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www.remword.com/blog/?p=891.虽然热天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但是导演Lumet鉴于真实事件太暴力而做了很大的改编。
2. 真实的Sal只有18岁,但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演员,所以Sal的扮演者用了教父中的二哥。其实这也是Al的强力推荐,虽然导演Lumet一开始很不情愿,但是当试镜时,Lumet却立刻决定使用“二哥”John Cazale。(此人果然很牛)
3. 真实的Sunny在抢银行当天还看了教父,而Sunny和Sal的扮演者Al和John都出演了教父。
4. 室外场景其实是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拍摄的,为了不让演员说话时冒气,在演员的嘴里都先含过冰块。
5. Sunny他们最后出逃时准备搭乘的飞机属于Moddern Air,而那家公司正是在影片上映(1975年)时倒闭了。
6. 除了哪些假的汗,电影中没有使用其他化妆技术。
这才是真实的抢银行,其他电影里的抢银行真的只是在拍电影。真实,震撼,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炎热烦闷的夏日午后,简单纯朴的动机,两个抢银行的幼稚家伙像是在向这个病态的社会宣战。吕美特大师超强的场面调度,阿尔·帕西诺影帝级的表演,年轻时那眼神简直勾魂摄魄。
影片没有铺垫,开场就开门见山。斯德哥尔默症候群太有趣了,使得电影前半部分让观众入戏的欲罢不能。风格现实而又平实,看完依旧回味无穷。
电影一直是一面社会的镜子,透过它,可以反射出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电影才成为各种学者进行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文本,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百多年的电影史上,才诞生了众多优秀的电影社会学家。
所谓电影社会学家,其实就是那些用胶片上的画面,用心中的故事来,用电影,来记录当时的社会形态的电影创作者们。简单的说,任何时代产生的电影,都有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创作理由,不论影片的类型是什么,也不管采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更不管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多么超现实的故事,它终归是当时时代的反映,后代的人们,通过看当时的电影,往往能更贴近那个时代,体会那个时代的温度。电影,成了一种史料。
西德尼鲁迈特就是一位出色的电影“史家”,或者说电影社会学家。我记忆中此前看过他的唯一一部影片是《12怒汉》,看过之后惊为天人,90分钟的影片,几乎所有剧情都集中在一间屋子里进行,12个人物性格各异,表演出色,剧情紧凑,尽管全部都是对话,但一点也不会让人有看不下去的感觉,他们为观众奉献了一次酣畅淋漓的影史经典群体演出。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西德尼鲁迈特的导演处女作,一问世就问鼎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而此后第二个用处女作捧走金熊的,就是三十年后张艺谋的《红高粱》。记得当时我还借着看过《12怒汉》之后的热情,一鼓作气写了一篇超过1万字的影片分析,把全片细分到每个镜头进行研究,在着实受益匪浅的同时,我也深深的记住了西德尼鲁迈特的名字。
在此后的疯狂收碟生涯里,有一些导演的片子我是看到必收的,西德尼鲁迈特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年,陆续收到了他的《纽伦堡大审判》、《12怒汉》、《冲突》、《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有我今天看的这部《热天午后》。(一直在找那部《电视台风云》,希望很快能收到。)
鲁迈特特别喜欢反映现实,并且戏剧冲突非常强烈的题材,并且他也有能力能驾驭得很好,始终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热天午后》开始就是一幅非常平常的1972年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景象,在一件银行的门口,几个年轻人若无其事的东张西望,然后陆续走进了银行,银行里的工作人在准备下班,一切都显得很正常,也在意料之中――一场打劫开始了。
