彻底咸鱼翻身的架势。
而反英雄部分,未来还有“银护”导演詹姆斯·古恩掌镜的《新自杀小队》,以及《自杀小队》导演大卫·阿耶掌镜的《哥谭魅影》,都比这部要有分量得多。
而去年slay全场的《小丑》也点醒了母公司华纳,已经在酝酿中的DC Black或许能实现弯道超车。
从各个层面来看,这部《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都像是DC在空档期搬出来充数的片子,虽然质量之差恨得人牙痒痒,但是因此就唱衰DC倒也不必。
作者| 胖到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小探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记得2016年那部《自杀小队》吗?
当年可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一句话概括:
上映前多令人期待,上映后评价就有多惨。
虽然评价一般,但它却意外捧红了小丑女这个角色。
标志性的双马尾、迷人的彩色烟熏妆、狂拽酷炫的服饰、霸气的棒球棒……
这一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
不仅在当年为《自杀小队》摘得了奥斯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的桂冠,还掀起了一股全球cosplay热潮。
甚至到今天,每年的万圣节还都能看到众多小丑女的身影。
效果嘛,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毕竟,玛格特·罗比版的小丑女,已经到了人物与角色合一的境界。
估计当初谁也不会想到,仅仅时隔4年,就可以看到小丑女的独立电影。
更不会想到是,4年前戏剧化的一幕竟然也再次上演。
上映前,它仅凭预告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上映后,却票房口碑双双惨遭滑铁卢。
也难怪有人称它是“年度最令人期待的烂片”。
那它真有这么差劲吗?
一起来看看——
看片名和海报,大概就能猜到故事了。
简单来说,一句话:
我,哈利·奎因,C位出道了!顺便组了个女团,一起打野。
显然,有两个看点。
一个是昔日配角逆袭C位,首次扛起主角大梁;
一个是新晋女团闪亮出道,跟随主角暴力打野。
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意思?
确实是内味儿。
那具体都发生了些啥呢?
还要先从主咖哈利·奎因说起。
故事一开篇,哈利就摊上事了。
摊上大事了!
这话怎讲?
还不是因为她和小丑那该死的爱情。
从《自杀小队》哈利的回忆中,我们大致可以拼凑出她和小丑的爱情史。
在成为小丑女之前,她本是“阿卡姆疯人院”治疗小丑的心理医生,却不料反被小丑那疯狂的人格魅力吸引。
就这样,她从医生变成了痴迷于小丑的病人,疯狂地爱上了小丑。
不仅帮小丑逃出了疯人院,还和其一同成为了哥谭市的罪恶国王和王后。
ACE化工厂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哈利的肤色和标志性的红蓝发色,也是在这里漂的。
浪漫吗?
可能哈利觉得是。
但其实一点也不。
不仅不浪漫,甚至还有着那么一丝病态。
虽然电影中没有说,但哈利之于小丑,一直都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可以说,哈利一直活在小丑的阴影下,是小丑玩弄于股掌中的附属品。
甚至可以说,没有小丑,哈利就什么也不是。
不信?
这部电影的开篇就说明了一切。
没错,一开篇,哈利就被甩了。
狠狠的、认真的那种。
失恋后的哈利,陷入了一段低迷期。
做了大部分失恋女孩都会做的事情。
封闭自我、剪掉长发;
“疯狂”购物,暴食痛哭。
当然了,霸气如哈利,怎么可能就这样自暴自弃下去呢。
所以没几天,她就重出江湖了。
搞破坏、泡夜店、欺负人……
因为别人还不知道她和小丑分手的消息,所以她可以继续尽情地为所欲为。
只要她还是小丑的女朋友,那她手里就握着一张免死金牌。
整个哥谭市都要敬她三分。
但是!
你懂的。
作为电影的大女主,她怎么可以躲在男人的身后呢。
所以,在她听到别人在背后抬高小丑、贬低自己之后,果断做了个决定。
她要和小丑彻底决裂!
