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这部BBC范儿的美剧迷倒老司机,豆瓣9.2都嫌低!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蜘蛛约影(来自豆瓣)
来源:
//www.douban.com/note/593642011/最近好多人跟美剧叔安利一部美剧,美剧叔看完第一集就和他们翻脸了——“能不能专业点?”叙事像呼吸般平稳有力,史料和虚构如水乳交融,最重要的是,那股浓浓的英伦味道,装不了。“这一看就是正宗BBC出品好吗?”
结果被打脸了。Netflix剧集《王冠》,连乔治六世都是美国人演的。
网飞的老规矩,第一季十集,全部放出。一口气看到第九集,不禁脱口而出一个字:爽!
好在,网飞继续土豪上身,投资1亿英镑, 后面还有5季。据说,要换三个女演员,演出不同时代的女王。这,才叫史诗大制作。
口碑已经爆裂,豆瓣评分9.2,高过一票美剧。
IMDb9.1分。烂番茄的新鲜度91%。
整部剧集,就是一部讲述超长待机女王事迹的英伦王室正传。
有一定阅片量的人应该知道,这种为活人做传的剧集,简直是九死一生。拍得太主旋律,观众受不了。人为修改历史制造戏剧冲突,当事人受不了。总之,几乎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王冠》完美完成了。有一种历史剧,看的是历史,虐的是人心,因为——唯真实最打动人心。
《王冠》不是纪录片,里面有大量与史诗不符的细节变化,但正是这种修改,令剧集反倒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第一季的故事,就是以伊丽莎白二世为首的英国王室的真实生活。
伊丽莎白在代替父亲去非洲考察的途中,惊闻父亲去世,连王冠都不知道怎么戴才好,就这样成为了伊丽莎白二世。
历史,比任何虚构的剧情都更加惊心动魄,还原历史,主要基于其场景的逼真,以及顶级摄影、服装、道具带来的视听盛宴。
被完美还原的历史感、精美无比的王冠、令每个人焦灼无比的历史氛围……没有一处不靠谱,为了让历史靠谱,满眼都是钱。
但是,绚丽的场景只是为剧集本身服务,《王冠》的角色塑造,也几乎是一本影视剧教科书。尽管它的选角,处处是争议:几乎所有观众都说,这是他见过最高的丘吉尔和最丑的菲利普亲王。丘吉尔的扮演者约翰·利特高,身高1.93米,丘吉尔的真实身高1.6米。
历史上的菲利普亲王,是有名的美男子,他的扮演者马特·史密斯,因为出演第11任《神秘博士》被人熟知,颜值还算有,但是和顶级美男子,差距有点大。
公认塑造最好的角色,一代名相丘吉尔。第一集公主结婚时,老谋深算,最后一个到场。伴随着音乐、掌声和女王的注视,缓缓进入教堂,尽显身份的与众不同。
第九集,全剧评分最高集,那个骄傲的丘吉尔,却在一幅画像面前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衰老。希特勒和纳粹都打不败的铁相,终于还是败给了时间,历史的沧桑感,尽在演员惊心动魄的演技里。
是的,惊心动魄!当丘吉尔画像最终在火焰中被燃尽,连火焰也成为了表演的一部分。
同样奉献出伟大表演的,还有乔治六世。一直到死,他都在想着怎样履行英王的职责,想着怎样让女儿顺利接过王位,同时,幸福地活下去。他对菲利普亲王说的那句“你的工作就是给她幸福”,所有的父亲,听到都会泪奔。
国王与父亲,王权与人性,身体孱弱与灵魂坚强,几场戏而已,演得比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更加清晰,也更加动人。
当然,还有第一季女王的主演克莱尔·芙伊。长得一点不像女王,但是从无忧无虑的公主到身负重任的女王,她每一刻的表演都足够让观众相信,这就是历史中的伊丽莎白二世。
这样一群演员,就这样在历史和虚构的反复交错间,在安逸和危难的反复切换间,用强烈的真实感狠狠揪住了观众的心。
“王权必须胜利,必须永远胜利”
这么厉害的剧集,编导团队怂不了。
编剧,是《女王》的编剧彼得·摩根,一部活的伊丽莎白二世及王室的字典。
第一二集由史蒂芬·戴德利执导,他的代表作你一定看过,《朗读者》、《时时刻刻》。
最打动人心的第9集,导演是《成为简·奥斯汀》的导演朱利安·杰拉德。收官的第10集,导演是《霍金传》的导演菲利普·马丁。
这些导演风格虽然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故事扎实、角色丰满、影像的历史感精准到毫厘。
在统一的艺术把握下,整部剧集,如同出自一人之手。如果是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王冠》显然给了历史一副淑女的模样。
重要的不是场景 “真实到窒息”,而是角色、氛围和历史感“真实到窒息”。剧集不是纪录片,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伊丽莎白二世。可是在正史和野史,事实和虚构之间,编导却最大程度地接近了那段历史。
剧集不是为英伦王室歌功颂德,而是像刻刀一样,近乎残酷地表现出历史的无情,这样才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这些传奇人物,到底失去的是什么?
