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曾经有过那样的时代
看《昔日的我》,未及一半,我先是想起来,上回看到有关新闻记者题材的日本电影是2008年的《超越巅峰》,它以1985年日航空难为背景事件,道出了一个新闻人的毕生心结。《昔日的我》大体类似,除了新闻理想和人生追求,它把一段青春和一整个时代都给放了进去,更显真切和厚重。
如果没有那些大段大段的注释文字,中国观众很难看清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日本形势,像轰轰烈烈的运动和三岛由纪夫自杀,同时也无法理解片中人物的目标和追求。即便村上春树经常在他的小说里提及“全共斗”,然而它们大多是以爱情的背景物出现,并且语焉不详。所以,面对这些擦边球,后来读者大多会美化那个时代,蒙上面纱还能看到血性激昂,空气中更是满溢着青春的荷尔蒙。
开场没多久,影片主人公泽田就经历了一次内心挫败,他并不掩饰自己的感伤,这种过浓的感伤情调也成为了《昔日的我》的电影情绪——正如两个主演外形文弱。面对梅山,泽田一边有周刊前辈的提醒,不要相信这个人;另一边,他又遵从了内心的指引,主动去选择相信。打从见到身为领导人的东大学长,他就提及当初在运动现场,为自己没能投身其中而悔恨、动摇。由始至终,他也不是没有对梅山产生过怀疑,甚至揭穿了一些假象,然而,事情还是走到了无可挽回的一步,泽田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如同那些表现幼稚和脆弱的青春电影,《昔日的我》也把革命青年的冒进和软弱暴露无疑。在大谈革命理想之前,他们尚无法克服内心的怀疑和不安。无论是身为头目的梅山、组织成员还是作为见证人的泽田(爱护动物和迷影情结),虽然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但其实都是一类人,泽田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了梅山等一批人身上。从辩论失败到组织混乱,电影早早揭示了梅山的难成气候。
原著本有大量的迷影内容,《昔日的我》成片后也包含了不少跟电影有关的内容。片中至少出现了四场电影,它们以片中片形式出现,分别是川岛雄三的《洲崎天堂红灯区》、拉菲尔森的《五只歌》以及柳町光男的《十九岁的地图》,另有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片子以及讲述中的《午夜牛郎》,他们也推动了剧情故事。甚至在多年以后,泽田手中翻阅的杂志正是日本著名的电影刊物:《电影旬报》。
由于时代背景的复杂和日片常见的缓慢节奏,《昔日的我》就好像是一篇过长的自省。中间有不少的长镜头,展示两人对话还有肢体冲突,更加放慢了节奏,把观众拽回到当时情境。对山下敦弘而言,触及这个被拍过多次的大主题,他比以前更沉得下心了,电影色调灰暗,略显冰冷。
在提升全片情感力量的最后一场戏中,泽田重遇故交,对方有了老婆孩子,小酒屋里不亦乐乎。几口黄汤下肚,他终于在往事的往复中败下阵来。在我看来,以失败告终也是那个时代的命数,那就有如那个早逝的模特姑娘,来不及做好准备,旋即道别散场。那个美好的、黄金的、散发着青春理想和激情热量的时代并不属于他们,相反,他们只能从属于那个时代——时代才是主人公。说到底了,《昔日的我》始终是一部和情怀有密切关系的片子。如果你心口曾有热血涌动,那么,它就适合于你。
“啊,昔日我曾苍老,如今才风华正茂”。片尾曲是以英文和日语唱着Bob Dylan的《My Back Pages》(同时也是影片英文名)。也许相比今日的麻木和无力感,对这个世界保持敏感、不应该麻木才是电影主旨,这能跟那个时代保持一种微妙的心灵感应(如同泽田的追求)。要知道,当时他们真的以为可以改变世界。【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
http://gcontent.oeeee.com/8/18/818f4654ed39a1c1/Blog/fe8/ef29d5.html】
感谢YYY
预告片和宣传活动似乎都打上“社会派”印记,但故事本身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了个人成长经历上。 ——江户木纯
两位偶像派男星的演技冲撞,年轻人在激荡年代下寻找自我的热情和放肆做梦的勇气让人动容,也许,你会让想起曾经的自己。 ——濑川裕司
2 ) 谁的青春没有一把火
1968到72年,日本大学生全共斗运动。各种组织由此而生。物质社会还没发育成熟,战后渐渐从欧美的参政脱离开的日本政府。越南战争的大环境下,学生们不甘示弱的无时无刻不忘记制造反动小插曲。这是这部电影的背景。我十几的时候,外滩首先铺上了盲道,据说花费了几千万。班里一女同学说,为了几个瞎子花几千万,吃饱了。这些钱都是税啊,税就应该为人民办事。瞎子上街带个人扶着不就行了!这些话,其实她是说不出来的。无非是茶余饭后,她那个在房管局做上小官的老爹说的。我觉得,这些话简直就是一个时代的中心思想。说的非常妙!
