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以为是个复仇爽电影,看到后面却笑不出来了,大概是因为电影先入为主的海默夫人视角吧。以为将别人的命运玩弄股掌,最后却发现一场空。千算万算也没算到侯爵真会爱上容耶少女[笑容逐渐凝固]。
作为朋友,夫人最了解侯爵,选的人侯爵会一见钟情那也是很自然的吧。容耶少女的年轻美貌对她的上位加成很多,当然除此外出淤泥而不染的正直善良真诚也吸引侯爵这种过尽千帆的老渣男。
侯爵这样的人很难被伤害到,一切抉择遵从本心并毫无愧疚感,金钱名誉虽然重要但他也不是视之如命。或许这场谋划出来的欺骗反而令他平淡无聊的贵族人生有了点刻骨爱情的感觉呢,谁知道,毕竟人性本贱。
爱情这种东西毫无道理可言,消逝的时候最好不要纠缠,否则割伤的只能是自己。它的产生就是一个人主观的感觉,消逝之时痛不痛苦对方是无法感知的,报复根本没意义。就像那个好闺蜜一样,输不起就干脆选择不开始。那个闺蜜才是真正的好闺蜜。
夫人中途收手或许会好点,由着侯爵自己去发现可能他反而不那么沉迷。提出结婚就可以看出他的认真了。侯爵爱情很浪,人却不坏是个绅士,一旦结了婚他反而会出于男人式的同情怜悯以及责任,不会轻易抛弃本就命运悲惨却又楚楚动人的少女。但是但是,作为贵族如果他提前知道一切,不是简单睡一睡,而是依旧爱到足够勇气去娶一个名誉受累的姑娘做侯爵夫人,阴暗地猜一下,他可不见得有那勇气。
渣男和少女最终会不会happily ever after不清楚。渣男或许尿性不改或许浪子回头,这也是令人难受的地方,啊,没有看到渣男火葬场的俗套狗血好难受,啧。他毁了那么多姑娘的芳心导演干嘛不让他娶一个他非常爱,却浪到没边的真妓女,婚后给他青青草原绿崽万千要他痛苦一生,这才是常规的王炸报复好嘛。
只给2分!
人最大的自尊和自信可能来源于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夫人最大的恨来自于哪里呢?可能不是来源于爱情的消失和被抛弃,没有爱情她一样活的体面又优越,并且以她的条件,找个大概体面的丈夫也并不是难事,她金句频出,自信对男男女女的那一套看的通透冷静,对生活理智却也并没失去情趣,她的笑容也曾经真诚开朗亲切,她自尊自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却并不奢望有另一个灵魂能读懂自己,可这样的灵魂就出现了,至少她这样认为,原以为侯爵也就是跟别的男人一样而已,只是她也觉得他还算真诚有趣,又是跟自己一样的尊贵阶层,就宽容的接待他追求自己这件事,并没有严词拒绝,结果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她发现这是一个特别的男人,并且这个特别的男人还发现并读懂了特别的自己,爱情就这样发生了,惊觉时已然洪浪滔天,结果几年下来,轰轰烈烈的爱情早就悄然无息的走远了,消失的不尴不尬,原以为是两个独一无二的灵魂的结合,结果自己在他眼里早已泯然众人矣,连分手都分的那么的狗日的,在他人眼里也只是侯爵的猎艳名单中的又一个句号,这不是背叛与抛弃,这是侮辱!银牙咬碎,此恨绵绵呀,但是自己是贵族,体面是要的,修养是要的,输了情不能输了这口气,老娘也要让他尝尝什么叫侮辱,于是一顿操作猛如虎,真性情高冷少女成功把侯爵吊的意乱情迷,爽文情节持续到新婚第二日谜底揭开大戏上场时达到了高潮,剧情却走向了一个意外的方向,如果侯爵只是一般的渣男事情就简单了,可侯爵是渣男中的极品,极品到已经像情圣的渣男,他纯真的就像一个无辜的孩子,永远跟随自己的内心,从不为世俗的眼光口舌所左右,他的心有钻石的清透和光芒,总能有力的冲开所有关闭的心房,可他也混蛋的像个孩子一样善变,不专心,顽皮,永远会被新鲜感和美丽的新玩具吸引,对于孩子来说,只要自己喜欢的,是没有高低贵贱的,但同样的,只要已经不喜欢了的,也不会去想应该不应该的。女士们不必带入夫人的角色,替她感到悲哀,总还有优质的男人就欣赏成熟女人的风韵,小姐姐们也不必为容基耶尔成功上位感到童话般的幸福,孩童侯爵的爱不只又能持续多久,而容基耶尔可爱的真性情在侯爵眼里也有可能变成乏味与冷淡,不过至少侯爵夫人带给她的优越生活至少能稍稍弥补下她操蛋的童年吧,倒是最想提一提的是巴黎好闺蜜,这是我感觉最敬佩的角色了,她对自己的看法客观理性却深知自己的无奈,闺蜜幸福时会真心的为她高兴,自己产生嫉妒的感觉的时候会真诚的表达出来,面对侯爵带着妻子去乡下避流言的时候会善意的安慰,闺蜜最痛苦的时候会真诚的说善意的谎言,这已经是我认为在生活中能达到的最真最勇最善的状态了!
