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最后的风之子》:导演类型转化的失败案例
印度裔美国导演M·奈特·沙马兰在我眼中主要是一位低成本恐怖片导演。他的电影中往往会包含一些浅显的神学关注、东方式的超自然迷信和一个让人出乎预料的结局。由于带着某种异国情调的风格和对东方文化的展示,他的电影吸引了一群CULT影迷的兴趣。在票房方面,他曾获得过巨大的商业成功(《第六感》、《天兆》),也遭遇过彻底的失败(《神秘村》、《湖中女人》)。美国观众和批评家对他也是毁誉参半,时而把他捧作“天才导演”,时而也会奉送一个金酸梅奖“最差导演”给他尝尝。总的来说,他身上的东方色彩既使他因在好莱坞导演中卓尔不群而获得了一批拥趸,又使他的电影由于与好莱坞主流商业片有着明显的异质性而难以被人全盘接受。与吴宇森这位同样带着东方文化背景的导演相比,沙马兰在美国观众心中尚未跻身于一线导演的位置。
到2008年,沙马兰已经连续拍了三部口碑和票房都不佳的电影(04年的《神秘村》、06年的《湖中女人》和08年的《灭顶之灾》),观众仿佛都已经遗忘这位拍摄过《第六感》的“天才导演”了。沙马兰的电影事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在低成本恐怖片这一类型内继续尝试(观众似乎对他的套路已经有点腻烦了,说他“就那么两下子”),还是重新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这时,美国尼克儿童频道热播的动画片《降世神通:最后的气宗》进入了他的视野,片中融合的亚洲艺术、东方文化和功夫等元素使沙马兰意识到自己可以将其改编成一部了不起的电影。
从电影的选题看,《最后的风之子》应该是一个很被看好的项目。首先,《最后的气宗》这部动画片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拥有数百万粉丝。沙马兰第一次知道这部片子正是因为女儿参加万圣节派对时打算打扮成片中的主角之一卡塔拉的样子。动画片庞大的粉丝群正是电影良好的观众基础;其次,电影中的东方元素被认为是沙马兰这位带有东方色彩的导演能够成熟地驾驭的,后者也能藉此将其优势发挥出来的;最后,哈利波特系列热映和《阿凡达》获得划时代的商业成功之后,当前观众的对于奇幻电影的兴趣正处于心理顶点之上。
但是,沙马兰这一次似乎又搞砸了。《最后的风之子》上映之后,美国主要报纸和网络的评论几乎作出一边倒的负面评价。片子从编剧、表演、导演水平到3D特效方面都遭到了苛刻地挑剔。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只给出了半颗星的评级,而纽约时报的评论则挖苦道,“看这部电影的最好方式是闭着眼睛”,以表示电影在视觉感受方面让人失望到极点。我对沙马兰大部分电影的感受是:作为商业电影来说,它们都过于严肃、缓慢,执着于不必要的情感和伦理探究,在比较好的情况下,他能通过一个“让人出乎预料的结局”来挽救电影的节奏,使观众的情感获得一定程度的平衡,但感觉仍旧怪怪的,缺乏那种让人酣畅淋漓的快感。《最后的风之子》呢?最后的平衡也没有了,而原先那些缺点则被放大了,成了观众发泄观影郁闷的众矢之的。
如果问在看过电影后对其作出负面评价的观众中谁的意见最大,那肯定要数动画片《最后的气宗》原先那些粉丝。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原先那部充满着生动的人物和幽默谐谑元素的动画片怎么能被改编地如此无趣和苍白。沙马兰或许知道电影要大卖仅仅依靠那些动画片粉丝是不够的,他必须把它改编地更加适合大众口味,但糟糕的是,沙马兰把动画片中的精华部分都剔除了出去,相反却注入了自己饱受诟病的一些糟粕。它们包括:1)沙马兰式的充满情感和道德训诫意味的解释性对话。沙马兰的编剧才华常被认为要逊于导演才华,如果他明白这一点的话就应该把不足之处掩藏起来,更多地运用他擅长的电影语言来表达,但他偏偏为了加入更多的玄学和文化因素而乐意写一些怪怪的台词,如果放到《天兆》或者《神秘村》这样的恐怖片里观众也就忍忍了,但是在奇幻片中观众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神奇世界的惊奇和源源不断的视觉形象上,这时候玄学和道德就显得多余了。