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始终是复杂的矛盾的:福冈从不拒绝女人但他一次次的告诉雪子离开他,他想让雪子得似浮云般自由;雪子一次次的被伤害,她心知肚明却非要浮云遮目,离不开福冈是因为她已经把自己系在了福冈上,不管他是大树浮萍还是柳絮无根蒂。。。
雪子身似浮云,福冈心如飞絮,最后这段兰因絮果的感情在雪子气若游丝里灯枯油尽。。。
苦恋里,两个人获得了如家人般的坦诚,相互谅解,我们无需多言,成赖的电影里从来不存在简单干脆的标签化情感。
于是我想当雪子病陨在孤岛,是幸福的,否则她也会在猜忌嫉妒终倍受煎熬。就留下薄凉的福冈追忆吧,我们只祝雪子山花满头,就不问她归处了。。。
以上
我喜欢你,像鸟儿攀上了枝头,鱼儿游在碧水中,像只为你的春天而绽放一季的花儿。爱情像场梦,对不对?我攀着枝头不愿飞向大地是因为你,我栖息在碧水中不愿跃出水面是因为你,我努力地让自己开着是因为你。偶遇你,心便跟定了你。跟着你,早就忘了自己死了还是活着。除了你,全是浮云。我受过从头到脚的挑衅,也吃过别人从头到脚的挑衅。女人的青春呐,像海边篝火堆的火星,雀跃着,发出全身的力量去展现自己的光彩。就那么微毫分秒之间,霎时间就熄灭了。
我遇上你,像初生的爬山虎,纤细的枝蔓攀附在厚厚的墙壁,全头全尾地靠着。风来,雨走,天晴,雪落。知道你羸弱的身躯挡不住风雨,知道你自负清高的性格难以驾驭世俗,知道你花心自私的缺点让人逼仄生厌,知道你冷酷无情的内心让人绝望到老。我都知道,我早知道,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不曾悔过,我只知我以一种极端的方式附着你,攀着你,追着你,爱着你。你知道什么?从见到我的第一刻就知尽情地嘲笑,从私会时就能大胆地与别人眉来眼去,从我离开你后寻觅了别人。你说“因为我这样的女人成了女人,他更宁愿做一名男子。”我叹我悲,我笑我痴,我叹因你际遇生变从此坎坷一生,我笑因你而沦陷成泥碾作尘,化作一片凋零在汝心头。我是你手里的风筝,我是你口袋里的提线木偶,我是你电影中的悲情红伶,我是你舞台中的一束黯淡的追光。我以女人最可贵的青春下赌注,将你一个卑微低廉的筹码硬生生地开出了高价钱,付出了生命中的所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不清楚自己是赢是输。输了?输得彻彻底底心服口服,除了你,我视其他如浮云,一片精光。赢了?我以极端的方式换取了你的心。你视在你眼中的每一个女人如浮云,不错的,但你不会忘了我,即使你与她们翻云覆雨也终究不过是逢场作戏,她们是浮云。而我呢?在你心中,我是无法的抹掉的影子,是在梦境中携手共度欢愉的伴侣,是攀着你身躯、吸附你血脉的常春藤。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起曾经,你的血脉会随之疼痛,你的身躯会随之颤抖。我确信无疑,这便是爱情。没有确切的结果,没有相对的生死。
白衣胜雪,绛唇轻启,轻轻地唤,那亘于你我之间的年华。在世界仙境,邂逅如梦。在冷酷尽头,人生如梦。
佳人痴心于浪子,无论古今东西,都是个滥大街的主题,偏偏有一批文艺搬运工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乐此不疲,花样翻新,着实令人费解。如果是女作家,尚可理解为顾影自怜自我开脱,万一被个老爷们儿改编成电影,就透着些不检点,阴暗一点地想:该不会是年轻时追女仔受过什么挫折,成年后借职业之便发发白日梦,找找心理平衡?
