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风趣温暖的家庭画册
影片的五位主演在接受幕后采访时,首先被问到的问题都是:你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是否与影片中的相似?
母亲和老大都坚定地给出了否定。而扮演小妹的Déborah François则认为这部电影展现了真实生活的片断和点滴,并将其形容为一幅family portrait。
观看的过程中屡次扬起嘴角,在最后Perfect Day响起时也难免眼眶微湿。以家庭录像展现美好时光固然不足为奇,但当母亲熄灭投影,四人沉默于渐暗的光线中时,作为观众的我还是不免小有感触。
很喜欢父亲去世前的那个夏夜,一家人围坐谈笑的情节。(这种以露天晚餐为形式的亲友小聚,已经被我思维定式化为法国人的专属。)对比此前某次家人团聚时一个个愤然离席的场面,这似乎是印象中全家人唯一和睦的时光。最后父亲说了一句动情的话,接着马上切了一个远景将其打住,给出一种戛然而止的微妙。
影片的结构其实很清晰,从一家五口12年间的生活截取五个时间点,分别以一位家庭成员作为叙事中心,从而铺陈开一家人的故事。印象中上一部达到如此时间跨度的电影是关于两口子的[周围的事]。妄自推断,以“编年史”来叙述五口人的故事难度更高,着实不容易深刻。而[余生的第一天]说也不长的110分钟却让我感到异常充实并且亮点颇多。似乎也没有法国电影惯有的“絮叨”,行云流水,惊喜不小。
五个角色各自的性格特征也很到位。看完全片后再回过头去看第一幕,关于怎么处理家里那条狗的争执,老大Al的强硬固执,老二Raph怠惰散漫,其实在一开始就显露无疑。之后,小妹Fleur的迷茫叛逆,还有母亲的中年危机,并未踏入陈词滥调,倒都表现得可圈可点。
至于老爸,偷偷给女儿点烟又边教育吸烟“不好”,在儿子的演出现场作老顽童状,自然十分惹人喜爱。深情一刻,是在母亲的病床前,看到了另一个男人写的字条,小心地藏好,又深深地吻了妻子的手。而在父亲的角色这里,还带进一个横跨三代人的父子矛盾。而在此不得不提爷爷这个有些傲慢自恃的老头,面对了人到中年的儿子指责其从不在乎自己的发泄后,在孙子的婚礼上悄然死去。懊悔而无助的父亲因此执意中断儿子的婚礼,又因此引发了这一对父子长达两年的矛盾。
父亲的爱通常是无言的,现实便是如此。责怪爷爷家中没有一张自己的照片的父亲,在其死后才发现曾被随身携带的自己儿时的相片。而后来,Al无意间坐上了父亲开的出租车,父子恩怨便冰释在一瞬间。
父亲看诊时那位医生开的不合时宜的玩笑,无关痛痒,却好似父亲罹患癌症这一悲剧情节的调剂和缓冲,保持了影片整体的明亮色调。Fleur初夜前看到的儿时的自己,Raph一段没有下文的艳遇,以及父亲对于儿时的回忆,都是影片颇有亮点的插曲。影片在细节之处和表现手法方面,下足功夫却又不至画蛇添足,这一点绝对值得肯定。
演员方面,对我来说也算是小有惊喜。大哥Pio Marmaï是个新人。扮演母亲的是Zabou Breitman,其06年的一部执导作品[l’Homme de Sa Vie](他和她的男人)我非常喜欢,此次算是得以见识其庐山真面目。小妹Déborah François来自比利时,从达登内的[孩子]中走出,可以说是一支潜力股。而来自魁北克的老二Marc-André Grondin,在05年的另一部家庭电影[C.R.A.Z.Y]中令人眼前一亮,只是此次Raph在剧中最后年近三十,这么来说Grondin似乎还略显稚嫩。
另外,影片的配乐不错。作为主题曲的le Premier Jour令人印象深刻。
2 ) You just keep me hanging onyou
perfect day这首出现在很多电影里面的歌曲
听起来有种熟悉的感觉
却不知道是因为这首歌而熟悉还是这部电影里面的情节
一家人
有争吵有欢笑有沉默有理解有财政危机有健康危机有叛逆期的孩子有更年期的大人
情绪总是在变幻
关系也纷纷扰扰
不变的是时光总把我们变的越来越老
没有时光机器
只是我们无法抗拒的
这部片子其实充满了死亡
从一开始的陪伴多年的狗狗死去开始
爷爷的去世
练车撞到的狗
死亡之沟
以及最后爸爸的死去
一家人在一起回忆之前的一切
这是生活最常见的节奏
谁也无法避免的死亡
而在那之前
每一天都是余生的第一天也是最后一天
每一天你总是让我提心吊胆
每一天都是完美的一天
3 ) Laisse-moi vivre
海报上的标语写cette famille, c'est la votre...但这并不是我的家庭,我的家里没有会背着妈妈给女儿点烟的爸爸,我的家里没有会为了小妹妹被男人欺负而出手的大哥,我的家里没有漂亮但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二哥,也许只有那个会跟着爵士乐起舞的妈妈,和那个苦闷地度过叛逆期,曾经幻想过死亡也许十分美好的小女儿是真的。
我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惊叹法国片多么细腻,多么真实,多么涌动着,细细的波纹,像塞纳河的水,不太清澈,不太激烈,却装着生活的味道每天流入我们的身体。