如果真的以为在这一类好莱坞商业片中能够包含精神性内容或者严肃的伦理探究那就是他的一厢情愿了;2)沙马兰式的严肃和沉闷。严肃和沉闷并非总是坏事,至少在他的恐怖片中,沉闷的节奏对于营造恐怖氛围很有帮助(当然,至于接不接受是你的事)。他的严肃和沉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对话和人物动作方面缺乏幽默性,另一个是由于他的场面调度方式:他爱用剪辑很少的长镜头。严肃和沉闷之所以成为缺点只是针对这部电影而言的:奇幻片的观众知道面对的是一个不能加以严肃对待的虚拟的世界,所以如果电影太一本正经的话就缺乏与观众的心理默契了,并且,既使再多的长镜头也无法加强奇幻电影的现实感(因为它就是假的),相反,灵巧的剪辑能够更好地制造真实的幻觉。沙马兰在面对不同的电影类型时似乎缺乏相应的电影语言转换。
总的来说,“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的沙马兰在丢弃了原先那些为他赢得声誉的个人优点之后,在处理新的题材和类型时显得笨拙、草率、拘泥和缺乏创建。如果把他与另一位在电影的各个类型中都拍出成功的独创作品的天才导演库布里克相比,以此废黜他“天才导演”的桂冠有些不公的话,那么说《最后的风之子》是导演在类型转换过程中遭遇失败的典型案例则绝对不算冤枉。
2 ) 最优秀的导演遇上最垃圾的编剧
笔者按:文章引起的争议,我没有料到,请大家注意这是译文,是电影还没有上映前我翻译的国外影评人的文章(注意发表日期),这位朋友虽然估计没有看过原版动画(我看过,很喜欢),因而犯了一个在豆瓣敏感的很容易引起拍砖的错误。但因为是译文,我不能一厢情愿的修改原意,只能在这里说明,我本人也是站在反对他有关日本的说法一边的。话说回来,这位影评人接下来的部分对本片的评价算是相当可观中肯,观点犀利,希望大家可以忽视那个无聊的错误,认真讨论一下电影本身的质量。以下是影评:
《最后的气宗》是一部神奇的电影,拥有银幕上出现过的最精致的美景,最壮丽的视觉奇观,以及最愚蠢的对白。本片改编自一部日式风格的动画,喜欢看动画的朋友都知道,跟日本沾边的作品总是有些莫名其妙的生硬对白,还有完全多余的高深旁白。这部沙马兰作品也不例外,那些台词放在一部英语片里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听着感觉像是他用英语写的剧本,然后翻成了日语,再翻回了英语。片子里的角色特别喜欢废话,两三个字能表达清楚的意思,他们非要故作深沉的说上一大段,让人看得精疲力竭。
对白倒也罢了,关键是整个故事都让人抓狂,按理说,这是一个发生在异世界的故事,主角经历一场穿越广阔大陆的史诗之旅,但看毕全片,无论对这个世界,还是这趟旅程,我都毫无概念。镜头不加节制地从一处场景跳到另一处,缺乏任何过渡和衔接,剧情漏洞百出,而编导沙马兰弥补这些漏洞的唯一方法,就是加进那些冗长的旁白来解释中间发生了什么。这招虽然管用,但着实太低劣了,稍微花心思打磨一下剧本,就完全不用这么胡来。剧情垃圾,人物塑造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有少许例外,那些角色都是一个个活动的剪纸,一上来就滔滔不绝的念叨着大段对白,内容无外乎是天知地知的那些陈年烂事,或者一再向我们介绍那些个我们早就烂熟于胸的人物,除了糟糕透顶,我实在想不出更合适的词来形容了。
如果剧本完全决定了一部片子的质量的话,那本片就堪称年度最烂了,不过好在,电影除了剧本之外还有特效,从这个角度看,沙马兰居然贡献出了他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特效场面。虽然剧本表现不佳,但视觉上相当令人激赏。作为编剧,沙马兰可以把他的失误部分归功于原著,因为故事的大体走向已经定了,他再变也变不出什么大花样,所以再烂也情有可原,而作为导演,在视觉方面他可以大玩自主创新,事实上,也的确颇有建树。
