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结局2017

HD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让-路易·特兰蒂尼昂,马修·卡索维茨,芳汀·阿杜安,弗兰茨·罗戈夫斯基,劳拉·薇琳顿,奥拉利亚·佩蒂特,托比·琼斯,希尔·佩尔,哈萨姆·甘西,娜比哈·阿卡瑞,卓德·盖思特利,菲利普·杜·詹纳兰德,多米尼克·贝纳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7

 剧照

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1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2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3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4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5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6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13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14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15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16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17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18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19快乐结局201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快乐结局201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洛朗(Laurent)家是一个富裕的上层中产阶级家庭。80多岁的老人乔治·洛朗(George Laurent)逐渐陷入老年痴呆。他和两个已婚的儿女托马斯(Thomas)和安妮(Anne)一起,正不自在地分享他在加莱(Calais)富丽堂皇的庄园。离异而冷漠的安妮,不得不承受因儿子皮埃尔(Pierre)的失职而导致的灾难性工作场所事故的影响。与此同时,托马斯的前妻因一场神秘的中毒而被紧急送进医院,导致他13岁的郁郁寡欢的女儿艾芙(Ève)与父亲和他的新婚妻子安娜伊思(Anais)生活在一起。毫无疑问,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随着洛朗家的命运与持续而不光彩的欲望交织在一起,一种特殊而又令人不安的联盟就会形成。但最终,有些更大的秘密即将揭晓……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太空旅客印度连环杀手档案:血腥日记卡壳扭曲的波纹给你来点血浆比天高比地厚爱上我吧GetReady!八卦掌之鹰飞喜剧女王回到未来2审判游戏落笔皆是想见你养育者第二季超能精神病无人之子都铎王朝第四季战境:火线突围我们曾经为王我的小英雄消失的女友我的盲盒恋人我继承了牛郎俱乐部在金牌的核心:美国体操丑闻今天我当上太后了吗

 长篇影评

 1 ) 和哈内克学习安静地吵架

wechat ID: cityisland1984

离日常的细节越近,生活便会越模糊。人也会容易变得不快乐。

电影,也是如此。"细节过多和过于清晰的电影,只能给观众用来杀时间(mindless consumption)。"在和亚历山大·克鲁格的一次对谈时,迈克尔·哈内克如是说。我深以为然。

哈内克(中)在《快乐结局》拍摄现场,图为特兰蒂尼昂饰演的爷爷向孙女讲述奶奶的事情。

对他这种学哲学出身的知识分子加老中产来说,看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有上帝视角。但伯德小姐她妈妈玛丽恩女士不是也说过吗,We don't have to constantly be entertaining ourselves, do we?(我们没必要没完没了的给自己找乐子,不是吗?)

于是我收了收心,看了哈内克的《快乐结局》,希望能找到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的办法。

《快乐结局》影片海报

《快乐结局》讲的是一个法国中产家庭的故事,祖孙三代的生活看起来很好,但每个人都闷闷不乐。没有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更多的是无法对话和安全感的缺失。比起吵吵闹闹的寻常矛盾模式,口是心非或者静如死水反倒是更能摧毁人心。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饰演的爷爷

影片给我留下美好印象的,不是加来港的风景和豪宅的雅致装修,而是哈内克对细节的留白,和对情绪表达的克制。这让这部电影自带思考节奏,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和电影之外的人保持对话。他的手法是这么美,我只挑选了三场最典型的戏,企图洞悉他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01、情绪稳定的吵架戏 于佩尔饰演的安妮是家里的大女儿,中年女人,事务缠身,麻烦不断,情绪急躁,对人缺乏耐心和温和的态度,大部分时候讲话都是草草了事,相处起来容易让人厌烦。 她的儿子皮埃尔有如困兽一般囚禁在家庭里。他没有中产阶级的体面,对自己的身份也并不认同,是全家人里脾气最暴躁的一个。从姥爷辈经营的建筑公司在自己的手里出了安全事故,这让他彻底觉得自己和这个家庭并不匹配。 21分钟的这场戏讲的是这场安全事故的责任鉴定,因为有工人受伤涉及赔偿,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出现场勘察,安妮和皮埃尔作为公司主要负责人需要陪同,接受问询。结果就是皮埃尔完全无法忍受别人的任何一句话,针锋相对迅速翻脸。