人谁没有青春过。青春这个东西,不是年龄,是一股子劲。若是找到地方发挥,那是不计名不计利,甚至不要结果的。可是青春这个东西去的也非常得快。1年,2年是长的。1个月,2个月也是不奇怪的。哪天你在意起别人的嬉笑,那你的青春,也就结束了。妻夫木扮演的尺田东大毕业。想做新闻记者却被派到隔壁的杂志社。好不容易花了一个月去接近社会底层写了放浪东京记却被同事们耻笑不够专业,没有从社会的眼光去看事物。他无力的发现,社会眼光这个东西,其实是被媒体,政府所左右。他的青春还没用上,就被掐死了。其实在他的心里本来就有一个梅山。直到遇到真正的梅山,他的青春,他那另一半的自己才开始复苏。梅山的愿望很简单,要成个政治犯。他的血,他的肉,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吵着闹着的要革命。他吹嘘着不存在的组织和活动。为了引起世间的注意,首先要做点什么。比如抢夺武器,比如杀人。梅山的火烧的特别旺,烧去了理性,人性,人情。这些沢田还有的东西。最终,他也没能如愿。申庭室里警察听着他的天方夜谭,轻蔑的一笑。谁都没把他当政治犯,一个半疯的杀人犯而已。唯一感觉到热的是尺田。
进电影院前我是小偏心了。最近迷松ケン的很。虽然之前我有多喜欢妻夫木。女人善变不是神马小秘密了。不过还是要老实说,这部电影是妻夫木的。本来戏份就是他有迷茫,有挣扎。而松ケン从头到为坚定的眼睛都没有眨一眨。他为神马胖了?这个角色有需要他胖吗?不带娶了老婆就胖的。好吧,我是对他老婆小雪不太满。我题外了。
实在是喜欢70年代背景的日本电影。虽然老学生暴动。不过小奶油的中分呀紧腰身的喇叭裤。再来点美国的爵士和摇滚。半洋不腔得特别有味道。其实往小里说,就是一个男人碰到另一个男人,帮他完成了属于他自己的青春血泪史。到头来,在那个小酒馆想起青春的小波小澜。被情绪冲击的不停哽咽。就好像再跟我们说,他们终于过去了,我的青春终于都过去了。
再说两句 1这不是一部轻松的电影,说实话如果不是时下最卖座的两个男人,电影院人还要少一半,虽然即便如此都没有过3分之1。大家都去3D海盗那里了。
2 这片子放太敏感,绝对不会在国内上。
3 ) 理想年代
摇滚、大学、爱情、理想,这些元素集结在一起,组成青春的标志性画卷。若是排除敏感议题,并随意拼贴,那就是司空见惯的中式做作青春片,可《昔日的我》却是直面问题的写实剧情片。看时觉得真实自然又流畅深刻,在两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并未有一刻感到无聊与疲倦,写实与精彩俱有,而这两者我经常觉得不能兼得。当然,这应该与题材适合我的口味有极大关系,很多人不一定有这种感觉。
影片讲述了一个期刊编辑和一个社运领袖追逐社会理想的历程和他们成长的过程,背景是日本六七十年代的学运大潮。影片根据报告文学改编,取材于真实事件,既展现了年轻人的热血、纯真,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还将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让人觉得自然,可以理解,或许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编的话容易有违和感。
演员们也很好的呈现了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别是两大男主妻夫木聪和松山研一,他们的表演将我完全代入那两个追逐理想的年轻人。松山演技炸裂,表现了社运领袖的热血、理想与残忍、智慧,松山饰演的男主梅山没有羡煞旁人的运气,也不是无所不能的英雄,他甚至来路不正,在辩论时也被人说倒。他有着革命家的理想和流氓的方式,为了所谓理想不择手段,在事情败露之后,又推卸责任,力图自保,跟我意识中那类人的真实形象很接近。
