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悼

HD

主演:宋康昊,刘亚仁,文根英,全慧珍,金海淑,朴元尚,陈智熙,朴素丹,徐睿知,李代延,崔德门,郑锡勇,崔民哲,朴明申,赵胜渊,严智星,苏志燮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思悼 剧照 NO.1思悼 剧照 NO.2思悼 剧照 NO.3思悼 剧照 NO.4思悼 剧照 NO.5思悼 剧照 NO.6思悼 剧照 NO.13思悼 剧照 NO.14思悼 剧照 NO.15思悼 剧照 NO.16思悼 剧照 NO.17思悼 剧照 NO.18思悼 剧照 NO.19思悼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思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8世纪初,朝鲜李氏王朝正值英祖(宋康昊 饰)在位时期。英祖舐犊情深,在长子早逝后,他全部希望寄托在次子李愃(刘亚仁 饰)身上。不仅在他刚出生之际就册封为世子,更为其安排名臣督导功课。然而天不遂人意,世子耽于玩乐,无心学业,英祖一度提拔世子代理国政,可却使这对站在权力顶峰的父子渐行渐远。在一个瓢泼雨夜,世子杖刀闯入王宫。次日,他因意图谋反而遭到英祖的训斥,并被锁入米柜之中。在接下来的八日里,这对形同寇仇的父子各自回忆起过往的种种。  也许翻为平民父子更好,王宫内院最残酷的竟发生在最亲近人的中间……怪侠1989维纳斯效应午夜慢车放射治疗室快乐的阿南抓住她们算死师第二次被异世界召唤零秒出手:悬崖上的英雄鲁邦的女儿剧场版疯花血月真相背后零距离2004母语2012副警长谋杀犯1961鬼债2001达·芬奇的恶魔 第二季天坑鹰猎电影版让她走3月的狮子 前篇蚂蚁农场大学女孩轮椅上的奇迹兄弟厨子兵二楼的恶人传奇海盗船长黑胡子(下)战争的呼唤艺术史老师第二季我不能没有你2024Cop政治宣传:谎言的艺术伽马3号宇宙大作战座头市血笑旅卵舱一代冷血追击(原声版)寅次郎的故事20:加油啊!寅次郎我们的婚姻剧场版 假面骑士Ghost 100眼魂和Ghost命运的瞬间人类清除计划 第一季爱、荣誉和服从

 长篇影评

 1 ) 2015亚洲最杰出电影

精彩分享,豆瓣高分2015韩国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电影【思悼世子】。影片基于朝鲜史实改编而成,皇上把儿子关进米柜中7天而亡。看似恐怖政治电影,其实是爷儿仨两对父子之间爱恨情仇尤其是世子与儿子的爱情不仅感动了朝鲜历史,如果冲击奥斯卡成功必将感动世界,这里的爱情是广义的。思悼,哎,这个悲剧的名字。被皇上处死时刻,所有的人包括老婆丈人甚至母亲为了自保都慑于皇威不敢来看米柜中的他,唯有他养的狗和幼子看他来了。
看到影片中,我感到世子的儿子才是他最大的敌人啊,因为爷爷基于贪恋权力移情别恋孙子继承皇位了。这一点在影片后面得到确认,世子的儿子趴在父亲坟前痛哭说,他不出身就没有父亲的悲剧了。
朝鲜历史给了思悼无比的同情是因为已经被老皇帝逼得得了精神分裂症的他,本可以借病玉石俱焚,但是当他听到幼子与皇帝爷爷的对话,小小年纪在皇帝爷爷面前解释他之所以听爸爸的话,因为他懂爸爸的心。世子雨中痛哭扔下利剑,在权力与爱之间,他没有延承父亲而是选择了爱,放弃权力乃至生命成全了自己的儿子。
影片结尾幼子登基,他对母亲说从来没有快乐玩耍过,今天为母亲舞一段,这最后的扇子舞与其说舞给母亲其实是父子阴阳之隔的深情对话,配以东方特有乐器演奏的可以令人窒息的旋律,没有惯有的电影插曲而是诗词旁白:如今吾欲去,独留伤悲于世。……纵有千言万语未能与君诉……泪如雨,潸然落……就此一次,轻抚吾之脸庞。

懂你,就是世界上最难相知相遇的爱情。世子死而无憾。

为韩国杰出的电影工作者点赞。这样的作品在我心目中已经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隔代亲也许是东方文化中常见现象,无论帝王之家还是普通人家屡见不鲜。世子的奶奶也是十分宠爱世子,并因此不惜和皇帝儿子决裂了,可是在错综复杂的皇权面前,皇太后也被迫绝食而去。从此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够保护世子,视同生命一样爱他的人了。世子的精神也开始出现问题,他所有的嚎哭与出格行为都是期望得到父皇的关注与爱啊,可是他不懂其父的真正心理,也就没有得到真正的爱,而世子的儿子很小就懂父亲世子,他们的感情就是影片结尾的诗词旁白。
帝王之家有命运叵测的荣华富贵,但是一定没有自由,正如他的莫须有罪名就是私自外出游览,他想逃亡如从米柜中挣脱出来还是被父亲也就是皇权关进去了,直至死亡。
如甘蔗一样最低端最高端其实都不好吃,神奇的大自然好像告诉了我们一些人世间的密码。

