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的超市,外面还在洋洋洒洒地下着大雪,玲一个人脚步缓慢地走在超市里,眼神漫不经心的掠过架子上的酒。“我想摸别人”玲站在原地默默的注视着身边来买东西的人,风穿过黑洞一样的心脏,她出神却又感觉冷,冈部就正好出现在了这个时候。从他推开门的那一刻起铃便注意到了他,金黄色的头发、随意裹在身上的大外套和脚上蹬着的一双大大的渔夫般的黑色雨鞋。“带我走,我还活着”几乎是要脱口而出般的急切,她就这样牢牢的没有丝毫避讳的盯住这个走过来的男人。后来,一切发生的都是那么自然,她跟他走出超市,上车、问好、做爱。
人的身体是容器,灵魂是容器中的水。作为一个单身的自由作家,玲的生活就像一潭被困住的死水,离群索居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偶尔接到一通电话就能欣喜万分甚至可以不顾礼节的在厨房解手。这样的孤独是一种病症,正如乔伊斯卡洛儿在《奇境》里所说“生病是件丢脸的事,你想藏起来,躲开那些好奇的健康人的脸”,在一起旅行的路上,玲似乎是出于同样的原因,硬是编造了自己周末有聚会的谎言,却因为记错日期而被冈部拆穿。而生活也正好如此,当你为自己的失忆和落寞找了无数个出口,当你用假象为自己构筑了坚实的堡垒,生活还是会毫不留情的把你为自己做的防备硬生生的撕扯开,让伤口在太阳的暴晒下暴露无遗,当头痛和尴尬在一瞬间像是海浪扑打过来的时候我们无法逃脱也无处可逃。
某种程度上来说,《振荡器》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片,除去了公路片特有的流动性之外,电影更多了一种日式的忧郁。直到电影的中间部分,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有好转的迹象,玲对冈部说“我从昨天就没呕吐过”,这样的表白不得不让人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那句“自从认识了你,我的胃就不再痛了”。原以为是个圆满的结局,可是电影的后半段情绪却急转直下,身体上的渴望和内心的踌躇时刻在折磨着玲,欲吐不能的痛苦和企图被溺死的绝望,阴郁的气氛笼罩了影片。
玲拒绝了向自己示好的冈部,长时间的孤独让她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爱的能力,她甚至分不清自己对冈部到底是否是喜欢。“在我们看清楚之前,风景已经在我们身后了”电影最后,玲告别了冈部,又一次回到了片头出现的超市门口,同样的雪天同样的夜晚。玲回身进入超市,从架上取下要购买的商品的时候动作流畅脚步轻盈,一切似乎变得好了起来,可是从电影最后一个镜头——玲失落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得出,随着旅途的结束玲的孤独还在继续。
振荡器是用来产生重复电子讯号的电子元件。是能将直流电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交流电信号输出的电子电路或装置。 玲第一次看到这个神奇的装置是在冈部的卡车上,在雪夜中行驶的司机通过这样的设备来交流以便寻找最快捷的路线。玲对这个小小的设备一下子就来了兴致,她用变声器学着冈部的样子大喊“你好吗?”一瞬间,漆黑的夜空中好像有了一张无形的网络,在寂静的夜晚航行着的旅者在这张网中相遇,彼此温暖彼此通融。这样的镜头描写恰似村上《午夜的汽笛》中所述“四周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没有一点声音,连时钟的针刻着时间的声音都听不见--也许是时钟停了。而我突然感到自己被隔离在一处遥远的谁也不知道的地方。我体会到在这广大的世界上,没有谁爱我,没有谁跟我说话,没有谁会想到我。”而振荡器就如同午夜的汽笛,当它出现的时候“心脏不痛了,时钟的针开始移动,铁箱子慢慢浮上海面”。
当孤独的生活内容只剩下了喝酒和呕吐,女主角便开始了一段自救之旅,她义无反顾的跳上冈部的卡车随他远行。她打开车窗放肆的叫喊“有伴一起旅行,世界对你微笑”。那一刻,我确信她的心灵是愉悦的,但可惜的是这种愉悦也是短暂的,就像玲自己所想的那样“我脑子里的声音没有了,我想它们还会回来,但是现在它们消失了。”
日本的文艺作品很多都注重现代人心理问题的发掘和描写,如园子温在《纪子的餐桌》里关于集体自杀的描写、蜷川幸雄《青之炎》与岩井俊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描写和禁室培欲系列里关于性心理变态的描写。当《振荡器》里所有人都在高喊着“seek you”的时候,“孤独”便脱离了女主角个人,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 片中有一个段落是玲曾经采访过一个惯性呕吐的女人,因为自卑所以暴饮暴食,但又怕成为一个肥胖者所以选择把吃掉的东西吐出来。玲自身也是一个惯性呕吐者“我只是在折磨自己,但是这样更安心” 。导演通过一个类似于纪实电影的片段,来达到对现代人心理的展现和反思。