剧情时间线顺序截图

整场戏里的景别和机位没有任何变化,通过演员的先后入画和走位完成调度。安妮大部分是侧面对着镜头,皮埃尔从始至终只有这个黑色夹克的大后背。给到正脸的反而是那两位路人工作人员,在此之前和之后,他们都再没出现过。 作为吵架戏的主角之一,不表现面部表情,几乎没有肢体语言,只靠后背完成。这不是“神演技”的瞬间,而是哈内克的冷眼旁观。那些车轱辘话的对白杂乱无章,对厘清事实给不出任何线索,目的只是为了激怒皮埃尔,让这场架吵起来。 争执开始之后,哈内克又将皮埃尔完全压制,没有给他丝毫释放的机会。这样的结果也许可以从角色塑造上解读为对他话语权的剥夺,和表达他内心的不自信。但我更倾向于电影美学上的选择。和过于激烈或者戏剧性的场面之间保持距离,不过多交代细节,让整部电影在情绪表现上都保持了统一的张弛度。

02、安静的动作戏 皮埃尔去找受伤劳工的儿子和解,那户人家住在加来郊区,人口密度很大的小区,很像回迁房。这场戏刚开始的时候,甚至看不出皮埃尔在干嘛,他对面的人是谁也不清楚。两个人站在镜头深处,像入户查水表一样,淡淡地说着什么。毫无征兆的,皮埃尔对面的人就把他打倒了,整个过程只能听见风声,和类似你家小区下午五点时,渐渐喧嚣起来的环境声。

剧情截图

这种处理方式的意图是希望我们关注故事而不是场面。发生什么事情了?而不是打成什么样了。如果镜头离得太近,打斗场面免不了成为整部电影的重头戏之一,那皮埃尔岂不成了男主角,但其实他并不是。 而且,这个一镜到底的镜头本身也蛮幽默的。开场从左向右摇,就像是一个遛弯大爷的视角,不抱任何特殊目的地目送眼前这位陌生人经过。

开场镜头

而结束时从右向左移动,距离被打的皮埃尔越来越近,就是大爷想看看,这个人给打成啥样了?这种广角镜头收纳进了非常多的背景元素,制造了很大的空间感,和人物之间的疏远距离,让皮埃尔单枪匹马杀进贫民窟的莽撞,显得更加的孤立无援。

结束镜头

03、自杀未遂的爷爷出院回家

这个大桌子真是太好看了

Laurent家的爷爷83岁,患有健忘症的同时,行动能力也在逐年退化。几年前他用枕头亲手闷死了病床上的老伴,经受三年毫无意义的病痛折磨,他再也看不下去了,这就是他对待生命的态度(即哈内克前作《爱》,这段故事在本片中仅通过爷爷回忆讲述出来,没有具体影像部分)。所以当他自己也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便开始四处求死。 一天晚上他颤颤巍巍拄着拐杖开走了家里的一辆车,等再有他消息的时候,人已经在医院了。当天晚上他儿子从医院忙活了一天回到家,跟家里人聊天,间接讲出了爷爷开车撞树,企图自杀的事情。至于撞树的现场和老头的样子,未做任何展示。 一段时间之后,老头康复出院了,本该是一个情绪最复杂,最能呈现出家庭成员间关系细节的部分,却被一只大黄给演了。

穆斯林仆人家的大黄

刚开场的时候竟然还被这对漂亮古旧的胡桃木门(也有可能是柚木)和玻璃上反射出来的翠绿树冠吸引了注意,大黄健硕的小背影,还有顽皮的小屁股也看了一会儿。但画面迟迟没有什么变化,直到远处影影绰绰地好像下来一辆轮椅,然后拐弯推走了,这才意识到这场戏已经过去了。 老爷子情绪如何,大女儿有没有试图安抚他,他是否愿意回应家人这种过分的关心?如果能问一些问题,导演的目的就算实现了吧。解读电影的结果本就是因人而异,78岁的老江湖对这一点再理解不过了。

