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剧我花了一整周的时间用下班时间看完,一直想记录些什么,但是有感悟的瞬间太多,不知从何提笔。这对我来说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
1.印象最深的是迈克尔刚意识到死亡的存在,精神崩溃的片段。经历的几个过程,从一开始的呆滞,到痛苦到游戏人生逃避现实,到最后接受命运。
“人之所以总是有一点哀伤,正是因为知道会有死亡,这也正是活着的意义。”
2.这部剧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人为什么要向善? 第二人有没有可能去变善?
@前面我不好说 但我真的能肯定最后一季的最后一季 可以说是两年以来继legal high以后 唯一有让我觉得impressive的内容了 我完全泪流满面 或许我们本身就是命运本身 也可能其实最后我们都对自愿回归宇宙 因为欲望确实是空的 可以说整部剧是一套人生哲学了 我想编剧一定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才能把物理和哲学在短短一部剧中以人生灌注的淋漓尽致 而且最难得的是它全程的喜剧感一点也没少 全剧最感动的一句话 也是我真的觉得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the wave returns to the ocean」
@人其实就是欲望本身 而且都终将意识到这一点 无论是潜意识与否 意识到我们都空 所以那份自愿回归宇宙的平静 或许就是真正意识到我们都是属于宇宙的 而现在的存在其实也就是空 在难得的人生里尽情用这份躯体感受 去尽情的深刻 直到有一天觉得足够了 七情六欲都体验的足够了 圆满的明白了那是空 就像接受天生(缺陷)一样的坦然 这个时候就是ready to go了 平和的 而自然愿意回到宇宙了
@这部片真的可以跟《机器管家》一样我目前做人必看了!机器管家比较像再清晰为人能「去深刻」的能力,这部剧比较像「人生是什么」,前者在内容,后者像一个大外在。而《時空戀旅人》在深刻每個當下,即書寫出內容的存在。 @让人不再那么恐惧死亡。但你也不知道自己能去good or bad place,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这个能有感受的阶段。死亡未必就是解脱,可能是另一场痛苦的开始;死亡也未必那么可怕,可怕的只是因为未知;或许死亡后,你真的也无法凭主观意志,再改变什么能以自己发散改变的事情了,因为「尘归尘 土归土」。但现在,为人,你仍有机会 。所以,无论悲伤,快乐,痛苦,迷茫,这一切都共同指向一个事实:我们都是自由的。JUST ENJOY…
@假如人真的eternity,我們還需要等待著圓滿ready to go嗎?又或者說,我們還會有七情六欲嗎?想像一下,假如我們知道我們生來永生,那我們自然也就什麼都不用怕;知道永生,所以不再稀罕所有快樂,因為不著急擁有,反正永生。那這樣,我們的存在究竟還能有什麼?我們追求的到底還能是什麼呢?每個當下嗎?可我們能擁有無限當下。所以,我想上帝送給所有生命的最大禮物,就是這份「有限」吧。因為如此,我們才能有所感知。所以,珍惜當下吧,希望未來我的親友面對我的死亡,可以有不捨的難過,但不是替我傷心,而是替我開心:這一回合我很精彩。
看这部剧的时候,多希望我能有哲学常识可以读出剧中的明喻和暗喻。不过就算不懂,也非常感谢导演编剧的努力给我做的哲学启蒙。
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死后有善地恶地那么要怎么判断人是应该在哪里?
如果一个人应该面对恶地无穷尽的惩罚,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惩罚才是最残忍的?
如果有善地,那么它会是什么样子的?
到底我的每个细小决定中造成了哪些后果?
我所以为的我和被审判的我到底一样吗?
永恒后,要靠什么而活?
如果可以重启人生,我们该继续吗?
是否存在一个更大更美好的世界,值得我们去放弃自身?
何谓圆满?
当人全知全能之后,没有了欲望之后,怎样定义快乐?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到底怎么塑造影响了他们?
人会改变吗?
那些审判我们的神们清楚他们在做什么吗?
