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HD

主演:古月,苏林,马绍信,鲁继先,史崇仁,赵恒多,李定保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2

 剧照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2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3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4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5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6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3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4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5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6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7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8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9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40年代末,古老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决定命运的重要时刻。国共两党的抗争进入攻坚阶段,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后,蒋介石(赵恒多 饰)受到极大触动,意图撤回华北六十万国军进入淮海,构筑一条坚固的江淮防线。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古月 饰)在西柏坡发出指令,授意林彪(马绍信 饰)率领东北野战军秘密跨越长城,会同聂荣臻的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分割傅作义(李定保 饰)军团以作各个歼灭。傅一面婉拒美国势力入住华北的请求,一面说服总统打消军队南撤的念头,顺利在华北取得空前的权力。谁知在此期间,解放军已悄悄完成对平津的包围。傅作义感到大势已去,决定通过身为共产党员的女儿冬菊(陈红梅 饰)与对手和谈。只是和平的果实来之不易,在此之前还要经受更多的考验……  本片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第三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八犬传:东方八犬异闻触摸未来第一季布朗神父第十季笨人晚宴索命APP二二六春之插曲红楼梦抢钱夫妻(粤语)特勤中队神出鬼没女煞星辛巴2018面具背后24小时 第六季阴差阳错的女演员们2015划过天空的星美爪屋第一季笔仙惊魂3(2014)金牌大探长春芽印式英语泰式按摩砂糖的幸福生活砸掉你的牙

 长篇影评

 1 ) 大决战3:平津战役.1991,近期数码修复版中删去的一处

大决战3:平津战役.1991,近期数码修复版中删去的一处,只有几秒钟。

运送民主人士的船遇到风暴漂跑了,负责的老同志说:要是船漂到南朝鲜或者是琉球群岛就麻烦了。

南朝鲜就是韩国,琉球群岛就是冲绳,审查的人可能觉得现在最好不要提,就删去了。

此处就几秒钟,但是明显顿了一下,几位主角瞬间移动了几厘米,仔细看就能看出来,别的还有哪里删去了不明。

(《辽沈战役》删去的是孙海英说的缴枪不缴女人,网上可以搜索到)

老版在新版中删去的

 2 ) “就叫北平方式吧”

“不必绕行冷口,直接走这里,山海关。” “天津,你受得住吗?” “各路尊神朋友,齐聚哈尔滨啊。” “就叫北平方式吧。” “限定十四日午夜以前答复,这是哀的美敦书!” “恕我直言,别说三天,三十天也未必。” “我是工人纠察大队哒~” “别吵吵,这是大学!咱们不能进去!得绕着走,都给我下来!”

 3 ) 《大决战三部曲(Decisive Engagement)》:成王败寇【第12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7/decisive-engagement12.html

本片获得1992年第12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这是金鸡奖获奖影片中最后看得一部。之所以最后看,原因有二:其一,这个系列看过不只三遍,有些情节还历历在目,所以不着急看;其二,看本系列前一直在看《一寸河山一寸血》,想看完这部抗日纪录片、对抗日的国军将领有所了解后,再来看看本片中他们是如何败在共产党手下的。

电影情节不复述了,三部电影每一部都达到210分钟,全景式的描绘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详细过程。可以说,本系列是一部了解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的最好教材。当然,历史是一个婊子,谁成功就由谁书写,因此本系列影片的内容也不能全信。在我来看,影片内容至少有八成是真实的,毕竟各场战斗的结果都摆在那里!此外,本系列拍摄于1992年,离战争结束还不到五十年,所以剧情不会太离谱。

现在来说说我对本系列的感受。简单来说,本系列可以说是总共28届金鸡奖最佳影片中,最好看的一个系列,没有之一。影片好看之处主要有六点,一是剧情引人入胜,二是人物塑造丰满,三是影片描绘全面,四是场面大气磅礴,五是音乐恢弘、荡气回肠,六是演员表演精湛。下面简单来说一说。

其一,剧情引人入胜,这是本系列给我的最直观感受。从第一部《辽沈战役》开始,影片就深深吸引住观众的心。东北如何打?长春打不打?沈阳打不打?影片通过细腻的方式描绘了林彪的犹豫不决。其后,当战争开始后,影片给每一场战斗都留下悬念,比如某某部队是不是能及时取得胜利,某某部队是否能坚守得住,等等等。这些颇具看点且吸引人的剧情,从《辽沈战役》开始,一直延续到《平津战役》。即使《平津战役》中由大规模作战变化为“谈”还是不“谈”的悬念,影片依然会紧紧抓住观众们的心不放。总之,三部影片每十几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看点,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影片漫长的630分钟。一部巨作可以做到此种程度,在中国电影中太难得了!

