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8
俄版的《拆弹部队》,战争场面的惨烈程度远超美版的《拆弹部队》,情感戏也不输美版,生活气息浓厚,但是在中国播映却波澜不惊,连个小浪花都没有,大概只能是俄罗斯的文宣远没有美国给力。尽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到底是没法和大象比。
俄罗斯上校迪马是个排雷方面的传奇人物,他千辛万苦的培养了一批叙利亚排雷兵,刚刚通过现场考试毕业,想照个合影留念,谁知站到地雷上面了,一声巨响,给一锅端了,上校因为顾及器材的安全,迟了一步,幸免于难,不过也震了个脑震荡。
本来已经安排迪马返回俄罗斯回家领钱了,偏偏他心心念念那个仅仅是一面之缘的叙俄混血女孩吉米赛然,从机场又返回了战场,重新披挂上阵,借机寻找这个女孩,他被这个女孩迷住了。
恐怖分子在炼油厂埋设的炸弹被破拆后疯了,开着上下左右全部加装了钢板的自制装甲车,车上装满自制炸弹,疯狂的冲向炼油厂,子弹打上去根本没用,双管机关炮也无可奈何,火箭弹打偏一点都不行,眼睁睁的看着它开进炼油厂才被击翻了车,结果和炼油厂同归于尽。
恐怖分子知道工兵排雷都低着头往前走,所以在果园里果树之间拉上一道道不到一人高的细线,布上了连环雷,幸亏迪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及时发现,调来扫雷车,否则那连续不断的爆炸,有多少工兵都得报销。
迪马上校终于联系上了混血女孩,两人见了面,互诉衷肠,约好一起回莫斯科。可是在之后的一次解救人质行动中,迪马从被打死的恐怖分子携带的手机里发现了这个女孩,原来她也是恐怖分子,炸死迪马培训的那批叙利亚工兵的炸弹就是她的同伙启爆的。
夜黑人净的时候,满腔怒火的迪马摸到女孩的家,打死了正和她欢愉的恐怖分子,问明女孩并无国仇家恨要报,纯粹是自愿加入恐怖组织的,这让迪马更加愤怒。女孩说出在一次行动中失踪的俄罗斯工兵队长瑞林·科斯佳没有死,想以此换取保命,迪马命令女孩和恐怖分子约好交换人质的时间和地点后,毫不犹豫的击毙了这个心肠狠毒,罪恶累累的美女蛇。有仇必报,这就是俄罗斯人的血性。
目睹了队长瑞林·科斯佳和妻子女儿一家人幸福视频的迪马决定亲自去交换人质。伊斯兰恐怖分子够歹毒,交换人质偷偷给人质身上绑满炸药,让人质手持一个引爆按钮,胸前再装一个平衡仪,背后还藏一个计时器,稍有不慎就引爆。迪马解决了两个,发现定时器时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只好拎着满是炸弹的马甲让人质瑞林·科斯佳队长褪下后快跑,结果人质得救,迪马被炸成碎片。
以前迪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离了婚,女儿也不亲,甚至连女儿的婚礼时间都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就在军队,会拆弹,教了一群拆弹学员。 毕业那天,迪马带学员拆实弹,准备之后发毕业证,中间来了个女人,迪马第一次遇到有女人对自己这么热情,大家聊的很投机……信号屏蔽结束后,反政府军引爆了炸弹,迪马的学员死伤惨重,迪马被自己的部队带走,临走前不忘带走那个女人。 一段时间后,迪马服役结束,他抓住路过的将军这个机会,成功的留下来。心里念念不忘那个女人,准备和拆弹部队继续返回战区。迪马的拆弹理念和拆弹部队并不相和,小摩擦也不短,甚至因为把炸弹带回营地而被解职。 那天,拆弹部队出任务被伏击。迪马挺身而出,面对队友的家人,他做出了承诺。解救队友期间,迪马终于见到了那个心心念念的女人,然而后来却发现她也是反政府阵营的一员,自己的学员被炸死也和她有着莫大的关系。迪马亲手枪毙了她。 交换人质那天,反政府军在队友身上设置了炸弹,迪马把活下来的机会留给了队友,队友有爱她的妻子,等着他回家的女儿,而自己什么都没有,连女儿的婚礼都改成了旅行结婚,他不可能参加……bom……结束
几乎同时期看了一眼阿汤哥的《壮志凌云2》,我不明白阿汤哥油腻的演技和美式爆米花风格的对话与串场,以及生硬的拍摄风格,高达8.3,这部才只有6.9???????