紧接着,她就借着酒劲一把炸了她和小丑爱情的见证——ACE化工厂。
借此向全世界宣布她和小丑正式分道扬镳。
此举,属实干得漂亮。
但她没想到的是,这一举动也将自己写进了狩猎名单。
没了小丑的庇护,黑白两道都开始找上门来。
警察,想抓她;
其余人,想杀她。
至于她将怎样化解这些危机,小探就不说了。
总之,和接下来要说的猛禽小队有点关系。
猛禽小队,一支临时组起来的娘子军。
里面的成员各有故事,能力也各有千秋。
有能力出众、仕途不顺的女警探;
表面柔弱、实则身手不凡的女歌手;(黑金丝雀)
神偷手小屁孩;
家族被灭门的前黑手党老大之女“女猎手”。
这群各有特色的女人,将一同开启一场以暴制暴之旅。
按理说,这个设定还不错啊,应该很有看头。
怎么看都和“扑街”两个字搭不上边。
确实。
它要卖点有卖点,要燃点有燃点。
古灵精怪、不按套路出牌的哈利,就是最大的卖点。
全片的颜值、搞笑、动作、煽情……担当,几乎都由她一人扛起。
燃点嘛。
精彩的打斗戏自然是少不了的。
再加上绚丽的色彩、恰到好处的配乐……
整体的视听也还不错。
而且,里面的一些小彩蛋也比较有意思。
比如身处险境,也不忘偷包的哈利;
恶搞的“华金版”小丑;
片尾关于重启版《蝙蝠侠》戛然而止的秘密。
这些元素,确实还算出彩。
但,这部电影的看点也就仅此而已。
爽是爽了点,可经不起细琢磨。
总结起来,它跟前面《自杀小队》的问题几乎一致。
叙事混乱、剧情薄弱、角色塑造空洞。
以前的教训,看来华纳是一点也没吸取。
如果非要说叙事是因为跟随哈利的叙述,所以才天马行空、想到哪讲到哪,还勉强说得过去。
但漏洞百出的剧情、和没有灵魂的人物,可就怨不了任何人了。
小探看它的时候,时常会感到智商被侮辱。
不是我智商有多高,实在是电影中的很多桥段,都很难自圆其说。
就拿最为观众诟病的“取钻石”来说。
大反派“黑面具”搞到了一颗宝藏钻石,这颗钻石内藏着巨大的秘密。
有了它,就等于得到了无穷的财富。
按照正常思路,取钻石的时候,就算不用专车保镖护送,最起码也得拿个密码箱啥的锁起来。
但你看大反派怎么做的。
直接派了两个手下过去,还是手无寸铁的那种。
你以为是去挑西瓜呢!
更甚者,其中一个手下还是刚刚“提拔”上来的,不知根不知底,连人家是警察的卧底都不知道。
也不知道这反派到底是纯呢?还是蠢呢?
就说小偷不偷你,偷谁吧。
果然,钻石一到手就被偷了。
至于这被偷的过程,就更让人无语了。
先说大反派的手下,拿到钻石不好好藏起来,直接大摇大摆揣兜里了。
看这销魂的姿势,好像就怕小偷不来偷他。
再看小偷这边呢,晃晃悠悠就把钻石偷到手了。
还一路走,一路偷。
偷钻石那里也就算了,姑且算你有点本事。
但下面偷表这架势,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哪里是偷,明明就跟商量好了似的。
我要偷你了哈,你得装作没看见。
怕是真拿观众当傻子了。。。
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我也懒得费口舌去赘述了。
咱们接着唠唠人物塑造这方面。
说实话,电影看完,小探第一感觉是,这电影有点不讲究。
哪里不讲究?
