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少影迷被《拆彈專家2》的職場怒火與爆破場面震撼到,而且黑化男主角失憶後,又被“植入”了好人記憶,迷途知返,鞠躬盡瘁,比一般的員警或臥底故事更多了點層次,甚至是新鮮感。但其實這樣的失憶壞人“變好”故事,在21年前的《紫雨風暴》中早就演繹過。陳德森是此片導演,他之前的《神偷諜影》也是香港電影試圖靠近美式動作片風格的代表作品,但後來他拍《十月圍城》,我也曾試圖在微博上就《十》在很多劇情設計上的問題,跟陳導討教與爭辯一下,他沒有正面回應,只是說自己不過是一個商業片導演,沒有太多的追求(大致意思)。我覺得這是很奇怪的想法,明明希望製作上以小博大,甚至像嘉禾的鄒文懷先生生前說過,如果再多給幾十年時間,時勢造英雄,希望香港電影能與好萊塢抗衡。但我覺得鄒先生的理念上也是有點問題的,太過強調動作對於香港電影的重要性,就算現在美國動作片拋棄了拳擊式打法,也開始越來越“花哨”,再把動作與電腦特效完美結合,我也不覺得這是香港電影自身多大的榮耀與勝利,這就如同一個國家總是出口香蕉,然後某個發達國家之前從來不吃香蕉飯,現在開始瘋狂流行了,但這真的是“香蕉大國”的勝利嗎?
《紫雨風暴》的戲份當然是完全聚集在吳彥祖的角色身上,他在善與惡之間掙扎,但這份掙扎,太過於依賴吳彥祖抱頭嘶吼來表現,也如同後來《無間道》中劉德華的角色那樣,太過口頭上說想做一個好人。吳彥祖看似“活動性”挺強,但實際上他除了左右搖擺,舉槍對準甘國亮的角色,做做樣子之外,很難做出多少突破性的舉動。他總不能真的弑父吧?這畢竟不是美劇,能在過程中突然給出一些特別大的意外,自斷後路,然後有足夠的時間來收拾殘局,峰迴路轉……而21年後《拆彈專家2》裏的劉德華,和吳彥祖類似,除了發現自己的真相後,鞠躬盡瘁,沒有更多的路可選擇。那《紫雨風暴》這樣的港式奇情警匪電影,在這二十多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是什麼呢?
我覺得此類港片的問題,其實跟吳宇森導演去美國後期拍的幾部大製作,所遇到的問題,是相通的,特別是《變臉》,以及後來的《記憶裂痕》。據說原本美國這邊的製片人是想把《變臉》做成完全的科幻動作片,比如片中還有監獄裏囚犯穿那種會被監控的鞋之類的元素,但吳宇森導演拒絕把它科幻化,而更執著於繼續探討善與惡的轉換,那種對著鏡中自己開槍的畫面,於是《變臉》裏的科幻設定不多,而且有些挺半吊子,也不夠細節與嚴謹,就如同兩位主角外貌與體形相差很多,肚子可以抽脂,但骨架很難改變吧,總不能是用削骨整容大法吧。
而回到《紫雨風暴》,對一個失去記憶的人,重新植入新的記憶,這可以只是心理學層面的操作,但也可以變成《盜夢空間》式的科幻電影,當然反過來,也可以像《拆彈專家2》裏只是倪妮這個角色一拍腦袋想出來的辦法。而在《紫雨風暴》中,雖然有陳沖這樣的心理醫師在把控整個“治療”,但技術性,科幻性的部分,在《紫》中仍然只是一道配菜,甚至是可有可無的,如果吳彥祖的角色真的是一個臥底,但有消息猜測他可能“叛變”了,或者他原本就是對方那邊主動投誠過來的,但是投誠的真假不能確定,這樣的傳統設定下,即使沒有失憶加“植入”好人記憶的前提情節,整個故事,特別是後半段還是成立的。
那還是再回到之前提的問題,此類港片如何升級換代?我個人覺得,就是不能走吳宇森處理那幾部好萊塢製作的老路,把原來有點新鮮感的科幻片,回到自己的舒適區,變成傳統的動作片,那樣子的話只會把類型片的路越走越窄,越來越欠缺創意,即使沒有《風語者》的失敗,結局也會是差不多的。《紫雨風暴》中陳沖的角色不應該只是周華健特工角色身邊的顧問與陪襯,這個重植記憶的計畫應該被放大,在影片開頭,顯示陳沖早就做過很多類似的試驗,但很可惜,新植的記憶只能保留一段時間,比如說兩個禮拜,過了時間後,被試驗者的潛意識就會對新植入的記憶進行排斥,從而失效。因為這項計畫歷時許久,費時又費錢,研究機構已經決定,如果再沒突破性的進展,就要砍掉預算,不讓陳沖再繼續研究,所以吳彥祖這個案例,是她最後的機會,不但事關恐怖事件本身,也關乎她自己的職業前途。
