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院线版是明智的。此片不仅是一部探索未知文明的冒险片,更萦绕着神秘的古典主义气息,具备历史的厚度。很难说清楚,促使Percy一次次进入丛林寻找Z城的巨大动力是什么,对勋章荣誉的渴求?对带领西方世界认知未知文明的冲动?亦或是基督教的宿命论?那又是什么最后促使Percy能承认他失败的宿命?查理汉纳姆塑造的单一角色勇敢,正直,稳重,似乎把答案导向了正向的那一面。感动与失落在观影结束后同时攫住了我,我也很难讲清楚,我对这个角色,对这个故事是钦佩之情大于同情还是反之。
地理上的异域情调,大自然神秘的吸引力,未知文明的新颖,这些都是影片保证类型突出的元素。我想,对世界保有好奇心的人,不会对这样一个故事无动于衷。
很多人聊得更多的是电影删减了37分钟,明明是PG-13,但是却惨遭截肢性质的删减。
目前还没有官方回应为何这么做。但大聪坚决抵制因为排片而导致删减,这是亵渎电影最严重的方式,没有之一。
我始终相信,人类基因里面是有分类的。
有些人天生热爱音乐。
有些人只想静静的写作。
有些人追求权力。
有些人则寻求冒险。
而冒险绝对存在于一些人的血液里,基因里,就像《迷失Z城》的男主角查理。
《迷失Z城》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基于纽约客作家大卫.格兰的《迷失Z城:亚马逊致命痴迷的故事》
电影中的角色和真实故事的人物都进行了改动。
主人公原名叫泊西.福西特。另外其他角色在真实事件中都有原型。
有趣的是,本来影片是由卷福担任男主角,因为制片方觉得卷福和真实人物泊西更神似。但由于档期问题,卷福无缘《迷失Z城》。
在真实人物中,泊西从皇家炮兵离职后,成为英国特情局的成员,他作为北非间谍,做一些勘探地理和绘图的工作。
不过他可不像007的詹姆斯邦德,他更像是卢卡斯镜头下的印第安纳琼斯。
不过乔治卢卡斯反而在采访时说,他创造的印第安纳琼斯灵感正是来自由这位1925年冒险的泊西。
那么泊西当时为什么这么着迷于去亚马逊寻找遗落的城市文明呢?
前面我们说到了,他是英国特情局的一员,工作原因他开始发现亚马逊有很多历史悠久的陶制品,以及在丛林中发现一些所谓的直线道路。
而且泊西还在1920年时候确实找到了一份叫手稿512的文件,是一位西班牙猎人写的,后来留在了卢旺达国家图书馆。
在这份手稿中写到,1753年他发现了一座古城,有雕像有神庙,以及一些象形文件。
按照这样的陈述,真的看到古城的人并不是泊西,而波西只是主动寻找古城的人。
因此很多证据让泊西断定,亚马逊可能存在遗落的文明。
而当时一战结束不久,很多西方学者想极力证明,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文明,曾经出现存在过,和一战残忍的道行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类通过找到失落文明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提升整个世界的价值观。
但也有一些学者担心找到这个文明之后,对殖民地和西方国家造成负面影响。
因为如果真的亚马逊存在遗落文明,这就证明在南美洲曾经有繁荣的帝国文明,而且并没有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
所以有些人会担心,会威胁到对其殖民地的统治和管理。
在真实故事里,他们一共进去亚马逊探险八次,而不是电影中的三次。
而亚马逊的占地面积是非常大的,被誉为地球之肺。
在当时1925年的条件,泊西的团队装备科技都有限,一天甚至只能前进不到1公里路。亚马逊很多丛林密不透风,非常危险。
在他们最后一次探险中,在当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曝光,很多报社报道为:这是人类最大一次探险或送。
而在探险中,他们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环境因素,而是内部的叛变,甚至他的儿子为了回家做明星,也和父亲起了很大的争执。
但事与愿违,最后一次探险,泊西没有离开亚马逊。
那在最后的探险中,泊西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是否真的像电影中的那样?
