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尘世第三季

全8集

主演:贾斯汀·塞洛克斯,凯莉·库恩,艾米·布伦尼曼,斯科特·格伦,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玛格丽特·库里,克里斯·泽尔卡,简·默勒尼,凯文·卡罗尔,约翰·艾德坡,贾思敏·萨沃伊·布朗,雷吉娜·金,安·唐德,丽芙·泰勒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1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2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3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4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5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6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13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14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15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16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17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18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19守望尘世第三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守望尘世第三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HBO也宣布续订了刚结束第二季播出的《守望尘世》,并宣布第三季将会是剧终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麦积山的呼唤早安,维罗妮卡第二季川流2024Koko:红犬历险记甩尾王鲨笼潜水茜茜皇后第二季怒海争锋名侦探洪吉童:消失的村庄

 长篇影评

 1 ) 回到人类诞生之初

我们或许曾被问到一个问题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你现在会做什么? A:和自己家人一起吃最后一席晚餐 B:找个爱人,至少狂烈的爱一天 C:做一件一辈子都没有勇气做的事 D:和平常一样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 经过两季寻找失踪的亲人和朋友以及如何重拾信仰,重新生活下去之后。第三季设置在升天事件七周年纪念日前的一段时间。尘世的人都在准备着,迎接神的再次降临,这是他们生活下去的唯一稻草。而此刻男主角的女朋友(Nora)依然无法承受在升天事件中失去的两个孩子,一通来自原本应该失踪的人的电话打断了她短暂的生活正轨。她被告知一个科学机构能帮助她去到她想去到的地方,和自己的孩子团聚。受着内心的不甘和失去孩子的痛苦,她伙同自己的男友选择去了澳大利亚,踏上了寻找新的信仰之路。故事从这里进入了正题,而同时,男主的精神病父亲也在澳大利亚寻求解救之路,受双方的牵动,更多的角色也跟随而来,希望在末日来临前能够做些什么。 那Nora有见到自己的孩子吗?男主的父亲有寻找到救赎之路吗?七周年来临时,是否世界就毁灭了,留在尘世的人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我如此喜欢这季剧的原因是他接触到了人最深层的情感、信仰和原罪。解构了一个失去信仰的末日世界下人们如何去生活的话题。不出所料,人们首先是迷失,悲痛。怀有愤恨的一方选择了沉默,他们成立了一个沉默会的组织,他们身着白装,手携香烟,以沉默来对抗这无知的世界,用无声来洗掉这一身的罪恶。投机的一些人选择建立新的信仰,他们把自己营造成新的神。他们用拥抱、用语言、用不为人知的手段来安抚手足无措的人,甚至在某一刻,我也相信他的一个拥抱能带走我所有的痛苦。坚信科学的无神论者企图用知识去破解这超自然的现象,他们建造出各种充满玄妙的机器,宣称能带你实现穿越。而同样,仍然相信上帝的人(如男主的父亲)在澳洲寻找土著的灵歌之路(在梦幻时代中一条由造物主标记横贯大陆有时延伸至天空的路径。),希望能够拯救这世界。 所以在这末日情节的世界里,它所接触到的精神内核是我在其他剧集里都不曾接触的。上帝存在吗?上帝为什么如此残酷?上帝能拯救我们吗?信仰又是什么?一个人的拥抱可以成为信仰吗?人们生存下去的根基又是什么?是家庭的纽带?是两人的相爱?为什么人们愿意相信任何未知的奇迹,而不相信这切实存在于脚下的生活?这一切我可能一辈子也答不上来的问题就在故事的推进中反复被提起,反复被解答。唯一欣慰的是,创作者在要击碎打我世界认知架构之时,在结尾还是给予了我太多的希望。在经历了诸多绝望之后,男主在一起朋友的婚礼上,找到了生存下去的理由,它像是回到我们人类诞生之初,彼此学习观察,该如何生活下去。 它如此残酷,又如此让人精神振奋。白鸽携带着守在尘世人的一张张写满爱与希望的纸条,飞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最终它还是落在了那份无以言状的情感上,或许生活在这土地上的人都一样,只是渴望简单的爱与被爱罢了。 另一个我爱它的地方便是它的演绎方式,它的视听语言,360°闪耀着逼格的光芒。 各种充满上帝视角的镜头... 各种富含寓意的宗教引申... 各种狂傲不羁的致敬... 沉浸感的配乐...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场景的布局,颜色的运用,细节的呈现,情感的营造...像是一部教科书般的诠释。还有一点我特别想提及的就是片中“异世界”的营造,异世界之死代表现实世界之生,像潜意识的梦境,尤为精彩。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守望尘世》第三季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足以比肩《火线》《迷失》等历史最佳剧集。它的伟大并不适合每个人,但却适合那些迷失信仰、仍渴望救赎,热爱生活的人。 或许能不能去到另外一个世界找寻到失去的亲人并不重要,或许他们也都有了新的生活。重要的是,在经历了这一切真假、迷失之后,我们能鼓起勇气,找回真爱的人,一起勇敢的从头再来,这就足够了。【年度最佳】

