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Netflix刚上线《远漂》,一口气看了三集,所以这篇文字是针对前三集的。以至于只看了前三集的内容,就觉得不得了想要来写一篇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先说一个题外话,据说Netflix近几年来突飞猛进,总能提供受观众热捧的影视内容的原因其中有一种说法是,本身作为流媒体平台有比较高的flexibility,另一方面,Netflix通过大数据计算出什么是时下观众想要看到的内容,什么是社会上热门的话题,于是拍出来自然会得到观众的青睐。
《远漂》就给我这样的感觉,一种靠数据写出来的剧本。作为一部科幻剧集,期间充斥了无数的家庭情感戏,把观众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科幻气氛中抽离,然后再来个家庭煽情。然后就是无数的生硬的“两年前”,“一个月前”这样的闪回镜头,有点搞不清楚导演到底想要什么。甚至在想,或许这就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drama。
首先让我大跌眼镜的一段剧情是,因为在星途中指挥官Emma的一次鲁莽行事,让她受到另外两名宇航员的质疑,与此同时,Emma的丈夫在家病倒住院了。于是乎,女主角甚至想要因此放弃任务,回到地球,照顾家庭。先不说这样不负责任不经大脑的人物动机和感情设置有多么不符合未来人类登录火星的大背景。接下来的一段台词才让我内心WTF。远在地面的某个director劝说女主要坚持任务,留在团队中,放弃的话,无异于让为此项目付出过的女性的努力付之一炬。结果女主生气了,说“don't talk about the feminist shit” (原句是怎样的我忘了,但意思就是:别给我整女权这一套)。这段内容不仅没有表现出女主人物的立体,反而让观众觉得她真的不太适合领导这个项目。我知道导演是想表现家庭之于女主是有多么重要,但是作为第一个登录火星人物的指挥官,说回地球就回地球?同理我想到了最近新片上映的诺兰被非议说掌握不好人物情感与性格的塑造,有相似情况的是诺兰的科幻题材《星际穿越》里,Cooper也时刻挂念远在地球的女儿Murphy,虽然也有动摇,但Cooper至少始终坚持在任务中。相比起来诺兰当然还是好很多,而《远漂》的女主这样意气用事,还好意思提feminism?
另外回到最开始说的大数据计算的内容和标题中提到的diverse and colourful。据说美国netflix投入了$100million(具体多少就懒得算了)来提高影视作品中少数族裔的荧幕形象,使其电视电影更加多元(diverse)。因为影视作品的曝光和可视(visibility and representation)也可以提高现实社会中少数族裔的平等。
或许正是因此,《远漂》就诞生了。由女主角Emma,一个白人女性担任指挥官,率领着一群少数族裔或people of colour就远赴火星探索计划。除了Emma外,这个团队有一个女性宇航员,来自中国的王璐,以及来自俄罗斯,印度和加纳的男性宇航员。肤色和性别的多元基本上都集齐了。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我感受到这样的设置并不是多元化。与其说是diverse,不如说这是肤浅的colourful。把几个肤色和性别凑在一起,就能表现对少数族裔的平等了吗?不能。
因为这部《远漂》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刻板印象。比如来自中国的宇航员王璐,一开始在行前记者会上表现了王璐的家国主义,算是好好内涵了一把。但和女主动不动就回地球的行为作对比,王璐才算称得上是执行登陆火星的称职宇航员吧。然后导演刻意地设置了王璐这一角色为一个potential lesbian,因为来自中国,这一身份被打压。然而,王璐和自己心动的同性partner的爱情线居然是靠学英语开始的,然后两个人还在家里练习书法。这样的剧情不得不说真的太刻板印象了。不是说书法不好,而是在西方看来,中国人可以展开的剧情线就只能是一些学英语,练书法,泡功夫茶这样的东西,感觉像在看一个文化宣传类ppt,非常直白而肤浅。然后陈梅送给王璐的礼物居然是一个可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戒指,不知道这是浪漫还是尴尬。这种所谓的加入性少数群体,亚裔或者黑人角色,但是剧情内容,人物的情感性格都只是流于表面,利用西方人认知的刻板印象来刻画少数群体,这不是真的diversity,依然还是白人至上主义。
另外还让我第二次WTF的剧情是:王璐和陈梅的potential romance被发现后,白人女主Emma为了安慰王璐,居然说“陈梅的英语比我见过的大多数美国人都要好”,I was like wtf??这依然是白人至上主义,把会说英语的亚裔当做他者,潜台词就是:你一个亚洲人英语怎么可能比美国人都还好?因为潜意识里,英语是白人的,亚裔说的英语一定是不正宗的带口音的,女主的这句话可不是一句褒奖。尤其是对于很多二代移民来说,明明母语就是英语,却要被莫名其妙被“夸奖”一句:“你英语真好。”
总的来说,看完前三集,可能之后有空还会继续看,但总体感觉是,科幻又不够科幻,感情线奇怪生硬,充满刻板印象。仿佛觉得是一个高中生写的剧本。这部剧像一个PPT一样罗列出一点两点三点的内容,把几个登陆火星,亚裔LGBTQ,People of Colour几个热点主题凑合在一起。这是白人的diversity,而不是普世的diversity。让我失望的是,这些科幻剧都开始表现未来的东西了,人类都要登录火星了,却还在纠结这些种族,肤色和sexuality的问题,可不可以给未来多点想象啊。
最后想说,请Netflix不要再通过大数据拍片了,多少除了热门的数据外,再多点深入的探讨吧。影视作品不只要表现欲,更要有求知欲和探索欲。
【更新一下看第四集的感受】如下: Seriously who cares about your family shit?
