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以为是个搞笑片。希特勒穿越来到现代。可事实上片子直指今天德国甚至是世界的一些问题。片子快要结束时,希特勒对发现他的人说你摆脱不了我,因为我是你的一部分,我就在你们心中。这其实也就是本片的中心。
片子开头,希特勒对一个行为学家抱怨说现在没人对他致敬,大家交流居然都只是握手,没人再用那个特定的手势。可片子结尾,希特勒坐车前行,街道旁时不时有人笑着对他点头,甚至有人对他致敬。后来,发生在现实中的游行示威甚至暴力片段也在他面前掠过,就像是他在现场路过一样,视频中不少年轻人中年人用纳粹的致敬的手势。这难道不正是在暗指现实社会中纳粹思想的抬头么?
影片中多次提到的是德国人对外来者的排斥,这也是现在许多移民大国所面临的问题。移民、难民涌入,现有的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社会结构也发生重组。原先的既得利益者以及恐慌自己的利益会被降低的本国人自然而然的对外来人口担忧甚至于歧视、仇视。这个问题在德国和欧盟国家是迫在眉睫的,因为从前年开始就不停的涌入难民,多数国家都出台了对难民的政策,或拒绝或有条件的接收,不管难民到底有没有进入,国民都难免会有心理上的压力,宣泄于口于行为的恐慌愤怒颇有暗潮涌动的势头。长期以往,双方冲突会越来越大,安全问题也将会越来越严重。
当今社会的环境污染、难民潮、移民问题、教育问题、财政问题等等,不仅仅是在困扰着德国,可以说是在困扰着欧洲乃至世界许多国家。每个国家的不同党派或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应对思想,而其中就有不少人走上了极右、极左的道路,他们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保障自己现有以及将来可能会有的利益,至于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会不会造成别人甚至别的民族的重大损失,他们是并不在乎,或最多假惺惺的在乎的。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日本的右翼抬头,其实现在看来,右翼的重生不仅仅局限于日本。我们必须对此有警惕,不要再走上上个世纪的老路了。
小时候就喜欢看二战,但一开始对于希特勒的个人魅力深感奇怪。因为从小接受的反纳粹教育让我对于纳粹,对于德国的认知就停留在恶魔、战争狂人、屠杀八百万犹太人上。后来,怀着对德意志的兴趣,开始了解那段历史,也对于当时的德国有了相对的认知。德国在一战后满目疮痍又受凡尔赛体系制约。最重要的是德国的经济命脉被许多犹太人所把持。一个庞大的国家经济命脉被异族所把持,后来的结局,大家都心知肚明。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初衷没错,但是处理问题的方式太过极端。影片中始终都在穿插着希特勒的种族主义论调,只不过还换了一种叫法而已。
电影虽然有一些荒诞,但是重在拍摄手法真实,代入感强。突然间感觉他真的活着,走在德国的街头巷尾,问长问短。找寻社会问题,言辞犀利,从不在意别人鄙视的眼光,他的眼里只有军队、政治、国家、人民、种族主义。他注重舆论宣传、强调纪律、充满激情和热忱。他很会把握听众心里,他从没有把简单的电视节目当成表演,对于他来说每一次都是啤酒馆政变。他有着极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面对计算机和互联网,他更依靠我们常人的工具做到了更好,接受海量的知识。通过报纸就能及时的分析问题。他是希特勒么?第一次 参加节目,面对现场民众的怀疑,他长时间的沉默和应变能力,让人们对此不屑一顾。
剧情的推进让人们开始对他有所相信,无论他是扮演的还是真实的。因为,他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曾经,希特勒就是凭借这个成功的。电影的最后,希特勒对男主说你无法摆脱我,因为我就是你们的一部分,我就来自你们。
