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文/杨时旸)
一场雾霭般弥散的经济危机,三段有始无终的爱情,这就是《当世界分离》的全部故事。这部希腊电影有着沉郁的基调,它疏离、冰冷、绝望,但却在不经意的时刻,在不确定的角落,突然闪烁出一星希冀的火花,照亮人性中的刹那,然后,一切却又都遁入俗常甚至泯灭了希望。
希腊所经历的那场经济危机众人皆知,它一次次出现于新闻里,混杂着术语和分析,《当世界分离》则从最微小的细部切入了现场,它所关注的是那场宏大叙事下微小的个人史,那场危机如雨,像雾,犹如漫天尘埃,人们慌忙应对,自顾不暇,最终,经济层面的危机不可避免地侵入了精神,每个人都变得涣散、游移、焦虑不堪,而就在这个时刻,他们遇到了爱情,有人把它当做救赎,有人把它用来逃遁。
它有着三段平行的故事:女孩遭遇了一次未遂的强暴,被一位来自叙利亚的难民所救,两人陷入热恋;中年男人经受着公司大裁员和濒危的婚姻,整日靠药物对抗抑郁,而他却爱上了从瑞典空降公司主持裁员的女人;窘困到连小番茄都买不起的老妇,偶遇一位旅居希腊的德国退休教授,两人慢慢相处甚至变得有些相濡以沫。几条平行线最终缠绕到一起,几个主角都来自同一个家庭。他们围坐在桌边吃饭,假装相安无事,表演其乐融融,但走出那个房间,每个人和每个人都相互隔膜。餐桌上的最后一幕,就犹如那个经济已经分崩离析的国家,表面上维持着平静祥和,内里早就一片狼藉。
这个故事编织得非常巧妙,女孩的专业是国际政治,每天在课堂上争论难民涌入和人道主义之间的纠葛,而她自己却在经历和验证着难民的人性;中年男人承受着裁员的压力,而与他鱼水之欢的女人却同时掌握着对自己的生杀予夺;经济窘迫的老妇却偏偏遇到了衣食无忧后决定重新寻找自我的异国男人。这其中充斥着文化冲突,性格冲突和语言冲突,这一切组成了表面上的隔膜,但实际上,这几对恋人却都轻盈地穿越了那些隔膜,变得亲密无间,而与此相对的却是本不应该存在隔膜的家人之间,横亘着巨大的沉默和秘密。
三个外来者和三个希腊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观看和审视的关系,而最终,几乎每个人都被改变了。叙利亚难民羡慕着希腊的生活,经济危机对于经历过生灵涂染的人来说,又算得上什么,他觉得这里几近天堂,但天堂却在驱逐他们;从瑞典来的职业女性,觉得自己足以洞悉并且掌控生活中的一切,而最终,她却和那个男人一样依赖于药物的解救;那个觉得寻得了爱情与自由的德国教授,却一直空等。更不要提那几个希腊人的结局,他们则纷纷陷入了死亡和悲伤。这几次遇见多么奇妙又多么残忍,他们先是让彼此解脱于偏见、痛苦和桎梏,最终却让所有参与者更深地沦陷。
《当世界分离》中故事的发生场景有着极端象征化的意味,男孩和女孩潜藏在一架破旧失修的飞机里,男人和女人终日困于偷情的公寓,老妇和德国教授的一切约会都囿于超市,这三个场景曼妙地折射着他们各自的希冀与困境,来自叙利亚的男孩儿最大为希望是获得合法身份,飞机,成为了他奔赴自由的象征,那个残破的机身,如今成为了他和女孩的秘密的爱情基地,他的肉身无法安放又无法逃离,机舱里的爱情就像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悬置”,而那间公寓犹如可以卸妆和放松的后台,两个人每天在公司里刻意保持着距离,只有返回那里,在窗帘背后才能肆意放纵或者相拥而眠;而老妇人和教授每天徜徉于物品丰富但极少有人光顾的超市,明亮的灯火,琳琅的货架,在经济危机的笼罩之下,这更像是个残酷的玩笑。