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喜欢就搞对象,不喜欢就不搞!
不断试探、犹豫不决、来回比较、啥都想要,就是渣,就是不愿意负责任!
整部电影取景、拍摄、服道化都没问题,就是三观不太正。细节处理不太好,逻辑上很奇怪,感觉男女主情感上是断掉的,同租的生活细节都没有体现。
导演影后见面会说了两句话,我都不太赞同。一句是“爱是伸出去又缩回来的手”,但爱不是一直等着对方伸手。一句是“青春做什么选择都会留下遗憾”,这句话我觉得大约等同于“人无论怎么活都得死”。
三观不太正,感觉俩编剧太自恋了。这种“放弃了香港的工作,为了给女生找工作”,“成就的女生的工作机会甚至是结婚机会,自己却灰头土脸”……真的让人觉得不适!
七夕这天,去街上买花的多半是年轻人。走在我前面的一对也是如此,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女孩手里捧着奶茶,男孩在吃冰淇淋。
有奶茶和冰淇淋,就可以消磨掉逛街的时光。年轻意味着很简单,也很容易满足。就像电影《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在校园的时候,可以一起爬到树上,眺望远方的天空。而到了社会上,就要关注房价。
和闺蜜一起去看电影,同行的还有她的姐妹。和想象中的一样,在这样的节日,电影院里都是情侣。尤其是这种讲述青春恋情的片子。
不过,让闺蜜选择看哪场电影时,我就猜到她会选这个。因为她喜欢这样文艺的片名。
男主演李孝谦2001年出生,今年21岁。难怪在影片里,会有那样青涩的神情,有时腼腆如高中生。假如他没有这种淳朴,大概就会缺乏99%的说服力。毕竟,在这个电影里,他要亲手错过本来属于他的姑娘。
都已经彼此喜欢、心照不宣了,都已经同居一室了,还不曾推进彼此的关系,他是不是傻?
女孩不想再在孤独的城市奋斗了,要返回自己的家乡。是他追上火车,把她挽留下来的。女孩应聘电视台遇到阻力,是他跟领导说,这是自己的未婚妻。之后就不行动了,难道等着她主动向他表白?
当然,有一种美化的说法,是他觉得自己的实力暂时还不允许。想要等到功成名就,再迎娶佳人。不过,这怎么看都是一种逻辑硬伤。尤其是,女孩生日,情敌都进家门庆祝了,他临时出差回来,产生了误会。但姑娘已经出来追他,也向他解释了,这种时候他还怂?
最气人的,是女孩出了事,在医院,他赶来探望。结果情敌轻飘飘的一句:不用你了,我来照顾她。他就走了?
活该人家和别人结婚了,他只能傻呵呵穿了白裙,去当“伴娘”。影片中的女孩很感动,在婚礼上望着他,哭得不能自已。新郎安慰着她,也一同注视着。这也就是演电影,要是生活中发生这样的情景,估计所有人都会想,哪里来的傻叉?
影片里最做作的,就是男孩一直向别人,向女孩强调,他们是朋友。为了什么,为了这个片名?“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硬往友情上靠?
本来,我以为是一个友情太满,却又未达恋情的故事。没想到是彼此心照,却不明确关系的情节。又缺乏可信的理由,到底为了什么。又不是一方有伴侣,需要暧昧。又不是一方单相思,需要掩饰。又不是父母不允许,有客观阻碍……
完全不符合逻辑啊。就因为男主人公怂?
我们来电影院,你给我们看一个示弱的男一号?让他把恋人拱手送人,然后观众含泪带笑?
