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法描绘没见过的东西。
老电影《蛇》,1973年的法国间谍片。八十年代初引进来,当时西方是如此陌生。我们让片中那个巴黎机场免税店里美丽的女店员说:“我是机场小卖部的……”
图六,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测谎仪
图九,故明君贤将,所以动以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孙子兵法》公元前五世纪
本片的摄影手法后来被屡屡模仿。比如兰利总部的放映室里用仰角镜头上演的苏联纪录片,后来成为冷战影片中塑造东西对立氛围的典范,就连2011年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都有类似段落(就是康妮揭穿波利亚科夫的时候)。而那场惊心动魄的水下暗杀戏后来更成为不少动作片中的桥段。慕尼黑大教堂的葬礼上,导演用俯角镜头拍摄受害者的棺材、葬礼的主持人以及影片的两位主人公(英法两国的情报高官),体现了复杂政治背景下个体的无能和悲哀。2012 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逃离德黑兰》也采用了类似手法,只不过把慕尼黑大教堂换成了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
不知道配音的译制片具体是哪年引进国内的,但大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是可以想象到,影片中现在看已经听说过的那些高科技设备和间谍手段,还有腐朽资本主义的生活,肯定让当时的观众惊得合不拢嘴。
另,看到这部影片,还要感谢豆瓣网友。前几天我回复一名网友讨论配音版时,顺便说在网上找不到高清版只有一个1小时55分版,结果热心网友回答有一个相对较好版本,并且发给了我。要特别感谢这名网友,他发的版本是2小时的完整版。
关于这部影片及评论可参见//m.sohu.com/a/162446978_661185/?pvid=000115_3w_a&strategyid=00014《谁还记得《蛇》这部电影_手机搜狐网》
本片聚集大量当时的一线明星,包括后来凭借《金色池塘》拿下奥斯卡影帝的亨利方达。影片根据1970年出版的小说《第十三个自杀者》改编,糅合了冷战时代的很多经典事件和著名人物。其中的中情局局长艾伦戴维斯的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在任时间最长局长艾伦杜勒斯。而英国籍苏联鼹鼠菲利普贝尔的原型就是剑桥五杰之首金菲尔比。片中克格勃派出的弗拉索夫上校,是基于多个真实的“叛逃者”塑造出来的。影片还交代了法国退出北约、U2飞机被击落等重大事件。最后柏林铁桥上的交换,演绎的其实是1957年美国飞行员鲍里斯换苏联间谍阿贝尔的过程。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还可观看2015年奥斯卡获奖影片《间谍之桥》,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很精彩。
全片中最感人、最能体现深刻主题的,还是结尾格林尼克桥上的交换。导演维纳依曾和中情局长的扮演者亨利方达商量过,该怎样表现这位局长最后的心情。最后二人一致决定采取平淡质朴的手法。所以我们看到,这位大国情报机构的掌门人一边抽着香烟,一边静静地同那个克格勃道别。他的脸上没有对敌人的怨恨,也没有因丢了工作而起的失魂落魄。当他同那位U2飞行员握手时,也并无做作的仪式感,只有对归国英雄发自心底的尊敬。这时一段调子很高的音乐响起,激昂中带着苍凉哀婉。这首莫里康尼的杰作,将冷战背景下间谍们的悲剧命运渲染到极致,进一步升华了影片主题。随后大桥两侧的铁门关上,背景逐渐变暗,一场轰动世界的谍海大案就这样落下帷幕,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画质太差,人物分不清。。现在看来,过于简单了。。尤其是西德的被杀的高层,既然暗杀如此容易,为何非要设局呢?直接暗杀就不就行了吗?再说,没有这么一出,人家英国的那个高级卧底,岂不是依然安全。。这一闹,反而暴露了。。
根据谍战小说改编,1973年的经典间谍片,国内曾被定位内参片(因有对GCZY描述)。没有火爆场面,全靠剧情和演员表演,展现美苏两国冷战时的尔虞我诈!不少大牌加盟,法国美女玛丽杜布瓦戏份不多,不觉又想起《虎口脱险》!片尾音乐委婉动听,又有些凄凉,正是对冷战时期的最佳写照!上译厂经典国配,李梓,童自荣,以及毕克等,可谓即经典又精彩!期待蓝光修复版提高画质!可惜豆瓣只有一千多人标记!