妻夫木聪所饰演的另一男主更能触动我,性格、经历跟我很接近,妻夫木聪演的很多角色都能和我产生共鸣,像《无罪之日》、《愚行录》等等。这部影片妻夫木也将男主泽田的追逐、彷徨、纯真、软弱等多方面很好的呈现,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的人物。泽田是一个刚工作不久的年轻编辑,他一方面为了工作成绩,渴望得到社运的独家报道,其中也不乏前辈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也同样是个支持社运的人,有追逐理想的成分在里面。不同于梅山的偏激和不择手段,泽田更踏实、也更善良,同时也不如梅山那样坚强,显得有点软弱。在爱情上也体现出他们的不同,梅山让女友跟着自己从事各种危险活动,女友还如中病毒一样的心甘情愿,;泽田和同周刊的模特去看电影时,他都在他们中间空出一个座位,还是女孩主动靠近,到片尾他们也没成为情侣。 泽田不同于梅山坚强,还体现在他不敢真实的面对自己,他一直认为哭是男人软弱的表现,而女孩告诉他敢于展示真实自己去哭更动人。片尾他也释放自己的哭了。
影片对于社运、革命,做了清晰合理的诠释,没有渲染拔高,也表现出了 社运的理想主义;没有歪曲丑化,却凭借着对真实的呈现而让人清晰的感受到社运的复杂和社会的真实。
青春不是只有爱情,不是只有炫耀,也有理想,也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年轻人脆弱、糊涂,容易被谎言迷惑,容易被自己困住,经常显得可笑可怜,可年轻人对理想、对人生的那份纯真,却依然闪耀着无尽的光辉。
4 ) 妻夫木大哭事件
注目:
!!! 本文有大量剧透 看文请慎重 !!!
!!! 看它之前 没看过松根乱射事件的先去把它看了 !!!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86519/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282174/!!! 松健和小聪攻受很明显啦 !!!
!!! 松山健一真的有双下巴啦 !!!
好吧,作为电影一开场先睡了20分钟的作者本人先自掴五十大掌。
电影的话,基本算是四星到四星半之间,算是山下敦弘式的电影。一开始节奏慢的想杀人的那种。要不是梅山的激情把我燃了起来..我可能会一直睡下去。的确,乍看上去松健的确把妻夫木聪的风头基本抢光了。但是第一眼看到沢田就觉得他是松根乱射事件里面光太郎式的人物,在报社一直被压在最下层,有自己一直坚持的想法,但是与现实格格不入,却也只是自己一个人自己纠结着。一直到最后结局,光太郎开了几枪回来说了一句"对不起"一样,妻夫木聪也是哭着个脸在那里说"不好意思,我没事。"这种最后时刻迂回高潮式的结局,就很山下敦弘风格吧,或者说是向井康介风。但是在气场方面,还是梅山完胜。梅山这个男人,怎么说,就是抱着理想的中二症患者。整天在那里说要运动,要革命,要改变日本,但其实好吃懒睡。不过脑袋聪明能说会道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于是,这两个男人构成了高调的聪明者和默默的努力家这一对双子主人公设定。另外一提,一般要是有两个同时很帅很气质的男人出现在同一部电影里,一般都是这样对立的设定。聪明者固然聪明,从假装杀同伴来威胁清源安排的那一段就看得出来的确很聪明这个男人。但是没有努力,只是把自己建立在空虚的理想上。最后被关了十五年。努力家虽然努力,但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方向,从一开始卖兔子的时候开始到最后咬紧牙关不和警察交待梅山的事情也是,虽然一直默默的努力着坚持着,但每次都是好心办坏事。
这样一讲,我还是比较喜欢妻夫木聪的那个角色啊.....虽然松健在里面很sexy...但是沢田这个男人,明明那么努力坚持好心肠但是又一个杯具,真的感觉让人伤不起啊伤不起...