像本片中森雅之同学这般自私自利外带没脸没皮,放在浪子大军里,也算得上是翘楚一枚:泡完南洋土著,转泡东瀛老乡,泡罢旧相识,再泡新青年,吃着碗里,看着盘里,想着锅里,还惦记着缸里。唯一能与之相抗衡的,大概只有高峰秀子同学无休止的容忍和无下限的退让,周瑜打黄盖的桥段隔三差五地一再上演,便让观者生出个不耐烦的心:这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到底是爱还是赖?富冈为人反复,得意时居高临下尖酸刻薄,失意时又可怜兮兮大装无辜,但在油嘴滑舌之间,却也有句切中要害的话:正因为世间有一大把像雪子这样的主儿,才会惯出如此多的混账。
过多责备女一号身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倒也不太公平,考虑到故事的时代背景,她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米国佬大可不必自鸣得意,50年代初的亚美利加亦是各种藤缠树,少见树缠藤,更何况扶桑四岛在三纲五常的酱缸里浸泡多年,没个天翻地覆别打算拨乱反正)。总不能给每个女一号都配备一个知识分子老爹,身边还有个年轻助手或者忘年交,海归,独身,温文尔雅,时刻准备屈膝仰望女主?本片中的雪子出身静冈乡下,估计没读过什么名校,年轻时曾被家族里的闲汉欺凌,后来又跑到东南亚热带雨林去看管木材——这可不是白富美们遵循的人生轨迹,所以也就别指望雪子同学像郝思嘉女士一般挽着棵歪脖子树对天发誓要把失去的统统夺回来:淑女是贵族阶层的特产,跟村姑之间隔着半个地球的距离。
至于在感情的问题上所托非人,的确只能怪自己看走眼,但从雪子后来的一句气话中,不难发现一点无奈:说到自私任性,东瀛的男人全是一个德性——谁的RP都好不到哪里去。
诸如此类的台词出现的频率一高,不禁让人怀疑导演同志是否另有所指(当然,也不排除成濑巳喜男仅仅是个无聊的大叔,拍苦情戏只为自娱自乐)。一个比较微妙的场景出现在富冈和雪子在火车站外碰面的时候,背景里一大票年轻人挥舞旗帜标语高唱“鹰忒那熊奈耳”——如果不是事先向工厂学校的社团打听了行进线路争取一次拍摄OK,难道是制片方预算多得没处花,请一堆群众演员只为添个毫无意义的背景音乐?梳理一下雪子同学的情感遭遇,多少有些弦外之音:
1)恋情发生的地点是在殖民占领下的安南,农林省公务员富冈早有家室,但在战乱时节的三不管地带,清规戒律神马的统统靠边站;雪子属于那种容貌姣好但出身卑微的不安分人群,在本土活得窝窝囊囊别别扭扭,逮到个去海外撒野的机会,又碰上个模样稍微过得去一点的主儿,自然一拍即合——这段感情没什么洗白的余地,一场苟且,仅此而已;
2)遣返回国之后,雪子曾奢望富冈会为自己预留好位置,谁知对方竟以“原配吃了很多苦,心里过意不去”为由,推了个一干二净,观者刚想称赞富冈对糟糠之妻的忠诚感天动地,谁知此君仍旧三天两头跑到雪子这边来促膝谈心——责任这东西能推就推,不过有便宜还是该占则占;
3)为生计所迫,雪子跟了个年轻的米国大兵,这可把富冈给惹毛了。他闷着头在棚户区的小破屋里呆坐了许久,临了向陪完洋人回家的雪子提出自己今天想留下来,遭到了一通冷嘲热讽:被外人占了便宜,感觉心有不甘是吧,诚然那个米国兵只想找个主儿消遣一回,可你又何尝不是如此?——玩弄弱者之前,还得扯上块内外有别的大旗?