看得出来,这片想走的是像《自杀小队》那样的人物群像。
虽说小丑女人气颇高,但毕竟是第一次挑大梁,华纳难免会担心她撑不起全场。
所以,索性给她配了个女团,大家一起共赢。
合情合理,可以理解。
但这电影看着看着,似乎就变了味道。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配角都不够出彩,完全沦为了主角的陪衬。
作为猛禽小队创始者之一的核心人物“芭芭拉·戈登”直接被电影拿掉,意图很明显,怕抢了哈利的风头。
剩下的其他成员,黑金丝雀直接被改了族裔,变成了有色人种,女猎手更是被塑造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要知道,她们在漫画中都是有着一定名气的。
所以去掉光环、沦为陪衬,难免会伤了很多漫画迷的心。
更好笑的是,影片上映几天后,因为票房不给力,华纳还将电影名字从《猛禽小队与哈利·奎因的奇妙解放》,改成了现在的《哈利·奎因:猛禽小队》。
电影上映几天后改片名,这小探还真是第一次见。
其挂羊头卖狗肉的心,未免过于明显了些。
到最后,这部电影就有点四不像的感觉。
说它是个人电影吧,里面还掺杂了那么多无关紧要的人;
说它是群像电影吧,配角们都淡淡无光。
所以,最后导致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尬!
不仅配角的独立故事尬,她们最后合在一起更尬。
几个互不了解、甚至还有点恩怨的人,最后稀里糊涂地就组成了统一战队。
毫无情感联结、毫无默契可言,就更别提什么带入感了。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女权成分,也显得有些过于说教。
近些年,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在电影中加入女权成分似乎也成了众多电影必不可少的一环。
说实话,我并不反对加入女权。
但如果用力过猛,也难免会让人觉得反感。
看看这露骨的台词,简直不要太直白。
而更让小探接受不了的,是电影为了强调女性的力量,刻意将所有男性角色塑造的一无是处。
拿里面的大反派黑面具来说。
给他的设定是哥谭市教父级人物,一听就是个狠角色。
但实际呢。
智商不在线、情商不存在、战斗值全无……
唯一会的,就是耍耍狠,歇斯底里地喊两嗓子。
非要用贬低反派,来衬托主角吗?
真的没必要。
对手越强,挑战越大,自己才会越强。
这是小学生都懂的道理。
同理,只有反派越强,主角才能更有说服力,电影也才会更加深入人心。
就好比漫威的灭霸。
为什么他一出场就灭了半个漫威超英,还能圈粉无数,引发众人深思呢?
原因就在于他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更有实力。
作为反派,他没有什么统一宇宙的野心,更没有什么虚张声势的口号。
而是一心闷声干大事,唯一的目的就是消灭一半人口,保持生态平衡。
所以,抛开超英不谈,换个角度,灭霸的行为也颇有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姿态。
这样的他,才更加配做那些超英的最强劲敌。
所以在最后超英集结的时候,也才会更加振奋人心。
说到这,也难怪DC这么些年都会被漫威按地摩擦。
原因一目了然。
从MCU(漫威电影宇宙)的开端,漫威就在精心布一场大局。
每一部电影的出现,都是策划已久的恰逢时机。
虽然灭霸到《复联3》才正式出场,但早就《复联1》的彩蛋中,他就已经有过惊鸿一笑。
这中间,整整隔了12部电影。
十年布局,才促成最后的巅峰一役。
所以说,漫威能成功,绝非偶然。
再反观DCEU(DC扩展宇宙)呢。
基本上哪部电影火了,就会有续集;
没火,就可能无限期搁浅。
这样没规划、走一步看一步的结果,就是它的电影看起来是一个宇宙的,但宇宙内里却还是割裂的。
想要变大变强,道阻且长着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静下心来好好布局规划一下。
丰富充实宇宙的内里,用有血有肉的角色和故事填平之前的裂痕。