怎么可能。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女主演很网红脸。没想到后来一搜,她本来就是一个网红。看着就像比男孩年龄大,有时让人出戏。觉得她不像是涉世未深的校园学姐,倒像是历经世事的精明姑娘。
不过,我还是挺喜欢看她穿格子衬衫的。某些角度,还是很漂亮。越是这样,越显得男主人公面对感情太过懦弱,活该失去她。
可能中年人不适合看这种清浅的青春片。离开影院的时候,头开始有些痛。其实某些镜头,我也是有一点感动的。比如男女主人公的室友,那一对恋人顶着生活的压力在一起了。本来男人想黯然离开,没想到女朋友追了过来。不知道为什么,比起男女主,他们的故事还更可信一些。
忘记是哪位作家说过,随便发两句议论,不叫写文章。回顾一下,我这通篇只能算吐槽。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其实还挺希望现代的爱情故事,都能这样质朴的。两人相识多年,最近的一次亲密,不过是在出租屋难得一见的阳光里,轻轻碰了一下彼此的嘴角。如果现实中存在,我支持这样纯洁的恋情。
其实你们结了婚也不一定美好,还是有可能争吵,甚至是离婚的。像个朋友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好,没准那才是真正的一生一世。
影片散场出来,不由地盛赞女主好美好美,一起看片的人都因为男主总是胆小而错过人美性格好的女主而愤愤不平。
影片以一个蛮俗套的分离和重逢开场:小城里,大树下,有点怂怂的小男孩和有点酷酷的小女孩“不打不相识”,因为酒心巧克力产生误会留下遗憾。多年后,小男孩变成了学习编导摄影的“废柴”学弟许一,小女孩经历了一番家庭变故化名高晓楠,是许一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姐。许一摄影课拍照片偶然碰到追车前男友的高晓楠,再次重逢的二人在各种跌跌撞撞的误会中解开当年的心结,从冤家到挚友,互相陪伴,感情也逐渐升温。但是二人都没有明示自己的好感,不敢触碰关系转变的那条线,保持着“像极了爱情”的朋友关系。于是遮遮掩掩之间又造成了更多的误会……
影片前半部分的校园戏很令我惊喜。这些年,大部分观众对国产青春片嗤之以鼻,甚至谈“国产爱情片”色变,神情语气中尽是讥讽和阴阳。的确,很多片子太不争气了,一边把青春里细腻的小心思无限放大成了不真实的戏剧冲突,一边又把复杂酸涩的内心世界无限简化成悬浮空洞的“疼痛”,为了疼痛而疼痛,创造出车祸堕胎暴力雨中分手绝症死亡出轨等等多种俗套戏码。在长名必烂片的国产青春片市场里,在“青春校园”从美好回忆集锦逐渐变成一个故事背景和空壳子的时候,在院线电影干不过某音小短剧的创作状况下,很久没有在大银幕看到过观感不油腻,轻松诙谐的校园生活切片了。似乎“看一些正常人谈一些正常的恋爱”成了观众的奢求。
但《像极了爱情》的前半段是能见一些编剧功力的(编剧刘同说灵感来自身边朋友的真实原型),甚至某些时刻让我找回了曾经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时轻松愉悦的体验。这种较为清新的观感来源于剧作和人物两个方面的讨喜。在剧作上,编剧很谨慎也很明白,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再钟情于被虐恋撕扯,男女主的甜度也不能仅靠一些强行互动的工业糖精。于是在处理校园部分的剧情时,编剧用更加轻快的笔调来设计情节和男女主互动,导演和后期也选择更加快速的剪辑方式来尽力呈现出一种活泼悦动的气息。一些场景设计也能够看出编剧想要努力翻新青春片这块马上要僵硬坏死的盐碱地。个人最喜欢的是雨天小棚子里一起吃面的场景。
其次,在人物方面,曾经在《五个扑水的少年》中就有过不错表现的李孝谦,这次和许一这个角色的适配度极高,与女主角也产生了很奇妙的化学反应。在观众逐渐对某些挂着“偶像男主”头衔的丑男们耍帅撩妹这一套油腻行为过敏和厌弃之后,审美点转向了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真实或曰自然可爱的青春片男主角形象。李孝谦的外形和表演无疑都很符合这种取向——他的脸不是被定义的帅气,他也不会留爱豆同款发型,更不会用层层粉底把自己涂得比女主还白,他只是瘦瘦高高加上一些自然的帅气,臭屁时不会让观众觉得在装x,落寞时不会让观众觉得在卖惨,特别是笑起来很像儿时住在隔壁会在夏天喊你一起去小卖部买冰棍的小男生。
