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两个人的烟火
重看大城小事,这个几乎可以排上我人生最爱电影的Top10排行榜,每过一段时间必定拿出来重看的片子。
王菲+黎明,perfect的组合,电影的音乐,每一个最最风情的Shanghai的角落。
好吧,除了剧情可以忽略,其他都是那么的美好。
黎明,从玻璃之城,到甜蜜蜜,再到半生缘,一直都是温暖的感觉。
也许这样一个并不是大师的名作或是有什么动人之处的电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如果你爱Shanghai,就一定要看大城小事,一定会喜欢。
2 ) Shanghai, I love you
和s一起看了一遍.我自己估计是看第三还是第四遍了.
我只是喜欢那个时代的上海,有王菲有安妮宝贝的小资气息,衡山路餐厅美丽,茂名南路酒吧,新天地,人还不那么多,街道还很干净,外滩早晨笔直的马路可以看到东方明珠.有一种纽约气息.
还喜欢南翔小笼,嗯.还有座落上海各处的老洋房.外滩那些房子里头的老电梯.老纪念馆们.
喜欢月亮河,还有那些配乐.我觉得这部片子如果叫做"上海,我爱你",那会很适合.
3 ) 这吻别似覆水
是因为杨千嬅的歌而找来这电影看的。主线剧情只是最普通的都市男女故事,会看完是因为被王菲吸引了。
王菲出演任何电影永远都在演她自己,所以我总难把她视作演员。当然这无可厚非,她就应该是这样的。黎明的角色依然是一副四平八稳糯糯绵绵的形象,不过由衷地说,卖相真是好,简单的白毛衣牛仔裤他能穿出儒雅味来,不是那些清秀的小鲜肉能比的。可是与棱角分明的女人站在一起,怎么看还是有不可避免的违和感。
这么样两个人,本来不该在一起。开始的情节是俩人闹分手,男人还在犹犹豫豫拿捏着措词表达,女人就抢着说分手,非常果断,声音带刺。我于是猜想后面的情节应该是男人思来想去犹豫不决尝试复合不断被拒······最后不会有结果。
没想到我猜中了过程却没猜中结局。最后那个还算圆满的结局真让人失望。
故事没什么好说的,太常见。但是一些细节处理得很让我喜欢。
女人接了马先生的生意,替他为孟老先生筹划生日会,而男人正好是孟家的私家医生。为确保孟老先生的身体状况能接受,在筹备过程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医生的参与。于是所有的预演,都成了男女主角独处的浪漫场景,让他们之间的复合有了足够的铺垫,很顺畅也很巧妙。只是浪漫得过于刻意了,一旦让人觉察到刻意,就不动人了。
女人住的房间里,色彩明丽,挂满风格迥异的书画,许多种风情在同一个空间里冲撞,很刺激。王菲的角色也就是这种又作又美,又暖又刺的女人,戳死你还叫你爱不释手。她坐在房间里的床上,背景是床头挂着的一幅很大的字,我仔细辨认了一下那几个扭曲抽象的墨团团似的字,竟是李煜的一句“花月正春风”。瞬间觉得她坐在那真是相得益彰。那房间就是一个空间狭小内容错乱而能量巨大的小宇宙。
马先生这个人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很有存在感。陈建斌那时还不显得很老,还没有后来演皇帝时的猥琐感,是个挺有魅力的大叔。在和女主角谈生意的过程中,他对她动了那么些似有若无的意思。他在女人下车转身离开时叫住了她,说自己和她一起很开心,但犹豫了一下又并没有更进一步的示意,而是改口说你让我想起我的爱人,我该给她打个电话了。这个角色让人喜欢的地方在于,他动了心思,但没有表明,而是及时克制并且马上扼杀了自己这点心思。让人觉得这是一个郑重自持的男人。
有他的衬托,孟老先生在这方面则显然是个渣男。老得快要死掉了,还念念不忘年轻时的情人。在他的描述中,那个女人是勇敢而热诚的,是明知不可能还肯飞蛾扑火的。老人在说起她时的语气就像一个情圣,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雷雨》里的周朴园,或者《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陆振华······虽然他们渣的方式不太一样。好男人都是相似的,渣男则各有各的渣。
