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牛逼哄哄的阵容去看了精英律师,我果然没看错!靳东还有王启年(好像是田雨老师)两个人打嘴炮我可太爱了。台词确实够刺激,罗槟那句礼貌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蠢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真能说。 这回王启年变成了何赛,钱倒是不怎么缺了,这副打了鸡血的样子,总觉得是钱挣太多了哈哈哈,看他和罗槟的对手戏简直不要太开心。 那个之前放出的预告片我也喜欢,修罗场不要太多。我一个i伪装者 i庆余年 i我的前半生的结合体,这部剧完完全全够我脑补三生三世。还有那个什么罗槟的嘴真的太毒了太毒了,感觉我自己个儿打嘴炮的时候 ,或许还可以借鉴一点😂 。感觉这回的靳东在剧中的形象,就用前几天看到的话就是,是那种傲娇在上但是会和一些三教九流的人,那种贺涵不屑理的人去打交道的人。很多事情不留情面,但是对秘书那个那么好有被他点到,有点想磕了,但不知道后期还会变成什么样,刚开始看真的刚。还有一开始就上了个版权纠纷的案子,法律条文也科普了好多,这个电视剧呈现出来,确实是挺能向大众科普的一种方式。 听说后面还有子女抚养,财产纠纷,老人赡养的问题,各种官司结合实际我可太喜欢了。都是社会热点问题,有很多人也还不懂这个,靳东这个收视保障正好可以给那些妈妈爸爸们也科普一下法律知识。加上后面的修罗场,还有什么什么的人物转变。不得不说新丽的都市剧做的确实可以,看预告片那个画面就特别有质感,大场面,还有我最爱的骑摩托各种,这部剧要是后面剧情再上来,绝对好看 ,等着继续追了。
看了两集,感觉只是披着律师职业剧的外套,而没有真正的法律现场。你永远只看到罗槟从法院出来了,官司赢了但不知道怎么赢的。都快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了,编剧能不能用点脑子,我举两个例子哈,第一女主戴曦在咖啡厅拒绝刘点单的请求,我当时懵什么情况?一个咖啡店小职员这么理直气壮地拒绝顾客点单,一副气势凌人地怼顾客点单请到柜台前?第二戴曦第一次见任晓年发生口角,就是那个最高级比较级那里,平时这么灵光的她当时居然不知道,非要男主罗槟来化解,为了突出男主的聪慧,那刻编剧又把灵光的她变成了傻子,编剧爱咋就咋地。而且她只是一个刚入职的助理而已,老板与客户谈话她竟然理直气壮的插话?真的把观众当傻子,害!
一直都在期待能有真正的良心剧如雨后春笋般再现,不知道这一天要等到什么时候。近十几年来内地的绝大多数剧根本不能与欧美日韩的相提并论,不是一个级别的,就和我们的台湾比吧,现在台湾剧都知道到进步了,譬如《我们与恶的距离》、《俗女养成记》等精短佳剧,而大陆呢,你放眼望去是什么?绝大多数是裹脚布一样长的狗屎剧,又臭又长。还会披着各种职业以及社会热点的外皮来吸引人,不对,只是诈骗性的营销而已。
真的很厌恶现在的电视剧总在炫耀北上广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给人感觉我们现在已是发达国家水平了,更不要说底层人物了。这部剧诚然也是如此,一开场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酷炫城市的繁华街景,公司催着正在车上的罗槟赶紧回去,另一边是不知道怎么会当上律师顾问的何塞和客户争论不休,为了突显罗槟的装逼气质,一来就是毫无费劲的约到了被何塞气走的客户,二来是因电梯超重理直气壮地赶走送外卖的戴曦,还信誓旦旦口出豪言如果戴曦因此被炒他可以解决。??几场戏装逼满分。
不知从何起靳东的角色一层不变了,这部剧里和欢乐颂的谭总以及我的前半生的贺涵有何区别,永远一副洞察秋毫什么都懂的大人物,我很赞同那句他演什么都一个样了,悲哀。
近期完结的《精英律师》,成功将西装背头、嘴炮傲慢的人生导师型“精英”送入了当代油腻图谱,也带动了关于国产剧精英呈现的网络讨论。
近几年国产剧,毁了医生毁编辑,毁了翻译毁律师,到现在极少有受到广泛认可的当代职场精英影视形象。精英形象带着想象的滤镜,专业桥段有疏漏,情节不够恋爱凑,就连翻拍日本的职场剧也拍不出该有的味儿。国产剧中的职场精英为什么如此令人反感?原因是多面的。情节设置是一方面,呈现的深度则是另外一面。那些衣着光鲜的职场精英,在编剧设置的家长里短的情节中,总是缺了点“人味儿”,我们看不到职场人的真实的工作苦恼,也看不到有关精英主义更深的思考。让专业特质发光的职场剧,距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欢迎关注。
撰文 |榕小崧
一部《精英律师》,让网络掀起了一场对国产剧“职场精英”的集中吐槽。人们尚未忘记《欢乐颂》片头为表现安迪精英人设安排的英文工作对话场景带来的尴尬,《我的前半生》《精英律师》等作品相继为国产剧贡献了另一种“爹式精英”:西装背头,走路带风,嘴炮傲慢,“半永久”型人生导师。“礼貌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蠢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说着诸如此类台词的“精英律师”罗槟,浑身散发着一种早已“羽化成爹”的气质,对旁人时刻保持居高临下的压制感。