4)米国佬调回了老家新大陆。富冈和雪子相约在火车站外,跟着那帮挽着臂膊向前进的人群走了一小会儿,随后携手出游。新年在旅馆卖表的时候,富冈的桃花眼又瞧上了鱼屋身边那个年轻得不象话的媳妇阿节,一来二去搭上了线,最后居然拐了对方潜逃——大江东去,沧海桑田,忽悠完人老珠黄的旧相识,掉转头接着忽悠春光烂漫的新世代;
5)富冈再三再四地拈花惹草,终于惹出了大茶包,不单害了阿节,也坑了雪子。后者为了不给富冈添麻烦,在万般无奈之下,来找曾经欺负过自己的土豪亲戚借钱上医院——百废待兴时节,敢想敢做百无禁忌的主儿总是最有活力的一拨:山上下来的乡间闲汉,凭借坑蒙拐骗的江湖诈术忽悠那些智商与钱包成反比的傻冒,最终成为引领时代的2.0版新贵。
6)命里一旦犯冲,歧路亦会重逢。雪子虽不屑于土豪的作派,但依然选择了被包养的金丝雀之路,只是这一日那个薄情寡义的富冈居然再度找上门:原配过世,找前小三借款办丧仪(此君面皮之厚可见一斑)。估计雪子是前世里欠了富冈一大笔钱,竟会热血上涌地从帮会里取了巨额钱财打算同这个冤家私奔——所谓宿命,指的就是这种事:刚吃上几口饱饭,便会原谅对方曾经的负心与无赖,其中缘由,是因为在自己憋屈的人生中,转瞬即逝的那一点青春时光,跟这个人联系在一起。
《浮云》的故事进展到后期,隐约透着些天不遂人愿的悲伤:逃避也好,躲难也罢,反正富冈总算安下那颗浪子的心,带着雪子一同前往某个天无三日晴的破岛勘察木材,老老实实地,从头来过;可惜身边的这个人儿已经没有了继续跟随下去的气力:富冈毕竟是棵树,风吹雨打什么的亦无大碍,雪子不一样。
唯一对雪子有些慰藉的(虽然为时已晚),是坑了她一生的那个浪子在最后一幕时的反应:他哭了。富冈这样的人,本不指望会如何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他毕竟还是哭了。
本片结束时加了一句自我怜惜的奶茶式台词:花的生命短暂而痛苦。编导终究没有把心态放平。雪子这样的人儿,其实是没有根的,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之下,沉沉浮浮一阵,也就凋零了。
“花的生命短暂而痛苦”。当片尾导演打出这一句话,我的心骤然紧缩,眼泪奔涌出来,脑中只有“徒劳”。即使在前一秒我还想着森雅之的表演远不及高峰秀子来的饱满动人。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成濑巳喜男的作品,第一部是《女人步上楼梯时》,那可以说是我近期看的最中意的一部,镜头与节奏如同高峰秀子的回眸一般,优雅 带着浅浅的无奈与忧伤。看电影前我得知这部作品是改编自林芙美子的同名小说。我并未看过林芙美子的《浮云》,不过高二时曾把《晚菊》拿作枕边读物,每晚读完一篇短小精悍的“私小说”,带着几分愁绪入睡。“私小说”是日本二战后的一种文学形式,作者往往以第一人称叙述,也大多讲述、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林芙美子的小说所带给我的感觉,宛若惨败的樱花,也如绽开的腐肉。她讲述苦难之深刻,犹如川端康成笔下的悲哀与虚无,但是一种平静的直面现实的揭露。这种苦难总不让人绝望,勇敢的面对才拥有重建的希望。正是由于之前的印象,于是我对电影的期望更添一码。