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爱情都是易碎品,必须保存在恰当的密闭容器内,机舱、公寓和超市是保鲜的罐头,他们的欲望和野心召唤他们冲出容器,他们逃离了那里,却最终一败涂地。经济危机之下,人们谨小慎微,向内蜷曲,而意外降临的爱情却让他们小心地碰触触角。这成为了浑浊的灰霾之下闪亮的人性之光。但那光亮闪烁然后熄灭,又曾向好的方向改变过哪些?爱神的意象和作为象征的葬礼穿插在三段故事之中,爱与死亡,成为了这部电影的另一种概括。这是我们必经又无法参透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书写爱情,但又绝不止于爱情,它从感情出发,最终抵达了混沌又苍茫的生活本相。
影片由三个不同年龄层的爱情故事组成,聚焦于经济危机与难民问题背景之下的希腊社会。
第一个故事,回旋镖。
某天晚上,希腊女大学生达芬在回家路上被一帮难民袭击,险些遭遇强暴。刚好从这路过的一个男孩法里斯救了她。达芬在匆忙的逃脱中,弄丢了自己的手机。法里斯是一位叙利亚难民,为了躲避战火来到希腊。他在救了达芬之后,捡到她的手机,一直对她念念不忘。一天,法里斯和达芬在街头偶遇,法里斯上了公交车并把手机还给了达芬。后来,两人又经过几次接触,彼此都爱上了对方。他们一起在水中游泳,一起在野外露营。他们相互学习着对方的语言。他们一起牵着手奔跑,像是无忧无虑的孩子。
法里斯还带达芬去一个他发现的神秘宝地——一架被废弃的飞机。两人在那里一起玩耍,度过了无数快乐的日子。但是,达芬的爸爸却是来自强烈排斥难民的希腊纳粹。在街头,面对向他推销回旋镖的叙利亚难民,他破口大骂。暗地里,他们组织的大规模袭击,已经造成了无数难民的死亡。法里斯当然了解,长时间呆在希腊其实并不安全于是,他便和朋友一起委托“黄牛”,希望能够得到加拿大的政治庇护。而最终,法里斯因为达芬而选择了留在希腊。
两个人奋不顾身的爱情,足以虐哭无数单身狗。但就在他们情意绵绵之际,希腊纳粹突袭了叙利亚难民在机场附近的藏身之所。两人随着人群跑了出来,达芬正好撞见了赶来袭击难民的爸爸。女儿一时之间愣住了,眼神中流露出极为复杂的情感。
第二个故事,50毫克抗忧郁药。
乔哥斯是希腊一家跨国公司的部门经理。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最近他事业不顺,心情低落。而同时,他和妻子的感情也出现了问题,两人已经分居半年有余。但为了家庭的稳定和孩子的童年,乔哥斯没有选择和妻子离婚。每当情绪快要崩溃的时候,他都会去药店买50毫克的抗忧郁药。
一天夜晚,他在酒吧打发时间,恰巧遇到了一位来希腊出差的瑞典女人爱丽丝。他们之间看似冲撞的唇枪舌剑,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之后,两人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然而,就在乔哥斯准备与爱丽丝相拥入眠的时候。爱丽丝却抱歉地告诉乔哥斯,她可能得走了,因为她只习惯一个人睡觉。或许是乔哥斯动了真情,之后,他又一次次来找爱丽丝,和她度过了许多美妙的夜晚。