桑尼和朋友沙尔是这场抢劫的主角,当他们打开保险柜的时候却发现里面没有多少钱,大失所望正准备离去的时候,警察赶到了,并把他们团团围……此后的100多分钟的剧情又是完全围绕桑尼和警察之间展开。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开始了解桑尼的性格,他的人生,他生活中的苦难,以及他为什么要来打劫:原来他承担着全家的生计,同时他还是个同性恋,他为了让自己的“爱人”去做变性手术,才决定开始这次冒险。桑尼的命运成了我们最为关注的东西,这场对峙的结果究竟会怎么样?这个疑问一直悬在我们的心头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分钟。
在这部影片中,除了年轻的阿尔帕西诺无比迷人的魅力和惊人的演技值得称道之外,我觉得最吸引我的,还是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当时社会背景,这些信息不仅是我们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社会非常有价值的资料,更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正从越战的泥沼中艰难抽身,举国上下对政府普遍不满,很多参加过越战回国的老兵无法得到很好的安置,社会问题严重,贫富差距拉大,人们的思想混乱,然而绝大多数人依然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整体而言,人们对政府是一种不信任下的抵触态度,桑尼的抢劫银行的行为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桑尼才成了众多围观人群的英雄,他们为桑尼敢于挑战政府,对抗秩序而鼓掌叫好,那几个被抢银行的职员也并没有将桑尼看作是对立的,他们虽然也害怕,但更多的是坦然,因为相比桑尼的抢劫行为,政府的失信让他们失望得多;相比每天遭受现实的折磨,他们甚至更愿意死在桑尼的枪下。所以他们对桑尼是友好的,有那么一二刻,我甚至觉得他们害怕的并不是桑尼,而是外面的警察,桑尼不会射杀他们,而外面的警察却会。然而,当桑尼抢劫银行的目的曝光后,他的英雄的形象彻底崩溃,虽然有同性恋团体大力支持他,但是更多的人却报以鄙夷的嘘声和侮辱的嘲讽。桑尼在对抗政府的层面上是个英雄,但当他违背了比整个国家机器更为高级的宗教伦理层面的时候,他就彻底的遭遇了失败。
当我们能从一部优秀的电影中读解出当时的社会图景的时候,那是一种幸福和幸运。很多时候,书写虽然不是用文字,也一样能流传下去,就好比即便有些朋友路过这里,看到我这篇文章而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我也一样能感觉到,你曾经来过……
imbd249 Dog Day Afternoon (1975) 8.0 热天午后
电影的海报是这样写的,本该是10分钟的银行抢劫犯罪,却变成了12小时的拉锯战。四小时之后,银行成了一个游乐场。八小时后,它成了电视直播上最热门事件。十二小时后,它成了历史事件。一切都曾真实发生过。
一 事件
我是这间银行的经理,今天我本以为这又是一个平常的下午,直到那三个年轻人迈进银行的大门,这场闹剧就开始了。
他们并不是惯犯,若不是他们拿着枪,我会以为这是一场嬉皮士的行为艺术。本来是三个人来抢劫,一个因为害怕中途回去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技术上的不成熟更容易引发他们情绪上的不安,反而容易做出过激的事来,所以更应该小心,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他们怀疑我报警,拿枪指着我的时候,我对他们说,”我的薪水并不值得我当英雄。”是的,我知道我不该这么说,本来我作为银行的经理,应该极力维护银行的利益,但是运钞车刚刚把钱提走,警察也会处理好后续事宜。所以我尽量安抚配合他们,以此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你可以把我当作最后的人质。“ 作为这间银行的经理,我已经快到了退休的年龄。其他员工还很年轻,又是女性,我有义务有责任这么做。之后警方参与了进来,谈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出现了一些小插曲,但是还算顺利。
二 理解
主犯是个天主教徒,越战老兵,前银行职员,男同性恋。是的,他有他的故事,为了给情侣做变性手术来抢劫银行,听上去实在不可思议,虽然他的情侣好像,好像并不是那么支持他。我一度不明白为什么他不去工作,哦,对了,他说他没有工会卡。他也会给我们买食物,甚至还付钱给服务员。
在有那么几个瞬间,我们相处得很融洽,我们信任彼此,只要他顺利离开,我们安然无恙,似乎问题也并不是那么大,一切只是一场有惊无险的闹剧,就像小时候到了万圣节,总有人化着奇怪的妆容一样。
但是,当他举起枪时,他就是一个抢劫犯,我接受的教育使我不能接受他,理解跟接受是两回事。“不用你装好人。”本质上我们是对立的,我必须不断提醒我自己。结束之后,我依然还是我的银行经理,他还是无所事事的中年失意者。我有我的生活轨道,虽然有时会觉得无聊,但也还算安稳。他也有他的世界,这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三 结局
