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出没有恶人的悲剧――《黑暗中的舞者》观感
最近,看了不少残酷的电影,但是都不如这部《黑暗中的舞者》更为残酷,在悲剧性的故事中,总会有戛然而止的生命,这次,是塞尔玛,一个几近失明的普通移民。影片很残酷,讲述的是一个残酷的故事,拍摄上现实场景用的是很纪实片的手法,塞尔玛幻想的载歌载舞的场面又拍的很幻象,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出幻境,就等着塞尔玛残酷的被唤醒。这是那种如果在影院观看,看后大家一定会默默离场的电影,就如我虽然不是在影院观看,但是,影片结束后,我仍然怔怔的对着屏幕。
这部影片最让我觉得悲剧的地方是,在其中,我找不出一个“恶人”,找不出一个可以让我发泄失望,愤怒情感的对象,只能静静的品味这份现实的残酷,在塞尔玛被绞死的那一刻,为一个无辜逝去的生命和她留下的命运未卜的孩子黯然神伤。谁是我可以谴责的恶人,是那个直接导致塞尔玛“犯罪”的警官比尔吗?可是,在影片开始他也是一个多么善良的人,他与妻子给塞尔玛提供住处,照顾她的孩子,为孩子买下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他也显得那么可怜,那么无助,作为一个男人,为无法挣到可以满足妻子生活的钱而痛苦。所以,我相信他偷走塞尔玛的钱不是一个恶人的罪行,而是在一阵绝望中,一个弱者试图去伤害一个更加弱小的人的残酷的自然反应。甚至当塞尔玛找他要回那笔钱时,他也表现的是无助的恳求,而后他侮蔑塞尔玛偷盗显然是一种冲动下的行为,以至于塞尔玛也在惊惶失措的冲动与绝望中,使得这个令我既怜之又恨之的警察失去了生命。那么是比尔那花钱无度的妻子吗?显然,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对更舒适生活的向往也似乎无可指摘,何况她起初也表现的那么善良,让人无法对她有丝毫怪罪。其他人就更无法归罪,那个法庭上咄咄逼人的律师?在我们知道了塞尔玛的不幸的前提下,我们会对她充满无限同情,而对那个对塞尔玛一问到底的律师有些反感,可是,他只是履行他的责任,更别提塞尔玛漏洞百出的说辞使得她的获罪看起来那么“自然”。而那拖延她的乐团导演也只是在尽一个公民的责任,那些冷冰冰的行刑者们虽然显得冷酷,但也没有做错什么。那么,谁造成了这一切?谁把一个柔弱善良的女子推入了绝境?或许,我只能说是社会了,可是这个过于抽象的“责任人”无法令人释怀,只能令塞尔玛的死更添悲哀。
这部片子中,不少善良的人还是令人感到一丝温暖,如那个一直帮助塞尔玛的凯西,那个深爱着塞尔玛的杰夫,那个在获知塞尔玛死缓获批后和她相拥而泣的女狱警。但是这些人物和这些温馨的点滴结合塞尔玛的悲剧更令人感叹,悲剧仿佛在无声无息中渐渐降临到了塞尔玛身上,突然之间,一个喜爱歌剧,蹦蹦跳跳的善良女子就一下子滑落到绞刑架下,这样的过程既突兀,又显得那么自然,加上记录片般的拍摄效果,让人感觉到它无比真实,真实的令人心痛。当最后一出塞尔玛的幻觉歌剧中,她一步一步走向死刑室,唱着走向死刑室的步数,这组镜头令我印象深刻,心中竟也随之数数,直到屏幕上,突然数到107步,那死亡的步数。最后那幕行刑的场面更是真实的令人恐惧,我头一次看到了一出现代社会的绞刑过程,看到了那黑色的头套,看到了为防止犯人站不起来而准备的支撑板,看到了死刑居然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更看到了一个人走向死亡时那种惊恐,刚开始,塞尔玛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可是谁不是这样。她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了治好孩子的病,让他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孙子结婚长大,她从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来到了美国,她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她一直心存感激,但是她一直守住孩子有失明可能的秘密,以至于她甚至无法在孩子生日时给他买件生日礼物,显得那么不近情理。她玩命般的工作,默默的为孩子积攒着治疗费,甚至清楚的记得那十美分,同时她又在心中怀着歌剧的梦想,从生活中的一切声响中去发现音乐的美,即使她陷入失明带来的黑暗,也仍在心中跳起黑暗中的舞蹈。可以说,孩子和音乐就是她的生命,为了孩子,她甚至愿意抛去翻案的机会,去牺牲自己。最后,当她得知孩子得到了治疗时,她终于放心了,用音乐趋散对死亡的恐惧,在我正为她的歌声深深吸引时,她脚下的踏板突然打开,一出悲剧的落幕也显得那么突然,那么残酷。
