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对分子,这部电影并非以动作,枪战作为看点的西部片,而是对两个民族仇恨交织对立再到释然的叙述,影片中不小一部分是对壮美苍凉的西部风景的拍摄,对人的记录更多的是表情与对话,着实影片整体略显枯燥无聊,缺少令人大呼过瘾的高潮部分,但对于真正喜欢这种类型西部片的人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另外有一部追凶双雄的电影,也是类似的西部剧情片。
(喜欢被解救的姜戈那种一言不合就拔枪爆头类型西部片的观众不适合看这种冗长的西部剧情片,无疑是一种折磨)
至少是有西部范儿的,三星没问题,四星确实勉强,几乎都是给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可以想象,没有他这部戏还怎么看?--不是这个时代的节凑,没有这个时代的噱头! 听说这几年美国主流思想有偏左的苗头,连罗伯特.李这样的贤人,仅因为曾经因应时代、随大流蓄过奴,他的雕像就被拆除了。这部电影与原住民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重修旧好,历经坎坷磨难而后心情沉重地期望天地万物大同的主旨,是否也是嘴里念着人文关怀,脚步主动向左靠,寻找政治正确的一种表达。
就酱
杀来杀去,死了太多人,麻木了,灵魂也麻木了,汤米就是最好的解释,汤米大雨中告诉贝尔自己已经没感觉了,就是准备自杀了,他追逃犯追到了,杀了逃犯之后,自己自尽了。只有爱才能化解麻木。酋长有爱,可惜了,一家最后基本全完了,只剩一个孩子,女主不遇到男主估计也是没法活,男主不遇到女主迟早步汤米的后程,女主希望男主一起走,男主开始不想,后来又上车了。是的,虽然麻木,但毕竟有感觉,有份爱就在眼前,为什么不给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是的,都上车吧,离开这地狱般的西部,去文明的世界过过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看过最不激烈快意恩仇的西部片了,整片的感觉有点"钝",沉浸在死亡的护送旅程中总有人莫名其妙地离开,悬念与紧张感总是在过程中止,虽然有那么多的缺乏可我对《敌对分子》并不讨厌、也不认为它是烂片。
印第安人与征服者的矛盾,家园土地的消失血泪的历史在这部电影里隐隐作痛,贝尔饰演的军官与酋长过去的仇恨并没有在护送过程中恶化、电影也没有过份地煽情这种爱与恨的融化,在结尾归回到蒙大拿谷地酋长的死亡、生命的终结爱与恨也随之化为灰炽,漫漫长路的追寻归回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包括宽恕、告别、重新开始、等人类特质的感染。
这是一部平凡的电影给不平凡的希望之心,没有太多的特效、峰回路转的转变,它的质朴还是打动了我,西部的峡谷、山岗、路程中的林地、平原等风景摄影美极了。
推荐这部电影:《敌对分子》,还不错,给五星,多一星是给克里斯蒂安贝尔的,演技吊炸天,而且真的是太敬业了,为了电影角色减肥增肥,贝尔是我认为最敬业的演员,没有之一! 电影触及的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和殖民拓荒者欧洲白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对无情的人所处的无情的时代的一种默然观望。虽然电影的节奏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拖拉,主题和情节也有点脱节,不过贝尔把约瑟夫这个矛盾纠结痛苦悲情的军官角色塑造的太形象了! 这部电影是一部标准的政治正确的西部片,白人和土著印第安人从一开始的冲突对立到后来合作对抗共同的敌人,共同的敌人有凶残的另一帮印第安人,也有暴戾的另一帮白人,贝尔和他所护送的印第安家庭摒弃前嫌,互相扶持,打破种族和阶级的对立差别,向着美国梦进发! 其实不论是美洲还是澳洲的土著居民,他们都挺可怜的,本来在自己的故土生活的好好的,但是欧洲白人殖民者入侵,占领他们的家园,残杀他们的同胞,损坏他们的财物,践踏他们的文化,同化他们的人种,原本的主人反而成了阶下囚,国破山河在,家园已易主,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虽然说欧洲白人殖民者入侵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带来了现代文明,但是也使得当地的土著文明遭到践踏和损坏,种族矛盾加深,直至现在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所以就像马克思老人家说的资本主义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人家至少是光明正大地表达了自己的欲望和野心!