其二,人物塑造丰满,这是影片成功与好看的关键。看过是三部影片后,我们能记住一大批人物。比如,谈笑间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喜欢干预军队指挥的蒋介石,谦虚内敛的杜聿明、顾虑多多的林彪,性格直来直去的邱清泉、用兵大气的粟裕,等等等。看着这些人物,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记得的不只是这些人没有生命的名字,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般的鲜活人物。这一方面,就使得电影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此外,电影没有脸谱化人物。片中人物,没有对与错,没有正义与邪恶,都是有着血肉之躯的中国人,这些使电影充满了真实感。尤其是对于蒋介石的塑造,他在《平津战役》中巡防南京结束后说出的一番话,颇具肺腑之心,可以明显感觉出他真的不想离开南京。总之,将这些历史人物还原为真实的人,是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另一大优点,让我们看到“国民党反动派”也不都是“大坏蛋”,也都有着真情实感。

其三,电影描绘方式是全景式的,几乎涵盖这三大战役的方方面面。上至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中央军委、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国防部,中至国共双方的战役指挥、战场指挥,下至普通士兵的某一场战斗,以及战场前线的支边群众,等等等。影片将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在了影片中,让观众们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真实的了解这三大战役,这是本片的另一大优点。能够做到此种程度,让我非常佩服本片编导。他们竟然能将如此大规模的影片细化到某一个战士身上,太了不起了!可见编导的拍摄、指挥与调度能力不是一般的出色。

其四,本系列战争场景之壮阔,堪称全球之最。本片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从万炮齐发到上千人的的冲锋;从国民党军队的机械化运输到共产党的手推车支边;从国民党军队的空袭到解放军的坦克进攻,等等等。这些画面将战场上的真实与残酷以及规模,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还都不是本系列电影最震撼的,影片最大的手笔、让其他国家影片黯然失色的是,对于航拍的运用。航拍,本系列几乎用烂了,从廖耀湘兵团的机械化行军,到黄伯韬、黄维兵团的被围与突围,以及天津津塘桥解放军的胜利大会师,这些场景中都有长达数分钟的航拍及特写。至于,表现气势与人物情绪的俯拍,更是比比皆是。比如毛泽东在黄河上、蒋介石在南京的各个角落,等等。总之,本片拍摄上的大气,不是几千人、几万人塑造出来的,而是成千上万的演员与不惜血本的投入汇聚而成的,是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五,电影音乐完美贴合剧情,适时渲染出影片的情绪。影片音乐在风格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表现伟人气质与胸怀的,舒缓而悠扬的音乐;一种是表现国民党军队惨败时的,灰色阴沉的音乐;一种是表现解放军战场胜利的,激昂振奋的音乐。电影通过这三种主旋律,完美的衬托着剧情,使得影片锦上添花。这也是中国电影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将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的电影。

其六,本系列影片演员完美塑造出各个给历史人物。片中历史人物繁多,数不胜数,但对白多的角色却并不多。但无论戏份多少,该系列的演员整体上成功的塑造了他们所扮演的各个历史人物。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蒋介石扮演者赵恒多,他将一个大势已去、又不甘于现实的人物塑造的真实而丰满。他在《淮海战役》中的怒火与《平津战役》中的悲情,分寸、火候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他不仅是一个好的特型演员,也是一个好演员。片中毛泽东的饰演者古月也同样出色,颇具伟人气质,而且与毛泽东太像了!只可惜这两位优秀的演员,在2000年都去世了。

