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屡屡被城市人嫌弃。
人们早就开始意淫农村的“慢生活”,每天种种菜喂喂羊,一天劳作只为一顿饭。
偶尔的老友到访,便开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
于是《向往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试图唤起观众对向往生活的梦的节目。
不过但说到底,如果只是追求所谓的“慢生活”,一堆镜头怼在那,每天看明星重复的农作和吃饭,跟看无聊的监控录像有什么区别?
这放在综艺节目里,又能有什么看点?
所以想要成为一档高收视的综艺节目,必须要制造足够多的看点或综艺点来支撑。
想要制造出看点,这与常驻嘉宾的人设组合有关,也与请来的嘉宾客人的情感连接有关。
所谓的“真人秀”综艺其实与电视剧的本质区别并不太大。
只不过电视剧有着显而易见的剧本,需要演员根据剧本来完成角色扮演。
而综艺同样有着潜在的剧本,只不过需要强个性的演员,结合自身性格与外设环境,来更加自主的塑造冲突与有意思的看点。
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演员“综艺感”。
比如第一季《向往的生活》中,“爸爸”形象的黄磊,做饭、主导大局,还经常用自己的经验教育小辈嘉宾。
“妈妈”形象的何炅,张罗家中零零碎碎的琐事,并主导聊天话题,是迎接客人的c位选手。
“傻儿子”形象的刘宪华,身为ABC,别说对农村,他对中国都不甚了解。虽然自信有才华,但凭借着热情可爱“神经质”的形象,成为这个有趣家庭组合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季《向往的生活》中,更是非常巧妙的增加了彭昱畅这个常驻嘉宾。
彭昱畅的老实与刘宪华的调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令刘宪华这个“大孩子”的角色一瞬间有了哥哥的架势,深化了角色的成长。
但第三季《向往的生活》由于刘宪华的缺位,节目的一半灵魂便丢失了。
虽然有与黄磊、彭昱畅都有过合作的张子枫加盟,节目中也凸显了黄磊与张子枫的“父女情”。
但由于彭昱畅与张子枫都属于老实听话的类型,年龄本来就很小的彭昱畅自己还是个孩子,根本没法像刘宪华一样承担起“大哥”的身份。
还有张子枫虽然演技不错,但实话实说,她的综艺感确实不强。
这些因素都综合导致了,这个效仿第二季成功经验的模式套路,在第三季中全面失效。
所以在第三季的节目中,剪辑与后期都在拼命的cue刘宪华。
比如黄磊和何炅在看照片时,展现刘宪华的“黑历史”照片,“威逼”刘宪华快点回归。
整个过程非常搞笑,但也能看出来这番操作,是节目组是在新嘉宾无法完成预定人设关系情况下的一种无奈之举。
通过刘宪华试图激起观众对前两季的记忆点,增加一些情怀的成分作为看点。
常驻嘉宾的特色缺失还只是一方面,如果开场请来的客人是那种自带话题度的明星嘉宾,可能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如此无趣。
但是看看第一期的嘉宾,周笔畅、叶一茜、纪敏佳和黄雅莉,表面看都是05届超女相隔14年重聚,打的是妥妥的情怀牌。
然而看看节目中的四人互动,少得可怜。
其实也能理解,除了十四年前的超女,四人生活工作都没有任何交集,可能彼此之间连微信都没有,参加综艺节目也只是纯工作需要。
14年的时间,已经将四人推向了人生的不同方向。
有人结婚生子,比如叶一茜、纪敏佳,两个人的话题三句不离孩子家庭。
有人仍然在艰辛的讨生活,比如黄雅莉,她没有结婚生子,却一直坚持打拼自己的事业。
还有人幸运的继续自己的音乐事业,比如周笔畅,社会角色的差距已经使她无法插进昔日旧友的话题,陌生的环境也使她无法真的放开表达自己。
而自己事业或生活的故事说出来也没人能够理解。