但老实说,电影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也本想打上四颗星草草了事了。成濑巳喜男似乎要拍一部关于雪子的史诗,讲述雪子然后在时隐时现的希望中选择了毁灭。在看电影时,我一直气愤于富岗如浮云一般的性格,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渣”。但置于电影的语境下,富岗没有必要为他的性格致歉,他真的爱雪子吗?恐怕不是,影片对二人在越南的回忆极少,一开始富岗难以在妻子与雪子间抉择,找到雪子的住处居然说出“虽然不能在一起,但以后我经常来玩,就当作我们的情分未断”;之后与节子私通后又避雪子不见;妻子死后又找上雪子,想要一起生活。由这些可以看出,雪子不过是富岗生命里的一朵浮云,随风吹着忽远忽近罢了。雪子死后,他的哭泣和节子被杀后他的愧怍,都不过是看到美好事物被毁灭而产生的悲哀罢了。他或许仍会过着如浮云一样的生活,又会有别的女人如浮云一般被风吹近。
看《女人步上楼梯时》,我被成濑巳喜男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和刻画所折服,这是我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时所没有的,正如二人的镜头语言,小津是固定的是平平静静地呈现,而成濑则是运动的是递进着生动地刻画。成濑的这两部电影的风格让我想到费里尼的《大路》和《卡比利亚之夜》,其中《卡比利亚》也是讲述一个女性的苦难,然而卡比利亚的爽朗洒脱与雪子的隐忍不同,前者遭受的痛苦源于社会的不公、男人的诓骗,而后者则是由于内心的挣扎与绝望且富有毁灭性的人格。卡比利亚最后走入马戏团里,噙着的泪水无声地落下,她又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雪子在几番挣扎后还是回到富岗的身边,她的心已经死了,即使她对富岗说“我不要死,我还没有绝望”,可是她和观众一样清楚,她的生活已经没有了指望。雪子的发病是偶然也是宿命,最终她在富岗身边死去了。
成濑巳喜男把一个女人的毁灭的全过程拍给我们看,影片传达出的绝望融化在配乐里,出现在高峰秀子每一次皱起的眉间。然而或许太在意悲剧的呈现,影片不及《女人步上楼梯时》来的克制和从容;在痛苦的呈现上也没有林芙美子的文字来的刻骨,对越南回忆的缺失也造成我对雪子的情感缺乏认同感。但成濑在影片结尾打上的寥寥几字让我难以自禁。
像是一下子回到自己对物哀深有感悟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无可避免的悲哀。雪子的毁灭也是无可避免的,源自她的性格,源自她所爱的人。富岗没有改变过,从越南回国再去森林工作,从家到小屋再到家,从一个女人到另一个,他更替着。而雪子的一往情深则与之矛盾,每次都在挣扎后无奈,一有希望又急忙回到富岗身边。她偷出二十万也不过是为了离开伊原,和富岗私奔,她是个浪漫主义的女人,即使所做皆为徒劳。
成濑巳喜男镜头下的女人是独立的,至少是努力着想要去争取自己的幸福的,然而她们又总那么隐忍克制,以至于时常陷入绝望,只不过有的选择一如往日,有的选择自我毁灭。一切努力,一切挣扎,在最后又都像浮云一样,随风飘逝,这或许是片名的一层解读吧
小说的最后一句是“富岡は、まるで、浮雲のやうな、己れの姿を考へてゐた。それは、何時、何處かで、消えるともなく消えてゆく、浮雲である。”(富岗思量己身,真仿佛浮云一般,仿佛那不知于何时、于何处消逝的浮云一般。)
原来是这样,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雪子的痛悟呢,没想到富岗自己也清楚。这样一来,只觉得他可怜。结局已经很清楚:邦子、阿节、雪子虽然都很可怜,但终于死了;而他却只能永远流转。
像这样相互的纠缠,不知道到底是谁更加不幸一点····
电影结束地方,富岗抱着雪子的亡骸痛哭流涕,那眼泪是为谁呢?何必如此,明明本来都是可以厮守终生的。何必如此呢?