作为一个经历粉红年代的导演,广木隆一在电影拍摄上更加注意从女性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他的镜头总是低的,而这种低低的机位设置更体现出导演对女性的理解和关怀。从《东京垃圾女郎》开始广木隆一便开始立志制作低成本的小众电影。在他的镜头下,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的群体,在对生活和感情迷茫和不解的同时,又充满了一种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振荡器》是广木隆一电影生涯中一个极为重要巅峰,是所有想了解他的人不可错过的一部影片,因为从这部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真正成熟导演的努力与追求。
(转载请注明 谢谢)
以为振荡器是自慰棒,差点因为电影名错过这么棒的电影。青灰色的雪天,与陌生人踏上一段短途之旅,着沿途的风景清冷浪漫 大片白茫茫雪地和红色屋顶把彼此映衬的格外鲜亮,是静谧的鲜亮……31岁,单身,在便利店遇到这么可爱的男生,怎么能不渴望他的身体?在大货车上做爱,胡乱吹着古惑仔式过往,拉皮条 找毒品 被固执的女人疯狂追求,后来想起来要成个家有个孩子……对着对讲机吹个口哨就表示对话结束了。这旅途是浪漫,可是这么轻易上了陌生人的车 口交 做爱,怎么这么贱呢?懊悔 捶打自己 惩罚自己 想吐吐不出来……终于呕吐 把不好的脏东西清理出了身体好像一切都清新起来……他看起来真像个混混,可是他温暖纯真又细致,问我洗澡水温会不会太冷,在浴缸里赤裸着躺在他怀里真有安全感呀……我们在便利店遇见,又在便利店分别,再用一个口哨结束遇见……我好像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此刻——
灵魂已不重要,人生开始软着陆。你是我的暂时归宿,只想跟你上路,一切任你摆布。
独自清醒的时候又忍不住痛哭,痛楚,无助,你又走过来说:你的灵魂被我无码中出!
或许没有什么该或不该,无关爱与不爱,痛过的人自然会明白。
越想突出重围,越是身陷包围,泪水日渐憔悴,人情世故一堆,活得如此卑微!
为何泪水还未涌出就已崩溃,为何酒水还未满杯就已喝醉?信念像一池清水,邪念像
一滩淫水,幽情像一滴香水,时光像一江春水!因为刚好想要有个人的时候有你来陪。
尽管我们都知道这一天过得有多水!既然还未枯萎,何惧趟回浑水?干嘛不来酒一杯?
看着身边的玫瑰,神色有点疲惫,感情如此凄悲,决定过于干脆,难道是——
人生对你太绝对?
不对!让我们告别白昼的灰,夜色将我们轻轻包围。我觉得今夜你要出轨,出轨就出
轨,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个世界正如你想要的那么黑,而且越抹越黑!或是放纵的美。
只怪夜太黑,没有力量往后退,只好勉强依偎,只要一个吻,像钻石般久美,一颗心,
永远打不碎!
夜太黑,爱黑不黑;夜太黑,爱谁是谁。
耶!耶太黑,甘愿被你黑,给我一条道,我就走到黑。
当结果是那么赤裸裸,其实不用再说什么。
-----------------------------------------
这是一个三十岁女人孤寂心灵的真实写照。
整个故事可以看成女主角心灵世界的一次自我斗争和调节。
女主角的踌躇和神经质,如同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化成了两股不同的人格撕扭在一起。
为表现这种心灵的暗战,影片多次采用默片的形式加以诠释和注解。
(漆黑的屏幕打出女主角的内心独白)
广木隆一的电影总是让人想入非非,《振荡器》自然是暧昧始终。
其实影片“振荡器”的片名最为惊艳,它让观众不由自主地产生对“自慰器”的联想,
而影片甚至还给了几处点到为止的暗示。
影片结尾,女主角对大卡车相视一笑开始了新生,刚好呼应片头她登上卡车的伊始。
在此很让观众怀疑她是否曾在现实中上了那辆大卡车。
也就是说,影片故意自我否定了“一夜情”的真实性。
这场似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短暂爱情旅程,颠簸和振动作为贯穿始终的见证。
本萌生于女主角胸口的手机铃声震动,继而才模拟成卡车发动机引擎的振动,才促成她与男主角不计前嫌的纯真爱恋。
她对爱情的无穷臆想,其实都是“振动”赐予的。
关于一个青年女性在生活遭遇瓶颈时刻作出的自省,或者说心路历程。(身体力行?)