乔哥斯所在的公司正遭遇着经济危机的影响,需要裁员。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爱丽丝正是那位被调来负责公司裁员的主管。为了达成上级的任务,爱丽丝必须裁掉公司百分之三十五的员工。如此大刀阔斧的举措,势必给公司带来巨大影响。
乔哥斯的好朋友奥德赛亚向他寻求帮助,希望能调到乔哥斯的部门,以减少被裁员的几率。然而,当乔哥斯向爱丽丝求情的时候,却遭到了她的回绝。最终,奥德赛亚被解雇了,之后他因为压力太大而选择了自杀,乔哥斯十分自责。
但实际上,他自己的名字也出现在了裁员名单上,同样是自身难保。原本冷酷强势的爱丽丝,在与乔哥斯的一天天的接触中也对他产生了感情。最终,她因为不忍心开掉乔哥斯而选择了离开。
第三个故事,第二次机会。
塞巴斯蒂安是一位65岁的德国老头。他之前一直在慕尼黑大学任教,最近刚刚退休,打算搬到希腊生活一天,他在超市门口遇见了一位55岁已婚妇人玛丽亚。塞巴斯蒂安请求她帮忙捡起地上的购物袋,他的背不太好所以弯不了腰。两人一开场的对话,就引发了玛丽亚的一通抱怨。
作为希腊居民的她,现下正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连小番茄都买不起了。一生未婚的塞巴斯蒂安,这时却对玛丽亚产生了莫名的好感。他盛情邀约玛丽亚一起去喝咖啡,而玛丽亚因为有事而将约会改到了下周的同一时间。
很快,两个说着不同语言、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就这样一天天熟络起来。塞巴斯蒂安每次约会都会给玛丽亚带来礼物。无论是爱心满满的小番茄,还是令人受益匪浅的书籍,都让两个人的心不断靠拢。塞巴斯蒂安想和玛丽亚去超市以外的地方约会,玛丽亚却心有畏惧。但在塞巴斯蒂安看来,恋爱不就是一起去做最疯狂的事嘛。于是,他问玛丽亚内心最想做的事什么?玛丽亚回答了他。
就在当晚,塞巴斯蒂安买通了警卫,和玛丽亚两个人偷偷溜进了超市。当玛丽亚看到超市里的灯一点点亮起来的时候,她吃惊地望向四周,内心是激动与狂喜。之后,两人就这样一起漫步在空无一人的超市。玛丽亚快乐地旋转、起舞。塞巴斯蒂安则绅士地献上玫瑰。他把一本叫作《第二次机会》的爱情小说送给玛丽亚,并向对方表达了内心的爱意。
如果电影仅仅拍到这里,或许只是三个独立的爱情故事而已。但之后的反转,却将整部影片的故事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第一个故事中的女孩达芬在希腊纳粹的袭击之下中弹身亡。而她的母亲正是玛丽亚。玛丽亚的儿子则是乔哥斯。就这样,三段在经济危机和难民问题背景下的爱情故事,交织在同一个家庭之中。导演或多或少想要通过电影,表达每一代人对爱情的不同认识与看法。
但与此同时,电影的野心却远不止如此。影片中时不时映射出的社会问题,都在看似浅显的剧情下展现出深刻的批判性。达芬爸爸对移民者的不留情面、大肆攻击,正是一个社会中极端排外分子的阴暗象征。试问,一味的敌视与“杀戮”,与独裁者何异?