或许对富岗来说,在越南短暂的幸福欢乐令人觉得虚幻的想要逃避,当下在日本的纠缠痛苦反而真实吧。而对于雪子来说,相比凋零的故国景色,在越南的两人时光才更实在吧。
诶,男人这东西,一旦意志消沉,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满眼故国的衰败景象、工作的不如意、妻子的埋怨、恋人的纠缠、自己的颓废窝囊,一切都让人想要破罐子破摔,性情不由变得乖戾,这时候富岗遇到善解人意的阿节,再次出轨也是理所当然吧。
“自己这么多难处,为什么她们都不体谅呢?”富岗心里大概也不好受,然而,这难倒不是他太懦弱了吗。虽然和雪子说“人最重要的是情感和责任”,自己何曾担负过半点责任呢,觉得累只是逃避责任的累吧。
他有他的难处,雪子过得也不轻松吧。本来是抱着结婚的想法上京的,结果和自己有约定的富岗却没有和妻子分手,迫于生计沦为美国人的情妇、又投奔曾经夺去自己贞操的姐夫,而他只是在一旁冷观,即使任由自己孤单地去打掉孩子,又和别的女人有染,对这样的男人,始终无法放手,只是因为他曾经在越南带给自己美好的回忆吗。
这大概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了,女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可以凭借美好回忆生活;而男人只会拼命的想要忘记吧···
还是在片尾,富岗凝视着雪子已经死去的脸,想起在越南时雪子的笑。不同于在日本时的冷笑、苦笑、强颜欢笑。在越南的时候,大家的笑都是那样的无忧无虑·····
=============================
电影拍摄的1955年,因为已经完成了把越南从殖民地状态中解放出来的任务,越南独立同盟发布了解散声明,同年,成立了以统一为任务的越南祖国战线····
1955年还是日本昭和经济腾飞的初期。
电影中的风景永远不会再见到了,但那样的男男女女不到处都是吗?
战争的绝望阴影像无处不在的霉菌,深深潜伏根植在肌体内,磨损了人生腐蚀了爱情;现实击败回忆,南洋倾城之恋如梦一场。战后的丧败颓悔,一如他们在暮色四合中来回走过的废墟,他们的感情心灵均已死去; 他并非不怜惜她,只是他连自己都不爱,战争损耗了他的性灵,他为她抹上口红送行,也算相识一场。
这不是浓烈的爱情,却是无所依的人生。
人生是无奈的,这句话要讲的温柔,但态度要非常坚定。想看人生无奈的真实处境及如何勇敢的活下去,就看成瀨已喜男的电影。————陈国富
爱上一个有妇之夫有多么痛苦和折磨,可能这部电影是一部经典,战后的日本,百废待兴,而苟且雪子寄希望于富岗早一点和妻子分手与自己一起生活,但是,温饱以后的淫欲,富岗一直没有停歇,刚刚卖了手表想多与情人私会几天的他又对买手表的鱼店老板娘垂涎三尺,一起洗澡,而那个不安分的年轻女孩也惦记从富岗这里跳到东京大城市去当舞女;这箱雪子怀孕想找富岗拿主意,却发现人家已经和别人同居了,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去做流产。她苦于生计时想着这个男人,而当她想与他一劳永逸时依然惦记这个“不值得她去愛的自私的男人”而女人对男人百般在乎,换回的只是男人的不辞而别,他从不在她这里表现出来难以割舍的那种“生离死别”;哀莫大于心死,然而死灰复燃的这个痴心不改的女人依然惦记这个男人是不是在天涯海角也会如她一样专心致志的愛她一个人,怨女总是
与N年前第一次看的感觉差不多,这一次感觉有点像Ophüls 《陌生女人来信》,结构方式似乎可以更加的诗化一点(不断重复出现的游走场景近乎于诗歌的韵脚,游走与浮云建立起来的意象关联,与情节反差很大的配乐确实是三大亮点),否则总觉得无法跳脱言情剧这一层壳。PS:我真觉得高峰秀子有点像杨千嬅。
A/ 成濑的剧作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印支的偷欢只不过开头寥寥几笔与结尾惊鸿一瞥,就已经模糊了整部影片的时间向度。因而主线始终是“之后”与“故乡”中的溯洄。而爱情则被定格在过往的“异国”之中,这也是最后那一路漂泊的缘由。花朵欲与尸体相拥,最后也成为尸体。