片里的音乐可以给4星以上。
孟老先生在过去和情人常去的小店吃东西,对黎明说起自己和她的故事。说那个唱歌的女人不顾情人感冒了会传染自己,还是扑过来亲吻他。这时候居然响起《大城小事》高潮部分的曲子。我瞬间条件反射地脑补了歌词。
“吻下来 豁出去 这吻别似覆水 再来也许要天上团聚”
然后情绪一下子就被揪起来了。这一句与孟老先生描述的故事情节太配,林夕的歌词也太能抓人心了,仅仅是出现了一点痕迹就能抓住人的情绪。
从老头放老唱片,对年轻人叙说自己的感情史,整部片就开始落入一个无趣至极的泥潭无法自拔,此后的部分变得索然无味。而且到这里也能轻易猜到,这老头没命过完那个大家为他筹备的生日会了。(分分钟联想起后来的《失恋33天》的桥段)
至于最后,黎明再一次求复合,王菲在电话里说“今晚12点以前你要能找到我,咱们就面谈”。男人迟疑(他永远在迟疑)着说上海这么大我去哪里找。女人说,如果你想找就肯定能找到,不想就别来。
女人你还能更作更傲娇一点么?
结果她还真的能。
在俩人见面后女人站得离男人远远的,说,你说三个字我想听的,说不出来以后就不要再见了。
而那三个字居然是“对不起”······编剧是在玩弄大家感情吧。我能理解你想避免“我爱你”的俗套,但是不理解为何给了个不仅更俗套而且不痛不痒的回答。作为电影台词,不痛不痒显然比俗套更失败。
快说完了才发现好像遗忘了男主角。算了也没什么好说的。
另外,插曲《Moon River》真是好听到不适合出现在这部片里。
4 ) 爱,无遗憾
辛小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她不爱笑,
她穿着职业装,
她凝视着上海的黑夜发呆,
她说那我替你说分手好了,
她一个人喝着可乐在街上游荡和发呆
她拿着锤子修理四面透风的房间
她不肯向他低头
她就是倔强
她要他在午夜十二点之前找到她
她在零点十分走到他的身边
她说生日快乐
满脸的倔强羞涩和温柔
......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一部如mv般的电影。没有大段的对话或者独白,没有喧嚣的场景,甚至没有过多的人物角色。男女主人公的角色选定恰到好处,王菲的冷艳和藏在骨子里的温柔,黎明俊朗的外表和故作木讷的神情,都是这部电影的增光之处。故事的情节再简单不过,甚至如一条毫无分枝的竹竿一样,自然而不做作。男女主人公在都市生活的忙碌中逐渐茫然,对感情产生了一些疑惑,于是,倔强的他们分手了,然而在这短若即若离的日子里,缘分和心底的感情仍然把两个人紧紧的栓在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细节后,两人重归于好。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每个揣着梦想在大都市里面奔波的人都像小月一样孤单?没有过多的朋友,倘若再失去了爱人,就会常常一个人,一个人吃饭逛街回家。是不是每个在打拼中的人都像黎明所演的那样,逐渐的失去了对感情的信任和激情?是不是每个从低做起的人都想他们那样整日过着平静和平淡的生活?我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忽然想起《蜗居》里面的小贝和海藻,面对如此现实的物欲横流,小贝坚持着他小小的梦想,而海藻却轻易的背叛了她的感情甚至生活。辛小月和海藻不同,她有能力有学问有工作,对男人和生活从不肯低头,如果说海藻的骨子里有种软弱,那么小月的骨子里绝对是硬的。因为,倘若黎明自始至终不和她提出重新开始,她会一直站在原地,保持现状。即使心里很痛苦也无所谓。