051123 蛇 “圣经,告诉我们,最早的一个特务,伪装成一条蛇,它说服了夏娃去尝苹果的滋味” 美苏间谍战名片。
国配百听不厌的上译经典。在网上又看了一遍虽然画质一般,还是下载了一版(还有译制经典)看见了许多这几年看电影重新认识的老面孔,来不及找DVD了(可能没有碟了)忽视了那“烟盒”……【2022-3-24网盘下载再看120分钟版本】
8/10。相当有吸引力的剧情。克格勃利用假投诚的烟幕诡计,暗杀13个替罪羊企图造成西方情报部被鼹鼠渗入的恐慌,从内部整垮北约间谍机构。一时疑云四起,直到蛇牌香烟盒的破绽露给观众故事更加步步为营。每个间谍肩负着忠诚与秘密大显身手,却没办法全身而退。伟大的讽刺结尾,唯独老片都缺乏高潮段落。
太赞太经典了。。从各国最大牌明星到上译最大牌声优。。强。。太强。。无法超越。。
看的配音版,最喜欢片头:毕克黑咖啡般醇厚严峻的声音,李梓冰雕般晶莹锋利的声音,像播新闻一样念出一个个喜欢的名字:尤尔·伯连纳、德克·博嘉德、亨利·方达、尤尔·伯连纳、德克·博嘉德、亨利·方达……机械而富于韵律感。
不知道配音的译制片哪年引进国内的,但是可以想象到,影片中现在看已经听说过的那些高科技设备和间谍手段,还有腐朽资本主义的生活,肯定让当时的观众惊得合不拢嘴。另,看到这部影片,还要感谢豆瓣网友。前几天我回复一名网友讨论配音版时,顺便说在网上找不到高清版,结果热心网友回答有一个相对较好版本,并且发给了我。要特别感谢这名网友,他发的版本是2小时的完整版。
无论片子本身还是国语配音,应该都是同类作品中最具冷战范儿的。
不是福赛斯写的福赛斯故事。不知给主角起弗拉索夫这个名字是不是也隐含了“叛徒”的意味在里头。
剧情简介已经写得很完备了。主要情节是一个苏联叛逃到美国的特务不断交代英法德谁是苏联间谍,名单上的人就会自杀或者被杀,最后发现是碟中谍连环计,却又全身而退的故事。情节设计比较紧凑,吸引人。刚开始的机场叛逃;中间的测谎和交代;后续是13个名单典型人物的自杀或他杀的死亡过程,同时交代了杀人的是英国那个特务头子(当时还以为是苏联人灭口);第四部分是被牵连的贝尔东被监听逃脱被收买,暴露贝尔的过程;第五部分揭露苏联连环计和交换过程。1973年的电影,对中情局的情报分析和技术也进行了全方位介绍。那个时代,这样的电影确实让人打开眼界吧。不习惯之处一是没字幕;二是国家多,人物多,脸盲症,好长时间搞不清谁是谁。好在叛谍主人公长得有特点,随时能区分。也有疑问,德国那么多人自杀他杀,不调查一下为什么吗?算是漏洞
TTSS衍生宇宙的感觉似乎和间谍之桥也有关系。视觉语言很有年代感,场景设置很漂亮,在当时娱乐性也非常好。为了呈现给观众间谍spy你们生活的感觉。弗拉索夫和贝尔cast很棒。湖边取景太漂亮了。带入当下现状,无穷感慨。
中情局的重要性,就是,他可以轻易搅乱西方国家的政治稳定!
精彩至极!配乐是大爱Ennio Morricone!
四星半。节奏舒缓但真实的谍战片。英国的叛变者原型应该是剑桥五杰吧。简介是谁写的?彻彻底底剧透了好吗?
早前因为「窦唯」的专辑《间听监》而得知这部电影,最近重听专辑才终于决定前来观影。虽然《蛇》没有预想地那般扣我心弦,但完整看完上译国配版,以后再听专辑应该就更有代入感了。→没想到片中竟然出现女同亲吻画面,然而听到后面有台词缺少国配而采用原声,猜想当年引进时可能被删减了?-18.2.5/2.6
“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古典硬派的谍战片,大段对CIA和政治背景的介绍。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方达和伯连纳风采迷人。
德克在这部里面演得比另外两位影帝好得多。当然片子没有什么悬念,因为他们英国所有的谍报人员都在给苏联人干,这是传统
身处新冷战,回顾旧冷战,铁幕层层,迷雾重重,诡计博弈,真假难辨,箭在弦上。感受很独特,像霜打湿鞋,寒气直逼脚掌心,演员派头和影片气质一样,很难再复制了。
上译大神版。听出了邱岳峰、李梓、刘广宁、童自荣、仲星火。旁白是毕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