这部片on档已经足足两个月了...这是很难得见到的。我一直没有去看,因为很介意那个名字,用的是第二人称,而且透着一股死亡的气息——你余生的第一天。
只不过那么巧在走到电影院的时间点放的片子不多,斟酌过后,我买了5号厅的票,其实当时并没有想看动作片的心情,或者说连着几日的诸多奔波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让我暂时根本没有要看美国片的情绪。电影开场前,独自一人坐在电影院里,想到刚才有人同我一起下电梯的,就顺手拿手册翻了一下,才发现原来隔壁6号厅在上这部片子,且比6号厅还早开场5分钟,于是便踱过去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缘分。
片头和海报一样缺少新意——我对这部片子始终提不起要看的欲望也跟这海报的设计多少有些关系——家庭录像带的过场已经用到烂了。不过当影片正式展开的时候,我发现那个录像带变得有意思了——因为那个录像带除了记录了三个孩子的成长外,最重要的主角是一只狗。
le-premier-jour-du-reste-de-ta-vie_206 而影片的第一天,就是从大哥带这只18岁的老狗去人道毁灭开始的。全家人围在狗狗的坟边,小妹Fleur说“没有你,从此这个家再也不会像原来一样了”。
这也是大哥Albert余生的第一天——他从家里搬出去单独住,且认识了住在隔壁的美女——他未来的妻子。在这天晚上,见过祖父之后,Al和弟弟 Raphaël在两个家里看着同一部古老的配音版美国西部片,熟练地念着角色的台词,回忆他们小时候在房间里假装电影中的人物玩的场景。在这一个场景中,我生出一种预感——我会喜欢这部片子。
果不其然。
第二个开始余生第一天的是小妹Fleur。这时候她已经从一个坐在哥哥们的床边看他们演西部片,往死去的狗狗坟上丢玩具老鼠的小女孩变成了画着浓浓的烟薰妆,打扮很in(?)的少女了。就在她十六岁生日那天,她和男友上了床。这一组镜头拍得极有法国式的浪漫意味——就在关上房门的那一刹,Fleur看到昨日的那个单纯loli的自己怯生生地站在门口,她于是几乎是带着残忍的叹息关上了房门,然后血从门缝底下漫了出来,小loli一开始害怕地倒退,最后扬起眼角,冷然扭头走开了。
可事后Fleur把围巾忘在男友家了,那是妈妈亲手为她织的,于是她打电话去要,却被男友奚落了一通。受到委屈的Fleur在晚餐时听到爸爸与祖父的争论时终于爆发了,哭着回了房间,发觉到妹妹不对劲的Albert问出原由,带Fleur冲到男生家里把对方好好教训了一顿。
她回来后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是我余生的第一天”,作为最后一个离开家的小女儿,她担起了见证者的角色。
18950845 而与Al年纪相差无几的R却差不多跟Fleur是同时离开家的,只因为他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地挨到明天,因此总比时机要慢上一拍。所以R余生的第一天也使用了倒叙。从祖父那里听到了他与祖母的故事后,R才想到在五六年前,一次徒手吉他表演比赛上,他曾经认识过的一个女孩。
PS:所谓“徒手吉它”就是明明手里没有吉它,但是假装有的样子,在台上配合背景音乐做出弹奏的动作和投入的表情,个人觉得傻里巴叽的,不过在上个世纪好像外国很流行过这个,在一部美剧里也有提及。
这是R的一见钟情。女孩在走之前给他留了电话号码。就在R兴奋的时候,一阵风将纸条从R的手中偷走了丢进风中,R和爸爸下车后怎么也找不到。于是隔了许多年之后,R才在梦里想起这个号码,而话筒的另一边却已经不是那个人了。
至于妈妈和爸爸余生的第一天恐怕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但是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他们的生命似乎总是跟孩子的成长联系在一起的。Al搬出去之后妈妈就重新进入大学念书。不知不觉间和小女儿的距离越来越远,直到有一天Fleur午夜未归,妈妈才在她的床下找到一本带锁的日记。因为担心女儿的去向,她打开了这本红色的日记,却发现从五彩缤纷的装点,到黑暗扭曲的插画,自己的女儿已经历经了生活。从失恋到堕胎,都没有跟家里说起过一句。
这一段剪得极好,尤其是母亲幻想中女儿抱膝坐在地上与她面对面的时候。
18950864看日记的事引发了母女间的争吵,当Fleur骑机车离开的时候,还没有拿到驾照的妈妈开爸爸的taxi想去追却被一辆拦腰冲出来的车子撞到。这个时候,虽然Al和爸爸还没有复合,但整个家庭又齐聚在妈妈的病床边。
而在爸爸查出绝症的那一天,还不知情的家人终于坐在一起。Al结了婚,R找到了一份调酒师的工作,而Fleur也和男友同居了,爸爸总说过一段时间就退休,结果却一直开车直到生命的最后....