我对他者有哪些责任呢
我们可以用一朵浪花的位置,形状,投射在它身上光线的角度来描述它,而浪花在拍击海滩的一瞬间却消失不见。可是浪花不见了,水却还在那里。
Take it sleasy
美剧常常有拍到后面越拍越臭的传统。
看的时候我也很担心前面几季都这么精彩,会不会因为被续订了所以后面强行加戏。
但是没有,虽然很不舍,但是它在最好的地方选择了结束,这份合适的现实是我最喜欢的。也和这个剧的主旨一脉相承,没有永远的故事。
结局也是相同,没有所谓的“happily ever after”,虽然也足够皆大欢喜,但是事实就是真正的人生里就算快乐也还是会有终点那一天。即使是一个完全的“架空”,“魔幻”,“喜剧”,确最清晰地遵循了宇宙的规则。
觉得很神奇的一点是,美剧里越是这样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内含的观点却越是深刻,就像瑞克和莫迪还有马男波杰克,在完全非现实的故事中一遍又一遍的讨论着我们对于未知宇宙的疑问。
所以说这是最好的结局,大家都希望最后他们能找到那个永恒的“答案”,但是他们没有,因为人类就是不可能找到的,编剧也写不出来,这个疑问不光要留在这个结局,也许还要留在人类永远的历史中,但没有办法,这就是人类出生所背负的一个沉重的宿命,但也的确让我们的人生变得珍贵。
说了一些不知所云的话,总而言之一一开始只是当一个傻帽剧在网飞点开了,还吐槽了无数次克里斯汀贝尔的演技,最后看哭了好多好多次。谢谢。
因为是一口气看完的四季,所以就统一评论了。可能是两年内看过的最好的喜剧,剧情新颖、笑点密集、人设讨喜而有梗,更重要的是一个怎么看都只能讲最多两季的故事坚持了四季而不让人觉得有凑剧情感。前三季是可以打五星——或者至少四点五星——的程度,第四季在各方面都略显逊色,观看时多次因乏味而暂停,但影视剧本就有“续作陷阱”,作为最终季既要试图造出不显雷同的梗、又要推进剧情乃至最终收尾,顾此失彼也算情有可原,至少没有陷入不断狗尾续貂的泥潭,勉强打三星也是没问题的。
本剧的核心设定是被分为“好地方”和“坏地方”的死后世界。主角四人以为自己身处好地方,但其实一切都只是恶魔为了让他们互相折磨而设下的圈套;然而他们却通过学习伦理学和互相帮助让自己变成了更好的人、感化了恶魔、甚至改革了死后世界审判人类的法则。编剧除了利用主角性格、地狱与天堂的设定和美国文化造梗以外,也努力地把伦理学乃至更广泛的哲学作为喜剧的文化背景,但我个人觉得在这方面还可以更下工夫。
另外,本剧亦不拘泥于简单无脑的快餐笑话,而是对生命的意义、善的定义、行善的动力等高深的哲学命题进行了思考和阐释。我不是很喜欢它在第四季末尾给出的答案——毋宁说,我向来很怀疑人们对永生者妄加揣测、乃至认为他们终有一天会厌倦生命选择死亡的傲慢和偏见——也时常感觉剧中对善恶的思考及定义未免太浅显了,但我们毕竟不能要求喜剧起到伦理学课堂的作用。另一点让我很不满意的是Jason的官配最后还是Janet,无论怎么演绎,我都更喜欢他和Tahani的CP。总而言之观剧体验是很愉悦的,我也没想到自己在2022年还有耐心一口气看完整整52集(虽然是二十几分钟的短集),推荐大家都去看。
Eleanor生前的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的影响。父母都没有什么道德意识,而且也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关爱。Early attachment style可以影响一个人成人后的道德水平。Eleanor生前自暴自弃的原因是看到或做出“好”的行为让她感觉很没有安全感。Eleanor在假善地学习伦理学,成为了进步最大的学生。她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有了同情心和愧疚感,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有研究(Davidson,2012)表明同情心和对他人的关爱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出来,有一些机构(Mind & Life Institute, the 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re)专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Eleanor作为一个生前没犯过重罪但是小恶不断的普通美国白人女性,最后成为了拯救全人类灵魂的大救星。这一点到最后甚至已经难以使我信服了。只能说本剧对普通观众也寄托了这样的愿望。伦理的复兴(还是它从来没衰落过?)能改良现代美国社会吗?巧合的是,上面提到的两个机构都base在美国。
Chidi,本性善良,伦理知识导师。Chidi 过于在意行为的结果,认为世间一切问题都能通过学习伦理找到答案。他过于追求完美的选择以至于永远无法做出选择。Chidi就像是超我(super-ego),通过传授伦理学知识对四人组其他人本能、自私的欲望进行压制。而Eleanor正是因为受到Chidi感情上的牵制(他们之间的bonding)而开始学习变成更“好”的人。
Jason 进入恶地的原因是他无法克制自己的冲动(impulse),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像Chidi,甚至大部分正常人一样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框架下,Jason代表的似乎是本我(id,原始欲望、本能冲动)。但是他的形象非常像一个holy fool,虽然说话幼稚没有逻辑,行为看似智商不在线,但总能在危机时刻被其它伙伴理解出别的意思,最后救大家于水火(例如扔燃烧弹救大家,还有几次说的话点醒了Michael和Eleanor)。他的“假”身份是一个僧侣,而最终季他是第一个意识到人生已经圆满的人,而Janet发现他变得像个僧侣,只是他自己也意识不到。
其他有意思的问题:
Janet--人工智能(Janet似乎又不是人工智能??)的多次迭代获得了人类情感
“善地”社区是一个剔除了复杂因素让你一心学好帮助你做出符合伦理的选择的社区。法官不了解“人类社会已经变得异常复杂“,买某种三明治,代表你恐同,买非有机生产番茄,代表你剥削工人云云。
Mortality is the biggest blessing.
小天使Phoebe当然不会下地狱了!