附加:
片尾音乐在网易云音乐可以找到——http://music.163.com/#/program?id=14908025
在巴乌或许是笙的演奏下,其旁白诗词如下:如今吾欲去 独留伤悲于世。 纵有千语,未能与君诉。 托付浮云,就此别去 ,难了却,君之所愿 。泪如雨,潸然落。 空留歉疚,孑然离, 如花开花谢。
虚空飘荡浮游,委身于清风别过。 曾空虚凌晨时分与星做伴 如今吾亦别过 。纵彼此念念不忘 纵然相对,仍难触碰 缘何未能相见 ?兴许君心深处一隅 吾之体温仍残留 。清风吹,消散前 就此一次,轻抚吾之脸庞 。
女汉子字幕组的汉译功力强大,让我们一起懂得了音乐的深层诉说。
在片尾这样的音乐诗词闪回的镜头里,世子的儿子目不转睛看着父亲坚毅的侧脸,一支利箭射向无穷的远方,从那时起他就知悉父亲纵有飞向远方的理想也无法挣脱皇权的桎梏,他懂父亲,他更洞悉这个世界,所以他终成为了皇位的继承者。
人生的难就是你不仅有理想就可以,还要具有洞悉世界的能力,还要有手段,还要天时地利人和,所有的简单背后都不是那么简单。

 2 ) 一声呜咽

       双11插一段:笔者对于文中引用的这名政治角色毫无多余的主观评价,也不关心更不感兴趣泡菜政局的走势,为什么引用已经说得很清楚,纯粹是因为看电影的时候想到了,两个对亲人冷漠冷血理性远大于感性的泡菜国领袖,一古一今,作个对比,各位读者实在不必过度关注此段。
     
      分割线------------------------------------------------------------------------

      “她秉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待人接物,言语不多,语速也不快,对人不显热情,也决不冷淡。她推崇冯友兰儒道兼修的观点,又信奉老庄的无为而治,喜欢遵循规律办事。1989年,弟弟朴志晚因为沉迷毒海被拘押,朴槿惠不拯救也不探视,妹妹指责她冷血,她回应说:“‘反者道之动’,任何事情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可以自己拯救自己的!”此事导致姊妹关系恶化,此后,妹妹朴槿令成为她最强劲的反对者。
       然而,冷静兼容的思维,最终帮助她等来了命运的转机。90年代中期,韩国经济衰退,各种思潮泛滥,民众感到政府软弱无力,在此种背景下进行的“韩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总统”民意调查,朴正熙的得票率竟然高达70%,民众怀念他创造的经济奇迹。
       一直隐居修炼的朴槿惠,瞅准机会顺势而出,竞选国会议员,她胜了,此后一路过关斩将,直至2012年竞选总统之位。”

       ——这段摘自在一本看过的杂志,想看原文的可以自行百度关键字。
       为什么引这段呢,因为观看《思悼》的过程中,看着康叔饰演的英祖把不成器的儿子关进粮柜里,就想起了此文章里那个冷静理智的韩国第一女总统。我们不懂泡菜国的政治,电影里深深浅浅的暗流涌动也难以让我们对当时的党派之争洞若观火,只想说,君王的那种悟,站在我们常人的角度,真的看不懂,甚至常常觉得冷冰冰、硬邦邦,以致于在英祖触摸到思悼尸身的那一刹那,那一声呜咽划破深夜割进心口之前,我们都不肯相信,这部片子竟然不是简简单单的讲一个贪恋权势王位的混账爹和一个从小缺爱的坑爹娃之间的亲情故事,再看看海报,一个跪着,潦倒不堪,一个站着,笔挺英气,这才领悟其深意:君臣之间,何谈人伦。
       于是电影里那句点睛般的台词终于被我们读“通”:你的存在,本身就是谋逆。


       君王之悟,不仅我们不懂,思悼世子也不懂。他从小就被迫自己独立睡觉,他的母亲原本想要付出的母爱,也因为阶位的不足而被远远隔在那扇门之后,到不了这个少年的心。十几岁就娶来的妻子,也为了保全自己儿子和母家的安危,和自己这个傀儡世子渐行渐远,他奚落她:“你眼里还有我这个丈夫吗?” 就连自己的儿子,也因为能去自己去不了的宗庙拜祭,比自己在父王眼中的认可度高,情感上莫名多了几分嫉妒,他问他:“读书就有那么有趣吗?”

       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不是同类。
       曾经宠溺自己的母亲,曾经身为同龄人跟自己一样天真懵懂的妻子和妹妹,曾经在襁褓里只会眨眼咯咯笑的世孙,全都不是自己的同类,偌大的宫殿里,仿佛只有自己和小狗旺儿,是渴求情感的存在,而其他人,都是礼法束缚起来的可怕之人。
       

       他从两岁起就被灌输以帝王教育,自律性极强的父王虽然疼爱他,但高强度的教导日程和父亲过高过急的期望,让天性散漫的他无力承担。先有人,才有礼法,英祖未先教他做人,只顾让其读书学习,从此为这对父子的孽缘埋下了祸根。
       只有这一个儿子,一生下来就喜出望外的封为世子,花全部心血培养他,可儿子的心里不像自己装得下那么宽的社稷,他啊,只是一个想跟小狗好好玩耍的小男孩儿。于是就这样彼此折磨了数年之后,当世孙在答问时说出了与自己对礼法、对社稷类似的理解时,他终于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希望。