-----------------------------------------
《振荡器》广木隆一
(最远离情色,最乐观唯美,最被认可的“健康”电影)
2003年 第77届《电影旬报》评出的日本年度十大佳片!
女主角寺岛忍凭此片获得第16届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
尖叫。
http://www.mtime.com/my/noname/blog/1570515/振荡器这个名字很难不让人将此片与情色联系到一起,事实上电影中做爱的镜头不少,而且很坦白,但电影说的不是情色。振荡器,更像是电影开场不久那个小小的超现实镜头中透过衣服的手机,在女主角的胸前左侧震响,试图去唤醒她闭锁的心灵。因为心是需要颤动的。电影中男女主角交汇的大部分空间,都在行驶的、或是停下来却要靠发动机取暖的卡车里。身和心一同振荡,由此定下了影片的格局。
女主角是一个看上去有点让人生厌的大龄女,主观,封闭,憔悴,受着酗酒、幻听和呕吐强迫症等更深一层的精神困扰。在很容易陷入文艺片腔调的一刻,电影以写实的笔触引入了男女主角的一夜情。这场在狭小的封闭空间(卡车)里的做爱,不给人以官能的快感,也没有引向写意,而是平实得有些寡淡。如果说男女主角在超市中的相遇,手机的震响开启了女主角的心,那么这场失味的一夜情则唤醒了她的身体。
由此,男女主角踏上了开启身心的震颤之旅,他们的身体随着卡车从东京出发,奔往南方的港口,然后原路返回。而他们的心,则像卡车外的天气,从冰冷渐入温暖,折返时,虽然冰冷依旧,却不再那么强烈。
“在路上找寻同伴,生活需要怜悯。”
(我感觉这句译的似乎不够精确,但很传神。)
这是影片中女主角在内心和言语上的双重表达(以文字和独白的形式两次出现)。于是在公路片的愉快表象下,我们感受到不愉快的身心释放,影片没有引向爱情、伤感和彼此的感动(这一点真是让人惊喜),而是还原了心灵的真实状态,踌躇不决,原地踏步,似是而非,无可奈何。然而就在这看似无望的震荡中,却有着潜移默化的悸动。
当起点成为终点,看似又回到了原点,却已经画了一个很大的圆。女主角走下车,看着男主角怅然离去,似乎她脸上的憔悴又显现了,电影在此清楚地表明,如果一次旅行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话,那它只能是电影,而且是浪漫电影,那不是现实。只有相信了不变的宿命,那么变才会真切——振荡让心松软起来,轮回让人坦荡。正如女主角所说:
“我脑子里的声音消失了,
我猜它们还会回来,
但现在,它们不见了。”
这么一个容易陷入小资或另类情调的电影,却呈现出现实中世俗男女的心灵质感,经过粉红电影洗礼的广木隆一的执导功力让人赞佩,尤其是影片中默片式字幕的运用。在女主角陷入幽思时,配合剧情男女的行为,银幕上会出现类似默片的字幕,那是女主角内心的喘息和呼唤。其妙谛在于,它没有付诸剧情对白或是画外音,因为它的无声与静止,构成对真切的女主角内心世界隐秘的表达,从而显示出艺术的独特感染力。
广木隆一以粉红电影起家,并受到业界和影迷的认可,他对于女性心理的认知或可从此略见。近些年他转而投入剧情片的拍摄,取得了超乎先前的成绩。我觉得关键正在于他刻画女性时所采取的平等视角,以及对于女性内心的深刻理解。《振荡器》虽然改编自小说,但广木隆一却以平等代入作为发端,完全融入到女主角的内心世界。在另一部让人惊艳的电影《东京垃圾女》中,偏执于暗恋对象的垃圾的女主角,也带着心灵感伤踏上找寻自己的旅程,而结局也同样在兜兜转转之后回到原点,这似乎成了广木隆一留给观众的心灵寓言。
寺岛忍出身演艺世家,不漂亮但很真实、纯粹,没有所谓文艺女青年的矫揉造作。很难想像第一次看到她是在《千里走单骑》中,高仓健的儿媳妇,一身和服与肃穆的神情将日本女性的优雅表现的很完美。而在《振荡器》中,她只需呆立一旁,呈现出的失魂状态便让人信服。至于大森男朋,尽管多次在其他电影中看到他的身影,却只有这次让我真切地记住了他。同样封闭的灵魂,透过他苍白、麻木的外表,显现出柔软和细致,大森男朋的表现值得激赏。