我相信任何一个曾经懦弱的国家,他的人民都希望有一天能有一个人站出来,带领他们前进。辩证的看希特勒在此之前没有做错什么。因为,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铁托等等他们都是一类人。回眸历史,我们可以说希特勒是魔鬼,只是因为他失败了。但是,他所创造出的这种精神和理念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本身而已。因为,人们都需要牺牲和奉献精神,社会才能进步。只不过,那个时代,他们只是为一个人牺牲奉献而已。想起曾经看过的浪潮,纳粹其实一直都在。因为那就是集体和纪律,同样的口号,同样的行礼方式,同样的衣服,一天没有什么,两天没有什么,但是时间长了,这个集体就很难拆散了。纳粹代表了什么?希特勒又代表了什么?正如我们所说自由是杀不死的一样,精神也是杀不死的。
人性的黑暗---利己主义的孽。
'希特勒'可不止出现在德国,他在所有人心中。(世界所有人…包括犹太人。如果换作是犹太人当权……?如若不是他们人少,如若不是欧洲一向排犹…高智商犹太人一个民族也会灭了世界所有也说不定……当然这是假设)
【相互利用的独裁者和屈从者】
曾经希特勒被人民公投选举了出来,是为完成人民的'愿望',做他们想做而没胆做的事。
如今他回来了,人们又利用他,赚得收视率,为自己的私欲牟利。
而希特勒本身,是明白的。他清楚'人'是什么样的动物。唯一知道希特勒身份的人被视为疯子收监,并不是因为人们傻,只是他们选择了'装傻',最原始的还是因为他们想通过希特勒之手去完成'自己的私欲'。
他利用了'人性的黑暗'登上了高位,释放了所有人的“欲望”。
枪打出头鸟,不知道该说跟风的大部分'聪明'还是'狡诈',事败之后还能全身而退。
然后所有人都在等着下一个'希特勒'的来临,再一次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谋取利益。
别把自己抬到高处,‘人就是动物,有原始的欲望’
可怕的不是希特勒,而是人类自己。就算没有希特勒,也会有西特楽,系忒勒,希特乐。
你当真以为文革时期的人傻?他们也只是装着傻把责任全推给了毛泽东而已。
【权威主义人格对权力的追求】
到底这样高度可怕的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著名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法则”来分析其实十分妥当。
极端民族主义的病态,体现在对“权力”的极度推崇。统治者(希特勒)其实也是一个心理上的弱者,典型的将精神注入到权力之中,以此来建立自己的第二性纽带,从而生存。而他的追随者们则是推崇权力并对权力有屈从倾向的人群。这样两种 “权威主义人格” 就构成了法西斯主义的人格基础,从而展开了极端民族主义的排异暴力活动。一个因为“弱”,所以想征服。一个因为“弱”,所以通过别人去征服。
本片和大多政治寓言片一样让人压抑了许久,人性的黑暗是个永恒的话题,自由和权力也是同样。说这解药吧,其实也是十分简单,“做一个心理上的强者”。话虽如此,就跟这 “共产主义” 的汤药一般,你吃还是不吃?
*文章原标题:做个心理上的强者。(ps:其实也不能算是文章,十分随意的小随笔吧…想想一年前写的,还是想改个标题…所以…嘻嘻)
希特勒穿越到现代,这是个脑洞大开的点子。如同其他历史人物穿越到现代的片子一样,影片前半部充满了各种冲突所引发的笑点。前面人们误以为希特勒是喜剧明星,当做玩笑一样看待,没想到玩笑开脱了,到后面居然都接受了他,不仅接受了他还效仿他。结尾时希特勒对发现他的人说“你摆脱不了我,因为我是你的一部分,我就在你们心中”,这真正地细思极恐:思想就像一颗种子在人们的头脑里扎了根就无法移除。不得不说希特勒的确是一名演讲、宣传、煽动大师,电影中他正是利用人民对于民粹过于政治正确的反感情绪么?这不正是历史中真正的希特勒所用过的招数么?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句话:政府需要管制,但永远要警惕人民。
在看这部电影时有很多梗你需要知道,否者会失掉很多乐趣:
1.“河北省“是什么鬼?
自电影《帝国的毁灭》。
里面有一段是希特勒在发现大势已去之后,对着手下将帅们怒吼。这一段被称为“元首的愤怒”。
其中希特勒有一句台词,原文是德语:
Und doch habe ich allein, allein auf mich gestellt, ganz Europa erobert!
(我只身一人,靠着自己的力量,征服了整个欧洲!)