       或许年轻时的英祖也曾有过与思悼一样不羁又叛逆的过往吧,那数次出现的像玩笑话一般试探臣子的“我早说过我无心做王”岂知有没有五分出自真心。但英祖经历磨难,早已深知如何克制住这种情感的需求,他曾经深深相信过,他的儿子思悼总有一天也会明白,他曾经深深相信着,自己可以教会儿子懂得这其中的奥秘,奈何最后却与儿子渐行渐远……所以当世子死去之后,他呜咽着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为何不听我的呢?”这话终于不是君说给臣听,是一个父亲满满的愧疚和懊悔。
        
         

       这几句呜咽悲鸣,是全片我唯一的泪点,而悲伤之余,那父亲又很快恢复平静,奏着凯旋曲回宫了,而我们的内心里在此刻适时的响起了和那两位自体弹幕担当大臣一样的吐槽:“真够狠的,整死了自己的儿子之后奏凯旋曲。”




       他曾为自己的儿子亲手书写书卷,让他业精于勤。儿子死后,他又亲手写下儿子的谥号,思悼,思字悠远虚渺,悼字现实悲切。


       话说回来,思悼啊,真的不适合做王,哪怕当了王,也不能久活,终究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他的儿子确实更适合,因为他比当爹的思悼更达观,更通透,更有耐力,这些品质,大概随母亲吧。但葬礼上不肯选择脱下丧服跟随姑姑从长计议的那股任性劲儿,还有扇舞暴露出来的贪玩儿,又怎么能说他不像他的父亲思悼,那样炙热,那样渴望的仅仅是父亲眼中的一丝暖意呢。
       
       
      
       

 3 ) 一出心无旁骛的绝美悲剧

思悼,

在这里要不遗余力地称赞这部电影,

这部片之所以让人看得痛快淋漓,叹为观止必然是有其过人之处的,这里一一细数来。
电影的取景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类型。两者的共同优点就是整洁简约的美,视线所及无一杂乱,不染星点尘埃,正是体现王室这个庞大的内部系统的运作“于细微处见真功夫”。朝鲜的宫廷简朴与中国的清朝宫廷的奢华固然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同于风格奢美华丽、物业繁昌的大国,它的宫廷特色表在于细节的一丝不苟上,以显现它的庄重端正之风气,有别于野人家。具体的构成不得不提白纸糊的绿漆木门窗,占据了大片的白色窗纸净化了镜头的好一部分;还有世子常用于写字作画的平铺白宣纸,世子身着的米白麻布衣裳,都给人一种整饬妥当,适处其位,柔和雅致的贴切感。唯一称得上奢侈华丽的衮龙袍,宽大之中竟显身材颀长,也是迷人的。

室内的戏如书房考试时,代理听政时,后宫训言时,都是全员处于一个较为有限的空间里,这比在高大宽敞的殿堂来得更妙,太宽阔的室内空间容易将人显得渺小,而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视线的聚焦就会落在人物上,关注点就锁定在人的表演上了,从而做到主次分明,这一点,选址和镜头就把握得很好。室外的戏如世子跪于雪地、石桥;王与世子在先祖牌位前谈话等等,是用广阔的视角来聚拢建筑的各种特色,低矮但横向延展的围墙,为除去城门瓦盖笨重性而设计的轻巧飞檐,以上两者与广袤的蓝天无缝对接,让人暂时忘记了身在深宫这个事实。

思前想后认为,这对父子的悲剧,症结所在是王采取的沟通方式。简单粗暴比严厉更令人惧怕,特别是当儿子的一个小行为不合他意时,王便有很大的反弹,将儿子越推越远,最后彻底毁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尊重和爱意,使世子不再愿意作任何妥协。

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正如这衣裳单薄,胡渣横杂,垂垂泪痕的刘亚仁,这副孤立意决,欲倒未倒的落魄模样。他缺一个来自爱人的拥抱,以解除他的心病。可无论是他最在乎的父王,还是他的母亲、他的妻子,都迫于巨大的压力而无法给予他渴求的爱与温暖。

谁有又会想到,这样一位对现实诸多反抗和不满的年轻人,竟毫不吝啬地对他人的展现爱意。就连看那条从清朝来的小狗,眼里都满含欢喜和怜爱。对嫔宫更是赞美、安慰,以安抚她初来宫中的惶恐的心,他说,“我真是娶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啊!”“请不用太惧怕父王,有我在不是吗?”多么有担当之心的小男子汉啊,那时的他对自己未来幸福生活充满了期望和自信。不料,在反抗父王的路上却得不到她的理解和关心,更使他的婚姻观破灭,“所谓夫妇之间,就是要一辈子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是没有东西可以动摇得了的感情。”从他教导儿子儿媳时说的这话,便可听出他心碎和苦涩了,一如他对妻子的抱怨。

同样,对一直身处贱位的生母,他又是如何疼惜的呢?躺在那个给自己做的棺材小木屋里,面对来低声求他的母亲,他给了她一个像那里的烛光般温暖的拥抱,(这位母亲的哭戏也不少,可谓情到深处),还心疼地说:“我知道,知道。”愿意为了母亲而再次向强权低头妥协,也愿意为了母亲公然违反礼规也要给她办六十大寿。对于儿子的爱更是喜形于色,他的雀跃和关注,在等待儿子的到来时便充满了期待,为他画青龙于白纸之上,倾注他为父的心思。
这样一个懂得付出爱的人,却没有得到爱人的任何回应,孤苦至此,不禁又要落泪了。
看着刘亚仁最后撞开棺盖醒来,一脸痞相地握紧佩刀要去谋反时,那种孤注一掷,别无退路的痛苦,在禁卫军的簇拥下,在板索里的节奏鼓动下,涉水而过,又遇大雨倾盆,便更具悲剧美感了。当他驻足于那熟悉的窗前听到了爷孙的对话,或许在想,为何父亲从没平心静气地听过他一次呢?(不难读出羡慕和遗憾)