图片来自哈内克个人官网

“有的时候我会惊讶于人们在我电影中看到的那些我并未表现的东西。但那是一件好事。我努力拍摄让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的电影。因为现实生活就是如此。自相矛盾而又含糊不清。只有不好的电影才是没有歧义的。我努力用生活教育人们的方式来讲故事,也就是冲突和矛盾。现实永远是烦人的。这就是我的电影在尝试的东西。”2017年11月30日,《快乐结局》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后,《好莱坞报道者》发表了对哈内克的采访。

 2 ) 所谓的“快乐结局”

一个家庭的悲剧和一个社会的悲剧

看第一遍的时候觉得实在无聊,奇怪的片头奇怪的拍摄晃晃的镜头,看到结尾又忍不住从头再看,哦,原来这里是这个意思。

看家庭电视剧的时候我很难不把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代入,所以当女孩说她妈妈的时候我忍不住想,我是不是也是这样对待我身边的人。

父亲,实际上谁都不爱,忍受不了前妻,实际上也不爱现在的妻子,对刚生的孩子也漠不关心,而对自己十三岁的女儿也说:我已经忘记有一个女儿是什么感觉了,

而和女孩一起生活的母亲,女孩用手机镜头记录下的是这样的场景

母亲因为某些原因中毒进医院后(很可能是小女孩给妈妈喝的过量安定药),女孩来到了父亲家,只能靠轮椅生活的爷爷,生活和事业正处在一团糟糕的姑妈,刚生孩子的后妈,工作上又导致了塌方事故的表哥。

女孩姑妈的新对象

影片中正是夏天,从小女孩的房间向外望去阳光灿烂,和父亲在沙滩上的时候貌似也很是惬意,但听到父亲电话里的暧昧和实际上的感受给人带来的一点都不温暖。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当我们觉得别人做得不对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也对他人做着同样的事情,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爱一个人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有些时候我们伤害到别人总觉得是别人不够坚强才会在乎这些细节,那我们遇到同样伤害的时候呢?我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父亲接女孩放学,女孩哭了

这是本部影片给我带来的反思,和大家讨论。

 3 ) l

影片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AB面,A面是阳面,正常的、适应的,常展示于人前的,B面是暗面,通常被藏起来,只有在需要时、不得不时、绝对安全时,才拿出来示人。这个家,集结着这么多复杂的人,大多都无视别人的真实,也不敢轻易暴露自己的阴暗, 他们用A面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可B面总会寻找机会浮出水面,让他们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面对真正的考验。

 4 ) 快乐结局

洛家是一个富裕的上层中产阶级家庭。80多岁的老人乔治·洛朗渐陷入老年痴呆。他和两个已婚的儿女托马和安妮一起,正不自在地分享他在加莱富丽堂皇的庄园。离异而冷漠的安妮,不得不承受因儿子皮埃尔的失职而导致的灾难性工作场所事故的影响。与此同时,托马斯的前妻因一场神秘的中毒而被紧急送进医院,导致他13岁的郁郁寡欢的女儿艾芙与父亲和他的新婚妻子安娜伊思生活在一起。毫无疑问,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随着洛朗家的命运与持续而不光彩的欲望交织在一起,一种特殊而又令人不安的联盟就会形成。但最终,有些更大的秘密即将揭晓……

