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深藏心底的爱
荷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郁金香,风车和木鞋,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个神奇的地方,总有人喜欢拿这里来作为故事的背景。虽然故事本身其实放在哪里都一样,只要是典型的欧式广场。两个男人爱上了同一个女人,一段纠缠不清,有秘密,有冲突的故事。
全智贤成了画家,每天在广场为路人画肖像,风雨不改,还有一盆雏菊,不知道谁送的,让她心里蠢蠢的好奇和悸动。 小小的雏菊,静静地在阿姆斯特丹的草地上摇曳着,沐浴着柔柔的阳光,很美。非常小清新的电影,一段凄婉的三角恋,画面感很强.某一天,追捕凶犯的国际刑警李成宰遇上了全智贤,并深深迷恋,他们的爱情在阿姆斯特丹的广场上慢慢开始。 送花人守在一边,看着心爱的人开启一段感情,痛在心里。他的身份是迷,也不是,但这种单恋终究无果。凶犯、刑警、画家,小清新常用的人设和故事情节,老套而又经典。郑宇盛和全智贤把画家和凶犯演的很好,无可替代,李成宰也不错哦,就是造型可以再帅一些哦。因为稀少,不常在,所以才会更容易被感动,而影片在异国的风光中铺上安静的忧郁色彩,注定了悲剧结局.那些隐忍的感情让人欲罢不能。
最后说一下全智贤,虽然让她大红大紫的是《我的野蛮女友》,但《雏菊》中女画家这样内秀,隐忍的角色她演来也很得心应手,看似淡淡的人物特点,但足以牵动我的心,就是喜欢这类小清新的影片。
2 ) 可怕的中文配音雪上加霜
电影本身有些温,不如我事先预想的有张力,在想象中,这样一个关于“错爱”的故事应该可以有更强烈的情感冲击。
我期望看到一部刺激的悬疑小说,刘伟强给了我一篇闲散的抒情散文。
画面挺美,但所有的章节像华丽的碎片各自为营,没有一根有力的线索把它们紧紧编织在一起。全智贤演的女主角挂掉之后居然毫无创意地放了长长一首歌,然后是不断的闪回镜头(我还以为影片到这里就结束了),截头去尾它完全就是个独立成章的MV--闪回不是不可以,但是也花太久的时间了,这不是拖拖拉拉的电视剧,观众在影院里的时间是宝贵的,提供给大家看的画面应该有足够的信息量和新意,如此多的重播镜头有点太应付事了吧。
如果电影要靠没完没了的旁白来叙事,不如干脆把它搞成广播剧算了。
而最要命的是,我去看的时候影院只提供中文配音版的,放映过程中几次出现拷贝划花后的大团划痕还不算,配音演员的音色和幕前演员的形象完全不搭。
如果不看画面,脱离了具体的作品,单独听给男女主角配音的声音,音色都挺美,但是当那把甜嫩过头的女声从全智贤嘴里出来的时候,当它和整个电影的调子放在一起听的时候,那就是一场听觉的灾难。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李政宰和郑雨盛扮演的两个人物身上--一张嘴声音和画面完全两张皮,你无比清楚地意识到这个人物不应该有这样的声音,不应该是这样的说话方式。
偏偏《雏菊》这片子旁白很多,这使我非常痛苦,因为矫柔造作的配音不断激起我心理上强烈的排斥反应和不适感,根本没办法投入地看电影。
长译这次应该还是比较重视这片子的,据说配音导演还专门和片方联系了解影片的情况,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在音色的选择和具体的表演指导上却完全不明白《雏菊》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配音呢?