王与世孙的关系是世子可望而不可求的。这种父与子的关系是微妙的,父亲对儿子有太大的期待,对别人的赞赏与宽容,对儿子来说都是奢侈。王对世子除了期待外,还有防备之心,“仇人”和“竞争者”的关系,正如康熙的太子对康熙也是诸多不满,只因他太长寿了,妨碍了太子的路。 王对于世孙能够给予诸多赞赏,能平心静气听他的意见,甚至允许他反驳自己,都是因为王和世孙之间存在着 “距离产生美”,没有那严苛的要求,没有那草木皆兵的防备。

当然除了王承受着重大的压力外,他的性格和与人沟通的方式也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的。王的性格中有着简单粗暴的底色,面对不如他意之事,常以呵斥,责骂来解决,最明显之处就在世子代理听政时,世子本无经验,更多的是需要父亲的解释和教导,而王却一味责怪,将世子陷于进退维绝之地,从而挑起了反抗的心思。

他甚至不明白父亲这样步步相逼是为何?如果,我是说如果,嫔宫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子,能给予世子理解和爱意,那么世子就不会如此孤立无援了,如果能有那么一位人儿。
或许他也会尝试着去理解和包容父亲了,毕竟,

龙斗逆鳞,伤痕累累。

在最后一段,遍体鳞伤仍一息尚存的世子尽吐心声时,父亲还是理解了。

“为何你与寡人,非要来到这阴阳相隔的分岔路上,才得以相谈此事呢?”

英祖,所代表的固执的父亲的形象,不是单纯讨论我们喜不喜欢他这个形象的问题,而是要怎样与这种人相处呢?英祖的政治观是较为悲观和黑暗的,还有阴谋论的成分在,承受如此压力下的家长,作为孩子逆其而为之终非善策。

如果以悲剧的视角来看,也是众人的孤立,成就了他的悲痛,成全了他的悲剧美感。电影是故意将嫔宫塑造成与世子心意不通的人,从而使父与子的感情成为完全的主线,构成这个的彻底而不可逆的悲剧。不得不赞这种一气呵成,心无旁骛,向心力强的电影,删繁就简,枝干分明。

长大后的世孙(苏志燮),眉宇间与父亲如此神似,衣衫凛凛的模样亦不负众望!而那段扇子舞和悠长哀婉的曲子绝美。真的要说一句卧槽!!这里还给穿插刘亚仁握着那把青龙扇掩面痛哭的镜头!岂不哭瞎我哉!!!!!

演技爆表的各位,真心感谢了。

 4 ) 『思悼』


    「丝绸是奢侈,粗布是不奢侈。高墙华锦为君臣,来生麻衣愿父子。」
    两对父子最后的八日,在政变的高潮中起始,在祭悼的高潮中顿止,每一次闪回,都是一次立于结局此岸的回望,人物之间情愁线索愈渐分明,悲剧感就愈是加重一分。王陵中亲魂的巨大恸哭,被集中成典型事件、一气呵成跃上银幕。父权被龙袍加身,孝子被朝堂湮没,还有数不尽的美眷佳人化作了史书中的一枚标点。烟火人间被卷入历史残云,纵使亲缘也难看得清人心。
    为父,是一国之君,是踏着嫡亲白骨而登基的千夫所指;为子,是一人之下,是套着权势锁链而毁灭的欲飞长箭。皇室之家,如父如子,不过寻常轮回。
    历史恢弘,埋葬小儿女真情;深宫帷幔,飘散大丈夫英灵。叙事的手法与抒情的渲染,历史的厚重真实与人物的戏剧特色,宋康昊的悲寡威慑与刘亚仁的纯良疯魔,权衡得益把控到位,二度观影依然落泪。
    

 5 ) 饿死柜中的朝鲜王子:继承者,还是夺权者?

我是来科普的,澎湃私家历史也刊载了我此文。
澎湃链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2870

在中国历史上,年迈的皇帝与年轻的太子争夺政治权力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朝中大臣们考虑到自己的政治未来,自然多多少少会对太子有所算计。康熙年间废太子胤礽就是一例。胤礽最后被废,在高墙圈禁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与胤礽差不多同时期的朝鲜思悼世子与其命运相似,但结局更为悲惨。有关思悼世子和其父英祖的故事,在韩国影视剧中多有演绎,最近代表韩国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的大热电影《思悼》,其剧本也改编自这一历史故事。


1762年,朝鲜国王英祖在徽宁殿(今昌庆宫文政殿)殿前,将世子关入柜中,几天之后,世子活活饿死。这一惨剧发生在农历壬午年闰五月十三日,因此也被称为“壬午祸变”。朝鲜王朝第21代国王英祖(1694-1776)为何一定要将亲生儿子思悼世子(1735-1762)处死呢?