女主角漆昱辰也是如此。作为光线的新演员,她足够美,美得足够清丽,不是棱角分明的大美人,确是令人舒适的小美女。不管是开头红衣短发追车的造型还是后面工作后挽一个马尾辫的造型都很漂亮。此外她的故事线推动经历了最多的“巧合”,不管是差点被阔少骗,还是“被小三”无奈离校,又或是被电视台录取,靠巧合推动的剧情中,女主角的性格是不让人讨厌的。她不作不怨,勇敢地用言语和行动捍卫自己的朋友,进入电视台后发挥自己的特长后来者居上,她的性格中有犹豫软弱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坚持和坚强。
总结一下就是,清新自然——这正是青春片给予观众代入感的重要元素之一。当观众的审美需求由“产生幻想寄托”转向“寻求带入和体会”之后,选角的转向变得非常重要——这决定了影片的目的是为“粉丝”提供瑰丽幻想,还是为“观众”营造情感共鸣。
此外,“小镇青年”的人设在青春片中并不少见,但如果被设计成配角,往往成为陪衬主角的屌丝;被设计成主角,却又会变成又怂又多事经常无能狂怒莫名其妙觉得自己被看不起却也无所作为,通过种种扭曲的价值观和行为给观众添堵。但是《像极了爱情》里的许一,与其情感线并行的是其自我的成长线-受挫线-转变线。很多角色观众觉得扁平或是没有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不到合理的人物转变。明白一点剧作的编剧都会给角色设计人物弧光,但仍旧被骂的根本原因在于弧光不合适——开挂太弱,否则又太平淡,低质量的二元对立设计让角色没了可信度,观众自然也不会相信故事本身的讲述。
在处理穷小子面对贫富差距这类剧情时,面对有钱的阔少情敌时,许一没有被塑造为一个旧式的仇富男,他一边暗戳戳地对阔少有着小嫉妒和不满,一边又能正视自己的处境和身份,用自己的方式爱护和保护女主,一颗真心跌跌撞撞暴雨里蹬车追宝马的段落固然有点刻意,但是对于塑造男主有点呆却又很执着的性格形象非常有效。和阿香一起“老师不让”“我是拍电影的”等等几处幻想的喜剧桥段也颇为有趣。喜剧化的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弱化和规避了真正引发冲突和矛盾的情绪,让主角博得了更多观众的好感。
之后说要到影片中第一个较大的剧情点是广告大赛。面对这个机会,许一开始不再废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拍摄了拒绝家暴的广告片而获奖,这也影响到了他之后的职业之路。这个情节点的设计就是有效的,通过这一情节,许一的性格得到了刻画(不管是前期的努力还是后期领奖时的小紧张)、高晓楠对许一的欣赏和喜欢程度加深、后期重要人物小源被引出,一举多得。
第三,配角cp(阿香x丽丽)的设计,虽然剧情线较为简单但是提升了互动的甜度,不仅让主线副线得到了一定的平衡,某种程度上优化了影片的节奏,增加了趣味性,更是成为男女主的对照组——“不敢开口的情感拉扯”vs“敢爱敢恨的直球甜蜜”。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男女主毕业之后的段落里,暴露了剧本篇幅安排不当和动力不足的问题。例如靠编剧和巧合推动剧情,同样的情绪一次次的堆叠等都让后半部分显得有些冗长,虽然弥补了所谓“职场相伴”的剧情需要,但重复性的、毫无进展的人物关系与相似性极强的一再退让和误会让观众觉得被温水煮青蛙,像是走进了几百集不结尾的八点档无聊肥皂剧。如果男女主进入职场的后半段剧情能够稍微控制或者削减,整体节奏会更加精炼顺畅,毕竟影片有将近两个小时的篇幅,虽然影片传递的情感现象可能是真实而普遍的,但观众仍然需要看下去的动力。