广木隆一的影片始终不会兼容复杂的剧情。靠演员的美貌,精致的画面以及稀奇古怪的道具吃饭的导演,就算是舍弃了自己的老本行,也还是多少残留着自己曾经的影子的。当然,这部影片已不再有美貌的演员,刻意化妆出沧桑感的大森南朋和成名时已过而立的寺岛忍任谁也算不上年轻美形。但这部作品毕竟还没有像广木之后的那部《机关车先生》般舍弃了对边缘群体的关注,这部作品的两位主角事实上都是边缘的个体。一位利用职业便利运输毒品枪支的长途车司机,一位渴望情爱而离家出走的中年女作家。两个人在旅途上的为时甚短的一段邂逅便成为了作品完全的主题。中途广木还是忍不住用一段光怪陆离的性幻想来对曾经自己从事的行业致敬。而最后冷静的分离也不过是2003年所有日本影片的一个主基调而已。梦想不再,大家只能回归现实。
导演广木隆一作品《Vibrator》,由《漂泊的女人》寺岛忍、《漂灵2:15》牧濑里穗、《杀手阿1》 大森南朋领衔主演。此片于2003年日本上映後,因其前卫的电影手法及不寒而慓的故事,纷纷引来广泛讨 论,而片中女主角寺岛忍更凭此片获得第16届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荣誉。
情色公路我都喜欢 可是就是他妈看不下去这部片儿 看到女主装腔作势的神经质和那张脸就难受
男子汉都爱开货柜车!~
浪漫浪漫浪漫浪漫浪漫炸了!和东京垃圾女郎一起是最好的广木隆一?为什么日本总是能生产出真正属于大都市零余者的爱情片呢(散发着漂泊但不拮据的另类潇洒),自由、下沉且拥有适度的文艺性。纯正的“私小说式旁白”信手拈来、充满细节。其次注意到那时候就使用了大量静帧和黑屏心情字幕。特别简单的公路片,从县道的便利店开始,又回到了县道的便利店,一个口哨用来邀请,一个口哨用来告别。“我享用了他,他享用了我,只不过如此。但是,但是,我好像变成了更好的我。”
美丽的公路景色,不伦不类的女子
first sight 你會不會跟他走
Shake me to make sure the trip happened.
好看的。
我始終堅持女作家是弱勢中的弱勢......不過這部自戀過了,小家氣,為賦新詞強說愁
故事本身很有感觉,但剧情推动慢,基本无高潮导致整体格局太狭窄。女主的敏感独白永远是男性不可知的体验,只是不喜欢这种作茧自负的性格,阴戾的招人厌 ★★★☆
out Of touch, so want to touch someoneconsumerism supermarketinterior monologue 插入字卡puke no self confidence 现代病
摄影很漂亮,音乐很好听,寺岛忍很有风情,全英文字幕观看,看得很晕乎。
放在今天看,大概是那种会被很多人嘲笑矫情、文艺的片子吧。但我的确曾经认识过几个类似电影里的人。想必他们不一定看过这部片子,但如果哪一天他们看到了,大概会很感动有人这么细腻又深情地拍了”他们“吧?这就是电影最重要的意义之一了。
我说,如果有个男人用心听懂这里的每一句台词,我就嫁给他。
气质上和Vincent Gallo的片子很像,一样的敏感脆弱。希望所有痛苦的人都能找到那一辆卡车。然后变好一点点。
地道的公路电影
女文青的环形之旅。
寺岛忍阿姨总是这么生猛!
狭小的货车里装着满满的梦想,你可以诉说,你可以旅途,可以是心灵慰藉,也可以是生理释放。多希望生活中也有那么个地方,你会情不自禁地踏上去。
从夜晚的便利商店离开,几个昼夜以后又回到这里的夜晚,睡眠依赖酒精,清醒依赖呕吐,跟随一辆货车,紧贴一个陌生人,始入一条环形公路。究竟是先有梦境才有后来见到的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和那段旅程制造了梦境,都是幻觉。也借我一间不熄火的燥热车厢,一杯酒,和一个温热滚烫的身体,让我昏厥和发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