《最》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奇异世界,有些人拥有可以控制自然元素的能力,故事围绕着一个叫Aang的少年展开,他是唯一一个能控制所有元素的人。世界被元素族瓜分,火族居住在火烈国,一个充满机械,烟雾和烈火的地方,水族凭借他们控制液体的能力与火族对抗,土族臣服于火族,气族则在久远之前化身为一群僧人,我们的转世神通Aang就是自从发源,展开冒险。
Aang的身份有点像拥有超能力的DLLM(不解释),启用不知名的13岁演员诺亚·林格来饰演这个角色很是明智,他不但让那些愚蠢的对白多少显得可信一些,而且还能在镜头前传达出一种别样的平静祥和,即使在激烈打斗时候也不例外。这与他的表演方式有关,他的角色十分动感,但演来缺别有一番优雅,片中有一些令人难忘的时刻,沙马兰把故事完全搁在了一边,给他一场精彩的独角戏,令观众完全忘我,仿佛这个世界只有微风吹拂,一个少年在风中翩翩起武。
戴夫· 帕特尔饰演的Zuko是全片最个性复杂的角色,同样相当出色。作为一个王子,他却被父王驱逐,游荡在广漠的大陆上,寻找着降世神通,因为这是他回归王室的唯一希望。在慈祥的叔叔指引下,Zuko一方面被从善的良知所煎熬,一方面又屈从于对权力的渴望。 帕特尔虽然也要被迫念叨着那些垃圾对白,但确实演活了这个令人又憎恨又同情的角色。
除了这两位主角的扎实表演之外,本片还有其他看点。沙马兰把元素神功的特效展现的流光飞彩,令人赞叹。飞翔在空中的水流幻化出无数形状,或从波澜壮阔的河流中飞腾而起,气势逼人。火族人掌心喷出火焰,点燃整个屏幕,形成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这些超能力用于战斗固然惊心动魄,但在沙马兰的手中,更有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随处可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完美融合。本片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件艺术品,使用高超的拍摄技巧和宽广的运镜,即时是那些最疯狂混乱的场面,也能让你看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出色的视觉表现可不止好看这么简单,运用画面,本片成功地摆脱了剧本的束缚。举例来说,虽然由于剧本质量低劣,让我们对主角Aang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了解,但是他的生命之力却通过每一个画面呼之欲出,他徒步行走的方式,或是他驾驭气的力量,四阶一步走下台阶,都是那么的生气勃勃,而且拍来显得毫不费力,自然流畅。
要夸奖本片并不容易,因为它似乎是刻意被拍成要遭人骂的,说剧本写成那么烂纯属意外,恐怕绝不会有人相信。要欣赏到它的好,你必须要先忍受那么多的坏。换一个好一点的编剧,本片绝对有另一部指环王的潜质,毕竟很多素材都是那么的优秀,如果续集能换个编剧,指不定就是一部五星猛片。如果你能原谅沙马兰作为编剧的失职,那么在经历了那些视觉效果的狂轰滥炸和角色给予的心灵触动之后,你肯定会觉得即使是年度最烂剧本也撼动不了本片的品质。忽略了编剧沙马兰的作品,单纯欣赏导演沙马兰的作品,一定值得。
文/Chris Bumbray
译/方聿南
3 ) 沙马兰这忘八端生动地诠释了美籍华人眼中的印度裔刻板形象
业务水平差,但长袖善舞,能从白人那里要到资源,做这些事非常积极主动,不怕丑不怕败不知廉耻为何物 —— 基本上硅谷华人工程师们就是这样抱怨的,关于印度人如何爬到他们头上然后塞进一堆老乡取代他们。
有评论说,沙马兰在这部粪作之前就已经连续拍了很多烂片,但始终不乏大厂交托重任给他。
《降世神通:最后的气宗》原著动画充满了中国文化元素。除了水族部落有因纽特人元素之外,就只有教神通控制神通状态的老师是印度guru大师(教授内容是查克拉(脉轮),他在大约2~4个集数里出现过,在这部3季动画中,guru大师的故事的总时长大约1集或1集多),除此再无其它任何民族的文化元素。不过呢,阿三沙马兰不愧是阿三,真的塞了一堆阿三在里面,不明就里的人甚至会以为这本来就是印度文化背景的故事,毕竟印度也是东方嘛... 以前只见过好莱坞洗白,还真没见过洗印的。洗白就是,比如所有由日本动画改编的真人电影,一律让白人(或者黑人)扮演主角和几乎所有重要配角。甚至《花木兰》真人版都一度有洗白的流言,直到选角刘亦菲。
