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2
第一个版本
0
熬夜毁一天,再熬我是狗好吧。
压力很大,或者说,觉得自己很没用。
很多事情不敢开始,因为害怕做不到想做到的样子。
清理一千三百首的曲库如此,做酒如此,写这篇文章如此。
难得的一段没有机械重复的学习工作的空闲时间里,面对这些倾注心血的东西,却开始感觉到了疲惫和畏惧。
不过时间不是用来浪费的。
所以搞杯喝的给自己打打气,硬着头皮上。
1
今天要写的还是Amy Winehouse,之前熬夜就是突然看到了她的那部纪录片。
冷静、沉默、克制,因为纯粹真实就能给人情绪。
她不是网上搜索出的第一印象那样,就是个酗酒吸毒年纪轻轻把自己玩死的明星,歌曲声音磁性点外貌美得复古独特点只不过是附加品而已。
在她逝世后这么久,我们都还像当年那群名叫狗仔和脱口秀主持人的刽子手一样,满足着自己变态的猎奇心,挥舞刀子捅着一个不加掩饰鲜活脆弱的心脏,看滚烫到腐蚀自己尸冷皮肤的血液飞溅一脸来消解茶余饭后的无聊。
对,就TM只是无聊而已。
她是我认为的最纯粹的歌手之一。她说当时能听到的歌都假得令人作呕,所以她要尝试自己写歌,写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所以她只有两张专辑,毕竟每一次演唱都是拿起手术刀血淋林地剖开自己、迎着苦痛剖析自己,哪有别人给歌就录那么容易。
她写的都是些什么?写前男友的懦弱,写失去劈腿的男友,写戒毒,写老子就不是个你们以为的正经好人。
就像是很多歌手一煽情恨不得你陪她一起流眼泪,但Amy不是这样,你看着她在那里在聚光灯下流泪,她在自我解剖,她深陷绝望,但你能感觉到她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拥抱,她并不绝望,所以,每每这时,你只能尊重只能尊敬。 ——豆瓣 “毒牙小僵尸”
真实的歌手,一定是一个真实的人。
在电视采访里气愤又有点小委屈地说“老子恨死往歌里加弦乐的混音师了,他根本没考虑老子的感受”。
“对我来说,‘成功’就是和有趣的人一起工作,不用管乱七八糟的鬼事,想录歌就录歌。”
这些话说得就像个傻大姐一样。
但过惯了虚伪的和气,人们看见真实,就像看见怪物一样。
她不想出名,不想被公众监控和指点她的言行,她不想遮掩伪装成赚钱而已的乖人偶。
她是一个会喝酒会抽烟会纹身的普通女孩而已,喜欢唱歌,喜欢在朋友面前露出一嘴大牙傻笑的一个傻女孩。
即使她无助地依赖儿时出轨的父亲却阻止她戒毒,还私自带摄影团队公然暴露她戒毒静养的度假,
即使她同情和迷恋的男友抛弃她之后带她染上毒瘾,两次把她的心扎成了泥,
即使她沉沦,颓败,吸毒过量送进医院,和男友浑身针孔一鞋血迹地出现在街头。
但这就是她真实的样子而已。
在一个人最脆弱最糟糕的时候,一群名叫脱口秀主持人和狗仔的人渣,用言论自由光环下的无耻调侃和闪不尽的闪光灯火上浇油,借刀杀人。
绝望的她甚至说,“如果不要这个天赋,只要我能走在那条街上,无忧无虑地,我会愿意的。”
身体极差地她昏睡中被公司拖上飞机。她喝醉酒,在台上四处寻求乐手的支持,在台下一片“不唱歌就退钱”的讨伐嘘声中,像个哭干眼泪后疲惫畏惧但坚定的小孩一样,慵懒地坐在音响上背对观众。
拿着毁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赌注取消所有巡演之后,她蹦蹦跳跳地登机,开心地只想着可以参加好朋友的婚礼了。
只是这个单纯得通透的灵魂,脆弱衰老得拿刀捅在层叠疤痕上满满流不出血得心脏,还是没等到婚礼到来的那天。
Everyonesayslifeisshort,butwenevertreatitseriouslyenough. Yousee, Lifeteachesyouhowtoliveit,ifyoulivelongenough. ——Tony Bennett
题外话,
我不喜欢跟弹幕一起无脑喷她父亲她经纪公司贪财和她男友是个渣男之类的。
她男友带她吸毒,算是她全无自我地爱这个男人的后果而已。
说实话,心疼,但这是她的选择,我也尊敬她的选择。
但出狱后的男人,谈起那个在他要割腕自杀的时候砸烂酒瓶割破自己手腕说“接下来你做什么我就跟着你做”的女人,是这么说的。
“I am a handsome fucking guy, I ain't on heroin. I'm going to the gym a lot, I dress well. So what the fuck am I doing wasting my time with her?