而且這項計畫如果成功,不可能只運用於這種非常事件,而更是想用在監獄改造犯人身上。因為監獄雖然能給犯人懲戒,促其改造,但很多時候也會讓人永遠也脫離不了犯罪團夥,監獄有時候反而會成為日後犯罪的溫床,以致於繼續犯罪,反復入獄。如果陳沖這項計畫能成功,會從記憶層面,相對輕鬆徹底的將罪犯改造好。於是在這樣的設置下,重植記憶就不是陳沖心血來潮下的舉動,而對吳彥祖的“治療”,也就不僅僅是放映愛與和平,類似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Terry Malick的電影畫面,讓人一時間感覺吳其實是在參加世界先生的大賽,接下來的願望是世界和平。
吳彥祖被陳沖“洗腦”之後,回到恐怖分子的身邊,經歷種種試探與考驗,兩個禮拜,他沒有像之前的研究者那樣,重植記憶失效,而依舊是個好人。但問題是,陳沖和周華健都太低估了以甘國亮的角色為首的恐怖分子,他在洗腦方面的能力,甚至技術上都不輸給陳沖這邊,畢竟洗腦對於恐怖行動來說,更為至關重要,這已經不是一種辭彙的比喻,而真的是在恐怖分子中間變成了一項新科技。吳彥祖並不是甘國亮的兒子,他也不是之前因為意外而失憶,只是其中一個早就被洗腦的恐怖小子,甘的兒子之前在行動中被炸死了,他只是利用吳來安慰自己的喪子之痛,所以,吳彥祖只是一顆無足輕重的棋子,根本不會影響到甘國亮的恐怖大計,只是擾亂了反恐部門的視線與佈置。於是接下來不再只是吳彥祖角色糾纏於善惡之間,而是當陳沖與周華健發現恐怖分子在洗腦技術方面,比反恐部門更為先進時,TA們將如何接招,反轉與終結……如果是這樣子處理的話,核心事件與技術,就不再只是針對個案,孤例,而是有延展性,與反轉,而父子情,忠誠與背叛,自我認同這種內容,即使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仍然是可以有機探討的,只是別一再的把這些做為戲劇衝突的唯一焦點。
回看以前的一些港片,似乎总存在着格局上进退两难的问题,就如同这部紫雨风暴,开头描绘了风雨飘摇的柬埔寨,然后是赤柬分子与北韩特工战作一团,最后是香港反恐部门面对恐怖主义时的严肃局面。可以说本片有着同类型港片鲜有的政治事业与格局。
但到了后来,对于这种格局的描绘就少之又少,电影描绘的重点更多集中在主角挣扎痛苦的心理斗争,之前呈现的政治格局更多属于一种用来铺垫人物悲剧的背景。当然电影对于几位主要人物的描写十分成功,多特挣扎于正邪之间,妻子观艾表面坚定心里却充满着犹豫,食客心存人性却为所谓革命残忍决绝。
不过对于结局的设置我多少有一些异议,多特放下过往,用周世杰的名字离开香港,追寻新的人生,而警方的马sir也大方地给了周世杰一笔线人费,目送他离开。这是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毕竟这是一部有商业追求的电影,观众多半已经与主角达成共情,对于这个心向光明的人抱有同情。但如果较真来讲,多特毕竟是一个恐怖分子,尽管他改邪归正,但以前的他一定是有不少罪孽的,如果就这样放任他离去似乎不太好。这部电影的主题应该是“一个以往犯下罪过的人也可以选择重新做一个好人”,这个主题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我认为重新做一个好人的前提是你要为自己犯下的错付出代价。就算多特成为了一个好人,他真的能忘记过去?忘记自己杀害的无辜?他真的能安心度过余生?
我觉得最好的结局应该是:马sir出于职责逮捕了多特,但也向法庭为多特求情。最后多特入狱,多特平静地待在牢房内,一束阳光从窗户照进,蝴蝶在窗外扑动翅膀,归于自由。此刻的多特虽身处牢笼,但心灵已获得平静,他承认了过去的罪恶,并为此赎罪,同时也选择在未来做一个好人。这才是最为贴合“一个以往犯下罪过的人也可以选择重新做一个好人”主题的结尾。
电影是不错的,可是时机不对,所以没红! 吴彦祖听说很出彩才去看的,不过我觉得悲情不适合他!