这部影片,我认为很好,但是我却没有以往那种看到好片要迫不及待推荐给好友看的冲动,因为它好,但是不“好看”,它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没有渲染很多悲剧所特有的那种所谓的悲剧中“美”来。让你看完了,突然像失去了什么,我想是失去了对这个善良女子得到拯救的希望。和任何一部出现不幸者的影片一样,在观看过程中,我一直期待着转机,当那个试图为塞尔玛翻案的律师出现的时候,我还以为接下来会是在一阵媒体的声援中,塞尔玛走出监狱。但是,很快因为不愿将给孩子治病的钱付给律师,这一线曙光马上破灭,那一刻,我不由的怪罪那个律师为什么这么冷酷,不是我们常常听说的那种打抱不平的律师,这个时候,记者哪去了,街头游行哪去了?导演特里尔揭示了生活的最常态,最真实,却让我无法对他产生敬意,无法洒脱的说一句“这就是生活”。我想每个人都在心中怀有对美好生活,美好人性的期待,我不愿这样的期待被特里尔残酷的击碎,所以,看过这个黑暗中的舞者的故事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片子真的很好,但是,我不会去看第二遍。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73483.html 2 ) 灵魂之舞 ——《黑暗中的舞者》影评(一)
2000年上映的《黑暗中的舞者》摘取了戛纳影展的金棕榈大奖。这是电影学术界首次给予Dogme95风格的影片以最高的荣誉。法国著名影评人拉尔夫•里舍说:“《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别出心裁且唯美感性的歌舞片,有一点浪漫,也有一点灰色,但是却充满力量。它向100多年来经典电影里所有爱的深处走去,既有琉璃的色彩,又有深渊一样的穿透力。”第53届戛纳电影节评委评论:有着“冰岛女神”美誉的歌手比约克在影片中的表演令人感叹,虽然她此前从未出演过电影,但我们还是被她的演技所折服。她的音乐向来轻灵任性,像一座现代派的艺术冰雕,乍听之下有些随意妄为,再听就发现韵味无穷自然天成,加上她举世无双的“鬼声”,无法不独树一帜、鹤立鸡群。
3 ) 有个孩子的代价~~
你不是塞尔玛所以你不会明白她的选择!!你不是一个逐渐失去生活色彩只能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你不是一个被命运诅咒努力争取却忽然失去的人.--------Spectabilis
"我只想有个孩子"当你疑惑塞尔玛明知道她的孩子也会遗传她的眼疾时却还坚持要这个孩子时,她是这样说的.只为了将自己的母爱施展,她将一个孩子带到了注定黑暗的世界,而她则受到了辛苦操劳大半辈子并付出了生命的惩罚~
让人落泪的电影很多,有时虽然你哭的厉害但心里还有些不情愿只是影片渲染的太煽情了.但在看黑暗中的舞者时我却明显感到的精神的透支,最后我竟第一次因看电影而哭的头疼~这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而是一部让人崩溃的电影~
影片讲的是将盲的塞尔玛为了省下儿子急需做眼科手术的钱而拒请律师无辜地被判死刑的事,剧情好象很老套,所以它也遭遇了这类型片最遭人诟病的地方~~始终有人怀疑塞尔玛付出的价值,一双完好的眼睛能弥补失去家人的痛苦吗?能消除母亲是个杀人犯的恶名吗?你不是塞尔玛所以你不会明白她的选择!!你不是一个逐渐失去生活色彩只能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你不是一个被命运诅咒努力争取却忽然失去的人.