但是洗印不止这一个案例。《霹雳娇娃》是华人美女大放异彩的凤毛麟角之作。考虑到长期深陷刻板印象的艰难,这简直可说是北美东亚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是,在最新版的《霹雳娇娃》里,这个华人角色被换成了印度裔。
也有华人导演拍过印度文化背景的故事。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一共只有三个东亚裔角色。一个几乎无名的配角,他三五句台词中有句“我是随喜的佛教徒”具东亚文化色彩,两个日本来的保险调查员,在片尾问了主角几个问题。李安别的片子里,如果演员主要都是黑白人种,则有时也可能加入一个戏份少得如同群演的亚裔配角。
对比之下,不知沙马兰的咖喱脸皮会不会红。
4 ) 电影版失败的原因
改编原著从来都是难题,但这次的改编格外失败。下面分析一下原因:
1 文字语言系统的失败
原著动画里原本的文字系统被取消了,电影导演不尊重原著,自己异想天开重新发明了一套不伦不类的文字。
我认为电影改编,可以加些细节,但基本的语言系统最好别改。
指环王里,电影导演根本没有改变原著里的语言系统,原著的戒指上是什么字,电影里还是什么字。
反观此电影,把原著里的文字系统改编得一塌糊涂。
原著动画里,文字系统就是中文,动画里出现的书籍,地图,信件,通缉令,海报等等有文字的地方,全部是中文。原著动画的制作人很是认真,专门找了中文系的老师来帮助制作动画里的文字。动画里出现任何书信等文字的时候,我暂停播放,然后阅读其文字,这些文字是完全可以正常阅读的,意思也是对的。说明制作者真的是用了心,不是顺便找几个中文瞎忽悠。
电影里,导演估计是为了省钱,自己瞎捣鼓了一些四不像的文字。可见制作并不认真。并且并不尊重原著。
2 动作招式的失败
原著动画里
气宗是八卦掌, 火宗是北少林拳法,土宗是洪拳,水宗是太极
这些都是有道理的,气宗代表变化,八卦变化无穷,用八卦掌来做气宗的动作,是很合适的。
少林拳刚猛如火,所以代表火宗
洪拳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重心较低,强调桩步为基本功。所谓的“未学功夫,先学扎马”。代表了土宗的稳健。
太极以柔克刚,所以是水宗。
动画制作组用心到什么程度呢,不但对这些武术了解,甚至每个制作人员,包括配音人员,都抽出时间来练习这些武术,这样更好的融入故事情节。
所以我们才看到动画里的动作,招式,有模有样,真的很精彩。
但电影里
电影制作者再次不尊重原著,随意改编招式,结果就成了我们现在电影里看到的:
滑稽可笑,不伦不类。
3 剧情被删掉太多
原著有3季,导演居然想当然的就把第一季改编成一部电影了。
第一季有19集,每集30分钟。我认为无论如何,原著的第一季,也得改编成至少两部电影。
哈利波特都有7部电影。降世神通这样比哈利波特宏大得多的故事,改编成7部电影,怎么算也不算多。
因为导演强制把570多分钟的剧情压缩删减成100分钟左右的电影了。
所以电影里剧情含糊不清,人物刻画不明。动画里本来性格鲜明的角色,在电影里看起来都是傻呆呆的。
有网友说是演员问题。我认为是剧情被删太多的问题。
再伟大的演员,把本来的戏份删掉一大半。
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莫名其妙。
4 选角色的基本错误。
动画里水宗的人,肤色明显比较深,类似南美人的肤色。就是比中国人的肤色还要深一点。但又没有黑人的皮肤那么黑。尤其动画中土宗的人,是典型的中国清代设定,是亚洲人,但水宗的人,皮肤比土宗还要深一些。
所以说,电影版如果尊重原著的化,水宗无论如何不能找白皮肤的白人来演。南欧,比如西班牙,南美的巴西,那种晒得比较黑的白人,来演水宗,肤色是比较合适的。水蓝色的眼睛不成问题,戴美瞳就解决。
但不知道为什么导演找皮肤白皙白人来演水宗的人.............
