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漫论坛爬了一堆剧透,感觉就是一个话题更宏大但是叙事更混乱的《千与千寻》。但是突然看到了一个解读,让我完全震惊了。
先简单介绍一下剧情梗概:
主角是一个生活在二战日本的小学男生,家里是飞机厂。之前母亲因为美军轰炸死了,主角就跟着父亲一起疏散到了母亲的老家。父亲娶了母亲的妹妹,所以小姨就成了男主的后妈。
情绪低落的男主遇到了一只会说话的白鹭,它说可以带男主去幻想世界见去世的母亲,男主想去但是屡次被家人阻止。后来继母被神隐消失了,白鹭就带着男主也进入幻想世界去找继母。在幻想世界男主遇到了年轻时的母亲和继母,还遇到了住在里世界的鹦鹉。经过一番冒险后,白鹭带着男主找到了创造幻想世界的人,也就是男主的叔外祖父。
很多年前,一颗陨石掉到地球上,被叔外祖父发现。这个陨石可以给人类超能力,让人创造一个没有时间的幻想世界。叔外祖父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幻想世界,并居住在其中,外人以为他被神隐了。男主母亲小时候也曾经神隐过,所以才能与现在的男主相遇。
叔外祖父告诉男主,他创造幻想世界的时候,因为心底怀着恨意,所以创造的世界并不完美,很快就要崩塌了。现在男主应该继承这个事业,重新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男主拒绝了,他说自己心底也怀着对世界的恨意,不可能创造出没有仇恨的美好世界。这时鹦鹉跳出来,说不靠你们这些外人我也可以拯救世界,它接手改造幻想世界,结果导致幻想世界彻底毁灭。男主母亲返回过去,男主带着小姨回到现实,并忘记了幻想世界发生的一切。
如果光看这些,其实也还好,无非是有点无聊。但是在动漫论坛看到别人的一句话解读让我彻底绷不住了:
“陨石代表美国,幻想世界代表日本,日本靠着美国的力量变成现代国家,过上了和平富足的生活,然而日本人心底却怀恨美国当年打败过自己,导致战后的日本始终不能获得真正的和平,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认为日本已经强大了,可以超越美国重建秩序,结果在贸易战中被美国彻底击溃。男主代表了失去的20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抛弃了泡沫时代的幻想,重新开始建造日本。”
这段解读要是让押井守看到怕不是要直接抄走开新作了。
宫崎骏先生真的值得敬佩…
以下都是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其实解读也是能解读一点东西的。
比如蓝鸟象征男主的阴暗面:蓝鸟困住男主的时候,后妈射箭驱走,使男主对后面增了一层好感。男主学做武器射向蓝鸟(面对自己的阴暗面)击倒蓝鸟后,后半蓝鸟变为了伙伴身份。
鹦鹉象征军国主义:经典反战
十三块积木象征十三部作品,轰然倒塌预示着没有宫崎骏的吉卜力也将迎来没有继承人的终结。
(新秩序的倒塌与重建?
男主的家境在那个时代无疑是非常阔绰的,也因此在学校受到了排挤。
祖父问男主要不要重新搭建由他维持的秩序。
这里有些没连上...)