生活中不乏“爹味儿”一直在线的人物类型,然而《精英律师》没有用足够的工作细节撑起人物的核心。编剧虽然对律师行业做了一定的功课,剧中案例也都能找到现实来源,但为了制造戏剧冲突烘托人设,显得有些用力过猛。《精英律师》为了让男女主相遇,在剧情开端安排了一个设计抄袭案,男主罗槟用500万让原告(女主的闺蜜)撤销诉讼,同时因为气场大开让原告成为了自己的“颜粉”。为了圆这段剧情,剧情设定被告是一个财大气粗急于从小案子中脱身、完成并购案的大金主,不在乎500万的和解款。这种过于大开大合的解决方式,并没有让观众了解到律师工作的真正日常,了解创意抄袭案的法律诉讼细节。有业内人士吐槽道,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调动500万,那当律师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而为了烘托男主的“爹式精英”,一众配角沦为陪衬,包括剧中诸多女性职场精英角色。女主是一个善于背法条的“北大法宝”(法律查询软件),受情与理的内在冲突左右,经常因为同情心和正义感犯下错误让男主指导善后;刘敏涛、蒋欣等演员扮演的职业女性要么忙于人事斗争,要么用“美人计”追求男主,她们存在的意义与职业并无多大的瓜葛,而是为了串联起以男主为核心的线索复杂的感情桥段。
职场剧的外壳下,是一部传统伦理生活剧,男主缺乏可信的人物成长线,对女性角色的模板式刻画如常。它对“精英”的呈现,依然停留在令人反感的符号化的层面。这就是《精英律师》节奏明快、收视居高,却在网络上差评不断的原因所在。
纵观国内职场剧中令人反感的“精英”,这种忽略工作细节,用大篇幅的嘴炮和夸张化的剧情来烘托人设的例子并不只有罗槟一例。业务能力飘忽不定的“职业精英”们可以来一场“吹牛101”battle,看谁最终能C位出道:《欢乐颂》中扬言做空对家、威胁说自己依靠资本操作分分钟能让对方倾家荡产的安迪;《亲爱的翻译官》中不用纸笔做笔记,闭眼就能轻松完成同声传译工作的乔菲;《创业时代》中大谈理想规划、仿佛进入传销现场的创业家罗维……
职业细节一言难尽的同时,服化道倒是有明显长进。尤其是对女性职场精英的外表刻画,比如《精英律师》中男主角的秘书栗娜。由此不难看出影视剧精英呈现受消费文化影响的痕迹,符合大众对精英设想的外在形象,成为了“干练”“得体”的象征物,作为视觉消费的载体传递到更多人的生活中。
流行影视中对精英的呈现通常都需要刻画其物质细节。这和社会精英诞生体制和消费文化有关。
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指代的是在心智、资源或者地位上具有优势的特定群体。结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早期的社会精英通常有贵族背景。他们被赋予了不同于常人的使命:追求至上的道德,发展社会文明。19世纪20年代,一种沿袭自柏拉图“贤人政治”精英民主思潮开始盛行于西方世界。帕累托、熊彼特等学者认为,能够承担治理重任的只有少数的政治精英,熊彼特提出古典民主理论太过理想化,人民意志无法真正实现,民主是一种方法,而非目的:“民主方法就是那种为作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取得作决定的权力。”
与此同时,始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社会经济发展催生了更细致的劳动分工,在专业主义话语下,具有专业话语权的职业精英在社会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政治精英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作职业精英的一类。但并非所有的职业精英都能受到大众的关注,能够处于聚光灯下、被大众影视关注呈现的只有少数职业——公务员、军人、警察、医生、教师、记者、企业家……他们的工作要么与公众道义相关,要么给人“多金”的印象,像律师这种职业,更是兼而有之。而在消费文化视野下,能够聚揽社会资源的职业精英,更容易受到大众的青睐,表现他们品质生活成为影视剧的焦点,琳琅满目的西装腕表礼物首饰,成为上等精英的标配。
但在呈现“精英”之时,如果接受了社会的精英主义话语,不对其加以反思,再加上疏忽刻画工作细节和人物的成长线,就会导致如今的国产职场剧僵局。获得精英地位的人满满的傲慢来源于对他人的鄙视:《精英律师》中罗槟认为送外卖的工作人员的时间,不如自己的时间重要;《欢乐颂》中的安迪和曲筱绡,讨论樊胜美是“捞女”,邱莹莹活不清楚。而工作的意义除了获得财富、人脉和完美的家庭等物质化的目标外,还有什么意义?
