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艺术史

第03集

主演:詹姆斯·福克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剧照

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1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2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3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4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5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6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13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14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15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16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17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18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19三色艺术史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选题新颖,论证力度稍弱

本片的切入点很有意思——分别从三种颜色(金色、蓝色和白色)着手,论述艺术史的发展。然而,对部分艺术家事迹的介绍过于详细,并且因与主题偏离,所以显得有些累赘,导致本片叙述的节奏缓慢而拖沓。

金色:古埃及人认为金色有起死回生之效,而基督教徒则用黄金装饰圣像。切利尼是后世杰出金匠,其制作的黄金盐盒是其存世的佳作。强力王奥古斯都用黄金象征自己的权势,他最喜爱的金匠是丁灵尔;他还到处寻找炼金师,试图制造更多的黄金。19C,埃尔金顿发明了镀金法,将金色带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使其显得廉价。克林姆特则试图用用其作品将黄金工艺拉回主流,宣扬黄金所象征的昂贵价值。

蓝色:在阿拉伯人将青金石传入欧洲前,西方艺术作品中蓝色是罕见的,更不用说色彩浓郁的蓝色了。即便是青金石传入欧洲以后,尽管乔托已经开始使用蓝色作壁画,教堂仍试图控制着蓝色颜料的使用,只有画中的圣母才能身披蓝色的衣服。这一切直至提香才得以改变。在高更、梵高和蒙克的部分作品中,蓝色均占着主要地位,但是毕加索在其蓝色时期中,运用蓝色更为频繁,这引发了心理学家荣格的关注。克莱因是蓝色的忠实拥趸,他调制出一种纯正的蓝色,并将之命名为克莱因蓝。第一次登月的美国宇航员在太空拍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呈现出蓝色。

白色:

在温克尔曼的影响下,后世一直认为古希腊雕像和建筑的原色是白色的,以至于通体白色的新古典建筑兴盛一时。陶艺家韦奇伍德也是温克尔曼的信徒,他经过多次试验创造出了白色瓷釉。十八世纪末期,白色征服了欧洲成为礼拜与品位的象征。

美国画家惠斯勒为了与拉斐尔前派划清界限,创作了一系列白衣女人的画像。除了标题外,他没有对画作进行任何解释,实际上这是一种绘画的精英主义——画作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纯粹是将不同白色组合在一起而已。白色成为了惠斯勒的代表作,他甚至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从展览的墙壁、画框到侍者服饰均为白色,而画作也仅为黑白两色组成,成为了现代艺术的转折点。

自惠斯勒以后,白色成为了艺术精英们冷漠排外的颜色,杜尚的《泉》就是其中的代表。从画家转行为建筑师的吉纳瑞特试图用建筑净化世界,他使用的利器就是一种被誉为“道德白”的乳胶漆。墨索里尼的白色方尖碑、白色雕像群、遍布白色大理石建筑的新城以及新城中的意大利文明宫,象征着白色在现代成了分化、驱逐甚至控制人们的工具。

从纪录片来看,三种色彩中最具有转折性的恐怕是白色了——从象征着古典主义的高贵品味转变为冷漠排外的精英主义的代名词,甚至于成为分化、驱逐与控制人们的工具。非常喜欢第三集尾声处的总结词:“白色是这个非纯净世界最纯净的倒影”,完美地概括出白色这个纯粹的颜色被人们赋予所种种想象与随之而来的应用。相比之下,金色自古以来都被象征为华贵,无论是意欲展现世俗的还是宗教的权势,物质价值实际上一直与黄金挂钩,也正因如此,黄金才会被认为有某种魔力吧。蓝色最初因为其颜料提取之困难而身价大涨,一度比金色更为昂贵;而在现代艺术家的手中,蓝色被用于表示忧郁;克莱因蓝以及地球在宇宙中呈现出蓝色,使得蓝色再次成为大众的宠儿。

PS:主持人很养眼~

8月3日——8月15日观看,2022年8月21日撰写影评。

 2 ) 【图解】三色艺术史——金

是在网易公开课上看的,目前只看了第一集:金。说的还挺有意思。

欢迎探讨,互相学习。——丁丁 想进一步交流可以私信,或者关注我的微博:@_丁丁是个小画家_,或者是微信公众号:DD-artist,或者网易公开课:丁丁是个小画家 2017.11.26