颇有意思的剧!做人一旦懂得知足,天堂地狱也不再是问题了吧。。
完美的結束。這個劇也確實不宜太長,幾個人物的退場都很有意義,這部劇真的很善良。想不到輕輕鬆鬆就幾年過去了。它確實寫出了一些人生意義,好像活著也沒有那麼可怕了。
这季,最大的呈现出,什么是自度度他。另外,如果你为了要到善地(天堂)而去做善事,这意图本身就不善了。西方哲学贯通全剧,最后东方哲学画龙点睛,中西本为一,完美。结局也说明了,每个人皆有变善的可能,也就是佛陀说的,人人皆有佛性。更巧妙的是,每个人圆满后,回归到宇宙,成为帮助人间的善种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经历些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经历?我们要到哪里去?你可以从这部美剧中get到。看完结局,只想说:🌟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最终集,随着每个人的离去,追寻了四季的死后天堂却也不是每个人的终点。如果死后世界真的是每个人都有如此的机会去拥有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机会就太好了。最终的一切太梦幻,人最终会回归美丽的天空,融入广阔的海洋,达到生命最宝贵的平静。
这一季真的有点疲软啊,四星是友情分。一共十四集,但是内容有点拖沓。人生的乐趣在于未知与有限。虽然细节是西方的普世价值,但核心却是东方的那套,尘归尘土归土,聚散终有时,得放下我执。没有人喜欢孤独,和别的生命有牵绊时其实感觉很好。但是,我突然发现人生的修行是什么了。人生的修行就是,鼓起勇气从自己的孤岛走出,与其他的生命建立联结,在这之后却要学会放下这些联结,让尘归尘土归土,不舍时也能祝福。就是这么一件事:你害怕失去,所以不去握住。所以那时你的功课是去努力握住。等到握住以后,你想永远拥有,不要变动,那时你的功课就是,学会放开手。人生的修行真是一件艰难的事啊。
天啊 这个结局 哭得我人都不好了 这哪是喜剧啊 这简直是神剧 我笑到肚子痛过,惊叹到脑洞全开,最后却哭成了孩子。。结局将西方宗教天堂地狱 和 东方轮回的理论完全结合,简直神剧好吗 “也许某天在摇椅上,回忆为我们照相”
vacations are only special because they end.
最后一集还是挺震撼的。善地这部剧起点就高的不得了 能顺利完结已经属实不易
没有前两季那么惊艳了,但是依然是我最爱的喜剧之一,每个角色都太可爱啦。唤醒Chidi记忆的那一段绝对是本季最佳。最后为Eleanor和Chidi的爱情哭泣😭
虽然又是被影视中爱情感动的一天,但后期确实很无聊啦啊。
人之所以总是有一点哀伤,正是因为知道会有死亡,这也正是活着的意义。很久没有看过一部这么幽默风趣又温暖深刻的剧了,比起一些宗教对人最终归属的虚空解读,剧里对生命和世界的解读更加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真的大爱!向全世界推荐!
說再見總是不容易,奇迪跟艾宜諾道別之際,感傷還是難免,開局是詼諧惡趣喜劇,結尾有些佛學意味。當人生失去了目標,世間萬事都已經歷過了,活著彷若也如行屍走肉,雖然活著就得面臨死亡,讓人活著總帶著一股哀傷,但沒有盡頭的生命,就無法活出生命的可貴,當你感受到一股平靜,就走過那扇門,離開永生之地吧。
聚散终有时 the wave returns to the sea… 最后一集确实有内哀而不伤的味儿 整季的话 没有以前的精彩 但我也很高兴 见证了这个奇妙故事的开端和收尾。
這種充滿著溫柔的善意的劇太稀有了!
塔哈尼太可爱了 整部剧的氛围都好棒 这么好的剧竟然只有四季 不过其实可能也是好事 想想发展受阻的第四季第五季 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油然而生
依我说,这是公共电视网络最珍贵的遗珠。从一个简单但新奇的设定开始,在嬉笑怒骂间轻快地展开故事,同时暗付深思。人类有变好的可能吗?这部剧乐观地回答:是的,一定。纵然这部剧实际上趋于保守(核心角色没有任何非异性恋身份认同、整个世界的架构相当「第一世界为中心」、以及过度依赖本土文化),但它仍然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议题。回想当初看到这剧的预告片时的激动,真的恍若隔世。
可以确信,广播网以后都不太会再有这么创意和睿智的剧集了—除非Michael Schur某天再灵机一动想到什么。经过了每季的颠覆与反转,高深话题的加持,最后所有角色在这个平凡又完美的大结局完成了最可贵的进化。“人之初,性本善”, 珍惜关于收信、为节日倒数和接受无聊的小小喜悦,拥抱无数扇“门“背后的惊喜与奥秘;遭遇危机时,“善”会是最好的力量与武器。会常常被剧中代入的各种讨论,而感慨它的深沉;也会因为Michael(Ted Danson)最后完成了对《干杯酒吧》的致敬还请到了自己老婆Mary出现陪伴弹吉他,兴奋成狗。【全剧首集说Beyonce是104%的可爱,剧终是借Maya之口再次为没有任何提名的Carrie Coon和《守望尘世》声张正义;好的,我最后的笑声都给贡献出来了。】
大结局哭死了
真是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