我当时看到电影里的卡塔拉兄妹,居然是白皮肤.....我就知道:这电影完蛋了..........
想象一下把,把绿巨人改编成红皮肤,这电影能看下去吗??
这种基本错误都要犯。
我只能说是他不尊重原著。
5 重大剧情的彻底改变
原著改电影,小地方改改可以,大地方一定不能改,改动太大,还不如自己写剧本拍个新片。
电影版的,改编最大的,就是结尾的大决战。
动画版里,阿昂变身,然后用水形成了巨人一样的高大形态(有鱼头模样的巨人)然后大败火宗部队。
电影版里,我就等着看这气势磅礴的一出呢.........结果是没有,阿昂只是用了些小打小闹的玩意。
前面各种小战队删掉,改编,也就算了
最后的大决战夜改编了.实在是让人失望。
好比魔戒里的大场面决战,如果改编成10几个人的群架,谁也不会满意的。
总结一下,电影改编太多,选角色出现基本错误,加上资金不足,剧情删减太多,造成了这种失败。
5 ) 我看过的最失败的动漫改编电影
刚看完全三季的降世神通,再来看这部电影真是烂的没话说了!
最要命的就是选的演员了!全都和原著相差甚远..为什么神通本人要让一个白皮肤的小破孩----整天顶着一张苦逼脸,功夫烂的不行,那臭表情总以为自己作为神通有多么忧国忧民----去演啊?!原著的幽默活泼呢?!还有Sokka的搞笑呢?!!还有许多许多的演员让人看不下去.
第二要命的就是电影里的功夫打得实在是太烂了吧!!导演起码得找几个精通中国功夫的人知道知道吧...打的那个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跳舞么??!!
去看看豆瓣上降世神通动漫版的评分,再回来看看这个电影的评分,就知道这个电影拍的有多么失败了!!!!!!
6 ) 也米有传说中那么不堪嘛~~
总体感觉4星;
画面,混搭风+1星;
情节,节奏-1星;
设定和创意+1星;
总体影片完全比不上预告片的感觉,有点儿上当受骗的感觉-1星;
总评4星。
7 ) 从中文名到选角色,无一不预示着悲剧的可能
首先申明一点:动画原著可是非常不错的。
当初看的那叫个荡气回肠啊~尤其是第二部结尾,大气磅礴的画面转眼间变成出人意料的悲剧的时候。5555,记忆犹新啊(我之前从没想到过神通状态下的安昂会被一指秒杀)
不过现在来看电影版是不指望能拍第二部的这个情节了。
首先是影片名:“风之子”
无语。
最后的气宗不是蛮好的吗干嘛另搞一套(以示特立独行?)各位大大,拜托。。。当初拍动画的时候就是请了两位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来处理字幕中的汉语翻译的。(不过这不关导演的事,呵呵,只是牢骚下)
现在那么一搞,韵味全没了。
再有就是选角。。。。这个不说什么了。看看原著对话的韵味还剩多少好了。三人组的妙趣可能早就让三个白皮肤的演员消耗光了吧。。。。其实我最喜欢的是艾洛(就是那个一天到晚喝茶搞得祖寇很郁闷的皇叔)尤其他那句:自豪不是羞耻感的对立物,而是它的源泉。
很有感触啊。但电影版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看看吧,一个会真正享受生活的小老头......