 5 ) 爱,比死更冷!长女慌着二婚,儿子忙着出轨,父亲急着自杀

那个冷酷的男人迈克尔·哈内克又在冰冷的现实里撒了一地的雪。

爱是奢望的,死是渴望的。

亦或,通过死我们才能感受到闪烁即灭的爱。

在彻骨寒冷的《爱》过后,

哈内克奉上了《快乐结局》(Happy End)。


熟悉哈内克的影迷一定不会被他的片名的所蒙骗,正话反说,是他的小心思。

松懈你的防备,出其不意得至你于死地。

《快乐结局》就是这样干的。

在上一部《爱》中,片尾有令人心碎窒息的6分钟长镜头。

没有丝毫的调度,镜头平静悲伤。

老人给病重的妻子讲述了过往的美好,然后用尽全力、争分夺秒的用枕头闷死了她。


他希望减少她的痛苦,多一分,多一秒,他也不忍心。

由此,死亡与爱意搭上了关系,爱得越深沉,捂得越用力。

极致的爱,超越了一切。

这一次,哈内克似乎心软了。

在《快乐结局》的片尾,小女孩推着老人去到海边,两人早已在心灵上达成默契。

“推我去海边吧”,

“嗯,你可以放手了”。


小女孩没有迟疑,她预料到了这个结局,放手后退,注视老人被海水淹没,她拿出了手机,记录下了老人最开心的片刻。

死亡解放了老人,消灭了他的肉体,释放了他的灵魂;

高涨的海水,冰冷了躯体,却温暖了内心。

死亡唤醒了亲情,小女孩录下的视频是老人的墓志铭,也是亲人超越伦理的关怀;


急迫赶来的家人,丢盔卸甲,慌张中露出了封藏已久的真心。

《快乐结局》集合了哈内克几乎所有经典主题和视觉手法:
 
稳定的长镜头下是中产阶级的冷漠和伪善、压抑和负罪感,

人与人之间脆弱痛苦的关系,

家庭的土崩瓦解,趋于崩溃,

社会的疏离,无处不在的暴力,以及进一步的虚无,人性的荒野。


在《快乐结局》里,生命不是爱情和亲情的器皿,而是囚牢。

影片一开始就要杀人于无形。

这次哈内克用了颇为新颖的社交媒体作为窥探社会的放大镜。

开片的几个场景发生在社交工具Snapchat的直播取景器里,影片的海报上也出现了录制的取景框,哈内克希望用“镜中镜”提升隔阂和距离感。

缺少沟通的家庭,女儿和母亲的亲情断裂;


然后是被遗弃,下药,慢慢死去的仓鼠。


看似游离于主线故事之外的几个简短场景锋利无比的扣题,埋下了叙事的象征性隐喻。

第二组场景依然以隐喻的方式,用现实中的一场工地滑坡事故拉开了故事鸿沟,预示着角色内心和角色之间,从个体到家庭集体土崩瓦解的开始。


处理工地事故的是公司的女老板,家中的长女安妮。


她在公司和家里都稳如基石,从家人到生意伙伴都受到控制。

可这个精明的女人却有一个懦弱无理的儿子。

在她二婚的仪式上,儿子大闹现场,带来一群黑人移民讽刺现场的众多上流人物。


这个母亲,女强人露出最为凶横的一面,折断了儿子的手指,打断了他的胡闹,转身安抚现场的宾客。

这场闹剧,被13岁的小女孩伊芙看在眼里,她的母亲“自杀”(很可能被她下药毒杀、结合一开始给仓鼠下药)后,10年未见面的父亲托马斯接她来到了这个表面和平的家庭中。

托马斯有了年轻的妻子,刚出生的孩子,可他却正在出轨大提琴师,肉麻露骨的聊天记录透露着他压抑之下的癖好。


聊天记录被伊芙无疑间看到。她问父亲,

“你爱现在的妻子吗”/

托马斯用谎言掩饰慌张。


“你从前也爱我的母亲,可你现在有了新欢”。

面对父亲的欺骗,伊芙吞下了母亲的抗抑郁药物自杀。


父亲说不会离开她,

伊芙凶狠的回敬,

爸爸,行了,不要演戏了。我知道你谁都不爱。你不爱妈妈,你不爱阿娜伊斯(妻子),或者那个克莱尔(情人),你只爱你自己。

当然,这都没什么,我只是不想流落到收养所去,请你记住。

伊芙看透了成年人的虚伪,她选择同流合污,以便保护自己。

这个家,从一开始就是病态的。

家中的长者乔治在第一天和伊芙吃饭时就说,

“欢迎来到这个糟糕的大家庭。”