【看完五六七集】:改了下标题,原标是尴尬到发笑,白人至上的diversity或者colourful。因为这真的太家长里短了。女主居然又说了句:I wanna go back。我知道导演编剧可能想要表现人类面对火星,这个物种特有的充沛的情感和羁绊,但是拍出来真的很多余。我很困惑到底要讲什么。弃了。
9月1日,Netflix宣布将开发科幻小说《三体》制作剧集的消息,在互联网上炸开了锅。
虽然制作团队阵容豪华——《权利的游戏》编剧大卫·贝尼奥夫和D·B·威斯、《极地恶灵》制作人亚历山大·伍共同执笔剧本,并与莱恩·约翰逊、拉姆·伯格曼共同监制,《三体》原作者刘慈欣、英文译者刘宇昆共同担任该制作顾问...
但有许多关注《三体》与其衍生改编作品的网友们对Netflix的这次改编并不看好,毕竟2DB导致了《权游》的烂尾,加之《三体》中包含了大量中国文化内容,外国人很难将之准确的呈现。
不过抛开这些因素,Netflix在制作《三体》改编剧上也有着自身的优势。
Netflix本身的制作实力是毋庸置疑的,财大气粗、制作经验丰富,近年来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
科幻、太空题材剧集Netflix也没少做——大咖云集的动画《爱,死亡和机器人》、经典科幻小说改编剧《副本》、经典科幻IP重启《迷失太空》、爆笑讽刺喜剧《太空部队》等等。
而就在上周,Netflix刚在9月4日上线了一部太空探索题材科幻美剧《远漂》。
《三体》美剧还很远,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部剧如何。
远 漂
AWAY
《远漂》讲述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5名宇航员,首次进行火星载人探索计划,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的一系列危机,其中不仅包含宇宙飞船的故障,还有宇航员们生理与心理问题。
奥斯卡影后希拉里·斯万克 (《百万美元宝贝》)、乔西·查尔斯 、特丽莎·贝特曼等主演,华裔演员邬君梅也加盟该剧出演来自中国化学家宇航员。
曾多次合作的杰森·卡蒂玛姆利、安德鲁·汉德克、杰西卡·戈德堡共同执笔剧本,兼任执行制片人的杰森曾打造过《为人父母》、《胜利之光》这样的温情治愈剧集,《远漂》也自然而然的在剧情中加入了更多人物间的情感渲染。
01
月球基地,宇航员艾玛·格林正在接受一项事故调查。
艾玛轻描淡写般将事故一带而过,但从她的回忆中来看却并非如此。
时间回到2周前,人类首次登陆火星进行科研任务发布会上,五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宇航员一一亮相,艾玛是这次计划的指挥官。
现场采访气氛融洽,众人相谈甚欢。
但平静的表面下是暗流涌动,宇航员们分别来自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与英国,虽然背负着同一个使命,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各自背后国家的政治诉求,让这场史无前例的太空探索变得更加复杂。
镜头回到月球基地,其他四位宇航员也一一接受了事故调查。
原来火星探索计划将从月球开始,但五位宇航员前往月球的途中并非一帆风顺。
在飞行过程中,遭遇化学品泄露,因为处置不当着火,差点导致全员葬身太空。
不过在调查中,五位宇航员在描述事件时,却给出了不同的版本。
来自印度拉姆并非亲历者,但表达了自己对艾玛的信任与支持。
来自加纳的植物学家奎西是第一次上太空,他是整个事件的重要参与者。正是因为奎西的误操作导致泄露的化学品进入船舱,引发了后续危机。
来自中国的化学家王璐与俄罗斯工程师米夏都在指责艾玛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不专业的一面,让大家陷入危机。
在米夏的描述中,是艾玛导致了化学品进入船舱,并指责她处理突发事件缺乏经验,并且在面对危机时不能做出有效的行动。
王璐则表示是艾玛用衣服去掩盖化学品的错误操作导致燃烧,称她的行为过激又鲁莽。