成濑这一部的“气”真是惊人 一部非常纯粹的悲剧 意乱情迷和女人步上楼梯更为refined和节制 而这一部更抒情化和catharsis 并且更有成濑作者风格的原始爆发在 高峰秀子是真正懂表演艺术的人 演技高超 把控力极强 所谓痴爱就是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此路不通 行为却背离理智 一次次从死木上生出希望之芽
4.0 「因為有像你這樣的女人,還是當男人好。」這話大概是聽過最殘忍的話了。部分男性的自私、懦弱、沒有責任感,喜歡在女人身上逃避生活壓力...任誰也無法改變。但哪有這么多美好回憶值得我們一輩子放不下?真的有嗎?這么難過的電影還是看一次就好。
场繁且碎,未完成对话,情节能省则一省到底,时有插叙与闪回。内景斑驳层叠,外景并行而谈,细节画面切表情特写,多点拍摄灵活机位。依旧是关于情欲与伦理间的挣扎,依旧是达观却隐忍的女性,依旧是沉痛又悲观的成濑巳喜男。
又是一部看得累心的电影,生活与爱情双重的绝望感。南洋的梦
仍静候着你说我别错用神。
造孽啊!男主渣男本渣,但就是四五个女人围着他转。其实看到一多半都不懂,高峰秀子这样漂亮有本事的女性,怎么就跟着这样一个没担当的人死缠烂打。看到最后狂风暴雨的荒野终于明白了:他俩都是对生活消极抵抗的人,没有一点目标,飘到哪是哪(浮云)。结果男的找到目标了,女的确实就绝望崩溃了
女人惯常于在过往的甜美上构建梦想,男人倾向于在未知的探寻中自我实现。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男女主人公的性格、能力及其外在环境是作了导向性设置的。【9↑】
1.战后人的波动不安映射在感情上。2.为神马这女人就这么SB,被骗了,上当了就吸取经验,毕竟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是这女人一次有一次的被人利用,被人伤害,这是为神马?希望这只是个特例。
陷入乱世的佳人命运与抉择恐怕未必是安逸的围观群众们有资格指摘的,如水上之浮萍,独飞之孤雁,萍水相逢之感情往往即可令女性飞蛾赴火。而将幸子必定悲惨的人生慢慢撕开给观众看,也是悲剧最大争议之处。大师作品在于并没有用夸张得撕心裂肺却让观众们最后生不如死。
用一段无望而又残酷的感情把日本人战败后如同废墟一般空虚脆弱的内心刻画的入木三分,且处处渗透着原著作者林芙美子自身对于贫穷的强烈恐惧。渣男怨女,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然世事无休。花的生命短暂而痛苦,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未毫。
不知道高峰秀子这么出名 这么美丽 看来真要补下日本电影了 原来黑泽明也想追她啊
4.5 时空模糊莫测、如诗如歌的狗血剧,几个情节点都转折得仿佛一杯狗血淋下我的头,拖进琼瑶的深渊。渣男说的如此干脆:我们结束吧,却又行为暧昧、渣上更渣;作女为了曾经温存,什么都不管不顾,只为嫁给一个不值得托付的男人。印度支那的戏份还是太少了,导致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无法进入那个战后时代。
1.令人唏嘘心碎的电影,主要的男性角色自私、懦弱、花心、虚伪,而女主则坚韧、顽强,为了爱情而主动选择了漂泊游浪,无论是越南还是海岛,度过无根、飘忽而短暂的一生,契如浮云。2.不断复现的、两人在街头相伴而行的镜头(夜晚飞驰过的火车,恍若暗喻着聚少离多的人生;身后的废乱房屋),恰似影片的节拍器,又隐隐勾勒出二人逃不脱的羁绊。3.片头与片尾交叉剪入往昔越南时空的处理高妙而动人,过往回忆只需寥寥几笔点在关节处。4.室内对话戏构图似沟口般偏爱斜角。5.越南,话语隔阂后,百叶窗格绵密的刺影投在孤身的雪子身上,恍若映出了暗淡坎坷的宿命。6.打掉孩子的雪子vs.走廊上过家家的儿童。7.暗表战后颓败现实:物资匮乏,招募女工,寻爱的美国大兵,大日向教。8.上船时的[友谊地久天长],使人泪下。9.本片中的高峰秀子实在美极。(9.5/10)
小津曾说,我拍不出来的电影只有两部,那是沟口的只园姐妹,跟成濑的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