乔治下肢不便,备受老年痴呆困扰,妻子离世,他撞车自杀,可惜只换得全身多处骨折,永久性的留在了轮椅上,残喘度日。

他希望死,渴求死。

他祈求他的理发师给他弄来自杀的工具,答应给他花不完的钱财回报。

“我的医生儿子原本可以轻松处理这件事情,可懦弱的他不愿意。苏黎世那边也拒绝了我,他们说我看上去很健康。”

理发师吓得差点尿了裤子。

最后,他发现了内心强大的伊芙,两人一拍即合。


伊芙自杀未遂后,乔治问她自杀的原因,伊芙支支吾吾。

“难道你觉得我傻到听不懂你的话吗”?

然后他给伊芙讲述了一个恐怖的故事,他亲手捂死了自己病重的妻子(互文哈内克影片《爱》的片尾,乔治的扮演者正好也是《爱》的男主角)。

伊芙听懂了暗语,她讲述了一个她在夏利营中用母亲的药给同学下毒的过往。

于是,最后的一幕发生了。

在一地鸡毛的婚礼仪式上,

乔治要下女孩把他推到海边,他任凭海水淹没躯体,他欣慰的找到了帮手。


面对死亡,伊芙拿起了手机,准备记录下这一神圣的一刻。

远处是匆忙跑来救援的托马斯和安妮......

在100分钟的冰天雪地后,这片刻的温情在死亡的伴奏下,终于跃然于荧幕上,可哈内克没有给出煽情和宣泄的时间,立刻掐断了柔情,让银幕重回黑暗,落幕而止。

《快乐结局》的节奏整体缓慢,但在哈内克偶尔凌冽的剪辑下又显得凶猛。

上一秒是大段的露骨聊天,欲火焚身的谎言不堪入目。

下一秒瞬间跳切到了阴冷的地下车库,乔治缓慢的踱步向汽车,准备施行他笨拙的自杀计划。

《快乐结局》的叙事主线不算突出,依然是抖落在各处的小段叙事,以拼凑的方式勾勒出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看完全片,你绝对会清楚了解整个剧情的起承转落。

哈内克精致的剧情结构为故事留下了解读的空白,观众可自行脑补出残缺的部分。

分散结构和隐藏剧情是哈内克惯用的手法,他希望调动观众的主动性,考验观者的惰性。

《快乐结局》里有一段非常明显的藏叙事手法运用。


轮椅上的乔治孤独的在大街上游逛,镜头平稳的横移,不紧不慢。

镜头中,乔治处于中心焦点,路上纷纷流过。

突然,乔治停了下来,在和一群黑人成年人沟通什么。


观众只能听见街上嘈杂的背景声,无法听到对话,只能看见人物动作和表情。

一位白人加入了对话,黑人慌张的离开。

在与乔治对话后,白人也懊恼的离开,留下了令人心疼的乔治。

观众虽然无法知道乔治到底在说什么,但随着接下来几个事件,

要理发师帮忙自杀,和伊芙关于他杀的对话,结合前面他驾车撞树,你立刻明白,他在大街上是寻求他人帮助,

杀了他!