祸起何处:打娘胎里就引发的党争

壬午祸变何以会发生?韩国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说法认为当时朝鲜激烈的党争是导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英祖与世子的性格矛盾导致了壬午祸变的发生。尤其是后来世子行为乖戾,为了国家的未来,英祖不得不处死世子。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观点。政治斗争是壬午祸变发生的主要原因,父子间的性格差异是次要原因,而世子的乖戾行为则是壬午祸变发生的催化剂。

朝鲜王朝后期的政治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党争史。朝鲜后期的党争,常常被称为“四色党争”。所谓“四色”,即当时活跃在政界的四大政治势力,即老论、少论、南人、北人。到了英祖时期,北人与南人已经式微,北人基本上早已被逐出中央,而南人则气息奄奄,只是偶有几个重要人物在中央活跃一下罢了。可以这么说,英祖时期的党争主要发生在老论和少论之间,当然,老论和少论也不是铁板一块,老论里也分东党、南党、北党,少论里也分为峻论(强硬派)、缓论(稳健派)等,其自身内部的斗争也非常激烈。

1724年,英祖以王世弟的身份继承了其同父异母的哥哥景宗(1688-1724)的王位。这一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背景,事实上也绕不过老少党争。景宗身体虚弱,一直没有后嗣,老论提议立当时还是延礽君的英祖为王世弟,而少论则极力反对这一提议。虽然中间曲折重重,但王世弟册封最终得以成行。

也就是说,英祖的继位,有老论“择君”的嫌疑。登上王座的英祖,深感于党争的弊端和强化王权的需要,在政治上实行了平衡各党派的“荡平策”,通过平衡牵制各党派来强化王权。不过,虽说是“荡平”,但国王很难对各党派实实在在地做到一碗水端平,而且各党派的实际斗争并不会因为“荡平”而弱化,私下的斗争反而变得愈加激烈。

1735年,暎嫔李氏生下思悼世子。思悼世子的出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老论主流所乐见的事情。在英祖第二子思悼世子出生之前,英祖曾册封长子为世子,不过在1728年,这位年仅九岁的孝章世子突然被毒死,而英祖又无其他子嗣,世子位一直空悬。孝章世子死后,老论提出过继宗亲的儿子立为世子,而少论则认为英祖正处壮年,尚可期待新的世子的诞生,极力反对老论的提议。思悼世子的出生,意味着在立嗣路线的斗争上,少论赢了。

父子不同阵:一团乱麻的关系网

随着世子的渐渐长大,各党派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算计世子的政治地位。在此简单介绍一下亲世子和反世子势力的主要人物构成,就可知当时的党派斗争形势有多么复杂。亲世子的人物有:英祖原配贞圣王后徐氏,英祖父亲肃宗的继妃仁元王后金氏,思悼世子同父同母的亲姐姐和平翁主,老论重臣世子的丈人洪凤汉,还有老论大臣李天辅、俞拓基,以及少论大臣赵显命、李光佐、朴文秀、李宗诚、赵载浩,南人大臣蔡济恭。反世子的人物有:淑仪文氏(英祖后宫),世子同父同母的亲妹妹和缓翁主,老论重臣世子亲姐姐和协翁主的公公申晚,老论大臣英祖继妃贞纯王后的兄长金龟柱,以及老论大臣金尚鲁,洪啓禧,尹汲;少论大臣有徐命膺。

看完这些人名,估计大家已经开始头晕了。这些人物一个个拿出来解释的话,又是一篇篇长故事,本文按下不表。为了理解的便利,大家只需看看这些人是属于少论还是老论。显然在重臣中,支持世子的少论人士相对较多。当然,这不是说少论就一定支持世子,老论少论内部围绕支持还是反对思悼世子的问题,也是分裂重重,加之王室人物的介入,整个情势犹如一团乱麻。

显然,世子身边集结了相当分量的政治势力。标榜“荡平策”的英祖在明面上还是维持了“荡平”的政治局面,从1749年开始代理听政的思悼世子,大致也沿用其父王这一政策——毕竟这政策符合希望压制臣权,扩大王权的王室的整体利益。虽然父子之间有过不少不和与争议,但大体上还是维持了一种相对和缓的局面,直到1755年罗州挂书事件(也称己亥狱事)发生,父子关系开始恶化。罗州挂书事件之后,由于亲世子的少论势力遭到巨大打击,老论得势,世子的地位随之发生动摇。

罗州挂书事件,即有儒生将写有呼吁举兵清剿奸臣的文书贴在了全罗道罗州客舍。事件处理过程中牵扯到相当数量的少论大臣。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时任政丞的少论大臣赵载浩(孝章世子嫔之弟)带领百余名少论人士上自辨疏,声讨当年主导辛壬狱事(注:发生在1721-1722年间,围绕王世弟册封问题,少论对老论的肃清事件)的少论人士,并且要求向涉事其中的少论大臣崔锡恒,李光佐等人问罪。在老论看来,少论这种上自辨疏的行为,颇有以退为进,故作姿态的嫌疑。当时代理听政的世子以英祖的成命为借口,反对向这些少论大臣问罪,对上自辨疏的少论人士们的批答语辞和缓。因此,老论大臣们普遍认为世子偏袒少论,对他多有批判。

对此,英祖并不希望将事件扩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英祖会站在少论这边,不要忘了,当初反对册封英祖为世弟的正是少论。

当年景宗突然死亡,世间纷传是英祖所为。到底是不是英祖所为,尚无定论,但英祖是王位继承的最大利益获得者确实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到了英祖四年,即农历戊申年(1728年),还有一部分少论激进派与没落的南人联手,主导了一场反对英祖,逼其退位的军事行动,史称“戊申乱”。

英祖生平最忌讳有人在他继承王位的正统性上做文章,让世子代理听政,其中一个原因也是为了表明自己对王权并无眷恋,更以此委婉表明自己和景宗的死亡毫无干系。罗州挂书事件牵扯出戊申乱与辛壬狱事的老账,而世子对少论又比较宽容,这很容易引发老论的反弹——老论坚决维护英祖继承王位的合法性。所以,世子亲少论的行为一方面容易招致英祖的反感,另一方面也破坏了“荡平”的政治局面。

壬午祸变:是性格不合,还是权力争夺?