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神话的高大上,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菲利普亲王内心的不甘,伊丽莎白女王面对妹妹爱上有妇之夫时在王权和亲情间的无奈,还有,丘吉尔离开唐宁街时的落寞与无奈。
无论史诗还是传奇,能够为后人所理解的,都在人性。英伦王室真正的高贵,不是在历史中一尘不染,而是经历过人性的深渊和王权的冲突,依然保持着王室的尊严和王权的尊严。
全剧最动人的台词,来自看着三位国王走上王位的祖母,在给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的信中,她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在你悼念你父亲的同时,你也要悼念另一个人——伊丽莎白·蒙巴顿。
因为她现在已经被另一个人所代替,伊丽莎白女王。这两个伊丽莎白会经常起冲突,事实是王权必须胜利,必须永远胜利。
当她面对新上任的女王,自己的孙女,完成对女王的跪礼,所有的观众都明白了这句台词的意义。
从历史真实中还原的人性,不回避人性与王权永恒的冲突,才让人了解了英伦王室何以在现代社会屹立不倒,这才是《王冠》最动人之处。
这部BBC范儿的美剧,豆瓣9.2都嫌低!说它每一集都是一部《国王的演讲》,太夸张。可是像第9集这样的品质,说它配不上奥斯卡,说不过去。
英女王的故事,还没讲完,我知道,你们最关心的故事,比如戴安娜之死,还得等等。后面的5季,按照网飞的习惯,应该有50集——一段大英帝国的历史,60集,讲完。咱们的武则天撕逼传奇,96集。
你想看哪一种王冠,美剧叔不知道,但是对于我来说,《王冠》这么牛的剧集,再久,也值得等。
本文作者:美剧大叔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转载需联系微信公众号:蜘蛛网订阅号(spider201310)
-THE END-
2 ) 第一集】给历史小白的部分注释
开片
乔治六世咳血(长期吸烟,患有肺癌)。
01:53
乔治六世患有口吃。
婚礼前,乔治六世授予菲利普一系列头衔:爱丁堡公爵、梅里奥尼斯伯爵、格林威治男爵,并允许使用“殿下”(His Royal Highness)作为称呼,授予“嘉德勋章”(国王可授予的最高个人荣誉,伊丽莎白比菲利普早一个星期获得勋章,表示比丈夫地位更高)。
1946年夏天菲利普向伊丽莎白求婚,订婚消息1947年7月9日才对外发布,11月20日举行婚礼。
03:59
两天后的婚礼早晨,菲利普把烟戒了。据他的贴身男仆约翰·迪恩:“突然就不吸了,一点困难也没有。”
10:35
此时的英国是克莱门特·艾德礼,于1945年取代丘吉尔(1951年丘吉尔会再上台)。
11:13
蒙巴顿伯爵是菲利普的舅舅。丘吉尔对蒙巴顿伯爵心存猜疑是因为他是艾德礼任命的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而印度在他的任期内获得独立。(之后几集还会提到)
12:53
镜头中是玛格丽特公主看向彼得汤森上校,后者三年前进入王宫工作,此时还未与妻子离婚。
13:24
菲利普的4个姐姐都嫁给了富裕的德国王子,跟纳粹党有所牵连,姐姐塞西尔一家在空难中丧生(后面会提到),或许因为这个,此处丘吉尔说3个?