在哈内克的镜头下,死亡才是“快乐的结局”。

《快乐结局》不光涉及了家庭,人情冷暖,还触及了欧洲难民问题和社会层级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等主题。

哈内克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以为这是个废镜头,其实分秒之间都在透露着潜藏的意义,且和上下结构之间紧密呼应。

所以,哈内克的片子一定要对照着看,

叙事单元排列的顺序,两幕之间的互文对照,都有着导演的企图。

令人映像深刻的两组镜头都与长女安妮有关。

一面是安妮安抚自己的儿子失败,儿子痛斥希望看到真实的她;

另一面是安妮递给下人女儿一盒巧克力,让她在疼痛的时候吃一颗。

一面是安妮带着儿子,在律师的帮助下准备用3.5万欧元买断工地受伤家属;

另一面是她喜笑颜开的在律师的帮助下签字,成为了公司的第一把手。

上层和底层人之间的关系和差距在这两组镜头下得到了由点及面的呈现。

镜头里看似没有说明什么,但其实什么也都说清楚了。

想要从里面看到多少,全凭观众自己去领会。

《快乐结局》算不上哈内克非常出彩的作品,但依然深刻,而且片尾难得的温情要让我们能够在观影之后,不至于失魂落魄。

 6 ) 《快乐结局》:观众也是作者

《快乐结局》本质上就不是一部讨好观众的作品,也不是一部一次就能在110分钟里完全看透,完全消化的电影。场刊《银幕》打出2.2分,法国媒体甚至集体给出了4个哭脸差评,这种失望与错愕并存的评价结果其实是可以想象到的。

《快乐结局》的集大成在于,它既被哈内克过去一系列作品的身子和影子所建构,又以手机直播,社交网络等新型媒介介入了电影的影像载体,成为影片信息传递的新工具。它在碎片化的,看似杂乱无章的叙事结构中映射出一个欧洲中产阶级家庭的暗流涌动与内里的支离破碎,隐秘指向当下欧洲社会矛盾的隐藏危机。

这个中产阶级家庭人人都和移民有接触,他们所遭遇的梦魇如同《隐藏摄影机》,移民管家的种族身份设定可涉及《巴黎浮世绘》,而老人乔治可说就是《爱》里的原型,小孙女的心理疾病与心狠手辣的行为就像是《班尼录像带》里痴迷于暴力的小男孩,沉沦于变态性行为的保罗,又像是《钢琴教师》里的于佩尔…除了人物角色和表达主题的呼应之外,《快乐结局》又有着哈内克电影典型的风格标签:固定长镜头,运用门框与镜框形成逼仄又有割裂感的构图,第三人称的监视器视角,画外空间声音的参与…

《快乐结局》就像是哈内克现阶段对自己序列作品的总结陈词,但这绝非原地踏步,因为在这一集结的状态中电影既回溯了过去,其实也向前跨出,而被普遍批评的叙事松散,转场间无联系,人物浮于表面等种种问题,我倒持相反意见,倾向于是他的有意而为之,因为在我看来,《快乐结局》的作者已经不只是哈内克了,更多地是银幕前的观众。

在《快乐结局》的官方剧情介绍里这样写道,这是一部关于中产阶级家庭的“Snapshot”,这一个单词对于我们理解哈内克的创作意图至关重要,“Snapshot”兼具快照/抓拍和简要介绍的双重含义,因此,即便《快乐结局》有如《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和《巴黎浮世绘》一样碎片化的叙述结构,在场景的切换和联结中,之所以没有这两部来得通畅、紧密和贴合(例如,《巴黎浮世绘》在被打乱的场景中顺畅地呈现出三条叙述线),一方面可归因于这个被聚焦的群像,家庭人数之多,另一方面则是因snapshot这一拍摄理念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或许也是哈内克所期许的效果。在这个由家庭的里和外所共同缠绕而出的复杂的关系链条中,它以快速转场和简明扼要的方式行进着故事的走向与人物的面向,这般浅尝辄止的做法,必将让很多观众感到茫然无措。

但是,哈内克就是在以此做电影叙述方法的新尝试,当很多创作者还牢牢把持着故事的因果关系,抑或占据着诠释电影的话语权时,他在《快乐结局》中,更多担任的是一个提供窥视这个家庭人物生活视角和观察素材的引领者,观众得从这种快照式的场景镜头中迅速又完整地捕捉重要信息,同时从这些信息中理解哈内克作为一个作者导演的鲜明态度和立场,然后将信息整合,自我读解,最终才能构建出电影最后的样貌,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又讨观众喜欢的做法,观众往往是懒惰的接收者,而非制造者,但哈内克在《快乐结局》里希望的,就是要让每一个观众做电影的第二位作者。