 2 ) 没有了陪伴,时光终将荒凉

《守望尘世》是部游走于神剧与神棍剧之间的HBO作品。

它前置了一个惊悚的剧设:7年前的10月14日,地球上有2%、约1.4亿人突然消失了。

然后在漫长的3季故事里,受伤的人们一直创伤难愈,各种抑郁怪诞。

遗忘就是背叛?赎罪代替信仰?幻觉揭示真相?

最后女主诺拉痛下决心,抛舍此间种种,穿越彼岸。

但她在平行时空里体验到更大的痛楚:原来彼岸的人们遭遇了更大的不幸,98%的亲友突然消失,繁华落尽,满目疮痍。她的一对稚嫩儿女已长大成人,她的配偶已另筑新巢,她与旧日时光因遗失的7年已形同陌路,再也无法拼回往日片段。

这时诺拉想起另一个时空,还有一个曾让她牵挂过的男人凯文。幸好时光穿梭机的发明者因思念亲人也已早早穿越过去,诺拉又费尽周折,在她鬓发灰白的暮年终于穿越回来。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 ) 最爱第一季

最近看很多外国媒体都在可着劲儿夸《守望尘世》的第三季,其实第二季开播之后就有评价认为:这个剧被严重低估,第二季已经达到神剧的水准。似乎大家普遍认为在第一季完结后,剧情进入分水岭,新的故事带给观众意外的惊喜。而可能地球上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第一季最佳,第二、三季反而让我略感失望…

最喜欢第一季,不仅是因为后两季没有男主跑步的特写,而且制服play的戏份明显减少【误

在第一季讲完原著小说的故事之后,后两季和《Lost》的后几季一样陷入剧情太神棍到不能收的地步,比Lost进步的是这次编剧没有强行填坑强行解释,而是选择继续发展这种亦真亦假的剧情,让观众自己去选择相信和不相信。其实在原著作者(也是本剧编剧之一)创作小说的时候也显然并没有准备解释为什么事情会发生,小说就是展现在“那件事”发生后人物之间的矛盾和自身的矛盾。在第一季中重点也是角色们压抑的矛盾和对自身对信仰的思考,所以当季终各条支线汇集起来的时候人物迸发的情感是很容易引发观众共鸣的。然而这些矛盾在第一季中已经发展和解释足够充分了,为了故事的继续必须有新的矛盾。于是编剧很聪明的将故事的背景扩大,地点也由小镇转向奇迹公园转向澳大利亚。但问题来了随着背景扩大,观众的关注点也从人物的情感分散到了那些编剧没有给出解释的奇幻剧情上。“为什么2%的人消失了”本来就是个不能深究和解释的问题,凯文看到的幻像到底是不是真的,宾馆是死后的世界吗,凯文是精神疾病患还是耶稣…这些剧情营造了本剧神秘奇幻的氛围,但另一方面却架空了第一季对宗教和人性的思考。太神棍的剧情已经让观众不能再像第一季的时候不在乎所有未知的答案,我们的重点不再是人物的纠结和思考,我们想知道“为什么”。观众的纠结迷惑让之前默认合理的设定突然变成了“深坑”,变成编剧有义务给出合理解释(填坑)的内容。然而随着第三季的完结,编剧也没有“填坑”,这让我产生了当年看完lost之后同样的失落感。

