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某夜看完《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在《You made me the thief of your heart》钢琴声响起时眼泪如约而至。别的感人的地方我就不重复了,查了些资料,觉得补充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对于理解剧情有好处。
IRA,爱尔兰共和军,虽然这一名称早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但片中的IRA主要指1972年成立的Provisional Irish Republican Army(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和宣布信仰马克思主义、放弃武装斗争的正统派相区别)。这一准军事组织的成立最初是为了保护北爱尔兰地区的罗马天主教少数派的起居安全,因为1969年到1972年该地区因政治宗教等各种因素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另外,爱尔兰岛南北分裂是20世纪20年代的事情,在此之前都由英国(不列颠)占领(可溯源至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寻求独立的运动从未停止(克伦威尔的一大“政绩”就是平定爱尔兰叛乱)。
早在1939年,爱尔兰共和军就开始从事主要是针对军事目标的无警告爆炸活动,同时也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直至90年代中期。1997年IRA宣布停火,并于2005年9月完成缴械,并承诺不再使用武力作为谋求爱尔兰独立的手段。
爱尔兰(北爱尔兰)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对立,和当今伊斯兰教徒的恐怖活动一样,出于信仰的斗争是全民的。片首贝尔法斯特街区上的冲突就清楚地表明,平民和军事人员是一体的,甚至相互熟识。之所以Conlon一家从老到小都受到不公正的宣判,也不完全是司法腐败,片中穿插了Guildford爆炸案真正的实施过程,特意露脸的做炸弹的人实际上的确年龄不大,而且很可能是一家人。
Internment without trial,对恐怖分子可实行七天无需审讯的拘留。这是北爱尔兰自治政府和英国政府共同签署的法令,实际上片中Gerry的灾难和这一法令的实施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刑讯逼供,Gerry也不会被迫认罪。影片既反对爱尔兰共和军使用武力(年轻的Gerard并不忌讳使用暴力,但最终被他爸转变了),也反对因“惩治恐怖分子需要”而侵犯人权。这与911之后西方媒体的主流声音是一致的,虽然,两方面的“业内人士”可能都会觉得这样不现实。
片中真正的IRA Joe McAndrew让我无法不联想到小学课文中学过的那些中共地下工作者,特别是他用狱中“牢头”Smalls的家人生命安全威胁Smalls的办法。之所以他在狱中能如此自由,虽然也可解释为司法进步,但恐怕影片也在传达另一种信息。张国焘在他的回忆录中多次强调中共的优势在于“干部”和“组织”,我们所在的环境已经让我对此难以理解。片中对Joe的描写不含褒贬。
片末出现的示威者打出的“Free The Four”的旗号以及提到的专有名词Guildford Four,正如片尾交代各人结局时所说,真有其事,在微软百科中能查到。
片中检察官Gareth Peirce的扮演者Emma Thompson在93年的这部片子中戏份不多,1992年她主演的Howards End(《霍华德庄园》)为她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95年的李安导演的Sense and Sensibility《情感与理智》中,她作为编剧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也是奥斯卡史上唯一一人同时获得表演和创作奖项的人。在04年的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中她出演了一名教授。
片中男主角的扮演者Daniel Day-Lewis也是1988年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男一号。本片他的杰出表演使他得到了当年奥斯卡奖的提名,那年的获奖者是《费城故事》中的Tom Hanks。