本电影,从星座角度,画面美,插画美,服装美,台词优美,一直演的是金星。没有火星,没有交恶没有争吵。连复仇都并不凶猛。
结尾去了乡下并一定意味着happy ending。作家月亮金牛合了海王星。原著的作家,就娶的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女人。女方妈妈再三阻挠,要钱。作家的父亲不给钱,赶他出家。女人以自杀逼母亲同意嫁人。最终母亲心疼女儿,允许俩人结婚。但是作家婚后,觉得没有精神交流,最后还是出轨了。因穷,拼命写作,赚到钱都给情人。老婆生孩子夭折了。当时男人渣,是当时社会所允许的,男人无力养活情人反而是奇怪的事。欧洲所有著名男人私生活,普遍渣。
电影里,女主角就是完全一直在自己的那个爱的很小的范畴里把自己困住了。最后她的好朋友都没有好意思跟她说实情,其实就是维护她那种自我的感觉嘛。其实是比较可悲的。
必须承认是小妓女牛逼,套路了男爵。看起来是夫人利用了小妓女报复男爵变心。其实还不如说,小妓女利用机会,把握机会,走上跨越阶级的人生赢家路。
PS,几百年了,小妓女能套路变成男爵夫人,和外围女变成天王老婆,有啥区别呢。
陪妈妈一起看的老电影,画风很美,剥开其实是个狗血的爱情报复故事。说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
一是,在伯爵夫人说送新婚礼物的时候,我已经猜到是要去揭露两母女实际面目了。当然我更阴谋论地想过,害死伯爵让他假装失足,就可以侵占伯爵财产了。但毕竟伯爵夫人受那个时代的限制,只能想到让伯爵名誉扫地的报复方法。
二是,少女的坚贞以及自尽跳河,我情愿相信她是爱伯爵而非心机。最后的和好顺理成章,落水后那样楚楚可怜对你倾诉爱意的少女,谁不怜爱呢。如果伯爵是个自律慎独、作风严谨的人,他不会容忍娶一个妓女回家,可是,他是个浪子,睡过那么多人,容忍度也很高,有着对浪漫爱幻想,他也并没有那么在意少女的出身,他们也可以短暂地幸福一阵子。总之,这个结局对少女来说,就像是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最好的结局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还在很心机地想这对母女会不会反水,女孩有没有可能设心机,最后踩着夫人做踏板成功晋升贵族阶层。但是,老电影就是,你可以看到人还是良善的,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和反转。故事里,虽然伯爵很花,但是他是绅士,没有强求少女,在结婚夜说对着他以为纯真的少女说我等你。闺蜜真的很好,最后用善意的谎言让夫人安心。少女也很好,她知道欺骗是错的,她知道爱一个人就不能欺骗他。
反观现在的爱情,那些套路那些所谓撩人手段,就真的是我本身吗,就真的没有虚假的成分吗?面对这样一个跨越阶层的机会,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想抓住机会吧,现在加入豪门都成为卖课热门题材,学术妲己也不少,邓文迪之类也成为了励志故事。我们很难能坚守自我吧。
其实我挺能与夫人共鸣的,我也被这样潦草分手过,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就是不爱我,凭什么。为什么你可以那么温柔,从来没有这样对过我。但是在爱情面前,每个先动心的人就是先卸下盔甲的人,你把刀给了对方。无他,只能move on,放过他也放过自己。爱情不可强求,这个不行就下一位。夫人往后能幸福吗?恐怕只能等到她真正不爱,真正放下,遇到一个对她真心的人,她才能幸福吧。
好故事总是在微妙地折磨着人的道德底线。