诺拉和凯文的感情线最为最后的结尾也是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两人的感情线本来在三季中就相对缺乏笔墨,最后竟然在倒数第二集就讲完了凯文内心的矛盾(其实凯文自身这条线和第二季比也根本就没有矛盾吧)完成了“自杀”。

当然这个剧在配乐、取景、演技等方面都是一如既往的精彩,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在对宗教、对人性和神性的探讨都是深刻引入思索的。这也是我一如既往大爱守望尘世的原因。

总的来说《守望尘世》确实没有被“过誉”相反它其实有点被低估了。作为《lost》的高级姐妹篇它没能和lost一样引发全民追剧的热潮,甚至关注度过低,实在是埋没了一部神剧。不过原因也是想的到的吧,《迷失》好歹还有荒岛求生的刺激情节,像《守望尘世》这样压抑沉闷的剧怕只有真正看的下去的人才会大爱吧。

 4 ) deliver me to the sea

从第一季追到第三季,经常上一秒可能还处在一种迷惘的状态,下一秒就能burst into tears。世界不断的分叉着,不存在笔直的直线,也没有能首尾相接的循环,我们甚至不能确定去过了哪里,不再问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而是我该如何感知。我从上帝的子宫里出来,却还没剪断脐带,想要回家,想揭开谜底,徒劳的在奥秘的周围往返运动,觉得被欺骗被抛弃,越长大我们越像小孩,我们的幼稚和疯狂最终彻底撕裂了它。然而第一次,却要比任何时刻都更加感受到了我与它之间强烈的业力。为什么要返回子宫呢,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滑,羽毛在空气中间轻轻晃动着。此刻它温热的宫腔紧贴着我,在奥秘温柔的呼吸里我几乎要醉倒了。

 5 ) 最具革命性美剧的最完美收官——《守望尘世》大结局的幕后揭秘

毫不夸张的说,《守望尘世》大约是最近五年来个人看到过最牛逼的剧集。除了方方面面都代表着当今美剧工业最高水准的编剧导演艺指配乐,《守》着实再一次刷新了个人对于“TV Show”这一艺术形式的认知。回想一下,只有《火线》曾经给过我这样的感觉。当然这也意味着《守》注定会是一部被小撮死忠粉奉在神坛上的cult剧,它既不会像《黑道家族》《六尺之下》那样影响一整代影视从业者,也不会像《权力的游戏》《绝命毒师》一样成为人尽皆知的热门,想想也只有HBO敢去投这样一部每集都在mind fuck观众、让粉丝们各种一脸黑人问号却又欲罢不能的真神剧了。拍摄大结局时,剧组请到了NY Mag的记者Boris Kachka到片场,记录下了整个剧终集的创作过程——于是便有了Vulture这篇万字雄文。

剧集创始人达蒙.林德洛夫(左)和达蒙和汤姆·佩罗塔(右)

其实各种美剧幕后看多了,大概制作流程也能猜的八九不离十。但把记者请到片场来做如此之深入的全程报道,应该还是头一回。而达蒙. 林德洛夫在这篇实录中所表现出的坦诚和透明更是让人意外的(这大概和达蒙本人的性格也有关系吧,比如之前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过第二季那段让不少粉丝以为换错台的惊艳开场,就是专门为了气天天黑自己的Grantland Podcast两主播(也是达蒙的好友)写的)。篇幅关系没有办法翻译全文,就挑重点扒出来当做随笔给大家看下吧。

原文链接: THE END IS HERE

*********全篇剧透*********

编剧室

1. 最终季开拍前达蒙对整个故事走向只有一个大致的思路:澳大利亚,Departure七周年前夕,末日预言四起,Kevin的两次死而复生招来了些把他当做弥赛亚降临的信徒。除此之外达蒙对故事应该怎样展开毫无思路。