其中“Und doch habe ich allein”的发音和汉语“我到河北省来”几乎完全一致。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梗。
2 马丁·鲍曼(Martin Bormann,1900.7.17~1959),纳粹“二号战犯”,纳粹党秘书长、希特勒私人秘书,他掌握着纳粹党的钱袋子,人称“元首的影子”。在希特勒政权垂死挣扎的最后日子里,鲍曼成了仅次于希特勒的第二号重要人物,纳粹党总部主任。二战结束后,马丁·鲍曼神秘失踪,然而,纽伦堡国际法庭,仍然在1946年10月判他死刑。
<图片3>
3 男主和妈妈看自己的视频时,后面有一幅模糊的海报,那是《回到未来》的海报,这样验证了希特勒穿越到现代的情节。
<图片15>
4
这里的洗衣店是“闪电清洗”,讽刺希特勒发动闪电战清洗波兰
5 斯堪尼亚(SCANIA)是瑞典的货车及巴士制造厂商之一,于1891年在瑞典南部的马尔默成立。
<图片6>
6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起者,希特勒不仅在政治,哲学上颇有造诣,而且也喜欢艺术。在绘画和建筑方面,他也不是完全的外行。在青年时代,希特勒便曾经试图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后被两次拒绝。希特勒认为他是被一名犹太人教授拒绝。可以说,希特勒的反犹主义最初就是在时期产生的。
<图片7>
<图片8>
7
<图片9>
8
9 希特勒刚开始加入的党派是德国工人党,他的党员证是555号。其实希特勒刚加入德国工人党时,党员算上他才55个人,但为了虚张声势党员证是以501号开头。
10 影片里有很多采用了纪录片手法拍摄有很多场景是真实与民众互动时产生的,那些打马赛克或黑条的不是演员而是真正的路人,看到后面我真的以为我看的这部就是电影里拍摄的那部电影,禁不住想这不会是真的吧?但是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告诉我们这一切只是演的。
<图片14>
这是一部让人“哭笑不得”的电影,开始觉得荒谬,穿插电视台的勾心斗角(这两条叙事线互相融合的很好),以及伪纪录片的拍法;然后时不时地会冒出一些疑惑,仿佛背后有什么东西让人发冷;最可怕的是最后希特勒跳楼的一幕前,他说:你没有仔细想想人们为什么会支持我?因为我的思想就代表了你们的真实想法,我来源于你们真实的需求……结尾又伪纪录片地穿插了一系列电视纪录素材,引人深思,其中惊现刚刚法国大选败下阵来的勒庞!
要知道,极右的她和中右的马克隆的“战役”,选票最小差距时只有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这个推崇“自由、民主、博爱”的法兰西共和国差一点就被一个极右分子控制~而她上台后第一个口号就是极端排外。
而我,竟然还在内心悄悄地支持过她,为什么?因为法国需要闭关锁国、专心复兴经济,需要强有力的铁腕制止伊斯兰国的恐怖袭击,我们受够了整天担惊受怕的不安全感!(真的是每天都做好了遭遇不幸事件甚至死掉的心理建设);我们对深陷欧洲难民泥潭而经济低迷的社会无助和无奈;每个在巴黎被抢劫、被殴打过、被暴力对待过的人一定都恨透了阿人及东欧小偷们(曾经被小阿当街暴力抢手机以及被罗母女孩要钱不成就吐口水的我 打心眼里讨厌他们,真想一手一个掐巴死俩 刨坑埋了)……她说出了我们非常想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法国变“清洁”,但我我们忘了极端右翼分子一定有非比寻常的“痛恨”和“铁血”,而这种“恨”就是潜在的风险,曾经的德国也不知道最终希特勒会实行种族屠杀…就像片中男主人公说的:天哪,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利用你心底最深的渴望却又懦弱的行为,说出你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做了你想做又不敢做的事,你把他当成“勇敢的你”、“强大的引领者”,带领你去夺取“胜利”!
影片的最后,街上的人看到他是笑、是接纳、是无关痛痒的玩笑、是毫不认真的中指,因为他们内心多多少少都有那种“认同”…只有真正被他迫害过的犹太奶奶一看到他就想掐死他……
昨日有希特勒这样的YouTube 英雄,今天有差一点成功的勒庞,明天又会有什么样利用你内心的痛恨和渴望去实施极端行为的幺蛾子呢?极右,随时可能将这个世界拖入深渊的黑手…
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冷静的反省。历史课本里的大魔王和独裁者,已经盖棺定论,需要警惕的是人民的狂热,是制度的弱点,是历史的重现。很难说究竟是希特勒选择了德国还是德国选择了希特勒,但至少德国人没有把责任推卸给个人,这种反思和自省的精神和勇气相当宝贵,是直面历史和现实的正确方式。
我最喜欢的细节是,老百姓可以容忍希特勒的政治态度,但是一旦得知他曾经杀掉一只狗,就背弃了他。这看上去有点可笑,主次不分,但是公众决策的机制就是这样:理性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不需要复杂的操纵。
8,结合现在德国的现实,这都已经不是高级黑,已经到了明的说德国药丸的地步了,难道真的会有下一个元首?