人生的不同状态,导致她们之间真的很难有话可聊,一场怀旧聚会直接变成尬聊现场也在所难免。
几个相处并不默契,甚至如今并不相熟的昔日队友,讲着场面上的客套话,谁也没有打开心扉交流的准备。
真是难为后期,硬是把一大堆毫无营养的对话,剪出了伟光正人生价值观的感觉。
但剔除掉这些客套的对话,四人的团聚完全沦为了观众对于怀念05届超女,怀念青春的意y道具。
在四人轮流唱歌环节,当事人都还面无表情,作为05年《超女》评委的何炅先大哭了起来。
这样的尴尬情况,一直延续到黄雅莉的生日会结束。
整整一期的主题,从超女重聚完全变成了黄雅莉的圆梦派对。
先是与昔日好友齐聚一堂,破不和传言,再到节目中实现歌唱表演的梦想,还有何炅为自己准备的生日惊喜。
这一切看似美好,其乐融融,但都无法掩饰这场聚会骨子里的套路和形式化。
四个人自说自话,竟然也被定义为寻找自己就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
要看四个女生之间的感情线,甚至还不如何老师与黄雅莉之间的友情羁绊更加深厚。
黄雅莉的生日惊喜,从张罗众人准备到煮长寿面为她庆生,都是何炅一手策划的。
还有当她情绪崩溃时,也是何老师第一个出现,进行安慰和疏导,并给予拥抱。
何老师像一顶温暖的小太阳,照耀着众人。
但这却无法掩饰本期嘉宾人选的失败。
相比于前两季懒惰但有梗的陈赫、李诞、徐峥,能让彼此卸下紧张和防备的友情组合谢娜、赵丽颖等等。
没特色没真情的本期嘉宾组合才是节目效果平庸的最大原因。
纵使第三季《向往的生活》开分8.4,但是如果本季之后的节目都以这种水准呈现的话,观众对这个品牌的情感也迟早要败光。
到时不仅评分要下跌,口碑反水也将不会太远了!
一直是节目的老粉。从第一季就开始追,喜欢很会做饭的黄老师,很温暖又会照顾人的何老师。会调气氛又帅气有才华的大华,真的很享受这种温情搞笑的真人秀。第三季大华走了很不舍,但第三季我还是特地屯着想一次性看个过瘾。听网上说第三季不怎么样我还不信。没忍住提前看了。真的是所有都尴尬到极点,房间格局太小。好像所有东西都挤在一块似的,很阴沉的感觉。嘉宾请的又不熟。新加入的子枫只会发呆和傻笑,存在感极低…鹏鹏也只会干笑和猛吃。两个人一点综艺感都没有。何老师变成了动不动就哭的小男人…黄老师彻底变成了厨子。所有的人都在尬聊…微博营销cp真的太过了,看着很厌烦。真的想说有些人真的是不适合综艺。安安静静演戏不行吗?非要当个综艺咖,看了就想摔电脑。我曾经《向往的生活》已经不在向往了。真的是太生气了!节目组和那些人的粉丝是绝对不会理解我们这些心心念念好久了心爱的节目被做毁的感觉…从来没有豆瓣评分过。这还是我第一次,真的很失望…
《向往的生活》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档综艺,我甚是还想过要去那实习。
但这一季,我一期都没看下去。
《向往的生活》是以“慢综艺”的模式呈现的,重点就在于“生活“二字。前两季主打的也一直是“安逸”、“悠闲”的关键词。而到了这一季反而变成一种快销式的“农家乐”。
根本原因:流量太多。
不是说流量不好,而是流量明星更像是娱乐化生产中的“商品“,固定的人设给他们带来了天生的疏离感。而一个半小时的时长,和与日俱增的嘉宾量,均分到各个明星头上还能剩下多少时间呢?无非是走个过场罢了。
显而易见的变化就在于,原来的晚间围坐“茶话会”已经变成了新朋友们的“快乐大本营”。快乐大本营在这里不是贬义词,而是放在以生活感为主的慢综艺里,显得不伦不类。
黄磊、彭昱畅、张子枫这种非偶像派的演员们又和流量明星圈子不同,每期来的人几乎都是陌生人,第一次见面的人又能要求他们聊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呢?《向往的生活》另一大亮点就是所有mc都有着极好的国民度和路人好感,但他们走得都不是综艺感极强的mc人设,很难像大华一样调动起流量明星的娱乐点来,而自身的亮点又被流量明星的大量堆砌压了下去。
好感度mc和流量明星两个节目加分项错误叠加在一起造成了反作用。