2. 达蒙表示很多心中神剧的大结局其实不过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并没有成为现象级的事件被单独拿出来为人们讨论,比如《火线》《绝命毒师》。当然也有像《黑道家族》这样十年过后依然争议不断的大结局,不过对达蒙影响最深远的还是《陆军野战医院》的剧终集:一部原本笑点频出的喜剧,最终迎来的结局却是无比阴暗沉重。这也启发了达蒙,让其在创作大结局时确保给每名角色一个交代。

《陆军野战医院》大结局

3. 《守望尘世》其实像是《迷失》的另一面,真正吸引人的不是某神秘事件,而是人们在某神秘事件发生后如何面对和继续自己的生活。达蒙和汤姆·佩罗塔(原著作者)在最终季早期便决定把第三季的重心放在Nora的精神之旅上。Nora在最后10分钟讲述的故事,原定是讲给少年Lily听的,但因为带小孩飞去澳大利亚拍戏流程太过麻烦,所以第三季开始不久就把Lily写回给了亚裔亲生母亲Christine。这之后”Lily”也成了剧组内部用来形容棘手问题的一个暗语。

Nora, Lily和亲生母亲Christine

4. 对美剧制作流程熟悉的应该都知道,编剧室在经过3~5周的讨论把单集的故事框架勾勒出来后(break a story),会送1~2个编剧回家写当集的剧本。但在《守》中则是编剧们一起把每个细节甚至对话都想好之后,才会让当集编剧开工。每天晚上还会有各种脑洞大开的“家庭作业”——编造一个带动物的婚礼习俗、想一个意义非凡的纹身等等,于是那些普通常规的idea早早便会被投出局,只有诡异奇葩离经叛道的才会让大家都为之振奋。

Nora和Erika在蹦床上伴随着Wu Tang Clan的配乐跳跃大约是第三季中最惊艳的“神来之笔”之一了

5. 一般美剧的主创很少会透露哪个idea是出自哪个编剧。Vince Gilligan就曾经说过无数次在《绝命毒师》编剧室里,任何idea都是长久团队合作出的结果,没有谁记得哪一个设定最初是谁提出来的。但《守》的编剧室则完全相反:每个人的特点和长项都非常突出,比如达蒙永远是引领故事走向、掌控大局、抛出一个又一个脑洞巨大的想法的挖坑人;汤姆·佩罗塔则是哪个在关键时刻说不、把达蒙不切实际的想法拉回现实的质疑者等等。(详见大图)。

《守望尘世》编剧团队

6. 这种分工最明显的体现就在大结局的最后10分钟。还记得第一季首播集里那个消失在汽车后座的婴儿么?当初拍完这一幕后,达蒙就问导演Peter Berg能不能再拍一版让妈妈消失的画面,暗示在另外一个镜像世界中人间蒸发的是98%大多数,结果因为时间原因没能拍成。

第一季开头中消失的婴儿

制作第三季时达蒙又想到了这个idea,于是在编剧室里手舞足蹈的给大家安利,怎样展现Nora成功穿越到平行世界后的所见所闻。结果就是众人都被达蒙的激情和口才所折服,拍手大呼“操老大你太帅了!咱就这么拍!”唯独汤姆·佩罗塔坚决表示“老子不干”,因为人死后会去哪儿本来就是困扰人类几千万年的终极谜题,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不仅显得有些可笑,更是违背了整个《守望尘世》的创作精神。另一名编剧Patrick Somerville想了一个折中的结局:让Nora亲口讲出这段故事,但不要拍出来。

最后一幕戏。编剧室内称之为“Nora泡茶” (Nora Makes Tea)

达蒙听完立马表示“口说无凭!你光让她讲观众怎么知道是真是假?”结果话说一半自己才意识到这才是最完美的结局啊!给观众们一个交代,但没人知道这个答案是真是假——虽然主创们最终都对Nora故事的真假达成了一致,但达蒙还是表示“所有编剧都一致同意,永远都不要透露真相到底是什么。Kevin选择了相信Nora和她的故事。这就是整部剧集的主旨所在。这就是宗教的核心。”