最后,艾玛的陈述还原了事故真相,与王璐的描述基本一致——化学品泄露,奎西打开盖板导致化学品进入船舱,艾玛想用衣服挡住飞溅的化学品导致了燃烧,最后王璐与米夏一起有惊无险的灭火。
之后,通过众人的交谈,能一窥探王璐与米夏指责艾玛的原因。
身为指挥官的艾玛太空旅行经验不足,王璐与米夏对其都缺乏信任,两人更愿意由一名经验更加丰富的男性宇航员担任指挥官。
因为此次事件,各国领导都在给美国宇航局高层施压,希望换掉艾玛。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处于事业危机的艾玛再遭打击,自己的丈夫、美国宇航局工程师马特因为脑部血管瘤中风了。
心急如焚的艾玛考虑放弃任务,回到地球陪伴家人,但在丈夫与女儿的劝说下决心继续任务。
而艾玛的不稳定因素,让其他宇航员对她能否继续胜任指挥官一职产生更严重的怀疑。
火星探索计划尚未开始,众人之间就产生信任危机。
虽然遭遇挫折,宇宙飞船依旧按照原计划发射成功。
在未来远离地球超过3年的时间里,五位宇航员能否克服自身遇到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问题、解决各种突发事件,完成使命?
02
剧集以AWAY作为标题,不仅意味着五位宇航员远离地球,与自己的家庭分别,花费超过3年的时间奔赴另外一个遥远的星球;
还意味着每个人都将告别过去的自己,朝着不同方向前进,完成各自内心的成长。
在太空航行中,众人不仅会遇到宇宙飞船故障,还将遭遇生理与心理问题的多重考验,而《远漂》正是将这多种问题相结合,来呈现探索计划的困难与人物情感的传递。
太阳能板故障、身体组织脱落、视力下降、水回收系统损坏、备用物资丢失...任何一个危机处理不当都将导致任务失败,甚至宇航员的死亡。
在这部分的剧情里,导演很对紧张感的营造值得称赞,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角色们的心理压力。
众人也在一次次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破解了矛盾,加深了信任,也正是团队的紧密合作让完成任务变成可能。
而在情感方面,编剧为每个角色都量身定制了完整的背景故事,每个人都有符合其身份、文化过去。
随着剧情的发展,对不同的文化、人性、信仰进行了探讨,角色心理成长与感情递进流畅。
在整个航行过程中,每个角色都会在团队众人的帮助下,一一与心中放不下的过去和解。
米夏因为俄罗斯的航天事业,而错过了女儿的成长,被女儿怨恨,他无比悔恨又自责,希望弥补错误却难以如愿。
王璐身负祖国与人民的期望,但作为一名女性她所承受的压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为了坚持心中的使命感与对家庭的忠诚,宁可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
拉姆曾经因为身患传染病害死了自己的哥哥,这让他无法释怀;另外他对艾玛的特殊情感也让他备受煎熬。
03
《远漂》并非是一部美化美国或是塑造主角的“伟光正”乃至“英雄主义”的剧集,通过平衡不同角色的出场时间,塑造出了五个拥有不同经历“人”,而不是完成任务的“工具”。
编剧将宇宙航行过程的艰辛与航员的情感故事相结合,在不同元素之间找到平衡,打造成了一部特殊的太空题材生活剧。
虽然人人菌觉得《远漂》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剧集,但豆瓣不到7分的评分也显示出这部剧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就是打着太空探索题材的噱头,做着生活剧的事情,这让不少观众难以接受。
故事进展缓慢,每个角色内心成长略显套路化,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才能进入状态。
另外一个槽点则是剧情不够严谨,剧中很多冲突太过刻意。
一开始宇宙飞船的太阳能板没能全部打开,在维修过程中,居然出现了牵引绳太短的问题;
主水回收系统故障,备用设备居然无法支撑完成任务;
更不要提在航行过程中,宇航员展现出的各种不专业操作...