为了还原真相,纽约客作家大卫在写这篇报道的时候,2005年亲自去了亚马逊考察,试图跟随波西团队最后的路线。
大卫他们后来找到了一个叫Kalapalo的部落,在那个部落大卫得到了重要的信息,据这个部落的口口相传的一段故事,这个部落曾经有一对白色人种的冒险家造访过,因为时间久远,所以成为了这个部落的口述历史。
在当时这一队白色人种冒险团队造访的时候,探险队带来了很多外界的食物,让部落的小孩子很高兴,其中就有一位7岁的小女孩,探险队一位队员送给她一条项链。
不过当时部落拒绝外来的任何物品,他们认为这些东西都受到过诅咒。因此当时那条项链小女孩等他们离开的时候,扔掉了。
因此唯一的证据,也就无从考证。只能根据时间的先后去做判断。
在2005年大卫采访他们部落的时候,那位小女孩已经成为一位老人,也成为这个部落唯一的见证人。
那位老妇人回忆,在当时Kalapalo部落的人还警告过他们,不要再往东边继续前行了,因为那里有一个部落非常的危险,有可能会丧命。
但是这些警告被泊西探险团队理所当然的忽视了,不然怎么称之为探险队呢。他们为了找到遗失的文明当然会选择前行,于是他们便出事了。
在泊西他们出事以后,支持这个探险队的财团们为了找到原因,还曾经多次拍出团队去搜救,前后还因为搜救泊西,100多人丧命在亚马逊。可想而知在当时,亚马逊丛林深处还是非常危险的。
其实到现在,亚马逊丛林依然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地方。
事到如今,这个探险队事件已经离我们很久远了,那么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是否证实亚马逊丛林真的有遗落文明呢?
答案是有。
目前大部分证据表明,有一个叫做KUHIKUGU的巨大古老文明,这个遗址已经离泊西他们探险的路线很接近了。
或许也有这个可能,泊西他们已经找到了这个遗址,可是在找到之后他们不幸遇难了。
那么这个曾经辉煌的文明为何突然终结,考古学家认为这和殖民有关。在西班牙十六世纪抵达南美之后,还带来了疾病。
而当地的土著人并没有任何免疫力抵抗这种疾病,相继死去。文明就此结束。
这和当时英国人登陆美国大陆时候一样,很多人说印第安人是被美国人杀害的,这是现在美国人想擦都擦不掉的一个历史。
但其实在美国大陆的印第安人,90%是因为当时美国人抵达时带来了新的疾病,印第安人没有任何抵抗力,被疾病害死的。
*资料搜集选自维基百科以及大卫.格兰在科学博物馆的一次演讲*
对于一个探险家三次出入亚马逊丛林的精彩探险,还间有主人公的背景介绍、经历的战争、社交生活、与沽名钓誉队友的抗争、与妻子和孩子的相处,一个人几十年的时光故事——区区100分钟的片子,我感觉像是快进着看的……
我不知道被剪掉的37分钟里都发生了什么!就说热带雨林里各种大冒险血腥镜头你可以剪,但是片尾男主刚安慰完儿子我们不是这样的命运——紧接着俩人就给食人族端走献祭去了是什么鬼——这不是搞笑片吧,我的神呐!