在哈内克过去的所有作品里,故事事件不是清晰的有因和留白的无果并存,就是突如其来的结局找不到直接可做解释的触发理由。譬如,《巴黎浮世绘》第一场戏里的羞辱非法移民事件,就影响了后来事件参与者的生活境况,并以生活的未知性做结尾,或者像《第七大陆》,最后一家三口关在家里,集体自杀,电影却没有提供可直接获取的自杀缘由。《快乐结局》则是融合了这两种故事事件的叙述方式,一方面,老人乔治最后骑着轮椅走向大海以求死亡,这个行为在他和理发师以及孙女的对话中得到了清楚的解释,另一方面,孙女为何毒死自己的妈妈,以及安妮的懦弱儿子为什么最后要邀请黑人移民扰乱他妈妈和未婚夫的订婚宴,电影也没有直接提供原因。

哈内克曾说,“我喜欢用侦探小说的手法把观众紧紧抓在座位上”,《快乐结局》正是如此,每一个精心设计的场景中编织又隐藏了很多可待解码的信息点,而这些正是解开以上困惑的关键,解开未知密码的正是观众本身。譬如,在乔治的生日宴上,安妮的儿子让大家给做饭的移民管家太太鼓掌,并称她为“奴隶”,在场的人都没有反应,这个镜头很短,是抓拍式的,但它闪现的是安妮儿子对于移民的立场,或许也能隐含引出他后来扰乱妈妈宴会的缘由之一;当乔治在路上想寻求黑人移民帮助时,一位白人出场,似乎是在驱逐他们,哈内克处理这个场景的方式是用车声盖过他们对话的声音,让观众从他们的肢体互动中自我理解,这个快照式的生活事件仿佛就是欧洲移民与白人矛盾问题在全片中的显像点与浓缩点;安妮儿子边唱Sia的《Chandelier》边精神失常地跳舞,如果观众看了这个歌的MV,可能就是理解和解开他疯狂行为的另一个通道。

《快乐结局》是哈内克从《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到《巴黎浮世绘》后的又一次对于碎片化叙事理念,悬念和冲突制造方式的一次递进与改进。一个个片段场景看似松散连接却可以无限延展出这个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广度和人物关系的深度。而颇感惊喜地是,我们还可以在这部电影里看到哈内克突破以往作品所没有的黑色幽默式的反讽。

《快乐结局》似乎是哈内克特意打造的未完整作品,对这个文本和影像的二次整合创造者是观众,只可惜,有人中途放弃,有人沉沉睡去,能接受这种叙事和表现手法的好像只剩真正喜欢哈内克的影迷了。

5.23 写于戛纳
原载凤凰网娱乐:http://ent.ifeng.com/a/20170524/42937121_0.shtml

 短评

老头玩嗨了。暗黑萝莉是我的菜

10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大师级的难民题材处理方式。

1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哈内克脑残粉表示哈内克的片子怎么看怎么舒服。

19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与时俱进的迈克尔·哈内克,依旧是一部水准之作,都玩上直播了。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冷漠、暴力、家庭、难民,哈内克之前的电影都讲过这些了啊,而且讲的更好。至于网络世界的炫耀式人性堕落奇观,我向老爷子推荐一个伟大的APP——快手。

22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非常不像是哈内克会犯错误,游离视点,松散叙事,或许有些佳句,但总体更像是一个贪心新人导演,有呈现大家族野心但最后一切却浮于表面,可能是哈内克最弱作品之一。

24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哈内克这是要退休的节奏吗拍了这么一部个人电影回顾展式的家庭剧……大概除了手机直播全是自己用过的梗,还玩「爱」续集这种梗……心疼特兰蒂尼昂三秒钟。