放弃第三季的《向往的生活》了,初心偏了,很难改了。
说实话,之前我的确是不太喜欢大华,觉得他太吵,但是新一季也能明显感觉出大华不在,整体气氛有点闷。
之前是mc带动嘉宾,但是这一季基本都是嘉宾带动mc,子枫妹妹还是太安静了。
说实话最开始喜欢这个综艺,是因为喜欢这种“田园生活”,特别下饭,喜欢mc的老朋友来,大家一起做做农活,聊聊天,很惬意。
后来大概是因为火了?有几期来一批人……我看了都心疼黄老师,虽然他们来能帮忙完成比较重的农活,但是看综艺的初心其实就是想看他们唠唠家常,不是这种一堆人叽叽喳喳甚至分不清谁是谁。
希望节目组可以保持初心吧,虽然大多数综艺都是越做越差,但还是希望向往的生命长一点。
第三季说没有大华,刚开始我以为是假的新闻,看了先导片发现是真的不来了,那个时候是真的难受。但是相信这个节目,还是在继续,后来看了前面两期节目说实话这个变了很多,剪辑的也比较乱,感觉失去了原来宁静,停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又继续看,陈伟霆的这一期让我感觉真的很棒,也是从这里开始觉的还是可以继续看的。张柏芝和任贤齐来的时候集体逗彭彭还是挺搞笑的。魏大勋来的这一期可能因为相互都认识,所以气氛很好。这一期后续出了大华和魏大勋打糍粑,当时以为大华要回来了,真的很开心,结果看了才发现是第一季的内容,不过看到他们以前的相处也觉得真的是很棒的。之后吴亦凡,鹿晗这两期内容比较长,综艺效果也还不错,还是挺愉快的。暗恋桃花源来的时候真的是一出老友记了,一起拼搏的人,这样一起田园生活也是非常闲适的。看到预告下一期大华回来的时候真的很激动,看到大华突然从屋里跳出来,抱住何老师和黄老师的时候眼泪一下就出来了,这是我向往的生活最初的样子啊,又看到了,真好!希望下一季的时候大华能够回到蘑菇屋。
关注【燚见】,每周五,聊电影
我不向往「向往的生活」了,从2019年的第三季开始。
可能有人还不知道「向往的生活」,那么我简单解释下,这是一个综艺节目,讲述的是主人公何炅、黄磊等人一起守拙归田园,为观众带来一幅「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温情待客、完美生态」的生活画面。
作为国内慢综艺的代表之作,它从一开播就赢得了大量粉丝的关注与支持,很多人都对「向往的生活」表示向往,我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从今年开播的第三季开始,我觉得这节目变了。
01. 尬聊的夜晚
说来好笑,「向往的生活」中,我最欣赏的环节是每次晚饭后的闲聊。
黄磊老师精心准备的一桌子饭菜吃完了,能夸的各种话和表情都整完了。经历了白天的农活体验与协作配合,大家也不那么陌生了。
于是彼此可以聊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浮夸式客套。
这样一个刚吃完饭的美好夜晚,有人在发呆,有人在打饱嗝,有人还在惦记着再吃点什么,或是再喝一杯。
而何炅和黄磊则成为现场的绝对主角,或是与老朋友唠家常般的主题谈话,或是与新朋友玩各种互动游戏,消除嘉宾陌生感的同时,也能增进感情。
这其中有个特别典型的嘉宾就是徐峥。
徐峥刚来节目组的时候,大家问他能干活儿吗?他说不能。不能搬重物,不能取蜂蜜,不能插秧,不能帮上任何忙。
可没过多久,他就将口头拒绝的所有活儿都干了一遍。而且都干的很好。最后甚至「即兴发挥」,还烧了几道菜。
难怪连黄磊都感慨,这个节目就是有种神奇的力量,每个来到这里的人,情不自禁都想干点儿什么活。
徐峥在的那天晚上,更是当期节目的最佳看点。当晚他们玩纸牌游戏,大家说要有惩罚的时候,徐峥主动「使坏」提议输的要在现场被洗头。
似乎是某种冥冥中的安排,徐峥输了。
于是理发师加按摩师托尼老师(何炅)就登场了。他与黄磊一唱一和,巧妙配合。将徐峥的头洗得趣味十足。整场下来徐峥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如果换个嘉宾,就不会有如此好笑的综艺效果。但因为被洗头的人是光头,加上此人是徐峥,洗头的是何炅与黄磊,于是所有节目效果都翻倍了。