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了解光明的价值,他经历过所以不想再让她的孩子再经历,她失去了重见光明的机会所以想让儿子把握住.其实给予孩子光明也是她对光明的追求,她宁愿让自己融化在光明里也不要生活在黑暗中.
对任何事物过于狂热的向往都会带来灾难~塞尔玛的灾难源于她那色彩缤纷的歌舞世界.在烦琐劳碌的工作中,在追求者对她眼睛的问讯中,她都幻想出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梦幻的歌舞世界.相对于现实图象的苍白与晃动,梦幻镜头则有一种光鲜欲滴的灵动.这是全片最美的地方,也是最伤感的地方,因为那光鲜的色彩不断在告诉我们~这一切都只是塞尔玛的想象.
塞尔玛是个坚强的人,她可以把所有的痛苦都一一按下不着痕迹,她可以承受着所有悲痛而不落泪.但在最后,面对即将失去的生命,面对可能同样得不到光明的儿子~她崩溃了,她在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以一种竭斯里底的方式让它喷发出来.很佩服演员的感情渲染力,她把一个在绝望中挣扎含着冤屈带着希望的女人演绎的丝丝入扣,让人不得不跟着她绝望压抑~而之前那个坚强的母亲那一丝丝小小的欢喜,一点点小小的希望乐观,也让人过目难忘.
整部影片就象用普通DV拍出的家庭短片的风格,较低的象素,晃动的镜头,镜头推近时你还会发现有瞬间的失焦,在火车上跳舞那段镜头晃动的画面模糊,拍中镜有时人脑袋都晃出镜头外了,再加上多有压迫感的近镜,一种混乱的逼迫使影片有一种纪实的风格.~天!纪实~~这样一部让人压抑崩溃的电影他竟然拍出了纪实的风格,真是一件残忍的事.
很多人看后说再不想看第二遍,但如果你想好好的压抑一场的话~这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4 ) 看世界也許需要的不僅僅是眼睛
這年頭電影太多,看多了總歸是會看花眼的,于是能讓自己看完之後還想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五、六、七、八遍的就寥寥無幾了。而Dancer in the Dark卻是這樣一部電影。
不否認,最初想看這片是因為Björk,一直都很喜歡這個被稱為冰島國寶的特立獨行的女人。這部電影是Björk第一部擔任女主角的劇情片。因為出演Selma一角,Björk表示以後絕不再接此類角色,她聲稱出演這部片讓她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跳脫出電影。Björk憑此片一舉拿下當年戛納電影節影后,打敗了演技同樣出色的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但我想張曼玉輸給Björk想必是心服口服的。
在片中,Björk飾演一名從捷克移民到美國的音樂劇愛好者Selma,同時患有眼病并正逐漸變瞎,不幸的是她的兒子也遺傳了她的眼病。Selma白天在工廠努力工作給兒子攢錢以便動眼部手術,晚上抽空到劇團排練音樂劇,同時還接一些零活,雖然辛苦,但一切看來似乎步入正軌。然而她的房東(是一名警察)卻因為家里周轉不開,有一天設計偷了已基本全盲的Selma的錢。Selma去找房東理論,想拿回屬于自己的錢,卻遭到拒絕,絕望的Selma拿起房東的槍打死了房東,被逮捕之後被判以絞刑。Selma為了給兒子動手術拒絕請律師為自己翻案,最後被處死。
這部電影我大概2年前就下載到了電腦硬盤里,一直沒看。我一個同學說她看這部電影最後是一邊抱著筆記本狂哭一邊看完的,這種說法令我膽怯。在看之前,這部電影的OST已經被我聽了N遍,非常棒的一張專輯,還請來了Thom Yorke合作了其中的一首,電影里則是另一個版本。如此動聽的音樂又讓我忍不住想看個究竟,OST是必須結合電影才能聽懂的。做了一番心理建設之後,我終于鼓起勇氣打開了電影。
說實話,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曾一度想關掉不看,鏡頭晃動,讓人誤以為只是一部高質量的DV作品。電影前半段主要是關于Selma一家苦中作樂的幸福生活,工廠的工作雖然枯燥,Selma卻把機器的聲音想像成美妙的音符,在腦中幻想著屬于自己的音樂劇。後半段就讓人痛苦不堪了,隨著電影的繼續,心一直是絞著的。雖然我不像我那位同學一樣狂哭,但也是非常不好受的,終于在Selma上絞刑架前數107節臺階時忍不住崩潰了。最後一個鏡頭,Selma吊在半空,脖子上套著繩索,我的視線早已模糊。