壬午祸变的导火索是罗景彦告变事件。罗景彦有个弟弟叫罗尚彦,是思悼世子的下人,被世子处死了。罗景彦在壬午祸变发生前的二十来天向英祖告发世子诸多罪状,历数其各种乖戾行为。当然,这只是个导火索,壬午祸变终究还是与党派斗争脱不了干系。

壬午祸变发生之后,英祖自己也承认朝廷之中形成了父党与子党,根据实录记载,英祖自己感叹道“景彦岂是逆乎? 今日朝臣之偏论, 反为父党子党也, 然则朝臣皆是逆也。”对当时的英祖来说,思悼世子与其说是王位的继承人,不如说是王权的竞争者。似乎是预料到祸变可能会发生,世子曾秘密向告病隐居在乡下的赵载浩求助。虽然赵没有施以援手,但世子在如此情势之下求助于他,可见危机的时刻世子内心倚重的还是赵载浩一系的少论势力。

当然,世子越来越乖戾行为也给壬午祸变的发生提供了口实。根据事变发生当日,即闰五月十三日的《英祖实录》记载,“自丁丑戊寅以后,病症益甚,当其疾作之时,杀宫婢宦侍,杀后辄追悔。上每严敎切责,世子疑惧添疾。上御庆熙宫,两宫之间,转成疑阻,且与阉寺妓女,游嬉无度,专废三朝之礼,上意不合,而即无他嗣,上每为宗国之忧矣。”值得注意的是,除思悼世子之外,英祖并无其他儿子。所以,英祖就算想要改立世子,也无其他选择。不过,思悼世子之子,即后来的正祖(1752-1800)在学问上相当出色,颇得英祖欢心。壬午年三月底的一次经筵上,英祖就对尚为世孙的正祖非常满意,实录评论此事说,“吾东方亿万年无疆之庆, 孰有大于此哉?”可见,出色的世孙让英祖在继承人选择上有了另一种可能。而原本支持世子的洪凤汉一系的老论,随着世子乖戾行为的加剧,也渐渐放弃维护世子的立场,而将精力用于保护世孙。

世子之妻世孙之母的惠庆宫洪氏写有谚文随笔《恨中录》(又名《闲中录》、《泣血录》),其中将壬午祸变归因于英祖和世子之间的性格差异。洪氏这样写道:“父子品性相异。英祖大王品性英明仁孝,详察敏熟。而世子则言语沉默,行动之间难以迅疾敏捷,虽德器宏伟,然诸事常与父王品性相违。日常之中,父王相问也无法即刻应答,常犹豫再三。即便是父王问话之时,哪怕并无个人私见,仍徘徊不决,半晌无答,每让英祖大王气闷。此事亦成一大过失。”(引文为笔者自译。)随着父子矛盾日益激化,世子逐渐患上惊悸症与加虐症,最终导致其行为乖戾,甚至到了失控的地步。

《恨中录》通篇未提政治因素,为何不提?

考虑到《恨中录》的创作背景,不能排除洪氏故意隐去这一内容的可能性。《恨中录》一共有四篇,提及壬午祸变的是第四篇,为洪氏于1805年所写。此年年初,垂帘听政的英祖继妃贞纯王后去世,纯祖(正祖之子,1790-1834)得以亲政。以壬午祸变的解释权为中心,各方政治势力再次展开权力争夺。当时洪氏的娘家丰山洪氏一族正处于危机之中,早已去世的洪氏父亲洪凤汉被朝廷舆论指为逆贼,被认为是英祖处死思悼世子的教唆者,是献上柜子的奸人。洪氏写道,当初英祖下令处死思悼世子,主要是因为世子罹患精神疾病,英祖为了国家和王室的安宁,不得已才处死世子。洪氏还特别嘱咐嘉顺宫朴氏,即纯祖之母常读此篇给纯祖听。考虑到洪氏为娘家辩护而写下《恨中录》,那么就有可能会隐瞒对洪家不利的事情。


作为宗主国,清朝对于壬午祸变也有记载。《清高宗实录》中记:“朝鲜国王李昑奏称,臣世子緈(即孝章世子)早亡,复蒙天恩,封子愃(即思悼世子)为世子,今又身故。臣年及髦,储嗣久虚,宗祀孤危,旦夕伤悼。愃生有子(即后来的正祖)算年已十二,国计人心系此一线,伏愿曲加矜察,颁降封典,小邦君臣感激无地。”对于思悼世子的死亡,朝鲜仅仅是用一句“今又身故”而简单带过,而对于朝鲜的内部事情,清朝其实也没有太多关心,就按英祖所请,顺势同意了册封世孙的请求。