当“精英”被物质化,精英价值便与职业价值脱离,染上了慕强的色彩:你强你有理,你弱你活该。如果没有清醒的自我意识,慕强心理具有极强的欺骗性——社会需要的是强者,你可以努力成为精英,如果你得不到精英的地位和生活,是你自己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在众多评论《精英律师》的文章中,有人提到了《精英律师》的“去精英化”。针对网络提出的剧情过于关注家长里短、把职场剧写成了中年都市浮夸偶像剧的批评,反对意见认为电视剧其实是想把“律师”拉回日常——中国律师不像英美法系下的法律精英有激情法庭抗辩,处理的案子也不都是需要庭审的大案,他们日常接触的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群体,充满了琐碎的鸡毛蒜皮。
不过这种辩解显然站不住脚。拉回日常的潜在意义是拉回真实,鸡毛蒜皮的事务处理也应体现出专业的素质。国产剧自然需要“去精英化”,这里“去精英化”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对职业精英生活的去想象化。这一点,《精英律师》没完成,反倒由播出后的律师集体吐槽完成了。真实的律师生活不用大段大段地背法条,也没有动辄上万的咨询费。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下,这种“幻象”极易被击穿,许多行业中所谓“精英”,除了个别获得资本加持的个体,大部分都是打工仔,拿着再高的薪资也要发愁工作的细枝末节,发愁买房养娃生计,发愁35岁以后的职业危机。
第二个层面则是对精英话语本身的“去精英化”。以“精英”为主角的影视剧,其实有很大的反思空间。比如职业精英地位和声望从何而来,它是否符合对公平正义的本质追求?耶鲁法学院教授Daniel Markovits2019年新作《精英主义的陷阱》反思了美国精英主义社会的“择优”和“慕强”,精英培养精英后代需要大额的支出,以保证孩子能够成为社会认可的劳动精英,这在Markovits看来是一种变相的财富继承,而且比直接的财产继承更为稳定。而成为精英的人,可以通过资本运作获得更多的财富。
这种精英主义反思不是所有的影视剧都能做到的,那在对职场精英的呈现中,还缺失一种针对职业本身的思考。在国产职场剧中,被剧情放大的不是职业本身,而是职业精英被流行文化想象所赋予的地位和声望。而职业意义的思考,并不总与物质挂钩。《精英律师》虽然涉及了一点关于公平正义的思考,但太停留于表面,剧情谈到了舆论和道德对正义的左右,但没有对法理精神进行足够的阐释。何为法律,何为律师,在这个披着职场剧外表的生活剧中,我们找不到答案。
所以,《精英律师》没有做到真正的“去精英化”,真正的“去精英化”能够将对职业的呈现回归到职业本身。我们每个人都有几十年的时间要与自己的职业为伴,对职业价值的思考不是精英的专属,它事关我们每个人对自我生存意义的追问,也事关我们活着的尊严。
本文为独家内容。作者:榕小崧;编辑:走走;校对:翟永军。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装X有三宝:皱眉点头迷之微笑。
哦,外加自带出场BGM。
更要命的是,装X不可怕,就怕装X的人自认为有文化。
巧的是,有一个人,全占了。
眉头一皱,这样比较显深沉。
微微点头,这样比较领导范儿。 迷之微笑,上等人的世界你不懂。
这还不够,只要他一出现。
豪车、西装、墨镜、插兜、这是标配。 分分钟给你走出秀场的感觉。
不过,这是谁啊?