我欣赏法国人讲故事的方式,既不激动,也不卖弄。他们很仔细的描画细节,很精致地调弄颜色,一切的冲突都不需要大喊大叫来表现,而和解的时候也不用泣泪俱下。只要餐桌上的几句话,一个眼神,就把一段矛盾铺排好了,润物细无声啊。
比如爸爸和爷爷之间,不过是爷爷借爸爸钱买房子,还有关于爷爷有没有好好教爸爸品酒一件事,只要两场对话就足够了。而在Al婚礼当天爷爷去世,R和爸爸主张取消接下来的宴席,Al和妈妈却不同意,不但解决了上一代的矛盾,同时也把Al和爸爸的点点冲突推向了高潮。而Al和爸爸的和解则是一次在路上的巧遇,两个人一笑也泯恩仇了。
一切都是从日常平凡的小事中件件表出,但剪辑的手法,和画面的布置却不落于沉闷,五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天穿插表出,既不按照年龄的顺序,也不完全依照时间的先后,结构看似活泼随性,却把各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彼此的矛盾关系理得十分清晰,
演员的表演自是没话说。我一向来非常pf法国的演员们,该要夸张的时候,该要家常的时候,完全都不着一点痕迹,既不会有目光呆滞的表情出现,也不会像背书一般地念台词,尤其肢体语言都十分自然。甚至连小演员们也都很自在——不单指这一部电影,从《放牛班的春天》到Entre les murs,无论是天使面孔的,还是长得很群众的小演员都镜头感很好同时也不会做作或者有故作成熟的嫌疑,其水平是平均是让我一直非常惊诧的(法国小孩的表演水平么,我推荐看Jacquou le croquant中文名叫《雅克的起义》,片子不怎么样,扮演男主小时候的小孩非常惊艳)。
扮演Fleur的Deborah在La Tourneuse de pages(《翻曲谱的女孩》)中我还颇有些诟病其演技(Les femmes de l'ombre这种片我觉得莫啥演技可看的),再对比这部电影的话,算是极有进步了,至少我没什么可抱怨的地方。
而Zabou婶婶之前在Les Insoumis的那个形象,虽然样子差不多,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但tone调差了十八里,都没有一丝丝需要勉强的样子。
我羡慕这样有生活气息的脚本由有这样有生活气息的演员们用如此自然的方法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法国电影别一味的得天独厚吧。其实他们的电影明星根本没有太多的帅哥美女,有好几部电影来来去去就是这些老家伙们,但大家一提到法兰西必然还是觉得一股子浪漫扑面而来——我真奇怪这是怎么办到的。
不过好歹这部电影里有一个我觉得颇帅的小哥,就是Marc,我尤其爱他那一头的秀发啊~~~我期待在别的电影里再见到你。至于导演Remi同学,好好保持这个调调,这份对生活的敏感捕捉,和对电影语言的灵活运用,我看好你哦(拇指)
这部电影我给五星啦,绝对的。因为虽然这不是我的家庭,不是我的生活,但在观看的时候,我突然很想要有兄弟姐妹,甚至想要当一个好妈妈(我绝对是看疯魔了),尽管那样的生活并不容易——吵吵闹闹,叛逆无能,孩子们还是会一个个离开,可是那种平凡的努力和平凡的无力感,就这么地让人觉得幸福...就连妈妈把爸爸的骨灰撒向大海的时候,也不感到分别的痛,看不到未来的寂寞,觉得这样的生活是能向往的,就这样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开一瓶红酒,讲着无聊的话~~~ 很好
4 ) 余生开始在哪一天
最近看过几张碟,竟然都没看懂,看来逐渐脑残。当然,也可能是正好遇上几个脑残导演。
为了给自己增加信心,晚上挑了一张看起来比较正常的碟。名字叫《余生的第一天》(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 Le),得过法国凯撒奖最佳导演提名,还有最佳男女新人奖。