充满黑色幽默的政治讽喻,官方投稿B站鬼畜区。不算新梗,但直面问题古今互见的真诚仍值得尊重。反对将民众被同样的套路煽动简单归因为日耳曼的劣根性;反对将影片中充满戾气的右翼与鼓吹“政治正确”的左翼人为分割。无视弊端一味要求国家接收难民者、与宣称杀光难民的极右翼,都值得警惕。
希特勒在现代依旧可以煽动人心
里面戏仿元首的愤怒那段真的笑到疯
希特勒,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Hi-t-ler:舌尖向上,分三步,从牙齿往上轻轻抵住上颚。Hi。t。ler。
看这部电影就能理解美国人为什么喜欢唐川普,因为他说出了当代美国人不敢表露的部分。。
“不是希特勒选择了德国,而是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而悲惨的是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裁者的影子,满满的嘲讽喜剧片用写实镜头类似纪录片一样暗讽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看着没头没脑没营养的电视,在难民涌入和希特勒种族论里历史如此相似又重复悲哀,当权者用着冠冕堂皇的话就能同样煽动人心。
现实比电影更讽刺,更令人胆寒:早前电影主角Oliver Masucci扮成希特勒的样子在柏林街头行走,引来大批德国民众和他自拍,拥抱。甚至有人恳求他将集中营带回德国。德国《柏林早报》评论道,“一个假扮的希特勒,一个小胡子,就很容易让人们不再压抑自己……极右势力潜伏到了今天,并找到了新形式。”
很好看啊!各种阴差阳错导致我首映当天才知道有这个片子,而就在首映当天就跑去看了。很久之前就买了书,但并没有看下去。在难民大量涌入的时候放这个片子,明显是目的不纯。整体是搞笑风格,但结尾让人深思,中间狗狗那段也吓死本宝宝了,也充分暴露了元首凶残的本质
(7/10)一个人有否犯罪意识,并不在他是否犯中二崇拜张子强、叶继欢等“传奇大盗”,而在他是否认同这样的暴力价值观。这部影片能够上映恰恰是德国人勇于自省的体现。从来不缺反纳粹的纳粹。想研究法西斯思想,不必跑到欧洲对德国人上纲上线的,在百度明朝贴吧里,你就可以找到大量新纳粹的活样本
德语版的 电影院里德国人笑的横七竖八,奈何德语不够好,以及理解不了德国人的逻辑
全世界的元首都一样、没有对错、只有成败、而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元首...
算半个恐怖片 政治非常不正确 但很好笑 好多梗 好多不明真相的路人 看着更是心惊 西方记者 总想搞个大新闻 落榜美术生穷游 喵星人统治世界 一千万人比不上一条狗 帝国的毁灭来得毫无预兆全剧最好笑 德国药丸
电影院里德国人的笑点是最恐怖的 看完我还在安慰旁边的德国朋友当娱乐看看吧 结果发现自己过马路时腿都软了
这不是一部喜剧,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电影。
一部让人毛骨悚然的喜剧,历史就像一个圆,我们以为我们一直在向前走,其实只是在徒劳地转圈。
西方纳粹的产生甚至再兴起是有土壤的,如果不根除这个土壤,那么元首肯定会回来,而且只要不追问事件的根源而只看现象甚至在现象的解决层面,元首他都是“对的”,正如我国无数对着穆斯林说元首曾经对犹太人的那些话一样,他们感受到了威胁,自诩正义。这才是最要命的一件事情。
其实是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严肃的故事。看似搞笑的外壳,那些移民歧视、新纳粹运动以及傲慢与偏见等仍旧无处不在。而那个酷似丽芬斯塔尔的影视编导,在30年代很可能就是丽芬斯塔尔。只有真正在集中营里受过苦难的犹太老奶奶,才能对元首发出真正意义上的切肤之恨。希特勒在哪?说远还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