这就跟做人做事是一个道理,想到得到什么,就必须先拥有可以得到它的资本。
所谓“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愿与君共勉。
文/小探
昨天晚上看了北美提前场首映,人不是很多,影院位置偏、工作日、疫情导致恐慌的影响都有。
整部电影看下来应该可以说是:一块嚼得很爽的彩色泡泡糖。
先说点好话:从路人的角度来看,这部片是轻松友好的。没有莫名其妙的观影门槛(点名批评bvs),剧本和情感逻辑都没有问题(说的就是你,自杀小队),一部暴力疯狂的chick movie,具有小妞电影的一切元素:漂亮的女主角,疯疯癫癫的闺蜜团,老套的分手后“追求事业”的剧情,反派是帅哥而且压迫感不重,每次情节开始变得严肃低沉时都会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笑点,向观众宣誓这决不是一部“黑暗的典型DC电影”。打斗场面别出心裁,又暴力又活泼,武术指导团队应该加鸡腿;没有从头到尾复读机式地强调girl's power,女性团队的形成说得上水到渠成。配乐和画面维持了之前几部优秀的DC电影的水准,欣赏得很过瘾。
比皇大女主电影,演技颇为高光,考虑到电影宇宙里哈莉人设本来就和漫画有很大差异,她把疯疯癫癫热爱暴力的哈莉和她作为曾经的精神医师的一面都演得很好。有几个造型有点像梦露?狠毒癫狂又美艳的玫瑰。黑金丝雀给我很大惊喜,大概是之前期待值太低了……雀姐挺帅的。海伦娜也很酷。
另,大规模上映之后应该会有不少黑面具/扎斯的同人文哈哈哈。
但是作为漫画粉,这部电影的人设之魔改让我非常头疼:
----------------------以下有剧透----------------------
卡珊你怎么回事啊卡珊!布鲁斯的宝贝女儿,刺客父母训练出来的体术大师,哥谭夜空中寂静不语的黑蝙蝠,能读懂老蝙蝠的沉默的小姑娘,你不是一个傻乎乎的小胖子街头小偷啊!除了名字之外一点关联都没有……这个流浪于孤儿寄宿家庭、街头盗窃为生、依靠大姐姐保护的小胖妹是谁啊!最后群体打戏的部分大家各施绝技,把卡珊推来搡去地保护,看着她除了惊慌躲闪外什么都做不了,我真的是……她就是好莱坞里那种以弱小无助激发主角向善之心、全程被保护最后玩个小心机反杀反派的工具人角色嘛。
黑金丝雀虽然给了我一些惊喜,但是还是和正联第一金发御姐相去甚远,不只是发色不同。电影里对她的身份处理有点像bvs里“卢瑟到底是不是那个卢瑟”的处理方式。确实非常能打,但是路人如果没注意到前面仅仅只有两处的伏笔,看到她突然以超音波攻击会不会有一种“这个打架片怎么突然冒出了超能力”的困惑感,我说不好。
除了哈莉和雀姐,还有一个主力输出是曾经目睹父母被谋杀、远赴异乡训练自己、怀抱着一颗复仇的心回到哥谭的富家子弟……呃我不是在说那谁谁,我是在说女猎手啦。高挑、黑发、用弩、嗜血,这倒是很贴合漫画形象;可是这流露出一丝憨的气质、对于父母之死怀抱着纯粹的复仇之心的想法,又有点不像漫画里那个仇视着自己黑帮父亲、后来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桀骜精明的海伦娜了。
再说芮妮,作为二代问者和蝙蝠女侠分分合合的女朋友的这部分人设应该是被取消了,纯粹就是一个不得志的正直中年女警,被搭档夺走功劳、被上司取消案卷乃至夺走警徽,愤而投入法外之法的行动中。这部电影里虽然有蝙蝠侠、小丑两个人物作为背景被提及,GCPD作为普通人生生不息的努力、重案组在蝙蝠阴影下挣扎的奋斗却统统黯淡无光。芮妮蒙托亚也不该是只有脱下警服才能守护哥谭的。
黑面具的部分稍有些儿戏,动机过于简单,人物也有点脸谱,就是个神经兮兮的黑帮老大。倒是扎斯鲜活有趣些,他们两人的关系描写得很给里给气。大概就是不带脑子的打斗电影的反派刻画水准,属于背景描述缺陷的一部分:从头到尾GCPD和蝙蝠侠都没有参与过任何剧情推进,仅仅是被提及,使此电影的主角与反派的争斗成为了非常孤立的、毫无外部关联的故事,仅仅是地点在哥谭而已。我能想到的唯一合理化说法是,考虑到DCEU里蝙蝠侠的年纪,大概是作为布鲁斯表姐的凯特已经老去退隐留下纠缠半生的芮妮,曾与蝙蝠侠并肩战斗的“一代”黑金丝雀已死并留下了继承她能力在街头求生的女儿,她们遇到了海伦娜·贝蒂内利和卡珊德拉·凯恩,漫画世界里曾经的英雄的名字与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个路人,欢迎去欣赏一部不带脑子的小妞爽片,真的可以爽到;如果你是个跟我一样会反复纠结人设魔改的漫画粉,那祝你好运。