原创 2018-04-25 R君 R君爱电影
在电影中寻找曾经迷失的自我、忘却的美好和更广阔的世界.....
这还真是一是宏大的葬礼式电影,非常的严肃,甚至在很多时候显得有些悲观.......完全不像其他的西部片那样,充满了让人期待的热血冲突、枪战和英雄气概,甚至连几场枪战都拍的过于简朴、写实又冷酷,但是却极其严肃的反思了美国和印地安人之间、甚至美国白人不同人群之间长达百年的冲突是否正确......
电影的片名《hostile(敌对者)》,在英文中原有的意思是“敌对分子”,如果你看完全片,你会发现,这个片名起的颇有深意:到底谁才是真的敌对分子?
的确很难把Scott Copper这位面部充满喜感的导演跟这么严肃的电影关联起来,但是这竟然不是他第一次拍这样的电影。上一次他和我们的蝙蝠侠Christian Bale合作的是在2013年的电影《逃出熔炉(out of furnace)》,也是一部讲述着被命运逼迫着改变的故事.......
有人评论,贝尔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显得过于内敛,甚至变得有些木然,但是R君倒觉得这位还缺一个真正奥斯卡奖杯的男星在电影中的几个场景很好的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和表现,尤其在几个战友倒下的送别和电影最后车站的那一幕,相当好的表现了一位历经生死、亲人分离但又无可奈何的刚强的斗士的形象。
也许是从电影开始的灭门,到一路行程的不断伤亡,到历经艰辛终于抵达终点后,出人意料的几乎全军覆没,让整部电影看起来太过压抑(且也有很多人物思想的冲突),所以在豆瓣上评分也只有6.7分,但是如果R君来评的话,这部电影应该有7.5分。
因为,这毕竟不是一部普通或者传统意义上的美国西部枪战片,某种意义上,更像一部《与狼共舞》那样讲述白人与印地安人相处的故事,只不过,故事的过程更加悲剧一些........
《与狼共舞》与《敌对分子》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同一个时期,那是美国“西进运动”,与印地安人冲突最为激烈的时代。
1864年,美国内战接近尾声,美国的移民开始大量涌入大平原地区寻求新的机遇和落脚点,这片地区东起密苏里河,西至洛基山脉,北抵美加边境,南至德州的北部,正好是印地安人种群的集中居住区域。彼时,这片区域中约住了25万印地安人,包括有著名的苏族人、阿拉巴霍族人、阿帕奇族人等等......
事实上,早在1862年,林肯就曾经亲自下令38个明尼苏达州达曼卡托地区的达可他人苏语部落的38个酋长,虽然据说大部分被绞死的只是部落的神职人员和政治领袖......因此,美国政府当时对印地安人采取的态度和政策就是毫不留情的驱赶和屠杀。
为了配合移民们的“西进”进程,内战结束后,无所事事的联邦军队索性正式了开始大规模对印地安人的围剿行动。到1890年,联邦军队和印地安人之间共爆发了大小1000多次各种规模的军事战斗,基本灭绝了印地安人种族。(据某些资料记载,在这些战斗中,非军事的平民冲突,袭击伤亡不在内的话,真正军事对抗中美军和印地安人的伤亡比基本达到了1:1,可见印地安人的战斗力相当的不弱.......)
在这段时期,印地安人也出现了相当多的抵抗美军的英雄事迹,比如苏族拉科塔人的酋长“红云”,伊利诺州的酋长“黑鹰”,以及阿帕奇族的领袖基劳尼莫.......(现在你听到的美军“黑鹰”直升机、“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正是为了纪念当初的这些人物和种族).......
《敌对分子》用的就是“黑鹰”的这段背景故事。 我们的主角Joe,一个跟印地安人作战20年以上的美军上尉,深切痛恨着印地安人。却被要求执行一个他深恶痛绝的任务,根据总统的命令,要把囚禁了7年,现在终于身患重疾,濒临死亡的老对手,酋长“黄鹰”和他的一家,送回他们在蒙大拿州的故乡居住地........
Joe身边的很多战友,都曾经死在和“黄鹰”的战斗中,因此,他心底甚至期盼“黄鹰”能在旅途中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可以让他有理由来动手.......