 3 ) 三色艺术史

阿拉伯商人从古老东方将青金石带到欧洲,此前欧洲艺术所欠缺的颜料被填补。研磨、净化、封装、腐蚀,艺术是人使劲浑身解数才能展现出的美丽。终于它成为圣经画作中的装饰线条,成为乔托拱顶壁画中关乎天堂的神圣底色,上帝的旨意隐藏在神秘的蓝色颜料中,圣母是唯一被允许穿戴蓝色的形象,蓝色成为教会的垄断。提香的《酒神与阿利阿德尼》却完全异于主流的规训和教会的监管,蓝色占据画幅的大半,远处的天空和群山、近处仕女的披风和裙摆,蓝色冲破等级的束缚和宗教的枷锁走向大众。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给蓝色重新赋予情感,诺瓦利斯小说中关乎蓝色花朵的描述在欧洲人心中激荡起浪漫幻想,蓝色成为内心深处最隐蔽的描摹,成为高更的梦境,成为梵高的星月,成为蒙克深切又克制的爱。毕加索将蓝色所承载情感推到极致,挚友的离去带给他最沉重的打击,混乱、失控、自我摧残,蓝色葬礼画面一次次出现在毕加索的画作中,地狱般的悲惨氛围,绝望压抑的忧郁气息,当他挣扎着走出蓝色时期,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中却少有这样的色彩。法国尼斯的蔚蓝天空在伊夫·克莱因心中种下关于自由与摆脱的种子,在埃杜阿德的画室,他心中无限、深沉、丰富的蓝色终于成为现实,克莱因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蓝色革命,以克莱因蓝为主题的行为艺术、视觉装置兴盛一时,但却是最简单纯粹的单色画作让人驻足,精细的布料选择、敏捷的上色手法,大海成为几平方之内的浓缩。在纯粹的色彩面前无需去探求复杂意义,只是驻足、只是享受,“开窗拥抱自由”是克莱因的创作源动力,艺术家最终坠入大地,双眼却仍然望向天空。颇具讽刺却耐人寻味的是,人类历经几个世纪去追寻天空之外的蓝,却在冲出地平线之后才发现那其实就是地球自身的色彩,人类与蓝色的周旋是牧羊人奇幻之旅的另一重叙述。

金色与太阳的光线成为同构,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历经千年终于重见天日,石英、黑曜、玛瑙、长石镶嵌在黄金之上,无意作为财富的表征,永恒不灭的光芒和永不褪色的表面给予法老关乎来世与不朽的想象。西方,黄金一度因背离艰苦朴素的信仰被摒弃,而后却作为与上帝一同闪耀的存在成为拜占庭的底色,烛光和黄金相映衬,查士丁尼将跳动闪耀的光线封印在黄金教堂中。黄金作为天堂降落的神迹,被文艺复兴附上世俗与虚荣的意味。维琪奥桥拥有全意大利甚至全欧洲最好的黄金工匠,贝文努托·切里尼的作品被抬到至高至上的位置,历时三年打磨雕刻的调味品容器有如神迹。奥古斯都金制的太阳神面具是跻身神明与圣君的渴望,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镀金表面背后只剩下破铜烂铁,终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电镀发明将奥古斯都一生痴迷的炼金术变为现实,“黄金”被批量生产贩卖到世界各地愚弄着沉迷于它虚幻表象的人们,千年前工匠们耗时数年打造的精品被大规模复制,金变得廉价。克林姆特仍在用八种金箔重现古埃及的太阳神、复刻切里尼的精细工艺,试图重振黄金的崇高和神秘。但如今,黄金不过是现代社会用以交换的等价物,黄金最后终于也失去了它的光芒。