而在第三季节目中,或许是嘉宾与黄磊、何炅的关系远疏,或许是节目组在试探一种新的模式与架构,播出的头两期节目主题居然都是「生日会」。
第一期请来了05年的超女们。何炅和黄雅莉聊起她之前上「快乐大本营」不能唱歌的事情,并表示歉意。而黄雅莉也表示自己的新事业进展顺利。两人不免唏嘘一番。
当晚正是黄雅莉的生日,当大家准备的惊喜——长寿面端上来的时候,加上妈妈的视频连线,都使得这个夜晚温馨而浪漫。
但我却看到了一些不经意的镜头,黄的老朋友中,有人并未沉浸在当时生日会的氛围中,此时不论「作秀」或「真情流露」,这种「不投入」的跳脱感暴露出的是嘉宾的「不专业」,也让发现这一细节的观众对该期节目的观感打了折扣。
无独有偶,第二期筷子兄弟肖央的生日会依旧显得十分「突兀」。
而这一次「不投入」的居然是寿星本人。当晚看到节目组从城市连夜送到村里的生日蛋糕时,肖央马上说,这蛋糕太贵了。
还好旁边的凤凰传奇「补救」道,是心意太满了。
因为不太有得聊,所以主题就变成了生日会,甚至是尬聊。
一直到张钧甯和陈伟霆的加入,类似的尬聊氛围才有所缓解。
他们两人颜值高,却又接地气儿。放得开,也能抛接各种梗,而且完全没有偶像包袱。
但这种依靠嘉宾个人能力「灵光一现」的时刻毕竟不多,每期都在更换嘉宾的节目,是否能维系类似张钧甯这样的欢乐氛围,我们不得而知。
02. 出走的大华
「向往的生活」第三季没了刘宪华(以下简称大华),整个节目的综艺效果却感觉少了一大半。
当然,我并非否定其他嘉宾的能力。但我想让你看到一些事实。
如果你是从第一季一路看来的观众,你应该已经发现第三季的后期更加无敌了。一个景色,甚至一个小动物,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能被后期做出许多花样来。
锅碗瓢盆四条狗的戏份明显很多,每次吃饭也能占用不少篇幅,但其实重复出现并没有太大的节目看点。
第三季开始,何炅和黄磊讲话明显多了起来。而且本来应该在晚间聊起的人生感悟类话题,也会提前出现在白天的任何时候。
究其原因,正是大华的缺失。
更准确地说,是该节目人设的缺失。
大华,什么来头?
韩国偶像组合Super Junior前成员,毕业于伯克利音乐学院。韩国综艺本就发达,加上大华天生的活跃性格与自来熟。于是很快就成为了节目中活跃气氛的高手。
他那不太灵光的中文,对女嘉宾的贴心照顾,甚至一不小心裤子掉了,都能成为节目中爆炸一般的笑点,而且完全不会有尴尬的感觉。
擅长耍宝的大华搭配上踏实肯干的彭昱畅,就形成了一动一静的组合,二人互补,互相加分。但大华占据的是绝对主导的位置。
不信你看这一季补位进来的「妹妹」张子枫,搭配本来就话少没梗的「哥哥」彭昱畅,两人在一起时,已经无法用「尴尬」来形容,我想应该是「就连空气都变安静」。
尽管彭昱畅和张子枫都是优秀的青年演员。但综艺节目和拍戏是两回事。尤其「向往的生活」这类慢综艺,需要的是嘉宾性格的多面呈现,以及根据随机发生的状况作出各种节目效果。
这正是节目人设的重要性。
不要小看「人设」,它对于任何一个综艺节目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打个比方,一个合理的节目人设组合,就像一个足球队的架构。前锋要想进球需要中场球员的进攻输送,而后卫的积极防守,以及守门员的能力状态,都能决定该球队的最后输赢。
我们来看看「向往的生活」中的节目人设。
黄磊其实是一个憨厚又诙谐的「爸爸」,烧得一手好菜,来了老朋友,会调侃几句,也会陪他们喝一杯。一起回忆往事,顺便感慨下人生。
而何炅则是一个周到而细致的「妈妈」,他有着一流的控场能力,人缘极好,能敏感地察觉到每一位嘉宾的感受与需求,并将一切做合理安排。
大华则是调皮捣蛋的「傻儿子」,经常犯点小错,却又不会让你讨厌。因为还有更多可爱之处让你喜欢。
这「一家三口」正是一种节目人设。
黄磊真的「憨厚」吗?