母愛是偉大的,Selma無疑是堅強的女性、堅強的母親。做為一個眼病患者,Selma看這個世界的方式與我們所謂的正常人是不同的,她用她的耳朵用她的心來看這個世界,看她周圍的人們。正如電影海報上寫的一樣:You don't need eyes to see.
也許有時候我們也是需要暫時放棄眼睛的吧。
5 ) 心灵中的舞者──评《黑暗中的舞者》
心情不是用苦涩可以形容的,象一把喙嘴的铁钳一样紧紧地咬噬着我的灵魂,吞没在泥沼的郁闷与黑暗中,不得呼吸,却可以在劲舞中凄然地洒着泪水,来自天际的空灵而又激情的嗓音竟可以将生活的无奈与悲苦,甚至是希望与美好娓娓道来。
这便是《黑暗中的舞者》给与我的感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片近乎于完美,为上个世纪的电影业作出一个令人发聩的宣言。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作者影片,是与美国娱乐本质的影片有着天壤之别,当然该片的导演可能并不这样认为,但这丝毫不能影响观众对其的认识。我在想,这部影片若是以文字的形式记述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冲击力?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片的拍摄手段有些过于不讲究技法,无论是景别,剪辑,还是转场,都显得有些不合常规,至少是在许多地方有悖于电影制作方面的理论。但这一切却没有影响此片获得的成功,那么它的魅力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此片的故事使我联想到中国影片《漂亮妈妈》,客观地说,两部影片虽然有着近似的故事情节,但确实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原因在于我为国人而惭愧。我之所以拿出来作个比较却也是有一定的原因,关键在于可以更好地说明《黑暗中的舞者》的高明之处。同样的,巩俐与比约克的孩子都有着残疾,她们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许多,但问题是在付出的过程中,两人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出现,巩俐的苦大仇深(中国类似题材电影的通病)与比约克的含蓄隐忍形成显明对比,而这绝不是表演的问题,却是剧本已经赋与的人物性格。巩俐的生活与奋斗完全是为孩子而存在的,性格单一,缺乏作为人的一方面的要素,比约克则不一样,她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却因为儿子而放弃,这样的处理使得人物性格更加丰满,更具有人性的闪光点。当然,我们可以有一种并不一定正确的猜测,即中国影片要表现的仅仅是概念化中的社会现象与概念中的善良母亲,完全是一种宣传与赞扬,甚至是乞求怜悯,而至于人的内心世界则无须反映,因为它是独特的而不是社会的,尽管它最伟大却不是必然。
由于剧本赋与了人物极其丰富的人格特点,所以这个角色表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必须感谢导演的选择,因为他的坚持才有了比约克的倾情演出。有趣的是,在人们相继讨论比约克是否为本色演出时,比约克却否认自己的演出,并宣称今后不再参加任何影视的拍摄工作,当然,这当属比约克的性格问题,但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正是由于她的演绎才有了影片巨大的成功。导演在确定剧本后首要的工作便是挑选演员,这显然是很需要一定的功底,但他成功了。比约克将一个外表软弱,内心却极为坚强的女性演绎的淋漓尽致,在天真的,顺其自然的表情中有着无法更改的信念,无论将要承受何等的压力,这信念与这决心都无法更改。