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是真的值得四星的,不过还是给一个四星吧。 首先,我觉得剧本本身并不差,冲突比较明显,起伏也可以。但是逻辑上欠奉了,不太合理。(不得不说,冷檬套小三的人设,就算是不知情的,但是作为女主第一感官也不太好) 而且,怎么说这一部电影,讲了小人物,讲了滇戏。我觉得这已经很值得给分了,那些微小的文化多难才能看到。 再说了,作为一部网络电影,真的比起很多院线要好了多少倍。至少导游用心,演员敬业,没有必要苛刻的对待。如果想看5星片,那就去翻经典,蹲院线呗。 最后,就是看不过部分朋友,看着片子又要骂。你如果真的保证很大期待,你为啥去找网络电影。电影成本多高,你要一个不大的剧组给你考虑的面面俱到吗?你要看高分片去刷纪录片就得了。
倒不是不能承认一部电影的不好,但不是代表你觉得不好就用烂片去指责,就算你看完它还觉得哪都不行,那么你可以选择给悄悄个一星或者认真的去批评,没必要去用一个词就否定为其真正努力的人。何况我觉得这电影根本没到这程度。
本人陈翔六点半粉丝,虽然很看的起陈翔,但我不觉得我的评价有啥偏颇。
戏一折 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 无关我
扇开合 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 凭谁说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
陈词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台下人走过 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 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 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 戏幕落 谁是客
啊……
戏一折 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 无关我
扇开合 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 凭谁说
惯将喜怒哀乐都藏入粉墨
陈词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台下人走过 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 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 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 戏幕落 终是客
你方唱罢我登场
莫嘲风月戏 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 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 道有情 怎思量
道无情 道有情 费思量
抱着看喜剧的心态,看了这部陈翔六点半的大电影,没想到跟他们平时拍的反转段子不一样,有着很多有趣,也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因为近来对爱情有了新的定义,或者说不太相信这类东西,所以我很少会去看单纯讲爱情的片子。 不过陈翔六点半这部电影,虽然以刘君山与段晓蓝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戏馆的衰落为辅,穿插其间,还以《重楼别》将军出战身残,却又为爱人着想的桥段为影射,算是戏中戏的寓意。 另外,可能之前看了《霸王别姬》的影响,重楼别这样的剧情,不得不让我想到霸王别姬里张国荣与张丰毅的角色,也是戏中戏的体现。 很遗憾的是,平时看陈翔六点半,都是加快倍速的声音,现在看着这部电影,还有点不适应真实的原声。 我不是杠精,但是对剧中的几个情节还是不能够理解,也觉得这种剧情显得生硬。 如:段晓蓝心情不好,就跑去戏馆听戏,感觉很实际情况很不吻合。以我短见的目光来看,现实生活中心情不好就去听戏的漂亮女子,我暂时没见过。
许多感情戏桥段,对我来说,过于煽情,过于没有意思,甚至有些无聊,因为我现在对《那些年》的这类题材完全无感。
电影中还有些许多云南元素,如昆明话、杀猪饭、大理、沙溪等等。
也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桥段:杀猪宴上,台上唱戏的被骂声一片,台下杀马特“艺术”乌烟瘴气。 伏笔:蘑菇头安排的欢迎仪式,但电影末尾用上了;冷檬丢在沙溪河里的项链,被闰土又捞了起来。 整体来看,给三星,不能再多了。
