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王子》算是相对冷门的佳作了,昨晚熬夜看完的,激动到凌晨1点多才入睡。
说说我是怎么找来的
最近在小破站看一部日剧《凪的新生活》(也叫《风平浪静的闲暇》)
里面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
两个人看着一部不知道是什么的电影,说着我听不懂的话,整得我一脸懵逼
为了发扬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积极进取的求知精神,
我决定把这部电影找出来看看。
为了找到电影的名字,我机智地打开了弹幕,
终于在满屏哈哈哈里找到了一个及其不显眼的名字——《埃及王子》
不得不吐槽一句,冲这名字它就火不了。
当然我也看出来了,他们看的不是这个,明显是真人电影。
不管了,先看了再说。
先说说我对这里面所谓“三观”的看法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历史老师经常说一句话——
“要站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抛开时代背景谈对错的都是耍流氓”
有人看完《埃及王子》就怒了,“白眼狼”、“邪神”、“冤冤相报”,气不打一处来。
其实在我看来大可不必,
你用现代的东方的三观,去看2000年前的西方圣经,明显是水土不服的。
况且不论东西方,许多公认的世界经典中都有着不符合现代人三观的理念。
比如古希腊神话里的各种乱伦,二十四孝的埋儿奉母、涌泉跃鲤。
对于宗教故事、神话故事,不妨持一个仅观看而不深究的态度。
在我心中,《埃及王子》是可以打满星的神作。
真正另我震撼不是故事情节,而是其表现力。
做个类比,如果把电影比作一场演讲,画面就是演讲者,故事则是撰稿人。
《埃及王子》的演讲者,无疑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上一部在表现力上另我震撼的作品是恶魔人crybaby,如今觉得恶魔人摆在他面前也是小巫见大巫。
我不是专业人士,只会谈感受。
在这里列举几个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场景——
故事开头以一连串希伯来人被奴役的画面,配合低沉的吟唱,直观地让人感受到这个民族所经受的苦难
还是婴儿的摩西躺在筐中随河水漂流,明知道他有主角光环死不了,但还是会为他揪心
壁画动起来,揭露希伯来人悲惨的历史,以及摩西的身世
多次使用人与雕像、壁画照应的手法,暗示从上一任法老到兰姆西斯,传统早已根深蒂固,也预示着兰姆西斯的顽固
两人决裂的一刻,兰姆西斯果断的动作,配合急促的音乐,让紧张的对立感瞬间竖立起来
兰姆西斯的孩子站在壁画中被残害的儿童的位置,预示着这个孩子之后的命运
灰色的画面,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两个人都是失落的
最后的高潮场景:分开红海
最后再来聊聊主题吧
我不相信“信神就能得救“,但是我相信信仰是有力量的。
这力量并非来自于神,而是来自于“信仰”这个行为本身。
能做出这种史诗级作品的人,想必他的内心也有着强大的力量。
Did Moses do the right thing ? I don't know. I feel so terrible about God's punishment. It's too cruel and bloody. Moses and Remises both are the suferer and bearer of misery.
I just wonder why God chose Moses not any other. Though he is Hebrew, but he raised in palace as a prince.
I can't say 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 They both have their reasons and faith to do so.
这部电影反映的是圣经《出埃及记》的故事,在犹太人以及基督宗教眼中,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关于剧中上帝降十灾的故事,很多无神论者认为上帝很暴力,很残忍,这是片面的看待了上帝,以及不认识这段历史,在这里我讲一下为什么上帝所做的完全正义,属于替天行道。
首先,在我们的主角摩西出生前(约四五百年前),上帝通过以色列人约瑟,在荒年中救了埃及和周边民族,那时候约瑟是埃及的宰相,是当时法老最信赖的人,法老把一切都交给他掌管,自己当了个甩手掌柜。渐渐饥荒改善了,法老也看出约瑟的才能,由于赏识约瑟并想留住这个人才,就让他全家族搬到埃及居住,享受高级贵宾的待遇。
如果不是约瑟,埃及早已经在饥荒中亡国。约瑟是埃及的大恩人,他不仅救了埃及人的性命,更将税收优化,填满了法老的国库,让法老更加集权,为这个民族后来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可惜,好景不长,约瑟死后,他的子孙后代仍居住在埃及,而法老也已换了一届又一届。新的法老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不熟悉那段历史,不知道约瑟在历史上对埃及的巨大贡献,或出于无知,或不念旧情,遂将贵宾希伯来人,全部俘虏成了奴隶,变成埃及的免费劳动力,为他们建宫殿、建庙宇。