2
我曾经有个信条。
livefast, dieyoung, be wild, and have fun. ——曾经瘦过的肥雷女士
你们应该知道我不忌讳死。
我也曾经无数次地想过,
像我这种我都懒得费心概括的不学无术的酒鬼,要是在最年轻放浪的时候,抱着一颗熏成灰黑但还能泵血的心脏,体面或狼狈得自由地没有睁开眼的机会,
真是心向往之的终极浪漫的事情。
但现在有点不一样了。
虽然这一切依然终极浪漫,
但是我不可能想死了。
Amy是不想加入27 Club的。
“I dont wanna die.”
很多年纪轻轻的年轻人在这个年纪,都以为放浪熬夜蹦迪鬼混酒烟黄赌毒,搞颗绝望黑洞的眼神,再来个浪漫点的死法,就算人生全体验无憾大圆满了。
我就不说我了,至少黄赌毒我是不搞的。
但这只是,一小部分的人生而已。
除了年轻时候的你自以为是全世界的愤怒绝望麻醉自我伤害,
你还有
梦想的实现和破灭,
毕业和亲友逝去的聚散离合,
有工作和生活方式的纠结,
有钱权的蔑视和攀逐,
有终生伴侣的纠缠,
有陪伴另一个小生命的成长,
有看着他在我们这个年纪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愤怒绝望麻醉自残,
有看着他变得苍老温润沉默但坚定地长满胡渣,
有和当年挣扎放浪在酒馆里跳探戈的老婆子抱保温壶一起晒太阳,
有搭木筏带安眠药看着海上的晚霞安静离开。
人生还有很多折磨和夹杂其中的酸甜迷醉。
这个年纪的,即使它再热烈刺激,痛苦钻心剜骨得浪漫,
但这只人生很小的一部分。
心皮布满铁锈,一碰就撒一地,疤痕重叠,
但心不死。
鲜活粉红,刀刀迸血,
但总是顽强地愈合,留疤。
至死方休。
有人说过,疤痕是最酷的纹身。
比起把生命燃尽在酒精和毒品里的一团明火,
像一根烟一样,
花上一辈子烧成烟灰,
苦呛中的回甘,
才更是苦行和灼烧的终极浪漫。
第二次看AMY Winehouse的纪录片了,每次都会从back to black开始泪目。看的时候总会联想到三毛,布兰妮和Gaga,她们比她幸运的是荷西是真心爱着三毛实意与她厮守,布兰妮有孩子陪伴,gaga也是走出了黑暗的时期。酒精毒品贪食症渣男狗仔媒体工作,真真切切的摧毁了一个年轻的生命。Amy,她只是个jazz singer,RIP 。
前半段的成长记和后半段的暴发史,构成最鲜活而独一无二的艾米,缘起缘灭,或因为音乐,或因她是处女座,或因她只是艾米。“如果不要唱歌这个天赋,只要我能走在那条街上,无忧无虑地,我会愿意的...”就像托尼·班奈特所说:“慢慢来,你太重要了。生活能教会你如何活下去” 活着比音乐更重要。
之前在Bennett的纪录片里就看过一点点两人录音的片段,真是此音只应天上有。后半段实在太令人揪心,就像死亡早已是注定,身边的一切都在推她进入最黑暗的深渊... "Life teaches you how to live it, if you live long enough."