片中浓重的口音(不知道是不是爱尔兰口音)让我想起Liverpool队长Gerrard在访谈中的口音,那是完全听不懂。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6/in-name-of-father44.html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本片获得第4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电影完整讲述了“基尔福四人案(Guildford Four)”。男主角是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一个混混,因为四处偷窃,爱尔兰共和军要惩罚他。为此,父亲将男主角送去了伦敦。在途中,男主角遇见老同学,两人来到伦敦后就投奔了男主角的老乡,并当起了嬉皮士。几天后,两人与屋内人发生争执,只好露宿街头。那一夜,男主角捡到一个妓女的钱包,他用钱包中的钥匙将妓女家的钱偷走,两人大肆挥霍一番。此时,伦敦的基尔福酒吧遭到爱尔兰共和军的炸弹袭击。男主角很快回到贝尔法斯特,向家人炫耀自己的成就,大家都很高兴。几天后,英国警察将男主角、他的同学以及同乡四人都抓了起来,并进行严刑逼供。英国警察让他们承认自己是爱尔兰共和军,并炸毁了基尔福酒吧。几天后,四人都屈打成招。父亲为了救儿子,来到伦敦的亲戚家,很快英国警察就将父亲以及亲戚全家人都抓了起来,并认为他们是幕后的炸弹制作者与运输者。审判很快结束,所有人都被判为有罪,男主角与父亲被关在了一起。在狱中,男主角与父亲因为是恐怖分子,犯人们都厌恶两人。一段时间后,真正的爆炸案凶手被抓了进来,他向英国警察和父子俩承认了爆炸案是自己所为。随后,在真凶的帮助下,男主角在监狱内获得了地位。一段时间后,真凶因为谋害狱长,被送去了另一个监狱,也让男主角看清了现实。同时,父亲的身体在男主角参与的几次闹事中每况愈下。此时,一个女律师想要帮助他们,男主角就用录音机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男主角父亲很快去世,同时英国、爱尔兰都有人为他们翻案游行,这坚定了男主角翻案的信念。上庭前一天,女律师在查阅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警察隐藏的证据。于是,女律师在法庭上提出了这个证据。这引起人们的骚动,“基尔福四人案”的所有人都被取消指控。男主角昂首得从法庭正门走出,与律师、欢呼的人群相拥。
本片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片中人物都是真人真事,所以使得这部电影观赏性非常高。谁不想知道男主角的遭遇?谁不想知道冤案有没有昭雪?因此,这部时长133分钟的电影,我是一气呵成,一口气看完,而且还感觉意犹未尽。电影结构完整,节奏张弛有度,人物塑造分明,而且通过剧情的前面铺垫,使得影片结尾的欢喜大结局让人颇为感动。这些都电影紧紧抓住观众们的法宝。总之,本片具有的这些,使它也有一部好电影最基本的素质——好看。
电影重点是影片片名所揭示的父子情,因为男主角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父之名”。因此父子关系是本片重点,这些通过影片都可以看到。一句话概括:本片对父亲的塑造非常全面。此外,电影还描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潜移默化使得男主角有了成长。比如,男主角最开始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混混,但在父亲不懈坚持下,男主角终于看清了是与非、对与错。还有,电影对父子交流采用了比较含蓄的方式,诸如儿时的回忆、往事中的趣事等等。总之,男主角父亲虽然是一个外在比较软弱的人,但是他用内心的坚强改变了男主角,让观众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父爱”。大概,世间的父爱都是如此吧。
除了父子情之外,电影还表现了英国政府的黑暗与无情,这也是影片着重展现的一点。看着片中英国警察们的严刑逼供、屈打成招,看着英国法庭的冠冕堂皇,就可以真实的看到人性之恶。当然,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只有英国才有,但它还是让我对英国的印象打了折扣。原来英国并不比美国强多少。
以上就是电影的优点与主题。编导通过电影故事反映了男主角众人们的顽强不屈以及心理的转变,并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同时还揭露了英国警察、司法机构的黑暗。这样的主题看起来虽然很教条,但影片却非常好看,这就是一部好电影的之所以“好”的地方。
额外说一句,如果女律师没有看到那个档案,男主角们岂不是还要在狱中度过?这也太巧合了。男主角他们运气不算太坏嘛。
电影拍摄方面没有太风格化的东西,毕竟这不是艺术电影。不过,电影音乐值得一提,尤其是电影开始前人群的仓皇逃窜配合着摇滚乐,使得电影别有一番味道。通过这个场景就知道,编导想用摇滚乐的叛逆来表现男主角们的特立独行。此外,听着入耳且富有节奏的影片音乐,可见爱尔兰音乐人才倍出啊!