15:04
王室的贵族觉得菲利普只是穷困潦倒的外来户,把他看做“德国人”。
15:39
菲利普八岁时被送往英格兰一所寄宿学校,一年后他的母亲患上精神分裂症,被送往疗养院,出院后前往雅典建立了一个希腊正教的修女会。
18:00
1948年11月14日生下查尔斯王子,1950年8月15日生下安妮公主,期间伊丽莎白在马耳他陪伴军旅生活的菲利普,乔治六世的健康状况一直在下降。
21:16
1951年9月,手术中医生切除了乔治六世的左肺,但对外宣称正在好转。
24:59
国王不喜欢上一任首相艾德礼,但仍然要对外保持中立。
33:40
婚后二人选择住在克拉伦斯宫,但需大规模翻修,由菲利普负责(伊丽莎白在蜜月时曾写信给母亲:“自己希望丈夫在家里的事情上做主”)。
34:54
冬天圣诞期间在桑德林汉姆庄园住6个星期是王室的传统,可追溯至爱德华七世及其母亲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46:44
一方面乔治六世的登基纪念邮票上印有夫妇二人头像,说明恩爱;一方面又有爆料国王曾殴打过王后。🤔
【pass:因为本人是历史小白,看剧的时候迷迷糊糊,想要看到更多解释,所以看完那么久之后,兴起码了这点东西,希望能帮到和我一样的小白啦~∠( ᐛ 」∠)_
3 ) 王冠易戴,其重难承:还得有一颗不怕碾压的心
女王形象被搬上银幕多次,这次有点儿不一样。
网飞投资1.4亿英镑的大制作《王冠》,
故事丰富饱满,画质清晰感人,评分居高不下。
那些历史上真实的场景,那些教课书里的枯燥人名,
一下子活过来,在眼前铺满,
好像一伸手就能抓住,一伸脚就能走进。
这剧未有热血沸腾,也无刀光剑影,
却可以叫人耐下心,品咂其中滋味。
换个俗气的抒情点的剧名,
它还可以叫“女王的爱与哀愁”。
女王不再只是高不可攀的掌权者,
她还是有血有肉的女人。
戴上皇冠的那一刻。
昔日养尊处优的公主,
转眼成为政事缠身的一国之君。
在外,她沉静内敛,她面带微笑,
她挥手致意,她君临天下。
回家,她有小情绪,有大烦恼,
有各种纠结和不如意。
但她知道,既要维护女王的形象,
还得过好自己的日子。
尽管王权时时给她添堵,但她却不能甩手不管。
这是一个宿命般的故事,也像一个宿命般的结局。
一
王冠易带,其重难承。
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礼当天所戴的王冠,总重2.2公斤,那一顶帽子置于头顶,闪闪发光艳羡世人,却也真的可以压到头疼:那重量一方面来自于王冠的材质,一方面来自于身上所担的责任。
此前对女王的总体印象,基本是“没有实权的君主,过优裕的生活,享民众的爱戴,忙时接见外国元首,出席各种庆典,闲来种花养草、含饴弄孙,有时要对付八卦小报,还要捂住家庭的丑闻。”
看完全剧才觉得,活在世上,谁都不易,自带神圣光环的女王亦无例外。
普通人尚有大哭大笑的权利,女王不行;普通人还有逛街购物的乐趣,女王不行。她像一趟被预设了程序的列车,只能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行。
爱默生说,要么享有权力,要么享受乐趣。做女王,天生便被剥夺了乐趣,她所享有的,亦不过虚化的权力。
她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还要不断地和丈夫妥协,出访时则代表大英帝国的形象,在家时还得尽家庭的责任。