约翰·乔希姆·温克尔曼将洁白的古希腊雕塑古迹介绍给世人,乔塞亚·韦奇伍德是最忠实的跟随,历经410次试验终于制成的完美白色瓷釉征服欧洲成为品味的象征,但詹姆斯·麦尼尔·惠斯勒却用白色狠狠地愚弄着整个维多利亚,他确实是奇才,能将不同光泽的白混合成令人迷惑的画作,首次策展也开创了史无前例的空白空间,成为艺术精英冷漠排外的表情。二十世纪的白色摇身变成冷酷和控制的代名,勒·柯布西耶的白色是迈向新世界的信号,雷宝灵乳胶漆是世界的净化器,是对资本主义奢靡的否定,萨伏依别墅的设计理念在不同的城市复制,用白色净化世界的理念成为二十年代政权操纵控制的手段,建筑的重造势重现罗马的方式之一,卡拉拉大理石场的采石活动从2300年前延续至今,诱惑着成千的艺术家与雕塑家,以及野心勃勃的政治家,白色方尖碑直耸云霄将个人崇拜刻进历史的白色史册中,大理石体育场以60座来自不同城市的雕塑组合成为底座,白色成为惨烈暴政下咄咄逼人的恐怖意象,秩序和统一的要求不再容许色彩存在,文明宫里文明不再,白色成为黑暗的另一面。

 4 ) Imagination about ART | 《三色艺术史》的亮点

每次看完一期艺术史纪录片,总为发现新的宝物瞠目结舌、欣喜若狂。徜徉在遐想与思考中,以为看到了艺术的极限,其实只是看到了自己的极限。The power of ART.

回顾《三色艺术史》中让我颇有感触的作品,记录光芒闪现的一刻。

60多年前,法国艺术家Yves Klein将这种蓝色定义为“国际克莱因蓝”。之后,时尚界掀起一场克莱因蓝风暴,无数时装饰品甚至汽车,纷纷穿上克莱因蓝的潮流外衣。艺术家伊夫 ·克莱因因此声名大噪。

特殊材质的克莱因蓝单色画

克莱因蓝像一个新世纪的女性,10厘米细高跟,清冽的香水,线条极简的直筒裙,翘腿坐在白色沙发上,握着杂志的手夹着吸到一半的香烟。就那么抬头看你一眼,brighter,purer and stronger。

片中还提到了人类首次登月拍摄的地球画面,很难说这和艺术有什么关系,但放在摄影史上,这也是历史性的一步。“从难看的月球望去,地球像一颗蓝色的钻石。”这颗美丽的蓝宝石,就是我们温柔的睡床。

第一张从月球上拍摄地球的照片

白色起初常用于西方雕塑中。 希腊古典后期雕塑家莱奥卡雷斯创作的《阿波罗》代表了艺术家对希腊完美人格的向往。

《阿波罗》复制品,现藏于罗马梵蒂冈博物馆

沐浴在晨光中的阿波罗,美丽的阿波罗,请不要吝啬你优雅的风姿,将你的矜持、理性、朴素、自然一并赋予我。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白色别墅,本意是想人们居住于此,净化内心。不过很难想象住进一座完全白色的别墅中是什么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净化是种朝圣,柯布西耶对白色的朝圣。

柯布西耶的白色别墅

一种被剥夺安全感,需要赤裸相对的白色。柯布西耶的白色可能就是我思想的边界。

当我们以为白色是世界上最纯净的颜色,无暇无疵,简直是完美的定义。但历史上有人赋予了它最大的讽刺。

法西斯党首墨索里尼企图用白色翻新罗马,所有的建筑都用白色,个性是他的天敌。墨索里尼的世界里,白色是极权的象征,成为最黑暗的思想暴政。

墨索里尼的文化宫

在发现金子之初,人们只为金色美丽的光泽吸引。它温柔跃动的光芒似乎是太阳的化身,配得上一切的信仰。教徒用它做宗教画,以示虔诚;帝王用它做面具宝座,以示权利;王侯将相以它装饰,以示财力……