7. 影响了《守望尘世》大结局的电影/书

《悬崖上的野餐》(1975)

《最后大浪》(1977)

Wave, Sonali Deraniyagala (作者在04年海啸中失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丈夫和父母,这本书记录的就是这场灾难和她的心理重建之路。Carrie Coon一直用这本书当做进入Nora心理世界的指南)

“No Sun,” from the collection The Universe in Miniature in Miniature, by Patrick Somerville

Reply All’s “The Cathedral.” (一期Podcast,讲述一对有宗教信仰的夫妇制作了一个关于自己身患癌症的儿子的电子游戏,在整个社区都为他祷告的那个晚上,孩子走了。这是一个关于悲伤和信仰危机的故事,和《守望尘世》如出一辙)

《万世魔星》(1979)

《变蝇人》(1986)

《小姐弟荒原历险》(1971)(在老Kevin面前点燃自己的那段场景就是尼古拉斯·罗伊格这部电影中搬来的)

Fail Rescue Sheep NZ (YouTube video,需翻墙)

《在云端》(2009)

《在云端》的婚礼戏给了达蒙不少灵感

The Game Werewolf (a.k.a. Mafia) (说白了就是“杀人游戏”,达蒙是骨灰级玩家。一次和朋友玩的时候,一个是狼人身份的玩家以自己孩子的生命为名发下毒誓,表示自己不是狼人。结束后一桌人都觉得这种行为多少让人背后发凉,于是便有了大结局中修女睁着眼睛发誓自己没和男人做爱的那段戏。)

When Prophecy Fails, Leon Festinger / Henry W·Riecken / Stanley Schachter

The Burned-Over District, Whitney R·Cross

导演篇

1. 和其它剧集不同,达蒙是一个没有丝毫导演欲求的剧集创作人,于是找一个能担起执导重任的导演至关重要。曾经执导过《急诊室的故事》《白宫风云》等的资深电视导演咪咪·莱德大约算是《守》导演组中的头把手了,第三季首播集和大结局都是出自她守。咪咪果敢、镇定、坚决,简直和达蒙形成了完美互补。第一次执导《守》时有些剧组成员会表示“嗯在这个剧组里一般规矩是这样的…” 咪咪的反应则是“关我屁事?”然后霸气的用自己的理念风格推到一切。第一季拍摄过半时,《守》的视觉风格一直都是压抑而阴郁的,正是有了咪咪的加盟才有了后来慢慢展现出的鲜明对比、黑色幽默以及希望。《守》杀青时达蒙对咪咪的评价是“我们无畏无惧的领导者,拯救了整部剧集。”

咪咪.莱德在片场

2. 在拍摄大结局婚礼那场戏时,咪咪最大的担忧是如何捕捉到Kevin和Nora间的追求/被追求关系——看过的应该都能想来,这段戏写起来容易,但要演出那种隐忍和细腻实在太难了。不过和Nora最后十分钟的独白相比还是轻松了不少。因为采光原因咪咪决定颠倒顺序,先拍Nora的独白、再拍Kevin冲到后院与Nora对峙的戏份。戏剧表演出身的Carrie为这场戏已经准备了好几周,加上饰演Nora三年下来积累了太多Nora孩子们的记忆,片尾独白瞬间征服了整个剧组;比较悲催的是Justin,演Kevin冲到后院同Nora对峙的那场戏时即将日落,自己情感体力又都快枯竭,对自己当天的表演又十分不满…… 多重压力之下几近崩溃。所幸的是这种状态反而更好的演出了达蒙想要的效果。

3. Nora的鸟笼也是艺术指导部专门设计的,目的是在美学上复制Nora小木屋的结构和外形、让鸟笼看起来感觉像是房子的一部分

Nora小木屋鸟笼设计图

4. Nora在大结局里的那头银发,是化妆师Angela Conte在伦敦一家顶尖假发店花1万美金买下来的——这顶假发的主人终生没有用过任何化学物品(染发烫发之类),纯手工缝制,在风中飘起来无比自然。

5. 不过和把人“发射”到另一个世界中的LADR传送机器相比,假发那点钱就不算什么了。为了设计出这台传送机,剧组特意找到了物理学家做咨询师,并以老式核聚变机+强子对撞机为蓝本,花10万美金造出了这个只需要出镜3分钟的机器。在拍摄过程中达蒙还不忘使劲叮嘱自拍的Kevin“别发到Instagram上啊!剧透了啊!这不是科幻片啊!”