在另一档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他可是被称之为「神算子」、「老狐狸」的,他圆滑、老道,机关算尽。
和「向往的生活」中的「爸爸」完全判若两人。
而何炅在该节目中的人设,与他的其他节目「我是大侦探」、「快乐大本营」中也不同。
这些都是节目的人设需要,为了节目效果,所以需要每位明星根据节目策划好的标签对号入座。
在前两季节目中,大华也因为人设(调皮爱耍宝、对女嘉宾热情贴心)招致了部分观众的反感。
有人觉得他有些油腻,与慢综艺定位的节目违和,甚至有人要求他退出,因为觉得尴尬。
讽刺的是,第三季没有了大华,似乎更加容易尴尬了。
03. 跑偏的主题
在前两季「向往的生活」中,所有人辛勤劳作是为了换取钱或食物。
最困难的时刻,黄磊连个生火做饭的灶都没有,全部需要自己动手搭建完成。
这样的节目设定就使得他们在节目中的所有行为都有了「动机」,也有明确的「目标」。
掰玉米可以换钱,插秧可以换钱,甚至干活还可以换啤酒喝。
很多农活只要保质保量做完都可以实现生活水平的直接提升。
而在节目第三季中,没有了「目标」,没有了「置换」。食物都是现成的,各类物品也是齐全的。何炅和黄磊甚至没有了之前节目中频繁出现的「捉襟见肘」感。
于是你看到第三季中,所有物品和食材都是「高大上」的,即使一下子来好多人,黄老师也能迅速备出一桌极为丰盛的饭菜。
这种「要啥有啥」的感觉,与节目最初的形态完全跑偏了。
就像一些坚不可摧的东西忽然「崩塌」了。
人们不是为了「目标」,为了「改善生活品质」而劳作。所有东西都信手拈来,越来越多的广告和嘉宾的加入(最近一期来了近10人),使得插秧也不再是一个「艰巨而遥远」的目标任务。
一群年轻人嘻嘻哈哈就把活做完了。没有什么难度,也没有什么辛苦,就连跌倒在泥塘也成了节目效果,大家争相跌倒,抢着入镜,期待着最后自己在成片中可以多些露脸镜头。
前两季中需要好久才能完成的任务,一个下午就被一群人做完了。完事儿洗洗澡换套衣服就能吃到黄老师做的美味饭菜了。
没有人在意这个节目的核心理念,人们只不过认同这个节目的热度与流量而已。
第三季中,我甚至能看到何炅与黄磊的「力不从心」。
一群年轻人鱼贯而入,逐一到厨房与黄磊打招呼,黄磊一个都不认识,只能略带尴尬地一一回应。这种状况一直到老狼的出现才有所改观。
节目后期甚至「刻意」将黄磊前后的表情放在一起做对比,其实根本无需对比,你都能明显看到黄磊的不适感。本来这一慢综艺打造的就是回归田园生活,回归内心。
而突然涌进来的这么多人,使得黄磊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厨子。这一点他不接受,却也无力改变。
与此同时,黄磊还要努力照顾整场都没有讲话的「妹妹」张子枫。他会故意找话题,抛梗给张子枫,就为了节目成员的均衡,尽可能保证整体效果。
这样的黄老师,不累才怪。
同样遭遇尴尬的还有何老师。
自从大华退出第三季,「耍宝」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何老师的肩头。尽管我们都知道何老师人缘好,能力强,永远都是周到而体贴的。
但你仍然能在这一季中感受到何老师会在不经意时刻的「用力过猛」,比如他会突然cue某个嘉宾,比如强行带起一个话题,甚至他会像宝莱坞一样忽然就唱起了一首歌......