这回看懂了,说明它确实是部正常的片子,也说明我还不很弱智,因为很多人喜欢这部片子。
只不过,印象并不很深,像喝了杯平和、舒服的凉白开。
只记得三个地方。
第一个,是片子的名字。不懂法语,也不知道翻译得是否准确。这个名字,是片子中小女儿16岁时,写日记中的一句话。她把通常算是人生开始的第一天,视为余生第一天。
每个人的余生,也许都开始在不同的日子。可以是86岁,66岁,26岁,16岁。说不定,也可以把生出来那天,算作余生的开始。这个人的一生,就都是余生了。
我不知道我的余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应该比16岁晚。我觉的可以用重要事件来划分人生阶段。按照这个分类法,我开始过好几次余生。
第二个,是小儿子在一个隐藏吉他音乐会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女孩在他皮夹克口袋里放了张纸条,上面有电话号码。本来就可以开始一个故事了。可是,他在车上看的时候,纸条不慎被风吹走了。这个故事也就被风吹走了。
6年后,他清晰地回忆起那天晚上的事情,那张纸条在记忆中清晰地浮现出来,电话号码也记起来了。他拨打了晚了6年的电话,应答的是电话留言,说没有他要找的那个人。
我们遇上了什么,如果想要,就及时抓住。抓不住的,就让它随风而去。
而且,被风吹走的,从来都是找不回来的。
第三个,是接近片尾。做出租司机的丈夫病逝。晚上,妻子坐在驾驶座上,拿起他的垫背。那个垫背是小女儿送父亲的生日礼物。
妻子拿起垫背,打开气嘴,气慢慢放了出来。她把它靠近,嗅释放出来的味道。那些空气,是他几天前吹进去的。
地球上有很多空气。属于那个人的气息,只有一种。
今天对一个朋友说,我们都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意义,寻找价值,寻找愉悦和光亮,让自己感觉活着是件好事。
看完片子,想加一句:我们寻找的,还有那个独特的气息。
5 ) 每一天都是余生。
不知道从多久开始,我们已经不再聊心事。不知道从多久开始,我连被你看到身体都感到不自在。不知道从多久开始,我只想离开这里,暗自决定从这个被许多规定束缚的家走出,开始自己自由的生活。
不知道从多久开始,你那对我充满期待和严厉的眼神,已经成为我沉重的累赘。
我下定决心,从这余生的第一天起,由我自己来支配。
凌晨1点,电影结束。我看了看时间,过得真快。一开始看片头,心里便不抱期待,以为只是简单的家庭喜剧而已。慢慢才知道,完全不是。
我已经厌倦你的喋喋不休,我已经痛恨你的迎头一击。那一切对我曾是多么新鲜,是对是错,我不需要你的经验,我要亲自品尝,哪怕到最后得到的将是一个恶果,我心甘情愿。我要为自己而活,对余生负责。
大人的世界我们总是无法理解,因为有那么多的叛逆,那么多的代沟。当我发现有一天,我终于能心平气和的与你坐下聊天喝茶,原来我也老去了。而这一切终于有一天将上演在我的身上:恨铁不成钢的挥去一掌;无意或者有意的偷看日记;深夜寻觅外出聚会未归的TA;担心孩子的健康却不得不为TA把烟点上火。而TA,我的孩子,也许也会在某一天对我怒吼着当年我说过的:“你总是对我不满意,从来没把我放在心上过!”然后夺门而去。
再没有什么能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每一种关系都是如此危险细腻。前进一步或者后退一步,也许就是天差地别。
相伴多年的夫妻,总会在时间的冲洗下显得陈旧发白,心生困惑猜疑,然后越放越大。赌气的举动,难免会有代价,却能在最后一刻保持清醒,回归他身旁,重新体验一种熟悉干净的温存。就如七年,必有一痒。留守到最后,也许又是一番新的动人情怀。
相伴多年的父子,母女,亦是如此。因每个人都是凡人,终有脾性难以控制。伤人的话一旦出口,伤的决不止仅仅是一个人。也许最初不会了解,但总有一天,我们仍是最亲的人,但愿那天不会太晚。