强烈抗议这种对别人作品的不尊重行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没有死在电影里,没有死在他人的心里,而是死在了剪刀下面,好可悲。
另外,女主很美很独立和睿智,她对丈夫和家庭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包容以及伟大的牺牲,我崇拜和羡慕这样的女性。
古典韵味十足的影像制造,长时间跨度配合散点式叙述,忠于自然时间的处理更加凸显出传统的古典魅力,壮阔恢弘。“黄金国”和丛林的奇观铺满,狂热到疯癫的执念将一生奉献给探索和冒险。好在雨林奇观和土著仪式的奇观刻奇建立在冷静的克制中,角色的精神挣扎、自然和文明的对立等则成为了思索的最终落脚点。“从外部视野的「迷失」到内心陷入狂热折磨矛盾的「迷失」,勇气不划分等级、白人并非文明开创者,这是属于带着血肉的、冒险的殉道者的诗歌,直至最终被净化。”虽说是有点老调重弹,但寓意倒也是浅显易懂,老派的手法藏住的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反英雄、反类型化的构建,人物弧光完整、叙述连贯,整体看下来十分舒适。
因为我太喜欢精致的影像了,即使是已经尽力去奇观化的景致,自然的未知也令我沉迷。影像是清醒度弱化了的清醒状态,是清醒度增强了的睡梦状态,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幻觉被发掘,放大,忘却的是现实,沉溺的不愿被发现的梦幻Z城。
冒险精神是黄金国,是亚马逊丛林中绵密的,深入灵魂深处的梦呓,是欲望中中萦绕着的潮湿,是告别尘世的净土。黄金国,到底还是人对自我的搜寻,寄托于未知、寄托于梦中的亚马逊丛林。
写的时候在循环kaleo的VoríVaglaskógi 感觉很合适
Kvoldie er okkar og vor um Vaglaskóg
我们共度这样一个夜晚 春风拂过丛林
Vie skulum tjalda í graenum berjamó
我们要去绿意盎然的浆果地露营
Leiddu mig vinur í lundinn frá í gaer
朋友啊带我归返昨天去过的果树林
Lindin tar niear og birkihríslan graer.
春风呢喃低语 桦树林蓬勃生长
Leikur í ljósum lokkum og angandi rósum
它拂过秀发 拂过芬芳的玫瑰
Leikur í ljósum lokkum hinn vaggandi blaer.
它拂过秀发 又涌入一股劲风中
Dagperlur glitra um dalinn faerist ró
闪烁在山谷间的晨露 静静流动着
Draumar tess raetast sem gistir Vaglaskóg
今夜来到这里的人美梦都成真了
Kveldraueu skini á kraekilyngie slaer
绯红的霞光照耀着这片浆果地
Kyrrein er frieandi, mild og angurvaer.
这里寂静荒凉 这里柔和怡人
Leikur í ljósum lokkum og angandi rósum
它拂过秀发 拂过芬芳的玫瑰
Leikur í ljósum lokkum hinn vaggandi blaer
它拂过秀发 又涌入一股劲风中
Leikur í ljósum lokkum hinn vaggandi blaer
它拂过秀发 又涌入一股劲风中
Leikur í ljósum lokkum og angandi rósum
它拂过秀发 拂过芬芳的玫瑰
lokkum hinn vaggandi blaer
涌入一股劲风中
在所有逆流而上的丛林公路电影里,格雷无疑贡献了最古典肌理的版本;但视听乃至于剧作上古典优雅得越不可挑剔,丛林的野性和主人公的痴迷却也就越不可体味。
喜欢两个地方。一个是用笔记本挡箭,二是男主带儿子走后镜头从他老婆的卧室里急速后退。总体就是流水账,太长。Sienna Miller的角色和《美国狙击手》里完全一样,是故意的吗?
6/10,强烈谴责国内引进方为了增加排片赚钱蓄意删减的行为,看的如坐针毡,前面看的非常不适应,因为剧情推动的太快了,快到让我莫名其妙,以至于看完对人物动机和形象都没啥印象,所以如果对故事感兴趣的我还是不建议去看这个删减版,因为看的会很痛苦、很恶心、很想暴打提议删减的那个人。
今天觀影非常愉快:片尾亮燈放字幕時,工作人員進來問還有人嗎?我以為又要被提醒沒彩蛋啊什麼的,結果工作人員竟然說,衹是近來確認一下,並沒有不讓看字幕的意思,於是非常安穩地聽完了片尾曲。享受!【日後補五星
美轮美奂, 有几场戏好像幻境, 从战场穿越到丛林, 像梦一样开枝散叶, 有点《蛇之拥抱》的错觉。老派的故事和画面真是让沉迷古典的人欲罢不能。有人会说平淡,可要拍成《夺宝奇兵》我就中途退场了。选角棒,帕丁森居然有种迷之帅气(差点认不出),而湖南一定是今年的最劳模最帅男主!