她是母仪天下的一国之君,她还是妻子、母亲、女儿、姐姐,君主的权力,她所享不多,普通人的烦恼,她一样没少。
伊丽莎白二世超长待机的一辈子,就是做平衡的功夫:在女王与女人间,在传统和现代间,在人民和政客间,在亲情和责任间。
若让她选择,伊丽莎白二世最想做的,大概是相夫教子的农场主妇,或英国驻马耳他的军官夫人。
她竟然没有可能安排自己的人生——这是独属于女王的悲哀。
二
女王非一日炼成。
最叫我讶异的,是女王的一身本领。
她可以驾车飞奔,她可以骑马驰骋,她熟读英国宪法,又精通于穿衣戴帽的日常妆扮。
她还是赌马高手,有经济头脑,通过赛马成功赚取过不少散碎银子。
身为温莎王室的长公主,第一顺位继承人,自小被父亲乔治六世严格要求,同样是女儿,她承受的是未来女王的训练,妹妹玛格丽特则被视为父亲的小甜心。她稳重、老练、循规蹈矩,玛格丽特放纵、独立、个性十足。
二战爆发时,女王还是个13岁的少女。她和妹妹玛格丽特奔赴苏格兰巴尔莫勒尔海滩避难。有人建议两位公主应去加拿大避难,母亲伊丽莎白王后坚决反对:孩子们不能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
1940年,14岁的伊丽莎白公主首次发表战时广播演说,鼓励避难中的儿童。
1945年,19岁的伊丽莎白公主说服父亲,加入后方防卫支援部队“国内妇女支援部队”,成为伊丽莎白·温莎名誉少尉,她学会了开车、修车,是王室第一个经过正式训练的汽车修理员。
21岁生日时,她向整个英联邦做广播演说,宣誓将终身为英联邦和帝国人民服务。
初登王位,与丘吉尔召开每周一次的御前会议,发现自己对政治一无所知,经常插不上话,表现不够自信,便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恶补各种知识。在强势的丘吉尔面前,她需要保持女王的形象和自信。
女王还得有超人的精力和旺盛的体力。在位60余年,伊丽莎白二世出访海外300多次,主持超过100次国宴,收到过350万封信件,授予了近40万个荣誉头衔和奖项。
她每周要与首相举行一次会晤,讨论国家事务。
所以受民众爱戴,不仅仅因为她是女王,还有她的人格魅力,她的不服输的精神,以及她好学不倦的人生。
三
成为女王,孰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不羁的丈夫不愿意接受形式大于内容的生活,不愿意降低自己的尊严,与她产生各种摩擦和对抗。他在外还干下了许多风流韵事。
母亲感觉到女儿长大成人,独挡一面,自己不再被需要,母女之情渐渐疏离。
妹妹恋上了离婚的男人,她同情妹妹,却受制于传统约束做出拆散这一对恋人的决定。
远在法国的伯父也来凑热闹,不停地制造各种麻烦。
剪不断,理还乱。
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女王也有失控时候。
她大喊大叫,和丈夫吵翻,她质问丈夫敢不敢像她一样发誓“你是我唯一爱的那个人”;妹妹玛格丽特愤恨地咒骂她,讽刺她是没有个性的女人,妒忌父亲给自己的爱更多,女王顿时变成争宠的小女孩,反唇相讥,怒目而向。
冷静下来,她总是能够出于责任和担当,做出冷静的决定,尽管那决定看上去那么冷血,又那么没有人性。
她的痛苦无人可懂。
她可以为帝国形象牺牲家庭,但在必要时,她维护家庭的决心也绝不退让。