一开始总觉得侯爵的幸福得来太容易,但他被愚弄,求爱不得的辗转反侧,精神折磨,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花痴,但是后期即使受骗,巨大绿帽子都扣头上了仍然喜欢这个貌美小姑娘,也许是真爱了,谁说花痴不能有真爱呢。
至于之后或许依旧浪荡,或许从此有妻如花,有子如玉,他该受的惩罚,该有的幸福,以他的智慧和性格,一生也就这样了。
但侯爵夫人可不一样,这种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杀人诛心。要报复负心汉直攻七寸,你是花痴我就找朵天然绿了你的花让你痴。
而且劝降技术一流,拿男女对立拉大旗作虎皮,以此拿捏那些被男人伤害了的女人真的一拿一个准,算计人都是直攻其短,还懂得放长线钓大鱼。
但也许是她没料到渣男也会有真爱,所以给人家最后还算出一个真爱无敌,但对付那些真·渣男,把女人做玩物吹嘘自己魅力挣面儿的人,全上流社会的耻笑真是妥妥的对症下药。
侯爵夫人地位不同,果然眼界不同,这种人是要去宫斗政斗的,爱情里的把戏太束缚她了,不考虑开启一下事业线吗夫人。
经常看到一个话题:
当女人遇到了渣男,应该怎么办才好?
当然是撕啊,完全不给对方一丁点的机会才是完美做法。
今天推荐你一部上流社会的女人手撕渣男的故事,绝对精彩!
今天的主角是:《容基耶尔女士》。
它是去年法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5部候选片之一。
另外4部分别是:《高潮》、《痛苦》、《监狱风云》、《四姐妹》,喜欢法国电影的朋友可以一看。
片中的服装和画面都很美,尤其二大女主演更都是标准的大美人!
随便翻翻她们的照片,他们现实生活中是这样的:
回归正传,来看看这群贵族们如何撕逼的。
渣男侯爵,有财富有名望,人长得英俊还有一张好嘴,所以没有他追不到的女人。
最近侯爵正在物色新的收藏,一个同样富有美貌的寡妇。
妇人,并不傻,知道侯爵的光荣事迹,当面告诉他:我观察那些自称在爱中的人们,我很快发现他们不过是在演戏,以此使这个世界相信并让他们自己相信,我只相信友谊,爱结合着肉体,是脆弱的容易受伤的。
换言之就是:老娘根本不相信爱情,别给我来这套!
但侯爵越是得不到,就越是有征服欲。
为了追到妇人,侯爵可谓费劲心思。
首先,在心理方面改变妇人对他的既有印象。
他给妇人讲他叔叔的恋爱故事并称之为他永恒的精神养分,他每一次的追逐新的恋情,都是为了从中发现像他叔叔那般典范爱情的一瞥,哪怕只在一瞬间,他都愿意。
借着【自然是无常的,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来感慨自己感情失败的无奈。
其次,就是展现高价值,引发好感。
侯爵命佣人带着二把椅子跟着他和妇人一起去看湖。
先是赞赏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然后再将二把椅子置身在湖面的情景,比作二个灵魂的结合,而其中自然是他们最佳的纽带。
将简单的物品和自然的相遇,通过文学的幻想,勾起夫人对爱情的想象。
最后,则是充满耐心地相伴和甜言蜜语的侵袭。
【人群和独处都让我心烦,只有和你在一起才是我所能找的最完美的社会!】
【听起来很傻但我喜欢看你微笑。】
四个月的朝夕相处,妇人慢慢沦陷了。
所以当她的闺蜜劝告她时,她完全听不见去反而对她说:男人是可以改变的,我日复一日亲眼所见。
后来,不用说我们也预料到结局了,侯爵借着工作名义开始慢慢冷落妇人。
这分明是渣男的常用套路:得到之后厌倦了,开始冷处理,或许还有些留有表面的温情,但只是不对你热情了,你因没有回应所以少了期待,觉得爱情消失了,然后可能会受不了,最后感情不了了之...