我都能想到男观众的心路历程,对着《自杀小队》那个出圈的哈莉换衣服动图盯了那么久。兴冲冲点进以她为R级片主角的电影,却被狠狠喂了一大口屎吧。
想象中的画面什么都没发生,反而是小丑女一身劲装踢裆的踢裆插眼的插眼,拿着武器大杀四方。而且不仅如此,还有更多平时被边缘化的女性——女警察,复仇的女人,曾流落大街的女人,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女人,居然都一个个拿着武器站了起来——这难道还不是对父权一记重拳吗?
在这里,对不起,男人所有的幻想都会破灭,所有的罪恶都会得到惩罚。
侮辱女人?膝盖断掉。骚扰女人?拿去喂狗。想伤害女孩?结局是什么不用说了吧。
还有抱怨反派被改编的差劲?暴躁,低智,易怒,连墙纸都要是被捆起来的裸体女人,每天都要跟自己的男手下卿卿我我——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啊,甚至还挺真实的。
再说电影本身的制作,情节连贯清晰,叙述方式不落俗套,打斗流畅,服装精美。除了几个地方还有些刻板印象,影片时间较短之外,并没有任何能让其跌下六分的大问题。那么为什么影片分数不高?回到我开头写的看看吧——本以为是个”R级片“,点进来却被喂了屎的男观众们。
醒醒吧,这样的电影趋势本就是大潮流了。更多女性意识到了真相——现实就是如同《猛禽小队》中那样,你依赖前男友,自己只会一无所有。你跟随男老大,面对的就是无尽的性骚扰。你跟男的搭档,面对的就是功劳被抢。你相信男房东,最后被卖了还在帮人家数钱。男领导只爱男下属,男警长也只会听男警察。横行社会,依旧是“老”、“白”、“男”缺一不可。不过现在是时候终结他们那套”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幻象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在发出怒吼:
“我是女人,听我咆哮”
显然,这声音太大,碎了很多人的玻璃心。这力量太强,碾碎了很多人的睾丸。I shaved my balls for this,女警察身上的衣服就是对这些人最好的嘲笑:我都刮完蛋蛋毛了,以为你要在我面前脱光了衣服大跳艳舞然后跪下来舔我,谁知道你居一脚踩上来不说,还爆了我的头。
作为商业片,电影本身的吸引力不太行,几乎所有场景的炸裂感都是靠bgm烘托出来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决战的时候也要让女人们挥舞着球棒锤子打架,而不是上点真枪实弹跟黑帮对轰。
这里面可能要牵扯到一个女权电影的习惯性误区,那就是,喜欢不切实际地单方面宣扬女人的身体很壮很强。女人确实应该有攻击性,但在体型和重量上能跟男人抗衡的女人绝对是极少数。要拍她们打爆男人完全可以,给我上兵器啊,刀枪棍棒只是基础,你这可是不禁gun的地方,民风淳朴哥谭市唉,支愣起来用子弹点爆敌人的脑袋不好吗?你拍女人一棍打垮男人,确实有可能,但几率不大;你换成女人警惕心超群并且像john wick一样训练有素枪法惊人,才是有可能实现的女性的强。
这个问题放在女性超英电影里还比较好解决,像神奇女侠惊奇队长甚至魔形女之类有超级肉身的,绯红女巫琴格蕾那种有超能力的,能碾压她们的男性敌人就十分真实可信。但猛禽小队的女人们有超能力吗?除了黑金丝雀。哈莉奎茵在自杀小队里有没有强调她肉体超凡,我已经不记得了,但猛禽小队里没有,完全没提她世界冠军级运动员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只有打戏中的各种设计提醒你,她体操很强。
这类女权电影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几乎是系统性的,那就是,女女互助到底能不能说服大部分观众?