教堂顶的金色穹顶

你能想象贴满金子的穹顶在阳光下闪动着跳动的光吗,仿佛上帝在与你交流。

弗朗西斯的盛盐器

耗时3年制作的盛盐器,左边是土地之神,右边是手握三叉戟的海洋之神。没错,帝王只是用它来盛盐。但是其精美程度也让弗朗西斯不敢触碰。

耗时7年制作的宫廷内景

132个异国风格的宫廷人员,怎么奢华怎么来……

真的有太多太多超乎想象的穷奢极欲。

 5 ) 以色彩串联历史

金色的拍摄有很多古埃及的画面,很有质感,最后引申到克林姆特对金色的认知——在一个黄金变得廉价的时代,用最繁复的手法,将金子嵌入表达爱的画面中,把人间最宝贵的物质与最珍贵的精神相连,有被打动的感觉,而到今天黄金被藏在银行的地库中不见天日,人们不再那么爱它像太阳一样耀眼的光泽,而只是关心它背后代表的数字而已,看到结尾处,有些悲哀

蓝色这集更多的在描写艺术家,毕加索的那段对一批蓝色画作的呈现,伴随配乐,有种触目惊心的抑郁感。我也非常喜欢克莱因,一个极致疯狂的探索者,对蓝色极致的追求,以及站在屋顶从窗外“奔向自由”的画面,让人印象非常深刻。面对充满琐碎的窒息的世界,一个追求自由、有精神洁癖的人,又如何能忍受呢?又怎么可能不想跳窗而去呢?

白色那集我不太喜欢,片子中从罗马雕像到最后的法西斯极权的演变,有些单薄和悲凉。我想白色可以有更多美好的角度去展现

主持人非常帅、英式口音好听,一大亮点~

——————————————

一些关键的历史脉络事件:

金色

古埃及,用在法老面具上,象征太阳神与不朽的生命;

基督教,金箔被嵌入宗教画;封建王朝,象征权利,金匠精心雕刻献与帝王;

镀金工艺发明后,变得平民化;

克林姆特的《吻》,将最珍贵的黄金献给最珍贵的爱;

到今天,黄金只是金钱数字而已,意味逐渐消逝

蓝色

珍贵的青金石,乔托用于教堂壁画;

教堂发布蓝色禁令;威尼斯解放蓝色,提香的运用;

毕加索在好友自杀后的蓝色画作,荣格指出其象征地狱、精神分裂;

克莱因发明极致自由蓝,开展了“蓝色革命”——开窗拥抱自由;

蓝色神秘而遥不可及,但人类首次拍摄地球,发现一直向往的星辰大海就在身边

白色

大英博物馆的石雕因为杜韦恩的不正当清洗脱色为白;

韦奇伍德经数百次实验发明了润泽的白色陶瓷;

受《白色女人》影像,白色逐渐精英主义;

惠斯勒改变维多利亚的繁复,开创了艺术空间空白之美,伴随冷漠意味,成为精英主义象征;

柯布西耶的乳胶漆逐步改变欧洲建筑面貌为统一“道德白”,剥除多余之物;

墨索里尼的方尖碑,白色成为统一极权的代表

 6 ) 三色艺术史

这讲述了三种颜色,蓝、白、金,在艺术家的手里它们影响了我们的情绪,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金色散发的光辉使其成为最令人陶醉的颜色、白色曾是古代大理石的贞洁之色、而蓝色一直是所有颜色中最最迷人的。 这里讲述的三种颜色分有介绍,而我最为之动容的是金色。

而由一位叙述故事者带着我们去探索这三种颜色的美丽。

古人并不知道黄金的珍贵,只是发现与黄金最像的东西——太阳,随之而来的便是黄金的珍贵。有一个微型马车模型,而它的寓意是一匹骏马拉着太阳由东向西穿越天空,这是一种对太阳与黄金的崇敬。黄金与太阳之间认为关联是很大的,所以认为黄金象征着永恒不灭

而古埃及能随地找到黄金,古埃及人非常会炼金,于是迅速成为了第一大黄金生产地区。

而我,喜欢的黄金这一篇,而是因为它从古时讲到现在,看着它的发展史与它的演变,其中的趣味性了解着艺术颜色的历史也很喜欢讲故事的方式,也同样被黄金艺术品所震撼。

从古埃及认为黄金是太阳是死后的生命、基督徒认为黄金是上帝的光芒、文艺复兴时期的君主认为黄金是权利与地位、再到英格兰银行的下面,黄金象征的最神圣的东西——钱,随着黄金的流传,有些东西已经在失去,从远古至今,讲的极是,它已经失去了属于它的辉煌!