作为主管的爱丽丝在公司中进行的裁员计划,则象征了社会在大刀阔斧改革中严苛冷酷与毫无人道的政策。当被裁员的人与德军集中营的影像交叉出现的时候,一种奇妙的讽刺感就此产生了。
另外,这三段爱情所交织的家庭,又何尝不是这个国家的象征。它破败、颓唐,又假装美好与和平。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试图逃离,试图寻找另一个内心希翼的生活愿景。这在影片中通过三个场景得以呈现。叙利亚难民法里斯希望逃离苦难,飞往幸福安全的国度。所以,导演让他通过废弃的飞机来表达内心的渴望。中年男人乔哥斯希望逃离家庭,过上自由自在的日子。于是,旅馆就成为了他暂时的避难所。在这里,他可以与爱丽丝相依相伴。而玛丽亚自然希望逃离脾气古怪的纳粹丈夫,远离让自己逐渐麻木的婚姻。最终,超市让她的身心得以解脱。
影片看似是讲述了三个爱情故事,但却巧妙地将许多元素融合其中,比如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对政治现实的讽刺与批判等等。可以说,本片绝对是一部少见的,能够将爱情与现实联系地如此紧密的爱情电影。它甚至试图用爱情去隐喻现实,而现实又反过来影响着爱情的走向与脉络。
“爱情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
在影片中,爱神厄洛斯的神话故事与叙利亚人的葬礼同时贯穿于三段爱情故事之中。导演想要传达的,似乎就是爱情与死亡这两个横亘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命题。尤其是爱情,塞巴斯蒂安的一句话或许可以看作本片的主旨。“我们一开始看来都很不同,但当坠入爱河就变得非常相似。”
于是在结尾,当法里斯为达芬的死而痛哭流涕,当爱丽丝因为离开乔哥斯而黯然神伤,当塞巴斯蒂安时隔一年后重新见到玛丽亚而心中欣喜。这些都是爱情的本来模样,它们既是从现实中萌芽生长,又不单单依赖于现实。它们也都饱含着影片中每一位恋人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当世界分离,请让我们度过苦难,再次相聚。
当世界分离,请让我们拥抱彼此,紧紧相依。
2008年以来的债务危机,希腊跌入长达十多年最灰暗的时刻。一个家庭,老中青三代爱情故事,交代希腊社会的分崩离析:难民潮、经济危机、裁员、下岗潮、种族仇恨……而导演似乎认为爱能将分离的人心重新连接在一起,他安排了三段跨国恋:叙利亚非法移民与女大学生的爱,抑郁边缘中年危机男与瑞典职场精英女的爱,希腊家庭主妇和德国老知识分子的黄昏恋。 每一段在我看来都像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想象出来的幼稚的呓语。看完我又去把希腊危机的成因看了一遍,只想说,南欧人浪漫的基因果然不够理性和脚踏实地。唉……这种时候爱情(他人)是拯救不了自己的。而且当你在臆想浪漫的时候,世界却一眼就看穿了你。参考《爱在日落黄昏时》女主角对希腊人的评价“他们都在假装开心”——在一群希腊人围在一起讲完了几个浪漫又感人的爱情故事之后。而我看完《worlds apart》也只想说:他们在假装浪漫。
里面塑造最成功的角色就是没有出现在海报中的那位父亲,一个对自己的懦弱无能没有感知能力,只会将自己的愤怒发泄于政府、家人身上的人,本质上,他不懂什么叫爱,没有爱的能力,哪怕是对自己的孩子。他太真实了,真实到随处可见,我日常观察人类的时候,会看到大量整日刷自媒体瞎扯历史、国际局势阴谋阳谋小视频的人,他们身上那些莫名其妙的愤怒和情绪在体内的运行逻辑,和这位父亲几乎如出一辙。果然在全世界,不分男女、不分国籍,都充斥着大量同类的人。回到那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人类行为的一切,真像程序设定啊。
我最近想养宠物,去看了很多猫猫狗狗,我发现小动物的性格其实也很鲜明,所谓性格,不就是一个人/动物在综合了各方面的程序设定后对外界的反应么。只不过人的设定更复杂一点......
认清自己身上的程序设定,戒掉幻想,这个世界会省掉不少问题。
我能看到世界上最极致的浪漫,就是靠自己。然后爱才会自然发生。
当困顿麻木冷淡艰难的时候,谈论爱情,才是本片的本意。如何点亮此般不堪的生活?也许是爱,无疆无界无所谓对错的爱,即便你一再克制隐忍,那种美好甜蜜的感觉,定会让你心醉神迷。但,往往你会被现实绊住脚,在进退维谷间,蹉跎掉短暂的一生。老演员眼神就是故事多,涉及了太多当下的社会问题。金融危机,难民流,还有分崩离析的国家恐慌,国将不国时,每个人的危机都不同,但坠入爱河的样子又都那么美丽!