从过去到现在,配音都绝对不应该是拿别人的画面来炫耀自己的所谓美丽声线,而应该尽量去贴近幕前演员的表演--而且在这个大家更容易了解和熟悉原片演员本人声音的时代,贴近原声更是绝对必要的。
如果审美观还机械地停留在几十年前所谓纯情女主角就该是银铃般的嗓音这种层面,不是用配音去帮助观众理解原片,而是强迫原片和观众削足适履来将就自己的音色,只会让更多人更快地抛弃配音版投向原声版的怀抱。
3 ) 我曾遇见你的时间——《雏菊》
记住遇见你的时间。四点十五。
我第一次遇见《雏菊》,是在一家喜欢的咖啡馆。午后灼热的阳光,木棱黑板上写着“sun dance”,我推门进去。温柔的音乐,明亮的阳光,食物冰凉而甜美的味道,随意翻看的一本杂志。只是一场巧合。
就好似他第一次遇见她,只不过是为了躲躲杀人后的风声,在日光撒满雏菊绿野的温柔时刻,于是一生,都改变了。
就好似她第一次遇见只不过是为了挡挡犯罪分子视线的他,在阿姆斯特丹的广场,四点十五,于是一生,都爱错了。
我想,有的时候生命真是一场误会,要不为什么偏偏要惠英在四点十五的广场上遇上偏偏买了雏菊的郑郁。或者说,要不为什么偏偏要朴毅在第一次杀人之后遇上偏偏在雏菊田上画画儿的惠英。
第二次看《雏菊》,我在一间四星酒店里,服务员来敲门,告诉我房间里的电脑没有音箱。那个城市对于我来说永远是一个漂移的岛屿,而我对于它来说不过是一个过客。对于惠英来说,阿姆斯特丹也不过是个等待的起点,在雨中等待天晴朗的她,也是在这个芬芳城市里等待她的爱情,那个为她送来雏菊花儿的人,一只在古董店外的影子。
四点十五,我们相见的时间。四月十五,你会不会来我的画展。
她不知道一切都是个错误,她将她的爱情信以为真,并且为此孜孜不倦地等待。在那些失声的日子里,她安静地坐在白色病床之上,床边放着蓬松的雏菊;在迷醉的午后阳光下打盹,对面坐着朴毅,手里的笔却不自觉地勾勒出郑郁的轮廓,眼泪涌了上来;有着昏黄灯光的餐厅里默默地等待朴毅,却不知忽然熄灭了灯光的这个时刻里,朴毅把自己的生命都抵押出去。
她没有白等。当郑郁回来的时候,他去敲她的房门,一扇门隔出了三个人的世界。在惠英咿咿呀呀的哭声中离去的郑郁,用手指猛烈地敲打着木头门的惠英,谁都没有看见房间里听着一切的朴毅,其实他是这场爱情中爱得最早爱得最深爱得最痛爱得最默不作声的那个人。
第三次看《雏菊》,是在夏天已经逝去的时节。那个人已经不在,一切都追不回来。郑郁的生命停留在四月十五,从此他的生命不再有变数,最后的变数是415,然而没有人如同他想象的那样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
爱的谎言究竟要不要负上罪过?郑郁终于在死前知道了惠英一直在等待的人就是朴毅。然而当初他默认了惠英所误解的爱情,用一个拥抱谎骗了自己真实的身份。他替代了送花人,借他的身份获取了惠英的爱,可是他,没有错,是爱的不是时候。
一个杀手如果想要爱,那么必定没有出路。说谎和圆谎是已然注定的命运,所以朴毅撒了谎,他对惠英说:“我只不过喜欢你的画,想和你做个朋友而已。”但愿在杀第一个人之前就遇上她;以为连唯一想亲近的人都没有了,就应该可以好好地活下去;总希望有一天和她谈起画的时候,自己不会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傻瓜。是这样浓到不敢张扬的爱啊。
第四次看《雏菊》,生活已是另一片天地。身边有另外爱护的人,眼泪也不再掉半滴。为惠英做饭、倒垃圾、煮一杯温软的热茶,他已经不再是隐藏在广场楼上静默的看客,朴毅用出乎意料的勇气出现在她的生活中,然而依旧对爱缄默。
截然而止的爱情把惠英这样不明不白地丢弃,人是可以死去的,然而爱情无法跟着郑郁的死一起埋葬,反而让她更加无法忘怀,并为此忽略身边的一切美景。那个懂得莫奈画的人,那个懂得印象派作品的人,那个懂得她唇语的人,并不是她一直眺望的人,而是她身后的身后的,一直站在她身后的那个男子。朴毅的守侯没有任何结果,然而他收获的是一场没有人给予的欢喜,他说,谢谢你给我的幸福时光。等她终于明白了始末,他把一直不为人知的对错都告诉她,一切都结束了。就如同他自己说的那样,秘密就是生命。秘密不再了,生命也无法继续存留。朴毅抱着惠英的尸体哭着说,让我们重新开始。一切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如果你能够早一点回头,那么一切是不是会不一样了呢?回想起过去的那些细节,他为她造桥后坐在车上与她擦肩而过;在广场上为他画像,纠正他面光的方向……你终于知道,他为你活过爱过,并为着你,走上生命的尽头。一个杀手,他不能有爱不能奢求光明,否则最后的出路不过是死亡而已。
在枪声以及观众的脑海中倒下的朴毅,生命终于因爱而得到圆满,而这以死为结局的出口应该是最美满的一生吧。
镜头的轮回,是最初的那个雨天。屋檐下的惠英,一左一右两个深爱她的男子。那块映在水洼中的蓝色牌子上写:未来是可以改变的。这样被改变了的三个人的命运,却都是最最完满的结局。