耗资10万美金打造出的传送机片场

6. 达蒙最初的设想是在拍完结尾独白后,观众们对于Nora的故事是真是假会有自己的判断。但因为Carrie演的实在太好了,达蒙在旁边看着看着自己也信了:“假设你写了一段明知是谎言的台词,但演员在背的时候对一字一句是如此深信不疑,这样会让故事变成真的吗?”之后在HBO举行的一场点映过后,达蒙和Carrie也问过现场观众有多少人相信Nora的故事,结果几乎八成观众都表示相信Nora说的是真的——again, 因为Carrie演的实在太让人信服了。

7. HBO承诺在剧终集上给予达蒙完全的创作自由,不会给出任何指导意见(no notes on the series finale)。这是十分罕见的。

8. 每季开播前,《守》的配乐师Liza Richardson都会给达蒙一个U盘,里面是300多支供达蒙参考的候选曲目。达蒙会在开车的时候边听边挑,但没有多少能一路杀到剪辑室中,最后效果出色的更少,能付得起版权费的更是凤毛麟角…… 达蒙在为剧终集15分钟的婚礼戏挑歌时,选中了Robin Trower的”I’m Out to Get You”, Otis Redding和Carla Thomas的”New Year’s Resolution”,当然,还有那首最终出现在了成片中的“I’ve Got Dreams to Remember”. Vulture已经在Spotify上做出了”Leftovers Series Finale: The Song They Almost Used”的Playlist,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

最后再分享几版在编剧室里被否决的结局

1. 10月14日来了又走。中间发生了一场大屠杀。Nora用了传送机。一声巨响过后她踢开门走到街上,发现外面空无一人。她走啊走直到一对老年夫妻惊讶的看到了她。

2. Nora进入传送机被蒸发掉了。转换到她的视角,一片空白。“现在她信我们了吧!”科学家们击掌相庆。两天后Kevin也来了,追随Nora的脚步消失不见。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

3. 如果Nora死了Kevin可以用那间酒店房间再找到她。Kevin和Nora一起走上巫师之旅,或者Nora是一个自封的巫师。

4. Nora成功被传送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碰到了一对老年夫妇。他们告诉她“这样吧,你不能告诉任何人你是从那个2%人口突然消失的世界来的。不然会破坏和谐。过去的这几年都不太平。每个人都失去了身边人(everyone lost everyone),但慢慢又都组建起了新的家庭和朋友。从你之前的84个人那边我们大概了解到了,你们的那个世界简直他妈的一片混乱。”

 6 ) 这部剧是一个谜语,猜对的人才能入局

(文/杨时旸)

哲学、宗教、科幻、前世、未来、新生、无神、渎神、敬神、现实主义、不可知论……这一切看起来相互悖反又紧密相关的东西,几乎都被呈现在这部《守望尘世》之中,但这些仍然不足以概括这个故事。这部来自HBO的美剧里有你想要的一切,但当你自以为洞悉了所有,一切却又在瞬间溃散如烟。有时,这个故事令人恍惚,它违背了几乎所有主流剧集的规则,不依赖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太想塑造人物——它的主角你很难定义是一个拯救者还是个失败者,它只负责提供一种氛围和意境,任由人们沉浸,随后抽离,它像一场幻梦。