在我的概念里,这是一部拍给所有“感情胆小鬼”的影片。同行的朋友说这部片子不太适合七夕档期,可能看起来不够甜蜜,毕竟这是个牛郎织女都在团聚相会的日子,主角二人却总是含糊着错过。然而在楼道里那场戏——情绪马上要坦白和倾斜而出时,男主再次胆怯——之后,我才觉得男主角的形象真正立住了,我才确定这是一部在努力描摹情感关系的影片。这样的游移和胆怯是每一段感情中想要靠近但又缺乏自信的人生动的写照。“我不敢”“我害怕”“再等等”“万一 ta 不爱我”,这种情感的纠结和不断的退让反而是现实世界里最普遍最真实的。
影片的结尾,许一穿着伴娘的衣服,看着面前深爱的女孩穿着婚纱站在别人身边。他回忆起两人的过往,回忆起看日出的那个清晨。他说,“我一直在犹豫,我想找到好的光线和角度。但是那天的她,那天的我,随便怎么摁快门都会好看。”
很多处在感情关系模糊阶段的人都会问自己或是问对方的一句话是,“我们是什么关系?”“我是你的谁?”。无法向前迈进,或许是一方不够坚定,或许是一方心有旁骛,又或许是双方都不够勇敢。不管怎样,始终是像极了爱情,而不是爱情;始终是以朋友身份相会,再走向各自的人生。
如果你是和恋人一起观影,那么你可能会看到曾经暧昧期许多的甜蜜和酸涩,为彼此能够坦诚交心进而确定关系感到欣慰;如果你有一个暗恋着却不敢表白的crush,那么看过影片中男女主一次次的错过,想必你也会被带入一种情绪当中,至于这种情绪是害怕失去、是下定决心、亦或是彻底释然,那便因人而异不得而知了。
总之,勇敢一些吧,没有等来的“正确时刻”,只有相爱的“每个瞬间”。
好像这几年看过的爱情片都是悲剧。没有好的结局成为日常。但我还是很难从美好的过程中走出来。
明明互相喜欢,却不可以在一起。每次都是差那么一点,总是能阴差阳错的分开。
从高晓楠对许一说我也在意你的时候开始,美好的事物开始发生。但是总是差了那么点火候。如果在测速仪前许一不拖泥带水的抱了上去,高晓楠肯定也不会拒绝。爱藏在眼睛里,是能看出来的。其实高晓楠看许一的眼神和看别人是不一样的,虽然许一是个傻子,还怂。许一的勇敢总是能用在不该用到的地方,而需要真正的勇敢时满是遗憾。
怎么会不心痛呢,在楼道里说气话,其实是舍不得吧。如果不在意许一,也不会临走给远在香港的许一打电话,就是想得到许一的挽留,在车厢里流泪的高晓楠真的很让人心疼,一个人承受了太多。
从许一上车拦人到租房,一切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实很难,但是两个人肯定可以努力走下去,只不过许一真的太怂了,可能这是大部分人的一个缩影吧。
测速仪前,车站前,伊甸园床上,楼道里,停电的新房里,如果许一敢迈出那一步,就不会有最后穿婚纱的傻伴娘。
哪怕……最后真的抢亲了,我也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唉,真的是意难平啊,无数次给了希望又让人失望。无数次已经开始憧憬他俩的美好生活,无奈开始反转。可能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缩影,是现实吧。挺好看的,七七@漆昱辰Duebass 也是真的好看!挺不错的,值得一看。
在去看之前,大概猜到能讲的什么故事,如果这是一部剧本可以的电影的话,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应该比较内敛,抱着不是疼痛文学去的。结果我想多了,中国青春爱情电影还是没能跳出这个疼痛矫情的套里。
怎么说呢,槽点太多,最让我觉得尴尬和别扭的是男女主和小源还有两个室友在一起吃饭酒桌上那场戏,我觉得充斥着尴尬和矫情。
然后还有他们合租的时候还有包括一起做的很多事情,更加让我觉得他们俩好暧昧好像谈恋爱,因为隔壁谈恋爱的电影也是这些镜头,没有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克制的感觉,就觉得把谈恋爱的镜头都表现出来了,但就是没谈。
还有最后结尾男主和女主吵架那里,女主终于说了,你哪怕往前多走一步都不愿意,男主还是始终没踏出那一步,说实话他确实没立场跟他去发火,有点过了。
我以为讲的是互相暗恋,然后克制,最后错过的故事,原来是两个人披着朋友的外壳,做的事情真的好暧昧,好像谈恋爱受不了了。