 短评

提香的蓝。

4分钟前
  • 足下生风
  • 力荐

以为主要讲色彩 但更像是历史片、旅游宣传片

7分钟前
  • 寺。⛓️🔒
  • 推荐

喜歡藍色那集的結束部分。從古至今人類都在深邃遼遠的藍色中嚮往天空和遠方,當美國宇航員第一次踏上太空的時候,回頭一望,卻發現黑暗的太空中自己的母星才是那最美的所在----我們藍色的家園。

11分钟前
  • 女尸
  • 推荐

金>蓝>白,有力有诗意。

13分钟前
  • Sico
  • 力荐

blue, white

15分钟前
  • Vanessa
  • 力荐

James Fox迷死人了!!明年bbc又准备给他出一个系列。他跟penguin签了合同写色彩艺术史,到时候去买男神的书!么么么么哒

18分钟前
  • Narrenturm
  • 力荐

希望再讲讲别的颜色,背后的故事很有意思。比较喜欢前两集,特别是第二集“蓝”。

19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力荐

天呐这位解说简直可爱到令人倾倒!Dr. James Fox成功超越Dr. Watson, Dr. Strange, Dr. Who, 以及 Dr. Lin等等,成为宇宙最帅Dr.

24分钟前
  • phoebe
  • 力荐

出色的创意,扎实的知识,美仑的摄影,必须看高清!

26分钟前
  • 糖醋小熊
  • 力荐

起初以为是讲三原色什么的,就当小学美学知识来科普的,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人家艺术博士给讲的是金色、蓝色和白色这三个在艺术史上影响深远的三种颜色,有陌生的知识点也结合历史人文,总体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29分钟前
  • 青痕
  • 力荐

新一代bbc力推的艺术史大众偶像剧,文笔构思本身还是足够精巧,博士对着艺术作品都不敢大声说话的那种口气挺不错有卖到萌。但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在任何行业都是颜控的表演时代……

30分钟前
  • 小嘎豆
  • 推荐

金蓝白里最喜欢蓝色这一集: 阿拉伯水手带来的夺目Lapis Lazuli. 从圣母的特权、Titian大胆的蓝天、Picasso悲伤的蓝色三年、Yves Klein跳入虚无的病态、到阿波罗8号宇航员拍到的震惊世人的蓝色星球—好爱地球!! (白色看睡着了...

31分钟前
  • 午睡猪
  • 推荐

宗教史、文明史、符号史,更是人类史。

32分钟前
  • 伯简
  • 力荐

James Fox也是BBC纪录片艺术系列的一面大旗了。他这从北非沙漠到蔚蓝海岸,从NASA到阿尔卑斯雪山,皆是黑西装窄领带白衬衫的打扮实在也是相当的个人风格。出乎意料得三色选择,相当好的艺术历史课,喜欢这个切题。最爱依旧是蓝色,our little blue dot in the universe,出门看克莱因作品去

36分钟前
  • Karo
  • 力荐

more than colors, more than art history

41分钟前
  • Francis
  • 力荐

蓝:青金石,乔托,提香,毕加索,克莱因,地球//金:太阳,埃及,图坦卡蒙,基督教,上帝的光芒,切里尼,奥古斯,克林姆特,the kiss//白:埃尔金石雕,温克尔曼,阿波罗,韦奇伍德,惠斯勒,白衣女人,精英主义,杜尚,柯布西耶,白色建筑,墨索里尼,白色尖塔,种族主义。

42分钟前
  • 可叵
  • 力荐

这个角度挺好,要是能多几种颜色就更好了

44分钟前
  • 上将文丑丑
  • 力荐

白好好,蓝更好。(偷偷磕了一口卡洛斯和毕加索,最后阿波罗计划俺又不争气地嗷嗷大哭)55

47分钟前
  • 力荐

旁白写得相当有力。

48分钟前
  • 白十三菜
  • 力荐

文案很牛逼啊

52分钟前
  • 42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