随着节目主题的渐渐跑偏,第三季「向往的生活」渐渐成为「平淡的生活」。
说白了,它已成为一个高配版的「明星农家乐」。
04. 不舍的鸡肋
有时候,我还会在网上找前两季的节目来看,看它最初的形态。
那时候的黄磊、何炅与大华,总感觉比现在年轻好多。
其实也就是两年的时光而已。
看着他们一直住在一个叫「蘑菇屋」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生火做饭,招待客人,渐渐就有了类似「家」的感觉。
我还是会觉得这节目很经典,同时感慨时间怎么就这么快呢。
当躬耕生活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向往的生活」亦不再令人向往。
剩下的就只有尬吃、尬聊、尬干活,以及尬唱歌了。
虽然失去了一些好感,但我仍不会放弃看这个节目,因为它终究还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毕竟核心成员还在,我知道新嘉宾的磨合也需要时间。
而且,与我之前欣赏的同期综艺相比,「向往的生活」在嘉宾和环节上没有大幅改动,已属不易。
不然你去看看最新一季的「极限挑战」,我相信你会很快回来赞我的。
识别二维码,关注「燚见」
xiaoyizhijian
一个创业者的电影周记
有些话真的就是为了说这些话而说这些话,非要强行升华情感好尴尬。然后还要告诉生活轨迹已经完全不一样的人:啊你们以前一起比赛啊你们感情不一样啊你们是老朋友啊好珍贵啊这个那个的,真的没必要,对她们有些人来说就是一起参加了个比赛,仅此而已。黄磊真是太喜欢说教了。节目组也是喜欢塞人,全是选秀的那期感觉黄磊脸都变了。扣一星因为我最爱的丹丹老师没来。
没有刘宪华居然变难看了
想念大华,新人存在感好低,第一期后面尬的一批,强烈要求邀请贾玲沈腾,要不宋丹丹徐峥再来一期也可以。
事实证明《向往的生活》还是需要大华这样的人常驻,伤春悲秋太多了,彭彭和子枫都是好孩子,但综艺感还是差了点
就想看黄磊做饭 但首期嘉宾没有综艺感 尬聊 🐶儿们太抢镜了…… 还有 鹏鹏胖成球了
看吧 都骂henry 但这个节目明明需要henry
各位明星,你们看看彭昱畅,还好意思炒自己是吃货人设么?然后,get到子枫妹妹的美了,黄雅莉随便给她一拍,都是好看的。常英啊,您啥时候再来?
没有了大华,感觉没那么欢乐了
锅碗瓢盆真的太可爱了!期待“何喂狗”的日常!
可能真的是太过期待了,导致很失望。刘宪华在的时候觉得他有些烦和尬,但一没了他,就少了很多欢声笑语也没人调节气氛了,彭彭和子枫性格太相似了,太闷了,也可能是第一期嘉宾的原因,看起来不熟,强行煽情。
这季的主角应该是我“瓢”哥了。
原来大华才是这个节目的灵魂~~~
这一季没有大华才让人发现大华在节目里的作用。他像一个纽带连接起何老师、黄老师和彭彭,没有包袱和架子地去逗笑大家,自然地去亲近初来的嘉宾,主动消融他们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希望下一季大华能回来,没有哥哥陪在身边的彭彭看起来有一点小孤单。另外,虽然有很多嘉宾,但节目气氛几度尴尬,慢综艺也是需要综艺感的。
大华最后出现真温暖
社会我瓢哥 狗狠吃得多
彭彭的脸也太圆了
先导片看完了。第一季觉得大华太烦,第二季觉得比第一季强点,到第三季没有大华的时候又感觉缺了些什么。ps:彭彭怎么胖了:-(
居然有点想henry哈哈哈哈哈哈 听他们聊天说话就很开心
张子枫真可爱!!子枫妹妹越来越漂亮了!!喜欢这种暖暖的恬静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呀!!不需要刻意的搞笑,有笑点是神来之笔。。并不觉得尴尬,没了某华,接受很好!!!
大华在的时候觉得他聒噪,大华不在了,才发现没了他这节目会多尴尬。张子枫作为演员讨喜,但是在真人秀里一直呵呵脸,真是要令这个已经透出尴尬的节目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