她争取为自己的儿女冠夫姓,她为丈夫谋得加冕礼主席的职位以照顾他的体面,她努力维护妹妹追寻真爱的权利。
这部剧NB之处在,它未一味地强调牺牲,凸显伟大,也着意渲染女王作为女人的一面。
她有她的缺点,她有她的个性,她有普通人都有的感情。
这也是让观众能够产生亲近的原因。
四
尽管是被虚权的君主,她却不愿只做一个摆设。
她不想要既定安排的秘书,想要换个现代点的年轻人,改变沉闷无趣的传统;
面对强势的丘吉尔,她以沉静老练的语气斥其不从国家利益着想,隐瞒了患病的事实;
她出国访问行程满满,脸已笑僵也不肯休息,往脸上打松驰针时毫不犹豫;
……
据说这剧集将拍六季。只这第一季便已征服众多观众。
不知女王超长待机的一生,究竟还有多少精彩故事可续。
对未来的五季充满期待。
4 ) 我们不断被说服,我们不断在反驳
我终于跑完了“观看〈Crown〉(《王冠》)”马拉松,到现在它更新到第四季,待播第五季,从乔治六世在位一直到伊丽莎白二世掌权至中年,女王把这条路越走越坚定,家庭中各个成员却迷失各自的迷失。
第一季其实是我最喜欢的一季,它把每个人物的自由和骄傲之间的挣扎讲得太好了。
为了完成婚姻的自主选择,被迫退位的温莎公爵有多爱损女王的继位仪式,就有多舍不得这本属于自己的王权,平衡自由与骄傲的方式,他选择了以无视、嘲讽的姿态对抗向往和遗憾。
这像人世间的任何事,它不仅会停留在王室里,它停留在任何地方,接受每一个选择的另一面,有的时候太难了,道理应是好事不能你一人占全,但落在真实生活时,平复我们的也许是激愤的情绪,是嘲弄的意味,总不会是那条谁都懂的道理。
玛格丽特公主这条线的故事,我看的时候,难过,鼻腔和眼睛都成了被堵塞的通道。玛格丽特公主作为一个基督徒和王室成员,为自己和Peter的婚姻争取了些年,但四面八方的压力、威胁,最终还是将她压死在白金汉宫的森严之中。
她没有办法离开王室带给她的一切,最多她只能做到在内部进行对抗,她无法做任何外部的进攻。接受,看似是一个平和地将往事压于箱底的姿态,但它反噬的力量却极大。玛格丽特公主一生都在寻找有别于规则,最接近自由的情感和人,但她一生都没有得到。
自由当然会生长在被控制的环境中,但如果它冲不破这藩篱,它就一生都是被控制的自由。
也只有第一季对Mother Queen的挣扎做了表达,她想要在海边花100磅买下年久失修的城堡,和城堡主人的交谈中,她抛去头衔的交流最终被白金汉宫对自己的急召打断,城堡主终于知道她是谁的时候,Mother Queen哭着说,你终于想起来了。
这句话里有期待被认出,期待被俯首称臣,也有被认出后,对突然在彼此之间竖起铜墙铁壁的无奈。最平凡的情感和最高的王权它大部分时候肯定是相悖的,我们是人类,所以无法真正生活在哪一个绝对的立场,我们只能生活在这个夹缝中。
Mother Queen在这个夹缝中,玛格丽特公主、温莎公爵、菲利普亲王、查尔斯王储,包括女王自己,他们每一个人都在。
在这四季中,他们每个人都会对王权更坚定,会更冷静,会讲些残酷的道理,但也并不影响他们总有那么几个时刻,是没办法说服自己的。
不仅是他们,我们也一样,没有一条铁律可以说服我们的一生,我们要不然不断被不同的东西说服,要不然不断用同一个理由去辩驳。
5 )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其实说实话,我看完了第一遍,但是我觉得我并没有看懂,所以我决定再看一遍。
因为豆瓣的评价我很好奇这部剧,所以就在网上找了资源。
我把我的观点分点说吧!