三条爱情线综合反映当下希腊人在面临经济危机和难民危机的环境下的社会问题。
观感和【断线】差不多,借用爱神厄洛斯和普赛克的爱情,讲了老中青三组人的邂逅,在现实和社会大环境面前,每段爱情的结局又完全不一样。导演以三组人切入,去拍希腊社会的现状,去讨论经济危机和难民问题。很喜欢它的主题,人生的一切可能性都始于坠入爱河,而每个人坠入爱河的瞬间又都一样。三星半
上一辈的爱有点象《廊桥遗梦》,稳重深沉,最令人感动。中年的一夜情,有情无爱,只是聊解各自心灵的孤独。青年人因正义成爱,因正义而殒灭,而凶手却是自以为正义的父辈,这个思想的割裂与分岐才是一切杯具的起源。
导演帅耶
8.4/10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希腊这100多年来就没安稳过,十几年前的债务危机更是让该国一蹶不振。电影以三个外国人的视角,展现了这个国家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阵痛。经济垮了,人心就散了,而更唏嘘的是,电影里的三段爱情全部无疾而终。但我想人们还是需要爱情的,也许世界本就没有出路,能够在找路的时候来个人相互慰藉一下就挺好了。
三个故事都不错,特别是后面两个,以及电影里明明是60+的老太太当陷入爱情的时候竟然演出了少女感,佩服佩服
爱上难民的青年女儿;已经同妻子分居半年爱上他人的中年儿子;55岁重新找到爱情的老年妈妈;法西斯主义一样的爸爸。在难民政策、失业潮流中的三段爱情。ps:有两段是出轨啊喂!
合着看了一遍希腊文才发现企鹅有引进,马上买了再看一遍带字幕的。三组故事都很喜欢,而且讨论的问题也很现实。
三段爱情,三段年龄,三段人生最后汇聚成一个被社会问题压垮的家庭的故事,挺喜欢
三段故事可以分离,却仍是一个大家庭的故事,更是希腊家庭的缩影。被希腊神话中的爱神之意串联起来,而却共用一个现实背景——欧盟对南欧诸国的经济制裁。世界在分裂,家庭在破碎。有的人丢了爱,有的人期待爱,有的人寻找爱。
一个家庭,三个爱情故事,展现三段人生。背景则放到了希腊最灰暗的时刻:叙利亚难民潮、欧债危机及种族仇恨的升温。确实是个分崩离析的世界,导演认为爱情在拯救这个世界。导演为展现影片的国际化,将三段爱情都定义为跨国爱:与中东非法移民的爱,与北欧职场女的爱,连黄昏恋也是与德国退休教授之爱。为此,还专门请了国际演员。故事过于丰满离奇,反而影响其真实性。
为了解希腊经济和难民潮而看。整体电视电影水平。
希腊纷乱凋敝的现实,如同摄影棚里平面苍白的背景图案。谈论爱情,才是本片的本意。当困顿麻木冷淡艰难的时候,如何点亮此般不堪的生活?也许是爱,无疆无界无所谓对错的爱,即便你一再克制隐忍,那种美好甜蜜的感觉,定会让你心醉神迷。但,往往你会被现实绊住脚,在进退维谷间,蹉跎掉短暂的一生。
最终三个故事变成了一个故事。
看完想去翻古希腊的神话
3.5 姜还是老的辣,最老那对最喜欢。串得也不错。
人把爱奉若神明,但众神之上仍有命运。
没有流于爱情表面的爱情片。通过爱情反映移民、失业等社会问题。爱情本与年龄,社会地位,种族,国籍等无关,可人是群居动物,冲动过后人们就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陷入两难处境。法西斯的父亲终以无辜的女儿的鲜血作为祭品,女高管面对工作和爱情又会怎样选择?妈妈和德国历史学家大概终成眷属了!片名点题
从一个普通的希腊中产家庭切入,展示了希腊社会的一个剖面,经济危机,难民危机,下岗潮,裹挟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三段rendez-vous。各种巧合和偶遇,悲情与激情交织在一起。在爱琴海旁边的小酒馆,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在琳琅满目的大超市,在斑驳破败的飞机场,everything is falling apart。【IcHoR[EtHD],9.3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