虽然我们能在现在的网络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女女互助,但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即,大部分活人尤其是男人心目中的女女互助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是假的,塑料的,随便糊弄一下zzzq罢了。大部分人更相信女女竞争,就是雌竞,他们相信美女和美女遇到一定会比拼谁更受欢迎,而不是像两个刻板印象中的男人一样用啤酒瓶子碰杯,一边骂粗口一边吐吐苦水,接着大家就是好兄弟了。当然我得说,电影里的兄弟情谊其实也是骗人的,尤其是那种互坑无数回你偷我车我骗你卡,但危急关头还能为对方两肋插刀用生命冒险的兄弟。现实中你很难找到这样的兄弟感情,骗钱坑钱绝对会伤感情,更别提牺牲生命。但是呢,电影拍男人情的时候就是喜欢升华,美其名曰这就是我们最憧憬的感情,这就是人性的闪光与高尚,OK,我们观众无论男女都看习惯了,一遍又一遍看熟练了,最后很多人就信以为真了。
说到这,女性互助的女权电影最麻烦的问题已经呼之欲出,你想,大众是相信男人的感情非常铁非常团结的,然而到电影里一升华,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如此感天动地的兄弟情,自己运气不好遇不到,只能憧憬;那女人的感情呢,女女情在现实里就不被信任,所谓闺蜜情姐妹情向来被看衰,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被认为是只会为了父母、帅哥、老公和孩子付出真心……不提这其中的性别歧视和厌女情结,总之,大部分观众根本不信女人跟女人有真感情,结果你还在电影里升华女人的感情?这谁爱看啊,他们只会把电影里这几个自己无法理解的女人当成一群奇怪的外星人在拍戏,如果她们还不够漂亮,又不够猎奇,自然就吸引力为0。
一部合格的电影首先需要满足观众的常识(哪怕这种常识是性别歧视的),其次,才是有趣的电影,即能够解构一般观众常识的电影,比如钢铁侠,解构了讨人厌又没朋友的资本家(科学家);死侍,解构了杀人不眨眼且看起来疯狂邪恶又恐怖的雇佣兵。这类电影都遵循一个规则,所谓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它们解构了,其实也没有完全解构,讨厌的资本家因为失去父母而获得一颗柔软易受伤的心,所以不那么讨厌了;雇佣兵只是看着吓人,其实有自己的原则和悲惨过去,这两种解构并没有完全洗脱资本家(科学家)和雇佣兵给人的恶感,只是塑造了两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主角。是的,个人魅力超强的主角制作起来并不难,要点就是,既超出大众的预计,又没有完全超出大众的预计。同类角色还有加勒比海盗的斯派罗船长,也是那种选择牺牲和做好事时反而魅力最大的坏蛋。所以那些大众评价都很棒的电影,其实根本不敢触碰观众们内心深处的红线,只是在故意给人一种“我跳出你舒适圈了”的错觉。
相反,这部女权主题的电影却真正跳出了大众(不包括我这类女权主义者)的舒适圈,大众爱看美女帅哥,女权电影把帅哥减少甚至删掉,把美女打扮成没有美女感的女人,好像在强调她们“没有性别”,好像在指着观众鼻子喊“别盯着她的腰身胸跟屁股看,别逼她把自己化妆成毫无瑕疵的洋娃娃了”。
大众爱看传统的男女之情,男男兄弟情,家庭亲情,女权电影告诉你男女之情是女在服务男,男在做主人,告诉你家庭如果让你觉得不舒服就不用爱家庭,唯一相信的家人般的年长男性对你的亲切慈祥也是有价钱的,还会传递给你一些烂人的垃圾思想。此外,女权电影也写兄弟情,不过是随便搞搞,甚至写得有点变态兮兮,让人产生一点也不想共情他们的嫌弃感。最后出来的电影,大众当然不愿意接受。(因为,基本上,把以上这些东西性别对换,立场颠倒,就是男权电影一直在传输的东西了,哦对了,唯有家人定位的慈祥亲切的年长女性一般会被描写得不错,除非是故意讨人厌的“大妈”。)
并且,大众也不会承认,是我厌女,是我把性别歧视当成最基本的常识,我一直看美化男性感情的电影但我相信那都是真的,但是美化女性感情的电影太恶心太假了,我必须让她们扑街。
大众怎么会错呢?