要是最后刘馆长没有重新出现,我妥妥的给五星,现在四星半吧。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就是老头拉动机关跳出来的求爱巨幕,直击我的泪点。因为最近看陈翔六点半,顺便想看下他的电影,本想周末看个不烧脑的,轻松点的喜剧,没想到这部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这部剧简直就是屌丝心目中童话的样子啊,没有电话,却能隔三差四碰到女神,能和女神一起约饭,一起在旅途上,还能单独两个人练戏,在病床上照顾她。知道女神是为了钱当小三后,卖掉了最心爱的车,或者说他个人和戏剧馆最重要的一样财产,把不多的钱给女神是他最后的努力了。如果刘馆长是富二代,估计直接说我给你多少万,不过,这样就不符合屌丝的剧情了。对于舔狗来说,能获得女神的香吻,这样已经很幸福了,这就足够了,最后有没有在一起也不重要了(主要女神也订婚了)。
二、副线上讲了滇戏的不易,首先是没年轻观众看,从业人员纷纷转行,最后在沙溪那场并不是让段姑娘按照我以为的代演成功,而是直接把导演想表达的东西讲了出来,可能受时间限制导演没时间去刻画练功苦的镜头,虽然直白了点,但这样的表达方式也还可以。幸好害虫的舞蹈,没有博得观众的一片叫好,这样会凸显戏剧演员的尴尬,专业唱腔走台竟然输给一些毫无专业水准的东西。导演对拯救滇戏,也想出了自己的办法,精确营销插入广告,和旅行社合作打造非遗景点,可惜广告的虚假疗效,游客只知道合影的态度,注定滇戏无法靠这2个办法复兴,导致了 人才流失了,进一步加剧了滇戏的衰弱,导演最后的办法就是赶上直播的红利给更多的受众去了解。
三、背景音乐好评,并且每次配乐配的正当时间。另外,旅途上的收音机里的音乐简直就是该剧的一个大亮点,“你做了别人的小三”“死了都要爱”,这是把女主气疯,把观众逗乐啊。
四、本打算今年国庆的时候去大理,然后研究了下沙溪不错,想去沙溪,不过没有自驾车的我交通太不方便了,要去大理北站坐车到剑川县,再找车去沙溪,如果在洱海的北岸有汽车站去沙溪古镇,这样交通的话不会折返走回头路多次,因为假期时间原因就不把沙溪列入到行程中了,现在看完这部剧,我非常想去趟沙溪,感觉自己有个爱人在那边的感觉。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带火了稻城亚丁,我去过那,并没有景点本身被坑。《重楼别》是小众电影,看的人不多,评分也不高,估计很多人不会因为这部电影去沙溪古镇,希望我下次去那边的时候游客不要太多,然后我希望在当地再看一遍《重楼别》
我们在一起那么多年,却只用了几个小时各自奔向前方
我才明白人生如戏,一旦唱起就注定有了曲终人散的那天
摘掉行头,脱掉戏服,我们看见的是放下,感受到的是不舍。我们喜欢看舞台上的演绎,每一出离合悲欢,我们虽然笑了哭了,但总会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那不是我的,可是倘若那真的不是我的,眼泪是谁的?
舞台上的爱情好纯粹,现实中的油盐有点儿咸。段小姐爱张先生,段小姐爱君山哥,每一段爱都好纯粹。君山哥爱滇戏,君山哥爱段小姐,君山哥爱剧团,爱的方式都一样,他幸福就好。打动我的可能就是这份纯粹和付出。我们渴望的难道不就是这份纯粹和付出吗?重楼别里将军的爱不就是这份纯粹与付出吗?爱上婢女,即使是婢女,也爱了,让她嫁人,即使有不舍,也让了。
将军一杯一醉,重楼别隔江水,词里唱尽前尘往事,怪我入戏太痴,重楼过往沧桑,剧中离合悲欢,石桥一曲夕阳恰好,问将军何不归
你错拿了我的水杯,我此生情系,我找到你的照片,你直面内心,原来不是我一个人的闹剧,我看起来愚蠢吗?不是那天的气球,是最美的彩虹。
看过《拳王妈妈》,我才知道在这之前,陈翔六点半还拍过《民间高手》、《重楼别》。 《民间高手》是昨天中午看的,一鼓作气看完,看过之后,并没有想要写点什么的想法。到今天,印象已经变得极其淡薄。努力回想,有一个“为圆爷爷梦,组队打乒乓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是假的,最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印象。 《重楼别》昨晚开头,今天中午吃过早午餐后看完。看过之后,我又想为此写点什么,来记录我看过。(是的,独处的周末,吃饭时候总会做点不动脑子的事情。看电影,是一直以来的习惯。这习惯有一个弊端,好看的电影,我会停不下来。) 相较《拳王妈妈》,《重楼别》带给我“哈哈哈哈”的片段特别多,最乐不可支的是“陈翔被落在路上,开启网络直播”那一段。我想以后,如果谁让我推荐一部爆笑电影,我会推荐《重楼别》。 