正如有些人说的那样: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伤心不已的妇人,决定报复侯爵,好戏才真正上演了...
妇人找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女(妓女),制造一场设计好的邂逅,让侯爵认识她。
妇人运用欲擒故纵用得相当巧妙,将少女包装无比纯洁,同时偏偏又让侯爵无论如何都接近不了她。
这强烈勾起了侯爵的欲望,正如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而其中无论侯爵如何表达心意,都将其拒绝。最终侯爵被逼的无奈,竟然决定牺牲他的猎艳之路,决定娶少女为妻。
当他们新婚后,妇人又告知少女的真实身份,声称给侯爵找到了真正配得上他身份的女人。
侯爵成为了全城的最大笑料。妇人以为教训了侯爵,却不知最后反而成全了对方。
一直受妇人和母亲所迫而假装贞洁的少女最讨厌谎言,在直言不讳自己的过往。
侯爵告诉少女他会给她们一笔钱并且她自由了。
少女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当你能评断我的行为,当你能看到我心中多么憎恨谎言,我才能得到自由。当你看到从前的过错离我多远时,我才会自由。
出人意料的是,少女最终却得到了侯爵第二次的爱。
电影最终是这样结束的:侯爵遇到了妇人的闺蜜,侯爵让她转告给妇人:替我谢谢她!为了复仇,她帮了我一个忙 :一个人能为二个人做的最好的事。没有她的怨恨我也不会遇到我的妻子。
以为达到了自己目的的妇人,也不过是获得了短暂的心理满足而已。
一想起侯爵和少女一起去了乡下躲避流言,她的嘴角还是会不自觉地露出了一丝苦笑。
其实,妇人也只是这场好戏的受害者之一,她的痛苦在于还没有完全的放下。
比起原谅一个人的大度,倒不如聪明的在一开始就学会坚决的拒绝,这样才是避免自己沦为爱情悲剧的最好办法!
希望每一个声称为什么总是自己会遇到渣男的女性,都能明白这个道理,而最最最重要的其实是学会自省,想一想自己身上是不是有一些不好的特质,及时改正它被让它成为拉你入失败的因子。
当然过度的保护自己也不对,就像妇人的闺蜜那样对男性保持着过度的警惕,将自己彻底地保护了起来,完全不给对方接触她的机会,自然没有什么事情会发生在她身上,也就不会遇到伤害。
毕竟要想恋爱,就要学着去相信爱情,去打开自己去一点点尝试。
但对待对方多一点冷静和思考,一旦发现对方可能是渣男,就应该高度警备,就应该懂得保护自己,不该渣男们一点机会才好!
毕竟爱情对于那些没有它的人,是一种羞辱。
为了不要沦为羞辱,每个人都要睁大眼睛哦!
本以为是女性复仇记,没想到是男性寻真爱记。故事轻巧,节奏明快,光美画美,作为小说故事满平庸,作为电影,当餐后甜点看,还不错。
3.5 对白写的都是无边的情话,很实用。
8分。剧本很好,对白有趣,人物有意思,剧情不好猜测。先看的剧本,再看电影感觉有点薄弱,画面色度泛白缺少古典感,乍一看女主角也并不出彩,但是看完全片还是觉得整体呈现度不错,饶有趣味。主要人物就五个:女主、男主、男主新欢、女主闺蜜、新欢妈妈,设计得有话剧感,彼此压制、互补、推进,制造戏剧化波动。最后闺蜜对女主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女主得以心如止水以为教训了男主却不知反而成全了对方,容易陷入情网得手又很快厌弃的男主被欺骗又丢失了尊严得到了一个风尘女子做妻,被迫假装贞洁的新欢姑娘其实恨透了谎言直言不讳自己的过往却得到了男主第二次爱。充满幻想成分而又理性化的爱。女人的复仇让以为得到真爱的男人幻灭,而幻灭之后又遇到第二次的爱——抛却幻想赤裸裸真相下犹存的美。观影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飞往巴黎的飞机上。12/18