看的时候确实比较懵。像之前的作品比如千与千寻的表层故事就写的很好,深层隐喻添加了一层含义。而该作故事叙事上的确欠缺了一些
不过老爷子大概率也是最后一作了,把自己最后的所思所想都搞进作品里也挺浪漫的。
再过两天,宫崎骏新作《你们要怎么活?》即将在日本公映。制片人兼吉卜力社长的铃木敏夫决定采用零宣发来宣发,没有预告片,不公布故事大纲和工作人员名单,上映前唯一的信息就是去年年底公布的一张半成品海报。8月号最新一期《文艺春秋》杂志刊登了一篇铃木敏夫的访谈,杂志主编新谷学问铃木,“半成品海报上那个鸟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不能说”。“故事情节和吉野源三郎的原著有关吗?”“一点关系没有。就借了个名字”,铃木说。二零一六年,宫崎骏花半年时间画了电影前二十分钟的分镜,周末前拿给铃木看,让他周一回来给个答案,能不能立项。铃木一听这名字就不行,《你们要怎么活?》。他就练习了好几遍怎么拒绝宫崎骏。对宫崎骏来说,铃木敏夫就代表舆论,他认为不能拍就不能拍。结果到了周一,铃木刚一进屋,宫崎骏就先抢话了”喝不喝咖啡?“没等铃木回答,就端来两杯,然后定定看着铃木不说话。铃木心一软,把预演的拒绝话术全忘了,反过来问了宫崎骏一句:”你确定要拍?“结果光画分镜就画了三年。铃木还把庵野秀明底下的一个年轻画师本田雄给挖来了,宫崎骏画不好的东西都交给他。从某种意义上说,铃木把那个漫画《风之谷》代表的暗黑小众版宫崎骏改造成了电影《风之谷》以来的明媚大众的宫崎骏。”你觉得什么是烦恼?“宫崎骏问铃木。还没等铃木想出答案,宫崎骏自己答道”生活就是烦恼。“ 据铃木透露,《你们要怎么活?》上演在即,宫崎骏已经又在策划下一步作品了。今年,宫崎骏83岁。铃木敏夫75岁。
看了宫崎骏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总体观感低于预期。 影片整体风格特别吉卜力,特别宫崎骏,但情节跟叙事又很不同于他以往的作品。故事讲得有点飞,节奏很怪,几乎想起一出是一出,人物也如走马灯般突然出场又突然消失…宫崎骏式的奇观一个接一个的展现,但又没有一个整体完成度较高的世界观支撑。(千与千寻,幽灵公主,天空之城,风之谷…等作品就有) 不过出于对大师的尊敬,我不相信这是他的水平问题,而可能就是刻意为之。或许是集合了很多宫崎骏自己的童年经历和他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又考虑到这可能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所以总结性很强,没那么照顾观众,有“作者电影”的感觉。 如果把里面的很多情节看成是隐喻,那么他要表达的某些东西至少是很明显的,比如拿着刺刀喊着口号的大鸟们和鸟军官,比如战争的荒诞和无意义,突然爆发又戛然而止,但对世界损害巨大。 不过作为观众,看电影也不光是看隐喻,猜谜,尤其看宫崎骏的电影,还是希望能得到些其他的东西。但本片的观赏性并没有那么强,情节也偏暧昧含混不清,所以它并不是那么“好看”的电影,我个人觉得甚至比宫崎骏比较平庸的那部《哈尔的移动城堡》还差一些。(宫崎骏的13部电影里面,这部电影在我心目中排在10名以外) 准备最近再重温一下我心目中的宫崎骏Top3:幽灵公主、千与千寻、龙猫。(排名分先后)
(无任何剧透)
也许是宫崎骏想讲的太多了,所以更多的时间里看起来都是沉默。
但是,我看到的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在呼喊,一部从头到尾都在描绘死亡的电影,哪怕它披着童话与天堂的外表。
宫崎骏一定是把这部电影当做自己的遗作来做的。他在讲故事,以一个正在直面死亡的老人的身份,坐稳了姿态,用鲜艳的色彩与看似奇幻的剧情,描绘着自己的一生:具象化所见的世间百态,慨叹那些也许与如果,批判人的罪恶,还夹杂许多他人不得而知的情感。
他从未考虑过观众能否看懂,因为在这部只属于他自己的电影里,能用动画电影的叙事方式,纪念故人故事,忏悔自我,做一部只属于自己的作品,本就十分奢侈,当然也就不再追求功名。