原谅我对那部《壮志》的难以下咽,以致于看了20分钟弃了,后期故事也许值8.3,那就打我的脸吧~但这部《沙漠》绝对是被大大低估的战争佳片,必须是8.5左右!!!
他把敌人的背心带回去研究,被长官康斯坦抵制,因为这威胁到团队的生命。他反驳排雷手只能靠他们自己,只要遵循抑制“”信号反应“”的规则,风险就是合理的!看似对方没错,他无视了集体利益。然而只是经历不同导致的理解障碍。后来,当这个叫康斯特基林的人被绑为人质装上炸弹的那一刻他也懂了,新排雷手的孤独和害怕,那份来自老兵的淡定与经验所给予他的安全感是多么宝贵……
历经生死,炸断了手指,才磨炼出一个老兵的淡定。这让我想起《黑鹰坠落》里的那个战地行走从来不躲子弹,异常镇定的长官!这些都是战场老兵才会有的特质!
故事从一个排雷教学开始,在一次毕业任务中被武装组织的炸弹袭击,他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学员。最后在学校门口,那个树立着无数学员头像牌如墓碑一样的场景旁,只有一个学员获得了毕业证书,强烈的对比更显战争的残酷。这些年轻人,作为排雷学员有一天是要到战场上为维护和平作贡献的。然而早早被敌人埋葬……
这可能是电影里最讽刺又真实的地方。原本因父母死于炮火而一心复仇的少女却沦为冷血的机器,在她眼中,已经从被裹挟到麻木到“(杀人)这只是一个任务!”迪玛,一个老男人的梦碎了,在她还试图用言语的伎俩哄骗他时,他的眼神变得冰冷……
朋友问迪马:
朋友说:女孩、自由、酒精的大学……他则是服役!一个可以证明他价值(经验与技术)的地方,战争任务导致了他婚姻的破裂,他便更渴望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他也是有梦中情人的,就是那个在沙漠中出现的叙俄混血女人,他还想撤退时和她一起回俄罗斯!在战火声飘风的夜晚,他会坐在山岗上听柴可夫斯基……他也是个需要浪漫与激情的普通男人。
从保护叙利亚遗产的排雷任务,再到解除水井炸弹任务,都因敌人的计划与袭扰而接连失败,他失去了又一批战友,仿佛印证了战友的讽刺“他的身边总死人”。再到解救沦为人质的战友的一连串剧情,可以说所有事件巧妙又合理地串联在一起,场面惊险且刺激。
染血的骆驼玩具——一个爱女儿为逗远方的女儿开心而跳舞的父亲;一个很难与女儿沟通又想回家参加女儿婚礼的父亲……一年轻一年长,最后故事结尾生命的置换,让人动容。最后风险也有不合理的时候,这是排雷手躲不掉的宿命。人说,排雷手死亡的时候灵魂来不及离开肉体,看似凄惨与悲凉,但故事结尾会给你答案,他永远与神迹一起存在着……
ps:
1. 电影的战争场面可圈可点:绞肉机般的炸弹摧毁场面我只在这部电影中如此震撼且残酷地感受到!
2.演员演技自然且浑然天成,剧情绝没有半分的拖泥带水,就连给我个煽情我也能消化掉的场面,电影也给你戛然而止掉了,干脆又利落!
3.剧情满格,看似没有什么背景音乐,但是该运用场面音乐的时候,加的恰到好处!让你顿时就感受到战争中的那丝生与凋零的强烈对比!
4.剪辑与运镜,哪怕色调都炉火纯青!
俄罗斯电影工业果真如它的军工产业般一样彪悍!