27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除了什么什么乐园,也要警惕一切叫快乐什么什么的文艺作品【喂】比如《快乐到死》,再比如这个……你以为咬人都是恶犬?你以为行凶的都是猛禽?你以为受伤的都是小可爱?只有一颗风驰电掣的小行星才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来啊,相撞吧!每次看哈内克都像服毒一样,唉,缓缓。于阿姨生日快乐啊。

29分钟前
  • 某四
  • 推荐

前面最开始手机屏幕的颜色和英文字幕对撞有点影响观感,导致一开场甚至有人吵了起来。除此以外一切都很好。有些看腻了的“热门话题”刻意空白,是无声胜有声。所有人物里我最爱的是老头和小女孩,一个给同学下药把父亲的感情看得明白、一个参悟生死,最后两人海边的戏看得我湿了眼眶--很棒的表达。

34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暗潮汹涌。虚伪与假面式的中产人生。哈内克正常发挥,可惜触动不大。

3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法国快手,整个影片尴尬的像一个哈内克狂热粉丝拍出来的致敬之作,而非哈内克本人的作品

42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iPhone拍摄还挺与时俱进的。不算最好的哈内克,但依然够吊打全世界大多数导演了。因为洞察,所以冰冷,哈内克对西方中产家庭的失望比海还深。最后一个画面又把人拉回了“爱”,可惜丽娃奶奶已经永远不在...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3.5;不仅承接了《爱》的剧情,主旨上也延续冰冷寒意,冷静的长镜头和中远景中的冲突/交流,都以冷酷的旁观角度剥离着这个内忧外患家庭的中产外饰,毫无暖意,毫无希望,因此表象最残忍的老人和女孩反而是最清醒的;巧妙植入难民题材和工伤纠纷,映射阶级差异,新媒体的介入,都是与时俱进之处。

4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挺喜欢的一部,只是今天看到的最难得的一幕并不在这其中——倘若你也亲眼见到陀螺在保安和记者的闪光灯面前吃桃。(不要再私信照片了!!!)

47分钟前
  • 米粒爱肥内裤
  • 推荐

孩子被狼狗咬伤,喂他甜食就能止哭;老人被轮椅困住,沉进大海方可自由。巧克力当然无法止痛,死亡也并非解脱。家庭被冷漠感染,一点风寒即入膏肓;国家被难民渗透,一丝震动就能塌方。感冒自然不会致死,杀妻亦无法求将。女孩举着摄像头直播快乐结局,看客躲在屏幕后吃着人血馒头,像仓鼠毒毙进寒凉。

51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

55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推荐

對女孩而言,拍下一支祖父自殺未遂的錄像,是否是足以保護自己不被家人扔進孤兒院的籌碼?對家人而言,這個眼睜睜看著祖父自殺的孫輩,是否比軟弱長子更符合家族默契的冷血性情?這樁看似大逆不道的不孝事,竟因而比長女的新婚更證其血親、更穩固了家族成員的齊聚。這真是惡質卻棒呆了的Happy End……

56分钟前
  • 焚紙樓
  • 较差

重看一遍真的觉得叙事太高明,虽然在哈内克的电影里这部故事不算最好,中产一家的破事么其实也能想得到这堆人都被逼出了啥毛病,可是实在是太佩服小女孩这个视角了。几个看似莫名其妙的直播画面就把故事和人物性格引出来了,现在还是觉得不可思议的厉害,四两拨千斤啊。哈内克宇宙吓死我了,哈哈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

维奥尔琴(意大利语:viola da gamba;英语:viol),又译“古大提琴”和“古提琴”,属于弓弦乐器,声音柔和并稍带簧片的音色。整个维奥尔琴族,即使最小的一种,也像大提琴一样,是夹在两膝间竖着演奏的。

1小时前
  • 小A
  • 还行

爱,是老人用枕头捂死了陪伴一生的妻子,happyending,是小姑娘帮助老人把轮椅推入大海。爱的冰冷,死亡的温度,解脱与救赎,宅邸、家族、企业、虚假的亲密与隔绝的内心。

1小时前
  • frozenmoo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