通过以上可以看到,本系列电影是近乎完美的。事实也是如此,在这三部电影中,缺点确实很难找,即使中国电影的通病——情节不连贯,也变得无迹可寻。可见中国不是拍不出好电影、不是拍不出好看的主旋律电影,而是没有人认真的去做!“事在人为”在中国电影中很难实行起来。

虽然影片几乎完美,但我还是要说,一场内战拍摄如此大规模的电影实在没有必要!内战打得再成功,它还是内战,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歼敌数百万”这可是“歼”的中国人,都是爹妈生的孩子!因此,成王败寇的三大战役电影只是胜利者的宣言,从战争角度来说没有丝毫意义。这也让本片的一个缺点显现出来:虽然国民党反动派是敌方,但本系列电影对于国民党军队的普通士兵没有进行细致描写,太不应该了!

总结一下。从电影方面来说,本系列电影近乎完美,历届金鸡奖最佳影片中最好看的一部。但从内容上来看,本系列电影只是一部不能百分百相信的解放战争史。

序列:0864

大决战1辽沈战役.Liaoxi.Shenyang.Campaign.1991.DVDRip.X264.AAC.HALFCD-NORM

大决战2淮海战役.Weihai.Campaign.1991.DVDRip.X264.AAC.HALFCD-NORM

大决战3平津战役.Beiping.Tianjin.Campaign.1991.DVDRip.X264.AAC.HALFCD-NORM

2012-07-03

 4 ) 平津战役

我只是一个地方长官,得听命南京啊。(傅作义语) 蒋:我听有人说,傅作义虽官高,成了有名无实的光杆司令,也只能做渔公罢了。(蒋真的你说他不疑吧,又喜欢摊开来说。你说他疑吧,又硬要说出来) 傅:哈哈,这种议论实在是不负责任呐,…还是希望说出我的一点想法,固守平津为全策,退守江南为偏隅啊。 限你5天,不行就攻北平。然后转而对天津方面说道,限你4天,傅作义已经在跟我方和平谈判。相当于两边都给傅作义压力。真的妙。(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的东北野战军参加辽沈又继续平津,与聂荣臻部一起,乘胜追击) 没记住名字:群众反映沈阳机修厂厂长和总工程师三朝元老了,老毛子时期,伪满时期,国党时期。 陈云:哎,重庆谈判的时候毛主席对蒋说过,你不要我们另起炉灶,那我们就要到你的炉灶上来开饭了。现在我们把沈阳国党的炉灶给打破了,你不给人家饭吃,那人家不得另起炉灶了呀。(不要一直区别对待,严加看管即可) 邓宝珊,马占山为北平和平解放奔走,劝傅作义“不要为了自己的名节(忠于党国),抗日名将不成,倒成了历史的罪人” “报纸上讲,美丽国是最讲现实的,帮助大势已去的国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别别别,还是按三天时间报上去,我满打满算按30个小时使用就是了。(刘亚楼总攻天津的时间,上报中央) “司令(陈长捷),李(宗仁)参谋长转达总司令命令,坚定守住,就有办法”(这不瞎扯吗?就剩天津和北平两座城。守只是为了接下来更有利的谈判,但问题是天津的城防图被地下党员找到且29小时破城,撤也没有后路,基本也就只剩投降和死战,蒋的命令谁会卖命呢) 天津解放后,北平的特务活动更频繁,军统郑介民人还没到北平,北平的爆炸刺杀就此起彼伏,破坏一切和平的行动。 和平谈判之后,要求傅作义将军21号前公开和平声明表明立场,不然则立即攻城。同时多条战线也在进行工作,争取北平和平解放。包括城门守军,火车站兵团都派人与我方联系攻城当天积极配合解放军进城,清华大学教授绘制北平古建筑图避免战火破坏,城里的地下党员积极开展工作以及策反敌方,可谓是最大可能瓦解,促成不流血的解放,而这种形式也是在之前流血太多的基础上实现的。 蒋在南京中华门城楼下,说,上愧对总理,下愧对百姓,对应太平天国那时,我更应自裁于此以死谢罪啊。(穷途末路之际一点生的希望都不会放过,主动寻死?寻的只是生死转换那下坚决的勇气或者赋予给属下的将领为自己卖命而已) 死战到底才能心甘,听再次核实明日和平声明陈述,怎么对得起校长啊? 从共的角度看,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从国的角度看,胜利是不敢奢望的。我愿用我一人的毁办换取大家甚至数十万将士的新生,有责任也是我傅作义一个人的责任。愿意留北平的就留,不愿意留的我立马安排专机送往南京。 司令也说了,要走的会安排。但是,要约束好自己的部队,不毁一物,不放一枪,不伤一人,可以保证吗? 保证。保证。保证。(不同将领回复) 平津战役北平解放后,就是打过长江去,开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各派人士提议。片中宏大场面,精准叙事,不偏不倚,民心所向,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也动员了全党全军的精神,不希望再有战争,但立国之战是永生难忘的,不是轻描淡写也不是一边倒的,都是血肉浇筑意志拼搏才有了如今的和平生活。