总让人有种美国宇航局都是草台班子的错觉。
其三是该剧依旧对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角色带有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见,不过大体上还算能接受。
而值得赞扬的是,剧中所有的中国角色都能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而不是大多数影视剧中出现的蹩脚中文。
总体来说,《远漂》是一部在科幻背景探寻人类情感的作品,推荐给喜欢科幻题材与生活剧、家庭剧的小伙伴
如果想要看硬科幻的小伙伴,那么不要对该剧有任何期待,建议直接绕道。
更像是一部披着火星探索外衣的政治剧哈哈
王璐的形象就是西方人对我们的印象。其身后背负集体的期望(这种集体荣誉感让王璐喘不过气),西方人对于这种意识形态的期望充满不解。
与之相反的的是西式家庭价值观,以家庭为主,以个体为主,而不是东方的集体荣誉感,当艾玛的丈夫中风的时候,她选择了回家,并没有因为此次火星任务对其国家的意义而继续执行她的职责。
2021年了[裂开]拍的剧还是摆在台面上吊兔子不尊重人权 中国航天员家里一看都感觉需要扶贫 飞船出事故了中俄政府立刻无情翻脸要求宇航员送命[裂开] 但钱人家出的笔人家握着你也没办法 最可恨的是国内这么多年了还在拍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烂剧 要不就是低级红高级黑所谓的正能量剧 底下的水军连点政治素养都没有闭着眼睛夸[翻白眼] 整得比轮子还蠢 人家文化输出都怼你脸上来了手都没法还 现在看国外剧恶心看国产剧也恶心 文化产业一塌糊涂
2020年的片子,好遗憾现在才看到。
很惊喜有缘看到。
豆瓣6.9,不知道豆瓣什么时候瞎眼的。
虽然故事主线的情节略显拖沓,但也只是而已。
无论从道具,布景,视效,配乐,都堪比得上电影的级别。
其中最出彩的,是人物塑造以及所有演员的表现。以及剧本对真实各国国情的客观探究。
整部电影,表达了对人性的敬意,对所有蔑视人性专制的抗争,对偏激性主义,包括女权主义的一种警觉…让一切回归爱,回归人。
电影的最后,更是阐述了,人类本无国界的博大情怀。
尤为惊喜的,把同志人设,设定在,最刻板的天朝科学身上,让那些可怜的,只允许按照板书喊口号的天朝科学家,拥有了最浪漫最柔情的一面,简直是神来之笔!
而且,这一切,随着故事线的发展。合情合理合逻辑。
非常棒的影片。
这几年,讯飞的剧真是要飞天了
首先需要提醒观众的是,这一部科幻剧里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是蠢货。如果希望看一部人类齐心协力,在未来科技加持下去火星探险的片子的话那还是算了。这个剧更是一个家庭伦理剧,剧情换成妈妈去信号不好的野外出差也丝毫不差。
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是一部在“政治正确”主旨精神引导下的程式化样板戏。为了在剧中包括一些元素而去制造剧情,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这些元素生硬的堆砌在一起,显得极其滑稽。
主要剧情元素是:
- 国际合作,但是美国依然是老大
- 多元化,LGBT
- 组员信任危机
- 出现故障=修得好的,修不好的
- 太空任务非常危险=做什么事情都是大概率要死的;宇航员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是第一次做(包括理论知识和训练都是没有的感觉,让观众觉得紧张)
- 控制中心政治斗争
- 英雄主义=地面控制中心的人都是傻逼没有任何作用只能靠女主老公的智慧否则整个任务都要完蛋,女主老公比全世界所有科学家都厉害
- 对家人的思念=“啊我不想去火星”,“我想家啊”,“啊我的女儿,我的老公”,“啊啊啊啊我想回家”;不停的和家里人视频,聊天,发邮件(像在度假)
- 健康问题=传染病,情绪不稳定,瞎了
- 家里人出事情=瘫痪丈夫,叛逆女儿,女儿受伤,感情问题
- 青春期叛逆女儿制造问题
- 给观众施加紧张感=“哇太空中任何一件事情都那么危险,宇航员都手足无措”;任务所有环节都会分分钟出错;出错了没有人知道要怎么办(除了女主老公);出现任何问题都是第一次见到,”我们改怎么办!?(慌张)”