《守望尘世》有着标准的“后灾难”叙事模式,简单粗暴地归纳,它讲述了一场宏大的、不可言说的天降惩罚之后,人们如何重新寻找精神归宿的过程。根据基督教的千年教义,当基督再临人间时,最忠实的信徒将被“升天”。一切都根据这个传说展开。某一天,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全世界有2%的人口凭空消失了。没有人能解释原由。到底是怎样的人被遴选,人们并不知情。宗教、科学,似乎一切经验和阐释模式在这样的灾祸之下都显得苍白无力。所有人甚至都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语去定义那些消失的亲友。死亡、失踪或者其他什么。最后,人们只能用“突离”这个生造的词汇进行指代。这个词汇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宗教和科学的争议,散发着一种虚假的中立感。故事从这场灾祸的几年之后开始讲述。有人试图忘记或者搁置那件事,即便有家人离去,但生活还要继续。是的,那些人“突离”之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没有改变,人们必须重新进入生活,就像什么都未曾发生。但有些人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遁入了虚空,或者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看透了真相。这群人彻底抛弃了“正常”的世俗生活,每天穿着白袍,不停地抽烟,不再说话,所有交流依靠手写,他们觉得,这样的天灾或者神启之后,仍然沉溺于以往的生活是不可饶恕的。这群人的存在,像是疮疤又像是提醒,像是放逐自我又似乎在拯救众生。一切故事就由此展开。

《守望尘世》有着浓重的《迷失》味道,不只是因为它们同样拥有一个神秘的、可以进行多重阐释的故事,更是因为《守望尘世》的监制是《迷失》的核心制片人。所以,它承载了《迷失》之中拥有的一切元素,但又被向更广阔的方向延展,甚至把《迷失》中的某些浅尝辄止的东西推向了极致。

迄今为止,《守望尘世》播出了三季,正在播放的第三季将是这部剧集的最终季。如果说第一季的故事有着对人类文明的悲叹,那么终结季则在探讨人们在重新向信仰发出祈求时到底会选择怎样的道路或者进入怎样的歧途。

最初,这个故事写尽了人类在目睹超越自身经验的神秘事件之后,精神世界的崩塌,而之后,则开始写出了一群人的自我麻痹和自我放逐——而有些人却认定自己接通了神明。后来出现的那个小镇,被一些人认定是被“赦免”的圣地,那里成为了无数人朝圣的终点,也成为了一些人逃逸的居所。在那里发生了一些怪事,也容纳了很多怪人,那里有无法解释的神迹,也充斥着骗人钱财的把戏。那像是个后灾难时代嬉皮士的乐土,也像是《迷失》中的那片密林,正如同《迷失》中那个终究无法逃离的小岛让瘫痪的男人重新可以站立,《守望尘世》中的那个小镇也让昏迷多年的女人突然醒来。这其中的互文关系像一种美妙的渗透。这个故事的魅力不在于答案和确定性,而在于可能性。你觉得一切都是神力那就是神力,你觉得一切都是幻象,那就是幻象。

《守望尘世》的编剧胆大妄为到了一种肆无忌惮的地步。绝少有一部剧集敢于在每个新季的开头都背叛前一季,插入一段与剧情毫无关系的桥段,而实际上,那旁逸斜出的片段又肯定与最核心的神秘事件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像一个献给同道中人的谜语,猜对的人可以入局,猜错的人注定要被屏蔽。

迷人。除了这个词语,还能如何评价这部剧呢?它像一个来自外星的气泡,一个从数百年后穿越而来的幻象,临幸了这个世俗主义的时代,有幸被少数人触摸。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

 短评

最后结尾的独白应该能载入史册了吧

7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直接进入我最爱美剧行列。如果第一季四颗星,第二季五颗星,这最终季只能十颗星,太完美了!完全是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剧本满是惊人的大胆创造力,无论是怪鸡荒诞还是黑色幽默,最终总能找到那股震撼的情感力量,每一集都在超越和颠覆,林德洛夫终于攀上了他没能通过《迷失》攀上的剧作高峰。

1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兜兜转转这些年,我们寻求的无非是 I believe U ,可惜太难了……

15分钟前
  • 唐宁诺
  • 推荐

守望尘世以一种【没有死角】的方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部【完美】的电视剧该怎么写,怎么拍,以及它的【艺术性】不可复制的一百个原因。

19分钟前
  • 泊歌
  • 力荐

爱或宗教都不是这部前无古人的真正后结构主义电视巨作的核心,其真正的主旨是人们如何通过"叙述"来为自己找到解释并从而建立身份。所以本剧才要从个人的单一角度叙述。最终,你活在了我的福音里,我活在了你的神话中。这样的并存正是生活的本样。本剧因此跟神没有任何关系,它是在说如何活着的问题。

21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也就三集的内容量活生生扯到了8集

23分钟前
  • 泥巴
  • 还行

"You're here." "I'm here." // 4 Years, 3 Seasons, 28 Episodes////2010s 最佳美剧

28分钟前
  • MR.Charles
  • 力荐

爱情万岁!