古典沉稳,如幻如雾,他内心拥有河流森林湖泊,愿付诸终生寻觅未知,见他人不曾见过的风景,经历他人不曾拥有的人生,名利如浮云,飞鲲驰万里。影像从来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从来只属于勇敢的人,而我不过坐享其成罢了。
事实被改编成非虚构文字作品,这其中就不勉存在对真实的删改,再到被改编成电影,又是更多的删改,现在又在这样的电影基础上剪掉三十几分钟那又能怎样?如果让大卫·柯南伯格拍多好,拍成像危险方法那样。关于这部电影我比较喜欢的一点是,许多场景非常适合配上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
听闻院线删了30分钟吓得没去看,看得蓝光,主题很深刻,理想乌托邦与现实之间的对弈,心怀梦想的人,永远也逃不出文明的桎梏,反而被自然之力反噬,迷失在文明与自然之中。实拍场景和摄影点赞,整体还是有些太长了
141分钟版。人物传记,冒险呢?没有,甚至在这方面的描写都很差,很简单的(仅受到一次攻击和食物危机)就到了没有(白)人发现的地方并发现文明,很简单的从没有人能回来的地方回来。
电影生动而深情地诠释了什么是“魂牵梦绕”。本来过度浪漫化这种直男历险、白人拓荒的电影不算是好事甚至是雷区,但格雷很完美地闪避了这些,用自己娓娓道来的节奏把一个神秘而传奇的故事完全复原,我身临其境无法自拔。而且本身有些遗憾的收尾,被最后一个镜头全部挽回,看完真是恍如隔世般感动
拍出了Z城对珀西致命的吸引力,却没拍出Z城对观众致命的吸引力。
散轶的探险笔记,扑火的飞蛾;我们对世界,对彼此,对自己的探索,已知与未知的比例,大概永远都是恒定的。
难怪公映版本要删减…
各方面都很主流,格雷最平庸的一部
直男和直男去大自然 直男和胖子去大自然 直男去打仗 直男和儿子去大自然 大自然真好啊儿子我们别走啦…… 冗长散漫的直男历险记 orz 我和友邻看的是同部片吗 出色的剪辑在哪里呀?迷失在Z城里厚?
I had a farm in Afri...对不起,进错片场。在亚马逊带着一箱吃的不敢往前多走一天,贝爷哭了。这是一个重在精神的冒险故事。想看雨林和土著文化的可以退散。其中参杂的男女和种族平等讨论,意愿是好,但手法生硬论点过于超时代,太假。影像古典路数,但是素材取舍不当,不显稳重精巧倒是拖沓了
直到片尾看到producer是布拉德皮特之后才恍然大悟为什么电影里的男主角们一个个都长的像布拉德皮特ok
不是很能理解帝国时期对外扩张的野心和夙愿。结尾那一刻,被食人族抬走的父子给人一种仪式感的动容,其他部分很无聊。
第一次看James Gray,没想到居然是一部古典韵味浓厚的浪漫主义史诗,剪辑摄影都太太太优秀,每场戏都看得如醉如痴,最后五分钟更是格外震慑人心,结尾一镜回味无穷
不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俯视,而是工业文明对古老文明的反哺。詹姆士·格雷用充满历史厚度的古典拍法讲述南美开荒的鲜花与骸骨。让人魂牵梦萦的Z城啊,你也是我的南美情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