当女主角Rosamund Pike (你肯定看过她主演的《Gone Girl》,那部惊艳了很多人的悬疑电影)扮演的Mrs. Quaid出现时,她正刚刚经历过科曼奇族人的屠杀,杀死了她的丈夫,2个女儿,甚至她还抱在怀中的婴儿.......(那一段屠杀绝对看得令人胆战心惊......),所以她跟上尉一样,看到了印地安人就恨的浑身发抖。
这是一只充满了仇恨的队伍,也是一个充满了不满和不稳定的任务.......
人对事物的判断喜恶,往往都出于自己的主观角度和判断,虽然这可以说在很多程度上都没有错,但是却不一定符合真相和本质。
印地安人与移民、军队之间当然是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在对方的眼里,彼此都是十恶不赦的罪人,要除之而后快。但是,当命运真的把彼此关联在一起时,你又会发现,敌人和朋友的界线往往发生了改变,甚至会反过来.......
在温斯洛堡,Joe上尉被安排送一位曾经的前战友Sgt. Charles(查尔斯中士)去皮尔斯堡受审判,他用斧子谋杀了与自己为敌的对方的一家人。 这位曾经的前战友,在多个战场,曾经和Joe一起并肩作战。但是现在他犯了法,就必须被送回原地受到惩罚(绞刑)。
在一个冰冷的雨夜,好心的Rudy上尉出于同情,松开了Charles的镣铐,却被对方趁机袭击并杀死,为了猎捕他,Tommy下士也被迫跟他同归于尽.......在这一刻,你发现昔日的战友,在个人利益面前,根本已经成为你最可怕的敌人;反而是昔日你死我活的敌人,会站在你的身边,帮你去抵挡致命的袭击。
这也许才是真正的人生。
和Joe一起奋战20多年的Tommy, 经历着这一路的生死搏杀,也终于意识到在多年的偏见下,对于正邪判断的准则出现了多大的错误,在雨中,他走到酋长的帐篷前,对他说:“酋长,我们之前对你们的态度真的不可原谅。请收下这支烟,原谅我们吧.....”
而历经艰辛,终于抵挡灰熊谷终点的这支队伍,眼看就能安定下来,却最终不得不面对前来挑衅的白人家庭,一场残酷而激烈的枪战之后,幸存者也都伤亡殆尽,只剩下Joe上尉, Mrs. Quaid和仅存的印地安少女。 这一幕,完全是电影开头那印地安人对白人家庭屠杀的重演,无端的仇恨不分种族,这个时候,曾经是军队保护下的移民变成了新的致命的敌对分子。
所以,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敌人? 在特定的时候,你觉得最痛恨的那个人,其实可能他才是你真正值得信赖的那个朋友。在你眼里他的那些令你痛恨的所作所为,也许只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捍卫他也必须捍卫或照顾的一些事情,并不是对你有多大的仇恨,或者要牺牲你的利益,只是因为他有责任去安排好一些事情。甚至,你也许并不知道,他的很多安排,其实是在为你的未来做打算,默默的在忍着自己的伤痛,忍着你的误解和恨,在做着很多的铺垫。
在酋长死亡之前,Joe终于走向他,眼神中不再是仇恨。
他说:“我有好多朋友都在我的身边,死在你的手上,我失去了很多的朋友,但是你也一样。”
酋长说:“是,对我们来说,这都是很令人痛心的损失,不过死亡终会降临到我们身上,无可避免......”
2个生死对头的手终于握在一起,Joe说:“不用再回头了,我的朋友,往前去吧,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也将随你而去。”
本片的结尾,据说起初贝尔本人并不喜欢,但是当他看完最后剪辑出来的结果时,他自己也被感动了,觉得这才应该是最好的结尾。 退役了的Joe上尉,终于踏上了Mrs. Quaid的那趟火车,他终于下定决心,要放下了心里那么多的负担,仇恨和责任,不要再失去自己所喜爱和珍惜的Mrs. Quaid, 而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我们都会在特定的时候,有特定的环境在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准则,甚至模糊了敌友之间的判断,我们都会犯错,甚至已经犯了很多错。但是如果我们能看到新的未来,新的可能,新的希望时,有没有勇气去反思自己的错误和判断,更加有没有勇气去承认过去的问题,珍惜剩下的机会,抓住宝贵的时间,不要让过去的错误阴影始终纠缠着自己的未来?