而剧中主角摩西诞生的时候,是在他们做奴隶四百多年之时。他们世世代代为奴,面临长期被杀男婴而种族灭绝的危机。所以上帝要拯救他们,把他们从奴隶变为自由人。
在埃及的信仰中,法老就是神,上帝打击了埃及诸神,是为了让埃及人知道,法老只是人而不是神,打破独裁者统治的谎言。
其次,法老,恩将仇报的奴隶主,奴役了以色列人400多年,溺死他们的儿子,让他们世代为奴,照这样发展下去,约瑟的后代——做奴隶的希伯来人,就会面临灭绝之灾。所以,上帝替希伯来人讨回了公道和正义。正如剧中摩西说过:【一个民族的兴盛不应该建立在奴隶的脊背上】。
如果没有出埃及的故事,就没有今天的以色列了。以色列人的逾越节也是从上帝杀埃及长子中来的。其实上帝对埃及降的十灾,完全是天道轮回、因果报应,使埃及人认识到曾经对恩人的后代的奴役是多么大的罪恶,会召来多么大的惩罚。
在这里另外解释一下,什么叫“上帝使埃及人心硬”,意思是,上帝多次提醒法老,但是他们不悔改,上帝就任凭他自己做主,不再阻止他犯罪,让他自食其果,自作自受。
这片子美工 配乐 剧情那些都不错啊我不知道为神马很多人不喜欢,也许是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这片子标志了2D动画开始落没
这部是我觉得美国真的特别用心去做的一部不算特别商业的商业长动画,一个10分钟左右的红海场面做了改了4年,其内容所涉及的背景故事,一切如果真能做到这个水平还是能在艺术性上站在一个高点上的
爱和信仰是这世上最伟大的力量
When You Believe已成绝唱矣
畫得一如既往的好,雖然是美國人的風格,手舞足蹈、活靈活現卻無細節動人處。裏面的埃及音樂用錯了,用的是阿拉伯音樂。故事按照《出埃及紀》拍的,儘量中規中矩,但如此再現後總覺得hebrew的god變得比看bible時扯淡了很多,悲劇。
不信基督的人看了这片子会成为反基督的
可惜我讨厌那种宗教自大……
我觉得问题是这样的,因为《埃及王子》讲的是出埃及记,结果在豆瓣只有7.9的平均分;因为《美国队长》讲的是美国主义精神,结果在豆瓣的评分比雷神什么的都低。这事儿没什么中立可言。
圣经中的桥断,宗教神化系,老实说感觉人情味淡泊了点,当然成神都是要为了大爱忽略小情的!喜欢音乐和画面,不喜欢这故事!
音乐和画面堪称绝唱了 所谓“视听盛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直拍宏大圣经故事的适配形式:1默片2动画3彩色立体声现代。雷公那部法老众神感觉太写实如角斗士了。而角斗士并无神迹。红海分离真的不是单纯特效强大场面恢弘气势磅礴的问题,它需要相当程度的抽离虚假感以凸显其“神”。 动画特质满足这点。但动画的缺陷是人类部分的低幼欢愉感,即使本片采用了大量真人电影明暗光影。同时满足时代远古、构图宏大、特效适度抽离虚假的是默片。戴米尔的十诫。现代电影拍出埃及记,不要直拍要拐拍。普雷明格的60年版。
98年的动画,现在看仍是相当牛逼,特别是劈海开路那段,太壮观了
上音乐课时放的,片尾曲响起的时候老师无意地问了句:谁的歌? 教室里静了静,然后只有我一个人微弱的声音传出:Mariah Carey
没办法,我就是喜欢配乐,一白遮百丑啊。。。。
美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艺术性与美学表现都是毋庸置疑的,尤其爱死原声,当年第一次听就爱上了。不过宗教性实在太强了我完全无法理解与认同,强调只要去信,但却完全没有为何信、如何信,而且这种通过灾难惩罚整个民族PK掉另一个或几个宗教的霸道真是让人反感。
经典的美式风格,美式画风,美式故事,还有美式的表现手法。歌舞实在受不了,就不能别唱歌好好说话吗??跟说着说着就跳起来的阿三片似的。宗教性的观念让人反感,只是为了拯救一方就去毁灭另一方,难道这就是是所谓神明的正义吗???
撇开情节绝对是豪华整容精良制作,不过宗教故事永远让我退避三尺,究竟有何意义,宗教这种没逻辑的事不能减少半分痛苦和仇恨却让人没了畏惧和罪恶感,作为统治手段,任何形式的美化都是不客观。
电影中的那首《When You Believe》获得第71届奥斯卡奖最佳原创歌曲。——《埃及王子》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给小朋友们播放的目前最后一部梦工厂出品的动画长片。台配国语版整体感觉还不错,不过唱歌部分没有对应的字幕辅助,好些歌词没听懂,而法老说的那句 “大王子是扶不起的阿斗(脆弱的一环)” 是我最不满意的台词。最后「劈海开路」的段落和小朋友们联想到《海洋奇缘》。-2018.08.07
梦工厂代表作,手绘动画的表现力对皮克斯3D来说也许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比1956版的[十诫],这部动画把摩西的那个埃及大哥的人品美化了不少啊。。一连串看了N部迪斯尼动画之后,看个梦工厂的真是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