- 组员之间的关系=敌对,不信任,产生爱意
太空本来就是一个足够吸引人的题材了,宇航员也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放大了“人”。这些剧情需要的元素不需要通过拉低宇航员的水平,让观众觉得亲切(哇宇航员和我们普通人一样脆弱诶)来获取共鸣。但是那就需要编剧去了解什么是真的太空旅行,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宇航员,还要去探索作为人类的探险者的意义。在这些基础上再去加上电视剧里需要的元素。显然这种要求对于好莱坞编剧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他们最狂野的幻想也只是停留在去很远的地方出差这样的层次。
看的时候写了一些吐槽和总结,如下:
=======================剧透部分=======================
第一集:没有经验第一次进太空就要去火星的组员冒失处理事故,指挥官误判差点烧掉飞船,其他队员几乎就立即叛变准备炒掉指挥官。指挥官老公瘫痪,哇大哭大脑,我要回家。火星计划B组的队长是个无能的家伙,换也换不了。最后这批人就这样膈应着彼此升空了。
第二集:主题是通过一个事件重建队员对智障指挥官的信任,尤其是毛子。这个主题和内容没有什么问题,好笑的是把太快行走的风险无限放大,nasa指挥中心的人都是弱智,要靠指挥官瘫痪丈夫给主意才能操作。指挥官每天和家人聊天频率比初中生情侣聊QQ更频繁。
第三集:这可能是沙里淘金最好的一集了。主题就是中国宇航员的柏拉图LES感情故事,最后美国队长来成全这段感情。毛子依然觉得同性的爱是不正常的。这个LGBT元素是当代好莱坞多元化必不可少的成分,加在剧情里也不算生硬。
看到第五集了,人类第一次火星远征飞船的船长会闲到操心女儿考试成绩不理想打电话要求老师给她重考;不相信nasa指挥中心里的人,要问老公怎么修飞船;飞船的核心滤水器有几千个独一无二的parts装错一个飞船就要爆炸;要断实时通讯了手足无措到哭,像遗体告别似的。编剧不看纪录片嘛??
第八集:货运飞船可能完了。指挥官:耶,我要回家和老公女儿团聚!回家咯! 组员:我们想想办法怎么去火星。 指挥官老公:快回来和我们团聚吧! 组员:货运飞船可能还好哦。 指挥官:突然想起自己是宇航员不是来旅游的。 大家决定试着去火星。
第九集:制水机彻底坏了。组员:没办法了我们等死吧。nasa:没办法了吧。女主老公指挥官老公:我们可以把船壳里的水弄出来。 组员:很可能打穿船壳然后漏气窒息的操作一定要所有人穿着yundong便服聚集在一次操作,哇真的打穿了诶,快逃命。我们继续等死吧写。 指挥官老公:再想办法。 nasa:叫组员写遗言吧 组员:出舱维修,有水出来啦,先玩一下雪花反正水也不稀缺啦。 这下不会饿死了,队长指挥官和副指挥官擦出火花
为了第三集看的,“那我就这么干等着?”“对”!土拨鼠尖叫~老阿姨演的真好,那种无奈又羞涩的笑啊啊啊~我死了
1. 網飛能把任何科幻劇拍成家庭劇
妇女能顶半边天,谁能想到邬君梅老师也演姬情戏份了,可惜还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好内敛含蓄。其他部分拖沓严重,女儿情节过多。
我滴妈,这年头拍个姬片都得上太空了呗,地球不够你们折腾的?还得全宇宙空间站和基地冒着风险帮你们偷情?多大脸啊? 告白整了枚戒指上头居然刻的是“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什么骚话?
虽说这个伪科幻剧里都是老毛子和国人的刻板印象,但是我一点儿也没觉得被冒犯,甚至,觉得挺真实😂 邬君梅演的中年姬姥宇航员演得特别好,她和希拉里斯万克的女主是这部剧刻画得很丰满的两个女性角色。
看完第一集,有点受不了编剧为了戏剧冲突乱写。一个飞行团队特别是去火星这种长途旅行的,都要经过反复的心理测试,组员选哪几个要做严格的匹配度观察,正是为了避免大家在一个封闭空间待久了相互看不顺眼。怎么可能会刚刚出发,一个小意外就直接团队撕裂,还怀疑指挥官能力。而且这个意外本身也很迷,就算那个英国宇航员没有去过太空,难道没做过失重训练?至于呕吐吗?还操作失误直接导致酸液泄露,不是他专长他敢乱动吗?这是一个严格训练过的团队,这样各自埋头乱搞,编剧是不是以前写偶像剧的?