演员表演非常出色。男主角Daniel Day Lewis的演技不用说了,一种“神经质”式的表演方法,看起来很真实。父亲扮演者Pete Postlethwaite是一个脸熟的人,曾出现在很多影视剧中,是个大绿叶,只可惜他在2011年去世了。Emma Thompson在本片中属于打酱油的,基本没有戏份,但最后的法庭争论却很真实,竟然都“脸红脖子粗”了!其他人戏份不多,不说也罢。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非常好看且能给人震撼的电影,除了歌颂基尔福四人案中的坚强的人们,也让观众们体会到父亲的伟大,当然也看到了英国政府的黑暗与麻木不仁。因此,本片获得金熊奖实至名归。
序列:0840
In.the.Name.of.the.Father.1993.720p.HDTV.x264-DON
2012-06-14
父子部分拍得尚且合格,但不算出彩。而司法部分则实在难以感染我等见怪不怪的天朝人...
一看父子的我肯定掉眼泪
资料馆2014.5.24.7pm 被命名为恐怖主义的民族独立革命/战争,在当代的三种路线(嬉皮乌托邦的逃避、纵火的暴力、制度内解决),选择性表述后被转化为一个司法问题,以一个父子情感弥合(道德理念继承)的叙事呈现。较成功的把敏感政治问题商业化。三星四星间。
好歹英国人民还能上街游行示威...
当我们无限制脱轨后落入深渊时,已然还是被自己无数次挣脱的父母,在悬崖边上拉住我们。
得知艾被取保候审时,我恰巧在看这部电影。盖瑞蒙冤入狱十五年,重获自由后,他说:我是清白的人,我因莫名之罪被囚十五年,我看着父亲冤死在英国监狱,政府仍然说他有罪,我要告诉他们,除非我父亲平反,所有蒙冤的人平反,有罪的人受制裁,否则我要斗争到底,因父之名,因真理之名。
政治与亲情,一个男人的成长
没有想象中感人,不过你如果恰巧也看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血色将至,那么就会明白Daniel Day-Lewis的演技有多强大了。Emma Thompson也很强大。
直到多年之后,一位英国的女律师才开始从头调查这件极其荒谬的冤案。这件冤案最后能否得以平反,父子能否重见生天
动乱年代下的父子情同样温情,剧情冲突很足。
除了感人的父子情.那个女律师更不能被我们所遗忘.在一切有冤假的地方.我们要战斗.
在1993年的《因父之名》里,我看到了未来影像的影子:有1994年美国出品的《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狱友联盟;有2006年印度制作的《芭萨提的颜色》里的放荡不羁青年却被政府无情的陷害,有2013年韩国上映的《辩护人》里的为屈打成招的无辜者申冤终获胜利的场面,……父亲惨死、盖瑞平反后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何处都有黑暗,希望有一点中国电影可以拍政治题材
历史意义大于艺术价值。DDL的演技此片中并不突出,Emma则着实厉害。
监狱墙上贴满了Sex Pistols的海报,Gerry是个有血有肉的爱尔兰嬉皮男青年
即使动荡不安,可是父亲的爱却很安稳
導演對於情節和線條顯然有極強的駕馭能力。他十分有技巧地把英愛衝突的背景、警方的黑暗腐敗、獄方的慘絕人性,和主人公的經歷際遇編織在一起,清楚地展現了這樣的背景,如何影響了一個普通人的成長,如何影響了一對普通父子的情感心路。但是,導演也在另一層面上,對於人性,揭示給我們更深層的思考。
好看 最让我难受的是父子情 艾玛汤普森代表的勇敢善良的知识分子阶级 父亲的被欺压软弱善良的阶级 主人公那一代的血性与自我调侃 交织在一起彼此救助 其实可以拍得更好 不矫情 这种事情还在发生我们却不知道
In the name of father! 经典的电影!伟大的父爱!可恶的英格兰政府!我泣不成声……正义需要勇敢执着的人伸张!
1、作为儿子,永远不能让父亲为你蒙耻;2、有天你做了父亲,永远要保护自己的儿子。片中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平庸的人,但绝对是一个伟大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