这种剧作扎实的类型片,所有演员演技都不在线,还是蛮少见的。
吴彦祖周华健陈冲合演动作片,这是多么奇葩的一个组合啊!眼界很开格局很大,这在港片里实属难得,把演员和地点换一下放在好莱坞也完全是中上级别的良品。陈德森一向喜欢为动作片披上一件历史的外衣以彰显内涵,这种尝试终于在《十月围城》里得到了回报。吴彦祖在片中的表演无疑为其后《门徒》做了铺垫
这个还不错,虽然搭配了失忆,反间等港产枪战片必备狗血情节,可是搭上了纯朴的柬埔寨原生态闪回就有味道了,吴彦祖的炮头我喜欢啊,确切的是我喜欢炮头的男银啊~~~~
补打卡两个,小时候曾经看过,这次因拆弹2重温,我一中年大叔都感慨吴彦祖太帅了,一棱一角如雕塑般面庞,郭襄李绮红好嫩啊,摄影20年后看也可圈可点。周华健演技真的出戏。回归两年后的片子,不得不怀疑导演夹杂私货,阿祖身份认同来隐喻,红色高棉,独裁到最后得离境。
多特这个角色对Daniel来说难度有点大了,看出他尽了很大努力,虽然做来做去都是那几个表情。周华健算是意外,演出得很有诚意,效果也不错。何超仪是最大亮点,加起来可能一共没有十句台词,但是每一个眼神都精准到足以代替语言。故事有点扯,不过收放还是很自如。金培达的配乐有增色。
咱家老三帅啊那个帅啊
恐怖分子的设定居然是红色高棉……由于周华健的存在,本片完全无法展开情绪
确实是《拆弹专家2》的剧本原型,甚至还有许些新浪潮遗风,但显然被后来者压了一头:与潘乘风因为目睹同事被虐而转变不同,多特在电影中多数时候都处于迷茫的状态,最后的转变应归结于“信仰不再坚定”,也就将统率文本的核心落到了信仰与政治指涉上。问题在于,电影始终是以香港人的资本主义视角来呈现“越共”这个“异端”的面貌,影片没有真正拍出越共与普通恐怖分子的区别(也就是认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如此这般则片中对“信仰”的描述是缺乏说服力的,文本的核心,遁入了空虚,电影的表意也就只能是一片混沌了。相较于《拆弹2》,本片的文本因素复杂得多:既有政治指涉,还有心理学/哲学探究,再加上传统的警匪主题。然而文本素质并不足以承载如此多的内容,最终内容大于形式,也就在混沌之中不了了之。言多必失,不妨专执一言,胜过森罗万象
黄建新初初领导恐怖分子,陈冲负责半路洗脑,周华健始终冲锋陷阵,吴彦祖左右摇摆背叛组织。生化武器来自朝鲜,途中由赤柬运去香港引爆。由于吴彦祖帅的过分,导致一些情节不太可信。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香港电影永恒的主题。
看的第1部吴彦祖主演的电影 就对他的演技没留下好映象
多给吴彦祖一星,最帅的时候
这片在豆瓣不封神没有道理啊。恐怖分子失忆后植入新记忆,即使唤醒真实记忆也选择自我救赎,以及白发大boss等等,在二十二年后,《紫雨风暴》以《拆弹专家2》的形式还魂,口碑和票房大爆。致敬经典港片。
最后一段水道戏的灯光不错。
剧本很讨巧,细节方面受技术限制,可以原谅
开头出场的是黄建新,然后华健哥闪亮登场;这还没完,打酱油的有谭耀文,心理医生是陈冲演的,看口型是说国语。
《拆弹专家2》对比这部电影的主角人物反转,不能说一模一样,但可以说极度雷同。“党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连政治隐喻都同步走。是不是连倪妮也是照着陈冲催眠吴彦祖说“乌黑长发、大大眼睛”找的?邱礼涛亲自借鉴老片啊/ 这部上个世纪末的老片摄影挺好的,剧作更不必说,表演和今天对比也说得过去。毕竟都是真年轻力量,和久经10来年的老态香港电影比起来,养眼多了。
两星半;都是革命惹的祸。其实电影野心很大,借着一瓶紫色小药水大打科幻牌,警匪牌,只是较弱的剧情和特效实在让片子国际不起来。陈冲随时一副出戏的游离状,电影里实在显不出她的好莱坞样。陈导的片子也只有《十月围城》可看性强一些了。
可能是我看的第一部吴彦祖的片(游园惊梦,刑杀之法),这次发现大反派是甘国亮,但当时识得李绮虹。陈冲的角色现在看又蠢又坏。科技感这个东西很快就过时,99年的电影录像带感很重,可能镜头太爱倾斜运动。动作设计很妙,以小搏大又能和机场环境结合。中环爆炸逃出来的全是西装人,好可怕(201224再看认出黄建新)
中国版碟中谍,剧本很好,各种冲突和悬念设置都很棒。奈何导演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意识形态的对抗,越南其实想隐喻大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