中国化学王博士背着丈夫和儿子、背负着祖国的巨大压力,和基地的航天通讯员谈太空柏拉图恋爱。这俩啥也没做,但禁忌之恋还是被伟大祖国发现了。王博士在太空被迫出柜,美国队长冒着国际危机的风险,帮助王博士跨越宇宙的偷情——绝美女同性恋的太空爱情故事真的太精彩了!!!不看不是中国女同性恋
现在美剧编剧都这么懂天朝特色的吗?看到又红又专骗婚深柜姬这种形象刻画真的惊了…当然还是有一些主观臆想…---------------追加对这种人物刻画细致有血有肉真实无比的影视作品真是无与伦比的喜爱。最后E10降落火星愣是看出了星际穿越的震撼。致伟大的航天人!最后个人主义的胜利,简直把集体主义黑到天上去了。缺点嘛…当然是编剧脑洞过于大有点收不回来了。就载人航天都是先环绕,再登陆返回,最后才两年登录考察。这直接一步到位了…这…………还有弱智无比的NASA工程师团体形象,时刻准备放弃,全靠Matt老公一人方案担当…这……………
指路第三集姬叫连篇
宇宙飞船经月球中转飞往火星,执行第一次人类登陆火星任务的故事。虽然穿插了一些老套的家庭戏和感情戏,但太空部分很吸引人,特别是这种写实类的太空题材,是我的软肋。身体组织脱落、视力下降、太阳能板故障、水回收系统损坏、信号失联、着陆等等太空特有问题的展现非常有意思。最后成功着陆的时候太激动,不由得说一句牛B。好喜欢胡子小哥啊!!!四星半
近年最贴近克拉克风格的,部分场景极度浪漫。《Away》意思是远离了地球,但仍有地球的世俗纷争,那毕竟是人类的根(正如宇航员最爱的人都在那一样),但是每个在太空的人又都不一样了。我们都喜欢将科幻视为极端情况下的思想实验,该剧却只是平淡(又刻奇)地展示了人类的常情常感。
太空肥皂剧,技术方面槽点颇多但娱乐性不错,stereotype 多(尤其指挥官在不知道王璐和 May 的故事与语言有关的前提下安慰时候说她英语好的时候都快要笑喷出来了)但大部分也不能说是错的,且更重要的是没有 OOC 反而成功塑造了角色。而且看到最后 middle finger to you know who 的时候还蛮过瘾的。故事本身是自洽流畅的,因为刻板印象和技术硬伤而否认其质量其实跟认为《花木兰》烂(which is true)是因为文化设定一样,都有点潜意识民族自尊心的成分了(not saying it's wrong)。家属给别人描述时候说是“俄罗斯大叔,英国黑人农民,中国中年 lesbian 妇女,印度小哥,和美国大妈去火星的故事”笑喷了(其实她是 Hilary Swank 粉)
作为一部科幻剧,儿女情长、家长里短未免过多。但是,在一部美剧中,听到正宗的普通话,演着典型的中国Drama,还有邬君梅和小女友的深柜姬情故事,值得了。
太傻逼了 一集弃
好在有邬君梅等中国演员,说明航天事业中国人走在世界前三名,所以应该给五星。为啥减了一星,只因为那个胡子男,荷尔蒙大喷发,到了太空还骚扰人家有夫之妇,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宇航员呢?!
编剧对国情的了解精准到位!又能点到为止!可以可以
科技层面的bug不说了,其实它是一个讲述个人追求和家庭关系的剧。很多细碎的家长里短其实写得很生活很接地气。中国元素还是逃脱不了好莱坞式的生硬,连带邬君梅的中文都有点磕磕巴巴。不过在性取向和尝试反抗的方面还是挺有想法的。
为女性主角们和航天家庭背景,再私心一心给Josh傲骨之后很久没见了
眼里只有邬君梅的真姬剧情
本剧观看指南:跳过女主女儿的所有剧情,邬君梅角色的感情线选择性观看,这样观剧体验会提升不少。虽然有各种从国家大事突然到儿女情长的脑残转场破坏代入感,但它确确实实是个质量上乘的硬科幻剧。Ps:邬君梅的角色前三集会笼罩些刻板印象的外衣,但依旧没妨碍她将这个角色刻画的饱满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