帕尔米拉被称为“沙漠中的新娘”,丝绸之路盛行时,在女王的统治下富甲一方。《沙漠往事》中老兵沙比利奥(汉语译名比较搞笑)心心念念的圣地就是帕尔米拉遗址。叙利亚战争爆发后,恐怖组织一度占领该地,影片开头小孩子集体处决战俘的纪录片场景就拍摄于此。
帕尔米拉作为历史符号,美得让人窒息,作为战争损失,让人悲叹。老兵沙比的目的是去拆除古城地下的炸弹,尽自己的力去挽救历史。
利奥是一名排雷兵,因公负伤,右手少两根手指,在排爆过程中四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已经活成了一个传奇。因为脾气臭,升迁很慢,外形管理也不佳,惦着啤酒肚,脱发的脑壳,在火线培训叙利亚士兵排雷。
影片开头非常套路,可爱的年轻士兵,教条古板的老兵,本以为是一部类似《壮志凌云》的军事题材励志片,直到异国他乡的寡妇和老兵打得火热,阅片无数的观众大概明白了接下来的走势,被爱人背叛,痛失战友。
不得不说大毛的战争片拍的很硬,爆炸场景逼真还原,不仅有横飞的碎石伤人,还有翻滚的汽车,撞上坦克的肉体。战场爆炸百分十九十以上的伤亡都是冲击波造成的,影视作品在表现爆炸威力时,往往是重视视觉,冲击波不好展现,如今有了电脑特效,冲击波看起来势不可挡,但是作用在物体上就显得差点意思。
本片的爆炸场面众多,从小到大,都很逼真,甚至怀疑是不是搞了真的爆炸场面。《横空出世》中原子弹等爆炸场面都是利用原始记录影像资料加工出来的,因此显得真实,《沙漠往事》会不会也是如此呢?
老兵在战场上不断受到打击,他想离开又怕不能融入和平生活,女儿婚礼在即,他又主动加入排爆小队贡献力量,可惜与指挥官意见不和被逼退役,他放下一切决定去帕尔米拉送还寡妇手机,却又卷入了人质绑架事件,被绑的就是逼他退役的年轻军官。在营救人质的过程中,利奥不出意外的发现对他青眼有加的寡妇就是恐怖分子,学生被炸的就是她策划的。两人的悲剧在前面有多处暗示,除了关闭干扰器等比较明显的地方外,女人在视频中扑倒在亲人坟头痛哭,预示俄军的无差别轰炸;接待时丰盛的水果与老兵买一把鲜花的周折,暗示寡妇生活并不艰辛。
当老兵粉身碎骨的那一刻,他看到在古城举行婚礼的女儿,阖家团圆的年轻军官,以及远处回眸的寡妇。正如旁白说云:排雷兵在死亡的那一瞬间灵魂会随着身体四分五裂,天使将把他送回亲人身边。
《沙漠往事》属于很容易被忽略的战争片,英文名字有点像黄飞鸿,都是once系列,故事却非常硬核,从头到尾没有说战争一句不是,却时刻控诉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因为战争,老兵不能做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只能在战场上不断面对死亡,任何美好的事物终将被战争摧毁。
也许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沙比利奥心如止水的取下了战友的炸弹背心,缺了两根手指右手一点也不颤抖,稳稳的捧着直到爆炸,在爆炸的瞬间,本片在这里处理的非常好,不同于《生死谍变》《巴黎谍影》男女主撕心裂肺的互诉衷肠,然后一枪爆头,老兵与寡妇简单交谈,互相理解对方的立场,一个听命令,一个想活下去,谁都没有错,又都错了,只剩一声枪响,飘荡在古城寂静的夜晚。
PS:本片比一般的战争片更加揭露人性,比一般的商业片更真实残酷,对比一下《拆弹专家》,《沙漠往事》可以代表俄罗斯参加奥斯卡。
俄罗斯近几年的量产宣传片之一。但感觉导演把控不住,全片充斥着奇怪的剪辑,第一眼看不懂的对白,放水的俄军等等。
文戏等电影结束细想一下感觉还行,一个只有在拆弹部队才能发挥专长并且渴望改善父女关系的大叔,为了一句心软的承诺不惜上刀山下火海。但导演完全没拍出来,因为看的时候感觉完全不是那回事。
然后就是为什么说俄军放水呢。在电影中段有一个在炼油厂攻击自爆汽车的故事。
在电影里俄、叙联军各出一支小部队带着重武器在炼油厂周围建立防御,但是面对一辆自杀汽车由远到近的冲锋竟然差点全军覆没。
上面四张截图里任意一件武器干到自杀汽车身上除非它挂满反应装甲和巷战改装,否则不等靠过来绝对嗝屁。但电影里愣是一炮打不中,叙军不战而逃,俄军人体描边,除了感觉到自杀汽车冲锋时的那种压迫感再只剩下体验被强行剧情杀了。
( 随便吐槽一下某些人别没事找事,不会留面子的。)
迪马太惨了,家庭破碎,甚至无法亲自见证女儿的婚礼;一见钟情的人却是间谍,并直接导致了一帮兄弟的阵亡。但他也是一位铁血硬汉,为了对战友女儿的诺言,千辛万苦营救战友,并在最后关头选择牺牲自己,让战友活下来。他是排雷兵,最后因排雷而牺牲,这是他的宿命。他的灵魂永远活在爱他及他所爱之人的心中——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乌拉!