----再看武术设计:动画版里的宗法都源自现实中真正的中国武术,且各成一派:
气宗是八卦掌,
火宗是北少林拳法(据说是那个武打设计者的最爱)
土宗是洪拳,
水宗是太极,
更甚至他们为了让动画组的人更好理解这些招式的含义,特地让全体工作人员(包括配音)下午腾出额外时间来练这些招式,可见其态度之认真。
再看电影版里的。。特效压倒武打设计,完全没章法,这从预告片里就可以看出些端倪了。
CG是做好了,但其他却漏了,这是不是种买椟还珠的行为呢?
动画组可是两手都抓得硬啊,那火的效应是制作人一帧一帧地辛苦画上去的,这已经比某个一星期出一集,画面崩坏,原创剧情拖到不能再起的无良动画好上千倍了。
据说沙马兰是因为女儿推荐才开始注意动画原著的,现在叫他自己的女儿来看,我都怀疑她是否会喜欢这部所谓的电影版。。。。
也罢,怨念固然有,也只得静静看下去了。
但我已嗅到了票房惨淡的气味。
一起去看的那个人消失了。
59/100。电影院里都是印度人。贫民窟他富翁越看越像冯巩。
三宗罪:首先是演员实在不原作,奈特兄居然乘职务之便把火烈国变成阿三国;其次,剧本不能松弘有度,既没变成史诗,又丢失了原本不时的幽默感;最后,特效虽然不致太糟,但是摄影却是中规中矩。虽然奈特走出了自己的什么题材都是恐怖片模式的怪圈,但这个系列的后续恐怕也是到头了,留什么尾巴都没用。
夏马烂估计该失业了 以后就去宝莱坞拍片吧 shama lama ding dong~
唉!这种片非常需要几个定得住场面的特效镜头,更大气些,更震撼些。武打动作像杂耍,演员好像小孩子过家家,也难怪评价这么低了。不过前面有个战斗中的运动长镜头依然很帅,汗,傻马兰还是回你的惊悚之路吧,枉我等到最后,只为个沙马兰式结局。
异域风情像一锅粥,特效场面都是别家玩剩下的,动作功夫甚至连花哨都谈不上,还有那印度式的英语思维逻辑,先天体弱的剧本,脱了裤子放屁般的啰嗦台词,不西方也不东方的视觉让所有人都觉得别扭。总拿些拾人牙慧的东西瞎显摆,毫无新意,还不会走就学人家想跑,人家不灭你西亚马兰灭谁! ★
天哪 让人领悟到什么是pure crap
一个被脑残了的导演拖跨了的好故事。能拍得那么烂,让我开始怀疑当年第六感的成功跟Shyamalan木有太大关系,也许只是他碰巧有个好团队和好副导。此片的水平乃比学生导演的水平还低。选角也是个大杯具。本人破天慌地首次提前退场,实在是烂得看不下去了。 2星是给那还过得去的特效。
美国人不止一次想把东方的神秘和各种宗教融合到一部电影里,失败的很多,但这部片子拍的还不错。我蛮期待续集的。
是一部令人感觉愉快的电影,个人比较推荐。虽然各种动漫元素非常熟悉,但熟悉又不影响你喜欢。
其实还行啊这部。。
被bf带领看完了全部的动画,然后看这个电影真是伤心。。。敢不敢再烂一点!
全片我都在期待火王子他姐姐出场,最后她终于出场了。。然后电影结束了。。我现在知道大家看到我小说结尾时的心情了。。
注意第30分钟的那个战斗长镜头...囧....
这是火影吗....伪3D+烂剧情+伪大场面,还我14块电影票....整部片就是看一群人在耍太极
第一次睡在电影院里就献给这本电影了
傻马兰这回是真傻了……我在打了预防针的情况下,还是在观影中途睡着了……不过本片的音乐还可以……
回家时堵车 路过一电影院 见带停车场就去了 买票排长队 估计都看暮光 时间最近的除了暮光(7个厅放 随时能赶上开场..) 就是这部 动画非常好看 妈的 票价16.5 好鸡巴贵 而且拍得不好 节奏混乱 慢得让人厌烦 比如经典的蓝怪完全没有原作的精彩 比动画还儿童片(幼稚)的感觉!!
就那么回事。。。声势浩大也没用。。
俺就喜欢M. Night Shyamalan塑造的电影感觉,再烂也烂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