在坐上车的时候,我以为他们会顺利离开,误打误撞,逃往他们的阿尔及利亚。但那声枪响打破了这个梦境。我能感受到那种孤独与绝望,我下了车,不敢去看他。
我是一个普通的银行经理,我的生活安稳有时也会觉得无聊。今天对我来说是极普通的一天,但这之后应该会有很多人问我这些问题。记者们需要新闻,学生需要作文素材,研究人员需要真实案例,无聊的人需要这些故事作为谈资。
我是个普通人,我在红灯时会停,绿灯时会行,我从来没有这样的热烈,到了这样的年纪,往后应该也不会再有。为了爱情去抢银行,我是个理智的人,这怎么可能,徒增笑料罢了,不过在某个瞬间,我羡慕他。
IMBD250影评
//www.douban.com/doulist/46442561/公众号 电脑又坏了
9.1;你撒钞票的那一刻人们才现出真实的狰狞
这片子出处充斥着无奈和悲凉,最后结局真残酷
1.前半段偏向喜剧,后半段深邃而悲情,整体风格趋于自然主义(长镜,零配乐,免俗套)2.银行劫案折射出美国70年代初社会万象:越战,LGBT,种族,运动,阿提卡... 3.阿尔·帕西诺生涯最佳表演之一,口述遗嘱与结尾眼神戏极具感染力。4.凯泽尔即兴表演“怀俄明”。5.开篇布鲁克林街景蒙太奇+1。(9.5/10)
阿尔·帕西诺最好的电影! 他作为一个劫匪,比起冷漠的FBI和媒体有人情味多了。还有他的同伙SAI,也是个单纯的家伙
前半部很暴笑,后半部很凄凉。影片的案件原型甚至更狗血,这几名劫匪在进行这次挫到爆的抢劫前,其实已在别的银行笨手笨脚失败过两次,然后他们就去看《教父》练练经验,接着就是本片的剧情了,桑尼的原型还向银行职员说了《教父》的经典名言:“这是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 不久后,《教父》的其中两位主角就亲自来扮演他们了……另外,桑尼的原型最后将本片的版权费和利润送给他的基友做变性手术,不过人家变性后就跟其他人私奔了……大陆常拿“亚提卡事件”来论证美国的民主是虚伪的,但把曾经发生过的丑事摆上台面让人去骂,未尝不是一种知耻,至少好过“躲猫猫”吧。
一名银行抢劫犯,一个双性恋者,一名越战受害者,一个中年失败者。有关政治,有关信仰,有关爱情,有关仇恨。一切是如此真实,但一起都已经灰飞烟灭。
完全反高潮,万万没想到的那种故事走向。以前的导演真幸福啊动不动两个多小时还有闲工夫拍街景空镜,搁现在紧巴巴的恨不得故事都没讲完就被90分钟给咔嚓死了。
狗日的下午
用chinglish的翻法,译名可为“狗日的下午”,真实案件的斯德哥儿摩综合症为什么总是恰巧发生在银行抢劫上?看来环境因素至关重要,卢曼特正是洞察到了“幽闭空间”所带来的戏剧性,本片是“以戏剧的眼光看电影”的最好注释。
这两个劫匪,应该是影史上唯二两个见到所要求的飞机的劫匪吧,虽然也只是见到,但却是劫匪影史上很大的一步了。
冷静的癫狂!精彩至极的表演!伟大的吕美特!伟大的帕西诺!
想跪下喊阿尔帕西诺爸爸!虽然人很多,但这就是桑尼一个人的故事,阿尔帕西诺用盛世美颜和神级演技撑起125分钟的闹剧+悲剧,闪亮亮的鹿眼满满的故事和情绪,睫毛盖下来的时候你没有流泪但观众却为你心碎了。节奏闷得像片名一样,故事熬得人像蒸桑拿却欲罢不能,然而这不正是生活本身吗,众生皆苦,桑尼不过是沧海一粟却看得人无法承受,所以这电影值得五星。
什么叫好电影,看这部影片就知道了。
一万分经典,阿尔帕西诺四十岁以前最好的电影和机会。您年轻的时候演单细胞生物都能精湛成这样,而现在您终于能有机会演复杂的老头了
“劫匪劫持了人质还嚣张的跟警察提要求——给我拿子弹来!”
Kiss me,when i'm being fucked i liked to be kissed a lot.
教父的几位在本片中均有登场 沙尔哥哥这里演帕西诺同伴 戏份和台词虽然不多 但性格描绘却极精妙(凯泽尔总适合演这样的角色 他死得太早了)劫匪和人质一片和谐 警方阴险而愚蠢 这样的设定颇接地气 悬疑气氛揉杂人情冷暖 轻松与惊险总在须臾之间 尽管片长两个半小时 却一点都不让人觉得冗长乏味 好片!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真的很有爱阿混蛋!可结尾怎么那么苦呢突然一下子人全没了只剩大把大把的警察把他包围TAT他只是想搞点钱给男朋友变性啊!!!!!!!!!!
前半部分真是笑翻了,导致后面的严肃部分有点难以适应。不过整体不失为一部经典佳作。抛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的预期是阿尔·帕西诺带领着一帮银行员工远走高飞阿尔及利亚痛快双周游……
成功的抢劫只能是抢劫者的派对,而失败的抢劫就可能成为所有人的派对,这个封闭空间以外的群众,媒体,同志群体,无不陷入无意识的狂欢,集体窥视着一个“偶像”的诞生。Al Pacino 饰演的这个酷聪明但sweet 的劫匪确实太有说服力,在泪眼汪汪中,我也好希望“人质”能有人回头看一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