1,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女王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既然选择了就得负责到底。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女王的责任在我们的眼里更加的重大,她要为她的子民负责,她的每一个决定不只是为自己考虑,她要以大局为重。
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哪怕让自己的妹妹恨自己也没有赞同妹妹自己选择的婚事,她又何尝不爱自己的妹妹呢?她又何尝不想成人之美呢?可是她不能,她有来自于内阁的压力,她有来自于教堂的压力,她是整个宗教信仰的捍卫者,她别无选择。
2,得到也意味着失去。
她得到王位那一刻或许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她将失去很多。
首先她失去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我不是说支离破碎的失去。原本她和自己的丈夫还有孩子生活的很幸福,原本她的孩子可以跟父亲有姓氏,原本她可以做一个丈夫背后的小女人,可是在她成为女王之后,这些东西她统统都失去了。她的孩子不能随丈夫姓,因为她的孩子是王室的子孙,将来也要继承她的王位,所以她的孩子只能随她姓。
当她的丈夫说出那句她剥夺了他的梦想,他的人生,他的家庭,现在连他的姓氏也要剥夺。
那一刻我是无比疼惜她丈夫的,可是转念又想,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吗?
她没有!她有多爱她的丈夫世人都看在眼里,可是她不能有半点任性,她的任何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她的王国。
她失去了自由的时间,她以后的精力几乎全部用于政务的处理,整部剧我都没有看到她陪伴自己的小孩,全部是她的丈夫在跟孩子嬉戏打闹。我不由得想问,她的孩子与她亲密吗?孩子小的时候都不能给予陪伴,长大以后会抱怨她吗?
有得必有失,患难得失全在一念之间。
3,清楚地定位
她刚上位时并没有什么实权,首相丘吉尔基本掌握了全部实权,她说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可是她不甘于自己没有实权。
当她果断的说出,不管你们怎么建议,我才是这个女王,我才是最终的决策者的时候,她开始真正的掌握实权。女王也非一日练成,她也是一步一步成长的。
当她清楚了知道了自己的定位,“我就是女王,我才是这个国家的主宰”,她才成为真正的女王。
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们没有明确地给自己定位,这样的生活是可怕的,就宛如没有灯塔照亮航海的船,会迷失方向。
无论是生活还是感情我们都要清楚自己的定位,这样我们才会越过越好,越走越远。
4,成功需要合作和对手
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成功少不了身边能人力士的帮忙,只有合作我们才能更加平稳地走向成功。
女王的成功少不了首相丘吉尔的帮忙,丘吉尔的一生都献给了政治,在女王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选择退出。
如果女王没有和首相合作她无法快速地成长,她也不会获得实权。
即使首相在逼她做出一个个艰难的决定时她痛苦万分,她不想去伤害家人。
可惜忠与孝自古都不能两全,必舍其一才能前行。
同样的她的叔叔对她的王位也造成了很多的影响,即使她的叔叔是恨她的,但是两个关键时候她都听从了她叔叔的建议,她的叔叔是她的对手,同时也是她的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每一个艰难的决定她都问了她的叔叔,也可见她叔叔在她心里的地位。
她叔叔也并没有错,只不过是爱江山更爱美人。
总的来说,这部剧真的很不错,很多细节我还是没有看懂,所以我会再看一遍。
好的东西也值得反复。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6 ) 不是你混得不好,技术投胎也烦恼
剧里出现的帝国王冠真身我没见过,但属于伊丽莎白二世的王冠,我见过另一顶。
前年夏天跑去爱丁堡边缘艺术节,顺便观光了城堡,就见到了。人们排长队进一个旋转上升的小塔楼,楼上放的就是象征苏格兰君主权的宝剑,权杖,和王冠,还有一块看似平凡无奇的加冕石,每件各还能说出几桩野史。几百年了,为了盘这么几件东西,英格兰和苏格兰人民大战不下三百回合。
那个操着销魂的苏格兰口音,穿着苏格兰短裙的男导游也神秘莫测:『现在的英女王同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女王,所以这顶王冠,暂时是属于英国皇室的。不过等到下一任君主上位,王冠可要还给苏格兰喽!』