开头的爆炸场面真的太炸裂了,那种真实感把战争的残酷体现的淋漓尽致,直接预定今年的最佳战争片镜头!!!
片中的玩具布偶和玫瑰花,是沙漠战争昏黄色调中难得的美好事物,但最后布偶染血,玫瑰喋血,果然战争就是把世间的美好撕碎给你看。
疑问:为啥战场可以带手机,而且是苹果手机,你是俄叙联军啊,不怕暴露位置吗?几次苹果铃声响太出戏了,铃声如果是《喀秋莎》就绝了!尤其是最后牺牲的时候,若是响起喀秋莎,那将是对英雄最好的赞歌~
吐槽: UNLIL的字幕翻译真的太离谱了,边看边猜。。。等靠谱的字幕资源出来,一定要二刷!如果能引进那就更好了,在影院的体验将是震撼加倍!
最后:看着叙利亚国土的炮火纷飞,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不禁感叹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感谢强大的祖国,将黑暗和战火挡在国境之外!
愿世界和平!
#Berlinale72EFM 7/10
配上机译的字幕,大概看明白了,叙利亚战争中一位俄罗斯排雷老手在给叙利亚军传授排雷知识的途中,发生了爆炸、救人、家庭不和,女儿结婚,种族主义等等考研,为了一个女孩的承诺,要去赎回兄弟,最后拆炸弹的时候,没办法,装置太操蛋,救了他人自己就要死,男主选择了自己死!里面第一幕爆炸镜头拍的太牛逼了,堪称剑鱼行动360度围绕慢镜头,就这一个镜头就够我们学习好久了!太他妈真实了,明显不是塑料人假人特效!服!
勇敢大叔。
一个让人讨厌的男主,一段莫名其妙的感情
3星以上4星未满。简介怎么回事?驻叙俄军是根据两国协议派出的正规军,可不是雇佣兵。文戏多节奏慢,感情戏太尬了,后半段有点昏昏欲睡;武戏方面还可以,扫雷排爆部分比较专业,驻叙俄军各类武器均有登场
一般
7分。老毛子的这种军旅战争片,说真的文戏完全没法看,胖胖的男主就没啥表情,故事走向也颇为单薄。但武戏的部分实在是太赞了,各种武器真实感爆棚,几场重头戏真实性,娱乐性拉满,剪辑出来绝对是骗赞利器。整体上还是属于那种片段精彩,但全片普通的类型。
毛子这几年最好的片没有之一
4星,毛子的影片很纯粹,没有特意炫技,反映出了战争与拆弹的残酷。
文戏太生硬,扭捏恶心的恨不得男主早点被炸死,毛子战争剧在情感渲染这方面一如既往的拉跨,这点和天朝的常见的某些烂俗影视煽情表现手法极为相像,不知道谁在学谁。好在战斗场面值得三星。
总体还可以,有几个场面还是不错的,就是掺杂着很多对话
开篇的爆炸场景震撼!
需要一个翻译更好的版本
略带磁性的一声【迪马】,声音酥媚入骨,于是迪马沦陷了…凌晨的一声枪响,迪马转角摔烂了手机…脱下基林的炸弹背心,迪马没有牵挂的爆炸了……
主要是讲排爆工兵的故事,所以作战戏不是很多(但是也很精彩),爆炸场面倒是值得一看,文戏一般般吧。全片昏黄的滤镜倒是非常入戏,战场环境气氛的渲染也是不错。因为有俄军方支持,还有一些俄军装备功能展示镜头,挺来劲的。顺便吐槽一下,俄罗斯经济比我们差,电影经费比我们少,俄国产片票房还被好莱坞吊打,但是同类型电影的电影感就是比我们的国产片要强很多。点名批评某票房冠军。
117.34
军事方面很专业,装备,士兵看起来都是现役的。可是俄罗斯的片子总爱有点内心戏,其实挺无聊的....
很有美式战争片的味道,不过俄罗斯人拍的这种战争片还行,拍的还不错,也挺让人震撼和感动的。从这部电影,看到了一些叙利亚战场的情况,也是很惨烈啊。。
战争终将吞噬掉我们所有的耐心,爱与希望……
这不比战狼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