 5 ) 语录

傅作义:在我看来,固守平津是全策,退居江南为偏安啦。

毛泽东:傅作义给我的电报里说,愿将所属六十万军队交毛先生指挥,见他的鬼呦。

刘少奇:丧失了时机,我们要犯错误,是历史性错误。

毛泽东:围而不打,隔而不围,要请各部队体会一下。

陈长捷:天津要战到房无完瓦地无净土!

毛泽东(说傅作义):百万大军堵在门口,还想和我们二一添做五,未免太浪漫了吧。

司徒雷登(对蒋介石):蒋总统何不顺水推舟,主动隐退,让李宗仁去和共产党周旋好了。

周恩来:傅作义发明的“战场移交”这用词很独到啊。

伙食班长(说毛泽东):主席呀,还是那个老毛病,哪盘菜离的近就消灭哪盘,哪盘菜离的远就原封不动。

傅作义:
我现在走到这一步,是时刻冒着三个死啊。
一是我秘密和那边接触,一旦事情败露,蒋介石会以叛变罪处死我。
二是我突然来这么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如果我的部下谁想不通,就要从背后开枪打死我。
三是共产党将来会按战犯把我枪毙了。

毛泽东:讲不流血,是流多了血,流够了血。

毛泽东:我毛泽东不是一个肯让步的人啦。

人民解放军是在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和很少现代交通工具的条件下投入战略决战的,而能不能切实保证前线需要,直接关系着平津决战的胜负。

毛泽东:外交方面的事啊,不复杂但也很复杂。

毛泽东(对蒋介石):你不要我们另起炉灶,那我们就要到你的炉灶上来开饭。

马占山(对傅作义):宜生老弟很看重自己的历史,看重自己的名节。不过为你老弟一个人,这千年古城打了个稀巴烂,恐怕你就不能称为抗日名将,而成了历史的罪人了。

邓宝珊:美国人是最讲现实的,绝不做亏本的买卖。

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
一、惩办战争罪犯。
二、废除伪宪法。
三、废除伪法统。
四、依据民主原则改变一切反动军队。
(以下剧中没讲)
五、没收官僚资本。
六、改革土地制度。
七、废除卖国条约。
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政府及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炮兵:让你尝尝大炮上刺刀的滋味!

彭真:先有唐浙寺,后有北京城嘛。

彭真:北京人最讨厌改名为北平。

蒋介石:如果南京有一天陷落,我自应以身殉职,死在这中华门城楼下,才可上报总理,下对国民。

蒋介石:我内心所不堪忍受的,是我此去死无葬身之所啊。

傅作义:就我方来说,走到今天这一步,自然不敢妄言胜利。一定要讲失败的话,那是我傅作义个人的失败。以一个人的毁败换取诸位和数十万将士们的新生,不容我犹豫计较。

傅冬菊:爸,你怎么把日记都烧啦?几十年啦,这一页一页都是您的历史啊。
傅作义:历史让别人去写吧。

巴特维:毛泽东用沈阳、徐州和华北三次会战,结成一条锁链,一鼓作气把他的航船拖上了滩,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也就在傅作义将军宣布接受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协议的当天,蒋介石正式宣布了引退声明,将一个四分五裂、一国三公的南京政府留给李宗仁,悄然回到了他的故乡溪口。
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一年,蒋介石曾两次被迫引退下野,也不妨说,他曾两次成功地运用了以退为进的策略,现在是他第三次下野,他相信同样会有第三次卷土重来。
他一方面做了退居台湾的安排,把中央银行库存的黄金九十二万两和白银外汇,总计五亿多美元,全部秘密运往台湾。
一方面,在和谈烟幕下加紧江防部署,仍力图保有江南半壁。而报道说,蒋先生无官一身轻,每日只是流连于故乡的山林泉石之间。