再另外,配角在里面也大放光彩。除了忽什么那什么的的内个可以不用再拍电影了.....中村苍算是很亮点的一个,算是松健手下的二把手。有点光太郎的弟弟的赶脚。很难去讲这个男人,一直都在害怕着纠结着,但还是一直都在坚持着。拿着刀全身都会抖,但还是为了革命杀了自卫队的人。山本刚史的清原角色也是很这样,一直都不是为了革命,只是为了自己能捞一笔,但是因为智商不如梅山,所以也一直被梅山拿着把柄控制着,一个小人的形象被演的出彩。石桥杏奈(居然是92年..和松健还有床戏..)演的松健的女友,还有组织里另外一个女性...好像是韩惠英演的,印象里这两个女性没有一句台词,但是光凭眼神和动作就把人物的性格演出来非常不容易。中村苍凭这个角色,拿个旬报最佳新人或者最佳男助应该也不会奇怪吧!!
最后,电影节奏慢还是山下敦弘的大问题!!!虽然这部电影比起松根已经改善了很多,但是放空的时间还是有点久。松根的话,已经慢得想让人去死了....至于原因,我觉得是留这一段放空时间给人物去思考也给观众去思考。比如下面就是很经典的一段。
再中村苍捅死了自卫队溜走之后,本来拍一个死相几秒钟就可以事情。结果山下硬是让自卫队没直接死过去,翻过身子起来,爬了三分钟,无力,流了两分钟的血,歇气。硬是拍了五分钟不止...故意要催泪要给观众这样一个思考吧。关于究竟该不该死的这个问题上。事后梅山强调的是他是政府的机器人。警察方面却说“他父母问我,我的儿子什么坏事也没做,只是进了自卫队,为什么要死,我一句也答不上来。”只能说是立场的问题,站在革命青年的立场认为,这个自卫队员的死是革命的里程点,是我们的战斗宣言。但是作为一个市民,杀人就应该进监狱。包括在妻夫木聪这一个点上也是,他更是在一个思想青年,一个新闻工作者,一个市民,三个立场点上自我纠结着自我扭曲着。一开始他是新闻工作者的立场,认识了梅山以后逐渐变成运动青年的立场,再到最后的最后又回到最初的普通市民的立场。看到以前照顾自己的老友也已经成家立业,又想想自己纠结了半天,以为自己一直是对的结果还被关了十个月出来成了三无青年。这种时候就会觉得,理想什么的都是空谈吧。关于整部片子来讲,前大半段都是用松健的角度去描写,站在了革命青年的这一边,到最后半小时来了一个大翻身,彻底否定了前面电影给观众带去的观点。
整个来讲,还是很山下敦弘向井康介式的电影,同时用几条线,同时用很多侧面来讲一件事情,松根和琳达琳达也是这样。但是进步的一点,这次那么多侧面,并不觉得很乱,反而很条理把故事叙述的很清楚。不像之前的松根,看完会觉得心里乱乱的。总体来说属于四星到四星半之间,但是鉴于日本产电影上半年就没一部好片...应该也能拿一个上半年最佳了,也基本能预定旬报十佳。看妻夫木聪和松健能不能拿到最佳男主,小苍也能不能拿到个男助吧!
5 ) 政治犯,思想犯和杀人犯
一直对日本赤邦军时期的历史很感兴趣,争斗和战争塑造了这个国家太多太多。这部片很好地展现了争斗的必然性和丑恶性,传递了一种很扎实的反战情绪。就像结尾酒馆里老板无意一句“做过不就行了”。泽田泣不成声,直到这时候他才撕破了对自己的欺骗:片桐从来没有被审判过,他本就没有抱着正义的出发点,而他最终也做到了,倒是自己被玩了一票,甚至迷失了对斗争正义性的认识,推助了人的私性并导致无辜生命的受害。思想犯、杀人犯和政治犯,自己也跟着偷换概念自欺欺人,到最后还在意反复确证求实这一概念。临近结尾用女孩作为一个局外人来客观评述“没有罪恶都不可能死的却被杀害了”,她始终相信斗争但也发觉了整个正义框架下的腐坏。片桐用拙劣的技法游说各派,他也承认“争斗逼迫自己成为凶器,但以往权力杀人更甚”,一下子把责任抛卸得很远,而在新闻保护的庇护下一步步把渴望参与正义的泽田拉入了深渊。但反过来也会想,泽田和片桐,一个是喉舌一个是激进的自我派,到底是谁成就了谁呢?发现舆论也是把争斗推向自私面的罪魁祸首。
背景配乐用大提琴充满了张力,跃动、不安,却终否认不了“难以撼动根基”这一事实。
6 ) 一点评论
是思想犯(政治犯)还是杀人犯?所谓的“社会部”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可以说是当政者,说他是杀人犯,是说他的政治目的不够清晰吗?还是说他不够气候,人数太少。似乎都说不上。
六个人的组织,一个是被威胁忽悠入伙的——偷军服的,一个是主人公的女朋友,也搞不清她男朋友在干么,假使这五个人都是被忽悠入组织的,他们完全没有政治目的,就主人公一个人有,而且为了这个目的,运用了忽悠的办法,忽悠了组员,忽悠了报社的记者,忽悠了大组织的头目,组员冒险偷抢时,自己在喝茶等等手段,就能够说他就不是政治犯,而是杀人犯了吗?