《重楼别》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电影中“重楼别”是一场戏的名称,戏中有将军、婢女。将军婢女即将成婚,将军要出征,婚期推迟。将军受伤瘫痪,为婢女重新安排一段婚事。 电影讲述的是演《重楼别》一帮人的故事。 有一个戏馆,演滇戏,来戏馆看戏的人,只有老头老太太。 某天台下出现一位年轻女观众晓蓝。晓蓝与戏馆馆长曾经在公交车上有一个美丽误会。 戏馆生意不好。馆长请求张总投资。馆长喜欢晓蓝,晓蓝是张总的小三。 晓蓝做小三,心境出了问题,馆长为投资、为感情,帮助晓蓝修复情绪。 戏班出发大理演戏,途中欢笑言言、风景秀丽。 张总离婚,戏馆倒闭。 馆长与冷檬在一起。 馆长带着戏班开启直播唱戏。 连看陈翔六点半的三部电影,出演电影的人是相同的人。看完有一个感受,他们的演员,演谁像谁,跟着电影剧情走的时候,全想不起来他们之前在其他电影中的样子。(嗯,猪小明有些例外,不知道是否与他的胖有些关系。) 《重楼别》带给我记录冲动的是什么呢? 我想是馆长的真实以及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电影接近尾声,张总说:“哦,你说上回投资的钱。刘君山就没有要。你说这个人,从前求爷爷告奶奶的跟我要投资……他又不要了。还跟我说什么,不是做所有事情都是为了钱。” 不知为什么,我似乎就是特别能理解馆长的选择。如果是我,在相同条件下,我肯定也是不会要的。150万啊!如果是我,我真的不会要么? 还有一点是,戏班去大理路上,那种确认目标前行途中的轻松惬意,是我所享受的。
一直期待着这个电影,是因为陈翔六点半是网络电影一个学习的好对象。我不能说因为没钱,所以在一个共同的《桃色公寓》模板里面,我拍出的是《疯狂的公寓》而这里拍出的是《重楼别》,承认别人优秀并不难。
第三部网络大电影,这部比前两部要好些,一通看下来还是太过平淡,算得上是低配版心花怒放
基本套路吧,都是段子的演绎,缺少电影的感觉,就是个长达101分钟的视频。云南沙溪古镇宣传片即视感
在网上短短续续看了陈翔六点半的一些短片,感觉挺搞笑的,看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有影院提前观影活动就去看了,首先故事剧本挺好,有笑有感动,传统文化发展的艰辛,故事简单但有内涵,虽然看介绍是网大,但比影院里放的好多片子都要好,这部片子拍摄的质感也是院线电影级别
虽然故事有些老套,但是在电影里面没有丝毫俗套。电影里融入了很多不同的元素,笑中带泪,满满的期待和感动。顺便,对于捞葫芦的环卫工人而言,毛台是什么垃圾?哈哈哈哈
还行吧
好好的喜剧不拍,非要拍什么爱情片,只是,让我看了之后,连醉了几天。
像极了自己和他在一起的四年,呵呵。刚好四年,是你吗?
纯粹是部文艺片!剧情不紧凑不好玩,故事很平淡不吸引。滇戏的非遗元素挺有情怀。可惜全片几乎没一个笑点!故事好烂俗好老套。不过还是比院线电影都有诚意有格调。
电影还不错,比较喜欢舞蹈的桥段。现场觉得很好玩,加入了戏曲,立意还挺有意思的,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剧的内核是悲剧,不过结尾皆大欢喜啦,结局俩人在一起啦~
等陈翔六点半有了院线电影,我一定去电影院看!
上班时间趁领导不在偷偷看的,哈哈,贼刺激,这部笑点好多啊,尤其是陈翔导演演的鼓手,太萌了,笑中带泪,在剧情这块拿捏的死死的,搞的我哭了好几次。
“陈翔六点半”系列的剧场版,爱情+励志,融合了地方戏曲与传统文化,低配版的“霸王别姬”。故事还是过于正式了,但搞笑桥段还是非常不错,尤其是戏曲PK杀马特那段,整体值得一看,但相比于迷你剧,拓展长片后还是束手束脚,电影感弱,不过也强于很多所谓的院线大片
陈翔六点半还是有惊喜的,比前面的几部好了很多,配乐配的超好
《陈翔六点半》系列最大的优点是故事构思很巧和表达格外真诚,这一部也不例外。希望他们能坚持拍小人物,坚持拍小人物的倔强、真诚和勇敢。
我爱这帮跳鬼步舞的杀马特。不仅质感上有提升,立意和内容也比前两作要好不少。
虽然有些情节的出现很老套,比如刘君山误以为段小姐对他有意思、而段小姐又是张总的情人,但是这部剧很感人,尤其是穿插着戏曲文化,反映了当下社会传统文化的落寞,正在逐步走向消亡。影片最后阶段,当刘君山说,这碗饭我不吃了的时候,感触很深,那是一个一辈子以戏馆为生,只要有一个人听戏他们就会一直唱下去,而那一刻,他在想什么呢?坚持的东西,无奈要放手,情绪又是怎么样呢?现实生活里,我们要放手的时候,该怎么去面对呢?电影传达的意义要远比表达出来的深远,不失一部好电影。
比星爷的《喜剧之王2》更像《喜剧之王》。
感动永远成不了爱情,跪舔党永远是备胎
戏如人生,曲终人亦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