从父子亲情来说,作为父亲的英祖,当然还是爱着思悼世子的。《英祖实录》也明确说,“初孝章世子即薨,上久无嗣育,及世子诞生,天资卓越,上甚爱之。十余岁以后,渐怠于学问,自代理之后,疾发丧性。”可见在世子还未长大且直接参与政治之前,父子感情还是不错的。然而,王室之中永远是政治大于亲情,对于逐渐年迈且不愿撒手政治的国王来说,年轻世子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王权的威胁,何况在世子周围还聚集了不可小觑的政治势力。虽然英祖命世子代理听政,但他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政治,大事的处理,朝臣们看的还是英祖的眼色,世子承受的高压可想而知。二人性格上的差异在政治斗争的环境里被进一步扩大化,引发世子心理上的疾病也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了。

 6 ) 一只叫做权力的怪兽

      “今日灵驾魂归,珍馐满盘供飨。借此杯中酒,传子孙功名利禄。诵经法师送已故之人,恶念弃,善心存。千苦万难由此过,财富运数自此生。往生极乐,人道轮回,南无阿弥陀佛。”
     春秋 晋献公为立幼子奚齐 杀世子申生
     西汉 汉武帝因巫蛊之乱杀太子刘据
     三国 孙权废太子孙和 立幼子孙亮
     隋 杨坚废太子杨勇 立晋王杨广
     唐 李世民玄武门杀兄 建成 元吉
     宋 赵光义杀兄赵匡胤
     明 朱棣杀侄朱允炆
     清 康熙两废太子

    “你与寡人缘何要等到这阴阳相隔的分岔路上,方才得以相谈?”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江湖),有社会的地方就有权力,有权力就有争斗,有争斗就有死亡。权力或许有大有小,但其传承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有传承时间的长短和方式的变化。不一定权力越大它的传承越血腥,但权力越大它的传承往往越没有人性。子杀父,弟杀兄,妻杀夫,母杀子,杀的浑天暗地,杀的血流成河(流的往往都是生物意义上最相像的血)。城头变幻大王旗,其实无论插什么样的旗子都只是暂时的,这权力之城才是永远的。
     本片并没有采用大多数历史题材影片使用的传统单线叙事,而是在一开始就切到世子领兵入宫这一情节(有意剪掉了部分关键画面和对白),然后直接引出全片最大的矛盾点:米柜囚子。最快速打破银幕界线,将观众带入到故事中。影片在此分成两条叙事线:1.以字幕为标识的“现在”线,按照“八天”为时间轴,一天一天向前推进;2.多以叠化手法为标识和过渡的“过去”线,按照世子的成长轨迹为时间轴向前推进。虽然两条线都是向“前”发展,但通过这两条并列的故事线,整个片子形成一种顺叙 倒叙 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一方面保证了片子节奏的紧凑(一开始就直接进入叙事高潮),另一方面也保证的叙事的完整性,尤其对塑造角色人物形象和心理形象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全片在空间上的移动非常少,除了上陵等少数外景,基本都是在室内或者广场上拍摄。但在时间上的移动却非常多且频繁,主要集中在15分钟后90分钟之前。通过打碎时间轴的方式,来快速的交代世子的成长以及父子关系和各自内心的变化,基本做到了节奏叙事两不误。这一点相对某些篇幅冗长,节奏缓慢的韩片来说已经做得很好。
      94分钟左右,两条故事线开始汇合,影片开头出现过的“入宫”场景再次出现,通过关键画面和对白的补充,将观众的情绪和思维再次引入“米柜囚子”这一矛盾高潮中,达到了叙事和情绪渲染上的完美承接。
     这里说一下片中出现多次的诵经声(文章开头),这段背景音全片共出现3次(两次“入宫”算一次),一次是“入宫”场景,一次吊唁后,一次墓穴中。三段配音所处画面的主人公都是世子,而世子在这三个阶段的心理或者说精神状态也是最典型的。“入宫”时的极度哀痛(哀莫大于心死),吊唁后的极度悲愤,墓穴中的极度颓废。这三段既是世子内心的转折点,也是他个人命运和整个事件的转折点。同时这段背景音本身在音乐上极具感染力,在内容上也极具讽刺意味,也因此成为全片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98分钟时,也就是“现在”线上的第七天,两条故事线正式交织成一条。同时也到了一场非常关键的亦真亦假的对手戏。画面不断在远景 近景 特写(广场 米柜 人物)切换的同时,配以假想的父子对话声和背景的雨声。英宗在人物形象上得到一定改变和救赎,影片整体情绪渲染达到顶点。
全片最重要的一个细节(个人认为):米柜打开后,宋康昊饰演的英宗以手试探刘亚仁扮演的世子的呼吸,然后(非常重要)又试探了世子的脉搏。你可以理解为确保赶尽杀绝,也可以理解为后悔。在这一过程中宋康昊全程无表情,无配乐。试探完脉搏后,英宗开始呜咽,同时背景音起,而后迅速切到世子母亲与妻子画面,再然后以一系列的篇幅短但是情绪饱满的片段一直接到14年后,也就是世孙登基的画面。做到了情绪上的承接和保持,抹去末尾舞扇忆父的突兀感。
     全片采用最多的手法就是重复,情节的重复,背景音的重复,道具的重复,通过大量的重复来不断的强化和巩固节奏和情绪,基本全程无尿点。
演员方面个人无脑舔饼叔,少见的形象偏反面的演绎非常到位,也是因为他才看的。比较惊喜的是刘亚仁的出色发挥,尤其对心理和几场关键戏的处理,很不错。苏志燮....感觉有点酱油。
     “纵有千语 未能诉。托付浮云 就此别。所愿难了,泪潸然。空留歉疚,孑然离。花开花谢,飘荡浮游随风行,月升月落,怅然无眠唯星伴。纵相见,难相伴,只愿汝心一隅为吾存。”
      若下一世 我非王 你可愿 再为我子?