一个倔强的小女子。我想用这句话来评价小月再合适不过了。而黎明则诠释了一个心思缜密的形象。互补或相同,二人的缘分,没有人能说的清。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男女主角同时为一位孟老先生
工作一段时间,也就是这简短的接触,让观众了解了孟老先生内心中的一段满是遗憾的感情经历。正因如此,男女主人公才能更深刻的认识感情,重新看待彼此和这段感情。
爱情,最怕的就是遗憾。两个人,可以吵架,可以不开心,可以平静的分手,但是,永远不要给对方留下一种无法弥补的痛,这种痛会痛到心底,久而久之,长成抹不掉的疤,暗示着你的过去,扰乱着你的未来,很久。倘若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就好好的去爱吧,去珍惜,去用心,去幸福。不要遗憾。
5 ) 细节
在酒店没事可做,重看了一遍大城小爱。
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丧失了时间感。尤其是影像。它们被创造出来,躺在硬盘里,永远没有变化——直到硬盘坏掉,它们就以全新的姿态消失了。
但是,直到现在,相片还在变黄,胶片的底片还在被侵蚀。
所以当影片开头的黑场出现胶片的坏点时,当影片里的灯光色彩变得失真时,我看见时间走到了影片里的每一扇窗口。
在时间的冲刷中,他们的每一个对视都让我心动。
王菲凌冽的颧骨,黎明展不开的笑容。
我其实一直无法接受明星变老的事实,可能是因为我一直无法接受自己变老的事实,当我看见很久以前的电影,尤其是里面有我喜欢的明星,我都会怀着隐隐作痛的心态注视着她们的眼睛。
不管怎样,这一切都过去了。
豆瓣上关于这个片子的差评很多,不过共鸣这个事情,不是每个人都会相似的。
可能一个眼神就能看哭出来。犹豫的手指,等待烟火的尴尬。
没有完全相同的爱情故事,因为细节千差万别。
细节。
6 ) 如果那年我们一起看完。。。
这部电影怎么在豆瓣上才6分呢,04年王菲人气那么高,应该有一些苦情的女大学生爱上这电影吧。
我看这部电影时一点都不苦情,是个还算年轻的混蛋。我在影院里使出种种手段逼她说了几个字,不如分手吧。电影看到一半我们就出来了,她满脸泪水,扭头独自过了马路。我戳在那呆望,那灯火叫一阑珊。
后来,我一直记得这片子,印象中它的音乐还有画面把氛围渲染的非常好。有几次人多的时候我试图一起把它去看完,但都没能成功。今日发烧,躺在沙发里汗流浃背,我把它看完了。
这片子节奏很慢,而且前半段的氛围可以说是忧郁的都有点压抑,难怪我当年在电影院会如此急躁。试想,要是当时是个喜剧片,或者看完,我就没那么快分手了。
但我喜欢这种电影的调调:镜头里的人很少,根本不像一个“大城”,人多了就没办法拍纯情电影; 人物间的关系很简单,每个人都很美好。画面干净,色彩浓烈,时不时整点冷风落叶啥的,味道全出来了。
今天找片子时才知道是叶伟信作品,他不错的。黎明参与监制制片,这也很配,这部片子就和他给人的感觉一样,慢慢腾腾的。
如果你有时间,不急躁,这是一部可以让你享用的电影。
7 ) 看完后的感想
看完后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感觉。不太喜欢黎明演的那个角色,优柔寡断,而且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让人觉得奇怪。整个电影当中让我有感觉的就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孟老对原来爱人的眷恋,那才是真挚的爱情,不会随着时间磨灭;一个是黎明最后说的 对不起 ,那个比 我爱你 要震撼的多。
剧情嘛感觉一般,片尾还是很浪漫滴,黎明的角色过于儒雅,其实有些‘甜蜜蜜’里面马小军那种格调,甜蜜蜜里面我喜欢,此片里面不喜欢也不讨厌,而王菲的角色是那种高冷的气质,这与王菲本身的气质就很贴合,她的作品虽然不多不过都差不多是这样的气质,这也恰好是我喜欢的。
黎明还真不适合演这种爱情电影,挺木的,一张脸始终给人感觉就是黑口黑面,连笑起来都是一种牵强的快乐...