而一个组织或是政党壮大起来前,不是也是三两人吗?希特勒能够上台、基地组织能够制造自杀性爆炸活动,其实不都是靠忽悠,考洗脑吗。其他的组织也大抵如此。只不过政治目的不同罢了。
组员的盲目也是影片讽刺的地方,本来说好时偷枪,看到人多就不偷了,换成将一个自卫队队员击倒而抢其手中的一把枪,眼看无法将其制服,索性将其杀害,看将其杀人了,干脆把组织的标志放在旁边,算是制造一起事件,更荒唐的是最后这把枪还没有找到。
对于当局者区别对待政治犯和杀人犯也是令人不解的,为什么要优待政治犯。
还行的原因是,节奏太慢。
为了追逐什么而全力奔跑的青春让人难以忘怀,即使不知去向何方,即使发觉所谓的前方最初就空无一物。1970年,明日之丈开播,三岛切腹,两个青年荒唐而凄美的青春。川本先生,何必悲伤,是这个时代比较可悲吧。
你说“哭泣的男人不能算男人”,最后你却毫不矫饰地哭成了那样。
106分钟下雨了 川本先生在书里说,为什么会相信他呢,大概是因为他也喜欢宫泽贤治的书,也喜欢“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这首歌吧 演员都好 就是节奏闷 时代一点都不温柔 但仅仅因为一首歌一本书就选择去相信人的时代是真的吗 妻夫木聪说,因为“想去信” 川本三郎的原作很棒,推荐给所有人
长……
我是真的看不懂。。。
这是部有情怀的电影,只是不配这140分钟的长篇大论,也说不尽故事里那包含的激情与理性。
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
这题材在中国就是禁片。
相当不错的电影啊,妻夫木聪再次奉献出影帝级的表演;松山健一也不能说演得不好,但总觉得有哪里缺乏一点东西;还有新人中村苍这次表演相当惊艳,看来12年他会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了。
这个节奏已经慢得我没想法了。。。有必要吗?本来想给2颗星的。。。
七十年代日本学运插曲。只想在大时代中争名夺利,却毫无确切人生目标的政治投机分子,以及被蛊惑和利用的单纯理想主义者,最后都抵御不住生活的简单真实:好死不如赖活着
人最怕华而不实,这真是放在哪个时代背景都一样的真理。小7的泽田诠释得很棒,果然这种小人物是信手拈来。最喜欢阿保这个角色,虽然出场不多但个人印象深刻。三星半
能拍出这么闷的片子来还真是难为监督桑了,尼玛看了4遍我才看完= =全篇唯一的亮点就是开头Pinky & Killers的那首《恋の季節》,至于学运什么的。。。全世界的大学生都是剃头挑子和裂缝鸡蛋。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當時,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ah, 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啊,昔日我曾苍老,如今风华正茂。我们面对历史,擦身而过。
小屌丝的悲哀,就是一旦心事和秘密被看穿后,便提高音量用各种大帽子压死对手,以掩饰心中的颤抖。小屌丝的幸福,就是期待社会乱相叠现,旋即可以游弋其中,以让自己所谓的理想和口号与这股来去匆匆的热潮短暂合拍。小屌丝如病毒,会迅速将周围人带入他的规则体系中,引发连锁癌变。
昔日的世界离我太遥远~
那些日子乱七八糟的,但想起来依然很怀念。
陡然在最后的哭泣中看到昔日的我
全世界的革命都何其相像,个人崇拜、泡妞、骗钱、投机倒把、沽名钓誉。松山研一把左派青年的神经质演出来了,可妻夫木影帝在演啥。这种题材山下敦弘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深闷到鄙人看不下去了= =~