是老谭还是贺涵? 是脱掉白大褂的庄恕还是把厚重刘海梳上去的程皓?
不,都不是,他是罗槟。
一位精英律师。
没错,看着这是六个人,但其实,你也完全可以六合一。
回归本尊,靳东。
而上面的动图来自他的新作——
《精英律师》。 可别说,年底了,这电视剧圈可真是热闹。
一年都没让播出的穿越题材,竟然一下子就来了三四部。
可真是旱时旱死,涝时涝死。
就在大家已经略显疲乏时,靳东来了。
穿着西装,召集了一帮老熟人,进入了大众视野。
加入了年底的混战。
不仅如此,这回还进军了全新领域,律政界。
可是光听名字就知道——
精英律师。 这不就是为我们靳东老师量身定做的角色吗?
人设,顶级律师中的精精精精英。
有着不可辩驳的话语权和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害,和以前有什么两样?
除去表面的那套。
扣扣子。
挽袖子。
不想跟你扯犊子。
差不多就是。
一面当着霸道总裁“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一面变成人生导师“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对待外卖员。
就算我先上来,但是我很忙,请你坐下一趟电梯。 不想下去?
名片一丢,“如果你因此丢了工作,我可以让你老板赔你一大笔钱”。 对待同事。
桀骜不驯,高高在上。
没有礼貌?
分分钟拿语言打压你。
“礼貌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蠢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 没话说了?要的就是你吃瘪的样子。
本来是两个人的互怼,变成笑料的永远是对方。
对待客户,那就更要把“我是天下第一强”的人设进行到底了。
怎么表现?
第一,battle(打嘴炮)从来不输。
比如抄袭案。
怎么考量究竟是不是抄袭,作品的相似程度自然是最重要的。
如果站在正方那是很好辩论的,但要突出罗槟强啊,怎么突出,站反方。
也就是让被抄袭者妥协,接受私下和解。
当对方律师问到“你怎么解释两个作品为什么相似度这么高?”时,罗槟不慌不忙的开始偷换概念。
“猩猩和人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9%,但不会有人说你和猩猩是一个物种”。
不管这个对比有没有道理,对方立马吃瘪。
第二点,总能“一针见血”。
罗槟的一个大客户的公司做了一个新产品。
新产品嘛,肯定得有个宣传语。
他们把宣传语定为了“没有更好,只有最好”。
接着,请看下面的表演。
戴曦(罗槟的助理,同时也是本剧的女主)竟然一秒就发现了这句话存在的法律问题,顺便普及了一波法律知识。
罗槟看着她,微笑点头。 内心os:看到没,我的人多厉害。
可光提出问题不行啊,大客户是需要法律顾问来解决问题的。
于是,一秒变成好奇宝宝。
如果我想让人知道我是最好的,最强的。 我该怎么做?
刚才小嘴还叭叭叭的戴曦突然一脸茫然,反正用最高级就是不可以。 哎,这小姑娘挺上道啊,有眼力见,知道该我出马了。
最后,罗槟一脸傲娇的,抑扬顿挫的丢出一句:任总,可以换一下顺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每天几十万入账的任总仿佛突然开窍,“把最高级换成比较级吧”。 ??? 这段看完,剧主凌乱。
绝了,一个傻子都知道的话,就这样被他们三个玩出了新套路。
高,实在是高。
“精英人设”这不就立住了吗?
剧主知道,有人肯定会说,这怎么能是靳东的锅呢,这不应该是编剧的锅吗?
但,这次剧主还真能反驳你们。
靳东是本剧的出品人。
换句话说,他有着十足的话语权。
甚至可以策划和主导剧本。
并且,这已经不是第一部戏了,《我的前半生》的投资方之一,也是靳东独资的贤君影视。
看懂了吗?
不管是罗槟还是贺涵,其实全都是靳东自己塑造的人物。
所以,《伪装者》中的明楼没有了,《琅琊榜》中的蔺晨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都是这样的角色——
说好听点,是一个高高在上,张口闭口就是人生大道理的精英。
说不好听,论装X,一个更比一个强。
什么都没换,换的只是身边被指点的女人。
不是他走不出来了,而是他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一个文化人。
繁体字的最忠实使用者,中年高知。
凡是节气必须发文,还时不时引用各大名人名言。
为了让大家认同自己的形象,这些年可是付出了太多太多。
不仅自创了“诺贝尔数学奖”。
还把陆游的《霜月》一诗重新改写。
还特别自信的说:在我的领域里,我一直很红。
如果有人指出了他的问题怎么办?