我朋友在我旁边吐槽说,比烂吗?我的评价是还不如你的婚礼。 两分给女主的美貌和周深沈月。 我不该对中国拍的青春爱情片抱有希望,对不起。
影片开头独白的时候,提到男主和女主的约定:如果四十岁还没有结婚,就一起搭伙儿养老。 我在电影院里不合时宜地笑了起来,脑海里闪过少年时代的一个朋友。 我们也曾做过类似的约定,只不过我们约定的是三十岁。 到了三十岁,如果都是单身,就摆酒结婚。 那时候以为三十岁是很遥远的年纪,以为结婚只是摆几桌酒的事情,以为彼此不会在人海中走散。 这个冒着傻气的约定,最后当然是无疾而终了。 像电影里一样,即便是许一在测速仪前挥出了51的数值,他也没能和高晓楠在一起。 毕竟测速仪的业务范围并不包括牵红线(微笑~)。 没有一个甜蜜圆满的结局,对于故事里的人来说是遗憾的。但这贯穿整个故事的遗憾也许才更接近我们真实的人生,更能让我们回忆起青春里那个傻气、别扭、热烈、真诚的自己。
01 谁能拒绝一个傻气但真心待你的人呢? 许一,一个留着蓬乱的长发,日常糊弄老师、流连网吧的编导系新生。 看他的样子,无法想象他会认真地喜欢上一个人,好像最多只会在学校的林荫底下拦住姑娘嬉皮笑脸地讨要微信。 但好巧不巧,他与幼时曾经亏欠过的女孩子重逢了,于是把傻气和真心通通交付了出来。 追她的男孩儿声名狼藉,他笨拙地提醒却意外遭到羞辱,自尊心受挫后只能同兄弟在小餐馆事后诸葛亮一番,惨兮兮又好好笑。 她看不惯他,说他流里流气,他就剪短了头发,一身清爽前来道歉; 他有好看的风景,一定会邀她一起欣赏。虽然在学校里爬树这件事儿多少有点粗野了,但并肩眺望风景、倾听心事的时刻是治愈的。还有在顶楼天台等待日出的时候,她觉得没有人在意她,他脱口而出“我在意”。那个接话的时机特别妙,早说一秒显得虚情假意,晚说一秒又差点意思,不早不晚,正正好打到了人的心里。 谁能拒绝一个傻气但真心待你的人呢? 许一像一束温暖的阳光,出现在高晓楠晦暗的生命里。 学生时代的情谊,是最赤诚的,只看投不投缘、喜不喜欢。 当我们渐渐成长,步入社会,会发现遇见的人身上都被贴上了标签,关于金钱、名誉、地位、学识……这些标签似乎让大家变得不再平等,也让我们丧失了很多交往时的真诚。 高晓楠早早地就被裹挟进社会赚钱还债,她怎么会不知许一的好呢? 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朋友。 02 都说他怂,可谁又能说他不勇敢? 很多人看完片子都说许一太怂啦,明明有几次宣之于口的机会,却别别扭扭地不肯说出来。 两个人坐在小小的沙发上,身体几乎没有距离。阳光通过银行的墙面反射到出租屋里,给高晓楠的五官镀上一层温柔的金色。许一侧头看呆了,却也只敢在脑海里的小剧场亲吻她一回。 更别提那个停电的雨夜,高晓楠主动邀约许一出去住一晚上。繁华的夜景映亮了房间的窗户,女孩子抹下脸面提出来的建议,却得到了许一最最窘迫的回答。 这样的人看上去确实太怂了,可谁又能说他不勇敢呢? 晓楠遇到难缠的大哥要号码时,他虽然害怕但依旧出头为晓楠圆场。 得知晓楠无辜被小三,立马冲到其他学校教室里找出罪魁祸首揍了一顿,受了伤,进了警察局也浑不在意。 追到火车上拦下心灰意冷想要回老家的晓楠,自愿放弃已经确定的offer,陪朋友们一起面试电视台。以自己的前途为赌注,赌一份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情谊。 能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和未来的璀璨前途都豁出去的人,怎么不算勇敢呢? 常常被告诫,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心喜欢你,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他所付诸的行动,有没有给你带来温暖,有没有为你牺牲自己的利益。 脑海里总是会响起许一在火车上说的那句“巧克力好吃吗?”,这句话真的代表太多东西了,他为她牺牲的前程,他要和她同进退的决心,他对她的赞赏、信任与鼓励。