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用心棒》和它的翻拍《荒野大镖客》,感觉后者比前者差远了,但是据黑泽明说他从后者侵权所得的赔偿多于前者,痛心啊,没办法,毕竟当时西方人不是很了解东方文化,不过IMDB的评分前者明显比后者高。
我觉得《用心棒》不错,它的拍摄手法,配乐,演员表演,叙事均很出色。一开始具有日本特色的配乐响起,镜头一开始是三船敏郎的侧上身,然后随着音乐的展开,三船开始转身,镜头开始集中在三船的后背,当然整个过程是手提摄像的好像,而且镜头一直随着三船走路的姿势跟进,虽然始终停留在演员的上半身,没有一点死板,虽然屏幕上一大片汉字……这种拍摄手法和具有日本特色的配乐在后边一直在用,甚至后边的音乐更加多样,有插科打诨式的,有庄重的。演员的表演真是做到位了,且不说三船,只说打更的公差一出场的手抹鼻子的动作,围在三船跑来跑去的动作,真是绝了,当然整个过程镜头还是近镜头,始终在演员的上半身,对脸部表情较多表现。其他群演基本上可以比得上现在某些国产剧的主演了,嗯,我是这样认为的。对了,还有狗叫声,时不时来几句狗叫声,感觉也是做到位了。故事虽然简单,不过整部电影看下来并不觉得简单,大概是因为太投入了,基本上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得,这才是好电影应有的吧。
其实日本的武士电影是很有意境的,我感觉我看的日本电影都很有意境,武士电影像《切腹》《夺命剑》,《怪谈》等,叙述近代生活的有《追捕》,《息子》,《幸福的黄手绢》,《远山的呼唤》《步履不停》等
果然是喜剧片~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4Nzc3OTE2.html
一苇指,前路茫。空孑身,袋无粮,身怀武,暗自藏。兵马乱,人心慌,赊白饭,除黑暴,报安良。铁血心,酣畅淋,心生计,撒把米,鸡斗起。隔岸观,相残斗,螳捕蝉,雀在后。丧鼓响,地狱门,硝烟散,恩仇尽。事毕了,拂衣去,浪人行,域无疆。
凭借一己之力拯救礼坏乐崩的时代。坏人死了,小镇安宁了。但故事结束后仍会被恶的势力笼罩。就像三船敏郎最后对小店老板说,你应该上吊谢罪。和平是短暂,再锋利的剑也斩不断世间的恶,因为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配乐简直无敌
三船敏郎,无人可挡。一部让他极致散发个人魅力的电影,人物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正义、善良、实力,再加一点幽默感,简直是一个男人所能拥有的最完美的形态。不过姊妹篇里更喜欢《椿三十郎》,闪耀更多个人光芒,结尾还有一场跟仲代达矢的惊天对决,而《用心棒》里两个人的境遇都太惨了。叙事模式几乎无可指摘,只是缺了一些深度和余味。不仅直接被莱昂内偷师,更是西部片永远的精神力量源泉。#BJIFF9#
【B】和莱昂内的相比,各有千秋吧。黑泽明的原版看起来要更野。
黑泽明的《用心棒》是莱昂内的《荒野大镖客》的原版,故事完全一样,甚至每一场戏都差不多,只是前者黑白后者彩色,前者用枪后者靠刀,前者日本浪人后者美国牛仔,用心的对比一下可以发现,莱昂内虽然是翻拍,但是很多细节的交代比黑泽明的原版合理性大大增强,节奏也更明快,可以说翻拍更胜原版。
窗外阳光明媚,电影却把我带入武士的黑白观影中,时空切换,很是奇异。
从片首音乐一起就燃起来。三船太好玩,他的表演跟其他那些舞台式的表演似乎不是一种状态,自然而然地痞却又势不可挡地帅,揍成包子一只眼都能演戏。其他人也很有看头,真是哪怕故事没那么好都足够开心地看下去了。老黑的镜头太有力,每个画面都做得足,看着踏实,不自觉就燃起来。配乐超前。看完很满足
清明@沪宁高铁 爵士配乐满分 / 剑戟片对西部片的影响 / 三船X仲代 (黑泽还是prefer前者啊)
我只想说,莱昂内你丫绝对不止只参考了个结构,从角色设置到镜头语言,完全就是给导师“致敬”好吗?!
如果说仲代达矢饰演的浪人妖气逼人,那么三船敏郎就是浩然正气。尤其是经典下劈紧接着上挑的连招,帅气!两个演员都太有特色了!
一个简单的故事给拍得妙趣横生,剧本和场面调度了得。日本人夸张的感觉还真适合演时代剧。
末代武士传奇+智勇游侠荡寇志。1.剧作上模仿了达希尔·哈米特《Red Harvest》,将武士片拍出西部片之味。2.布光、调度和构图考究,几乎所有镜头为垂直机位,无斜角,营造出删繁就简的大开大合美感。3.三船敏郎演技出彩,获威尼斯影帝。4.隔墙偷听后对妓女的卖萌吐舌。5.挑拨离间vs武士忠义。(8.5/10)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从片头开始,观众就被拖入黑泽明的个人世界。狗叼人手出来的那一镜宛如神迹,地起的山脉般直接建立同现实的关系,肃杀的氛围全面铺开使人背脊发凉。末代武士的故事,然枪械在此并未成为新时代对过去摧枯拉朽的威胁,反而是对个人英雄形象的衬托与彰显。对三十郎个人形象的鲜明强调却也并未掩盖人道主义精神的高昭。酣畅淋漓,跌宕有致。最后一段似是宣告太平的丧鼓令人心惊,不禁勾出海明威式问句,“丧钟为谁而鸣?”(虽说仍有一点拖沓,但并无大碍。
最后那段疯癫的敲太平鼓的“丧鼓”,实在太印象深刻了,似乎是一个旧时代的丧钟,又似乎是一个癫狂与屠戮的新时代的丧钟式序曲
六十年代初拍出这水平的娱乐动作片确实是炸裂级。场面调度最大特色是围绕对峙张力展开,烟、风、雨、配乐、纵深+宽银幕构图,都在强化这一中心发力点。
有先入为主的原因,也有剧情编排本身的缘故……《用心棒》与其姐妹篇《椿三十郎》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先观看的后者一些!
用心棒在日语中既是保镖的意思,也有顶门棍的意思。一语双关,把黑泽明式的底层侠武士的精神展现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