傅作义:我有罪。
毛泽东:哎,这话过了。应该说你有功啊,抗日战争有功,现在又为人民立了大功啊。

毛泽东(对傅作义):蒋介石一辈子耍马头,最后还是让你把他给甩掉喽。

毛泽东:长江我们总是要过去的。谈得好,部队唱着歌子过去。谈不好,开着炮过去。

邓宝珊:傅先生的女儿傅冬菊,共产党员。张治中将军的女儿张雷云,共产党员。陈布雷先生的女儿陈连,也是共产党员。说起来真是令人难以相信啊。

毛泽东:今天我们要到那里(北平)去,我觉得我们是要进京赶考。
周恩来:但愿我们能考得好。
刘少奇:至少要考一个及格。
朱德:不及格就只好退回西柏坡来。
任弼时:怕是要退回延安去哦。
毛泽东:我们不学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好!

毛泽东:当今这个世界,你站在落后的地位上,也就是处在最危险的时候。

 6 ) 那些令人激动的岁月

还记得第一次看大决战的时候,平津战役是最让我激动的,特别是政治协商会议那一段,音乐还有那些历史人物的出现,让人感慨新中国的确来之不易,几多英烈,染红了这片大好河山。影片最后老毛登上长城,看着日薄西山,一个旧时代即将结束,一个新时代即将缔造。毛高大的身影,的确是中国改天换地的最好注脚。这个时候的中国,不仅共产党人,就是普通百姓,也都心怀激动,对即将来临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日子充满憧憬。。不管怎么说,那是个令人激动的岁月。。天翻地覆慨而慷。。

如今再一次重温平津战役,感慨的不是革命的不易,而是守业的不易。大决战轰轰烈烈,的确精彩纷呈,革命的岁月,的确令人激动,可是,令人激动的岁月,固然美好,可是却容易让人迷失,看不清未来的道路。那些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而奋斗的同志们,扫涤了一个肮脏的旧社会,却,面对着一个崭新的中国宣纸,最终描绘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画卷。这种反差,这种矛盾,如同当年的高棉国,令人唏嘘,如若早知结局,当年的勇士们,是否还会如当年般一样一腔热血,冲锋陷阵呢?历史没有假设,可是这个对这个假设的思考却令今人回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黄炎培当年提出的中国历史的怪圈,虽然今日还没有被打破,可是对如何打破它的思考和实践,怕不会停止,而且也不该停止的吧。



 短评

我真的很喜欢这三部电影的镜头语言,真的很棒。

3分钟前
  • 一瓶鹤顶红
  • 力荐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中华民族一定能克服最危险的时刻,永远向前进。

7分钟前
  • 卡林
  • 力荐

木已成舟

9分钟前
  • allemessiah
  • 力荐

三大战役中最无悬念的一战,傅作义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南下逃跑,一个是投降,傅作义选择了第二,所以也是最没吸引力的一集

14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相比前两部,文戏比较多,对傅作义的刻画比较好,抱有割据一方的幻想,可惜一步步错判了形式,陈长捷太难了,凯申说害怕死无葬身之地,悲怆感迎面而来,民心所向,不由人愿。