明明有那么多情绪最终这个男孩子说出来的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巧克力好吃吗?” 观众都体会到了,故事里的人肯定也体会到了。 03 如果他把喜欢宣之于口了,结局会怎样? 当然,上面不是在说沟通不重要。 很多人在爱情里都不善于表达。哪怕心里的喜欢已经满溢到嗓子眼儿了,面上都风轻云淡,只是见面时剪了头发,画了睫毛,修了指甲。 相信不止我一个人会想—— 如果五人饭局的那一次,许一在小源的提问面前,坦诚开房事件是个误会,但他确实喜欢高晓楠。 如果沙发上那次,他真的吻了下去,然后说一句:做我女朋友,好吗? 如果楼道里那次激烈的争吵,面对高晓楠对于他们是什么关系的几近逼问,许一能抓住时机捅破窗户纸,回应一句:我不止想做你的好朋友。 如果这样,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可他一次都没有表达出来。 她看不到他在测速仪前面挥出的51,即便看到了也不知道这个普通的数字究竟代表了什么。 他也看不到她丢掉的跌打药,注意不到她变化的妆容。 什么会成为爱情的阻碍呢? 我们倾向于把爱情的失败归因于生活中的外在因素,门第、阶级、财富、工作、父母的压力、感情中的第三者等等,但其实我们更多缺乏的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坦诚彼此内心的那个时刻。 爱情的道理似乎谁都懂,可真正陷入爱情又会一叶障目、口是心非、患得患失。 不得不承认,爱情就是一道谁都做不好的题,但直接点,答题似乎更有效率。 这部电影以遗憾的结尾出现在七夕档,起到的作用大概是,看吧,许一错过了高晓楠,你有什么理由错过你的那个人呢?
#青春悲情片#BE。如题,男女主在朋友以上、恋人以下徘徊。对我来说,电影里让我感触的是青春校园生活。我也还有一年的青春校园生活了。这些细节还是拍摄挺好的。而整部电影,就像是男主的悲情恋歌。明明有很多次机会,男主都太怂了。很多次事情,双方都可以解释好。可就是没有。结尾男主穿伴娘婚服,有一点点泪目了。
严正声明:牵手拥抱开房同居却不在一起的那不叫好朋友,那叫装傻装蒜。导演所要营造的恋人未满始终建立在双方形影不离的明恋状态之下,而二人关系在男主为女主留在长沙时便已全然变味。剧作始终没能拿出任何像样的矛盾冲突来制造两人不在一起的客观理由,却依旧我行我素地以暧昧的姿态消费着好朋友的身份,而女主草率复合与男主硬闯婚礼则更是走回了青春伤痛的滥俗基调。友情可贵是没看出多少,倒是坐实了异性朋友都心怀鬼胎的观点,而这种把爱情与友情混为一谈、百无禁忌的行为,到了全世界异性朋友都要给它唱“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的程度。
整体上比较散,爱情片的人物动机、故事逻辑基本都是靠选角来实现的,还好这个片子做到了。
相爱相杀真的太虐了 明明都喜欢得那么明显了 还要好兄弟来相称真是太无聊了 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喜欢对方 这两人都那么明显了还住一起了拜托你们矫不矫情啊 特欣赏导演镜头下男主的那份自卑脆弱 在1801新房的那段毫发毕现 我也很难说出“应该积极向上一点 去争取配得上人家” 我只知道男女关系中那么怂注定没有出路。女主第一次见但好漂亮啊!前半段学校酒桌上那种彪悍也很讨喜。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结局真让人难受。
故事看得我憋闷,尤其是男主怂的……真是太真实了……所以真实的我很憋闷。正常的情结、正常的演技,最终呈现出一部自然的电影。年轻的时候,尊严好像总是最重要的。总以为爱情可以挽回、还会有更合适的,却不知有时候最在意的尊严在人生中往往不值一晒……年纪大了,更愿意看些顺心的、高兴的……电影拍的不错,每一首插曲都好听,瞬间把我的情绪拉入人物。喜欢女主的演员和角色,演员演技自然,气质干净,角色坚强努力、不卑不亢,实在太优秀了。