然而,仅仅的坚强并不能代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还有那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我想起码在这一点上,比约克是完全的本色演出。而对于影片来说,关于歌舞的陈铺则是影片的精神所在。本片中有大量的歌舞场面,并且都是用非现实的处理手段,这便解决了前面提到过的问题,即此故事只有靠电影的手段展示出来才能有这样巨大的冲击力。可以肯定地说,此片若是没有这六大段歌舞,它仅仅称得上二流电影,在这点上颇有些类似于《杀手里昂》中的那盆花的功效。比约克本人是一名世界知名的歌手,她的歌喉奇特而富有穿透力,她对音乐的理解远远还在导演之上,关于对心灵的歌舞表达形式对于她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主人公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如同《艾美的世界》一样具有震撼灵魂的力度。当一个人内心中最美好的愿望由于现实的羁绊而无法实现时,那么他一定会以一种超出常规的方式表达出来,运用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生活,爱情,理解,艺术,公理与生命……
我们知道,本片的影视技法上显得有悖于常规,但并不等于说这样的做法就是错误,显然如上所说的歌舞场面就是依靠影视而达到效果的。这里我还要说的是关于影片的镜头晃动感,在言及这个问题之前,我必须说明此片据说是由DV机拍摄而成的。在丹麦道尔斯电影研究小组中,一些年青人主张用DV机来拍摄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大概也是在这一主张下诞生的产物。DV机体积小,份量轻,若是没有三角架,它的稳定性很差,因此拍摄出来的画面也不稳定,有一种轻微的抖动与晃动的感觉。但就此片而言,画面的不稳定恰恰影响到观众的观影情绪。晃抖的镜头与主人公的命运非常恰当地结合在一起,使我们观影时的心情也渐颤,渐紧,渐痉挛。其实,这也应当属于电影技法之一。在所有关于电影的技法中,其功能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简单地针对人们感官的需要,如极为流畅的剪辑,另一类便是通过对感官的刺激直接影响到受众的情绪,显然后者对电影艺术的把握更为深刻。本片中的镜头不稳定当属于后者。
从电影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来就不存在完美的影片,《黑暗中的舞者》也不能例外。我们所说的完美并不是在于它对电影技法的全部使用,而是恰如其份地运用在合理的地方。这部影片几近完美,但它的不足之处却也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为了避免好莱坞式的最后的营救,导演要求主人公死去,即便从影片的力度来说,主人公也应该死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关于最后那两千多元钱的律师费多少显得有些牵强,也许我是从东方人的思维去考虑的,但面对生命,友情竟然是如此不济,的确令我难以置信,难道是导演故意的反讽吗?恐怕于影片来说并无多大用处,若此时用以表现主人公的独立坚强的性格也未免有些固执地可笑了。
无论如何,这部影片注定是两千年最优秀的电影,它的得奖在情理之中,它的震撼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有一点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影片不可多看,更不应读解,让如我一样为事的幼稚的人见鬼去罢!
2001年于小西天
6 ) 压抑!
记得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好像不能呼吸,只能不断的吸气...
那感觉就像512地震带给我的一样,胸闷,压抑....
【B】还是作,还是形式化,还是卖弄,还是为虐而虐。不过和之前看的几部冯提尔片子比这部的确最好,歌舞场面都很好看(虽然歌曲风格实在欣赏无力)。比约克演的很棒,就是长得真像个智障……
十分刻意的悲剧,但是好看极了!