33分钟前
  • 熊仔面
  • 力荐

真的是没法喜爱这套剧,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观感是厌烦式下滑,彻底烦炸了这种没头脑的神棍,以我个人的看剧看电影习惯我不能接受这种没缘由甚至毫无道理可言的放飞剧情,关键这样放飞的剧情嵌套的内核情感真的很普见。我和这剧算是没缘分的,完全get不到点,无论是愉悦性还是回味性我都希望赶紧忘了好

34分钟前
  • 甦醒 Nostalgia
  • 较差

没有经历对lost的挚爱和遗憾的人,也不会明白这部剧带来的完美观感。这是一部在我语言评述范围能力之外的作品,没有任何缺点。这就是电视艺术在我的判断标准里已经远远超越电影的最佳例证。只能说说我的两个小观感,1: 在地球上存在的任何时间,中国也拍不出这样的神作;2:安妮斯顿好会找老公

35分钟前
  • cat_seye
  • 力荐

1/5/6/7 Jovan Adepo打卡。

36分钟前
  • RioLiv
  • 还行

哲学、宗教、科幻、不可知论、前世、未来、现实主义……这部剧里有你想要的一切,但你觉得看到了一切的时刻,一切又都溃散。如果说第一季有着对人类文明的悲叹,那么最终季不知道能否找到新的信仰。这样的剧集的结尾可能注定两极分化,或许会像《迷失》的结尾一样,爱的爱死,恨得恨死。

38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长评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600659/

43分钟前
  • Derridager
  • 力荐

Carrie Coon is fucking good!

48分钟前
  • PortaBubbleJoe
  • 力荐

季终,圆满。二十年来最爱的一部美剧(之一)诞生了,用鲜明的支线衬托着主线,神学或可知不可知论的探讨逐渐升华为贯穿全剧的“爱”的核心。Nora几乎承包了泪点。季终集可以是我近几年见过的非常优秀的第三幕了。In the end, 五星。满分。

53分钟前
  • Kilos
  • 力荐

Cried like a little fucking bitch for the entire last 20-min of the finale.

55分钟前
  • Laplace Demon
  • 力荐

第一集看完妈蛋我真的看过前面几季吗

60分钟前
  • Celia
  • 力荐

白鸽归家,泪眼相望,令所有观众信以为真的面对,爱情是最后的宗教。剧本最具灵性的在于情节的混沌和神性之外,创作了一种文明。Carrie Coon献上了给予人启迪的表演,仿若接受了圣人拥抱,而与她对戏的Justin Theroux亦厉害。大浪滔天,世界覆灭,死而复生,狂欢或平寂,叙述再花俏,我相信的从来是人

1小时前
  • SundanceKid🌈
  • 力荐

没有答案的答案,没有结尾的结尾,第一季是找到自己,第二季是找到彼此,第三季是找到自己和世界的联系,Kevin摧毁了虚假的世界,Matt获得了真正可以依赖的信仰,Nora在那个她不想存在的世界找到了归属,他们既是留下的人,也是消失的人,经历着一场苦旅到达了心之所向的彼岸,上帝已死,弥赛亚并不存在,我们终将在寻找答案的路途中死去。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身在98%的世界以为末日降临,原来那2%可以放下,可以过得幸福。 “Nothing is answered. Everything is answered. And then it ends.”最后要他们彻彻底底活过彼此痛彻心扉的经历才终于能换来一个“信”字。真是场绝望绝美的爱的故事。

1小时前
  • Redux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