基本就是amy自己的私人影像串起了全片,看完泪奔了真的替Amy感到惋惜,她只是一个脆弱敏感贪吃的小女孩。
悲剧性、戏剧性、宿命感、一语成谶、毁灭性的爱情、受困的天才…还有突然死亡。所有人看完这部片都会爱上她,为她扼腕。但皆因为她具备一切好故事的关键元素,以至于我开始怀疑这个导演的能力甚至动机,塞纳之后选她,整合材料的方式几乎一模一样,多少有点投机取巧的低劣。
Amy有自己的问题,有自我毁灭的倾向,但是当代唱片行业的急功近利让她彻底失去了控制,她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却被推向了一个自己无法承受的位置,这听起来有点像千篇一律的早逝天才故事,但毫无疑问的是她醉人的声音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珍宝。
你丝毫感觉不到导演的用力或者尖锐的地方,他却把片子拍的力道十足,用艾米生前的私人录影和相关人士的访谈剪成一部电影,让你很愿意相信他找到了这起悲剧的根源,可惜最后没看到片中大反派渣男渣父母接受采访。明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很有戏,不过奥斯卡好像更喜欢励志的那类音乐纪录片。★★★★
艾米和lady gaga最红的那两年,是近10年欧美流行乐坛最有趣的一段时光,他们都是创造时尚的人,怪先锋,可惜现在只有阿呆和霉霉什么的,太boring
素材挑得节。顺序剪得好。音乐配得好。生动地展示了「让你先爱上这个人,再把美好活生生钝刀割肉杀死在你面前」的悲剧制作精华。好一部「渣男毁人生」之「老公渣远不如老爸渣来得毁」。然而我觉得Amy有自毁型人格。然而一个用酒吞送止痛片的观众也是没什么资格对此作出扼腕表情。
天赋异禀有时伴随的是难以自控的颓靡生活和坏脾气,或许是这样,有些人拥有高出常人很多倍的才华,却也承受比常人多出很多倍的自暴自弃,置身漩涡边缘,忍受不了了就按下生命停止键终止游戏,艾米的人生可能就这样,长板短板一样明显,像跟魔鬼做交易的浮士德,好未来好情操好才华不能什么都让你占了。
并不只是在展现才华,更多的是呈现Amy如何被毒品,名气,家庭,音乐产业以及大众媒体拖进一个绝望处境,让观众眼睁睁看着一个爵士歌手如何在聚光灯下逐渐走向毁灭,实在太令人痛心了。
惊艳的才华需要配备过人的心智,不然必定被四周的邪恶吞噬。
片子平叙自然,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也没有任何私人的角度,但就是看得那么让人难过,得知自己拿到格莱美那一刻的Amy依旧跟一个小女生似的天真可爱,大概六年前我听到Amy的"Back to Black"这本专,之后很一段长的时间每当有人问我最爱的歌是什么,我都会讲"You Know I'm No Good",如其歌,宝贵而脆弱
她的生命中没有出现过好男人,不管是父亲还是男友都辜负了她
导演上一部车手赛纳让我哭成狗,这部看完更加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从崭露头角到人生巅峰再到迅速陨落,只用了短短几年而已,天赋有多高,自我约束力就有多低。归根结底是败给了自己,做了成功的囚徒,聚光灯和感情生活击垮了她,毒品和酒精是两大杀手。如今回忆她的生平还是让人百感交集。TonyBennett寄语,Life teaches you how to live it—if you live long enough 【本短评入选了豆瓣第一年的日历,深感荣幸】
很可惜这部寻常的纪录片充其量也就是部艾米人生轨迹的大纲说明书,真正能够聚焦于其骨血深处的探讨和追寻相对还是弱了一些,艾米之于我大概就是艾拉,比利和乔普林的当代混体,那种融合了神经质,抑郁症,野性原始和病态式纯粹的路子基本快在这个时代绝迹了,同时也令其作品和意识显得更为珍贵。
对完全不了解Amy Winehouse的人来说,这样的纪录片非常抓人。导演最高明的是没有任何预设立场,只是从远处投来怜悯目光,却能让人觉得哪怕在毒品、酒精、厌食等组成的负螺旋中,依然隐藏着那个热爱爵士的女孩,仿佛下一秒她就会用极具穿透力的嗓音谱写天籁...
材料组织的真好,Amy在面对音乐名声爱情友情亲情毒品等诸多问题下的赤子之心都被导演挖了出来,以及随之而来的脆弱,仍然很难讲清楚到底是谁的错,男友父亲毒品闪光灯酒精放纵沉迷脆弱,在某种程度上,连她与生具来的嗓音与天赋,都是那个下午的罪魁祸首。
Everyone says life is short, but we never treat it seriously enough...
尽管开头只是艾米成长过程的轻描淡写 还是让我们见证到她从小埋下的阴影 那个用酒精毒品和炫酷外表麻醉自己的艾米 内心深处却是如此的脆弱不堪 热爱的音乐 最终却带来意料之外的名利 动人的歌曲因爱而生 而她唯一所剩的爱在破碎后 终于在聚光灯下走向生命的尽头 世间再无如此纯粹动人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