怼回去。
金星曾经在节目中批评了靳东一句,角色越来越模式化了,太过于雷同。
靳东呢?丝毫不知道反省为何物。
反而怒斥了某些“不男不女”的非爷们。
你能说他演的不好吗?
不能。
从戏里演到戏外。
靳东的演技,是一如既往的好。
更难得的是,一直保持初心。
就算评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就算所有人都无法接受。
甚至有人评论道:
“讲真,看靳东出演一个学霸级有文化的精英律师感觉就很奇怪,就好像李小璐去演一个丈夫战死沙场含辛茹苦抚养儿女长大不改嫁的烈妇”。
可他还是抱着装X这碗饭吃个不停。
呵呵,真香。
责任编辑:米酒
12月20日起,由新丽电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浙江贤君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靳东领衔主演,蓝盈莹、孙淳、田雨、刘敏涛、朱珠、代旭等主演,王鸥等友情出演,邬君梅、海一天、吴越、王阳等特别出演的现实主义题材职场剧《精英律师》登陆北京卫视、p东方卫视黄金剧场。该剧由陈彤编剧,著名导演刘进执导,靳东任出品人,讲述了罗槟(靳东 饰)、戴曦(蓝盈莹 饰)等法律从业者诠释公平正义、捍卫职业理想的故事。
《精英律师》虽给人物冠以“精英”的身份标签,设置的却是最朴实生动的百姓日常,其丰富的镜头语言之下,依旧是饱满生动的故事内核。著名律师张思之先生曾说,优秀律师应当是具有哲人的智慧、诗人的激情、法学家的素养、政治家的立场,四者统一于科学的使命和职业良心与社会正义之中,《精英律师》中以罗槟为首的法律从业者们,无疑是对“律师”这份职业最完美的诠释。剧中对“情理法”的探讨,对职场关系的展现,既给了观众一窥律师行业生态、职业特性的机会,也在深层次探索着人性,传递着公平正义的力量。
笔挺的西装,优雅的举止,在大众的印象中,影视剧中的律师向来是冷峻沉稳、霸道多金的集合体和代名词。为了让人物更真实接地气,靳东还进行了“降维”和“下沉”处理,在突显其桀骜不驯、完美霸气的同时,不断通过“傲娇”“毒舌”“爱怼人”“冷幽默”等特质,消解着罗槟高冷精英人设带来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使得角色有了更为饱满的性格特写。
三集以后真的是国产剧通病太烂了。牵扯到靳东姐姐姐夫那里就变成了家长里短,大哥我是来看律师剧的,不要来看家庭伦理片的。
还有王启年在庆余年还很搞笑,到了这里一集两集还可以,多了以后真的很想快进。一点律师的事都没干,整天都缠着靳东叨叨说废话。拖剧情一点进展都没有。。演员是好的就是剧情很无语。同一个人演戏,为什么到了这里就有点烦了呢,因为他是律师。整的跟70岁退休老大爷一样,每天正事不干,不是跟秘书聊天就是烦着靳东说废话。
每集必备装逼镜头,就是靳东穿着西装放BGM下车到办公楼门口的样子,真的是每集装B必备。。第一次还行但是你才播了几集,这种镜头整个四五遍。。
案子根本没拍多少整天叨叨叨些没用的。十几年前的港剧律师的拍的比这个好太多。人家每集就是调查上庭。而这部剧恕我直言废话连篇。女主没有拿到大学毕业证没有通过司法考试就能在律所实习那就算了吧,放在现实是根本不可能。你为了突出女主的可怜制造点悬念就罔顾现实了?我以为你拍的是行业剧精英律师,没想到拍的是幻想剧。
怎么说呢。标题是精英律师,让观众误会了。他拍的到没有多精英。我只是看到一个比较自负的靳东,废话很多的王启年,身材前凸后翘的秘书,有点圣母心的女主。
到现在拍的几个案子:
第一就任晓年这个大公司抄袭,解决方案是给原告500万。
第二个案子就一个话解决:设计师发微信给竞争对手的图案不算商业机密。
第三个靳东的前姐夫能不能探望他的女儿。
。。。
你翻翻港剧随便一部讲关于律师的都比这个的案子精彩,曲折。律政新人王,壹号王庭好多年前的片子了。日剧讲检察官的有木村拓哉的律政英雄。这是18年前的片子。都比这个强多了。别人拍的律师或者检察官能力也更强。而不是靠自己嘴炮来显示牛逼。别人律师剧靠的是实力,这部剧靠的是演员无限在公司的对话。更新了几集上庭镜头加起来也没有十分钟。