像老故事《唐怀瑟》一样,男性社会里那些道德与羞辱的真正代价,总是由一个年轻单纯女孩来承担的。幸好在这里,她美到可以逆转命运。
电影节首场观影,来看古典油画质感。这依然是timing问题,侯爵经历无数女人,对他来说生命经历的填空即是救赎妓女从良,并非她多么感动他。侯爵这样的人是没有真爱的,或者说衣食无忧且对感情理解止步于狩猎者心态的人是没有真爱的。
基于爱情设计的一场性别之战,原本还是很有趣的,但在结尾,导演自己又不可救药的在自我感动中为男人开始辩护。
1.一直在疑惑最终会如何做道德平衡,嗯~结局让我很满意。2.复仇过程其实是很无聊缺乏悬念的,所以丑化甚至萌化了男主走了滑稽剧的路子,跟前边古典气质的偏文学叙述挺割裂的。3.被压缩的剧情时间没有使用字幕,都用了画面元素或对白做暗示。4.台词写得太机灵了~
所有人物的性格都展开了.....除了美丽庄重的女儿角色。有百分之七十的可能,是段位最高的人。而伯爵夫人也很鬼才很聪明很有自己的想法很吸引人,只是她把男女之间的感情看得太重了哎……求的太多了。请你回头看一眼你的挚友!你的挚友很爱你!不用再从男人身上寻求安全感。巴黎还有数不清的颜值吊打侯爵的美男雅灭蝶,请放飞自我享受智商和财富带来的幸福吧夫人!
“自古情深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古典法语,刚开始差点退场,到后来才有意思。女孩子真漂亮
小品式故事,单线叙事,感觉是小成本话剧风。前半段仿佛只有女主一人有脑子,后半段发现只有女主没有心。结局是我喜欢的类型(女主把自己作死了)。Only love can cure love.
低配版争宠。7.19@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结局有点套路了不过整体还是很好看,另美人好多超养眼啊
真是一门美丽的语言。Netflix重新包装的Lady J让我以为这是个Netflix电影。还有自从看过dix pour cent,到处都能看见里面的女演员?
1.古典文学改编,尤其是这样文学感如此强烈的台词蛮考验导演调度的,有点惊喜,尤其是看颈带一段、告白考验一段;2.光线的细微变化(看窗外)和直白运用(阴谋背光与剪影)、自然景观与室内、城市与庄园、镜子与画都作为画面表意,可惜的是,没有将服装作为风格以外一种更深刻的造型元素(差一点就有面料梗了);3.关于德福相配、关于宁静的人真诚的人,毕竟是古典文学改编。影像化效果是上乘了。
Play hard to get案例教学;结尾毫无悬念也难免落入俗套;全片高光时刻乃是男爵夫人说出对被骗老妇说出“如果所有女人都像我们这样,做女人将有更大的荣耀”和向侯爵狠狠甩出“我给了你你配得上的女人”两句;可惜结尾为了反转也还是给了侯爵他并不配得到的幸福;侯爵将女孩与拉斐尔作品和宗教相联系一处细节难免讽刺;四人进餐聊的哲学和侯爵自吹自擂的志趣也做作可笑。
这种法国话唠片我喜欢的呀,文邹邹的调调太适合古装复仇戏码。服装和几幕浓墨重彩的配乐深的我心。剧本不错,电影展开稍微欠了一点。结局也是挺好猜,不过也算是有点意思。三位女主各有各的美,表演也都在线上。要挑毛病的话,这片还是些许造作了点,不过有造作的主人公才适合这种造作的故事嘛…
在我看来为了一个男的搞这么多复仇,实则是女性的可悲。有这个时间干点别的不好吗。
对白、布景、服装、表演层面的多维度优美,在大荧幕上游历这部电影真是一种享受啊!Diderot式语言,听角色间单纯对话,竟也成了一种快乐。加之人物间心理、权力较量的巧妙MiseEnScène,关于女性处境的现代诠释,一部18世纪电影却完全不陈腐。Un film pétillant.
十之八九会受到严重的低估,然而这种全心全意计较爱里的得与失的情感恐怕只有那个时代的语境才能实现,而且略显简陋也无法掩饰诚意的制作,精妙如针的台词和编排都太让人受到故事本身的灌溉。我的内心很平静——在意甚至想挽回失去结果本身就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