同行的朋友看这东西金光闪闪,简直什么贵镶什么,就酸酸地说:『戴上一时爽,不过脖子也要断了吧?』
爽,都在心里呀!我当时这么想着。
有人造过一个词,叫『技术投胎』,指他人生下来就在一般人花多少力气也到不了的起点。
举个🌰,就好比你很享受谈恋爱时看看电影拉拉手,暂称穷光蛋式的浪漫。突然有一天女朋友告诉你,现在搞对象,流行先给女方浪掷千金,豪宅起送,比如,她就收到过这么N套......这起点太不一样了,值得生气。
说实话,我们这种平凡人,光想着自己没受到的好处了,要怎么理解技术投胎后的烦恼。《The Crown》里出现的哪一个人不是技术投胎的受益者。很多人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知道重,但具体有多重?太抽象了。
那就换一个角度讲讲吧:技术投胎者要吃的苦,你也没吃到呀!张女士的那句话反过来怎么说?你穿不上的华袍也沾不上虱。
我试着厘清一下这部女王养成记里的主要人物的关系。如果这里史实虚构傻傻分不清楚,请不要怪我,毕竟我看的还是一部讲皇室的肥皂剧。
伊丽莎白二世倒霉的爸爸,老国王乔治六世,作为次子,本来根本就摊不上当国王的使命。他那位性格软弱的哥哥,伊丽莎白二世的伯父,曾经的爱德华八世,后来的温莎公爵,在二战时面对德国人性格十分软弱,想了一个逃进温柔乡的办法让皇室蒙羞,讨离异、且前夫在世的美国交际花当老婆,在这件事上开了个头。于是这位《国王的演讲》里写的乔治六世,只能结结巴巴上位,又几乎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就罹病去世了。他母亲玛丽王太后说,我的一个儿子是被另一个儿子害死的。
温莎公爵和妻子演的是一场被贬谪到法国,有家回不了的苦命鸳鸯戏。皇室说起『那个女人』,也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两人表面上与皇室维持友好关系,想尽办法领津贴,私下则骂骂咧咧。真爱说了那么多遍,不是为了撒狗粮,而是为了说服自己,没有做错选择。
公爵心里也不是不想当王。这个念想变成了法国家中的阁楼,里面装满了他短暂身为『爱德华八世』时的纪念品,变成了他时常吹响的苏格兰风笛。这个念想,变成了他与庶人同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典礼电视直播时的刻薄吐槽。侄女真正戴上王冠的时刻,直播中断了。别人问他这个『圈内人』,为什么?他说,『因为此刻,她就是神。』
谁要当这个没有实权,又一辈子被约束的神啊?
但这种事,没的选。『神』身边的人,也没的选。
女王小时候帮助过父亲在加冕典礼前演习向教会、议会、人民宣誓。轮到她自己的时候,她问能不能借帝国王冠来练习。
『借?这顶王冠不是你的,又是谁的呢?』
老国王得知自己重病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安排女儿访问邦国,另一件就是给女婿安排工作。周围的侍从都虚情假意,只有老国王知道自己时不久矣,特意挑了一个大雾天,带着大家都不看好的女婿去猎鸭子。
史传这位女婿,菲利普亲王,是出了名的喜欢裸睡,剧拍得很仔细,出现了好几个早晨他光屁股被叫醒的场面。这次是老国王亲自出马。在湖上,老国王一句点破:亲王这个职称,才不是你的工作呢。
『She, is the job』。爱她,保护她,没有比这更伟大的爱国了。看到这里有些泪目。
女王的丈夫,就这样变成了一个被闲置的男人。他的孩子不能继承他的名字,要姓温莎,他不能先行于他的妻子,他必须在加冕典礼上向自己的妻子下跪,余生必须留守白金汉宫,他也不能继续自己的海军事业。为了培养点爱好,他跟着玛格丽特公主的姘头学开飞机,几乎提前感受中年危机
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在剧中的性格十分飒爽,爸爸在世时的一句『Lilibet is my pride, but Margaret is my joy』让她恃宠若娇,但并不令人讨厌。22岁的玛格丽特爱上爸爸身边比她年长16岁的侍从,又是离异,前妻在世,人民拥护的姻缘却被英国教会否定。姐姐作为皇室家长不能支持她的自由婚姻,也是一种痛苦。
还有一条线没有说,丘吉尔,倔强的人民领袖战后服老的一段,人物刻画得特别好,不展开讲了。提示大家注意他和女王口音的神还原,还有很多场景服装的设置,都是这部剧讲究的地方。
至于不仅有王冠还有很多顶帽子的女王本人,还在超长待机呢,也是真敢拍。提供一个小道消息:《王冠》一共会出五季,每季跨度十年。掐指一算也能拍到现在了。
很多人还提到,这部剧是靠钱砸出来的。就凭能让平凡人看到极尽完美中的身不由己,该砸。
我不得不说,丘吉尔这个角色实在是太出色。他不是巅峰时期的首相,而是日暮夕阳的老人。那种徘徊在坚持和放弃、强硬与失落之间的心理状态,被演绎得极妙。
本年度看过的最棒的剧!要比HBO的西部和醉夜之奔好很多!Netflix一下子出10集就是让人看得过瘾!就用两个字来形容:精致。
精致 补习一段历史 对人皆向往的生活和头衔 有更近一步了解还有 学习下英国人的说话方式..相比之下美国显得白话连篇...