做个总结:我以为的精英律师应该是根据案件进行调查,寻找法律上的条例进行辩护。还有在法庭的的高光时刻。与对手进行一场场的博弈。私下里的对话可以拍一点与案件相关的人性的黑暗与光辉。日剧胜者即正义里的古美门律师,99.9刑事专业律师的松本润都很好的诠释了自己作为律师的一种坚持。他们是用行动用案件来证明自己没有愧对这份职业,而不是精英律师这部剧里用面对下属和同事的高高在上和各种嘴炮。
这部剧不应该叫精英律师,应该改名叫“律师的休闲时刻”或者“律师与同事的二三事”。 PS:真的不夸张地说一句,我从小学开始看过的律师剧,能比这部更难看的寥寥无几。两星给部分演技不错的演员。
最后更新:这部剧豆瓣五星剧评很多都是通稿。大哥我们观众都是腾讯爱奇艺视频截图,大大的视频图标在这里。你们五星好评全是配的剧照。一张视频平台观看中截图都没有。刷星的都不会去开个视频会员截个图吗?一看就知道刷的。你们刷星能不能走点心?特么看都没看过来刷5星剧评糊弄谁呢?下图为五星配剧照的刷评。。。你会发现没有一张是腾讯爱奇艺截图。
靳东是怎么做到的每部现代都市剧都是千篇一律的角色,油嘴滑舌,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自认为帅得不行其实油腻得可怕,女主也是醉了,我最烦的圣母婊人设,劝退劝退,看了两集什么玩意儿。
编剧需要一个东西,叫常识!别再给年轻人造成误会了好吗?“五千到十万一小时不等的咨询费”?卧槽!常识!美国最顶尖的律所也收不到这个价好吗!中国大部分的律师都在辛苦地装孙子啊,拜托,装啥大尾巴狼!你以为背背法条、司法解释就是精英律师了?搞笑!
是怎么做到里面所有人都让人讨厌的??
看不到精英范儿,只看到装逼范儿
开始电梯那段也太没道德了。
初识靳东 在于伪装者 当时对于这个霸道 儒雅 机智 成熟 包容 精明 的明家大少演的活灵活现的演员十分好奇 为什么到了老干部的年纪才火 可随着之后的恋爱先生 外科医生 等等剧集 又一次让我产生好奇 为什么这样的演员 还能火 数十年如一日雕琢出的毫无改观的演技 把所有不同人设的角色都演成一个人的 唯此一人耳
都市悬浮中年偶像剧
为毛看靳东装B那么违和
看了三集,演员们的演技都在线,台词功底都很厉害。罗槟真的自带光芒,女主随时随地背诵法律条文这个设定有点太过了。
一集就暴露出各种问题。精致的外皮下,把律师拉低到小资阶级格局,全片婆婆妈妈的拉扯些乱七八糟的剧情。在毫无逻辑的强行掰扯一些什么职业道德啊,职场规则。这踏马也敢叫精英律师?我可是想看逻辑清晰又激烈的法庭对喷,还有一些小科普。我还不如再去看一遍罗翔的法考视频呢。
越来越讨厌靳东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伪精英范儿的靳东。。。
和我爸妈坐一起时听到的。这部剧获得legal high的授权了吗?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这么像可不行。
编剧和导演如果没打过官司好歹也看几眼法制节目吧,中国的律师和法庭真的不这样。。
看了十分钟,感觉每个人都装到天上去了。
靳东的台词是他自己写的吧!一副全世界我最能的态度,张嘴闭嘴都在教训说教别人,还自我感觉良好。我的天,能不能换个演法?这种十八世纪的人设放在二十一世纪真的不讨喜,甚至有点恶心。
就太难看了,看的我太尬了,靳东演啥都是贺涵,女主的头发非得搞成那样吗????
还是无法接受靳东装逼
开局不错,冲着演员阵容先打4星观望
靳东太表面化,内在撑不起角色,色厉内荏;蓝盈莹是个好演员,但真的不适合当女一。至于我国尚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当一个合格的、有良知的律师就不容易了,还想当时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