喝咖啡抿糖那段特别重口味,女的利用工作之便给男的放烟花,真的很跌份 音乐不错,里面还有一首黄色歌曲
不怎么样.哎.不过黎明真的很帅.一直很喜欢他和金城武,电影里最喜欢这二个男的.FAYE大家都喜欢她歌声,可是我怎么觉得她这么美呢.真的我觉得王菲超级漂亮的.
“这部影片开始不是叫《甜蜜蜜》,编剧岸西取的名字叫《大城小爱》,我很不喜欢这个名字,感觉像是一部文艺小说,不像电影。不过黎明很喜欢,很多年后他就重新找回王菲,拍了一部《大城小事》”——陈可辛
她对他说分手吧,那一瞬里黎明很忧伤,因为连分手她也比他说的快。
合拍片的问题就是语言的问题,语言的问题就是细节的问题,细节的问题就是导演的问题,导演的问题就是电影的问题。
等80年,不如一句不要走。
为电影节做功课才看的 结果在我如期被折磨得欲仙欲死的时候看到了偶像--阿庆!!一记豆惊醒! 怀念死他的窘脸和声音了~ 片尾那段上海夜景居然又把我给看湿了 我想家了
想家了。 有些熟悉的场景让人温暖,原来早就刻在了心里,入秋的街道,警察的制服,小笼包等等。 MOONRIVER很搭,这不是小资,不是矫情,是在那个城市里生活过的人们的那种情怀。
极普的片子,平淡无聊,没有烦恼没有矛盾,讲点没头没尾的日常生活,孟老先生死在生日宴前还是后也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分手,只知道感情都未尽,于是过段时间男主又后悔了黎明好呆,演得好呆几位人物身份太上流社会了,毫无代入感,也很工具人,只是背景板而已,孟老先生的朋友也没说清找到了吗,到底什么关系,有什么感情结尾画面很像迪士尼,然而剧情没有一个故事的基本要素,又不如散文的美感,像拿不到优+的有头有尾无过程记叙文果然这种平淡如水的文艺片就算出现青春伤痛我喜欢你你喜欢是我兄弟我不知道的关系,也不会有后续,背叛,捅破,矛盾,更不会有偶像狗血里复杂伦理关系,也没有美式干柴烈火的曾经恋爱和突然复合男明星真不如男纸片人,至少男纸片人不会塌房,不会塌脸,长得好看,不崩人设,有魅力,够温柔,只要作者有脑子
头脑简单的人编出来的故事。王菲为什么会接啊?
上海:能吧上海拍得这么美,就是该片最大贡献!尤其是04年嘉年华环游至上海,那个城市摩天轮让我印象深刻~王菲很清丽。黎明木讷得讨喜:)
故事情节有点空洞,虽然是摘取大城市里微不足道的一些小故事,但是应该更丰满。即便是王菲演也没法弥补,黎明这部好烂
星星是给电影里面的音乐的~中央六在放,我一边上网一边听,对电影情节没印象,但是歌曲配的真不错,很应景
温馨平淡挺好的,也没有辣眼睛的广告植入和LOGO特写,以前的电影就是有良心,黎明不是经常自诩老北京么,怎么写了这么地道的一个老上海故事。他的生活品味在这部片子里一览无遗
她梳着刘海的长发造型自然的出现,再合适她不过了。后来她说她所理解的“小事”是一段关系中的细节,而不是说爱情是小事。她笑着说爱情对她而言是大事。
场景组接支离破碎。由于看惯了粤语片,香港观众对这部本土上映的国语片大惊小怪
英文名很经典~~~那首opening实在是赞了~我的短信铃声哈哈~
为了王菲。给打2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