我本来就是想看看娱乐娱乐,没想到直接情感代入了妈的。如果不是片子质量真的不顶,我说不定会手滑打五星。光线怎么搞的,就这么穷吗?控光、收音都搞得这么辣鸡。结尾还直接模仿《那些年》,敲定这个结尾的人怕不是脑子有大病?导演作为编导生拍编导生的大学生活真是没的说,我一个学编导的要看哭了。整天泡网吧不好好学习,偶尔奋起拍下片儿真的太真实了。还电视台工作,那声主任叫的我好像见到了自己主任...刘孝谦作为郑州老乡,真的太有少年感了!漆昱辰也挺好的,网红出身演成这样不容易。许一这个角色真的是太傻逼了,既怂且幼稚。其实两个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是挺遗憾,都有责任。或者公允点说,缘分不够。许一丢下女朋友去闯事业就该做好分手准备。晓楠是让前男友进家就是不对。导演疯狂暗示自己拍过舌尖上的中国,好吧,我get了。
低配版《那些年》,都是在讲女生比男生更快成熟的故事,都在结尾的婚礼闹了场抓马,都是一段徒劳无功的爱情。但可怕的是男女主演完全不来电,所以在不在一起都显得莫名其妙。不过大学城的景真的是大杀器,那些下不完的雨,一起嗦过的粉、撸过的串、压过的马路,点点滴滴都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对于在这个地方生活十多年的人来说难免手松。电影很假,但某一刻它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我们。
一想到这个暑假全是这种大陆鬼电影,完了,整个暑期全完了
天呐你俩都同居了还死按着不表白说是朋友,好像真的有那个性功能大病诶;最后的场景真的有被雷到。另外长沙地铁2016年才建好一条线,希望编剧不要坐时光机谢谢。也就男女主的脸和摄影能看吧,阿门。
年纪大了看不得小年轻谈个恋爱磨磨叽叽~
可惜这个男生兜里的280全用来买红酒了,连去酒店开一间房过夜的钱也掏不出来。电力恢复的一刹那,白炽灯把他的窘迫照得干干净净。
报看,我们的样子像极了大冤种
深刻反映现实,只可惜被片名耽误了
先说分数,多一星是给七姐的。电影还可以,是出乎预料的可以,也能看出来导演在某些地方是有想法,导致了想法也有点多,也可能是编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实在太冗长了,就差在拍点生老病死了,两个小时的be爱情片,我觉得大家还是会觉得累的。但比起光线的其他爱情片,这部电影好在从上到下(除了客串)都没有大牌,所以所有人都很努力吧。
导演审美天赋吊打大多数导演。镜头美感,场景选择都很好。剧情其实比其他青春电影难拍,因为流水账白话。冲突小。观众容易不满意剧情和人物。但其实吧。拍的挺既有真实感又有艺术美感。结合的很好。不像大多数青春电影。要么假又做作。要么镜头丑。
就这种矫情的片名都能出一个烂片序列了。赶紧打一仗吧,别TM疼痛呻吟了。
“爱情”是什么?在我看,爱情是对沉闷、平庸、虚无的现实社会的反抗。所以爱情是可以超越民族、种族、敌我、年龄、阶级甚至性别的的存在。但在一部校园青春“爱情片”里充斥的居然是各种“现实主义盘算”,这让我感到很不舒服,就像一个油腻的中年渣男在为自己辩解说这全是社会的责任。既然不相信爱情,为什么要拍爱情片?爱情敌不过现实?那说的是被打败,而不是被吓破胆的逃跑。这其实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完成度高(导演、演员、摄影、美术……的技术努力)是否能挽救一部价值观存疑的电影呢?
七夕节看两部爱情片,be率100%,我看你们还是嫌结婚率太高了……
6.5雨夜从旧的出租屋跑到新家那场戏最为精彩,突然的停电把两人困在当下,霓虹灯从窗外照进来,她一开口几乎要把两人的距离拉近为零。可惜这个男生兜里的280全用来买红酒了,连去酒店开一间房过夜的钱也掏不出来。电力恢复的一刹那,白炽灯把他的窘迫照得干干净净。
青春片的主题真的永远是遗憾吧,永远别扭,永远不在该勇敢的时候勇敢,然后永远热泪盈眶。(题外话,冲着在我们学校取景看的,我给景德楼和岳王亭路还有我最爱的樟树和图书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