残酷。这电影他妈的纠结死我了,那不叫善良,叫缺心眼儿。
故事沉重到让人觉得有点故意,最后的段落颇像《死囚漫步》。善良过了头就是愚蠢了,智商情商都很低,注定了塞尔玛这个结局,我想她根本就不清楚她要的是什么,她儿子要的是什么吧。镜头巨晃让我中间被迫停了好几次,比约克演得不错,歌欣赏不来。。
比人性更可悲的是,主角智商与情商双低
良心三部曲,还有白痴和邮差。
希望法哈蒂教一教冯提尔怎么写出不执拗到令人发笑的道德困境
灰暗失焦抖动的手持摄影呈现出残酷惊心的现实感,与穿插的光鲜绚丽的梦幻歌舞形成剧烈反差。比约克的绝佳演技、编舞和洞彻心扉的歌声都是五星水准。近似抽象画的片头别有风味。尽管本片绝望虐心如凌迟加身、沉重压抑似巨石当胸,但另一角度看却正能量满满——愿我能同样笑对逆境,心怀爱意。(9.5/10)
他们就是不明白,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情
手持镜头,从开始就使人不安;茶色的滤镜,让整个故事都蒙上了尘土。时不时穿插的歌舞场景,梦幻中隐藏着阴冷,灰暗中又蕴含着自由和生命力。一开始以为电影讲的是一个纯粹和善良的人如何在艰难的现实生活中找寻希望,但看到最后才发觉或许这只是最为片面和浅显的解读。或许它更多讲的是“选择”——选择让可能会失明的儿子出生因为想要将一个婴儿拥在怀中;选择在倒数第二首歌时离开剧院以便让自己感觉电影从未结束;选择在困苦中用音乐剧的幻想进行自我救赎;选择抢回救治儿子的钱故而杀死偷钱的男人;选择将这笔钱用于救治儿子故而放弃了案件重审、自己减刑的机会——于是也便理解了电影最后一句话:它是最后一首歌,只因为我们让它成为最后一首歌,这一切的结果,都源于我们的选择。进而,一种英雄主义也便在这主动选择的最后一首歌中油然而生。
你所爱的,音乐,和你身体延伸出来的遗憾。于事无补的努力,陪葬你的生命。
它触到了美国底部的虚伪,《时代》周刊将它评为2000年度最差电影。
看不见对吗?有什么好看的。They say it's the last song,they don't know us,you see ,it's only the last song ,if we let it be.
先不说道格玛95,每一次看都被女主的低情商和低智商感到惋惜与愤怒,但又被深深感动,其中有一个情节,剧团导演为了挽留塞尔玛好等待警察的到来,利用她的理想来诱惑她,这多狠毒和无耻的行为。。。。
我能理解那个警察也不能理解这个自私得一塌糊涂的精神病女人还有她恶心至极的歌~~~~~恶~~以前听到她唱最多换台或者关掉,这次算是被我搞明白当年歌声恐怖的超女胡叶新是在模仿谁了
看得我头疼了一下午 要死了
继承DOGMA95风格的同时却几乎违反了它的每一条原则,对DOGMA95运动的一次反叛。哭成狗。“当场面变得很大,摄像机升得很高,就像要冲出屋顶的时候,你就知道电影就要结束了。我讨厌那样,所以当我还是小女孩时,会在谢幕曲来临之前就走出影院。骗自己说,这样电影就将永远继续下去。”
故事及音乐剧的表现方式都是超五星水准,火车和法庭一场激动人心。但唯一的缺陷在于高潮过后没能及时收手,从宣判到结尾太过拖拉,非常可惜。
从塞尔玛钱被偷开始哭,一直哭到片尾字幕出……(汗)
警察明明死了,还要在法庭上替他缄默保守秘密;女工明明瞎了,还要在刑场上摘掉头套感受光明。明知道杀了他会毁掉自己的生活,还是要抢回属于自己的积蓄;明知道生下他会遗传自己的眼疾,还是想体会抱住孩子的感觉。放弃重请律师,拒绝延缓死刑,指责她的人都很幸福,因为他们从未体会暗无天日的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