才刚看完第一集,看到老国王对女婿说你的工作是爱她保护她的时候我哭了
难得这世上还有“精致”的存在。
這部影集有只一個缺點........沒有帥哥
最感动的几幕:1.国王乘着小舟跟女婿说要保护好他的女儿,戴着生日王冠饱含热泪与家人子民合唱共度圣诞。2.女王登基,伯父又傲娇又羡慕又庄重地解说着,其后对着夕阳边吹着边流泪地缅怀故乡3.女王为丘吉尔祝词,丘吉尔与画家争执到不得不承认老去到最后焚烧着画像。这才是一部史诗大剧! @2016-11-15 11:12:05
哪一种荣光不是戴着镣铐跳舞?
我没啥高尚的评论,只是看懂了女王的一生,也许她一直高傲,和蔼,从不低头,但是,到头来也是个女人,还有女王一生不低头,是因为,王冠会掉……这是真的……
A true epic 厚重隽永而不疏离做作 服装道具镜头美轮美奂但不及演员表演十分之一的触动人心
只是吐槽:菲利普亲王可是有名的美男子,MS真心不好看啊!九集过后,怒改10分!
题材本身实际平常至极,全靠一流的剧本、导演、表演、配乐、布景。这就是如何把白菜做得吃起来像是山珍海味的功力。
表演、摄影、音乐完美组合展现,例如丘吉尔画像那段堪称经典,画展时丘吉尔、画家、女王的表情、场面镜头多角度的剪辑、画家说丘吉尔老而不自知那一刻的静默、酒宴与烧画的穿插及最后丘吉尔夫人痛绝的一转身,完美落幕。编剧差了点希望看到的事情。女王的六十年是英伦下坡的年代,大国走向独自。
一亿胖子没白花啊。
想说服老婆看这个剧。无法说动。后来我说:这是英国的甄嬛传,她就去看了
英国女王居然没有接受过通识教育。。。忽然觉得有点难过。之前在哪里读到过玛格丽特公主,因为这样的教育一直也没有什么爱好,不爱看书,也没有兴趣,不需要工作也没啥追求。。。就这么一辈子过去了。王室那么有钱,却不给自己的孩子 提供最好的教育,真是奇怪习俗啊。
老国王、丘吉尔、还有爱德华八世,演得真好
全看完,改五星。丘吉尔那一集简直是杰作啊杰作!!!!
镜头好美,故事整体叙事流畅,从第二集开始进入正题,女王的演绎非常棒,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说的太对了,很少有人能担得起这种重任,光看电视我都有种压力感,耐飞又一次奉上了一部好剧。
制作精良,恢弘大气,剧本抓人,演技在线,各方面均为上乘;群像鲜活生动,互相制掣表现得丝丝入扣,关乎国体政体的勾心斗角自不必多言,家庭内部的微妙情感亦定位精确;第二集感人,剪辑棒,泫然欲泣;第七集画家乃最佳配角;现实中后来他们各自成婚,誓言就是用来破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