所以我说,女权电影真的太难拍了。
《自杀小队》火了小丑女,于是就有了小丑女的《猛禽小队》,DC扩展宇宙名存实亡,只剩下一些台词彩蛋撩撩你,全片发挥稳定,部分动作戏让人印象深刻,风格荒诞,神经,随意,但随之而来也有叙事混乱,人物过于单薄尤其是反派。别想着和《小丑》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两者也没啥关系。配乐让影片升级,全是R&B嘻哈摇滚爽!
不管怎么样在电影院看超级爽!女生打群架好酷!
2.5 《哈莉·奎因》动画剧集>>>>《猛禽小队》>《自杀小队》。罗比和伊万出彩,其他都是纸片人。无数花套路堆积,看得出编导都没有自信,但也保证了整体观赏度还算过得去,对待DC的真人电影就零要求的心态吧。这几年好莱坞女打手抱团组队KO男性以显示女性力量的片,除了《寡妇联盟》外其他都是伪命题。
要想把主角拍得强大,最好的方式永远是先将反派拍得强大。然而黑面具和维克多·扎斯一个比一个弱。反派太弱了,就显得猛禽小队也厉害不到哪儿去。黑面具还好意思说“整座城市都是我的”,这是谁给你的勇气?剧本平平无奇,动作戏更是软绵绵的,比扎克、派蒂·杰金斯、温子仁差太多了。尤其是劫囚那场戏,那么多人为什么不一起上?《超人》上映7年了都没续集,《蝙蝠侠》更是连第一部都还没上映。不拍七巨头,反而去拍二三线角色,这是什么操作?果然总票房才1.9亿美元,连成本都收不回。你以为《正联》《猛禽小队》亏本会让华纳高层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吗?你想多了,他们只会觉得导演有问题,编剧有问题,演员有问题,所有人都有问题,唯独他们全是对的。《猛禽小队》绝不会是DCEU最后一次失败,因为华纳永远不会吸取教训,永远会犯同样的错。
1.生产策略是对的:让漫改超英片降维同任何可能的原点类型结合,借由这个本身流行狂热却单一轻浮的亚类型反哺推广电影本体的多元魅力,它们可以是动作片、谍战片、西部片、侦探片、爱情片、喜剧片、恐怖片,甚至也可以是政宣片和艺术片。2.是时候对女权拨乱反正了,本片中的表达行径比《新霹雳娇娃》还要令人发指,态度却无赖般手握天然正确之旗拒不认错。3.不吹不黑,以阎羽茜的水平,能拍成这样,已然是超常发挥了。4.动作戏方面前来救场的史塔赫斯基尽力了,只怪他自己没想到这群人比半大老头儿基努·里维斯还要带不动。
动作编排略一般,狮吼功那个真是尬到我了
那个鸡蛋三明治是我看过的所有影视作品里看起来最好吃的东西
漫画感对标“死侍”,华人女导演拍出了Girl Power。可惜只有小丑女全程深井冰有点不够看啊~(伊万又给里给气的)
一部优秀的超英爽片,Harley Quinn闯警局打得亮片满天飞和最后游乐园滑下滑梯群体大战两场打斗戏都很精彩。叙事上有些混乱但是大概可以用Harley本人就是疯疯癫癫的来解释,总得来说很不错。
酷爽女孩子,打遍臭男人!(看完电影最想尝尝哈莉的蛋三明治!