电影里的细节多到你不仅能感受到,甚至大脑被它们填满,但是就是无法理解。因为年轻人考虑事情还是太依赖于感受与刺激,而不曾知道,生活本就是不可尝试理解的最肮脏的东西。那些重要的事,往往都在所谓美好辛酸这些表象之外,而藏在你去追求美好逃避痛苦的过程当中。就像人到中年前是无法理解诸如“活着就是活着本身”这样藏在暧昧文字背后的那些苦楚,那是时间给每一个人的鞭痕。鞭子还没抽过来,我还不懂得那阵剧痛。
“听过许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部电影里本没有什么大道理,因为我觉得宫崎骏已经不想讲了,他对这个世界已经失望。可是他又希望世界能够有新的火苗能把希望传下去,于是两个小时的奇幻冒险大概是安排好的一场轻松的视觉盛宴。
但我所看到的剧情表象下的那些晦涩,大概终究只是在告诉人们:不论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刻意地寻找答案终究只是一场徒劳。因为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没有人不惧怕死亡,所以在死神等待你的道路上,试着鼓起勇气走下去,会有好的伙伴与你同行。而最后,当你即将解脱身上的桎梏,走上人生的最后旅程,也许就会发现,生命终究是一个轮回,而我们都在这场轮回中寻找着结束轮回的方法。于是,我们活出的每一种人生,都是走出轮回的最优解。
我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我反抗着绝望的自己而活。
重看了《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两遍,有了一点点新的想法
首先,宫崎骏从未在叙事上做出过模糊化处理,上一部结构稍有复杂的应该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但这次,整部作品的叙事在零碎化和概念化的同时,惊奇地偏向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放弃了对故事概括的解释。一些人物情感的骤然转变,所有的场景跳转和置换。我们只能将它理解为一场梦。
但正如第一遍的感官一样。任然是宫崎骏式的电影。一切物质都是承继于世界的。需要这样爆发的动能和物体的特质。它们在动画中所展现的本质是如此的贴近现实又如梦如幻。脱离了故事后,物与运动占据了主导。手绘在某些瞬间成为了动作的媒介与工具。从《卡斯奥斯特罗城》开始,宫崎骏的运动感便牢牢占据了作品的主题。而到如今。暴君变本加厉,纯手绘原生4K。相较于《起风了》中惊人的手绘群戏,《你》中出现了更加大量惊人的人物或动物群戏的运动。与此同时,因重力而弹动的车厢,冲出体外的内脏等等等等,这些运动与速度的展示,告诉了我们动画仍然处在的真实世界,宫崎骏将手绘的运动之力展现到了最终的极致。越看下去,我越加偏爱节奏极缓的前半段,怪异之事渐渐发生,但仍然在记录着战争的日常,不安一点点滋生。最喜欢的场景,是真人第一次见到鹭鸶。声音的留白,恐怖而又诡异。
将动画理解为一场梦中之梦,或者导演自己的梦是比较贴切的。宫崎骏的梦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望,这在影片中被多次重复。一些是作品的回望。包括但不限于不准回头望的海岸,被飞鸟包围的少女,打开门后的另一个世界等等。一些是往昔的自己的回望。影片中的父亲和宫崎骏父亲一样经营着一个飞机制造厂,而战争与片中一样席卷着宫崎骏的童年。片中出现的要求真人继承自己工作的老人,很难不认为是导演自己。片中提到了真人的恶与善,宫崎骏为何将自己一分两角,这应该是最终的告别之作中,宫崎骏最后的思考,对过去的自己与与父母。对于战争和自然,当然也有对生死和事业的承继。对于其作品中一向以来贯彻的,模糊的善与恶的思考。
结尾如同其他宫崎骏后期作品一样,典型的反高潮,大家和好如初。故事结束。《红猪》中的一场斗殴;《波妞》的最后和解。坏人变为好人。有时需要忘记一些,分离一些,《千与千寻》中与一切的别离;《天空之城》中与拉普达的别离;《起风了》中与爱人的别离。《你》的结局太过仓促,让人怀疑是否赶工,真的是这样吗?因为总是需要离别,需要遗忘。也许宫崎骏也不忍提醒我们这个残酷的事实。也只有在蓦然结尾之时,我们才恍然意识到。我们是有多么不希望电影的结束,一个伟大的时代的结束。但正如片尾鹭鸶告诉真人的一样,忘记一切吧。虽然遗忘有时会很缓慢。
故事背景:
少年在太平洋战争中由于火灾失去了母亲,之后随父亲和后母搬到了乡下。父亲在乡下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工厂,制造飞机外壳,剧中结尾他们又搬回了东京。
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家人经营航空部品,是一个拥有数千人的企业,生活富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搬到了乡下,几年之后又搬回了东京,这些与剧情相吻合,可以说少年是老爷子对自己儿时的回忆。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是1937年吉野源三郎的小说,没有读过,不知道它对老爷子有怎样的影响,想必是他很喜欢的一本书籍,就像坂本龙一把他最喜欢的《还能再看到多少次满月》当作自传书名的那种感觉。
人物:
剧中少年是把少年时期的宫崎骏相重叠。
青鹭是现实与意识之间穿梭的使者。
额头有同样伤疤的青年是地底世界的少年分身。
himi是后母的姐姐,也是少年母亲的身份。
气泡泡是一个个等待重生的生命。
曾曾祖父是现在的宫崎骏。
剧中其他人物的脸和过去动画里的人物很相像,应该也有集大成之意。
隐喻:
寻找后母从地板进入的世界是由鹦鹉统治的地底世界,最后大鹦鹉带着kimi去见曾祖父的地方是天上世界。
垂死老鸟的台词没有太听清楚,但是感觉很重要,可以多留意一下。
塔楼里的门可以进入到任何一个世界,himi问他你是现在回去还是继续救后母,迎合题目你想要怎样的活着。
13个积木代表宫崎骏13部电影作品。
曾祖父想要少年做他的接班人,因为他们有血缘关系,但是少年没有,大概是意喻宫崎骏的儿子做不了宫崎骏的接班人。
曾祖父构筑的塔楼在瞬间崩塌,象征着宫崎骏的世界即将终结。
剧中的隐喻很多,有很多私人意象,但是都能从宫崎骏的人生里找到答案,所以这部片子颇有集大成之意,既是宫崎骏对自己人生的回溯,也是希望把他动画世界中的美好延续到这个苟且的现实世界中吧。
不一定正确,纯直观感受和分析,还有一些细节没太理清楚,需要再多看几遍。
爱丽丝梦游仙境。和EVA终一样,业界顶尖的制作,内涵却是老男人告别自己的童年。
老爷子开心就好
这是一本沉甸甸的思想史、哲学书、童诗。属于自己的封山之作。
开篇东京大轰炸。旁白说“战争开始的第三年,母亲去世了”。一想到此时中日全面战争已经7年多了——而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战争才开始三年——就无法真切地难过起来。果然对于没有被轰炸到自己国土上的战争,是没有痛感和反思的。
庵野秀明:“不能逃避,去驾驶你的机甲。” 宫崎骏:“不能逃避,去驾驭你的人生。”
很难评价,感觉比起故事更像エッセイ……特地跑去看首映结果只是坐立不安地在椅子上挣扎,感到了无法共情和被轻易地一笔带过的部分,所以这个故事好像也没法让我有很好的感觉。説得力の感じない、納得できないどころがぱんぱんくる...更别提是这种容易让人觉得是“老生常谈”的内核,以这种方式做只能说喜欢的人可能会很喜欢吧,而且这次的美术设定没有很让人惊艳的地方……作画倒是确实下了血本,但它对于这个故事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宫崎骏也不是只靠着画面好看的那种风格……真是微妙。
我ヲ学ブ者ハ死ス 学我者死。宫崎骏时代结束了。看到海报和名字,以为会像《起风了》一样的传记电影。不抱有任何期待的走进电影院,结果却是收获了太多的惊喜。佛教地狱般的火场,希腊神庙似的异世界,森林湖泊天空,还是那个吉卜力。全篇可以感受到宫崎骏对生与死,善与恶,健壮与衰老,开创与传承,秩序与混乱的思考以及同后世的对话。
想说面白くない(这是可以说的吗?就也不至于看不下去,是能看得下去的,期待着点什么一直看到最后,然后只得缓缓打出问号的感觉…能感受到这是一部完完全全宫崎骏在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的电影,如果类比私小说,那这就是一部“私电影”?但说实话没看懂他想讲啥。有非常多象征暗喻(如果不把这些看作隐喻那岂不就…),尤其后半段挺意识流,有极大的解读空间……前半还想试图理解,后半就直接放弃思考了…反正我俗人光看一遍只感觉没看明白(但就这个故事吧挺无趣的也无法让我产生兴趣想多看几遍去搞明白。三星表达老爷子辛苦了,大概真就是最后一部了吧…老爷子你开心就好,最后一次做一部纯粹自己想做的东西也挺好的吧。