相伴多年的兄弟,姊妹。也许会为一件小事大打出手,也许会为口角很长时间不再相互搭理。但如果家庭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遇到意外,会发疯似的担心和难过。原来大家的命运早相连在一起。
这是好的结局。
但生活中相反的一面也同样存在。没有经起考验的夫妻最后离散;没有选择原谅的父子与母女,一生冷漠;没能忘记前嫌的兄弟姊妹,形同陌路。
这一切都取决于前进还是后退一步或者爱的多和少。
有什么比穿越时间的考验更加让人信服。这一辈子,我都会认下。因为想起看过的一段话:
有些人注定就会与你有关系,有些人就算与你有了关系也还是没有关系。这是一份不容混淆的内心感受,我愿意服从他。
余生共度。
6 ) 别开玩笑,家庭很重要
整部电影围绕的是一个家庭和三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出现与父母矛盾的话题展开。中间过程似乎有点冗长,有些部分其实可以适当删减。喜欢片尾,人总是在离别时醒悟,总在将要分手时才能相处融洽,或许已知时日不多,才悔当初为何没有敞开心扉解决矛盾。父母是孩子们的保护伞,因为是义务所以总觉理所当然,吵架便会放大他们的所有不好,其实回头看看他们一直都在那,从未离开过我们,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片中能看出欧美普遍的家庭现象就是孩子长大总想搬出去住,并且也不会赡养父母,大儿子是个不错的医生,至少片中看来收入还算不错有着高级办公室,但老爸依旧开自己的出租车,孩子们都搬出去时他们注定要在自己的房子孤独终老。
片尾父亲得知时日不多,最后一次家庭晚餐时对孩子们说,“别开玩笑,家庭很重要,看着你们三个长大,是我最幸福的事。能有孩子是最美好的经历。”尽管曾矛盾至深,摔门争吵打巴掌,但都因为爱才会这样做不是吗,尽管偶尔他们也有错。
最后面向大海,妈妈 2个儿子 一个女儿,偶尔觉得家里多几个成员事件如此幸福的事,开心能分享痛苦能依靠。非常喜欢最后的片尾曲。
真好~~~~~~~~很多温暖的细节。长发哥太像Gaspard Ulliel
时光流逝之不可挽回,童年彷佛永远是遗失的天堂。
最后一幕 看得也是够心碎的唉
那血漫出了门缝儿
电影后半部分渐入佳境,之前略显拖沓。一个家庭的前行其实非常不易,幸运的是在余生能冰释前嫌。又闻Perfect Day,被煽到了。
Family
Perfect Day的出現相當合意。結構很可取,但似乎沒有撞擊出更多東西。
我喜欢人生篇章式的结构,我喜欢那种自然流露的生活态度,我喜欢哀而不伤的面对死亡,很让人心生暖意的电影。
他们从出生开始,相爱、相互憎恨、相互咒骂,叛逆、争吵、出走,互不相见。然后,还是因为爱,他们又相视一笑地冰释前嫌。电影细致入微地诠释了家庭中那些复杂、纠缠的情感,它们让你痛苦、也让你高飞。父亲说,最好的礼物就是看着你们长大。谁都知道,这背后有多少爱与痛,但这就是人生。
又一最爱!!!!!!!!!!!!!!
老二扎起辫子那脸型,真是太俊秀了~
好的也有,不好的也有,一家仨帅哥,老爹最帅
平淡见真 背景音乐嘿有意思
我发现我喜欢这种结构和编排。
真好 镜头浪漫 情节温暖
1.揭示家庭生活的一般性规律。家庭是否令人向往?看着自己的子女一天天的成长是件幸福的事?亦或不幸?子女叛逆、家长与子女的冲突,一切似乎无可避免,这或许是人生阶段必经的过程。但这或许就是亲情。令人向往又令人畏惧。2.珍惜眼前人,化干戈为玉锦,别让人生留下不能挽回的遗憾。
又发现两名帅哥,当然Marc-André Grondin最帅!
歌配的太频密,好在选的都不算难听,演员基本都挺美,老爸的角色有魅力,虽然是出租车司机,但是艺术科学都懂点,还挣出了一个大房子,也就是欧美人才有这种生活。整体故事挺松散,空气吉他比赛和体毛情书等等段落有意思,开头半小时难接受,熟悉了几个角色以后感觉好了些,简单说是非常法国的作品。
一个家庭的成长、成熟与领悟,幽默中蕴含真情,诚挚动人。
让我嘴角微微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