亮点跟预告类似,非常绚丽的美术,服装、化妆都很不错,警局打斗那场都打出满天彩色亮片了,还是很漂亮的。玛格特·罗比的哈莉·奎茵一直很不错,在这部也是正常发挥,很招人喜欢,还带着点疯疯癫癫。其他方面就正常吧,比《自杀小队》还是好看。可惜叙事还是挺普通的,甚至略有点乱,动作戏也不算太突出,其他几个角色基本没什么特点,彼此的互动也不够有趣,或者说叫没什么互动。最后一场大战反正是对对付付勉强结束。顺便,力推动画版《哈莉·奎茵》啊,那个是真不错。
一般,DC电影近几年横向对比:Joker>海王>WW>沙赞>>猛禽。好的剧本才是电影成功的一半,然而这部剧本仅仅过及格线。另外某热评给扎克招魂的把👴整笑了,真是五十步笑百步,海王和Joker成功扎斯林们永远睁眼瞎看不见。优点:模仿死侍真人电影的框架,让哈莉独白解释故事来龙去脉,观众很吃这一套,不会一脸懵逼。缺点:1.打群架还处于CW级别,既然投资低,就应该把故事动作和人物内心弧度设计完美。2.电影第三幕高潮全部靠哈莉奎恩的旱冰鞋和体操运动撑下去,还有黑面具死的太快了,一点反转都没有。3.女猎手这个角色完全是强行加进去的,完全没有必要存在。4.完全不需要让嘟嘟妹叫卡珊德拉得罪漫画粉,嘟嘟妹就是小偷路人甲乙丙。换谁演都无所谓,所以编剧不需要强行ZZZQ让嘟嘟妹代入三代蝙蝠女。
劝各位别浪费时间
故事本身很简单但节奏很奇怪,而且几乎所有演员看起来都有点拧巴……
看上去就像两个基佬在打一群拉拉
不好意思,看完小丑再看这个简直是过家家
这是什么鬼,两部有哈莉奎因的电影一部比一部差,DC生生白瞎了这么棒的角色外加这么优秀、和角色这么契合的演员!全片没有任何逻辑可言,为了女权而女权,除了哈莉没有一个角色能真的立起来,看得让人全程如坐针毡。玩弄叙事结构,但是除了炫技之外完全看不出来任何必要。全程需要玛格特罗比的旁白来介绍人物和背景,实在是不能更偷懒了。真的,真的,真的烂到家了,DC真的,真的,真的别嚯嚯真人电影了……
对超能力和高科技感到疲倦的时候,就很需要这种从头到尾都是几乎都是物理互搏的电影
如果不是因为玛格特·罗比我是不会继续屌这些鬼屎片的
这个剧本的时间线是跳的,剧情也非常散,感觉像把所有要讲的东西拆散了之后随便拼起来的,前期对话没有什么信息量,比较无聊,所有有信息量的部分都是小丑女的画外音独白。里面有很多打破第四面墙的镜头,前半段的所有模式跟死侍很像,很多定格和慢镜什么的。服装配乐都挺不错,整个电影就跟预告片表现出来的状态差不多,色彩很丰富,喜剧效果和R级动作戏有加成,没有做成爽片应该是因为剪辑的原因,导致打戏的时候动作没有很连贯。总体来说相较于自杀小队确实好了很多,但是角色塑造还是挺片面的,没有深挖的趋势,如果没有玛格特罗比的演技撑着,大概率会很凉,伊万演的黑面具有点意料之外,虽然戏份不是很多,最后死法也很随便,但是人物性格什么的都被演得很鲜明,算是弥补了一部分小丑缺席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