不知道结局会如何,是因为很多事情都不是一方孤独的努力能决定,需要双方的意识和勇气。 但是如果对方已经伸出了手,你能感受到对方的真挚,也能意识到这是值得珍惜的一段岁月,为什么还要坚持敌对的态度,不去珍惜自己的曾经,珍惜未来的机会?
就这点来说,《敌对分子》就是一部讲述反思和改变的影片,让我们知道,有时候我们不应该去轻易的定义我们的“敌人”,随着岁月的推进,我们更应该知道去学会谅解、学会尊重、学会前行。
很多事情,也许你没有看到全貌,所以才会有更暂时、更单向的判断,但是事情往往并不像你想象那么简单和黑白分明。 更加没有什么是极端的仇恨和敌对,因此别让仇恨蒙蔽了你的双眼,也许你放弃了的,才是你更好的将来。
R君,2018年4月24日,于上海
裴淳华戏真多...甜茶第一个领便当。芭乐,再让你回去演高富帅蝙蝠侠,你还能变回去吗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这一路走来,基本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这年月,呱噪着看球赌球的人很多,心平气和地欣赏一部好电影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裴淳华一身狠角色的气场实在不适合演良家妇女
严肃的西部片,缓慢深沉,那儿的生活如同最后缓慢开动的火车,再慢的动作也能赶上。
无功无过的贝尔,格格不入的裴淳华,味同嚼蜡的西部片。
贝尔依旧让人折服的演技,低语对白,演绎出一个感情复杂矛盾的上尉军官,对喜欢贝尔的观众来说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请注意是喜欢贝尔的朋友,对不了解贝尔的可能不一定看得下去!
算是这几年看过为数不多的西部片里勉强说得过去的一部。甜茶居然配角配的这么令人发指……
一上来就割头皮......果然R级有R级的理由......配乐好棒,结尾captain在火车开走的最后一刻站上去那一幕太美了,内敛到不像美国电影,深得我心。btw 裴淳华真的太适合坚强又有爆发力的女性角色,端起枪的样子简直牛逼闪闪
稍微有点刻意,最后贝尔上火车算是个亮点
一句话不和,就开枪,一路上挖坟过去的
故事可以,就是不喜欢裴淳华那面瘫样的表演
贝尔好演技,结尾的背影为影片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同样是描写不同种族的最终和解与融合,绿皮书还是太油腻。
女主演的太过了,多数网友都希望她早去领便当
蝙蝠侠勇闯西部世界。
去年最被低估的一部片。从内核上来说非常传统的西部片,然而结尾英雄居然进门了。最早宣布由Max Richter来配乐还担心他过于古典的气质无法驾驭西部片的野蛮暴力,看来是我多虑了
强行解释一波:一路上死去的士兵或犯人以及片末的白人侵略者和印第安人,他们都代表着那个年代背景下不同的势力,他们的死象征着这些势力的消亡。最后留下曾对印第安人嫉恶如仇的白人军官和印第安小孩以及白人女人一起生活下去,这象征着白人拓荒者和印第安原住民的融合。Ps.贝尔上车的动作太帅了!
一场护送,一路死人,入骨的无力感。配乐非常赞,结尾的火车慢镜贡献了近些年好莱坞西部片里最温情的一个画面
非常正统的西部片,导演掌控镜头的功力一流,音乐和摄影也很不错,克里斯蒂安·贝尔+罗莎曼德·派克全程素颜飙演技屌炸天。结尾的安排(上车是正途、湮没于人群就又成了蝙蝠侠)其实是对于全片之前严肃的氛围、阴郁的情绪、病态的社会(普世价值)、乏力的挣扎等等做了一个精彩而决绝的反转。
自从演过蝙蝠侠,说话深沉且不张嘴的技能贝尔已练得炉火纯青。
一开场就割头皮让我期待值迅速攀升,结果看到结局几近昏昏欲睡,整个一个传统西部片。看完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种电影可以拍127分钟,看得心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