 短评

皇权之下,焉存人伦?

3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飞向空中之箭是如斯理直气壮,我也讨厌如此的我。我不想如此活着。” 2015韩国正统佳片,当电影拍的好看之时,结尾再冗长的韩式煽情都不觉得多余。刘亚仁爆发年,演技竟可与宋康昊同日而语,苏志燮与其父子扮演竟有十分相似。“有了人才有礼法,才见人心”

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接连看了刘亚仁三部电影,是极有天赋又努力的演员,演技完全不逊宋康昊。【重看2022.05.10】

6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之前看桀骜的造型总觉得像苏志燮,想着刘亚仁和苏志燮要是能演次兄弟或者父子该挺好,结果这回真演父子了,居然是刘亚仁演的爹……

11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能和宋康昊飚戏,甚至不输于他。刘亚仁真是精彩,前途不可限量...

1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文言文对白听得迷迷糊糊的。印象里特别深刻的,就是刘亚仁把心理压力巨大的思悼世子,演绎得非常精准,虽然我认为电影里并没特别集中表现来自王的压力。而最后当其持刀冲向自己父皇的宫殿,站在窗外拔刀而向时,未来正祖的几句话;以及影片最后苏志燮持扇起舞的场面,都极具东方仁义与美学之特点。

19分钟前
  • 深北
  • 力荐

假如《鸣梁》6分《思悼》可得9分。父子之情,奈何君王之身,社稷所羁绊。吾愿汝成国之贤君,汝只求吾之暖意笑颜。清风吹,消散前,就此一次轻抚吾之脸庞。刘亚仁必将成为韩国电影的接班人,与宋康昊合作不见逊色,百年难遇的好演员。

22分钟前
  • 诺兰大圣
  • 力荐

刘亚仁啊答应我像尔康答应紫薇那样答应我 不要再去演电视剧了 收视率过50%又能怎样啊 比不了一部千万电影啊 专心拍电影吧 忠武路迟早是你的天下∠( ᐛ 」∠)_

25分钟前
  • 一大个圆
  • 推荐

结尾煽情过度,有种看韩剧剧场版的赶脚,拜托这还申奥?!

26分钟前
  • 虾条
  • 还行

纵然有取景小格局和煽情飚戏之嫌,但《思悼》真拍出了明朝那群不适合当皇帝的封建君王哀歌。这是谁的错?很多时候,淹没在正史的一行字,没人会把皇位传承看成是父子家族之间的亲情撕裂,而是轰轰烈烈的阴谋势力角斗。继续佩服韩片,即便是一个商业挂的片子。在上海影城一厅狂掉眼泪,真是晚节不保。

2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卧槽刘亚仁这么年轻就这么飚演技,感觉未来的韩国影坛必有他的位置。

30分钟前
  • 包大人
  • 力荐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殿下要的是君与臣,世子要的是父与子。刘亚仁这么年轻就这样狂飙演技,和宋康昊飙戏都不逊色,真是爱死了。

32分钟前
  • charo
  • 力荐

刘亚仁和宋康昊对戏毫不逊色

37分钟前
  • 23号是我
  • 推荐

拍的很深刻的古装宫廷悲剧,刘亚仁即老手后再次贡献了精湛的演技,韩国的这故事让人想起唐太宗和李承乾的悲剧啊。全程看下来完全老皇帝各种作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后又来个后悔煽情哭戏简直矫情死了。世祖的小儿子太可爱聪明了,给他父亲送水那一段看得人要哭惹,真正懂他父亲的人

41分钟前
  • 咆哮李
  • 力荐

只有深厚的东方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拍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43分钟前
  • 真诚的人
  • 力荐

宋康昊和刘亚仁演技爆表。文根英演技为负。熊爹虐死娃,不值得同情。可怜了世子。

46分钟前
  • Abe
  • 推荐

用「瘋癲」來換取被「關注」「理解」的可能,卻在死後才能換來一個撫摸。用剪輯蒙太奇來穿插表達故事敘述,狗、世孫、老師三次走近米櫃對劇情一步步推進,貫穿全劇的畫作更是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喻意。电影最后所献上的舞蹈、打出的扇子,每一下都那么的动人心弦

48分钟前
  • yukicheung
  • 推荐

整部电影跟老皇帝一样伪善矫情。且,片子里的老年妆太可怕了啊啊啊。

51分钟前
  • 小裁缝
  • 较差

实至名归的今年最佳韩影,无论故事台词情感演技音乐都堪称一流,越来越觉得韩国近几年的古装电影愈发精熟,而这部《思悼》更是巅峰集大成之作。隐忍的情感极其饱满和浓烈,几次如鲠在喉的感伤,短短两个小时经历了三代人的悲欢离合,那画着青龙的扇,那射向空中的箭,都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5星

55分钟前
  • 克莱门特
  • 力荐

韩国历史电影少有的良心之作。摒除了意淫和戏说成分,如实讲述李氏朝鲜最惨痛的一段宫廷史实。不断闪回的叙事手法虽然老套但把人物塑造得很丰满。从父慈子孝到反目相戕,长满逆鳞的君权甚至容不下一对父子分享:性格差异带来悲剧。

5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