[对我来说。一直都会是五颗星星的电影,因为它记录的还包括自己曾经走过的一段爱情。]
4 ) 老套路子新韵味
天真无邪的女画家惠英,坚毅的国际刑警郑优,还有一个全片都未提及姓名却是本片男主人公的职业杀手。这三个人在这个古朴浪漫的城市给我们演绎了一段唯美忧伤的爱情故事。剧情上虽然没有太大的突破,依然还是三角恋的老套路子,但是他却讲出了自己的韵味,就像电影的名字一样散发着肆意的芬芳,时刻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这部爱情片虽然大部分色调都比较阴郁,但是色彩搭配的视觉效果恰到好处,使得整部剧中面画更加唯美、浪漫。千年的等待,只是想换回和你一世的相守。当看到惠英死在杀手怀中的时候,我们的心更是深深的震撼着。对于看惯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情节的我们来说,这更是本剧的又一大亮点。
5 ) 你是我深藏在心底的爱
雏菊的花语是天真、和平、希望、纯洁的美以及深藏在心底的爱。全智贤一遍遍的画着雏菊,仿佛一直在等待着这般的美好浪漫的感情。可惜结局真的无语,还不如不要。喜欢电影的镜头,画面色调唯美,如徐徐春风扑面,阿姆斯特丹的自然风光真的太美了,全智贤真的太适合这样的角色了。看后还记得为了不让她再掉下圆木,他造了一座桥
6 ) 阿尔弗莱·德·缪塞的诗《雏菊》
阿尔弗莱·德·缪塞的诗《雏菊》
我爱着,什么也不说,只看你在对面微笑;
我爱着,只要我心里知觉,不必知晓你心里对我的想法;
我珍惜我的秘密,也珍惜淡淡的忧伤,那不曾化作痛苦的忧伤;
我宣誓:我爱着放弃你,不怀抱任何希望,但不是没有幸福
--只要能够怀念,就足够幸福,即使不再能够看到对面微笑的你
I love thee,nothing to say,just smile facing thee.
I love thee,only I know,no need to know what you feel about me.
I cherish my secret,and the tiny depression,the depression which has not turn to sorrow.
I have yet vowed,I am in love.though with no hope.
But that doesn't mean there is no happiness at all.
It is enough to see you,I am satisfied..
文艺浪漫唯美与港式黑帮枪战的奇妙结合。男杀手孩子般的微笑神情,女画家风中奔跑的身影,草地,野花,油画,阳光,雨。故事缘起于他为她造的桥。每个藏着秘密的人,都有爱的权力,可惜难有守住爱的运气。
最纯贞无暇的爱情,我最爱的爱情电影之一。
有一个男人这样爱着一个女人
结尾我们都哭了。
导演居然是刘伟强。。。。记得是高二在央视看的,大半夜居然看哭了,纯净,清新,反正我那时挺喜欢的,现在重看虽然别扭,但还是感动。。。
我日复一日绘画着爱,期待雏菊的芬芳
画面,音乐,剪辑都非常精美,一点点的文艺刚刚好,喜欢,静待雏菊发现爱。
很美很浪漫的一部片子,全智贤在里面是那种干干净净的美,就像一朵小雏菊一样,纯净美好画家,警察,杀手,从警察出现的那刻起,一切都错位了,剧情让人唏嘘
全智贤,我女神,太美了,演技也好。
画面美,演员也都行,除了暗恋那一节,故事弱,不合情理,为了感伤而感伤。或许适合女生看,不知道有多少女生的爱情仅仅是爱上那一盆放在门外的雏菊,又或者在被爱时,仅需要一个出口来接纳。
只想看一部纯净的爱情片子,在适当的时候哭泣,然后情绪收敛,无关其他。
很唯美纯净的爱情故事,全智贤很美
全智贤太美了~阿姆斯特丹也美啊~
惠瑛的初恋没有爱,只有她用自己的艺术细胞给自己营造出的浪漫,她觉得给她送雏菊的人就是她的王子,雏菊花就像惠瑛的水晶男鞋,她拿着鞋要找到能穿上它的人,而不管那人是不是自己要找的的爱人。
最近想看部爱情片子,然后就看了雏菊,很好很经典。
如果演警察的是玄彬赵寅成那确实还需要挣扎一下,郑雨盛顶着这么一张脸给你鞍前马后居然还有人能无动于衷!
原来是刘伟强加郭在容,难怪,唯美的爱情故事纠缠于港产黑帮片,却一点也不违和。全智贤、音乐、还有阿姆斯特丹广场留下不错的印象。
当年的没演过某夫人的郑宇盛还是那么清纯的一朵雏菊。
总有那么一个人,想为她搭一座桥,想送她满山的雏菊,想告诉她你是我的全世界
终于看了这部相当有名的片子,极其精美的画面,音乐,镜头甚至感情发展都十分自然感人,可是我不喜欢这个结局,如果男人死了,女人独自生活下去会更好些。去掉最后那段无聊的屠杀,更加凄美啊~~~~ [注:惊喜地发现姜大卫大叔出演,为这部戏在在下的心目中陡增X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