17分钟前
  • 林夕木木生
  • 力荐

大决战三部曲在战争片史中是极为特殊的存在,这一系列的拍法也是独成一派,电影使用旁白搭配庞大外景开始,也以此结束,在剧情方面,构建了三层结构,一是国共双方党内高层的战略决策,而是指挥将领的运筹帷幄,三是下层士兵或百姓的当下处境,这三个层面交叉叙述,从而共同制造了这一恢弘的史诗巨作。在技术上来看,由于是国营制品厂拍摄的献礼片,所以预算与可调度资源极为可观,这一先天条件,促进了这系列电影中真实还原部分战争场景(如第二部中的战壕描绘),磅礴战争场面的出现(系列中均有的飞行俯瞰大行军等)。另外别样的地方是,在战场人物上,并非有突出个体,而是用群像的方式,不过这一方式反倒易于突出上层的决策人物,但因其拍摄时代的环境限制,出现的政治人物也有所偏差,探寻片中的出现比例,也可以一窥当时党内对这些功勋的态度。

22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此战役攻心为上

24分钟前
  • 随随便便
  • 力荐

这部戏是大决战系列的结尾,虽然说对比前面两部,气势上输了点,但也称得上佳作。(傅作义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挺好的。应该说在正反两方面博弈的剧情看的观众很精彩。)(东北野战军的几位将领,也是塑造的很迷人;淮海战役那里实际上有一点点可惜的)

29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力荐

傅作义北平的困境纯属是咎由自取,入东北或者入淮海,都会是不一样的局面,可他偏偏不动,最后还是那三朝古都满城古建筑救了他。第三部已经没得打了,城下之盟。几处印象深,傅作义烧掉日记,历史由别人书写;蒋介石动情的说怕自己死无葬身之地;大佬们要进京赶考不做李自成。

34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大决战三部曲的终章,是战争场面篇幅最多的一部,新保安攻城战是延续前两部大视野航拍的大气磅礴,而天津解放战则是第一次展现城市巷战,许多今天仍在的实景建筑放在历史还原里,胜利会师金汤桥时解放军站满桥上桥下的画面令人为之激动不已。傅作义的人物刻画非常细腻,整场战役就是不断下台阶的过程,谈判和交战穿插,心理状态随着外部局势而变化。傅甚至就是这第三部电影的第一主角。平津战役收官,又可以直接联系到开国大典前夕的准备工作,给三部曲一个特别圆满充满希望的结尾。

39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不仅刻画了攻占天津、北平和平解放和党中央进京,而且顺带给了第一次政协会议几个镜头,几位主演都挺传神。

44分钟前
  • 张博
  • 力荐

北京城没受到战火洗礼,傅作义确实功不可没,傅作义救了北京城,但同时也是北京这座古城救了傅作义。若不是北京城里有诸多值得保护的文化古迹,哪有那么多人为北京城的和平解放东奔西走,解放军早就攻城了。

46分钟前
  • 十年一觉
  • 力荐

平津战役不如另两场决战紧张,但留下了经典的北平方式与天津方式,以战促合,傅作义成为主角。片尾是新政协的正确拍法,点到即可。

51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里面的傅作义形象很有趣,他有过犹豫愤怒摇摆不定的时刻。我甚至怀疑如果今天拍同一主题,会不会直接就把傅作义拍的一心向党伟光正了。里面有动人的抒情段落细节,烘托的爱国情绪并不违和,当代电影人需要找表现当代到“主旋律”的合适电影语汇。

55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还行

邬先生角色传神

56分钟前
  • 素位时中
  • 力荐

3个半小时的磅礴叙事,历史在200分钟的时间里静静流过,就说几个最喜欢的镜头语言吧。1)开篇傅作义和司徒雷登雨中游故宫,看千龙吐水慨古今。2)攻打天津的将士们爬上墙头看到“南开大学欢迎解放军”的条幅。3)主席电告各部进入北平“古迹地图要人手一份”,画面依次闪过故宫天坛九龙壁北大红楼清华大学圆明园。4)最后高能,主席独自登上长城呼应《辽沈》开头。

59分钟前
  • Eigagann🇨🇳
  • 力荐

建党一百周年看完了大决战三部曲,这是我们自己的史诗大片,毛主席和傅作义演得真好

60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力荐

mark很给力

1小时前
  • 温柔的小坏
  • 力荐

感谢傅作义啊!不过建国后应该让他作北京市长,他保护下留下的东西都被蚕食和破坏掉了,可惜!

1小时前
  • 影观
  • 推荐

邬先生的傅作义 比起修宗迪老师更加传神啊

1小时前
  • Rya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