我到底看了个啥…整部电影都像是重感冒时做的噩梦。前半段还试图去理解可能是某些意象,后半段完全是种折磨。我都怀疑是吉普力的面试题,谁要是看懂了就继承老爷子衣钵
无论时代如何困难、残酷,都要活得像一个真正的人。
把监督遮住我都以为是庵野秀明了,什么少年要当新世界的神了,什么并肩作战的伙伴其实是自己的妈……太抽象了
声优有菅田将晖 木村拓哉(特出主题曲 米津玄师音乐 久石让男主剃头后有点《悬崖上的金鱼姬》里的宗介。好喜欢吉卜力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女船长的角色好酷。电影的色调偏厚重。原画真的太厉害,太厉害了!因为我日语还不算完全听懂,所以更把精力放在画风上,人物细节的刻画,还有魔法生物神态的刻画都太厉害了!中间有一段刺绣门帘的细节真的好漂亮…有很多吉卜力其他电影的影子,刚开头以为是一群汤婆婆、还有特别可爱的像《幽灵公主》里的小精灵、《风之谷》的王虫、《千与千寻》里的坊宝宝的房间…电影里好多鸟还有鸟屎哈哈哈哈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人们把战斗机舱盖往寺庙里搬,一开始还以为是搬运遗体…
(无剧透、甚至不知道怎么剧透。纯感想)一场充满了隐喻的庞大梦境,四处飘浮着吉卜力动画史上闪光的碎片。有种集大成之感,有种这次是真的要退休了之感。与以往的奇幻冒险故事不同,这次的主角不再是少女,我个人认为是少年时代的宫崎骏。他成长于仇恨和战争,并一度用瑰丽的想象构筑起和丑陋的世界相隔绝的吉卜力之塔。如今时移势易、高塔倒塌,他用年轻时读过的一句话问我们的世代「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一周后,岸田政府拟向奖学金征税。日本乡民:「君たちはもう生きるな」)。与电影名同题的小说可能会因为政治立场问题引来相当大的争议。
宫崎骏爷爷献给世界的最后礼物
一直试图捕捉剧情的走向和脉络 最后半小时和左右两边的霓虹老伯三个人哭成一团
1·画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怪异&诡谲&荒诞,很多片断看似没头没尾,有点卡夫卡的《城堡》的即视感。2·故事性:围绕着母亲死亡展开故事,的确很晦涩,前摇的确有些长,故事性我觉得不如宫崎骏很多前作,应该是很多人诟病的点,各种细节的暗示我也没有看的非常明白。3·与原著的关系:最后收尾点在年轻人如何正视人性中的已经发生的怯懦或者恶意,迈开成长的一步,然后改善这个世界。虽然电影剧本和原著故事基本没啥关系,但我觉得核心是极其相似的。4·推荐度:说真的它不是我年度最佳电影,但我依然推荐进影院看,冲画面也值回票价。电影结束后,影院里有人鼓掌,但不是所有人都鼓掌了。
宫崎骏的最后一部却是我在影院看的第一部。海洋,密林,旷野,花园,飞鸟,塔楼,仿佛过往所有在吉卜力电影中看过的奇幻景象在眼前如风吹过。「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老爷子留下这句疑问就随着这阵风缓缓离场。(TOHOシネマズ府中)
难以言喻的心情。(离场时大家表情好像都多少有点沉重(或说茫然现实世界与符号隐喻世界两分,爱丽丝掉兔子洞式的冒险故事。符号世界的表象非常混杂,解读上大概难免歧义。现实世界方面,选在平静而显得封闭的乡下屋敷,几乎不见一般反战电影中常用的战争末期惨景,关于这一点大概也会产生双重的解读…叙事非常散漫,主人公的中心动机改变了两次。画面很美,不仅仅是流丽的作画,也包括令人感到怀念的、监督特有的幻想美学(虽然不太和现实背景契合lol)(又:不晓得和同名小说是什么关系…?没读过无从判断…
就是,还是熟悉的配方,但是已经无法被感动了
和介绍的完全不一样哇!是一部气质介于千与千寻和梦(黑泽明)之间的电影,肯定喜欢的很喜欢讨厌的很讨厌。最后乌托邦一样的塔倒下,后继者回到现实世界,老头是看开了还是敲打(没用的)儿子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